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标准作业类型
- 格式:doc
- 大小:613.00 KB
- 文档页数:8
高温作业的三种类型是高温作业是一种特殊的工作环境,它对人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高温环境下的作业不仅会增加工作者的身体负担,还可能导致中暑、热衰竭等严重的健康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高温作业,必须对其进行准确的分类和评估。
根据我的研究和经验,我将高温作业分为以下三种类型:高温室内作业、高温户外作业和高温特殊作业。
下面将对每种类型进行详细介绍。
一、高温室内作业高温室内作业是指工作环境的温度在28℃以上,湿度较高,且缺乏有效的通风系统的场所。
这类作业环境常见于一些工厂、车间、炉房等地方。
在高温室内作业中,工作者容易出现体温升高、脱水、疲劳等情况。
常见的高温室内作业包括冶金熔炼、电焊切割等。
为了保护工作者的身体健康,高温室内作业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
首先是加强通风系统的建设,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温度和湿度的积聚。
其次是提供充足的饮水,及时补充身体所失去的水分。
此外,在高温室内作业期间,工作者还需要合理安排工作、控制作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作业,从而减轻身体负担。
二、高温户外作业高温户外作业是指工作环境的温度在28℃以上,湿度较高,直接暴露在阳光下的场所。
这类作业环境常见于建筑工地、农田、采矿场等地方。
高温户外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日晒和蒸发引起的体温过高,工作者容易发生中暑、脱水等健康问题。
常见的高温户外作业包括农民、建筑工人、交通警察等的工作。
为了保障高温户外作业的工作者的健康安全,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首先是提供适当的工作服装和防暑用具,如遮阳帽、防晒霜、太阳镜等,有效阻挡太阳辐射的直接照射。
其次是做好饮食和水分的供应,确保工作者有足够的能量和水分。
此外,高温户外作业需要有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作业,定期进行体温监测和身体状况的评估。
三、高温特殊作业高温特殊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特殊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技术难度。
这类作业环境一般不适宜普通工作者进入,要求具备专业技能和特殊训练。
第二章标准作业——精益(丰田)生产方式第一节标准作业的概要“标准化”对提高效率、实现准时化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标准化”不仅包括产品标准化、零部件标准化、质量标准化,还包括作业的标准化、在库量的标准化等。
这里将主要讨论其中的标准化作业。
标准作业分三种类型:“普通型(1型)”、“传送带型(Ⅱ型)”、“搬运作业型(Ⅲ型)”。
这里将主要介绍普通型(1型)标准作业。
—、标准作业的定义所谓标准作业,是将作业人员、作业顺序、工序设备的布置、物流过程等问题作最适当的组合,以达到生产目标而设立的作业方法。
它是以人的动作为中心、按没有浪费的操作顺序进行生产的方法。
它是管理生产现场的依据,也是改善生产现场的基础。
要点:●标准作业只针对于人的活动,而不受机械条件的限制。
●标准作业应该是反复相同/顷序的作业。
如果每个循环都发生很大变化,就很难制作标准作业,而且找不到改善的突破口,使改善活动具有盲目性,效果不会很好。
另外,作业者有节奏地工作、按标准作业最省力。
●标准作业随着生产量的增减及改善活动的进行而经常发生变化,它反映了监督者的意图,是具有灵活性的管理工具。
二、标准作业的目的1、明确以低成本生产优良品质产品的有效率的制造方法。
即用最小限度的作业人员和在制品进行各工序之间的同步生产。
2、用作目视化管理的工具。
标准作业考虑了必要的品质检查频度、生产的必要时间、应该的作业顺序、最少的标准中间在库、必须的操作安全等内容。
3、用作改善的工具。
只有不断改善标准作业,才能提高生产效率。
标准作业是由监督者制作、作业者执行的。
监督者通过对标准作业进行管理,从作业者的动作与标准作业的差异中发现待改善的问题。
没有标准,就没有改善。
三、标准作业与表准作业标准作业是监督者在当前情况下根据最有效的操作顺序制定的作业方法。
只有作业者执行标准作业,才能达到最佳生产效率。
随着作业者、生产量的增减及改善活动的进行,标准作业常发生变化,导致作业者在工序内所需承担的工作范围也常发生变化。
丰田标准作业类型
丰田的标准作业类型包括以下三种:
节拍时间:这是指完成一项作业所需的单一循环时间,是单件产品或服务所需的时间。
作业顺序: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作业步骤,以及这些步骤的执行顺序。
标准手持: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每个作业步骤所需的工具、零部件或其他资源。
丰田公司为了确保“作业观察”活动得以有效实施,专门安排了“公司专念时间”,每月预先做好日程安排,包括观察的岗位、参加观察的人员和观察时间等。
在每天的13:30设为“安全专念时间”,期间各层级管理者都要按计划开展作业观察,该时间内设为“无跨部门会议、活动时间”。
总的来说,丰田公司通过标准作业,提供了一个清晰且有序的作业流程,确保了生产过程中的高效率和产品的一致性。
高温作业类型
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气温或高温高湿或强热辐射条件下进行的作业,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1)高温、程辐射作业这些生产场所的气象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
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车间;搪瓷、玻璃、砖瓦等工业的窑炉车间;火力发电厂和锅炉房等。
(2)高温、高湿作业这种场所的气象特点是气温、气湿高,而辐射强度不大。
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汽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
如印染、巢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常高达90%以上。
潮湿的矿井内气温可达30℃以上,相对湿度达95%以上,如通风不良就会形成高温、高湿和低气流的气象条件,即湿热环境。
(3)夏季露天作业夏季在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中,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接受被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放出的辐射线。
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较低,但其作业的持续时间较长,加之中午前后气温升高,形成高温、热辐射的作业环境。
双减政策作业类型
双减政策下,作业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巩固性作业:这类作业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
理解,通常包括一些基础练习,例如算数、单词拼写等。
2.拓展性作业:这类作业主要是围绕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易
错点进行设计,通过构建多样化的实践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并应用知识。
3.探究性作业:这类作业设计指向主题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
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以上是双减政策下常见的作业类型,但并不是所有的作业都必须属于这三种类型,具体作业设计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
同时,为了保证作业的质量和效果,教师还应遵循一定的作业设计原则,如目标明确、难度适中、形式多样等。
高温作业分为三种类型是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工作。
由于高温环境对人体健康和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高温作业需要特殊的管理和防护措施。
根据不同的作业特点和危害程度,高温作业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高温环境下的生产作业。
在许多工业领域,高温环境是不可避免的。
例如,冶炼、炼油、玻璃和陶瓷等行业都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生产。
这些行业中,工人需要在高温环境中操作设备、搬运物品等。
高温环境会导致工人出汗、失水,增加中暑、脱水和其他健康风险。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这些行业要采取措施来降低高温环境的温度、提供充足的防护措施和设备,确保工人的安全。
第二种类型是户外高温作业。
一些行业和职业涉及到户外工作,例如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农田劳动者、交通执法人员等。
在夏季或炎热地区,户外环境温度常常较高,加上阳光直射、空气湿度较大,对工人的身体健康构成很大威胁。
户外高温作业的特点是工人暴露在太阳下,直接接触高温环境,容易中暑、中暑,引发脱水、热衰竭等症状。
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雇主需要提供防护设备,例如太阳帽、防护服、阳光伞等,鼓励工人多喝水,适当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以减少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第三种类型是高温作业下的特殊工种。
在一些特殊行业中,例如钢铁冶炼、高温焊接、玻璃熔化等,工人需要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
这些工作要求工人具备特殊的技能和经验,同时也要面临着更高的健康风险。
高温环境下的工人容易受伤,例如烧伤、中暑等。
为了保护这些工人的健康和安全,他们需要严格的职业培训和防护措施。
同时,雇主也应该提供充足的防护设备和设施,例如防火服、防火眼镜、通风设备等,以减轻高温环境对工人的危害。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高温作业,都需要雇主和工人共同努力,合理规划作业,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除了利用设备和设施来降低温度和减轻危害外,还需要工人自身的注意和举措。
工人在进行高温作业时应注意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高温时段,错开高温时段进行作业。
高温作业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工作活动。
由于高温环境对人体健康和工作效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高温作业的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十分重要。
高温作业可根据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分别是持续高温作业、间断高温作业和紧急高温作业。
第一种类型是持续高温作业。
这种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连续进行的工作活动。
持续高温作业通常出现在一些特殊的行业和工作场所,比如冶金、铸造、炼油等。
在这些工作场所,高温一直存在且不可避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常见的措施包括提供适合高温环境下工作的防护服装和装备、定期进行身体体检和职业健康监测、提供充足的饮水和休息时间等。
此外,还需要对工人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高温作业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第二种类型是间断高温作业。
这种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工作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间隔。
典型的例子是一些高温作业暴露时间不长,但频繁地重复出现的工作,比如焊接、烘烤、玻璃制造等。
在间断高温作业中,工人需要忍受高温环境的影响,因此相应的防护和管理措施也需要相应地调整。
针对间断性高温作业,可以采取快速灭火和救援措施、提供凉爽的工作环境、提供足够的洗浴设施等,以确保工人在高温作业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第三种类型是紧急高温作业。
这种作业是指在正常工作过程中突然遇到高温环境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作活动。
紧急高温作业有时是不可预测的,比如突发火灾或意外事故所导致的高温环境。
在紧急高温作业中,及时而有效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迅速撤离和疏散人员,确保工人的安全。
其次,需要提供紧急的救援设备和物料,帮助工人应对高温环境和紧急情况。
最后,需要进行事后的事故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以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总之,高温作业可分为持续高温作业、间断高温作业和紧急高温作业这三种基本类型。
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温作业,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和管理措施,保护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苗圃作业方式指苗圃育苗方式。
现在生产上常见的是苗床育苗和大田育苗, 常规作业方式包括床作、大田式育苗( 垄作和平作) 三种方式。
一、苗床育苗苗床育苗是使用历史最长, 最普遍的一种育苗方式, 一般根据苗圃地条件及树种要求的不同, 能够分为高床和低床两种。
1.高床床面水沟和步道指床面高出步道的苗床。
⑴规格①苗床一般高出步道10~30cm, 一般为15~20cm;②床面宽度为1m左右, 步道宽度为40~60cm左右, 便于操作;③辽宁苗木苗床的长度一般为10~20m, 如果灌溉条件和土壤管理方便地前提下, 能够适当加长, 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 一般地面灌溉, 其长度为10米, 如果用喷灌和其它生产环节机械化经营时, 长度可达几十米甚至百米)⑵优缺点优点: ①排水良好, 有利于提高地温,②土壤通透性较好, 有效土层较厚,③便于侧方灌溉( 水灌进步道, 从侧面灌溉) , 土面不易板结。
缺点: 做床及后期的管理较费工, 成本较高。
⑶适用条件①对于降水较多( 南方) 或气候寒冷的地区较适用;②适用于地理位置较低, 易积水的苗圃地;③适用于要求排水良好, 对土壤水分较敏感的树种( 即怕干旱又怕涝) , 如落叶松、马尾松、红松、杉木等大多数针叶树种及部分阔叶树种地苗木。
2.低床指床面低于步道的苗床。
床面步道低床示意图⑴规格①苗床一般低于步道15~25cm;②床面宽度为1~1.5m左右, 步道宽度为40~50cm左右;③苗床的长度的确定与高床一致。
⑵优缺点优点: 做床比高床省工, 蓄水保墒性能好, 灌溉省水( 一般采用漫灌) 。
缺点: ①灌溉后床面易板结, 防碍土壤的通透性, 要及时松土, 中耕松土费工较多。
②不利于排水, 起苗比高床费工。
⑶适用条件①保水性能较高床好, 广泛应用于降水量较少, 无积水的地区;②适用于对土壤水分条件要求不严的树种( 短期积水不影响生长) , 如杨、柳等大部分阔叶树种和部分针叶树种。
当前在大型苗圃, 多用机械作床。
高温作业三种类型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各种工作活动,高温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根据高温作业的特点和要求,可以将高温作业分为三种类型:高温室内作业、高温户外作业和高温工地作业。
首先,高温室内作业是指在高温室内环境下进行的工作。
这种工作环境通常包括烘烤房、炉膛、酒精灯、高温试验室等。
这些工作场所中的温度往往很高,可能会超过摄氏40度,并且湿度比较大。
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工作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合适的防护眼镜、口罩和防护服。
此外,工作人员还需要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如适时饮用盐水、多饮水、经常休息等,以保持身体健康。
其次,高温户外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户外工作,如农田耕种、路面施工、建筑工地等。
高温户外作业的特点是阳光直射、空气热辐射和水分蒸发速度较快,容易导致人体脱水和中暑。
对于这种类型的工作,工作人员需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如携带充足的饮用水和防晒用品,佩戴透气性好的防晒衣物和帽子,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此外,工作人员还需要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自身的安全,如熟悉应急救护知识,学会判断中暑和脱水的症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最后,高温工地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建筑工地等工程建设作业。
这种类型的工作环境温度高、湿度大,工作强度大,需要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工作。
对于高温工地作业,工作人员需要做好预防措施,如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避免高温时段作业高峰。
此外,工作人员还需要合理安排工作岗位,确保员工分散作业,避免多人集中作业,减少人员密度,降低接触传染风险。
在高温工地作业中,工作人员还需要注重体温监测,及时发现体温异常者,进行及时隔离和救治。
综上所述,高温作业根据作业环境的不同,可以分为高温室内作业、高温户外作业和高温工地作业三种类型。
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温作业,工作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保护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在高温作业中,企业和管理者也应该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防暑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高温作业的顺利进行。
常见的高温作业的三种类型是常见的高温作业的三种类型是:高温环境作业、高温物料作业和高温设备作业。
高温环境作业指的是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作业,比如炼钢作业、冶炼作业等。
高温物料作业是指处理高温物料的作业,比如熔炼金属、焊接等。
高温设备作业是指在高温设备上进行的作业,比如炉膛清理、燃烧器维修等。
首先,高温环境作业是最常见的一种高温作业。
高温环境作业主要存在于炼钢、冶炼、玻璃制造和铸造等行业中。
在这些行业中,作业人员需要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承受高温对身体的影响。
高温环境下,人体容易出现中暑、体力消耗过度、缺水等问题,对工作效率和安全性都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高温环境作业中,作业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透气、耐高温的工作服、戴防火眼镜、佩戴防护面具等,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保障安全。
其次,高温物料作业是另一种常见的高温作业。
高温物料作业主要存在于金属熔炼、玻璃制造、焊接等行业中。
在这些行业中,作业人员需要处理高温物料,如熔铁、熔融玻璃、焊接金属等。
高温物料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都有较大的影响。
作业人员需要穿戴耐热的工作服、戴防火眼镜、佩戴防护手套等,以确保自身安全。
同时,作业人员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和经验,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保障质量。
最后,高温设备作业是高温作业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高温设备作业主要包括炉膛清理、燃烧器维修、管道安装等。
在这些作业中,作业人员需要接触高温设备,如高温炉膛、高温管道等。
高温设备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都有较大的影响。
作业人员需要穿戴耐高温的工作服、佩戴防护手套、戴防火眼镜等,以确保自身安全。
同时,作业人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常见的高温作业的三种类型是高温环境作业、高温物料作业和高温设备作业。
在高温作业中,作业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工作效率和保障安全。
同时,监督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还需要加强对高温作业的管理和监管,制定合理的作业流程和安全措施,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三种标准作业类型
一、名词解释:
1、标准作业:是以人的动作为中心,按照没有浪费的顺序、高效率地进行生产的方法。
由节拍、作业顺序、标准手持(库存)3要素所构成。
2、节拍(生产周期):操作者一个人在所负责的工序按照作业顺序进行一个循环的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节拍=每天的运转时间(规定时间)/每天所需数量
3、作业顺序:是标准作业的3要素之一,是操作者能够用最为安全且又高效率地进行生产合格品的作业顺序。
4、标准手持(库存):是标准作业3要素之一,按照作业顺序进行操作的情况下为了能够进行重复同样的顺序,同样动作的作业、在工序内持有最小限度的在制品库存数量。
二、标准作业的类型Ⅰ
1.定义
具备标准作业的3要素(生产节拍T.T、作业顺序、标准手持),可以进行重复操作并获得循环时间的作业类型。
该类型一般在可以组成标准作业的工序使用,比如加工车间、总装车间及焊接等操作。
在该类型的作业现场,应该有工序能力表、标准作业组合表、标准作业票等标准作业文件。
2. 作业时间调查及山积表的编制要领
假设某班的操作者a、b、c,每个人作为一个工序是类型Ⅰ的作业。
该类型的作业可直接测得循环作业时间C.T,即:通过现场掐表(每道工序至少重复测三次)得到的平均时间,分别为58秒、52秒、56秒。
且生产节拍可以根据产量及作业时间算得,即:生产节拍=该班的生产时间/该班的产量,假设为58秒。
该类型的山积表作法为:
58
52
图一:坐标为工序名,纵坐标为对应的工序时间。
3.应用实例
以总装二班装机油冷却器(一个操作者A,所以为一个工序)工序为例进行说明,下表是通过现场掐表测得的该工序的循环时间CT。
当天生产计划为439台,其中白班219台,白班总装生产线实际运转时间按照460分钟计算,则产节拍T.T=460*60/219=126秒。
则单个工序而言,其山积表为:
三、标准作业的类型Ⅱ
1.定义
可以算出生产节拍,但是组合种类多,表示出一个人份的作业量很困难的工序称为类型Ⅱ,类型Ⅱ主要存在于总装车间、焊接车间及涂装车间等。
类型Ⅱ中T.T=C.T是理想状态,即(生产节拍=循环时间)。
2. 作业时间调查及山积表的编制要领
假设一条总装生产线的生产节拍(T.T)为37秒,组装A、B、C三种车型,某工序的各车型组装时间分别为30秒、38秒、34秒,见下图1。
图1 某工序三种车型的组装时间
利用加权平均作业时间的方法计算某工序上的零部件装配时间: 某一小时测定的数据:
表1 某工序上的零部件装配时间计算
零部件种类 作业时间
每小时生产台数
每台作业时间×生产比率 加权平均作业时间
A型车 30秒/1台 16台 30秒×16%= 4.8秒 33.52秒 B 型车 38秒/1台 4台 1H 38秒×4%= 1.52秒 C 型车
34秒/1台 80台
34秒×80%= 27.2秒
加权平均作业时间=三种类型的每台作业时间×生产比率的值相加 由计算出的C.T 时间,制作山积表,见下图2,图中的加权平均作业时间则为该工序的实际能力。
图2 某工序三种车型的组装时间及加权平均作业时间
3.应用实例
以一号工厂总装三班装空压机工序(操作者A 一人)为例说明类型Ⅱ: 7月19日某一小时测定的数据:
表2装空压机工序装配时间计算
零部件种类 作业时间
每小时生产台数
每台作业时间/生产比率 加权平均作业时间
615型车 99秒/1台 3台
99秒×10.7%= 10.6秒 85.46秒 618型车 86秒/1台 7台 1H 86秒×25%= 21.5秒 P10型车
83秒/1台 18台
83秒×64.3%= 53.4秒
根据计算结果,制作山积表见下图3。
山积表(类型Ⅱ)
加权平均作业时 间, 33.52
生产节拍T.T
=37秒
5 10 15 20 25 30 35 40 A 型车
B 型车
C 型车
加权
图3 空压机工序三种车型的组装时间及加权平均作业时间
四、标准作业的类型Ⅲ
1.定义
生产线外的作业,算不出生产节拍,不是反复作业的工序;其目的就是根据全厂的效率核算,将生产线外的人的作业标准化、量化到每个人每班。
如:更换刀具、品质检查、换型准备、搬运等。
2. 作业时间调查及山积表的编制要领
2.1作业的原单位(a)对于一个作业指示所做工作的内容;
2.2单位作业时间(A)(每班);A=a×n(单位作业时间的次数)。
2.3每项原单位时间测量三遍,取平均值。
3. 作业时间调查及山积表的编制实例(一号工厂加工一车间总成一班246工位,操作者A 、B ,为两个工序,作业时间相同) 3.1作业时间调查
刀具交换
【作业时间调查表1】 两人同时作业
№ 每天的工作 频次 时间(分)/次
分/台 8H(定时) 每人时间 1 换刀时间 別表 0.242 31.5 15.75 2 质量检查时间 別表 4.85 630.0 315 3 日常保养点检 1/D 15 15.0 7.5 4 设备5S 1/D 40 40.0 20 5 加润滑油 1/D 10 10.0 5 6 加工不良整理 1/D 20 20.0 10 7 材料不良整理 1/D 20 20.0 10 8 异常处理 1/D 10 10.0 5 9 设备电源接入 1/W 12 2.0 1 10 设备电源切断
1/W 12
2.0 1 合计
780.5
390.3
3.2山积表的编制
390.3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