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防治
- 格式:docx
- 大小:16.39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护理背景恶心和呕吐是化疗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据统计,在所有接受化疗的患者中,约有70%的人会出现此症状。
化疗患者由于身体状况较差,恶心和呕吐的程度也会比其他人更严重。
因此,在化疗期间,科学合理地预防和护理化疗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至关重要。
预防1. 给予充足的液体和营养支持在化疗期间,患者的身体需要更多的营养和液体。
我们应当以适当的饮食、营养素和液体为患者补充养分。
同时,也可以考虑给化疗患者静脉输液,维持体液平衡。
2. 采取药物干预措施药物干预可以有效减轻化疗患者的恶心和呕吐症状。
常见的药物包括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类固醇和苯海拉明等。
这些药物都有其适应症和使用方法,应根据化疗方案和患者反应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3. 心理支持很多病人在化疗期间会出现心理困扰。
心理不健康是导致化疗患者恶心和呕吐症状加重的一个重要因素。
应该通过心理支持,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勇气,减轻不良情绪,从而减轻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
护理1.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空气污浊是会加重化疗患者的恶心和呕吐症状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治疗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可定时开窗通风,或使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
2. 提供舒适的环境和护理在化疗期间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护理措施,可以减轻化疗患者的恶心和呕吐症状。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刺激患者的感官,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噪音和光刺激,提供足够的休息时间。
3. 促进患者的活动量适当的身体活动可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增强身体抵抗力。
化疗期间虽然会出现疲劳感,但不能长时间卧床。
应该鼓励化疗患者适当的活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结论恶心和呕吐是化疗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合理预防和护理化疗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对于提高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药物干预、心理支持、提供舒适的环境和护理和促进患者的活动等多种综合措施来预防和护理化疗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
cinv防治原则CINV防治原则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恶心和呕吐已不再是患者在接受化疗时必然要面对的困扰。
通过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我们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CINV(化疗相关性恶心和呕吐)防治原则,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化疗过程中的不适。
CINV防治的第一原则是个体化。
每个患者在接受化疗时的耐受性和反应都有所不同,因此必须根据个体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
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以及之前的化疗经历等因素进行评估,以确定最适合的防治策略。
药物预防是CINV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化疗药物的不同作用机制,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药物进行预防。
例如,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和神经激肽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预防化疗引起的急性和延迟性恶心和呕吐。
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其他辅助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行为干预也是CINV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因素在恶心和呕吐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患者可以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等行为干预技术来减轻恶心和呕吐的程度。
合理用药也是CINV防治的关键。
在进行化疗的同时,患者必须按照医生的指导合理用药,不得擅自停药或随意更改剂量。
此外,患者还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接受处理。
定期随访和评估是CINV防治的重要环节。
在化疗过程中,医生应定期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症状和反应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
此外,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随访工作,及时报告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不适感受,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CINV防治原则是一个综合性的、个体化的过程。
通过合理选药、行为干预和定期随访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
在实践中,医生和患者应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以提高CINV防治的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防治指南(2014版)临床上多种抗肿瘤治疗都可以引起恶心呕吐,其中以化疗引起得最为常见与较为严重,其她得药物治疗(分子靶向药物与止痛药物等)、放疗以及手术等都可能引起患者恶心呕吐。
当并发肠梗阻、水电解质紊乱与脑转移等,也可发生不同程度得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对患者得情感、社会与体力功能都会产生明显得负面影响,降低患者得生活质量与对于治疗得依从性,并可能造成代谢紊乱、营养失调、体重减轻,增加患者对治疗得恐惧感,严重时不得不终止抗肿瘤治疗。
因此,积极、合理地预防与处理肿瘤治疗相关得恶心呕吐,将为肿瘤治疗得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本文讨论化疗治疗(化疗)所引起得恶心呕吐得机制、分类、预防与处理原则、常用得预防药物与出现恶心呕吐后得应对办法。
一、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得病理生理呕吐中枢与化学感受器触发区(CTZ)可能就是产生恶心与呕吐得中枢机制。
除CTZ得传入信号之外,化疗药物刺激胃与近段小肠粘膜,肠嗜铬细胞释放神经递质刺激肠壁上得迷走神经与内脏神经传入纤维,将信号传入到脑干直接刺激呕吐中枢得神经核,或间接通过CTZ启动呕吐反射。
来自中枢神经系统得直接刺激时,前庭系统得传入信号也可以诱导呕吐。
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在呕吐形成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关系最密切得神经递质为5⁃羟色胺(5-HT)、P物质与大麻素,其她还包括多巴胺、乙酰胆碱与组胺等。
近年来认为5-HT就是在CINV,特别就是急性呕吐中发挥重要作用得递质,在迷走神经传入纤维、CTZ及孤束核中均有多种5-HT受体。
P物质属于激肽家族得调节多肽,能够结合神经激肽(NK)受体,在急性与延迟性呕吐中产生重要作用。
不同得神经递质在不同得呕吐类型中得作用与重要性存在差别。
例如顺铂化疗后8~12h得CINV主要由5-HT起介导作用,延迟性CINV则以P物质起主导作用。
化疗导致得细胞损伤以及炎症因子得释放,在延迟性CINV中也起到重要得作用,故临床上常利用糖皮质激素得强大抗炎效应来防治延迟性CINV。
2022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药物防治指南要点1范围本指南给出了化疗所致恶心呕的概述、评估、处理和常用止吐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等内容。
本指南适用于医疗机构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药物预防与治疗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缩略语5 概述5.1 CINV的分类按照发生时间及治疗效果,CINV通常可分为急性、延迟性、预期性、爆发性及难治性5种类型。
急性恶心呕吐发生在给予化疗药物24h内,一般为给药后的数分钟至数小时,并在给药后5~6h到达高峰,但多在24h内缓解。
延迟性恶心呕吐发生在给予化疗药物24h之后,用药后48~72h达到最高峰,可持续6~7d。
预期性恶心呕吐是指患者在前一次化疗时经历了难以控制的CINV,在下一次化疗开始之前即发生的恶心呕吐。
爆发性恶心呕吐是指即使充分使用了预防恶心呕吐的药物,仍出现的恶心呕吐和(或)需要进行解救性止吐治疗。
可以发生在给予化疗药物后的任何时间段。
难治性恶心呕吐是指以往的化疗周期中使预防性和(或)解救性止吐治疗失败,而在后续化疗周期中仍然出现的恶心呕吐。
5.2 CINV的病理生理机制5.3 临床常用止吐药物目前使用的预防呕吐的药物包括5-HT3RA、NK-1RA、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糖皮质激素等。
6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风险评估推荐意见:(1)止吐药物的选择应基于化疗方案的致吐风险和既往止吐药物的用药经验,并充分考虑患者相关的危险因素。
最佳实践声明(BPS)(2)推荐可以使用DRAnitsAris评分系统来个体化预测患者CINV的发生风险。
(C类推荐,4级证据)(3)注意可能导致或者加重肿瘤患者恶心呕吐的其他影响因素,如: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前庭功能障碍;脑转移电解质紊乱:高钙血症、高血糖、低钠血症等;尿毒症;与阿片类药物联合使用;肿瘤、化疗(如长春新碱)或者其他因素如糖尿病引起的胃轻瘫;心理因素:焦虑、预期性恶心/吐等。
(BPS)(4)注CINV风险的再评估:在进行下一周期治疗前,应重新评估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化疗目标是非治愈性的,处理难治性呕吐时可考虑调整化疗方案。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防治指南(2014版)临床上多种抗肿瘤治疗都可以引起恶心呕吐,其中以化疗引起的最为常见和较为严重,其他的药物治疗(分子靶向药物和止痛药物等)、放疗以及手术等都可能引起患者恶心呕吐。
当并发肠梗阻、水电解质紊乱和脑转移等,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对患者的情感、社会和体力功能都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并可能造成代谢紊乱、营养失调、体重减轻,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恐惧感,严重时不得不终止抗肿瘤治疗。
因此,积极、合理地预防和处理肿瘤治疗相关的恶心呕吐,将为肿瘤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本文讨论化疗治疗(化疗)所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机制、分类、预防和处理原则、常用的预防药物和出现恶心呕吐后的应对办法。
一、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的病理生理呕吐中枢和化学感受器触发区(CTZ)可能是产生恶心和呕吐的中枢机制。
除CTZ的传入信号之外,化疗药物刺激胃和近段小肠粘膜,肠嗜铬细胞释放神经递质刺激肠壁上的迷走神经和内脏神经传入纤维,将信号传入到脑干直接刺激呕吐中枢的神经核,或间接通过CTZ启动呕吐反射。
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刺激时,前庭系统的传入信号也可以诱导呕吐。
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在呕吐形成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关系最密切的神经递质为5?羟色胺(5-HT)、P物质和大麻素,其他还包括多巴胺、乙酰胆碱和组胺等。
近年来认为5-HT是在CINV,特别是急性呕吐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递质,在迷走神经传入纤维、CTZ及孤束核中均有多种5-HT受体。
P物质属于激肽家族的调节多肽,能够结合神经激肽(NK)受体,在急性和延迟性呕吐中产生重要作用。
不同的神经递质在不同的呕吐类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存在差别。
例如顺铂化疗后8~12h的CINV主要由5-HT起介导作用,延迟性CINV则以P物质起主导作用。
化疗导致的细胞损伤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在延迟性CINV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故临床上常利用糖皮质激素的强大抗炎效应来防治延迟性CINV。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防治指南〔2021版〕临床上多种抗肿瘤治疗都可以引起恶心呕吐,其中以化疗引起的最为常见和较为严重,其他的药物治疗〔分子靶向药物和止痛药物等〕、放疗以及手术等都可能引起患者恶心呕吐。
当并发肠梗阻、水电解质紊乱和脑转移等,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对患者的情感、社会和体力功能都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并可能造成代谢紊乱、营养失调、体重减轻,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恐惧感,严重时不得不终止抗肿瘤治疗。
因此,积极、合理地预防和处理肿瘤治疗相关的恶心呕吐,将为肿瘤治疗的顺利进展提供保障。
本文讨论化疗治疗〔化疗〕所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机制、分类、预防和处理原那么、常用的预防药物和出现恶心呕吐后的应对方法。
一、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的病理生理呕吐中枢和化学感受器触发区〔CTZ〕可能是产生恶心和呕吐的中枢机制。
除CTZ的传入信号之外,化疗药物刺激胃和近段小肠粘膜,肠嗜铬细胞释放神经递质刺激肠壁上的迷走神经和内脏神经传入纤维,将信号传入到脑干直接刺激呕吐中枢的神经核,或间接通过CTZ启动呕吐反射。
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刺激时,前庭系统的传入信号也可以诱导呕吐。
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在呕吐形成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关系最密切的神经递质为5⁃羟色胺〔5-HT〕、P物质和大麻素,其他还包括多巴胺、乙酰胆碱和组胺等。
近年来认为5-HT是在CINV,特别是急性呕吐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递质,在迷走神经传入纤维、CTZ及孤束核中均有多种5-HT受体。
P物质属于激肽家族的调节多肽,能够结合神经激肽〔NK〕受体,在急性和延迟性呕吐中产生重要作用。
不同的神经递质在不同的呕吐类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存在差异。
例如顺铂化疗后8~12h的CINV主要由5-HT起介导作用,延迟性CINV那么以P物质起主导作用。
化疗导致的细胞损伤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在延迟性CINV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故临床上常利用糖皮质激素的强大抗炎效应来防治延迟性CINV。
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恶心呕吐的护理策略与效果评估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恶心呕吐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效的护理策略对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恶心呕吐的护理策略,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一、患者肿瘤化疗期间恶心呕吐的原因在进行肿瘤化疗期间,患者常常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
这主要是由于化疗药物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所致。
此外,患者的心理状态、饮食习惯、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也会影响恶心呕吐的发生。
二、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恶心呕吐的护理策略1. 药物治疗: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抗恶心呕吐药物,如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等,以减轻患者的症状。
2. 饮食调理: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包等,以减轻患者的消化负担。
3.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减轻其焦虑和紧张情绪,有助于减轻恶心呕吐的症状。
4. 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维护患者的个人卫生,保持病房空气清新,保持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5. 营养支持: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营养,必要时进行静脉营养支持,以确保患者的营养需求。
6. 定期监测: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三、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恶心呕吐护理策略的效果评估1. 药物治疗:根据病例分析,合理选择抗恶心呕吐药物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2. 饮食调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消化负担,缓解其恶心呕吐的症状。
3. 心理护理: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减轻恶心呕吐的症状。
4. 环境护理:良好的环境护理可以提供舒适的环境,有助于减轻患者的不适感,从而减轻恶心呕吐的症状。
5. 营养支持: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保障患者的营养需求,提高其身体素质,减轻恶心呕吐的症状。
6.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的治疗及护理目的:研究通过治疗及护理减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
化疗是目前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其导致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是恶性肿瘤患者最为恐惧的不良反应之一,使病人在生理和心理上承受着多重的痛苦。
方法:本文总结了对202例癌症病人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的防治方法及护理体会。
结论:提出只有将有效的预防,适当的治疗和精心细致的护理相结合,才能较好地控制恶心呕吐,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标签:化疗;恶心呕吐;防治;护理1前言恶心呕吐是化疗过程中最常见及最令患者痛苦的副反应,其发生率约80%~90%。
频繁的恶心呕吐导致患者的舒适状态改变,营养不良甚至水电解质失调,严重者可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
因此,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预防及护理是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科对各种癌症患者化疗期间,在使用止吐药止吐的同时,注重护理支持和非药物性干预等综合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对象与方法2.1临床资料:本组202例,均为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本科住院化疗的中晚期肿瘤病人,临床诊断明确,化疗指征明显,其中男105例子,女97例,年龄27-78岁,平均45.5岁,202例病人中,包括胃癌29例,食道癌26例,直肠癌21例,肺癌37例,乳腺癌22例,恶性淋巴癌13例,肝癌25例,其它肿瘤29例。
2.2方法:全部病人采用临床常用化疗联合用药方案,主要药物有:环磷酰胺、阿霉素、氟尿嘧啶、长春新碱、顺铂等,病人化疗后均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经积极治疗和护理,90%的病人恶心呕吐得到缓解。
2.3药物治疗2.3.1掌握用药时间:在睡眠中给药可预防化疗所致的呕吐。
这是因为胃酸分泌随迷走神经的控制而周期性变化,睡眠时胃肠蠕动慢,肛门括约肌反射改变,吞咽活动弱,唾液分泌近乎于停止,所以睡眠中呕吐反射会减弱。
因此对呕吐频繁者可采取午睡时给药。
静脉化疗于餐后3-4小时用药较适宜,此时胃充盈度小,胃内压力低,发生呕吐症状少。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防治
2011-07-04 04:28 稿源:江苏省肿瘤医院
化疗是目前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其导致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是恶性肿瘤患者最为恐惧的不良反应之一,如不能有效控制该症状往往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相关并发症。
依据其特点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可分为急性恶心呕吐、迟发性恶心呕吐和预期性恶心呕吐三类。
1、急性恶心呕吐:是指发生于给予化疗药物后24小时以内发生的恶心呕吐。
一般而言,该类型恶心呕吐的程度常常最为严重。
2、迟发恶心呕吐:是指发生在给予化疗药物24小时以后的恶心呕吐。
尽管其严重程度多较急性恶心呕吐减轻,但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对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造成恶劣影响。
3、预期性恶心呕吐:常见于既往化疗期间恶心呕吐症状控制不良的患者,其特点是恶心呕吐多发生于化疗前或化疗给药的同时。
此类型为条件反射所致,如患者看到医院的环境、医生乃至白大衣即可诱发恶心呕吐。
临床上,恶心呕吐的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化疗药物致吐性的强弱、药物的剂量、用法以及是否合理、有效应用止吐药等,依据致吐性强度将常见化疗药物可分为以下几类:
(1)、高度致吐药:顺铂、氮烯咪胺、环磷酰胺(≥1000mg/m2)。
(2)、中度致吐药:卡铂、异环磷酰胺、阿霉素、紫杉醇、阿糖胞苷。
(3)、低度致吐药:足叶乙甙、甲氨喋呤、5-氟脲嘧啶、长春花碱、长春新碱、丝裂霉素。
其他方面的因素包括: 1、年龄:化疗引起的呕吐更常见于年轻人。
2、性别:女性常较男性更易发生且症状更为严重。
3、饮酒史:有饮酒史的患者在给予合理止吐处理后,常可使恶心呕吐症状得到较为理想的控制。
这可能与具有饮酒史患者受体位点的敏感性较低相关。
4、既往化疗:既往化疗期间恶心呕吐控制不良的患者,后续止吐药物治疗效果常常难以令人满意。
目前最为有效控制恶心呕吐症状的方法是使用止吐药物,目前常用于止吐治疗的药物有吩噻嗪类(如非那根,苯海拉明等)、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胃复安等)、抗组胺药等。
1987年高选择性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的问世揭开了止吐治疗崭新的一页,一批5-羟色胺3拮抗剂的衍生物相继应用于临床,如恩丹西酮(商品名:欧贝等)、格拉司琼(商品名:枢丹等)、托烷司琼(商品名:呕必停等)、阿扎司琼
(商品名:欧立康定等)等。
其止吐机理在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可引起消化道黏膜尤其是回肠黏膜损伤,后者导致肠上皮嗜铬细胞释放5-HT,并作用于迷走神经的5-羟色胺3受体或通过兴奋化学感受器传递递质,从而作用呕吐中枢引起呕吐反应, 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主要通过高选择竞争性地阻断消化道黏膜释放的5-羟色胺与5-羟色胺3受体结合,从而具有抑制恶心呕吐的作用。
因其治疗化疗导致急性呕吐方面有效率高、耐受性好,目前常被作为恶心呕吐治疗首选药物。
但应当注意到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须在静脉推注30分钟后方能发挥止吐效果,因此为有效的预防化疗所致的急性恶心呕吐,应在止吐药起效后方可用化疗药。
一般而言,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临床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便秘、腹泻、轻度的转氨酶升高等。
过量可能出现幻视和血压升高。
从患者自身而言,焦虑、抑郁、情绪不良均可使血液中5-羟色胺增高,从而加重恶心呕吐症状。
保持乐观情绪及适当加用小剂量抗焦虑药物(如舒乐安定)和小剂量胃肠动力药物(如胃复安、吗丁啉)等,对改善化疗后恶心呕吐症状亦有帮助,服药时间宜于睡前或饭前半小时。
在饮食方面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及有强烈气味的食物,如臭豆腐、熏烤制品等;另外某些含5-羟色胺丰富的食品如香蕉、核桃、茄子等亦不宜过多摄入,注意少食多餐,进食后切忌立即卧床,适当限制餐前餐后1小时的饮水量,以免食物反流而引起恶心感,均有助于减轻化疗后恶心呕吐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