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那外衣抛到江中去,
我把那内衣丢在澧水旁。
我在小岛上采摘杜若,
将送给远方的人儿表衷肠。
第 四 段
美好的时机不容易多次得到,
我姑且逍遥自在度时光。
第四段
写湘君离开期约地点诗的行为和心境。
采一枝芳香杜若留待以后送给“远者”,则意味
着希望犹存,思念和追求还将继续。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是劝自己把
统的源头。
楚辞开启的创作母题
香草美人——对《诗经》赋比兴手法的推进 士大夫的臣妾心理,
中国文人的文化人格的初步定型
悲秋
士不遇
忠怨——忠君爱国,
昏君形象的曲折表现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1、砥砺不懈、特立独 行的节操
2、在逆境中敢于坚持 真理,敢于反抗黑暗
统治的精神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相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
的执著追求,是否寄托着屈原对 政治理想、复兴事业的至死不渝?
相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
“逍遥容与”,是否融进了屈原
在人生偃蹇路途中的宽解自慰?
《九歌》中大多数诗篇都包含有神与神或
人与神相恋的情节。这些恋爱,在诗中又都呈
现会合无缘、彷徨怅惘的状态,透出对生命的
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忧伤怀疑。这里面也
在这幅清秋候人的画面上, 深秋的凉意和情感的寂寞不安 融为一体,渲染出一派难以言 说的凄迷惆怅之情,从而成为 千古传诵的名句。 ——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 《中国文学史》
没有见到心上人,看到的却是“袅袅兮 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的萧瑟悲凉的深秋 景色。瑟瑟秋风、浩渺的秋水、萧萧落叶使 湘君的心情更加惆怅万分。这种写法启发了 无数的后来人,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 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