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电子工程设计--二阶实验报告重点
- 格式:docx
- 大小:1020.64 KB
- 文档页数:28
认识实习报告专业:班级:130200学号:姓名: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2015年7 月目录1 前言 (2)2 主体 (2)2.1 通用电气公司(GE) (2)2.2 德青源示范基地 (3)2.3 轨道交通指挥中心 (5)2.4 可口可乐公司 (5)2.5 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6)2.6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7)2.7 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 (8)2.8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 (9)3 结论 (10)3.1 心得体会 (10)1 市场需求 (10)2 工作环境 (11)3 国内企业现状 (11)4 专业情况 (11)3.2 未来规划 (12)1 个人情况 (12)2 近几年规划 (12)11 前言此次为期五天的认识实习,目的和意义在于在大三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对自己以后所要走入的实际生产、研发的岗位和工作环境有一些感性上的认识,探索专业领域的前沿,树立今后的发展,促进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在参观中思考、发现问题,在与企业的人员交流后得到自身的提升。
通过实习更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求以及自身感兴趣的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今后的学习目标更明确、更有效率。
2 主体本次实习中,我们一共参观了八个企业,在本部分将分别介绍参观过程(包括参观内容、地点、时间)、企业描述(包括企业规模、性质、产业地位和产品特色等)、定位及发展动向(专业相关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及行业未来发展动态)。
2.1 通用电气公司(GE)1 参观过程7月6日下午,我们到达了位于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GE北京通用医疗机械制造厂,首先观看了2部关于GE介绍的宣传片,然后由北工大电控学院1991年毕业的学长戴鹰经理为我们讲解了GE公司的概况及产品研发的动向,同时也介绍了自己的学习、工作的经验,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之后我们参观了医疗器械的制造工厂,了解了医疗器械生产线的运作过程。
2 企业描述通用电气公司(GE)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服务性公司,同时也是高质量、高科技工业和消费产品的提供者。
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处理工程实验报告IIR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姓名:周鸿宇学号:12021031指导教师:席大林完成日期:2015年5月19日A、设定指标设计按格式打印H数组(5分)printf("\n");printf("H(z)=");for(k=0;k<L;k++){printf("{%.2lf+",H[k][0][0]);if(H[k][0][1]!=0)printf("%.2lf*Z^(-1)",H[k][0][1]);if(H[k][0][2]!=0)printf("+%.2lf*Z^(-2)",H[k][0][2]);if(H[k][0][3]!=0)printf("+%.2lf*Z^(-3)",H[k][0][3]);if(H[k][0][4]!=0)printf("+%.2lf*Z^(-4)}",H[k][0][4]);printf("\n / ");printf("{%.2lf",H[k][1][0]);if(H[k][1][1]!=0)printf("+%.2lf*Z^(-1)",H[k][1][1]);if(H[k][1][2]!=0)printf("+%.2lf*Z^(-2)",H[k][1][2]);if(H[k][1][3]!=0)printf("+%.2lf*Z^(-3)",H[k][1][3]);if(H[k][1][4]!=0)printf("+%.2lf*Z^(-4)}",H[k][1][4]);if(k!=L-1)printf("\n * ");}getch();B、对H数组分母常系数归一(10分)printf("\n");printf("归一化H(z)=");for(k=0;k<L;k++){for(l=0;l<5;l++){H[k][0][l]=H[k][0][l]/H[k][1][0];H[k][1][ l]=H[k][1][l]/H[k][1][0];}printf("{%.2lf+",H[k][0][0]);if(H[k][0][1]!=0)printf("%.2lf*Z^(-1)",H[k][0][1]);if(H[k][0][2]!=0)printf("+%.2lf*Z^(-2)",H[k][0][2]);if(H[k][0][3]!=0)printf("+%.2lf*Z^(-3)",H[k][0][3]);if(H[k][0][4]!=0)printf("+%.2lf*Z^(-4)}",H[k][0][4]);printf("\n / ");printf("{%.2lf",H[k][1][0]);if(H[k][1][1]!=0)printf("+%.2lf*Z^(-1)",H[k][1][1]);if(H[k][1][2]!=0)printf("+%.2lf*Z^(-2)",H[k][1][2]);if(H[k][1][3]!=0)printf("+%.2lf*Z^(-3)",H[k][1][3]);if(H[k][1][4]!=0)printf("+%.2lf*Z^(-4)}",H[k][1][4]);if(k!=L-1)printf("\n + ");}getch();C、画幅频特性图(5分)幅度:double btw20lgHz(double f,double fs,double H[][2][5],int L){double wT,sum;int i;wT=8*f*atan(1.0)/fs;COMPLEX z_1(cos(wT),-sin(wT));for(sum=0,i=0;i<L;i++){sum=sum+20*log10(abs(polyval(&(H[i][0][0]),5,z_1)/polyval(&(H[i][1][0]),5,z_1)));}return sum;}相位:double btw20lgHz1(double f,double fs,double H[][2][5],int L){double wT,sum,b,c,i,r;int k,e;wT=8*f*atan(1.0)/fs;COMPLEX z_1(cos(wT),-sin(wT)),a=COMPLEX(r,i);for(sum=0,k=0;k<L;k++){a=(polyval(&(H[k][0][0]),5,z_1)/polyval(&(H[k][1][0]),5,z_1 ));sum=sum+(atan2(a.i,a.r));}return sum;}上图为幅度图,下边为相位图D、给定信号做数据采集(5分)x2[i]=COMPLEX(4*sin(M_PI*2*350*i/fs)+4*sin(M_PI*2*150*i/fs )+4*sin(M_PI*2*100*i/fs)+4*sin(2*M_PI*250*i/fs),0);window2("采样",-10,-50, 100,100, "w","phase");xy2(RED);plotgri1(RED,BLUE,x2,512);plotxy2(GREEN,3,i,4*sin(M_PI*2*350*i/fs)+4*sin(M_PI*2*150* i/fs)+4*sin(M_PI*2*100*i/fs)+4*sin(2*M_PI*250*i/fs));getch();信号为:4*sin(M_PI*2*350*i/fs)+4*sin(M_PI*2*150*i/fs)+4*sin(M_PI*2*100* i/fs)+4*sin(2*M_PI*250*i/fs)E、编写4阶DF,验证DF(10分)/1、自定一四阶滤波(函数见下一题的通用函数)输入为冲击函数,0处为1,其余为零。
电子工程设计报告题目:稳压电源与变送器电路设计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小组:14组姓名学号:09024129 ;09024126指导老师:司农完成日期:2009,10摘要电子工程设计训练是一门新开的实践教学课程,其宗旨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根据训练内容,提出功能和指标,通过训练,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电子工程设计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初步了解在完成一个工程课题时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素质。
电子工程设计全部三个阶段的任务是设计小型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 --- 典型电子系统。
包括采集温度,传感,变送,A/D转换,单片机处理,D/A转换,驱动,控温几个部分。
其中第一阶段主要完成电源,变送器的设计与制作,调试。
电源部分:为其他模块供电。
由变压器、整流器和稳压器三大部分组成。
完成将市电交流电压变为所需要的低压交流电,交流电变为直流电,不稳定的直流电压经滤波后,变为稳定的直流电压输出。
输出+12,-12,+5V直流电压(包括整流桥,电容滤波,稳压)。
变送器部分:将输电流通过集成运放op07转化为输出0-5V电压信号(对应于0-100 oC)。
目录第一部分直流稳压电源设计与实现一需求分析 (4)二方案选择 (4)三电路设计 (6)四电源调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10)五直流稳压电源PCB图 (11)第二部分变送器设计与实现一需求分析 (12)二电路设计 (12)三注意事项 (16)四变送器PCB图 (17)第三部分体会与总结 (18)第四部分致谢 (18)第五部分参考文献及其他 (18)第一部分直流稳压电源设计与实现一、需求分析由于元件所限和电路较为简单,采用统一电路,共三组电源,其中有(+5V,1A)(+12V,1A)(-12V,1A)二、方案选择(1)集成线性稳压电路纹波、噪声小;效率低;实现电路相对简单,成本低(2)集成开关稳压电路效率高;纹波、噪声大;实现电路相对复杂,成本较高交流供电电压低,输出功率较小。
从实现电路简单,低成本的角度考虑应选择集成线性稳压电路的实现方案。
电子工程设计报告题目:稳压电源与变送器电路设计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班级:120232小组:第6组组员:王子琦张靖维学号:12023213 12023224完成日期:2013.05.20北京工业大学课程设计报告中文摘要电子工程设计课程以小型电子系统的设计为载体,使学生了解产品研发一般过程、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积累初步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从工科大学生向工程师的角色转换做好准备。
本实验的目的制作一个小型温度测控系统。
设计任务:非电量到电量信号转换,信号处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人机交互,数据通信过程控制。
设计要求:温度测控范围:0℃~100℃,控制精度:±2℃。
本实验报告为设计实验的第一部分,即电源,驱动器和变送器模块,电源部分:为其他模块供电。
由变压器、整流器和稳压器三大部分组成。
完成将使电交流电压变为所需要的低压交流电,交流电变为直流电,不稳定的直流电压经滤波后,变为稳定的直流电压输出。
输出+12,-12,+5V直流电压(包括整流桥,电容滤波,78系列芯片稳压)。
变送器部分:将输入273-373A 电流通过集成运放op07转化为输出0-5V电压信号(对应于0-100 o C)。
经不断调试及排障,使电路基本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目录一、课题设计 (1)二、需求分析 (1)三、设计框架及原理分析 (2)四、制作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 (9)五、常见故障分析 (9)六、数据与误差分析 (10)七、文献 (11)八、实验总结 (11)一、课题设计1.1设计参考方案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型温控系统系统的原理框图为:二、需求分析本阶段要求设计电源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模块。
相关模块设计要求如下:2.2.1电源模块交流输入:~9V、~14V×2直流输出:+5V/1A、±12V/0.5A安装:独立电路板结构2.2.2信号处理模块测量温度:0℃ ~ 100℃输出电压:0V ~ 5V测量误差:满刻度1%(0.05V或1℃)负载阻抗:>30KΩ限制条件:0.7V ≤输出电压≤5.7V安装:独立电路板结构2.2.3功率放大模块控制半导体制冷片的驱动电路实际上是一个电压增益为1的功率放大器,要求如下:输入电压:-10V ~ +10V输出电压:-10V ~ +10V电流输出能力:>3A输入阻抗:>1kΩ负载阻抗:3.5Ω负载驱动形式:共地安装:独立电路板结构2.2.4参考元器件开关型稳压降压器LM2576T、稳压集成电路L7812、稳压集成电路L7912、桥式整流器DF06、运放OP07、三极管S9012、三极管S9013,功率三极管MJE2955T、功率三极管MJE3055T、其他电容、电阻、二极管等。
北京工业大学大二下直流电机测速实验报告北京工业大学课程设计报告学院:__df_电控学院___专业:_电子科学与技术__班级:_120231_组号_16_题目:1_直流电机测速___2_小型温度控制系统_姓名:__王宁______学号:__12023110____指导教师:___杨旭东__成绩___________目录一、前言﹍﹍﹍﹍﹍﹍﹍﹍﹍﹍﹍﹍﹍﹍﹍﹍﹍﹍﹍﹍﹍﹍﹍﹍﹍﹍﹍﹍3(一)设计题目﹍﹍﹍﹍﹍﹍﹍﹍﹍﹍﹍﹍﹍﹍﹍﹍﹍﹍﹍﹍﹍﹍﹍﹍﹍3(二)课题背景 (3)二、设计要求 (3)(一)设计任务 (3)(二)设计框架图 (4)(三)参考元器件﹍﹍﹍﹍﹍﹍﹍﹍﹍﹍﹍﹍﹍﹍﹍﹍﹍﹍﹍﹍﹍﹍﹍﹍4 (四)设计要求 (4)1、电源模块 (4)2、信号处理模块 (4)3、功率放大模块 (4)(五)发挥部分 (5)三、设计原理 (5)(一)设计原理说明 (5)(二)电源模块 (5)1、方案选择 (5)2、原理分析 (6)(三)变送器模块 (9)1、方案选择...............................................................................................- 9 -2、原理分析 (10)(四)驱动器 (11)1、方案选择 (11)2、原理分析 (11)四、系统调试及实物图 (11)(一)调试顺序说明 (11)(二)电源模块调试 (11)(三)变送器模块调试 (12)(四)驱动器模块调试 (12)五、实物图﹍﹍﹍﹍﹍﹍﹍﹍﹍﹍﹍﹍﹍﹍﹍﹍﹍﹍﹍﹍﹍﹍﹍13六、实验中问题分析及解决 (14)(一)稳压电源电路板 (14)(二)变送器电路板 (14)(三)驱动电路板 (15)七、数据与误差分析 (15)(一)稳压电源电路板 (15)(二)变送器电路板 (16)(三)驱动器模块电路板 (16)八、附录 (17)(一)系统电路的工作原理图 (17)(二)元器件识别方法和检测方法 (17)(三)参考资料 (18)九、心得体会 (19)一、前言(一)设计题目小型闭环温度控制系统(二)课题背景电子工程设计的任务是完成一套小型的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其中包含有三个阶段。
大二电子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电子技术实验旨在加深学生对电子电路理论的理解,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电子元件的识别、电路的搭建与调试,以及电路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验原理电子技术实验涉及基本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以及它们的电路连接方式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学生将学习到如何使用这些元件构建简单的电路,并理解这些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多功能数字万用表2. 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电子元件3. 面包板及连接线4. 电源5. 示波器(可选)四、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识别所需的电子元件,并检查它们的规格是否符合实验要求。
2. 使用面包板和连接线搭建电路,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无误。
3. 打开电源,观察电路的工作状态,记录实验数据。
4. 若电路未能正常工作,使用万用表进行故障诊断,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修复。
5. 调整电路参数,观察电路性能的变化,记录不同参数下的实验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搭建了基本的放大电路,并进行了性能测试。
通过调整电路中的电阻值,我们观察到了放大倍数的变化。
实验数据表明,电阻值的增加会导致放大倍数的减小,这与理论预期相符。
在故障诊断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连接错误,并及时进行了修正,使电路恢复了正常工作。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电子技术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电子电路理论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锻炼了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实验还激发了我们对电子技术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七、实验心得在本次实验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通过亲自动手搭建电路,我对电子元件和电路的工作原理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细心和耐心在实验过程中的重要性,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实验的失败。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子工程师而努力。
电子工程设计报告题目:稳压电源与变送器电路设计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小组:14组学号:09024129 ;09024126指导老师:司农完成日期:2009,10摘要电子工程设计训练是一门新开的实践教学课程,其宗旨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根据训练容,提出功能和指标,通过训练,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电子工程设计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初步了解在完成一个工程课题时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素质。
电子工程设计全部三个阶段的任务是设计小型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 --- 典型电子系统。
包括采集温度,传感,变送,A/D转换,单片机处理,D/A转换,驱动,控温几个部分。
其中第一阶段主要完成电源,变送器的设计与制作,调试。
电源部分:为其他模块供电。
由变压器、整流器和稳压器三大部分组成。
完成将市电交流电压变为所需要的低压交流电,交流电变为直流电,不稳定的直流电压经滤波后,变为稳定的直流电压输出。
输出+12,-12,+5V直流电压(包括整流桥,电容滤波,稳压)。
变送器部分:将输电流通过集成运放op07转化为输出0-5V电压信号(对应于0-100 oC)。
目录第一部分直流稳压电源设计与实现一需求分析 (4)二方案选择 (4)三电路设计 (6)四电源调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10)五直流稳压电源PCB图 (11)第二部分变送器设计与实现一需求分析 (12)二电路设计 (12)三注意事项 (16)四变送器PCB图 (17)第三部分体会与总结 (18)第四部分致 (18)第五部分参考文献及其他 (18)第一部分直流稳压电源设计与实现一、需求分析由于元件所限和电路较为简单,采用统一电路,共三组电源,其中有(+5V,1A)(+12V,1A)(-12V,1A)二、方案选择(1)集成线性稳压电路纹波、噪声小;效率低;实现电路相对简单,成本低(2)集成开关稳压电路效率高;纹波、噪声大;实现电路相对复杂,成本较高交流供电电压低,输出功率较小。
从实现电路简单,低成本的角度考虑应选择集成线性稳压电路的实现方案。
电子工程设计第三阶段报告题目:红外遥控系统专业:通信工程小组: 14姓名学号:0902412609024129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2.4.11摘要:电子工程设计第三阶段的任务是完成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并编程实现按键控制,数据显示,最终实现通过红外发射管发射39KHz ASK 信号,与模板红外接收单元的简单通信联系(测试通信协议),进行闭环温控的启动/停止控制,接收模板红外发送单元发出的温度数据并进行显示这几项功能,分别是读取模板当前温度、修改模板数/模转换值、启动模板闭环温度控制或打印功能、设置模板闭环控制温度、设置模板闭环温度控制启动延时时间、读取模板闭环温度控制设置值、读取模板闭环温度控制启动延时时间、读取模板当前控制状态的项功能。
在调试成功基础上,可进行程序固化,从而真正完成红外遥控系统开发。
完成硬件电路的设计焊接,包括以下几个单元:单片机的编程处理,完成与各个单元的数据,控制线连接,编程实现对各单元控制,最终实现遥控;显示:显示键控定义的值和测温结果;按键控制:控制显示和协议的收发,以及4060完成的分频器设计(提供ASK信号载频)与串行数据运算产生ASK信号。
完成软件编程实现测试模块的基本功能,运行完整程序完成各个协议的收发,从而实现对模板的遥控。
经不断调试及排障,使各个模块基本达到了相应要求,且编程联调实现了遥控的功能。
在实验的具体操作焊接、编程、纠错等步骤中,自主学习其中的概念原理以及相应的具体实验操作方式与真实的问题分析等实用方法。
目录一.实验目的 (4)二.设计实验及其原理 (4)三.程序设计 (7)四.组装(焊接),调试与测试 (13)五.实验心得与体会 (16)六.致谢 (17)七.参考文献 (17)红外遥控系统实验一.实验目的电子工程设计第三阶段的任务是完成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系统,用以代替系统小键盘的部分功能,通信格式和通信协议同串行通信。
完成硬件电路设计,并编程实现按键控制,数据显示,最终实现通过红外发射管发射39KHz ASK信号,与模板红外接收单元的简单通信联系(测试通信协议),进行闭环温控的启动/停止控制,接收模板红外发送单元发出的温度数据并进行显示这几项功能。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深入了解电工电子基本元件的性能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验器材1. 电源:直流稳压电源2. 电阻:1kΩ、10kΩ、100kΩ、1MΩ3. 电容:0.1μF、0.01μF、0.001μF4. 电感:10mH、100mH、1H5. 三极管:3DG6、3AX316. 线路板:1块7. 万用表:1块8. 信号发生器:1台9. 仪器:示波器、频率计、信号发生器等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电阻、电容、电感的测量(1)连接电路:将电阻、电容、电感依次接入电路,测量其阻值、容值和感值。
(2)数据分析:根据测量数据,绘制电阻、电容、电感随频率变化的曲线。
2. 三极管共射极放大电路(1)连接电路:按照电路图连接三极管共射极放大电路。
(2)调试电路:调整电路参数,使放大电路正常工作。
(3)测试电路: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分析放大电路的性能。
3. 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1)连接电路:按照电路图连接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
(2)调试电路:调整电路参数,使运算放大器正常工作。
(3)测试电路: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分析运算放大器电路的性能。
4. 波形产生电路(1)连接电路:按照电路图连接波形产生电路。
(2)调试电路:调整电路参数,使波形产生电路正常工作。
(3)测试电路: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分析波形产生电路的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阻、电容、电感的测量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电阻、电容、电感随频率变化的曲线。
根据测量数据,可以分析出电阻、电容、电感在不同频率下的性能。
2. 三极管共射极放大电路性能分析通过实验,观察输出波形,分析放大电路的性能。
在合适的电路参数下,放大电路可以实现信号的放大。
3. 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性能分析通过实验,观察输出波形,分析运算放大器电路的性能。
自动控制原理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姓名:吕祎学号:12021027指导老师:乔俊飞完成日期:2014年12月18一、实验任务自主构造一个二阶闭环系统,使得该系统的.要求:1)以MATLAB命令行的方式,进行系统仿真,确定系统时域性能指标;2)通过改变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分增大和减小两种情况)和系统的阻尼比系数(分增大和减小两种情况),进行系统仿真分析,确定新的性能指标,并与原构造系统的进行比较,根据响应曲线分析并说明出现的现象;3)绘制系统的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标出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4)对原构造系统进行速度反馈校正,使得校正后的系统满足;5)(选做)若想对原构造的二阶系统,设计响应的PD控制器,进行串联校正,以满足4)的性能指标要求二实验设计1自主构造一个二阶闭环系统,使得该系统的公式推导如下图2对于构造出来的的G(s)进行速度矫正,使之满足Mp<8%的设计3改变增益通过改变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分增大和减小两种情况)和系统的阻尼比系数(分增大和减小两种情况),进行系统仿真分析,确定新的性能指标,并与原构造系统的进行比较,根据响应曲线分析并说明出现的现象4(选做)若想对原构造的二阶系统,设计响应的PD控制器,进行串联校正.二、实验过程1设计一个系统使之满足Mp>30%MATLAB代码和结果如下图由图可知Mp=53% ts=1.4s,满足设计要求2改变增益通过改变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观察性能指标的变化将增益增大,Mp没有变化,再次增大增益,Mp依然为53%,ts增大到了1.3s减小增益Mp=53% ts=2.58s减小增益Mp=52% ts=18.4s 3改变系统的阻尼比系数阻尼比增大MP=16% ts=1.6s阻尼比增大Mp=0% ts=3.35s 此时的阻尼比为1,系统进入临界阻尼阻尼比减小Mp=73% ts=1.62s阻尼比减小MP=97% ts=1.75s4绘制系统的开环对数曲线,标出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空气热回收测试实验》实验报告指导老师:学生:学号:日期: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已超过一次能源消耗的四分之一,采暖和空调能耗占到了50%以上。
由于空调系统能耗所占比例较大,也就同时具备了较大的节能潜力。
新风负荷占空调总负荷的20%~30%,采用热回收装置,回收排风的能量,对于减小建筑能耗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实验目的学生分别对模拟冬夏两季的空气热回收实验进行分析比较,增强对热回收技术的整体认识、对热回收技术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立即,初步掌握空气热回收装置的工作原理和一般设计过程,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三、实验装置本实验装置的主要部件由新风模块(水系统、管式换热器、风机、风道)、排风模块(水系统、管式换热器、风机、风道)、直流电源、温度传感器、风速测试仪器、风压测试仪器、数据采集装置等组成。
其具体组成与测点分布如下图所示。
测点分布4.5.6 1.2.310.11.12 7.8.9图1 实验装置与测点分布四、实验步骤根据设计标准,室内最小新风量是30m3/(h·人),针对2~5个人的新风量对换热器进行了测试。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前期工作:按照所设计的实验系统将实验设备连接好,做好准备工作;热管换热器的准备,利用真空泵将热管换热器抽到所需的真空值,并灌入所需的充液量,最后将管口封死;将换热器装入实验台内,启动风机,通过调节直流电源的电压控制风机的转速,从而控制风速,找出所需要的风速对应的直流电源的电压值。
测出热管换热器两侧的压力损失;通过风机使风量达到一定值,保持风速恒定;(2)通过调节恒温水浴来控制通过换热器空气的温度,测量新风的温度;(3)调节恒温水浴的温度,测量排风的温度;(4)调整风量,稳定后重复(2)、(3)步骤;(5)实验完成后,拷贝数据,关闭所有实验设备、切断电源,整理实验台。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和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2.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电子电路理论知识的理解。
3. 培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器材1. 实验仪器:直流稳压电源、示波器、数字多用表、信号发生器、电路实验箱、万用表等。
2. 实验器材: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电阻串联与并联电路(1)连接电阻串联电路,测量各电阻上的电压,验证分压规律。
(2)连接电阻并联电路,测量各电阻上的电流,验证分流规律。
2. 直流电源开路电压和带负载电压的测量(1)连接直流稳压电源,测量其开路电压。
(2)连接负载电阻,测量带负载电压,验证电源内阻对输出电压的影响。
3. 3回路2激励源电阻线性电路(1)连接电路,测量节点电流和回路电压,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2)分别测量2激励源单独作用时的电压或电流,验证叠加定理。
4. 电路暂态响应测量(1)连接RC一阶电路,测量其暂态响应过程,验证时间常数和积分特性。
(2)连接RLC二阶电路,测量其暂态响应过程,分析其三种状态轨迹。
5. 电子开关与信号隔离(1)连接三极管或MOS管构成的三端电子开关电路,验证开关功能。
(2)连接继电器和光电隔离电路,验证信号隔离效果。
6. 三位数码管扫描显示(1)连接电路,观察数码管显示的数字。
(2)调节时钟信号频率,观察数码管显示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阻串联与并联电路: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验证了分压和分流规律。
2. 直流电源开路电压和带负载电压: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验证了电源内阻对输出电压的影响。
3. 3回路2激励源电阻线性电路: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验证了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
4. 电路暂态响应测量: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验证了RC一阶电路和RLC二阶电路的暂态响应特性。
5. 电子开关与信号隔离: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验证了开关功能和信号隔离效果。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动态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仪器及准备
1、实验仪器:实验装置有示波器、仪表比较电路、模拟可变电阻、电子电路实验板和电池等。
2、实验配件:可变电阻、电容、电阻、NPN 半导体二极管、PNP 半导体三极管。
二、实验目的
通过电子电路实验板和示波器,研究二阶电路的动态响应,了解一阶和二阶电路的差异,观察不同电路的调节响应特性。
三、实验步骤
1、准备好相关电子零件,并在实验板上按照实验图示连接电路;
2、调整模拟可变电阻连接示波器,使其和电路产生联系;
3、接通电源,操作电路,观看示波器显示信号波形;
4、调节模拟可变电阻,改变参数,观察响应特性,记录比较数据;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1、调节可变电阻调整电路参数后,观察一阶和二阶电路的动态响应,可以发现二阶响应有比一阶高得多的响应速度和抑制程度;
2、当电源电压发生变化时,一阶电路只有一条响应曲线,而二阶电路则有两条响应曲线;
3、一阶电路的相应是线性的,而二阶电路的相应是线性加指数函数;
4、一阶电路响应不灵敏,而二阶电路灵敏度高;
五、实验结论
一阶电路适合于对低频信号的检测和处理,而二阶电路可以拨错并有效抑制非线性信号的出现。
在示波技术中,二阶电路比一阶电路更具响应灵敏度。
电子工程设计报告题目:温度测量系统/闭环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小组:7姓名:学号:袁彬11023221赖力11023222指导教师:高新完成日期:2013.12.12目录一、摘要 (3)二、设计任务与要求 (3)(二)、设计要求 (4)(三)单片机 (5)(一)、电路工作原理及主要元件的功能5(二)、电路的调试9四数/模(D/A)转换电路 (10)(一)、电路工作原理及主要元件功能10(二)、电路主要参数计算12(三)、电路调试 (12)五、模/数(A/D)转换电路 (13)(一)、ADC0804 芯片介绍13(二)、电路主要参数计算14(三)、电路调试15六、电路显示与键盘控制电路 (16)(一)、电路工作原理 (16)(二).电路调试 (19)七、温度测量 (22)八、心得体会 (25)九、附录 (26)一、摘要在上学期我们完成了温度控制系统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完成了焊接包括电源板、驱动器和变送器在内的一些工作。
也为我们这次的第二阶段做好了准备。
通过上学期的准备,我们对焊接电路已经基本上熟练掌握了,对一些电路的原理和设计也都达到了必要的要求,正是基于此我们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二阶段的所有内容。
下面就主要介绍一下我们第二阶段的工作。
、设计任务与要求设计小型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典型电子系统L度测控系统的基本组成控制执行单元1. 电路设计⑴核心单元一单片机应用电路⑵ 模拟量接口一A/D、D/A电路⑶人机交互单元一显示、键盘控制电路2. 程序设计⑴ 控制模/数转换进行温度数据采集⑵控制数/模转换改变控温元件工作状态,进行温度控制⑶控制键盘与显示器,进行控制温度设定和测量温度显示。
⑷将温度数据转换为显示温度数值的算法程序。
(5) 控制温度精确、平稳变化的的算法程序。
3. 系统联调⑴电路系统联调,配合测试程序实现基本的测温、控温功能。
⑵程序联调,通过电路系统实现精确、平稳的温度控制4. 本学期关注的重点⑴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能够精确、稳定控制温度的系统。
⑵知道了一个典型的电子系统应该具备哪些主要功能⑶知道了一个典型电子系统的设计实现过程和工作方法。
⑷ 知道如何设计测试方法、创造测试条件,对设计完成的电路模块或电路系统进行测试,使电路或系统的功能、指标充分展现。
⑸ 设计组装的电路系统出现故障,能够根据电路或系统的工作原理、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以及积累的经验,快速确定故障范围和故障原因。
⑹ 掌握电路的设计方法,通过设计、计算实现电路设计要求。
(二八设计要求1. 温度测量范围:0°C ~ +100° C2. 温度测量误差:不大于±2°C3. 单片机:具有独立电路板结构。
片选信号:4个,地址信号:4个,数据总线:AD0~AD7,I/O 口线:P3 口,P1 口。
4. 数/模(D/A)转换电路:具有独立电路板结构输入范围:00H ~ 0FFH,对应输出:-10V~+10V,误差:1%,响应时间:< 1ms,电源供电:+5V,± 12V。
5 .模/数(A/D)转换电路:独立电路板结构输入信号范围:0V~+5V分辨率:8bit精度:1LSB 转换时间:< 1ms6.显示与键盘控制电路:4位7段数码显示,前3位含小数点独立电路板安装结构0 ~ 9数字输入键及若干功能设置按键控制(三)单片机(一)、电路工作原理及主要元件的功能1,芯片的介绍和参数MCS-51系列单片机性能优异,因此单片机芯片采用 MCS-51系列中的89C51。
在单片机的40条引脚中有2条专用于主电源的引脚,2条外接晶体的引脚,4 条控制或与其它电源复用的引脚,32条输入/输出(I/O )引脚下面按其引脚功能分为四部分叙述这 40条引脚的功能。
1) 主电源引脚VCC 和VSSVCC ――( 40 脚)接+5V 电压; VSS( 20 脚)接地。
2) 外接晶体引脚XTAL1和XTAL2XTAL1( 19脚)接外部晶体的一个引脚。
在单片机内部,它是一个反相放大 器的输入端,这个放大器构成了片内振荡器。
当采用外部振荡器时,对 HMO 单片 机,此引脚应接地;对 CMO 单片机,此引脚作为驱动端。
XTAL2 (18脚)接外晶体的另一端。
在单片机内部,接至上述振荡器的反相 放大器的输出端。
采用外部振荡器时,对 HMO 单片机,该引脚接外部振荡器的信 号,即把外部振荡器的信号直接接到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对 XHMO,S 此引脚应悬浮。
3) 控制或与其它电源复用引脚 RST/VPD ALE/PROG PSEh 和EA/VPP RST/VPD (9脚)当振荡器运行时,在此脚上出现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将使单片 机复位。
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 1/6。
因此,它可用作对外输出的时钟,或用于定时目的。
PSEN (29脚):此脚的输出是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
在从外部程序存储 器取指令(或常数)期间,每个机器周期两次 PSEN 有效。
但在此期间,每当访问 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两次有效的 PSEN 言号将不出现。
EA/VPP (31脚):当EA 端保持高电平时,访问内部程序存储器,但在 PC (程序ALE/PROG30脚):当访问外部存贮器时, 地址的低位字节。
即使不访问外部存储器, ALE (允许地址锁存)的输出用于锁存 ALE 端仍以不变的频率周期性地出现计数器)值超过 OFFFH (对851/8751/80C51 )或 仆FFH (对8052)时,将自动转 向执行外部程序存储器内的程序。
当EA 保持低电平时,则只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不管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
输入/输出(I/O )引脚P0、P1、P2、P3(共32 根): P0 口( 39脚至32脚):是双向8位三态I/O 口,在外接存储器时,与地址总线 的低8位及数据总线复用,能以吸收电流的方式驱动 8个LS 型的TTL 负载。
P1 口( 1脚至8脚):是准双向8位I/O 口。
由于这种接口输出没有高阻状态, 输入也不能锁存,故不是真正的双向 I/O 口。
P1 口能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 个LS 型的TTL 负载。
对8052、8032,P1.0引脚的第二功能为T2定时/计数器的P2 口( 21脚至28脚):是准双向8位I/O 口。
在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它可以作 为扩展电路高8位地址总线送出高8位地址。
P3 口(10脚至17脚):是准双向8位I/O 口,在MCS-51中,这8个引脚还用于 专门功能,是复用双功能口。
2、电路方案的比较、选择和确定全部地址参与译码,产生的控制信号对应唯一地址。
部分地址参与译码,产 生的控制信号对应某一地址区域, 而不是唯一地址。
部分地址参与译码,产生的 控制信号对应某一地址区域,而不是唯一地址。
三种电路方案(1)部分地址译码、带有总线驱动电路,产生的控制信号对应某一地址区域。
图示部分地址译码、带有总线驱动电路+5C3 10uFR1 RST P3.2 P3.4WDL5L3 L23 L6RDL8P1.6R19 10RXD R21 11 TXD| P3.^j R17 13 P3.5R15 15C122plCY1 一一 C2 22pP10 VCCP11 P12 P13 P14P15 P00 P16 P01 P17 P02 RESET P03 RXD P04 TXD P05 INT0 P06 INT1 P07T0T1_ ALE/PWRRDP20P21 X1 P22 X2P23P24 PSENP25EA/VP P26 GND P27VCCA0 B0 A1 B1 A2 B2 A3 B3 A4 B4 A5 B5 A6 B6 A7 B7 DIREQ0D1 Q1 D2 Q2 D3 Q3 D4 Q4 D5 Q5 D6 Q6 D7 Q7 LEOE18 L717 L9 16 L11 15 L13 14 L15 13 L17 12 L19 11L21巧¥2 A0 L16 5 A1 L146 A2 L12 9 A3 L10 12 A4 D0D1 D2D3 D4 D5 D6 D7A Y0B Y1CY2Y3Y4E3 Y5 E1 Y6 E2Y7L24 L22 L20 L18C1 C2 C3 C48.2KR31P1.1 P1.2 P1.3 P1.4 P1.5 P1.0 P1.1 8 911.059 2039 38 34 33 32 1419 18282汕 U1 89C5122 "~23 37 36 35 26 27 24 25 3021 U274LS245 4 9 1U32 3 5 67 74LS3733 4 14 17 19 A77_百13 18 11A1 A2 A3 A415 A5 16 A6 A15 39 A1 3 1 A1 4 2 1514 B 13 灯10(2) 部分地址译码、无总线驱动电路图示部分地址译码,无总线驱动电路(3) 直接选通、不要低8位地址和驱动电路因为这个方案的片选信号与地址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所以使用 该方案需要熟练掌握片选信号与地址之间的关系计算。
(4) 电路方案的确定通过比较,我们最后选定相对容易实现的部分地址译码, 无总线驱动的方案, 因为这样可以简化电路。
电路图如下:C3 +5卫L7 L9 DO R1 8.2 KR3 R5+5RXDTXDL11 L13L15 L17L19 D2 D3 D4 R1 7 13P3. 3 __________ ■ 14----------- R 1 5 15 P3.5]C1+5TP10 VCCP11P12P13 P14P15P00■ P16 P01P17 P02RESETP03RXD P04TXD P05 INT0P06J 1 INT1 P07-T0T1 ALE/P - n WR - gRD P20P21X1 P22 X2P23P24 ■0 PSEN P25 EA/VP P26 - GNDP2740L21D5 D6 D73 —a.D0 Q0 D1 Q1 D2Q2D3Q3 D4 Q4D5Q5D6 Q6 D7Q7 LEOEA0 L16 A1 L14 A3 L10 Y2 A1 A2 A3 A4Y3Y4 Y5Y4Y5 Y6 Y7 C1 C3 10uFR1 8.2K+5T 1R3 1R5 2R7 3 R9 4R1 1 5R1 36R2 37RST P3.2 P3.4 L5 L3 L23 WD RDL6 L8no C222pR1 9 1 0RXDR2 1 1 1TXD _______ -P10 VCC1 P11 1 P12 ・P13 ・P14■ P15 P00 P16 P01 P17 P02 RESET P03 RXD P04 ■ TXD P05 INT0 P06 INT1 P07T0T1 ALE/P—— WRRD P20P21 X1 P22 X2 P23P24 PSEN P25 EA/VP P26 GNDP27+5匕39 AD0 L7 38 AD1 L9 37 AD2 L11 36 AD3 L13 35 AD4 L15 34 AD5 L17 33 AD6 L19 32 AD7L2122 A9 L14 23 A1 0 L12 24 A1 1 L10 25 A1 2 L24 26 A1 3 L22 27A1 4 L20 28A1 5 L18ALE 1 OuFILR7 R1 3 R2 3 R9 R1 1 L5 L23 L6 L82 2p11.0591 IU1 89C5 11 2 4 3973635341 23332301 619 1 8205 6 24 1 7 ~3o T37R2 1 1 1 R1 9 10 27 2821U3 245 7 891 7U474LS1 38 A B C1 8 ' TT^ 1 3 ' 1 6 A 61 9 A 7 12 A 4 74LS3 73Y0 Y1 Y2 A 1 5 3VCCE1 E2 E3L240 O —i i10 C2 C3 C4158P1.0 P1.1 P1.2 P1.3 P1.4P1.5P1.6 9P3.3R1 7 1 3201 9 1 8U1 —:_I 1 4-------- 1 R15—~1否--------------------L4 30 D0 D1 D2 D3 D4 D5 D6 D7 L16 A8 21 A1 A2 A3 A4 C1 C2 C3 C4单片机的安装结构图如下图所示:单片机电路(二)、电路的调试1 •按照电路图将电路板焊接完毕,过程中需要严格检查焊接线路是否正确,避免出现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