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学年高一音乐鉴赏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15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鉴赏不同音乐曲目的风格和特点。
教学重点:音乐曲目的风格和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音乐欣赏材料,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如何鉴赏音乐:向学生解释音乐的鉴赏方法和技巧,例如注意旋律、和声、节奏、曲式等方面。
3. 分类鉴赏:向学生介绍不同音乐类型和曲目,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鉴赏。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围绕音乐的风格和特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学习音乐历史:通过介绍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发展脉络。
6. 听力训练:播放一段音乐,并要求学生在听完后能够准确描述其风格和特点。
7. 创作体验:让学生参与音乐创作的过程,如编写歌词、创作旋律等。
8. 总结辨析:结合课堂学习和个人感悟,让学生总结音乐鉴赏的要点和方法。
9.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选取一段自己喜欢的音乐,写下对其风格和特点的描述,并附上个人感受。
10. 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对音乐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并鼓励学生多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
教案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欣赏、理解和分析古典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古典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古典音乐作品、音乐欣赏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引起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古典音乐的特点:向学生介绍古典音乐的特点,如严肃、优雅、复杂等,并通过示范音乐作品进行解释和说明。
3. 古典音乐的风格:向学生介绍不同的古典音乐风格,如巴洛克、古典、浪漫等,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
4. 音乐表达:通过不同的古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5.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围绕古典音乐的特点和风格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1812年序曲》教案课题:《1812年序曲》课型:音乐鉴赏年级:高一年级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音乐体裁序曲的形式。
能自主学习,了解《1812年序曲》的创作背景,循着落812年俄法之战的历史线索对音乐展开联想。
通过欣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柴科夫斯基以及他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认真倾听《1812年序曲》的音乐主题典型节奏以及乐曲的结构,逐步领悟“培养音乐的耳朵”这句话的含义。
2、初步了解欣赏音乐的三种不同的假设段。
教学过程:什么是序曲?(overture)乐曲体裁之一。
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
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分为“法国序曲”和意大利序曲两类。
a、法国序曲:复调风格,由慢、快、慢三个乐段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
末段较短b、意大利序曲:主调风格,由快、慢、快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
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意大利序曲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
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等二、《1812年序曲》1、背景搜索:《1812年序曲》这部管弦乐作品是柴科夫斯基1880年应俄国著名钢琴家、指挥家尼古拉·鲁宾斯坦之约,为莫斯科金俄工艺博览会的开幕典礼而创作的。
全名为:《1812年庆典序曲》2、创作背景:1812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入俄境,进迫莫斯科。
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放弃莫斯科。
拿破仑军队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冬天,又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终于彻底溃散,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其余全部被歼灭。
拿破仑带了随从狼狈绕道逃回法国,俄国人民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感到无限骄傲,自豪。
这一首管弦乐曲,正是用来描写法军被俄罗斯军民狙击于大雪中,饥寒交迫而导致全军覆没的故事。
展示战争图片:作品结构:乐曲结构为奏鸣曲式:序奏——呈示——展开——再现——尾声结构序曲呈示展开再现尾声音乐主题1、祈祷和平与安宁——众赞歌2、俄国骑兵1、战斗主题2、法军主题(借用《马赛曲》音调)3、俄罗斯军民Ⅰ(思乡、抒情)4、俄罗斯军民II(乐观、轻快)呈示部第一、二主题的交织与展开(俄法军队的“较量”)呈示部四个主题的再现和变化,最后汇聚成疾风暴雨般的下行音列1、众赞歌有祈祷变为赞颂。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音乐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学习音乐元素的基本知识,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3.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音乐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音乐元素的基本知识;3.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和理解;4.对不同音乐风格的鉴赏。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2.对不同音乐风格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1.听音乐的欣赏;2.学生模仿演奏。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种音乐作品;2.教师准备乐器。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或演奏乐器,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并提问:“你们平时对音乐是如何感受的?”“你们觉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引导学生思考音乐的作用和不同的音乐风格。
Step 2 学习音乐元素(15分钟)教师给学生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引导学生用简单的乐器或身体节奏进行模仿和演奏,以加深对音乐元素的理解。
Step 3 听音乐作品(15分钟)教师选择一段经典的音乐作品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仔细聆听,并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这首曲子的旋律如何?节奏如何?和声如何?有何特点?给你的感觉是什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听后感。
Step 4 分析音乐作品(15分钟)教师选择另一段音乐作品,将音乐元素的概念引入到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分析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让学生尝试用音乐术语描述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Step 5 鉴赏不同音乐风格(15分钟)教师选择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让学生听取比较,并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进行鉴赏,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和韵味。
Step 6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鉴赏的重要性和学习音乐元素的基本知识的必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去聆听音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技能,如听辨、分析、评价等;3.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质。
二、教学内容1.音乐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音乐鉴赏的基本技能;3.不同音乐风格的欣赏;4.音乐鉴赏与文化素质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音乐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音乐鉴赏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难点1.不同音乐风格的欣赏;2.音乐鉴赏与文化素质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音乐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让学生了解音乐鉴赏的基本知识;2.听辨法:通过听音乐,让学生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技能;3.分析法:通过分析音乐的结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4.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特点;5.评价法:通过评价音乐的优缺点,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
六、教学过程1. 音乐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音乐鉴赏的定义音乐鉴赏是指通过对音乐的听辨、分析、评价等活动,提高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文化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2)音乐鉴赏的方法音乐鉴赏的方法主要包括听辨、分析、评价等。
听辨是指通过对音乐的听觉感受,辨别出音乐的基本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分析是指通过对音乐的结构、旋律、节奏等要素的分析,深入理解音乐的内涵和特点。
评价是指对音乐的优缺点进行评价,提高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文化素质。
2. 音乐鉴赏的基本技能(1)听辨听辨是音乐鉴赏的基本技能之一。
通过听辨,可以辨别出音乐的基本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分析分析是音乐鉴赏的基本技能之一。
通过分析音乐的结构、旋律、节奏等要素,深入理解音乐的内涵和特点。
(3)评价评价是音乐鉴赏的基本技能之一。
通过评价音乐的优缺点,提高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文化素质。
3. 不同音乐风格的欣赏(1)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指欧洲古典音乐,是指从巴洛克时期到浪漫时期的音乐。
高中音乐鉴赏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流派的辨识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4.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音乐的基本元素第一节:旋律第二节:节奏第三节:和声2. 第二章:中国民族音乐第一节:民间音乐第二节:传统戏曲音乐第三节:现代民族音乐3. 第三章:西方古典音乐第一节:巴洛克时期音乐第二节: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第三节:浪漫主义时期音乐4. 第四章:流行音乐第一节:摇滚音乐第二节:爵士音乐第三节:电子音乐5. 第五章:音乐鉴赏方法与技巧第一节:听觉训练第二节:音乐分析方法第三节:音乐鉴赏心得分享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音乐的基本元素、音乐风格、流派等相关知识。
2. 运用示范法,播放各类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和辨别不同的音乐特点。
3. 采用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 利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互动情况。
2. 音乐鉴赏能力: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形式评估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音乐作品展示: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展示,评价其鉴赏水平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包含图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的PPT,辅助教学。
2. 音乐素材:收集各类音乐作品,包括民族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
3.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阅读音乐鉴赏相关的书籍,丰富其音乐知识。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鉴赏素材和相关知识。
六、第六章:现代音乐第一节:现代音乐的基本概念第二节:20世纪音乐的主要流派第三节:当代音乐的发展趋势七、第七章:音乐与情感第一节:音乐的情感表达第二节:不同音乐风格的情感体现第三节:情感共鸣与音乐欣赏八、第八章:音乐与生活第一节: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第二节:音乐与人生经历的关联第三节:音乐疗愈与自我成长九、第九章:音乐鉴赏实战第一节:音乐会鉴赏第二节:音乐专辑评价第三节:音乐比赛欣赏与分析十、第十章:音乐鉴赏拓展第一节:国内外音乐节的特色与价值第二节: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第三节:音乐产业的发展与未来十一、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现代音乐的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20世纪音乐的主要流派。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音乐鉴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一些常见音乐的基本鉴赏技巧•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水平•培养对不同音乐类型的欣赏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基本鉴赏技巧的讲解和实践。
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教学准备•教学投影仪•音乐播放设备•选取好的音乐作品•准备学生小组分工的活动指南四、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提问一些音乐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概念讲解 (15分钟)•讲解音乐鉴赏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音乐鉴赏。
3. 音乐欣赏活动 (30分钟)•选取一首经典音乐作品,播放给学生听。
•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注意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
•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音乐元素进行详细分析,形成小组报告。
•学生汇报分析结果,进行互评。
4. 音乐鉴赏技巧讲解 (20分钟)•讲解常见的音乐鉴赏技巧,如节奏感知、旋律分析、和声结构等。
•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些鉴赏技巧。
5. 音乐鉴赏作业 (20分钟)•布置音乐鉴赏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并撰写鉴赏文章。
•提供作业要求和指导,包括音乐作品的选择、鉴赏内容的要点等。
6. 总结 (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提醒学生完成音乐鉴赏作业,并预告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延伸•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音乐比赛和演出,拓宽音乐鉴赏的视野。
•推荐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和音乐鉴赏相关的书籍,鼓励学生深入学习和欣赏音乐。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的小组讨论报告和鉴赏作业为依据,通过对学生的表现和作品的评价,了解他们对音乐鉴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板书设计教学目标音乐鉴赏的概念和重要性教学重点基本鉴赏技巧的讲解和实践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教学准备投影仪、音乐播放设备教学过程导入、概念讲解、音乐欣赏活动、鉴赏技巧讲解、鉴赏作业教学延伸参加音乐比赛和演出、推荐优秀作品和书籍教学评价学生小组讨论报告、鉴赏作业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了解音乐鉴赏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技巧。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一、教材分析《高中音乐鉴赏》主要内容包括音乐基本知识、西方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和音乐欣赏技巧等方面,共分为五个部分。
一、音乐基本知识主要包括音符与音程、节奏和拍子、音乐元素的基本特征等。
二、西方古典音乐主要介绍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的西方古典音乐作品及其特点。
三、民族音乐主要介绍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和器乐演奏特点等。
四、流行音乐主要介绍现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等。
五、音乐欣赏技巧主要介绍音乐的欣赏方法和技巧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音乐基本知识,包括音符与音程、节奏和拍子、音乐元素的基本特征等。
2. 掌握西方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基本特点,了解各类音乐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趋势。
3. 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欣赏音乐。
4. 提高个人音乐审美水平,培养音乐鉴赏与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一、音乐基本知识1. 音符与音程:介绍不同音符的符号和意义,说明音程概念及构成方法。
2. 节奏和拍子:介绍不同节奏和拍子的符号,讲解旋律与节奏的关系。
3. 音乐元素的基本特征:介绍旋律、节奏、和声和音色等音乐元素的基本特征及其重要作用。
方法:结合具体乐曲演奏进行教学。
二、西方古典音乐1. 巴洛克时期:介绍巴赫、亨德尔等巴洛克时期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
2. 古典主义时期:介绍莫扎特、海顿等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
3. 浪漫主义时期:介绍肖邦、勃拉姆斯等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
方法:以欣赏具体乐曲并分析其结构、特点等为主要教学方法。
三、民族音乐1. 介绍中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民族音乐及其特点。
2. 介绍各民族常用乐器的演奏方法、音效和音色等。
方法:通过视频和音频等方式,对各个国家的民族音乐进行展示,结合现场乐器演奏,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流行音乐1. 介绍流行音乐的起源、发展及流派等。
2. 介绍著名流行歌手和作曲家,如披头士、迈克尔·杰克逊、张学友等。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并了解不同音乐流派及其特点。
2. 学生能够分析并评价音乐作品的结构、旋律、和声等元素。
3. 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与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4. 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内容- 音乐基础知识回顾- 不同音乐流派的介绍与比较- 经典音乐作品的赏析- 音乐与情感、文化的关联- 音乐创作的基本技巧教学过程引入阶段开场以一段引人入胜的音乐视频开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音乐的世界。
随后,教师提出问题:“音乐是如何触动我们的情感的?”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知识讲解教师系统地回顾音乐的基础知识,包括音符、节奏、和声等,并介绍几个主要的音乐流派,如古典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等,分析它们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作品赏析选取几段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爵士乐的经典曲目等,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作品的结构、旋律、和声以及表现手法,并探讨这些元素如何共同作用来表达作曲家的意图和情感。
互动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音乐与情感的关系,每组选择一个音乐作品,分享它如何唤起特定的情感或回忆。
讨论音乐如何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现象。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简单的音乐创作,可以是改编现有旋律,也可以是创作一个全新的小段落。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音乐创作的快乐,并加深对音乐语言的理解。
总结反馈在课程的教师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
同时,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撰写一篇音乐作品的鉴赏报告,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后延伸推荐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俱乐部或社区的音乐活动,鼓励他们在课外继续探索音乐的世界,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音乐体验和心得。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范文(精选6篇)第一篇: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歌曲,激发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志存高远、为梦想努力的积极心态。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模仿、探究、学唱等教学手段,深入剖析理解作品。
【知识与技能】流畅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掌握流行音乐中的弱起、切分节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流畅、完整、生动的演唱歌曲,能够结合自身、体味作品的对于未来的憧憬。
【难点】流行音乐中弱起、连续切分节奏的理解和学习。
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设置情境,点击课件,伴着舒缓的旋律,展示各种职业的工作图片,引导学生选择以后理想的职业,与同学们们分享。
(二)感知歌曲1、教师播放音频,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这首歌的情绪和速度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叙述、自信的情绪,速度中速。
2、再次聆听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听完歌曲后,又怎么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讲述了遇到挫折困难不怕输,要勇敢面对才有美好的未来。
3、教师询问学生: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旋律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开始教唱歌曲。
(三)学唱歌曲1、教师带领同学们进行发声练习,气沉丹田、轻声高位的去练习,保护好声带。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或哼唱。
3、视唱乐谱(1)注意旋律部分多处弱起节奏与切分节奏的处理,可先击打流畅拍子再加入旋律。
(2)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尝试独立唱旋律,注意弱起、切分节奏的处理。
(3)旋律部分还有多处倚音、跨小结连音线,教师采用“慢练—回归原速”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唱谱。
4、理解歌词(1)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并结合歌词的意境去体会旋律中“从迷茫到坚定”的态度。
5、完整演唱(1)将歌词加入旋律,有节奏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2)分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轮流演唱歌曲。
(四)拓展歌曲1、教师引导学生加入表现记号演唱。
(师:请你们按照自己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加入你认为合适的表现符号来设计演唱。
)2、教师利用课上最后5分钟,引导学生每人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在未来开启时,看看是否不忘初心。
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第一章:音乐鉴赏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掌握音乐的基本形式,如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等。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的基本元素:旋律、节奏、和声2. 音乐的基本形式: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3. 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聆听、分析、比较、评价三、教学重点1. 音乐的基本元素的概念和作用。
2. 音乐的基本形式的特征和结构。
3. 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1. 音乐理论和术语的理解和应用。
2. 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解读。
3. 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形式。
2. 聆听法: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实地体验。
3. 分析法: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结构和形式上的分析。
4. 比较法:比较不同音乐作品之间的异同。
5. 评价法:让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
六、教学准备1. 音乐教材和乐谱。
2. 音响设备。
七、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音乐鉴赏的重要性和方法。
2. 讲解:讲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形式。
3. 聆听: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实地体验。
4. 分析: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结构和形式上的分析。
5. 比较:比较不同音乐作品之间的异同。
6. 评价:让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
八、作业布置1. 听赏指定音乐作品,并做听赏笔记。
2. 分析指定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形式。
九、教学反思1. 学生对音乐的基本元素和形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情况。
第二章:中国民族音乐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和特点。
2. 掌握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乐器和演奏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2. 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乐器:弦乐、吹奏乐、打击乐3. 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作品:民歌、戏曲、民间器乐三、教学重点1. 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和特点。
2015年上学年高一音乐鉴赏教案许昌实验中学孙颖2015年上学年高一音乐鉴赏教案起始课同学们,大家好!春节过的怎么样啊,有没有好好玩玩放松一下呢?三十晚上怎么过的呢,有没有吃饺子看春晚呢?虽然说每年春晚过后人们的恶评一片骂声不断,但是,春晚对于大部分国人来说,仍然是三十晚上的一顿不可或缺的精神盛宴。
我们都知道一台好的晚会,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歌舞类节目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今年春晚的歌舞类音乐,看看那些给大家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畅所欲言,来发表下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同学发言讨论)以“新春中国”为主题的2013蛇年春节联欢晚会再一次陪伴人们迎来崭新的一年。
已经连续数年,央视标榜开门办春晚,大行平民风。
蛇年春晚,哈文二度掌勺,更号称“拆门”办春晚,不仅各路草根达人登上梦寐以求的舞台,名嘴们也放下身段互相开涮,国际范儿与民族风接轨毫无违和感,对年度流行元素的运用也更为自然妥帖。
遗憾的是今年的歌舞类节目虽然数量众多,但除了宋祖英与席琳•迪翁等少数几个外,大多数节目都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凤凰传奇的开场曲目遭人诟病,王力宏演唱单薄,直通春晚三人也无亮点。
春晚在歌曲方面打的是保守怀旧牌,只能靠舞台绚丽效果和明星混搭撑台面。
好,说了这么多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13年春晚具有代表性的歌舞节目吧!1 开场联唱《欢歌庆新春》3 歌曲《十二生肖》4 歌曲《中国味道》5 歌曲《春暖花开》7 歌曲《报喜》8 歌曲《嫦娥》9 歌曲《茉莉花》10 歌曲《我心永恒》11 歌曲串烧《留声2012》12 歌曲《风吹麦穗》13 歌曲《幸福》15 创意乐舞《指尖与足尖》16 歌曲联唱《我要上春晚》17 歌曲《净土》20 歌曲《一辈子朋友》23 歌曲《Super Shero》24 歌曲《甲板上的马头琴》25 舞蹈《千年之恋》26 歌曲《我爱你中国》27 歌曲《美丽中国》28 歌曲《中国范儿》29 歌曲《家人》30 歌曲《冬天里的一把火》31 歌曲《给我你的爱》32 歌曲《难忘今宵》一、走进非洲与美洲非洲歌舞音乐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源于非洲本土的黑人歌舞音乐特点;2、能力目标:非洲黑人歌舞音乐与相关传统文化艺术的联系;3、情感目标:增强对黑人非洲音乐文化的社会功能性认识。
教学重点:本课主要通过学生欣赏、参与、创作、表演非洲歌舞,以及收集、制作有关非洲的面具等艺术形式,师生共同探讨、学习,了解其黑非洲歌舞音乐风格特点及相关传统文化艺术。
教学难点:本课主要通过学生欣赏、参与、创作、表演非洲歌舞,以及收集、制作有关非洲的面具等艺术形式,师生共同探讨、学习,了解其黑非洲歌舞音乐风格特点及相关传统文化艺术。
教学过程:1、导入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这是第四届CCTV电视歌舞大赛街舞专场的Breaking齐舞的片段,相信大家一定都非常喜欢!好,我想问一下,既然大家都非常喜欢街舞,那么,有哪位同学可以简单的来说一下街舞的起源呢?街舞是一种民间舞蹈,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黑人青少年中,是黑人“嘻哈文化”(Hip-Hop)的组成部分。
以动作类型为标准,街舞分两大类:Hip-Hop和Breaking。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了解一下街舞文化的发源地,也就是非洲的歌舞音乐。
好,我们来看一下非洲的地理位置,那么,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非洲音乐不是指整个非洲的音乐,而仅仅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黑人居住地区的音乐。
下面我们先来走进非洲,感受一下这个广袤神秘的大陆。
2、非洲鼓在刚刚的这段视频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伴奏音乐的节奏感非常的强,有种乐器也特别的突出,谁能来说一下,是什么乐器?对,是鼓!非洲人特别偏爱打击乐器,尤其是鼓,是非洲普遍流行的乐器,可是说是非洲传统音乐的灵魂,在非洲,鼓的功能和用途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用于演奏音乐外,有时还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征,或用来传递各种信息,即所谓“会说话的鼓”。
鼓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的不同部位,能发出各种不同的音响,加上急缓有别的节奏,形成各种各样的鼓点,作为一种信号语言,来传送各种信息。
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这是非洲鼓,(Djembe),起源于西非部落,属于土著民族的传统乐器。
通常是挂在脖子上边走边打,而并非放在地上敲打。
最特别的是,这乐器一定要用手敲打,一手调整音调的高低,另一手敲出节奏。
一般说来,在非洲存在几十种基本鼓型和数百种鼓的变形。
鼓,大如水缸或小如茶杯。
非洲鼓鼓身的形状既有陀螺形、圆锥形、台柱形、正方形的,还有各种飞禽走兽形的,甚至还有人形的。
有的鼓身上还画上各种几何图形,雕刻花草、人兽,突出了黑人文化的特色。
鼓皮也是多种多样的,除常用的牛皮、羚羊皮外,还采用豹皮、斑马皮、蜥蜴皮、鳄鱼皮,甚至还有大象的耳朵。
在非洲鼓上还常常增加一些装置,以获得某些特殊的效果,如在鼓腔内装一些珠子或干的植物种子,或将金属片、贝壳,色彩斑斓的串珠装在鼓边上,当鼓手击鼓时,就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持鼓的方式也很多样,把鼓置放在两腿中间很常见,有时也把鼓夹在腋下,或挂在颈上,挎在肩上。
击鼓的手法也很多,人们在鼓的各种部位用拳头、手掌拍打,甚至还有用脚后跟击鼓,从而奏出不同的音响和效果。
总之,非洲音乐中最突出、最主要的因素是节奏,鼓正是非洲音乐节奏的基础及表达音乐语言的一种最重要乐器,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乐器无法比拟的。
3、《布隆迪鼓舞》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鼓舞》,这是非洲布隆迪圣鼓表演的片段,在布隆迪,圣鼓象征着国王的权利,象征皇族的正统与种族的延续,圣鼓是在特定的场合表演的一种鼓乐,如国王加冕时或者播种季节来临时进行表演,首席鼓手以有力的身体动作,带领众鼓手敲击出宏亮的,富有震撼性的鼓声。
刚刚听到的这段鼓舞的情绪是什么样的?这段音乐中哪一个音乐要素在发挥主要的作用?另外,这段音乐中的这种一人领众人和的形式在非洲音乐中也是比较常见的。
下面,我们来进行节奏练习,用手来敲击节奏。
> > > ||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 :X X X X X :||>||: X X X X X X :||4、非洲歌舞类型:传统的礼仪性歌舞(电影《我是谁》片段欣赏)民间自娱性歌舞(电影《我是谁》片段欣赏)5、《非洲赞歌》《非洲赞歌》是一首加纳民歌,由加纳罗比部落著名音乐家卡拉波罗比演唱,卡拉波罗比被称为非洲西部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演唱伴以非洲古老的马林巴琴,歌词大意为赞颂美好广袤的阿非利加大地。
6、非洲音乐的主要特点:(请同学们自己总结)1、非洲人偏爱敲击乐器,尤其是鼓。
2、复杂多变、强烈奔放的节奏是非洲音乐的灵魂。
3、歌舞音乐具有自娱性和礼仪性。
4、音乐都与舞蹈紧密结合。
欣赏郝歌《我美丽的家乡》、踢踏舞《大河之舞》7、布置一个作业给大家,你知道非洲音乐对世界其他地区的音乐有哪些影响吗?谈谈在现实音乐生活中有哪些非洲音乐因素的影响?我在这里只是简单的提醒一下,比如爵士乐、踢踏舞等等,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一下相关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可以来相互展示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如何让学生参与课堂实践、如何使音乐鉴赏“动”起来,这一直是我拿到这本《音乐鉴赏》教材思考的问题。
教学过程中,只要有可能,我都会不失时机地加入一些可以让学生参与的环节能。
本课通过“歌”、“舞”、“鼓”三个知识点的学习,并通过“作品展示”、“击鼓”、“狩猎”等表演环节的参与,学生可以基本掌握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由歌舞音乐引申到非洲相关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同时也强调非洲音乐的社会功能性及对世界其它音乐形式的影响。
音乐鉴赏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怎样的课才算一节好课?带着这样一些问题,我将继续在音乐教育领域坚持不懈的探索、思考,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
二、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三组作品的赏析,使学生了解拉美音乐的地域特色和风格特点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在“寓教与乐”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体验拉美音乐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赏析加深学生对拉美音乐文化是三种音乐文化融合的产物的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拉美音乐的风格特点及节奏特点。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拉美歌手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拉美音乐的情景中初步理性化的体验拉美音乐的风格特点。
(一)设问与回答的方式导入1.歌曲有什么特点?2.具有何种音乐的风格?归纳:1.节奏强烈、热情奔放,富有感染力。
2.具有拉美音乐的风格。
出示课题:拉美音乐赏析(二)拉美音乐的特点及形成原因设问1.拉丁美洲的地理区域、原居住人群。
2.本土音乐的主要形式。
3.混合性音乐文化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借助史地知识,了解拉美音乐的特点及形成背景。
归纳:1.指的是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原居住人群为印地安人2.拉美音乐具有印地安、欧洲、非洲音乐文化相混合的特点。
歌舞音乐是拉美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形式3.欧洲入侵和黑人的贩卖带来了各自音乐文化的融合。
(大小调七声音阶和切分音的连续使用等)(三)器乐曲《飞驰的鹰》赏析:1.聆听乐曲主题,选择音乐形象。
大江的涌潮森林的早晨飞驰的雄鹰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出示乐曲标题,简介乐曲背景。
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3.演唱主题在演唱中感受音乐的形象和情绪。
4.主题讨论分析音乐通过哪些手段塑造雄鹰的形象?使学生在分析主题旋律中了解音乐语言怎样为塑造音乐形象服务5.归纳平稳的节奏、弱起及三拍的连音6.欣赏全曲并思考讨论⑴乐器音色及演奏技巧有何特点?⑵乐曲速度如何变化,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通过讨论构建主动学习的氛围,在分析音乐的过程了解音乐在表现形象与情感中的作用。
7.归纳竖笛的音色及演奏技巧给人一种神秘、苍茫、升腾的感觉。
小调色彩和速度变化使悼念转为歌颂和热爱。
(四)歌舞音乐片段赏析1.探戈⑴.播放探戈舞曲请同学们说出节奏特点,强化审美体验。
⑵.介绍探戈(投影8)探戈是阿根廷的代表性舞蹈,2/4拍、切分音运用是一个重要特征。
⑶节奏练习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探戈的节奏特点2.伦巴和桑巴⑴介绍伦巴、桑巴伦巴为古巴代表性舞蹈,4/4或2/4拍,速度中等。
桑巴为巴西代表性舞蹈,2/4或3/4拍、切分音丰富。
通过对比性区别两个舞曲的不同节奏教学为参加社会音乐生活打下基础⑵.观看桑巴、伦巴片段,分辨舞蹈类型并归纳各自特点,利用电教手段感受不同舞蹈的特点,使教学更直观。
⑶结论伦巴:音乐缠绵,舞态柔美,舞步动作婀娜款。
桑巴:音乐热烈,舞态富有动感,舞步摇曳多变⑷由教师指挥,学生练习打节奏,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伦巴桑巴的特点,巩固教学效果。
(五)声乐曲《西波涅》1.欣赏全曲思考讨论⑴音乐中汲取何种舞蹈节奏?⑵歌曲前后两部分由C小调转为C大调,有何用意,表现什么?巩固伦巴的节奏特点在讨论分析中理解转调在本歌曲中的的作用2.归纳⑴汲取伦巴的节奏,伦巴的优美抒情表现对爱的真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