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表格教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58.30 KB
- 文档页数:37
2023年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表格式教案
课程信息
- 学科:科学
- 年级:二年级上册
- 单元: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 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事件
- 掌握观察、提问、实验、记录的基本科学方法
教学内容
1. 科学现象和事件
- 生活中的常见科学现象和事件
- 如日出日落、季节变化、植物生长等
2. 观察与提问
- 学会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
- 学会根据观察提出问题
3. 实验与记录
- 学会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
- 学会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事件,引起学生的
兴趣和好奇心。
2. 激发观察:组织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并引导他们提
出问题。
3. 实验探究:选择一个简单的实验,例如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 总结与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的结果并进行讨论,让学生
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5. 小结:对本课研究的内容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
学研究。
教学评价
-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记录能力
-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 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以上是2023年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册教案全册教案CONTENTS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知识点与技能培养•实验设计与操作指导•课堂互动与拓展活动•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01教材内容与结构教材内容本册教科书主要包括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探究活动。
教材结构教材按照“单元-课题-活动”的结构编排,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包含若干个相关课题和探究活动。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包括生命现象、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归纳等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表达等综合能力。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安排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每周安排一定数量的科学课程,确保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课时分配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根据内容难易程度和重要性进行合理分配,确保重点内容得到充分的教学时间。
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可适当调整课时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02探究式教学法情境导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问题引导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归纳等探究活动。
交流分享鼓励学生分享探究成果,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给每个小组分配明确的探究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01020304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形成小组共识。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接受其他小组的评价和建议,促进共同进步。
分组合作合作交流明确任务展示评价合作学习法直观演示法实物展示通过展示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成对科学知识的感性认识。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科学原理。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了解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认识皮肤、骨骼、肌肉等。
学习保护身体的重要性。
2. 奇妙的动物世界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及分类。
学习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3. 植物的力量认识不同植物的形态、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
探究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4. 玩转科学学习简单科学原理,如浮力、重力、摩擦力等。
进行科学实验,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培养保护身体的好习惯。
2. 让学生认识不同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培养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人体结构和动植物特点,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保护身体、关爱自然、科学探究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结构模型、动物和植物标本、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卡片、画笔、彩泥、实验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1)我和我的身体a. 讲解人体结构,让学生观察模型,认识各个部位。
b. 互动环节: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
(2)奇妙的动物世界a. 展示不同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描述动物特点。
b. 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3)植物的力量a. 介绍不同植物的形态、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
b. 探讨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4)玩转科学a. 讲解科学原理,进行实验演示。
b.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3. 随堂练习:针对新课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新课内容,突出重点。
2. 设计要求: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幅自己的身体结构图,标注各个部位。
(2)写一篇关于你喜欢的一种动物或植物的观察日记。
(3)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知道各个器官的作用。
学习保护身体的方法,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2. 神奇的生物认识各种生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学习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生命的奇妙。
3. 美丽的自然学习天气、季节、地理等自然现象。
探索自然规律,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认识到各个器官的作用,学会保护身体。
2.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认识各种生物的特点,了解生命的奇妙。
3. 使学生了解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和生长发育过程。
天气、季节、地理等自然现象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认识身体各个器官的作用,学会保护身体。
了解各种生物的特点,探索自然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身体器官模型。
生物标本、图片。
天气、季节、地理现象的图片。
2. 学具:彩色笔、画纸。
观察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讨论“我们身体有哪些器官”引入新课。
出示生物标本,引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2. 新课讲解:介绍身体各个器官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保护身体。
讲解生物的分类和生长发育过程。
介绍天气、季节、地理等自然现象。
3. 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它们的特点。
让学生观察天气、季节变化,记录自然现象。
4. 例题讲解:身体器官的作用。
生物的分类。
5. 随堂练习:画一画身体器官。
判断生物的分类。
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身体器官的作用2. 生物的分类和生长发育3. 自然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身体器官,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列举身边的生物,分类并说明原因。
2. 答案:(示例)身体器官作用:心脏负责血液循环,眼睛负责看东西。
生物分类:猫属于哺乳动物,蝴蝶属于昆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对生物分类的理解是否到位,是否需要加强练习。
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是否细致,如何提高观察能力。
部审定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完整精品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 学年度第一学期)姓名:学科:科学(上)任课年级:二年级目录我们的地球家园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3)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5)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7)4.观察月相 (9)5.各种各样的天气 (11)6.不同的季节 (13)7.做大自然的孩子 (15)材料1.我们生活的世界 (17)2.不同材料的餐具 (19)3.书的历史 (21)4.神奇的纸 (23)5.椅子不简单 (25)6.做一顶帽子 (27)科学阅读 (29)(二)级科学(上)册教案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教学单元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总( 7 )课时课题 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第( 1 )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使学生知道地球家园中有空气、土壤、岩石、水、动物、植物、人等。
2.了解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等非生物和生物资源对地球家园缺一不可。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会用图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园图上添加相应内容。
2.引导学生能参与讨论,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1.激发学生对探究“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感兴趣。
2.愿意倾听,积极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使学生懂得地球是生命的共同的家园,我们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图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园图上添加相应内容。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地球是生命共同的家园,我们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
教学准备、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个性化修改)一、导入(预设3分钟)1.学生猜谜语,激发兴趣。
说它像球不是球,它的身上啥都有。
高山森林处处见,江河湖水向海流。
动物植物和人物,全都生活在里头。
天天围着太阳转,你猜它是什么球。
2.揭题:出示地球的图片,引出“我们的地球家园”。
二、聚焦(预设10分钟)1.学生观看视频,欣赏:美丽的地球家园2.聚焦提问,我们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学生自由发表,回忆和交流自己对地球家园的认识。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2. 神奇的磁铁3. 水的故事4. 土壤里的秘密5. 动物和植物6. 空气与呼吸二、教学目标1. 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功能,知道如何保护身体。
2. 认识磁铁的性质,学会使用磁铁。
3. 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4. 认识土壤的特点,了解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5. 认识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关爱生物的意识。
6. 了解空气的作用,知道如何保护空气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铁的性质、水的循环过程、土壤的特点、动植物的基本特征。
2. 教学重点:保护身体、使用磁铁、节约用水、关爱生物、保护空气质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模型、磁铁、实验器材、土壤样品、动植物标本、空气检测仪。
2. 学具:学习卡片、画图工具、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身体,了解身体结构和功能。
2. 新课导入:讲解磁铁的性质,展示磁铁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磁铁的神奇。
3. 课堂讲解:详细介绍水的循环过程,引导学生节约用水。
4. 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观察土壤,了解土壤的特点和作用。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动植物特点,培养关爱生物的意识。
6. 课堂小结:讲解空气的作用,引导学生保护空气质量。
六、板书设计1. 我和我的身体:身体结构、功能、保护方法2. 神奇的磁铁:磁铁性质、使用方法3. 水的故事:水循环、节约用水4. 土壤里的秘密:土壤特点、作用5. 动物和植物:基本特征、关爱生物6. 空气与呼吸:空气作用、保护空气质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幅人体结构图,标注身体各部位名称和功能。
(2)用磁铁制作一个磁力小车,观察其运动情况。
(3)记录一周的用水情况,分析如何节约用水。
(4)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
(5)设计一个保护空气质量的宣传活动。
2. 答案:(1)见教材附录。
(2)见教材附录。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表格式教学设计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XX年秋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教科版科学配套教学设计新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教科版学校:班级:任课教师:全册XX-2019学年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解读二年级上册“我们的地球家园”和“材料”两个单元组成。
两个单元总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都有“科学阅读”内容,可以穿插在每课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单元复习时集中在一课时落实。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共7课,分别是《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4.观察月相》、《5.各种各样的天气》、《6.不同的季节》、《7.做大自然的孩子》。
“材料”单元共6课,分别是《1.我们生活的世界》、《2.不同材料的餐具》、《3.书的历史》、《4.神奇的纸》、《5.椅子不简单》、《6.做一顶帽子》。
二、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三、教学目标1.“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
描述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学会保护身体。
知识点: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作用。
2. 声音和听觉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的形成。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传播途径、听觉器官。
3. 动物和植物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知识点: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及代表物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培养保护身体的好习惯。
2. 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的形成,提高观察、思考能力。
3.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培养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作用;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的形成。
2. 教学重点:了解身体结构和功能;掌握声音和听觉的基本知识;认识常见的动植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器官模型、图片、卡片;声音实验器材;动植物标本、图片。
2. 学具:学习卡片、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故事导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我和我的身体:引导学生观察、描述自己的身体,了解各器官的作用。
(2)声音和听觉:进行声音实验,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的形成。
(3)动物和植物:展示动植物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生物。
3. 实践活动:(1)动手制作人体器官模型,加深对器官作用的理解。
(2)进行声音传播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4.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5.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我和我的身体身体结构:头、躯干、四肢主要器官:心脏、肺部、肝脏等2. 声音和听觉声音产生:振动声音传播:空气、固体、液体听觉形成:外耳、中耳、内耳3. 动物和植物常见动物:猫、狗、鱼等常见植物:树、花、草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自己的人体器官,并说明各器官的作用。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提高自我认知。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物体特性的能力,增强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3. 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
4. 使学生了解天气与季节的变化,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爱护地球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体的特性、植物的生长变化、天气现象。
2. 教学重点:人体结构、物体特性的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天气与季节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情景引入、问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结合教材内容,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直观的教具,讲解新课知识。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答。
4. 随堂练习:针对新课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体现课程主题。
2. 提纲:列出教学内容的要点,标明重点、难点。
3. 图表:用图示、表格等形式,直观展示知识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幅人体结构图,并标注各部位名称。
(2)观察身边的物体,描述其特性,并记录下来。
(3)种一颗种子,观察其生长过程,并作画记录。
(4)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其规律。
答案:(1)人体结构图及标注见附件。
(2)物体特性描述见附件。
(3)种子生长记录画见附件。
(4)天气变化记录分析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植物观察、天气调查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新教材)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
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
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
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一、视频或图片导入:(预设3分钟)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预设10分钟)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
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
(预设20分钟)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小组交流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发言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她,不能让他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保护地球的完整。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最全】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了解土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观察、描述、比较土壤的颜色、质地、气味、湿度等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壤的兴趣和热爱,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土壤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研究如何正确使用和保护土壤资源。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特征,以及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土壤的特征和作用。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土壤样品、显微镜、试管、滴管、酚酞溶液、醋酸铵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
2.图片和视频资料:有关土壤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预设5分钟)播放一段有关土壤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土壤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土壤的兴趣。
二、了解土壤(预设10分钟)让学生观察一些土壤样品,询问学生对土壤的认识和了解。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嗅闻、触摸等方式,描述土壤的特征和特点,如颜色、质地、气味、湿度等。
三、实验探究(预设25分钟)1.探究土壤的成分让学生取一些土壤样品,加入酚酞溶液,观察颜色变化,了解土壤中有机物的存在。
再让学生加入醋酸铵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了解土壤中无机物的存在。
2.探究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让学生观察一些植物的生长情况,分别种植在不同种类的土壤中,观察植物生长的差异,并进行比较和总结。
四、小结(预设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调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意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五、拓展(预设5分钟)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土壤,了解土壤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板书设计: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成分:有机物和无机物特征:颜色、质地、气味、湿度作用:植物生长的基础教学过程一、复导入(预设8分)1.引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太阳位置和方向的关系。
2.播放课件中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
二年级科学备课教案第课时中关小学二年级科学备课教案第课时观察的热情)2.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动植物和土壤的“关联”的认识,即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认识,很多动植物都需要依赖土壤而生存)(四)拓展。
用防水胶、木条、有机玻璃做一个扁的透明观察盒,往观察盒里倒满土并注意保持土的湿润。
把蚯蚓或是蚂蚁放到土上,再铺一些嫩草和树叶,观察蚯蚓或蚂蚁的活动。
(设计意图:拓展活动有效弥补了学生不易观察到的土壤下的动物生活情况。
不同地区可以考虑“蚂蚁工坊”这一材料替换,但观察蚯蚓从观察环境的真实性和观察成本来看都更为适宜。
)第课时第课时察我们发现了很多月亮的知识,实际上月相变化还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对月相进行实际观察,要注意确定固定的观察地点和时间,用我们所学的方法进行记录。
看谁发现的多!板书设计:观察月相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中关小学二年级科学备课教案第课时风车)分别指名说说图片中表现的是什么事物,是什么原因造成,它们反映出了不同天气给动植物和我们人类带来的哪些不利和有利影响?C、教师小结:适宜的天气会有助于动植物的生长和生存,有利于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但是,如果某一种天气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大,就会给动植物和人类带来不利的影响。
所以,我们也要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板书:天气影响动植物和人类)D、让学生举例说说自己是怎样根据天气情况来安排学习和生活的。
三、知识拓展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极端天气吗?它们的产生又会有什么后果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A、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极端天气。
(出示投影:什么是极端天气和相关天气图片)极端天气通俗的说就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出现的很少见的天气现象,它发生的概率很小,但造成的影响很大。
比如:狂风、暴雨、暴雪、龙卷风、台风、冰雹、强寒潮、高温、长期干旱等都属于极端天气。
中关小学二年级科学备课教案
第课时
中关小学二年级科学备课教案
第课时
中关小学二年级科学备课教案
第课时
四、交流总结:
中关小学二年级科学备课教案
第课时
3. 能不能制作一套月相卡片?
4. 用什么办法能显示月亮的球形。
用什么表示月亮明亮部分?看每月初一的
月亮是什么样的?怎么表示?(黑色的球)
5. 用白纸剪下月相形状贴在黑色球相应的位置,月相就完成了。
6. 学生动手制作月相。
7. 小组展示。
8. 班级评价。
四、研讨交流,课外延伸(预设7分钟)
1. 通过观察不同的夜晚月相相同吗?
2. 在这节课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观察是做科学研究一种基本方法。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很多月亮的知识,实际上月相变化还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对月相进行实际观察,要注意确定固定的观察地点和时间,用我们所学的方法进行记录。
看谁发现的多!
板书设计:
观察月相
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
中关小学二年级科学备课教案
第课时
中关小学二年级科学备课教案
第课时
、激趣导入
1. 课件出示《四季》课文
学生读一年级学过的课文《四季》,说一说自己对课文中所描写的不同季节中的景物的认识。
2. 揭示课题:在不同的季节,我们的家园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探索不同季节的现象
1. 出示四季的图片,学生说一说图片中不同季节的现象。
2.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现象吗?
分组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四季的资料。
3. 分组讨论:我们的地球家园在不同的季节有哪些不同?
4. 填写记录单。
5•看看我们的记录单,你有什么发现?
分组汇报,教师总结
6.在不同的季节,动物、植物和人们的衣着有何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季节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
三、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中关小学二年级科学备课教案
第课时
棉花树木西瓜马猪牛皮玉米橡胶
衣食住行
3 •学生汇报表格。
4. 举例说出还有哪些动植物和我们有密切的关系。
三、制作“小鸟餐厅”。
(预设10分钟)
1. 师:同学们,动植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离不开他们;植物不但美化家园,植物还供给我们食物,动植物对于人类来说同等重要,爱护动植物就是爱护人类自己。
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做一个小鸟餐厅(事先准备好的奶盒,为了安全方便给孩子剪好两个口)
2. 课件显示制作方法
3. 学生制作。
4. 学生展示及评价。
5. 教师评价并提示: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给小鸟喂食,比如天气严寒或雪天,不能让小鸟产生依赖。
四、交流和总结。
(预设5分钟)
提问:你知道了哪些动植物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有关系?
五、拓展。
1. 将我们做好的“小鸟餐厅”挂到树上。
2•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到户外寻找和了解更多的动植物,知道它们与我们的关系。
板书:
做大自然的孩子
动物植物人类
< 衣
食
动植物与我们的密切相关
住
行
爱护动植物就是爱护人类自己!
中关小学二年级科学备课教案
第课时
中关小学二年级科学备课教案
第课时
不同材料的餐具材料特点
不锈钢碗反光光滑、坚硬
陶瓷碗光滑、坚硬
塑料碗光滑
木碗粗糙
中关小学二年级科学备课教案
第课时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的穿越体验活动,让学生经历在不同材料上写字的过程,感受不同材料书写的优缺点。
通过班级装订成三本书的过程,体验不同材料装订的难易程度,再次感受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
)
三、研讨:三种材料做成书的优缺点
1. 比较三种材料的书,说说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2. 从做书材料的变化,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
3•做书的材料还会有什么发展?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书写、装订的体验活动后,对三种材料进行客观的评价,体会到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提出问题:做书的材料还会有什么发展?启发学生去思考没有任何
一种材料是最完美的,在科技进步的过程中,不断会出现更好的材料来做书,意识到生活
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
【板书设计】
书的历史
中关小学二年级科学备课教案
第课时
教学目标
重、难点
学
程
序
中关小学二年级科学备课教案
第课时
中关小学二年级科学备课教案
第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