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3——比较大小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说课稿)——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比较大小”的概念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掌握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表达方式。
2.能够在100以内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掌握数的大小排序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形成“比较大小”的概念,掌握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表达方式。
2.掌握数的大小排序方法。
三、教学难点1.100以内的数进行大小比较,考虑如何通过分析数的位数和大小进行排序。
2.运用自己的数学思维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提高数学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内容概念讲解1.“比较大小”的概念2.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表达方式方法探究1.数的大小排序方法2.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1.前置知识回顾:询问学生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的意义,并进行回答讨论。
2.案例探究法:举例说明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规律。
3.比较排序法:以10以内的数为例,让学生自主思考排序方式,并进行互动探讨。
4.基础实践法:以100以内的数为例,进行大小比较实践,并进行答案解释和探讨。
5.游戏体验法:通过游戏方式,让学生加深对于数大小比较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流程1.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的回顾(5分钟)2.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探究(15分钟)3.排序方法的引导和实践(20分钟)4.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15分钟)5.游戏体验(10分钟)六、教学评估1.学生现场对举例进行比较大小,并进行简单解释。
2.与学生进行实战练习,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3.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评测,判断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掌握情况。
4.小结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适时改进教学方案。
七、教学资料1.习题册、笔记本。
2.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的举例展示图。
3.数的大小排序方法演示图。
4.排序练习题。
5.游戏体验题目。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28页信息窗2,红点123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等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在经历用数学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小组合作,体验成功的快感。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难点: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等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小棒、数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谈话: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还学过了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你们谁掌握的最好!课件出示练习题:1.比较大小在()里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等于号。
2+9()15-6 11+5()15+1 19-8()11+715+3()12-7 3+6()17-4 10+10()15+4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对学困生进行指导,集体反馈。
(2)学生汇报,教师评价,并对有问题的习题进行讲解。
2.师:我们枣庄的万亩石榴园今年大丰收了,大家看,课件出示教材28页情境图,小玉、小玲和小强到石榴园去摘石榴,他们摘了好多石榴。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先自己观察,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观察,教师对学困生进行指导,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预设:(1)小玉摘了42个石榴,小玲摘了27个石榴,小强摘了48个石榴。
(2)小强摘得最多,小玲摘得最少。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预设:师有选择性板书。
(1)小玉和小玲谁摘的多?(2)小玉和小强谁摘的多?师:我们知道要想知道谁多谁少,就要进行大小比较,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下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数的大小关系2.学生能够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3.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数的大小比较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要内容为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三、教学重难点:1.数的大小关系的认识2.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3.数的大小比较的熟练运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出示数的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数字排成大小顺序,引导学生认识数的大小关系,帮助学生对比较比较数的大小有一个基本认识。
2. 认识数的大小关系在进行16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大小关系。
以大小比较符号“>”和“<”为例,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大小比较符号的含义。
3. 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表格,让学生按照表格来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在比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比较数位上的数字,如果相同再比较十位的数字,如果还相同再比较个位的数字,直到比较出数的大小。
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一些简便的比较方法,如减法法、排列法等。
4. 数的大小比较的熟练运用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比赛,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数的大小比较。
在比赛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价:对于本次教学的评价,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 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 学生参与度和合作意识是否良好。
3. 学生创新能力有何体现。
六、教学反思:针对本次教学的反思,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本次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是否有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数的大小比较。
3. 是否有更好的课堂管理办法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七、教学延伸:教师或许可以在数的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如加减乘除运算、分数比较等,以此来增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大小比较符号(<, >, =)进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2.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大小比较的知识。
教学重点1.熟悉大小比较符号的使用;2.能够正确运用大小比较符号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1.能够灵活运用大小比较符号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2.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大小比较的知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知识1.教师出示两个数字牌,问学生哪个数字更大;2.学生进行讨论和比较,找出哪个数字更大;3.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数字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大小比较符号(<, >, =)。
讲解新知识1.教师出示两个数字牌,提醒学生使用大小比较符号(<, >, =)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2.带领学生一起深入探究大小比较符号的用法,例如:–1 < 2;–4 > 3;–2 = 2。
3.回顾并扩展数字大小比较的方法:–10 < 50 < 100;–100 > 50 > 10;–50 = 50。
练习新知识1.教师放映数字大小比较的小动画,让学生模仿实践;2.拿出本学期所学数字卡片(1-100),让学生自行比较大小;3.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分工合作,比较各自手中数字卡片的大小顺序。
巩固新知识1.要求学生在完成日常生活或作业中,用测试用例的形式完成数字大小比较的小作业;2.教师放映各种数字大小比较的例子(如加减算法中的大小比较等),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字大小比较的实用性。
教学总结1.大小比较符号的使用是数学教育知识中的基础;2.数字大小比较作为日常生活和学习知识的基本部分,对提高学生的计算与交往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3.通过大小比较的教学再植入其他数学知识,对学生的整体性数学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正确比较大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 100以内数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出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问题。
2. 新课导入- 讲解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包括位数比较、最高位比较、逐位比较等。
- 通过具体例子,演示比较过程。
3. 案例分析- 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4. 练习巩固-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题目。
2. 观察生活中100以内数的实例,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七、教学评价- 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评价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程度。
- 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检验教学效果。
八、教学资源- 练习册、教学课件、实物等。
九、教学时间- 2课时。
十、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2.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能够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
2. 让学生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和组成,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大小比较。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数的读写2. 100以内数的顺序3. 100以内数的组成4.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三、教学重点1. 100以内数的读写2. 100以内数的组成四、教学难点1. 100以内数的顺序2.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数棒、计数器等教具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引起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新课导入(1)让学生观察数棒,引导学生发现数棒上的数字,从而引出100以内数的读写。
(2)让学生用计数器进行数数,引导学生发现100以内数的顺序。
3. 课堂讲解(1)100以内数的读写:教师通过PPT展示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读写100以内数。
(2)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师通过PPT展示100以内数的顺序,引导学生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读写100以内数,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让学生按顺序排列100以内数,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100以内数的读写和顺序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导入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导入(1)让学生用计数器进行数数,引导学生发现100以内数的组成。
(2)让学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引导学生发现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3. 课堂讲解(1)100以内数的组成:教师通过PPT展示100以内数的组成,引导学生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2)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师通过PPT展示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引导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第三单元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摘石榴——比较大小教学背景: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28— 31 页,摘石榴——比较大小。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习了 20 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 100 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
它不仅是学习 100 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 100 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数位的顺序和数的大小比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1、在能读写100 以内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读写规则进行概括。
2、在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经历用数学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的过程中,正确进行 100 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比较的方法。
教学准备:情境图,多媒体,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一、旧知复习,新授铺垫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
3 个十和 2 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5 个十和 8 个一合起来是多少?46 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28 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朋友们表现非常好,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果园摘石榴了,大家想不想去呢,我们要准备好了,比赛看谁摘得多!(展示课件情境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看看这几个小朋友摘了多少个石榴呢,我们来当小裁判看谁摘的多?应该怎样比较呢,先比较谁和谁呢?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小玉和小玲谁摘的多?小雨和小强谁摘的多?(板书问题)我们先来比较小玉和小玲,看谁摘的多呢?小玉42 个小玲27 个小组交流想办法,应该如何比较42 和 27,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方法一:数数的时候,42 在 27 的后面,所以 42>27.方法二:先比较十位,再比较个位,40 比 20 大,所以 42>27.小玉比小强摘的多,我们的小裁判还真公平呢,再来帮小玉和小强比较一下吧!小玉42 个小强48 个同桌合作交流,汇报结果。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因此我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了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教材,主要针对第7~9课时进行教学。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的读写、数数、比较大小以及数的组成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数数,并能够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同时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在这节课中,教学难点是学生们对于数的读写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数数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则是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教学卡片、小棒等教具,以及练习本、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让学生们数一数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等物品,引出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题。
2. 数的读写:我通过PPT展示100以内的数,让学生们跟随我一起读写,并解释数的读写方法。
3. 数数:我给学生们发放教学卡片,让他们按照顺序进行数数,并互相检查。
4. 比较大小:我通过举例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如何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5. 数的组成:我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们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6. 随堂练习:我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出“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题,并列出数的读写方法、数数、比较大小以及数的组成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用所学的方法,写一写、读一读100以内的数。
2. 请学生们用小棒摆出100以内的数,并说出它们的组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学生们在数的读写和数数方面掌握得较好,但在比较大小和数的组成方面还需要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这些方面的教学,并尝试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念出100以内的数字。
2.学生能理解百以内数字的顺序关系,会快速排列100以内数字。
3.学生掌握数字加减运算,能进行1~10以内数字的加减运算。
4.学生能够分辨简单的数的大小关系和大小符号。
教学重点1.学生需要掌握100以内的数字和数字的读法。
2.将重点放在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上。
3.学生需要能够灵活运用数字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对比。
教学内容步骤一:认识100以内的数字1.学生观察百位、十位、个位数的位置和含义;2.教师向学生展示0~100的数字卡片,让学生念出数字,并讲解每个数字的含义与顺序之间的关系;3.分段限制学生念出1~100数字。
步骤二:数字排列1.展示100以内数字的顺序图;2.安排练习:(1)按类型做手指操练习,如练习1-20、21-40;(2)排队练习:10名学生一组,从0开始,按顺序轮流念出1~10个数字,依次累加,如:第一位同学念出0,第二位同学念出1,第三位同学念出2,……,第10位同学念出9,第11位同学从0重新开始依次念出。
步骤三:加减法运算1.安排练习:(1)学生通过认识数字的大小,掌握加减运算;(2)通过数学故事、趣味游戏的形式进行加减法的练习;(3)分为实物张数加减、图形加减、数字口诀计算等方式进行。
步骤四:数的大小关系1.展示不同大小的物品或数值卡片,让学生判断他们的大小关系,并学习“大于”、“小于”符号的表示方法,使用<、>、=三个符号表示大小关系;2.分类安排大小关系练习。
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2.合作式学习;3.故事化教学;4.竞赛式教学;5.数码游戏练习;6.观察、发现、研究的探究方式。
教学手段1.物品(如数字牌、玩具等);2.电脑、投影仪、数字软件;3.小学数学教学书籍;4.资源课件;5.板书。
教学评估1.通过每节课的Pop Quiz了解学生对数字的掌握程度;2.将加减法的答题时间统计,查看学生的运算速度与准确率;3.布置作业并批改。
第三单元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
摘石榴——比较大小
教学背景: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28—31页,摘石榴——比较大小。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
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00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数位的顺序和数的大小比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能读写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读写规则进行概括。
2、在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经历用数学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的过程中,正
确进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比较的方法。
教学准备:情境图,多媒体,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新授铺垫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表现非常好,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果园摘石榴了,大家想不想去呢,我们要准备好了,比赛看谁摘得多!(展示课件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看看这几个小朋友摘了多少个石榴呢,我们来当小裁判看谁摘的多?应该怎样比较呢,先比较谁和谁呢?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小玉和小玲谁摘的多?
小雨和小强谁摘的多?(板书问题)
我们先来比较小玉和小玲,看谁摘的多呢?
小玉42个小玲27个
小组交流想办法,应该如何比较42和27,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方法一:数数的时候,42在27的后面,所以42>27.
方法二:先比较十位,再比较个位,40比20大,所以42>27.
小玉比小强摘的多,我们的小裁判还真公平呢,再来帮小玉和小强比较一下吧!
小玉42个小强48个
同桌合作交流,汇报结果。
方法一:数数的时候,48在42的后面,所以48>42.
方法二:先比较十位,再比较个位,40和40一样大,个位上8比2大,所以48>42.
小强比小玉摘的多。
最后我们要找出摘得最多是谁呢?是小强。
四、当堂达标:
自主练习第1、2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六、作业设计:
1、必做题:自主练习3、4题。
2、选做题:自主练习6、8题。
七、板书设计:
比较大小
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以及方法:
十位不同看()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十位相同看()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前置基础是学生已经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和会用大于号、等于和小于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将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体会数学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的掌握以及用符号来表示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生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