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地区人文经济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10
铁岭牧原简介铁岭牧原,位于中国辽宁省东北部,是辽宁省的一个县级市,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
下面将为您介绍铁岭牧原的简介。
铁岭牧原市地处辽宁省东北部,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带。
铁岭牧原市总面积约为2363.8平方公里,辖区内有11个镇和4个乡,总人口约为60万人。
铁岭牧原市地处中国东北平原和辽东半岛之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境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铜、金等矿产资源,农业资源丰富,以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为主。
铁岭牧原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市内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明代的牧原城和城墙,清代的岫岩石窟等。
这些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产见证了铁岭牧原的历史和发展。
铁岭牧原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地方,农产品种类丰富,农业产值在辽宁省内排名前列。
市内的农业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科技进步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引进,提高了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
此外,铁岭牧原市也发展了其他产业,如制造业、服务业等。
制造业方面,市内有多家大型企业,主要生产农业机械、建筑材料等产品。
服务业方面,市内有多家大型商场和酒店,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
铁岭牧原市注重旅游业的发展,拥有许多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
市内的自然风光优美,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温泉资源,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此外,市内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也是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总的来说,铁岭牧原市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
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发展,铁岭牧原市正朝着现代化和多元化发展的方向迈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铁岭牧原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演讲稿介绍铁岭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做一次关于铁岭的介绍演讲。
铁岭位于辽宁省东南部,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它的名字很有历史意义,因为铁岭曾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重要冶铁中心,而“岭”指的是山岭,所以取名为铁岭。
铁岭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在这片土地上,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铁岭县的白塔和铁岭市昭陵。
白塔位于铁岭市西南郊,始建于辽金时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塔之一。
昭陵则是辽代著名帝王萧太后的陵墓,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座皇家陵墓。
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见证了铁岭悠久的历史和文明。
此外,铁岭还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如铁岭满族的独特服饰、炮炙、马术等。
铁岭的自然环境也非常优美。
这里山清水秀,四季分明。
铁岭的主要山脉是燕山和蒙古高原的延续,其中最高的山峰是海拔1212米的双台子山。
铁岭有许多风景名胜,如迎春山、仙女湖、白石山等。
迎春山以其秀美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是铁岭市的名胜区之一。
仙女湖则是一个以湖泊、森林和山峦为主要景观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白石山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石灰岩地质公园,以壮观的白石山崖和特殊的地质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
铁岭作为一个重要的冶铁中心,也有丰富的经济资源。
这里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煤炭和钢铁基地之一。
铁岭也以粮食种植和畜牧业闻名,农业也是铁岭的重要支柱产业。
此外,铁岭还发展了一些传统的手工艺产业,如瓷器制造、织锦等,为铁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铁岭的发展离不开它勤劳勇敢的人民。
铁岭人民勇于开拓创新,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里,铁岭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未来,铁岭将继续秉持创新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同时,铁岭将继续保护好自然环境和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来铁岭欣赏它独特的魅力。
铁岭区位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铁岭市的区位进行分析,包括其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情况、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铁岭的区位条件,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 地理位置铁岭市位于中国辽宁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4°38′-125°46′,北纬41°06′-42°16′。
它与辽宁省的其他城市,如沈阳、大连等相邻,并且紧邻朝鲜的黄海。
铁岭地势较为平坦,地势起伏不大,海拔高度一般在100-400米之间。
3. 交通运输情况铁岭市交通运输发达,具有交通枢纽地位。
铁岭市内有多条高速公路穿过,包括沈海、京哈和京沪等高速公路,与周边城市相连。
此外,铁岭还有多条铁路线路经过,其中包括沈阳至大连、沈阳至营口等铁路线路。
通过这些交通线路,人们可以便捷地前往铁岭以及从铁岭前往其他城市。
4. 经济发展铁岭市经济发展较为稳定,已经形成了以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制造业方面,铁岭市拥有多家大型制造企业,特别是在钢铁、机械制造和食品加工方面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农业方面,铁岭市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农业产值较高。
服务业方面,铁岭市的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等服务业也逐渐发展壮大。
5. 区位优势铁岭市的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1 接壤重要城市铁岭市紧邻中国辽宁省的重要城市,如沈阳、大连等。
这些城市不仅是经济中心,也是交通枢纽,方便铁岭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物流运输和人员往来。
5.2 交通便捷铁岭市交通发达,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穿过。
这些交通线路使得铁岭市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方便人们的出行和物资的流动。
5.3 多元产业结构铁岭市的产业结构多元化,除了制造业之外,还有农业和服务业。
多元的产业结构为铁岭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也为吸引外来投资提供了机会。
5.4 丰富资源铁岭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和农产品资源等。
“大城市”----铁岭的改变
我的家在地球人全知道的“大城市”铁岭。
铁岭位于辽宁省的北部,它南邻沈阳,北临四平。
听妈妈说原来的铁岭如果在外省一提铁岭无人知晓,得告诉别人铁岭就在沈阳北边。
现在则不同了,在去省外,沈阳人得提:沈阳就是大城市铁岭的南边。
大城市铁岭最近几年,不光是名声在全国大振,更是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
不说远的吧!光说全国人民在除夕晚上看春节联欢晚会,全等待着赵本山上大餐,那是人们心灵的大餐。
如果赵本山要是没出场,大家就是感觉没有到达高潮,大家全盼望着看他的节目,赵本山就是我们大城市铁岭人。
大城市铁岭真可谓人杰地灵啊!原来的“大城市”铁岭经济不很发达,在全辽宁不说是最贫困的也是倒数的,现在可不同了,在“新铁岭大铁岭”的发展大潮中铁岭建立全国最大的东北物流城,成为了全国瞩目的经济枢纽,带动了周边城市的经济。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国人民将看到飞速变化中的蒸蒸日上“大城市”铁岭。
我爱“大城市”铁岭。
铁岭可行性分析报告铁岭市位于辽宁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
本可行性分析报告将对铁岭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口结构、旅游资源等进行分析,评估铁岭作为一个投资项目的可行性。
一、经济发展铁岭市近年来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加。
尤其是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对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铁岭市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种植业发达,尤其以小麦、玉米、大豆、烟草等农作物产量大,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制造业方面,铁岭市以钢铁、机械、纺织等行业为主要支柱产业,拥有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服务业也发展迅速,餐饮、住宿、旅游、物流等领域发展迅速。
二、产业结构铁岭市目前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传统的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
这种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方面是农业市场波动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制造业的资源依赖和环境压力。
为了降低风险,铁岭市应该积极转型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经济竞争力。
三、人口结构铁岭市的人口结构相对较为平衡,劳动力充足。
近年来,人口流动加速,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就业,劳动力资源大大增加。
同时,铁岭市的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也取得了显著进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逐渐完善,为企业提供了一定数量的高质量人才。
铁岭市的人口结构和人力资源为投资项目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四、旅游资源铁岭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著名的景点有太和山、铁岭抗美援朝纪念馆、沈阳故宫东陵等。
太和山景区自然风景优美,是避暑胜地,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
铁岭抗美援朝纪念馆是一个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目前,铁岭市已经将旅游业确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有利于提升经济结构,增加经济收入。
根据上述分析,铁岭作为一个投资项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虽然铁岭市的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但其稳定的农业基础、发展中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充足的人口资源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投资项目提供了较好的前景。
投资者可以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改善投资环境、提升旅游设施等方式,促进铁岭市的经济发展,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铁岭文化旅游知识铁岭是辽宁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辽宁省东北部。
铁岭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因此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下面将介绍铁岭的文化旅游知识。
一、历史文化铁岭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
在长时间的发展中,铁岭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
这里有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例如,位于铁岭市区的铁岭古城,是辽东千年古城之一,曾是辽宁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石刻艺术。
另外,铁岭还有一些古老的庙宇和寺庙,如古城内的妙光寺和九龙寺,它们是佛教文化的代表。
二、自然风光除了历史文化,铁岭还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
铁岭市境内有许多山脉和湖泊,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例如,位于铁岭市西南部的铁岭水库是一个美丽的湖泊,四周被山脉环绕。
这里的水质清澈,风景宜人,是休闲娱乐和观光的好去处。
此外,铁岭还有一些自然保护区,如位于铁岭市北部的北山自然保护区,这里有丰富的植被和野生动物资源,是生态旅游的好地方。
三、民俗文化铁岭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当地的民族文化表现在民间艺术、传统节日和习俗中。
例如,铁岭的民间音乐和舞蹈是当地人喜爱的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此外,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和中秋节也是铁岭当地人热爱的节日,人们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展示民俗文化的魅力。
四、特色美食铁岭的特色美食也是吸引游客的亮点之一。
当地的美食以辽菜为主,以其独特的烹饪方式和口味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
铁岭的辽菜以烤、炖、炸等烹饪方法为主,口感鲜美,香气扑鼻。
例如,铁岭烤肉是铁岭最有名的特色美食之一,它以独特的烤制技巧和独特的调料而闻名。
此外,铁岭还有一些其他的特色小吃,如铁岭豆腐和铁岭酱饼等,都是不容错过的美食。
五、旅游设施为了方便游客的旅游观光,铁岭建设了一系列的旅游设施。
铁岭有许多高品质的酒店和旅游景区,提供舒适的住宿和旅游服务。
此外,铁岭还有一些旅游购物区,游客可以购买当地的特色纪念品和手工艺品。
2023铁岭经济报告1. 引言本文档为2023年铁岭市的经济报告,对铁岭市的经济状况、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通过该报告,可以更好地了解铁岭市的发展情况,为经济决策者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2. 经济概况2.1. GDP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铁岭市的GDP达到XXX亿元,较去年增长XX%。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铁岭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
2.2. 人口截至2023年底,铁岭市的常住人口数量为XXX万人,较去年增加XX万人。
人口的增长为铁岭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和市场需求的保障。
3. 产业结构铁岭市的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主要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3.1. 第一产业铁岭市的农业产业是第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铁岭市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3.2. 第二产业铁岭市的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方面,铁岭市以钢铁、机械、化工等为主导产业,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的企业和产业集聚区。
建筑业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铁岭市的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建筑业发展迅猛。
3.3. 第三产业铁岭市的第三产业主要包括商贸、金融、旅游等领域。
随着经济的转型和消费升级,服务业成为铁岭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铁岭市积极培育金融业和旅游业,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
4. 经济增长4.1. 投资2023年,铁岭市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XXX亿元,创新高。
这标志着铁岭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升级和城市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4.2. 外贸铁岭市的外贸发展态势良好,出口和进口额持续增长。
今年铁岭市的出口总额达到XXX亿美元,较去年增长XX%。
4.3. 旅游业铁岭市注重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消费。
2023年,铁岭市的旅游业收入达到XXX亿元。
铁岭历史与文化一、基本历史沿革:铁岭历史悠久,远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息活动。
有文字记载历史约4000年。
夏、商、西周时期,铁岭地区境域属青州。
春秋战国时期境域南部属辽东郡,北部为东胡辖地。
秦、两汉时期,境域大都属辽东郡。
东汉、三国、西晋时期境域南部属玄菟郡,北部开原、昌图属扶余。
东晋时期境域属玄菟郡。
南北朝时期,境域处于契丹领地。
隋朝时期,境域属高句丽辖地。
唐朝时期境域南部属安东都护府,西北部属枯漠都督府,昌图曾归渤海鸭绿府、扶余府管辖,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唐渤海大氏取越喜地改富州,即今铁岭城。
917年,辽太祖在此地冶炼银子,故将富州改为银州,辽朝时期境域大部分属东京道辽阳府。
金朝时期,境域南部属东京路咸平府,西部属北京路,东北部属上京路会宁府。
元朝时期,境域西部属中书省会昌路,其余属开原路咸平府。
明朝时期,在银州设铁岭卫,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徙铁岭卫于沈阳、开原间古银州之地,境域南部属辽东都指挥使司铁岭卫,西部属辽河套扶余卫,北部属三万卫。
清朝时期,清初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先后在东北设奉天、吉林、黑龙江将军,于奉天设奉天府。
康熙三年(1664)废卫设县,铁岭、开原县属奉天府辖地,时铁岭境域东北部(西丰)被封禁为大围场,西部、北部为内蒙古科尔沁部。
清朝的后期境域内建置比较多,光绪三年(1877)改昌图厅为昌图府,光绪三十三年(1907)废奉天将军,设置奉天巡府,改为行省,铁岭境域属东三省总督。
清朝末年,境域内铁岭、开原、昌图、康平、西丰五县属奉天省。
民国2年(1913)实行省县制,境域南部属奉天省辽沈道,西部、北部为洮昌道。
民国17年(1928),张学良举行东北易帜,1929年2月5日改奉天省为辽宁省,铁岭境域属辽宁省。
民国21年(1932),伪满洲国成立后,改辽宁省为奉天省,铁岭隶属奉天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铁岭境域属辽西省。
1954年9月1日,辽东、辽西两省合并为辽宁省,铁岭境域隶属辽宁省。
龙源期刊网 辽宁省铁岭市作者:来源:《农业知识·乡村季风》2015年第12期铁岭市地处辽宁省的北部,属沿海省份的内陆地区。
铁岭市是沈阳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南与沈阳市,东与抚顺市,西与内蒙古自治区,北与吉林省接壤。
人口民族铁岭市是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境内有汉、满、朝鲜、蒙古、回、锡伯等31个民族。
总人口为3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2万人,汉族占77.7%。
开原市、西丰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县”,少数民族占54.5%和40.8%。
自然资源铁岭市在植被区划上位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和温带针阔混交林区交汇处,森林植物种类比较丰富,约有1000余种。
其中,乔灌木树种300余种。
全市森林面积37.4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21.4%,人均森林面积0.13公顷,森林覆盖率25%,森林蓄积量为800多万立方米,人均森林蓄积量3.1立方米。
树木种类以阔叶,落叶树为主。
在阔叶树种中柞树为优势树种,另有杨,柳,桦,刺槐,榆,水曲柳,胡桃秋,黄菠萝等珍贵树种。
针叶树多为人工营造林,以落叶松为最多,其次为油松,红松,樟子松和云冷杉。
年可生产4万多立方米木材。
铁岭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藏。
现已探明各种有益矿产36种,产地300余处。
煤炭资源是铁岭市的一大优势。
境内探明总储量23.2亿吨。
著名的铁法煤田是全国八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总面积618.64平方公里,煤炭储量达22.5亿吨,煤田煤层平均埋深500米,服务年限可达80到100年,已经成为辽宁省最重要的能源基地。
本世纪初又探明煤层气储量293亿立方米。
非金属矿有13种。
现已探明和开发利用的有11处。
石灰石储量3亿吨,白粘土244万吨,陶瓷粘土1000万吨,硅灰石300万吨,远景储量在500万吨以上,该矿石品质为亚洲最好的矿石之一。
饰面花岗岩2500万吨。
饰面大理石2亿立方米,菱镁矿500万吨。
饰面大理石“铁岭红”亦称“东北红”,是一种名贵的高级建筑装饰材料,横断面有椭圆形并同心的构造,岩石以特有的紫红色和含有丰富多变的迭层花纹而著名。
铁岭的文化简介铁岭文化底蕴厚重、历史记忆独具风采。
铁岭地域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遗址有9处之多,古城、明长城、寺庙、古塔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兴建于顺治十五年的银冈书院,是东北唯一仅存的古代书院,敬爱的周恩来总理12岁时就曾在此读书。
铁岭还是著名的清代皇家狩猎场,康熙皇帝曾三次到西丰狩猎。
铁岭也是一座名人辈出的城市,《红楼梦》前八十回作者曹雪芹的关外祖籍就在铁岭,后四十回作者高鹗、明代辽东总兵李成梁、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中国手指画创始人高其佩、“字震九州”书法家魏燮均、著名作家端木蕻良、我国第一个布尔什维克任辅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等等都是引以自豪的铁岭人,雷锋同志也曾在铁岭生活过。
杨靖宇抗联一军三师在城子山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红学文化、红色文化、流人文化、辽金文化等诸多历史文化,都是发展铁岭文化旅游业的独特资源。
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A 级以上旅游景区22个。
铁岭山川秀美,自然生态独具特色。
铁岭山川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文之厚。
铁岭龙首山有太阳庙、古碑林、慈清寺等30余处古今人文景观,“龙首寻秋”为铁岭八景之一;开原象牙山“松山象笏”为开原八景之一;西丰城子山以“奇松、怪石、林海、古迹”四绝闻名,城子山山城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山玉垒”为西丰八景之一。
铁岭河流纵横交错,辽河、清河、柴河、凡河等河流是流域文化集中之地,辽河沿岸的马莲沟码头、通江口码头、老米湾码头、英守码头都是辽北文化的生动符号。
目前,我市正在全力以赴实施辽河流域治理攻坚战,打造沿河生态带、旅游带、城镇带,建设“多彩辽河、水美铁岭”。
铁岭地处东经123度27分—125度06分,北纬41度59分—43度29分之间,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世界黄金玉米带、黄金水稻带,是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基地,是全国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素有粮仓、肉库的美誉,铁岭的榛子、梅花鹿、人参、柞蚕、野生中草药等特色产品驰名中外,铁岭大米、傅家花生等10余个产品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铁岭可行性分析报告1. 简介铁岭位于中国辽宁省东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
本报告旨在对铁岭的发展前景进行可行性分析,评估其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潜在优势和挑战。
2. 经济分析2.1 经济概况铁岭地处辽东半岛经济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煤炭和铁矿资源。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铁岭的工业生产水平不断提升,经济实力逐步增强。
2.2 行业结构铁岭的主要产业包括煤炭、钢铁、机械制造等,其中煤炭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过度依赖传统产业可能会限制其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2.3 市场需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铁岭市场对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服务业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3. 社会分析3.1 人口结构铁岭市人口主要以中青年为主,且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
这为城市的劳动力供给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3.2 教育医疗铁岭的教育和医疗水平相对较低,需要加大投入,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教育培训和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推动社会进步。
4. 环境分析4.1 自然环境铁岭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适宜。
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4.2 生态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铁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应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5. 可行性分析总结综合以上分析,铁岭具有较为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但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等挑战。
因此,应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加大环保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铁岭产业发展情况汇报铁岭位于辽宁省西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和悠久历史的地区。
近年来,铁岭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
以下将对铁岭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铁岭市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特钢产业是铁岭的传统支柱产业,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特钢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铁岭特钢企业已经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铁岭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政府对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大力扶持,铁岭市新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各类高新技术企业纷纷落户铁岭,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提升了产业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再次,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逐渐显现。
铁岭市委、市政府坚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通过加大技术支持和品牌建设力度,铁岭农产品质量得到提升,部分产品已经获得了地理标志认证,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
最后,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成为铁岭的新亮点。
铁岭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加大对文化旅游项目的扶持力度,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景区和文化活动。
铁岭的文化旅游产业正逐步成为当地经济的新增长点,为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发展。
总而言之,铁岭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农业产业优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铁岭的产业发展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铁岭
铁岭历史与人文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久远的文化影响,是决定铁岭历代民族精神与文化心态的重要因素。
辽河平原和松嫩平原纵连南北,丘陵山地与荒甸草原横贯东西。
这里万年前已有人类定居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先民在此傍河而居,青铜时代貊族人依山狩猎,燕秦长城带来中原华风。
辽金元时期,文化繁荣新浪迭起,城邑构筑星罗棋布;明代辽北更成京畿锁钥,有清一代,这里也一直是辽北政治经济中心,世风儒雅、文运遐昌。
—1—。
经济概况农业实力雄厚铁岭素有“辽北粮仓”之称,拥有4个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正常年景全市粮食总产量25亿公斤以上,其中玉米20亿公斤,出口量占全省三分之二。
铁岭是辽宁省畜牧业生产基地,全市肉牛、生猪、鹿、羊和家禽饲养量已分别达到126万头、328.5万头、2.5万只、55.2万只和8660万只。
西丰县、昌图县、铁岭县、开原市为全国桔杆养牛示范县,铁岭市是全国桔杆养牛示范区;昌图县、开原市、铁岭县为全国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县;“昌图黑猪”是辽宁省地方优良品种;昌图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豁鹅之乡”;西丰参茸药材市场为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参茸集散地,2008年11月12日,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鹿乡”称号。
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117万亩,年产量270万吨。
其中保护地面积达26万亩,年产各类鲜细蔬菜160万吨。
工业存量可观现有机械、电子、冶金、煤炭、橡塑、食品、制革、医药、化工、纺织等35个行业,全市现有工业企业197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7家。
拥有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大中型骨干企业。
铁岭阀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低压大口径阀门生产企业,辽宁国能集团铁岭精工机械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干燥设备科研、实验、生产基地,铁岭华晨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复合体橡胶密封条生产企业。
主要产品有煤炭、钢材、铜铝材、阀门、起重设备、化工设备、干燥设备、水泥、橡塑制品、平板玻璃、机制纸、针纺织品等1750多种。
其中有200多种产品被评为国家、部、省优质产品,有170多种产品打入到国际市场。
水电资源充足全国七大江河之一的辽河,纵贯境内100多公里,境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9条,水库94座。
清河、柴河、南城子、棒子岭4大水库蓄水量均在2亿立方米以上,其中清河水库蓄水量为9.7亿立方米,地下可利用的水资源存量12.9亿立方米。
铁岭不仅水源充足,而且水质好,在全省最优,达到国家规定的2级以上饮用水标准,特别适宜水质要求高、耗水量大的工业用水需要。
境内有铁岭、清河两大发电厂,装机容量达250万千瓦,年发电量113亿千瓦时,是东北电网的骨干电厂。
充足的水电资源为工农业的生产、城乡建设及人民生活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矿藏储量丰富有煤炭、石灰石、白粘土、硅灰石、大理石、花岗岩、铜、铁、锌、金等各类矿产29种,已开发利用 20余种。
其中,煤炭储量22亿吨,占辽宁省储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国家特大型煤炭企业铁法煤业集团,是全国八大煤炭基地之一,年生产能力达1500万吨。
区域位置优越地处东北亚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是吉林、黑龙江两省通往其它省市和出海港口的重要通道。
在半径百余公里的范围内,有辽吉两省的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辽阳、四平、吉林、长春、辽源等10余个大中城市,总人口近3000万。
这些大中城市均以重化工业为主,唯有铁岭在区域分工上是以农业、畜牧业为主。
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发展农业产业化及开发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铁岭市面积12966平方千米,人口302万人(2004年)。
银州区面积203平方千米,人口 34万。
银州区农业优势明显。
全区全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加上土壤肥沃,四季分明,盛产玉米、水稻、大豆,适合种植各类适时和错季蔬菜,更适合名、特、优、新蔬菜品种的种植和建设观赏农业基地;银州区是辽宁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拥有良好的肉牛、生猪、鹿、羊和家禽饲养基础。
目前,已基本形成养殖、饲料、屠宰、肉禽加工的等产业链条,部分产品面向全国、享誉国际,非常适宜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开发。
银州区工业基础雄厚。
拥有大量存量资产和专业化的生产技术,拥有立足辽北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的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铸造、橡胶制品、出口服装加工等新兴企业一百余家,产品达一百五十余种,其中十多种产品已经打入国际市场。
特别是实行与市资源共享后,城区内的百余家大型企业已成为银州区对外招商的有效平台。
区内有中国最大的低压大口径阀门生产基地—铁岭阀门厂,产品远销36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最大的干燥设备科研实验、生产制造和检测中心-辽宁国能集团铁岭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8个系列300多种规格型号的成套干燥设备,其发行的A股股票已在沪市上市;中国最大的卫星接收天线生产企业—铁岭陆平机器厂,产品覆盖到中国各大军种、银行系统、证券系统、新闻系统,并出口到缅甸、巴基斯坦等国。
全国最大的水泥包装生产企业—铁岭水泥纸袋厂,年生产各类水泥包装袋3亿条。
近年来,银州区工业结构逐步优化,涌现出华银集团、北亚药用油、浩远木业、山竹服饰、归燕防盗门、福香居、喜盈盈食品工业公司等一批支柱企业,粮油与肉禽加工、冶金机械、服装加工和食品工业已成为主导产业,同时,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第三产业也正在向规模化、高科技的新兴产业发展。
先后兴建了龙首市场、天兴超市、爱客玛超市、方圆医药等大型商业集团,崛起了一批高中档购物中心连锁店知名品牌专卖店。
由香港雨田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人民币兴建的裕路商业城,将成为辽北地区最大的特大型综合商场。
这些工业企业构成了银州工业体系框架。
现在,这些企业正在积极寻找国内外合作伙伴进行体制创新和技术改造,合作空间也十分广阔。
调兵山市面积263平方千米,人口 24万。
调兵山市位于辽宁省北部。
中共调兵山市委、调兵山市人民政府设在市中心的调兵山. 1956年,这里发现了储量极为丰富的煤田,1982年成立铁法市因该市邻近铁岭市和法库县而得名。
丰富的资源使这座城市如虎添翼,煤炭工业是这座城市的支柱产业。
闻名全国的设计能力为年产原煤1445万吨的国家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铁法煤业集团就坐落在这里。
2010 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180 亿元,增长 50%,三次产业比为2.9∶68.8∶28.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3.5 亿元(原体制为 8.5 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 52.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 150 亿元,增长 5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 31.3 亿元,增长 25%;实际利用外资 2500 万美元,增长20%;出口创汇 6000 万美元,增长 4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1 入 21600 元,增长 20%;农民人均纯收入 10600 元,增长 24.7%。
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2011年,调兵山市首次进入全国百强县,在第十一届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96位。
在县域经济东北三十强中排名第13位。
开原市面积2825平方千米,人口 58万。
开原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生产条件优越,全市年均粮食总产量达到50万吨,是国家重点粮食主产区之一。
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形成了绿色稻米、良种繁育、苗木花卉、优质水果、蔬菜、烟叶六大种植业基地,培育了盛仓绿色稻米、春红草莓、象牙山南果梨、大红石榛子、刘二爷大蒜等8个知名品牌。
200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21000万元,地区财政收入30386万元。
引进域外资金13030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2104万美元。
出口创汇1609万美元。
工业生产总值684270万元,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5960户,从业人员达到73976人,上缴税金15218万元。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66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45元。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0亿元。
开原市在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全面实施重调控、抓技改、强服务的工作措施,持续提升了传统产业,壮大了优势产业。
其中,以打造全国著名的起重机生产基地为目标,加快引进、培育具有整机生产和配套能力的龙头企业,大力研发高端产品,形成了以卫华重工、三洋重工为代表的优势明显、配套完善、发展势头强劲的起重机制造产业集群;同时还重点发展了以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以德尔环保新材料产业园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以益海嘉里、亨泰药业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哈深液化设备、奇源电力节能变压器、远大科技浸渍炉等专利产品为重点的节能环保产业;以循环经济物流产业园为依托的再生资源产业;以中小科技型企业创业孵化基地为载体的高新技术产业。
这些新兴产业的逐步发展壮大,有效提高了新型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打造了新一轮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去年开原人创造了种植12万亩、销售15亿元的纪录,销售网络覆盖了长江以北14个省(区、市)的200多个大中城市。
只有616户人家,私家车超过了100台。
这里,你随便走几步,就可以看见一个百万富翁;随便聊聊天,就可能发现某人的身家已经过千万了。
这里的苗木销路近到东三省,远至新疆,“闯遍”大江南北。
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民的生产和就业。
据统计,目前开原市苗木花卉产业经营业户已发展到3万户,从业人员近8万人。
随着生意不断扩大,开原市还涌现出了600多名苗木花卉经纪人。
今年以来,苗木花卉经纪人已在网上销售苗木花卉8000多万株。
最近台州巨子有限公司在开原市投资兴建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的塑料模具产业园,重点发展汽车塑料模具、家用电器塑料模具、电子及通讯塑料模具及建材塑料模具为装备制造业配套的四大支柱模具产业。
一是汽车模具:我国汽车、摩托车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十几年、几十年不变的型号车将被淘汰出局,消费者除追求其性能更为完善、配制更为优良外,对车辆外观也将有更高愿望。
汽车、摩托车只有不间断地推出新产品、新型号才能适应购买者胃口,而每一型号的汽车都需要几千副模具,价格上亿元。
每一型号的摩托车都要近千副模具,价值1000多万元。
且每种汽车改型时将有八成模具要淘汰。
二是家电模具:现在生产一台电冰箱约需模具350副,价值400万元;生产一台全自动洗衣机需模具200副,价值3000万元;生产一台空调器的塑料模具就有20副,价值150万元。
三是电子和通讯产品模具:这类模具市场中,音像产品占大头,其中尤以彩电模具为主。
生产一台微机需模具30多副,且由于通讯产业发展迅猛,通讯产品也更新得快,对模具的需求也很大。
四是建筑、建材方面:今后五年塑料门窗、塑料排水管和装饰塑料制品将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
到2010年,塑料门窗的普及率和塑料管的普及率达到30%~50%,对模具的需求会有很大增长。
生产塑料管件、门窗的模具企业,发展前景很好,“入世”后也不会受到冲击。
罗百辉指出,我国模具工业已从过去依赖进口的附属产业走向独立的新型产业,我国已成为模具生产和消费大国,世界模具生产中心也正在向我国转移。
但是,目前我国模具行业发展中仍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继续加以改进。
具体表现为:技术含量低的模具已供过于求,而技术含量较高的中、高档模具还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诸如精密、复杂的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轿车覆盖件模具、电子接插件等电子产品模具等高档模具仍有很大一部分依靠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