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一单元试卷(保亲明)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4
⼈教部编版语⽂七年级下学期《第⼀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装…………订…………线…………内…………不…………要…………答…………题…部编版语⽂七年级下学期第⼀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座号________⼀、积累与运⽤(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有误的⼀项是(3分)()A.磐⽯(pán)窥视(kuī)酗酒(xù)鲜为⼈知(xiǎn)B.荒谬(miù)选聘(pìn)疏懒(shū)妇孺皆知(rú)C.彷徨(páng)遭殃(yāng)踌躇(chóu)锋芒毕露(lù)D.涉猎(shè)迭起(dié)解剖(pōu)当之⽆愧(dāng)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准确⽆误的⼀项是(3分)()A.马⾰果⼫沥尽⼼⾎⼼会神凝奠基B.鞠躬尽瘁燕然勒功零乱不堪徒劳C.⼀拍即合家喻户晓惹⼈注⽬元勋D.和爱可亲死⽽后已⽆暇顾及滑稽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不当的⼀项是(3分)()A.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壮志,⽓冲⽃⽜,声震天地!B.⽇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肆⽆忌惮地掠夺我国的财富和资源,犯下了滔天罪⾏。
C.不是你俩还有谁,这班上就数你们最爱造谣⽣事,搬弄是⾮!D.本刊将洗⼼⾰⾯,继续提⾼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向⽂学刊物的⾼层次、⾼⽔平攀登。
4.下列说法中与课⽂内容不符的⼀项是(3分)()A.《邓稼先》是⼀篇⼈物传记。
作者杨振宁将邓稼先的⽣平、贡献放在⼴阔的社会⽂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邓稼先不平凡的⼈⽣经历和他对民族的伟⼤贡献。
B.《说和做——记闻⼀多先⽣⾔⾏⽚段》选⾃《⼈民⽇报》,作者是臧克家,他是我国著名诗⼈,其主要作品有诗集《烙印》等。
C.《回忆鲁迅先⽣(节选)》作者是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死场》《呼兰河传》等,她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作家”。
部编版语文七上第一单元测试卷1.下列加点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酝酿.(niàng)黄晕.(yùn)抖擞.(suǒ)花枝招展.(zhǎn)B.响晴.(qíng)贮蓄.(xù)慈善.(shàn)鲜.为人知(xiān)C.静谧.(mì)高邈.(miǎo)吝啬.(sè)忍俊不禁.(jīn)D.莅.临(1ì)粗犷.(kuàng)干涩.(sè)咄.咄逼人(duō)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窠巢潦亮喉咙呼朋引伴B.伦敦着落澄清诲人不倦C.娇媚睫毛棱镜倾盆飘泼D.薄烟蓑笠筋骨美不盛收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B.她成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出来招摇撞骗。
C.也许你是有理的,但如此咄咄逼人....,有失厚道。
D.我想多踢一会儿足球,可是爸爸原形毕露....地威胁我说:“你再不回去做作业,小心晚上不给你饭吃。
”4.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运用了“拟物”的修辞)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C.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到:“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D.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5.给下列句子排序,顺序合理且语言连贯的一项是①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②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③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A.①③②④B.④②③①C.③①④②D.②④①③6.下列有关《朝花夕拾》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朝花夕拾》全书由《小引》《狗·猫·鼠》《故乡》《藤野先生》等12 部分组成。
第一单元基础卷一、积累运用(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3分)A.黄晕./晕.倒弄.堂/舞文弄.墨头昏脑涨./水涨.船高B.干燥./急躁.镣.铐/歌声嘹.亮飞檐.走壁/瞻.前顾后C.钻.探/电钻.应.和/得心应.手落.井下石/落.落大方D.健.壮/关键.清晰./淅.淅沥沥娇.生惯养/骄.傲自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酝酿伫蓄绿茵茵呼朋引伴B.粗犷化妆水银柱争先恐后C.斗擞宽敞彩棱镜咄咄逼人D.莅临静谧赶趟儿秋风箫瑟3.默写。
(6分)(1)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__,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2)山尖全白了,_____________。
(老舍《济南的冬天》)(3)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曹操《观沧海》中对景物做总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著阅读。
(4分)在《范爱农》中,鲁迅起初对范爱农极为不满,认为“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
结合名著,说说范爱农为什么反对发电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两河的雾是温馨的。
到了雨季,雨停了,起雾了,遮住了山。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一会儿浅了一会儿深了,一会儿厚了一会儿薄了,一会儿浓了一会儿淡了。
①漫步于雾中,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②不知是雾托起了山峰,还是山峰挽留了雾③山随着雾的流转若隐若现,若远若近④你看,眼前就像一幅正在泼墨的山水画,不停地变换色彩。
第一单元基础卷一、积累运用(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3分)A.黄晕./晕.倒弄.堂/舞文弄.墨头昏脑涨./水涨.船高B.干燥./急躁.镣.铐/歌声嘹.亮飞檐.走壁/瞻.前顾后C.钻.探/电钻.应.和/得心应.手落.井下石/落.落大方D.健.壮/关键.清晰./淅.淅沥沥娇.生惯养/骄.傲自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酝酿伫蓄绿茵茵呼朋引伴B.粗犷化妆水银柱争先恐后C.斗擞宽敞彩棱镜咄咄逼人D.莅临静谧赶趟儿秋风箫瑟3.默写。
(6分)(1)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__,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2)山尖全白了,_____________。
(老舍《济南的冬天》)(3)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曹操《观沧海》中对景物做总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著阅读。
(4分)在《范爱农》中,鲁迅起初对范爱农极为不满,认为“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
结合名著,说说范爱农为什么反对发电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两河的雾是温馨的。
到了雨季,雨停了,起雾了,遮住了山。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一会儿浅了一会儿深了,一会儿厚了一会儿薄了,一会儿浓了一会儿淡了。
①漫步于雾中,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②不知是雾托起了山峰,还是山峰挽留了雾③山随着雾的流转若隐若现,若远若近④你看,眼前就像一幅正在泼墨的山水画,不停地变换色彩。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2)(四)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
(18分)我的暖,一寸长葛闪①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40岁的中年男子。
②他隔着车窗,朝我弯弯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③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④我一听,有点蒙。
⑤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
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
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
”⑥“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
⑦“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⑧“你要到哪里?”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有芥蒂。
⑨“不不不,”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
今儿不坐,就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
”⑩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
⑪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个谢谢便离开了。
临走前,还特意向我的前车牌望了一眼。
⑫第二天,他准时到了学校门口。
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聊了起来。
⑬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
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
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
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喊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
他递了根香烟给我,便带着孩子匆匆离开了。
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⑭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
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又遇上他,他才告诉了我答案。
⑮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一些同学很瞧不起他的孩子。
孩子的心理因此出现了阴影。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一.选择题1•选出下面划线字的注咅全都正确的一项()A.朗(run) KB (niang) 宛转(wan) 欣然(xTn)B.轻悄悄(qiao) 软绵绵(mian) 赶趟儿(tang) 睡亮(liao)C.舒适(shu) 黄晕(yun) 烘托(hong) 抖擞(sou)D.应和(2) 发酵(xiao) 蓑衣(sud) 鸟巢(cha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悟空为救唐僧打杀了妖怪,却被唐僧赶走。
悟空去后,一只六耳狒猴变成悟空来害唐僧,悟空知道后,去找假悟空算账。
后来,如来识破真相,真悟空打杀了假悟空。
B.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他的代表作有《春》。
C.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來代替年龄。
“垂辎〃指童年,“加冠〃表示男子年己20岁,“不惑〃指男子40 岁,“花甲〃指人60岁。
D.《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吴承恩。
二.综合性学习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山朗润起来了。
朗润:________②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駆。
酝酿:________③唱出宛转的曲子。
宛转:________④舒活舒活筋骨。
舒活:________4.指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來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___________②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___________③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__________5.春天应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
古往今來,诗人留下了咏春、颂春、伤春、惜春的动人诗篇。
(1)补全下列咏春的诗词名句。
①春潮带雨晚來急, ________ o (《滁州西涧》)②沾衣欲湿杏花雨, ________ o (《绝句》)(2)你所在的班级要以“寻觅春天的踪迹〃为题办一期手抄报,请你为这期手抄报设计两个有创意的栏目。
三.现代文阅读&完成填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是一篇优美的 ____________ 散文,作者以此文赞美____ 。
七年级第一单元测考试卷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未分类(共3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0分)nì()笑分qí()jué()别脸jiá()徘____________依____________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媚A.lián yīwēi guǎngwǔB.lián yíwēiguǎngwúC.lián yíwēikuǎngwǔD.lián yīwèikuǎngwú11、选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文中的空白处。
(3分)12、结尾写“我”“要流泪”,“妻,真的流泪了”,为什么?请简要回答。
(3分)13、莫怀戚的《散步》写家庭成员之间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流露出对生命的__________________和中年人身上肩负的__________________,强调的是要发扬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____的传统美德。
《送小龟回家》充满童话色彩,父母陪同儿子送小龟回家,寄寓着不能人为地制造骨肉分离的思想,满含着一种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5分)14、第②段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答案】10.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__________________依__________________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媚A.lián yīwēiguǎngwǔB.lián yíwēiguǎngwúC.lián yíwēikuǎngwǔD.lián yīwèikuǎngwú11.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文中的空白处。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磐石(pān) 含蓄(xù) 揩汗(kāi) 钦佩不已(qīn)B.荒谬(miào) 筹划(chóu) 赫然(hè) 兀兀穷年(wù)C.彷徨(fáng) 署名(shǔ) 深邃(suì) 迥乎不同( jiǒng)D.涉猎(shè) 迭起(dié) 澎湃(bài) 义愤填膺(yīng)2.下列汉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A.元勋调羹妇儒皆知B.咳嗽慷概家喻户晓C.莫基殷红沥尽心血D.吩附淋离深恶痛绝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B.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首当其冲的。
C.身为军人,为了国家人民,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裏尸也在所不惜。
D.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项是( )(2分)A.老师在我的文章后写下了一串评语,准确地说,是安慰我心灵的汤药。
B.风太大了,地都被揭掉了一层皮。
C.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D.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香港在历经百年沧桑之后,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B.正确使用汉字,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该遵循的。
C.加强安全教育,是为了防止不发生安全事故。
D.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邓稼先》的作者是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他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B.《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臧克家,代表作有《红烛》《死水》等。
C.《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作者萧红以纪实的手法来表现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
七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测考试卷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8题) 1.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憔____________ 不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久而__________________敬 益:__________________28.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2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分) 弱者抚之以仁译文:__________________30.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
[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4分)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案】26.(2分)③ 27.(1)称赞,赞许(2)效法28.(2分)D29.(2分)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尉他们(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30.(4分)①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②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 参考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
袁公问:“令尊在太丘县认职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
”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
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难度:中等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四、作文(共2题)1.课外现代文阅读(18分)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含 1-6 单元测试题 6 套,月考试题 2 套,期中试题 1 套,期末试题2 套)第一单元检测卷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题序一二三总分得分一、累积运用 (29 分)1.以下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 )A .酝酿 (ni nàɡ)黄晕 (y ū n) 咄咄逼人 (du ō)...B .贮蓄 (zh ù) 静谧 (mì) 彩棱镜 (l énɡ)...C.粗暴 (ɡ uǎ nɡ应)和 (hu ò) 山岛竦峙 (zh )ì...D .吝啬 (l n)ì光临 (l )ì绿茵茵(y ān)...2.下边词语书写完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 )A .造纺澄清迷惑倾盆瓢泼B .慈善肌肤地毯淅淅历历C.水藻高邈屋檐你追我赶D .化妆萧瑟骄媚咄咄逼人3.挨次填入下边横线处的词语,适合的一组是( )(2 分 )(1)他不由又沉醉在那个向来 ________在脑海里的漂亮梦幻中。
(2)到山里来,找一片幽静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下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巧________了山的心灵。
(3) 我正 ________着这里的景致,一位穿长袍戴小帽的老先生骑着一头小毛驴________地走过我的身旁。
A .缭绕贴紧赏识处之泰然B .围绕切近赏析悠闲自得C.围绕切近赏析处之泰然D .缭绕贴紧赏识悠闲自得4.下边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 )A.今年春季的降雨量与早年对比减少了一倍多,抗旱保苗成为农业生产的事不宜迟。
B.看了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天眼之父”南仁东先生的故事。
C.本月尾前,北京通州区将正式采纳共享自行车“电子围栏”技术,对全部共享自行车进行规范化管理。
D.可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和睦社会、促使经济可连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一单元过关卷一、积累与运用(3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黄晕.(yūn)酝酿.(niànɡ)发髻.(jì) 澄.碧(chénɡ)B.水藻.(zǎo)贮.蓄(zhù) 啼.叫(tí) 栖.息(xī)C.朗润.(rùn) 莅.临(wèi) 吝啬.(sè) 高邈.(miǎo)D.看.护(kān)棱.镜(léng) 抖擞.(sǒu)竦峙.(zhì)2.用“——”标出下列各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相应的括号内。
(4分)(1)呼朋引伴花枝招展德高忘重()(2)津津乐到梦寐以求曲径通幽()(3)反老还童抖擞精神诗情画意()(4)天气响晴咄咄逼人繁华嫩叶()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秋季百花凋零,只有菊花精神抖...擞.地开着。
B.今天,张萌和李璐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她们要在联欢会上表演节目。
C.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D.遇到困难,不要着急,不要慌乱,要闲情逸致....地去解决。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屠呦呦从小草中萃取的青蒿素,使全世界亿万疟疾病人造福。
B.我国每年因吸烟引发疾病导致死亡的人数大约100万左右,控烟立法迫在眉睫。
C.为水上古城元宵灯会量身制作的融传统人文故事、地域特色于一体的花灯,体现出现代灯光技术与古典文化艺术的结合。
D.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宗旨是能否通过具有普及性的诗词内容,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5.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3分)聆听自然,万物皆有情。
春雨淅沥,泉水叮咚,诉说着心中的喜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梅傲雪,白杏吐蕊,绽放着生活的芬芳。
让我们心存感恩,为它们赞美,为它们歌唱:赞美这成长路上风霜雨雪的奇观,歌唱这前行途中鸟语花香的陪伴。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 \underset\cdot不\underset\cdot正\underset\cdot确的一项是()A. 《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潜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B. 《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人类进步的实在是太慢了”来形容人类的进步C. 《骆驼祥子》中祥子失去土地后流落到天津拉车D. 《骆驼祥子》中祥子刚从杨宅拉包月辞职痛快地答应曹先生给曹先生拉包月【答案】C【解析】C.《骆驼祥子》中祥子失去土地后流落到北平拉车故选C.2.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没有开放的花骨朵儿)B. 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儿雷的预告也没有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思考探求)C. 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安静)D. 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到达并访问)【答案】D【解析】D项造访拜访多用于书面语到访到达(某处)访问或探访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雨的四季》和《春》的作者分别是刘湛秋和朱自清B. 《观沧海》是一首绝句作者曹操是东汉末年政治家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C.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李太白全集》诗人李白被称为“诗圣”D. 马致远是宋代戏曲家“天净沙”是词牌名【答案】A【解析】B项表述有误《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C项表述有误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D项表述有误马致远是元代戏曲家“天净沙”是曲牌名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4.(1)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沙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4.(2)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吹荡从天边一直来到这里【答案】(1)九曲黄河万里沙【解析】(1)根据“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沙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可得出答案注意“黄”的正确书写【答案】(2)浪淘风簸自天涯【解析】(2)根据“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吹荡从天边一直来到这里”可得出答案注意“簸”“涯”的正确书写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5.(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5.(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5.(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②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5.(4)从郑板桥学习中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发?A.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B. 睨之(斜着眼看)C. 幼时殊无异之处(特别)D. 人咸易之(容易)【答案】D【解析】(1)D项句意人们都看不起他易看不起【答案】C【解析】(2)A项介词凭借/介词用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C项都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D项像/依照按照故选C【答案】(3)①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只是微微点点头②人们都说郑板桥读书擅长记忆却不知道他并不是擅长记忆而是擅长背诵罢了【解析】(3)①但只颔点头②善擅长【答案】(4)获得有益的启发学习要刻苦、专注珍惜时间【解析】(4)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从“然读书能自刻苦”“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可知读书要勤奋、刻苦“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可知要珍惜时间据此回答即可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6.(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6.(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从蕴含哲理的角度作简要赏析【答案】(1)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解析】(1)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所以全诗借由“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答案】(2)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也说明了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道理【解析】(2)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 都表示时序的交替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7.(1)文章行文运用第_______________人称的口吻按照_______________的顺序记述(记叙顺序)以_______________线索7.(2)文章写了“我”和爷爷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7.(3)如何理解画线句子“天真的我开心地笑了充满自豪感”?7.(4)你如何理解文中爷爷的“谎言”?【答案】(1)一, 顺序, 沉睡的大拇指【解析】(1)通读文本可知文章行文运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按照“从出生那天起”“在我三岁时”“五年后”“爷爷去世后”的时间顺序进行记叙文本题目是“沉睡的大拇指” 通篇也以沉睡的大拇指为线索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答案】(2)“我”三岁时爷爷谎称他的大拇指睡着了以帮助“我”克服“六指”的自卑五年后爷爷为了让“我”同意切除第六指用纱布缠住已变形的拇指【解析】(2)由文章的第三、四段内容可知“我”三岁时被小朋友们叫“六指” 爷爷为了维护“我”的自尊帮助“我”克服“六指”的自卑把左手大拇指蜷在掌心谎称他的大拇指睡着了让“我”以为“我”的第六根手指担负着重大的责任是替爷爷长的由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内容可知当爷爷知道“我”拒绝切除第六指的原因后“找来纱布把大拇指紧紧裹住跑到医院告诉我他的手指已经睡醒了已经能动了” 以此让“我”同意切除第六指【答案】(3)“我”觉得自己多长出来的手指能够帮助爷爷做事替爷爷分担生活中的责任【解析】(3)由“我知道了您的大拇指偷懒不听话所以我就替您长了一根手指是这样的吧爷爷?”“小小的我觉得这第六根手指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它是替爷爷长的”分析可知天真的“我”以为自己的第六指是替爷爷生长出来的它担负着重大的责任能够帮助爷爷做事替爷爷分担生活中的责任【答案】(4)爷爷的谎言是善意的蕴含着别样的亲情【解析】(4)爷爷的谎言是善意的为了使“我”幸福快乐地度过童年爷爷两次做出牺牲第一次是蜷曲手指帮助“我”克服自卑的心理第二次是裹住手指让“我”同意切除第六指“沉睡的大拇指”含义深刻它不仅仅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更蕴含着别样的亲情8.(1)文章题目是“冬天记忆” 作者除了回忆冬天的寒冷之外还回忆了冬天的一些趣事请概括出四件事8.(2)第②段关于寒冷的生动描写有什么作用?8.(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①在那物质极度贫乏的冬天一块石头、一堆柴草、一根鸡绒毛很自然地就成了我患难的伙伴(从修辞角度赏析)②母亲又把每一块石头用一块包袱布裹住放进我和弟弟妹妹的被窝(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8.(4)文章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请找出一处进行赏析8.(5)文章的主旨句是什么?找到后抄写在下面并简要分析【答案】(1)①用一根长竹竿将房檐上垂挂着的冰凌柱一根根捣下来②下课跑到太阳光照得到的背风的墙根前挤老干③放学后在麦垛掏一个洞躺在洞里吃偷来的白萝卜④跑到大河塄的格档堆上用自制的枪、棒做武器玩抓特务、捉迷藏的游戏⑤在小庵的朝阳背风处挖坑烤火、烤麻雀⑥母亲把石头炕热用包袱布裹住放进被子里暖被窝【解析】(1)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出事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文章第②段写了“我们用一根长长的竹竿将一根根冰凌柱捣下来小手冻得像透明的红萝卜”第③段写了“在学校里下课的铃声一响我们就跑着挤到一堵太阳光照得到的背风的墙根前一字排开从两边往中间挤使劲地挤” 即“挤老干” 第④段写了“在麦垛的一方掏一个洞再到地里偷几个白萝卜用竹批儿剥去厚厚的一层皮儿躺在麦秸洞里吃得津津有味”“跑到大河塄的格档堆上用自制的枪、棒做武器玩抓特务、捉迷藏的游戏” 以及“在小庵的朝阳背风处挖一个坑坑沿上垒几块土坯或砖块然后到地里去拾些树梢干柴点上火取暖”等按题目要求写出四件事即可【答案】(2)照应文章题目“冬天记忆” 为下文写冬天寻找驱寒的方式寻找温暖的方式和冬天的野趣做铺垫【解析】(2)解答本题应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从结构上看本段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点题从内容上看照应文章题目“冬天记忆” 引出下文对冬天的具体记忆【答案】(3)①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把“一块石头、一堆柴草、一根鸡绒毛”当作“患难的伙伴” 生动形象地写出“一块石头、一堆柴草、一根鸡绒毛”和“我”的亲密关系突出在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它们曾经带给“我”温暖的生活体验也为下文的写作埋下伏笔②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母亲用包袱布裹石头为“我”和弟弟妹妹暖被窝的动作表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以及生活的智慧【解析】(3)解答本题按题干指定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①把“一块石头、一堆柴草、一根鸡绒毛”当作“患难的伙伴” 很明显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我”与它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它们曾带给“我”的温暖②这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的智慧与母爱的无私【答案】(4)(示例)下课之后“跑着挤到一堵太阳光照得到的背风的墙根前一字排开从两边往中间挤使劲地挤……直到浑身发热浑身出汗” 这一处细节描写刻画出在那些贫穷寒冷的冬季孩子们想出多种自我取暖的方式使自己度过了一个个自由、率真、充满野趣的冬天【解析】(4)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然后从文中找出细节描写的内容如上学路上的寒风刺骨、教室里写字、捣冰凌柱、挤在一起取暖、麦场的小庵烧麻雀、鹅卵石暖被窝等结合句子内容分析其作用【答案】(5)主旨句“但我这个从贫穷年代走过来的人怎么能够忘记了对一个萝卜的回味对一块石头的怀想对一缕阳光的感恩呢?”分析在那物质极度贫乏的冬天“一个萝卜”“一块石头”“一缕阳光”不但给我们驱寒而且让“我”度过了一个自由、率真、充满野趣的童年使“我”终生难忘【解析】(5)主旨句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句或者是主题句一般起到概括全文的作用是文章的中心所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本文的主旨句就是文章最后一句话“但我这个从贫穷年代走过来的人怎么能够忘记了对一个萝卜的回味对一块石头的怀想对一缕阳光的感恩呢?”作者通过那“一个萝卜”“一块石头”“一缕阳光” 表现了对童年生活的难忘六、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人均阅读量较少的原因9.(2)材料中哪些现象属于“浅阅读”?9.(3)结合材料请你就改善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对国家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答案】(1)①工作生活劳累②娱乐活动多③缺乏阅读兴趣【解析】(1)根据【材料一】可得出我国人均阅读量较少的原因忙工作忙家务(工作生活劳累)刷微博读微信赶饭局打牌唱歌(娱乐活动多)为数不少的人读报看杂志只为关注奇闻异事和八卦新闻(缺乏阅读兴趣)【答案】(2)①刷微博读微信②读报看杂志只关注奇闻异事和八卦新闻【解析】(2)所谓浅阅读就是不能深入地阅读走马观花看过就忘从【材料一】中的“刷微博读微信”“为数不少的人读报看杂志只为关注奇闻异事和八卦新闻”这些信息来看他们符合“浅阅读”【答案】(3)国家①加大书店密度②多提供免费图书③颁布法令促进阅读④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个人①培养阅读兴趣②减少娱乐留出读书时间③多读能引发思考的经典作品【解析】(3)回答此题时要注意以下问题联系现实生活和生活息息相关建议具有可操作性围绕主题来写围绕阅读可以有以下建议国家①加大书店密度②多提供免费图书③颁布法令促进阅读④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个人①培养阅读兴趣②减少娱乐留出读书时间③多读能引发思考的经典作品10.(1)请你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10.(2)请你结合语境将正确的选项写到相应的横线上A.隐姓埋名 B.妙手回春 C.马革裹尸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10.(3)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10.(4)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的正确句子写出来10.(5)下列四句诗文不能体现爱国精神的一项是()10.(6)班主任李老师推荐同学们周末观看纪念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的电影《金刚川》小鹏抱怨道“这种电影有什么好看的?还不如在家写作业呢”请结合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收获劝好朋友小鹏和你一起去看电影(50字左右)【答案】(1)①吞噬, ②颠沛流离【解析】(1)①“tūn shì”写作“吞噬” ②“diān pèi liú lí”写作“颠沛流离”【答案】(2)③C, ④A, ⑤B【解析】(2)“隐姓埋名”指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妙手回春”指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起来指在战场上壮烈牺牲③处根据前面“征战沙场”可知应选C ④处根据“潜心钻研”可知应选A ⑤处根据前面“白衣出征”可知应选B【答案】(3)⑥国泰民安(或保家卫国、富可敌国等), ⑦字形上看是一个屋顶里面是一只动物(猪)表示家庭的住所家会意兼形声字《说文》“家居也从宁豭省声”常见释义 1.房屋家庭的住所 2.家庭【解析】(3)⑥根据“国”的释义任写一个成语即可⑦根据日常积累可知“家”是会意兼形声字《说文解字》中“家居也从宁豭省声”结合其“字源” 上面是一个屋顶里面是一只动物(猪)因此表示家庭的住所其常见释义有房屋家庭的住所家庭【答案】(4)当这部纪录片像警钟一样敲响时它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或这部纪录片像警钟一样敲响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解析】(4)画线句缺少主语可在后半句加上“它” 充当主语或者去掉“当……时” “这部纪录片”是主语【答案】C【解析】(5)C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表现了立根破岩中的竹子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借物喻人不能体现爱国精神【答案】(6)示例小鹏我明白学习很重要但是看红色电影也是一种学习《金刚川》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抗美援朝的真实战场今天的太平生活都是过去的前辈们用血肉之躯搏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不忘先辈精神为祖国添彩你说对不对?【解析】(6)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本题要求劝说好朋友小鹏针对他认为的“这种电影有什么好看的?还不如在家写作业呢”观点结合“天下国家”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从看电影会有哪些收获等角度进行劝说注意说话得体有礼貌言之有理即可七、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1)根据拼音写汉字①连(zhuì)________ ②故弄(xuán)________虚③(bǐ)________陋④功名利(lù)________11.(2)选文两处画线句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①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________改为________【答案】(1)①缀, ②玄, ③鄙, ④禄【解析】(1)连缀联结故弄玄虚指故意玩弄花招使人迷惑无法捉摸鄙陋见识浅薄功名利禄意思指名利地位注意“禄”的偏旁是“礻”【答案】(2)①嚷, 攘, ②必, 毕【解析】(2)“熙熙而来嚷嚷而去”可以概括为“熙来攘往” 熙来攘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嚷”改成“攘”丑态毕露意思是指丑恶的形态彻底暴露毕全“必”改成“毕”。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1.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 狂澜/谰言禁止/忍俊不禁兽铤亡群/挺身而出B. 祈祷/绮丽恶劣/深恶痛绝黯然失色/万马齐喑C. 远遁/遵循鞠躬/笑容可掬忙里偷空/空口无凭D. 亘古/墙垣砥砺/沥尽心血锲而不舍/履行契约【答案】B【解析】A项lán/lán jìn/jīn tǐng/tǐngB项qí/qǐ è/wù àn/ānC项dùn/xún jū/jū kòng/kōngD项 gèn/yuán lì/lì qiè/qì故选B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运用\underset\cdot最\underset\cdot恰\underset\cdot当的一组是()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滥觞中国诗歌随时代而演变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①它培养了我们彬彬有礼的待人风格、悲天悯人的民族情感、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②首要原因就是它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体现了时代精神③中国的优秀诗歌为什么能够脍炙人口、源远流长④出现了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一座座高峰A. ①③④②B. ④①③②C. ②④①③D. ③①④②【答案】B【解析】④句中的“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紧承前文“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应为首句①句中的“它”照应了前文“中国诗歌” 点明了中国诗歌的重要意义应为次句③句提出问题应为第三句②是对③句提出问题的解释应为末句故排序为④①③②故选B.3.下列成语中画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孤寂B. 惊慌失措举措、方法C. 畏罪潜逃偷偷地D. 大相径庭小路【答案】A【解析】A项寡少4.填在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______了②小山整把济南______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③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______回我们的生活之中④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______成的小球A. 来围带攒B. 近圈请组C. 近围请攒D. 来圈带组【答案】C【解析】①若选“来” 则与前面“东风来了”重复故应选“近” 也可联系课本内容进行验证②“圈”作动词时有“在四周加上限制”的意思“围”作动词时有“环绕”的意思此处指小山把济南环绕起来了应选“围”③此处指希望绿色能让雨回来含有对雨的敬意“带”不含敬意应选“请”④“攒”有“聚凑集拼凑”的意思“组”有“结合构成”的意思此处指像小珊瑚珠聚集成的小球应选“攒”故选C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B. 成语“吴下阿蒙”“刮日相待”均出自《孙权劝学》这篇课文C.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D. 刚好了这些就都一起开始了还计算着出二十年集(即《鲁迅全集》)【答案】A【解析】A项选择问应该在后面加“?”二、默写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6.(1)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6.(2)_______________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6.(3)_______________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6.(4)《竹里馆》一诗中作者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以明月的光影反衬竹林的昏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6.(5)很多古诗词中都提到了“风”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借“风” 写尽了笛声的悠扬勾起了诗人无尽的乡思【答案】(1)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解析】(1)根据“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可推知答案注意“辔”的正确书写【答案】(2)马上相逢无纸笔【解析】(2)注意“逢”的正确书写【答案】(3)杨花榆荚无才思【解析】(3)注意“榆”的正确书写【答案】(4)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解析】(4)根据“作者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以明月的光影反衬竹林的昏暗”可推知答案注意“照”的正确书写【答案】(5)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解析】(5)根据“借‘风’”“写尽了笛声的悠扬勾起了诗人无尽的乡思”可推知答案注意“声”的正确书写7.(1)_______________ 天南海北想着你……(贺敬之《回延安》)7.(2)_______________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7.(3)潭中鱼可百许头 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7.(4)便要还家 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7.(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浩瀚气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革命的道路千万里【解析】(1)注意“革”的正确书写【答案】(2)无为在歧路【解析】(2)注意“歧”的正确书写【答案】(3)皆若空游无所依【解析】(3)注意“皆”的正确书写【答案】(4)设酒杀鸡作食【解析】(4)注意“酒”的正确书写【答案】(5)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解析】(5)根据“描写洞庭湖浩瀚气势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撼”的正确书写8._______________ 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_______________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_______________ 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_______________ 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_______________ 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答案】①角声满天秋色里②折戟沉沙铁未销③我报路长嗟日暮④巴东三峡巫峡长⑤夕日欲颓【解析】①注意“角”的正确书写②注意“戟”的正确书写③注意“嗟”的正确书写④注意“巫”的正确书写⑤注意“颓”的正确书写9.(1)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概括了自己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也概括了文章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9.(2)《与朱元思书》冲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3)《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是写水势湍急《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9.(4)《小石潭记》一文中通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侧面描写潭水清澈见底《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解析】(1)根据“概括了自己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也概括了文章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可推知答案注意“异”“绝”的正确书写【答案】(2)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解析】(2)根据“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飘”“荡”的正确书写【答案】(3)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解析】(3)根据“写水势湍急”可推知答案注意“湍”“箭”的正确书写【答案】(4)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解析】(4)根据“侧面描写潭水清澈见底”可推知答案注意“碍”的正确书写10.请在下面表格空缺处填上合适的内容【答案】(1)会当凌绝顶, (2)这两句诗借登高表明了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3)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4)游山西村, (5)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6)这两句诗用比喻手法以“落红”自比表达了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解析】(1)注意“绝”的书写(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3)根据“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虽然无人知晓却因有明月相伴并不感到孤独的境况表达了诗人淡泊宁静的心态”可推知答案注意“照”的书写(4)结合古诗词阅读积累可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出自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纪游抒情诗《游山西村》(5)根据“某中学张老师退休后又自愿到当地的一所山区学校支教”可推知答案注意“作”的书写(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作者以“落红”自比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表达了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古代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叫作阳比如“河阳” 指的就是黄河的北岸B. 《诗经》“六义” 风、雅、颂指的是诗的内容赋、比、兴指的是诗的表现手法C. 榜眼、探花是科举时代的称号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为探花第三名的人为榜眼D. 我国历史上曾用干支纪年与皇帝年号纪年“崇祯五年”为皇帝年号纪年“丙辰中秋”中的“丙辰”为干支纪年“丙”属天干“辰”属地支【答案】C【解析】C.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为榜眼第三名的人为探花故选C.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六义”中赋、比、兴指的是表现手法风、雅、颂指的是内容分类B.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柔梓”指代家乡古代常用“阴阳”表示方位“汉阳”应当在汉水的南岸C. 《回延安》是贺敬之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一首新诗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一片深惜诗歌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同时控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D.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戏剧家契诃夫写的一篇小说小说中“奥楚蔑洛夫”在俄语中的意思是“疯癫的” 极具讽刺意味【答案】B【解析】B.“汉阳‘应当在汉水的南岸”错根据山南水北为阳可知“汉阳”应当在汉水的北岸故选B3.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丘壑(hè)罅隙(xià)簇拥(cù)夷为平地(yí)B. 愚钝(dùn)翘首(qiáo)琐屑(xuè)春寒料峭(qiào)C. 田畴(chóu)嬉戏(xī)滞留(zhì)藏污纳垢(hòu)D. 颓唐(tuí)匿名(nì)诘责(jí)油光可鉴(jiàn)【答案】A【解析】B项“琐屑”的“屑”应读作“xiè”C项“藏污纳垢”的“垢”应读作“gòu”D项“诘责”的“诘”应读作“jié”故选A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运用\underset\cdot最\underset\cdot恰\underset\cdot当的一组是()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滥觞中国诗歌随时代而演变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①它培养了我们彬彬有礼的待人风格、悲天悯人的民族情感、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②首要原因就是它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体现了时代精神③中国的优秀诗歌为什么能够脍炙人口、源远流长④出现了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一座座高峰A. ①③④②B. ④①③②C. ②④①③D. ③①④②【答案】B【解析】④句中的“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紧承前文“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应为首句①句中的“它”照应了前文“中国诗歌” 点明了中国诗歌的重要意义应为次句③句提出问题应为第三句②是对③句提出问题的解释应为末句故排序为④①③②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5.(1)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2)《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崔颢的《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表达对岁月易逝之感慨5.(4)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5)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6)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7)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8)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9)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解析】(1)根据“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顾”“薇”的正确书写【答案】(2)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解析】(2)根据“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可推知答案注意“唯”“晖”的正确书写【答案】(3)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解析】(3)根据“表达对岁月易逝之感慨”可推知答案注意“鹤”“载”“悠”的正确书写【答案】(4)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解析】(4)根据“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萋”“鹦”“鹉”的正确书写【答案】(5)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解析】(5)根据“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可推知答案注意“漠”“孤”的正确书写【答案】(6)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解析】(6)根据“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可推知答案注意“蓬”“塞”的正确书写【答案】(7)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解析】(7)根据“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可推知答案注意“镜”“结”的正确书写【答案】(8)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解析】(8)根据“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可推知答案注意“怜”“舟”的正确书写【答案】(9)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解析】(9)根据“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可推知答案注意“渐”“欲”的正确书写6.请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填人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关羽、文天祥、方志敏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杜甫、朱自清_______________——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答案】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解析】首先应明白名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含义该句意思是说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强权下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再对照题干所给的名人中他们所表现出的意志对号入座根据日常积累我们很容易得出答案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7.春蚕到死丝方尽 _______________【答案】蜡炬成灰泪始干【解析】蜡炬成灰泪始干三、默写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8.(1)_______________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8.(2)山重水复疑无路 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8.(3)有约不来过夜半 _______________ (赵师秀《约客》)8.(4)落红不是无情物 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8.(5)_______________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8.(6)杜牧在《泊秦淮》中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8.(7)《木兰诗》中作者使用对偶的修辞从听觉和视觉角度表现将士们边地生活艰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荡胸生曾云【解析】(1)注意“曾”的书写【答案】(2)柳暗花明又一村【解析】(2)注意“暗”的书写【答案】(3)闲敲棋子落灯花【解析】(3)注意“敲”的书写【答案】(4)化作春泥更护花【解析】(4)注意“作”的书写【答案】(5)马上相逢无纸笔【解析】(5)注意“纸”的书写【答案】(6)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解析】(6)根据“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可推知答案注意“犹”的书写【答案】(7)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解析】(7)根据“使用对偶的修辞”“从听觉和视觉角度表现将士们边地生活艰苦”可推知答案注意“朔”的书写9.(1)怒而飞 _______________ (《北冥有鱼》)9.(2)_______________ 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9.(3)便要还家 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9.(4)____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9.(5)_______________ 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翁》)9.(6)_______________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9.(7)蒹葭萋萋 _______________ (《蒹葭》)9.(8)_______________ 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9.(9)_______________ 落日故人情(《送友人》)9.(10)明朝于谦的《咏煤炭》中“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抒发了为百姓献身的博大胸怀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也表现了这种情怀9.(11)由于不被赏识、得不到重用《马说》中的千里马最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完自己悲惨的一生【答案】(1)其翼若垂天之云【解析】(1)注意“翼”的书写【答案】(2)选贤与能【解析】(2)注意“与”的书写【答案】(3)设酒杀鸡作食【解析】(3)注意“作”的书写【答案】(4)其岸势犬牙差互【解析】(4)注意“差”的书写【答案】(5)满面尘灰烟火色【解析】(5)注意“满”的书写【答案】(6)存者且偷生【解析】(6)注意“偷”的书写【答案】(7)白露未晞【解析】(7)注意“晞”的书写【答案】(8)海内存知己【解析】(8)注意“己”的书写【答案】(9)浮云游子意【解析】(9)注意“意”的书写【答案】(10)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解析】(10)根据“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抒发了为百姓献身的博大胸怀”“也表现了这种情怀”可推知答案注意“兀”的书写【答案】(1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解析】(11)根据“由于不被赏识、得不到重用”“《马说》中的千里马最终…… 走完自己悲惨的一生”可推知答案注意“祗”的书写。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②换位思考体验他人烦恼:我们总是烦恼爸爸的严厉、妈妈的唠叨,但是我们应当知道,爸妈也有他们的烦恼。
请你站在爸妈的角度思考,他们可能有什么烦恼?(2分,要求用第一人称,用爸爸或妈妈的口吻来表述,最少说出2点烦恼)③消除烦恼大家共同行动:肖菁在班委会改选中意外当选为文艺委员,而她的前任胡萍落选后,对肖菁心怀成见。
一次,肖菁组织节目参加元旦文艺演出,那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班级竞争激烈的比赛,但是班上舞蹈基础最好的胡萍不但故意不参加节目的排练,还唆使同学不参加。
为此,肖菁伤心落泪。
请你设身处地想想肖菁的苦恼,说几句话劝说她,帮助她想想办法,化解苦恼。
(3分)二、阅读与鉴赏(36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伤仲永(13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7.解释加点的字。
(4分)(1)未尝识书具( ) (2)指物作诗立就(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4)稍稍宾客其父( )8.下列句子的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9.翻译下列句子。
(2分)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0.回答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分)(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2分)(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11分)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2021--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单元试卷初一语文考试时刻9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存与运用。
(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触摸..(fū) 应.和(hè) 栖.息(qī)B.锥.形(zhuī) 薄.雪(bó) 贮.蓄(zhù)C.干涸.(hé) 嘹.亮(liáo) 抽泣..(zhuì)D.清冽.(liè) 嶙峋.(xún) 酝酿.(niànɡ)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看了旁边的解说,现场许多小朋友豁然爽朗....,原先这“魔术”利用的是人类视错觉原理。
B.据英国《太阳报》报道,印度尼西亚一名男子将一头雌虎从小养到4岁。
在这4年中,他们形影不离....。
C.通过一小时的奋战,他终于苦心孤诣....地完成了作业。
D.党和国家把这一事关百姓全然利益的大事始终摆在突出位置,让经济进展和促进就业良性互动,让劳动者各得其所....。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为了防止H7N9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部门加强治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B.关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受到批判吗?C.上一世纪,在这片奇异的土地上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D.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凝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
4.默写。
(7分)(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模样,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水,太阳的脸。
(2) ,百草丰茂。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星汉辉煌,。
5.下面四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差不多相同,但说法不同。
假如你看到某同学穿的衣服专门漂亮,你要告诉别的同学,应选择的句子是()(2分)A.她穿的衣服还算漂亮。
B.她穿的衣服难道不漂亮吗?C.她穿的衣服漂亮的过了头。
D.她穿的衣服真漂亮!6.综合性学习。
(5分)班级开展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三)试卷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20分)1. 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
殿试是皇帝主持的考试,前三名分别称作“状元”“榜眼”“探花”。
C.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她的一首豪放词。
D.在古代,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有所不同,例如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不因贵贱变化而改变的深厚友情的朋友叫“忘年交”等。
2. 下列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春》全文用诗的笔调,按“盼春—颂春—绘春”的思路,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描绘春天。
B.《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景色,处处流露着作者的赞美、喜爱之情,这种写法,我们称之为寓情于景。
C.《观沧海》一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抱负。
D.《雨的四季》一文作者用诗化的句子,增强了形象感和动作性,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5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50分)3. 根据拼音写汉字。
(1)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 bǔ yù()下发扬滋长!(2)我想起红布似的 gāo liáng()。
(3)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 ké sou()起来。
(4)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fēng máng bì lù()。
4. 根据原文理解性默写填空。
(1)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上语文第一单元测验双向细目表
该单元由三个小主题组成。
本张试卷的题型为:基础知识、短文阅读、作文。
其中:
基础知识:21分
短文阅读:3篇。
34分
题型难度
基础知识短文阅读作文
小计
合计难中易难中易难中易
1/5 3/5 1/5 3/14 12/14 4/14 1/1 20道题100分
【注】表中数字斜杠左边为题数,斜杠右边为比率。
题型
难度
基础知识短文阅读作文小计合计
难中易难中易难中易
1/5 3/5 1/5 3/14 12/14 4/14 1/1 20道题100分
如果按该表出试卷:
基本信息
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
教师保亲明单位兴仁中学
课题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七年级第一单元考试卷
班别: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
一、知识积累(30分)
1、补充下列句子。
(8分)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 ,江春入旧年。
(3)____________ ,铜雀春深锁二乔。
(4)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 ,休将白发唱黄鸡。
(5) 成功的花,人们只____________ ,然而当初,它的芽儿,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6)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 。
2、用横线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6分)
潜移墨化记忆犹心威言耸听摇摇欲堕稀来攘往锱珠必较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语病,并修改。
(4分)
(1)经过这次月考动员大会,使我端正了学习态度。
修改:________
(2)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
修改:____________ ___
4、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这次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所以,我要不断地告诫自己:面对生活中的机遇,千万不要错过。
①抓住了,你就走出了平庸②各种机遇从文明眼前滑过③反之,你就会跌入懊悔的深渊、失败的泥潭④人生就像一条不断流淌的河川
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
C.④②①③
D.①③④②
5、综合实践活动(6分)
学校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书香进校园”的号召,决定以此为主题,编写一份“小小文学手抄报”。
你将给小报起个什么样的文学名称?设计哪些栏目(栏目至少写4个)(1)名称:(2分)
(2)栏目一:栏目二:
栏目三:栏目四:(4分)6、名著阅读:请向同学推荐你喜欢的一本书。
(3分)
句式: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
(填书名)(1分)我喜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可以从书的内容、人物、作者情感等方面向同学介绍)(2分)
二、现代文阅读(17分)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
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
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
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那
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
聪明。
”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
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
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
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
妈妈刚睁开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
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
”妈妈笑了:“什么?”他笑笑:“我的作文。
”说着双手递过来那个大信封。
接过信封,妈妈的心
在砰砰地跳!
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
结着芳香的果。
7.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美丽的故事。
(3分)
8.体会下面句中加线词的表达作用。
(2分)
妈妈甜甜地涌出了
..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
间飞了。
9.体会下面这个比喻句的表达作用。
(3分)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
10.文中的小男孩儿虽然“智力受损”,其实也还乖巧,试找出一个这样的细节,写在下
边的横线上。
(2分)
11.下面这段话运用写作文这样一个细节,表现出小男孩“学习起来很吃力”,学用这种
细节表现的方法将下面这句话补充完整。
(3分)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
.......。
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
他学习起来总是那么刻苦
..........。
12.仔细阅读小男孩的作文《愿望》,完成下面的点评。
(2分)
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
”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
点评:一个的愿望。
(填上一个短语或短句)13.文中有一段满含着哲理的抒情,用横线将它画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2分)
三、文言文阅读(13分)
(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二)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4、解释词语。
(6分)
(1)自度其足:度(2)置之其坐:置坐
(3)而忘操之:操(4)遂不得履:遂
(5)涉江:涉(6)遽契其舟:遽契
15、解释下列句子。
(4分)
(1)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
(2)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
16、这两则寓言中的郑人和楚人,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
四、作文(40分)
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
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子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请你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能交代记叙文的六个要素。
2、能抒真情,发实感。
3、字数不少于500字,4、能写出一件完整的事,5、字迹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