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用学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9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优秀1.言而有信言而有信是语用学中的一项重要礼貌原则。
它意味着我们在交流中应保持诚信和可靠性。
言而有信要求我们遵守承诺,不轻易改变自己的言辞,并尽可能做到言行一致。
只有在言而有信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交流关系,维护和增进彼此的信任。
2.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另一个重要的礼貌原则。
在交流中,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对方的观点、意见和感受。
尊重他人意味着我们要听取对方的意见,不轻易批评或贬低他人的观点,并尽量避免使用冒犯性或侮辱性的语言。
尊重他人不仅能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还能增进和谐的人际关系。
3.温和而友好在语用学中,温和而友好是礼貌的表现之一、我们在交流中应该使用温和而友好的语言,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温和而友好的语言能够给人留下积极的印象,并使交流更加融洽和有效。
与此同时,温和而友好的语言能够缓解紧张和冲突,促进合作与理解。
4.倾听和回应在交流中,倾听和回应是非常重要的礼貌原则。
倾听意味着我们应该给对方足够的注意力和关注,不打断对方的发言,不中途中断或转移话题。
回应则是指我们对对方的发言做出积极的反馈,表达理解、认同或回答问题。
倾听和回应能够表明我们对对方的尊重和关心,提高交流的效果和质量。
5.避免偏见和歧视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还包括避免偏见和歧视。
在交流中,我们应该摒弃对他人的有偏见或歧视,并尽量避免以国家、种族、性别、年龄、宗教等因素为基础的歧视性言语。
避免偏见和歧视能够维护公平和尊严,促进平等和友好的交流环境。
6.真诚和坦率真诚和坦率是礼貌中的重要元素。
在交流中,我们应该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隐瞒或伪装自己的真实意图。
同时,我们也要对他人的真诚和坦率做出回应,不以欺骗或虚伪的方式回应对方。
真诚和坦率能够增进交流的透明度和信任度,助于建立真实而深入的沟通关系。
7.尊重个人空间在交流中,尊重个人空间也是一项重要的礼貌原则。
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私人领域和边界,不过于侵犯或侵害对方的个人空间。
言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言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言语交际是一种双边的或多边的言语行为,为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语言应用者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这就是美国哲学家格赖斯于1967年提出的“合作原则”以及利奇等人提出的“礼貌原则”。
下面我就结合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探讨一下这两个问题。
(一)合作原则美国哲学家格赖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首次提出:在所有的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与听话人都有一种默契和合作,使整个交际过程所说的话语符合交流的目的和方向,从而使交流得以有效、顺利地进行。
这就是“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内部有四条准则,即1.适量准则、2.质量准则、3.关联准则、4.方式准则。
1、适量准则适量准则指信息量要适度,以实际需要为标准:⑴言语交际时说出的话应当包含交际所需要的必要信息。
⑵话语信息量不超过所需要的信息。
例:问:昨天一天你去哪儿了?答:上午去学校上课。
只回答了“上午”做什么了,没有回答其他时间都做什么了。
所以,信息不完全。
2、质量准则质量准则指发话人保证发出信息的真实性:⑴发出的信息不虚假。
⑵信息有足够的证据。
例1:从前有十个人,相约每人带一壶酒来聚餐。
其中一个人想:我带一壶水去,和他们的酒放在一起,谁也不会知道是谁带的。
殊不知,别人也和他想的一样,都带了水来当白酒。
结果到喝酒时,每个人倒了一杯,发现一点儿酒味也没有。
都以为是自己那壶水,也不好说酒淡,反而啧啧称赞:“好酒!”“好香啊!”这个笑话中,每个人喝的都是水,却称赞“好酒!”,因此每个人发出的信息都是虚假的。
3、关联准则关联准则指发出的信息与话题和对方的谈话内容有关联性或相关性。
发话人不能说对方不感兴趣的话题,受话人不能频繁转移对方的话题,或者避而不答,答非所问,更不能离题万里。
4、方式准则方式准则指选择对方能够顺利理解的方式设计编排信息。
交际时,如果所说的话晦涩难懂,含有歧义,或者重复罗嗦,杂乱无章,都会造成误导,使人无法了解,影响交际。
关于语用学中礼貌原则的思考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规则和规范的学科,而在语用学中,礼貌原则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礼貌原则是指在交际过程中,为了尊重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而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准则。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礼貌的理解和实践方式可能存在差异,对于礼貌原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礼貌原则的研究对于理解不同语境下的语言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不同的交际场景中,人们往往会根据具体的情境和对话对象的身份地位来决定是否使用礼貌语言。
在正式场合或者与长辈、上司等地位较高的人交流时,使用礼貌语言就显得十分重要。
而在非正式场合或者与朋友、同事等地位较为平等的人交流时,礼貌语言的使用可能就不那么严格。
研究礼貌原则对于理解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具有指导作用。
礼貌原则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礼貌的理解和实践方式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在东方文化中,人们通常更加重视尊重他人、保持谦逊的态度,因此在语言使用中更倾向于使用礼貌语言。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自由和平等,因此在语言使用中可能并不那么注重礼貌。
通过研究不同文化下的礼貌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间的语言差异,从而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和交流。
礼貌原则的研究对于语言教育和语言培训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语言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礼貌语言意识和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礼貌原则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礼貌用语,并且帮助他们理解在不同交际场景下的语言使用规范。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交和工作场合中更好地应对各种语言交际挑战。
在商务交际中,礼貌原则的运用也尤为重要。
在商务场合,使用适当的礼貌用语可以表现出自己的文明素养和高尚品质,从而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而如果在商务场合使用不恰当的语言或者言行举止不够礼貌,很可能会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影响商务合作和交流。
大四结课小论文,供参考,jinjiache浅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语用学中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
但这两个原则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所体现出来的情形有所不同,在社会交际中的价值也不一样。
第一次提出会话原则的是美国哲学家格赖斯(Grice),他提出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交际者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在这中间,他提出了“会话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所谓的合作原则,基本含义就是交际双方需要围绕共同的交谈目的而配合。
言语交际的双方都有相互合作、以求交际成功的愿望,所以,交际中一方的话语若在表面上违反了合作原则,另一方就要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其违反合作原则的隐含意义,即“会话含义”,从而使交际得以继续。
具体而言,会话合作原则包括以下若干条准则和次准则:1.量的准则(Maxims of quantity)。
它体现为如下次准则:按交谈目的的需要提供足够量的信息;不要提供比需要更多的信息。
2.质的准则(Maxims of quality)。
它体现为如下次准则:不要说明知是不真实的话;不要说明知是缺乏证据的话。
3.关联准则(Maxims of relation):指说话要相关。
4.方式准则(Maxims of manner)。
它体现为如下次准则:避免灰色的表达;避免歧义;说话要简洁,避免不必要的罗嗦;说话要有条理。
会话原则的总原则是“每个参加交谈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标或方向”无疑适用于所有的语言。
但其具体的准则却难以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则。
格赖斯提出的会话合作原则只是解释了话语的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人们的会话含义是如何产生和如何理解的,但没有说明为什么有的时候人们又要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某些准则,在交谈中不用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有时候甚至是说东话西、拐弯抹角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
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利奇(leech)在会话原则的基础上,从修辞学、语体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
论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
言语交际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里简单谈一下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以及二者间的关系。
一、学会与人相处的合作原则合作原则首先是由美国语用学家格莱斯提出的。
他提出,在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必须合作,遵循一些共同的原则,从而保证交际向着既定的目标和方向发展。
有了这条准则,交际双方所说的话就不至于不连贯,因而双方就可以互相配合,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如果有一方违背了合作原则,一种情况下,另一方没有意识到说话者违背合作原则,就会形成虚假信息;另一种情况下,听话者明白说话者是为了出于礼貌为有意为之,就会用心揣摩说话者的真实意思不会造成误解。
具体来说,合作原则包括四项基本准则,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
1、数量准则数量准则包含两方面要求:(1)使说话的详尽程度达到交谈目的的要求,即信息量不能太少或者说不能苟简。
(2)使说话的详尽程度不超过交谈的目的要求,即信息量不能太多或者说不能繁冗。
例如前天我陪同学打网球,之前有这样对话:我:你的网球线穿好没?他:好了,早就穿好了,今天早上拿到的。
穿的是子母线,拍球手感很好,不震手,看线的样子好像很耐打。
以后你要打断线建议你也穿这种~~~~~ 这位同学的回答显然有点画蛇添足,违反数量原则。
2、质量原则质量原则针对交谈双方说话的真实程度。
要求不说假话。
这里强调一下,质量准则只要求说话人不能故意撒谎或信口开河,并不一定强求他说的必须是真理。
质量准则包括两方面的要求:(1)不说自己认为不真实的话。
(2)不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我们可以谈一下新闻媒体中的言语诚信度问题。
比如说,曾经在校内网上看到这样的转帖,作者将几张报纸标题截图后拼接在一起,从上而下依次是:“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三峡大坝今年起可防千年一遇洪水”“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长江水利委: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三峡大坝上”新闻媒体没有经过考察而草率做出论断,违反了言语交际中的质量准则。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优秀7篇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分析语言学篇一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分析不同文化类型中的“礼貌原则”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在礼貌用语中有充分的体现。
礼貌是对比语言学中语用对比研究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在迥异的中西方文化中更是如此。
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礼貌原则有着较大的差异,了解这种差异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一、中西方“礼貌原则”的理论研究1.西方文化中的礼貌概念西方“礼貌”理论中较有影响的理论框架当属Brown & Levinson的“面子论”及Leech的“礼貌原则”。
两种理论对礼貌的内涵及外延作了较为系统深刻的研究,对不同文化领域的礼貌研究都有一定影响和借鉴意义。
Brown&Levinson的“面子”概念建立在Gofman的定义基础上。
根据Gofman的理论,面子对每一个人来说是最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对每一个交际者来说是最基本的、不容忽视的。
但Brown&Levinson的面子概念更为具体,他们认为所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面子。
他们根据个人需要把面子分为两类: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即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即个人的正面形象或“个性”包括希望这种自我形象受到赞许的愿望。
面子有双层性,而且构成面子的双方面是相互矛盾的。
在交往时,一方面我们需要与对方有所关联,或者关注对方,并且要向对方表示出我们的关注。
面子的“关联”方面就是积极面子,Levinson把它称之为积极礼貌(Positive politeness)。
“积极面子”所常用的语篇方略是:恭听对方谈话,对其表示兴趣,表示与对方有共同之处,相互以名字称呼等。
如:“Agree,I have always believed that,too.”另一方面,我们要维护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向对方表示我们也尊重他们的独立需求。
面子的“独立”方面就是消极面子,Levinson把它称之为消极礼貌(negative politeness)。
论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论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外交语言和策略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在沟通交流中巧妙地运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成为了外交工作者必须学会的重要技能。
本文将围绕这两个原则来谈一下外交沟通中应该如何表达。
一、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指在交流过程中,各方之间可以合作,共同达成目标,避免竞争与矛盾,而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
在外交交流中,这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合作的基础上,可以让各国之间建立信任,增进友谊。
首先,利用“我们”的表达方式。
在沟通交流中,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形式来说话,这样可以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合作态度。
比如,“我们可以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共同合作,尽快达成协议”等等。
其次,采用倾听式的交流方式。
在交流中,不仅仅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倾听对方的意见。
通常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倾听对方的意见,并且尊重其看法,那么就有可能建立合作关系。
比如,“请告诉我您的想法,我非常认真地听取”。
最后,给予对方积极的反馈。
在交流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那么对于合作关系的建立会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非常感谢您的建议,我觉得这个提议很不错,我们可以考虑一下”。
二、礼貌原则礼貌原则是指在语言交流中,尊重对方和维护自身形象的原则。
在外交沟通中,做到礼貌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外交工作者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形象。
首先,注意自己的言辞。
在交流中,我们可以选择使用礼貌用语,比如“请”、“谢谢”等,这些词语在外交交流中是非常常见的。
同时,还要注意语气,避免使用过于强硬的说话方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其次,尊重对方的身份和地位。
在外交工作中,要必须要有一定的外交与礼仪教育,遵循一些外交的惯例和流程。
例如,向对方的国家领导人打招呼,要注意表达找对方的工作和贡献的敬意,也要注意怎样向对方解释自己的政策或行动。
最后,注意形象气质。
浅谈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语用学(Pragmatics)是一门关于人们在自然语言中的实际使用的学科,它的研究重点是研究交流的理论和实践。
语用学的研究认为,人际中的合作是语言交流的本质,合作原则是交流过程中不可分割的。
从语用学角度讲,语言运用者之间的关系是由共同理解合作原则所决定的,而这种共同理解是基于彼此的礼貌,也是语用学研究中极其重要的部分。
语用学认为,语言使用者应该尊重彼此,并以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当说话人和听说者之间有一定的合作关系时,它们的行为应保持和谐。
因此,合作原则可以理解为语言使用者之间的交流过程中的最基本要素,由听说者和说话者共同确定的一种交流行为准则。
它体现了语言使用者之间的愿望和需求,也是语言沟通的基础。
合作原则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关于如何理解对方发言的一个基本原则。
语用学家认为,合作原则及其礼貌原则是交流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它们是为了保证交流双方之间的共同理解而设定的。
首先,合作原则要求说话者和听说者遵守一定的话语习惯和礼仪,以保证说话者的发言得到良好的理解。
这种话语习惯和礼仪的遵守,包括言语的礼貌、正确的说话方式、适当的说话语气等。
其次,合作原则要求说话者和听说者尊重对方的意见,允许对方接受或者拒绝他们所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它要求双方尊重和保护彼此的利益,在交流中确保双方的利益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达到彼此的共赢。
礼貌原则的研究也是语用学的重要部分,它旨在解释社会伦理的基本准则,以及参与者在社会交往中应该遵守的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的核心是尊重和关怀,即尊重别人的话语和行为。
换句话说,礼貌原则就是尊重自己和他人、关爱他人、接纳他人的不同意见和看法。
因此,遵守礼貌原则,对任何社会活动都是必要的,它是谨记和表达当前社会基本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语用学研究中重要的一环。
它们不仅是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基本要求,而且是认识、尊重他人和社会伦理及公共道德的基础。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摘要:本文主要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语言交际中的礼貌现象进行了研讨,以旨更全面地向读者展示语用礼貌观。
本文共分四部分:(1)礼原则的由来;(2)礼貌原则的解析;(3)礼貌策略;(4)礼貌原则的应用。
加深对礼貌原则的理解可以有助于提升自身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语用学礼貌原则教学应用一.礼貌原则的由来(一)礼貌的界定。
在众多关于礼貌的各种文献中,围绕“礼貌”一词进行的研究主要有五个方面,具体如下:(1)礼貌是人们在交际中的一种现实目的(Politeness as areal-world goa1)。
人们在说话过程中运用礼貌原则的目的就是取悦他人。
(2)礼貌是一种敬重(Politeness as the deference)。
(3)礼貌是一种语体(Politeness as the register)。
语体是指“与社交语境有关的系统化变体”(Lyons,1977)。
或者指在一定场合下人们说话或写作时的语言变化(Holliday,1978)。
(4)礼貌是一种话语表层现象(Politeness as an utterancelevel phenomenon)。
该观点认为,礼貌是一种表层语法编码,该观点主要是离开语言运用的实际环境去研究礼貌问题。
(5)礼貌是一种语用现象(Politeness as a pragmatic phi—nominee)。
该观点在语用学界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Thomas,1995)。
总之.在语用学领域,人们关心的不是说话人是否真正对他人友善,而是他说了什么,以及他的话语对听话人产生了什么影响。
把礼貌看成敬重、语体,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不属于语用学的范围,而把礼貌看成一种话语表层现象,就是脱离了语境去谈礼貌,这是一种超理想化的理论,因为语言形式是和语境、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的。
(二))礼貌原则提出的必要性。
在英语语用学习领域中,提及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Theory).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eve)的会话含义学说(Convocational Implicate),即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尤其是用来解释会话结构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浅谈语用学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摘要合作原则能够使人们的言语交际顺利地进行,礼貌原则能够很好的解释人们为什么在说话的时候有意的违背合作原则。
本文简单介绍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主要内容,重点介绍了合作原则内部的联系、礼貌原则内部的联系以及两者之间在言语交际中的关系。
关键词语用学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交际Abstract Cooperation principle can make people's verbal communication smoothly, while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can explain why people are interested in speaking against the principle of cooperation.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nten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Highlighted links within the principles of cooperation, politeness and the internal links between the two principl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rbal communications.Key Words Pragmatics Cooperative principle Politeness principle Verbal communication前言语言运用,简称语用,是交际双方在一定的场合,为着一定的目的,以某种方式进行的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的活动。
语用学(pragmatics)是研究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如何得体地、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学科。
语用学的概念在20世纪30年代先后提出的,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语用学才逐渐形成和发展为独立的学科。
[1]在此期间,美国哲学家格莱斯(H. Paul Grice)系统的阐发了会话含义,为了确保会话的顺利进行,提出了“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的理论,以达到谈话时相互理解、相互配合。
格莱斯合作原则的提出,引起了不少人对于会话含义的研究,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Geoffrey Leech)就提出了“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对合作原则进行了有益的补充。
[2]一、合作原则格莱斯1967年在哈佛大学作了三次演讲,在演讲中提出了合作原则。
他指出:在言语交际中,双方都希望所说的话语互相理解,彼此总是需要互相合作的,因此都遵循合作原则来达到预期的目的。
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包括四条准则:真实(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适量准则(Quantity Maxim)、关联准则(Relevant Maxim)、方式准则(Manner Maxim)。
仔细分析会发现这四条准则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
上文已经说到合作原则是应用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既然如此,那么如果要求会话要真实,首先就必须与所谈话题有关,即要满足真实准则之前要先满足关联准则。
例如:A:河南师范大学的性质是?B:它是一所省属重点师范院校。
C:我的高考分儿不过提档线。
在这个例子中,B的回答满足了真实准则,并且也满足了关联准则。
而C的话语单从这句话来说可能是真实的,但是C跳过了A的问题从而将话题转入了下一个话轮,与A的提问没有直接的关联性,因此也就无法探讨他是否遵循了真实准则。
另外,我们不难发现方式准则中要求的显豁、明确、简洁都与适量准则有关,因此,我认为在满足方式准则之前应先满足适量准则。
例如:A:请您简单谈一下对该公司的印象。
B:很好。
这可能是应聘中会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B的回答可不是一般的“简单”啊,给人的感觉是虽不难懂但很晦涩。
一个“好”字,怎么个“好”法儿,“好”在哪里,为什么觉得“好”,“好”中有没有瑕疵?不管他是出于紧张、词汇缺乏或是心里有别的想法不想继续交谈下去,但这样的回答很明显:量不足。
又如:A:小张是怎么认识小李的?B:下雨那天,他借小李了一把伞。
在这个对话中,B的回答是个歧义句,小张和小李谁是逻辑意义上的施事谁是受事就搞不清楚了。
那么我们通过句法变换插入介词去改变这个歧义句:“他借给小李了一把伞”和“他向小李借了一把伞”。
加入介词句义就明确了,很显然,B的回答也是由于量的不足。
再如:A:你刚从郑州回来吗?B:对啊,我早上吃过饭,去菜市场帮我妈买了菜,又帮我小侄儿辅导了功课,快十一点才去车站买票回来。
B的回答很啰嗦,说了很多冗余信息,其实前半句就已经很简洁的回答了A的提问。
由此可见,方式的违背多是由于量的把握不够好,晦涩、和歧义是由于信息量少而造成啰嗦则是由于量多。
从总体上来看合作原则,我认为关联准则是这四条准则中的前提。
如果与话题无关,则无法针对此话题去判断真假,也就更无所谓量的多少与表达方式是否清楚明白了。
关联准则和真实准则是就话题内容本质而言的,而适量和方式准则在我看来虽也与本质有关,但更关注的是话语的得体与否。
那么在实际交往中,人们会经常违反合作原则。
格莱斯(Grice)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1、说话人宣布不愿合作。
如在新闻媒体的采访中会经常听到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说到:“无可奉告”或一句简单的“不知道、不清楚……”这些就会导致交际的中断。
2、说话人撒谎,却又悄悄地不让听话人发觉,从而将听话人误入歧途,上当受骗。
这些最常见的就是那些传销人员,他们的传销违法活动违反了真实准则,还有一些算命先生的骗术都是违反合作原则的。
3、说话人可能面临顾此失彼的局面。
例如:A:王老师住哪儿?我明天想到她家去。
[4]B:她住河师大家属院。
在这个例子当中,B确实不知道王老师的具体地址,而只知道是在家属院,具体的哪一区哪一单元哪一户确实不清楚,那么他违反了适量准则是为了维护真实准则。
但是如果他明明不知道准确地址,却假装能说出具体的地方,那么他可能就会为了适量而违反真实准则。
4、说话人可能有意不遵守某一准则。
[3]例如:A:天快黑了,几点了现在?B:咱儿子刚放学回来。
在这一例子中,表面上看B答非所问,违反了关联准则。
但是A其实是可以从他们儿子下午放学回家的时间进行推断的。
[4]二、礼貌原则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Geoffrey Leech)在格莱斯之后提出了“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
跟“合作原则”相关,“礼貌原则”的核心是场合、关系和方式。
一定的“场合”决定着“说什么”,一定的“关系”决定着“对谁说”,一定的“方式”决定着“怎么说”。
从总体上看,礼貌原则是以“利他”作为特征的。
具体而言,礼貌原则可分为六条准则:得体准则(Tact Maxim)、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
以上各项的次准则只是说话着重点不同,在我看来存在着些许的联系。
(一)得体准则和慷慨准则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前者讲应该如何对待他人;而后者则讲如何对待自己。
例如:A:“李教授,您名誉全国,在学界也是泰斗,知道您向来爱才,希望您为逼人的拙作提一些宝贵意见。
”单此一句话就把这两个准则都表现了出来,“教授”、“名誉全国”、“泰斗”、“宝贵…”使别人多受益少吃亏,“鄙人”、“拙作”使自己少受益多吃亏。
(二)赞誉准则和谦逊准则也是同一问题的两方面。
前者规定如何看待他人,后者规定如何看待自己。
例如:“你懂得真多。
”“哪里,还是你懂得多。
”“你懂得多。
”“惭愧惭愧。
”“谦虚谦虚。
”“咱们别争了,这样下去没个完,您爱才我心领。
”[1]在这个例子中,看待他人“懂得真多”、“懂得多”、“谦虚谦虚”、“爱才”,看待自己“哪里”、“惭愧惭愧”。
另外,从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得体准则和赞誉准则都是针对他人的,并且要使话题得体经常要用到赞誉的词句;慷慨准则和谦逊准则都是针对自己的,同样,要慷慨,使自己多吃亏少受益,自己必须要谦逊才行。
(三)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也是相互联系的。
一个人要表达与别人的观点尽量一致,减少分歧,那么在情感上就不应是对立的、反感的。
试想在言语交际中,两个人有矛盾,在情感上是对立的,那么就同一个问题是很难达成一致的。
例如:A:“现在白菜一公斤七毛。
”B:“哪儿啊,现在市场价是一公斤七毛一。
”同样,两个人的意见老是不一致的话,那么他们的感情也会变得很不融洽的。
三、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在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的合作非常重要。
常言说的“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就是说双方必须有着良好的交际愿望,这样才能彼此默契,言语交际才能顺利进行。
在非常成功而又顺利地交谈中“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会同时出现。
例如:1、A: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cinema with me tonight?B:I’d like to , but I have something urgent to do tonight. [5]在这句对话中“I’d like to,but”是很礼貌的用法,遵循了礼貌原则里面的一致准则,之后的那句话遵循了合作原则里的真实准则。
这两个原则的同时应用既准确又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使双方都不至于尴尬。
再如:2、A:Mr. White, I have a flat tire .Could you give me a hand?B:I’m very sorry, but you see, I’m very busy now.[5]但是在大多数场合,“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并不能兼顾。
例如:(一)维护礼貌原则而违背合作原则的情况:1、违反合作原则中真实准则。
(1)骑了十几公里的自行车,又过了吃晚饭的时间,李老师饿了。
“李老师,请在这里吃个便饭吧。
”“不,不。
不客气。
我吃过饭来的。
”李老师根本没有吃晚饭,他却说“我吃过饭来的”,违反了合作原则的真实准则,但作为班主任家访是不便在学生家里吃饭的,他的话维护了礼貌原则里面的得体准则。
[1](2)该开饭了,大家也都从客厅围坐在了餐桌前,桌上摆满了酒菜。
“实在不好意思,怠慢了,家里也没有什么好招待的,家常便饭啊。
”这是咱们中国典型的待客之道,维护了礼貌原则的谦逊准则,违反了合作原则的真实准则。
但是在咱们国家,“礼多人不怪”,这种礼貌准则是受大家推崇的。
在英文交际中这样语用情境也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