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 格式:pdf
- 大小:250.67 KB
- 文档页数:2
浅议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关念转变的思考【摘要】中学数学教育的目标应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由“应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大胆怀疑、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识和创新能力。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而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面对从童年走向青年的初中生来说,培养他们具有各种能力,使他们毕业后能适应社会,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转变关念我们中学地处旅游景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周边很多地方相继富了起来,有些家长把孩子送进了城里的中学上学,我们这里的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分数段拉得很大,个别好一点的学生,有八、九十分,差的只有几分,一个班成了优生、中等生、后进生、特后进生的联合体。
过去在教学中,总是根据教材,分析重点和难点,再根据经验,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教学要求,采取教学措施,长长短短一刀切,好好孬孬一锅煮。
课堂上搞“一言堂”,不管学生是否喜欢听,是否听懂,一个劲地讲深讲透,一讲到底。
结果尖子不“尖”,差生更差,中等生很呆滞,搞的是低效劳动,甚至是劳而无获。
笔者深感再用这种方法教下去没前途。
学校靠质量生存,而教师要靠学生的成绩来说话,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改革课堂的教学结构,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发展学生创造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把自主、合作、探究这些对学生成长很重要的东西凸显出来,变成教师的自觉追求,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新课程亲身体验学习的理念,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传授知识仅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一种数学思想,学会一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数学素养。
1 学生的自学能力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正经受着猛烈的打击,特别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对课堂教学的形式已有了很大的突破,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更要注重研究学生“怎样学”这一课题。
10/2018浅议“三人行”模式在农村初中数学“教”与“学”中的应用◆吴海霞(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镇安镇中学)【摘要】“三人行”模式是合作学习中的一种,是以现代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及教育社会学为基础,以教师、小组长和学生为三项基本支点,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而实施的教学策略。
以广东省云安区初一数学学科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该课堂上“三人行”模式的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三人行”合作学习对初中生而言,数学是一门难理解、难掌握、难应用的学科,但“三人行”教学策略的使用,却能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让他们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进而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与“学”的水平。
近年来,农村教学硬件设备的不断更新,补给为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思路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也为“三人行”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一、“三人行”模式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如今,农村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已经不再是资源和硬件的落后,而是教学方式的传统和缺乏突破,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学习积极性的匮乏和教师教学路径的“一目了然”。
但“三人行”策略的实施,却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师单一授课、学生单方面“接收”知识的教学模式,在赋予学生一定“教”的权利的同时,更促使其“学”的主动性及潜力的充分发挥。
另一方面,“三人行”模式突出强调小组长及小组成员(学生)间的合作,在强化一部分学生组织能力的同时,更赋予其引导和管理的职能,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互助意识,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
二、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三人行”模式的达成“三人行”模式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达成,离不开三个重要的支点,即教师的统筹、小组长的引导与管理、学生的参与和执行。
(一)教师:分组策略的落实分组策略的落实,是达成教师对课堂宏观统筹的第一步。
“三人行”模式存在的前提,便是班级内部学习小组的划分及小组长的选择。
浅议农村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对策作者:时永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94期摘要:中国的快速发展,使得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
一些农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消极自卑,以至于产生厌学情绪。
为了改变现状,我们必须深入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过程和方法进行充分、科学、精心的设计。
关键词:农村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对策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数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这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
农村学生的父母大多在外打工,对孩子的学习关心不足,因此一些农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产生厌学情绪。
所以农村数学教师要研究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对策。
一、根据现状,制定研究目的1.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较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反思,以总结经验,找准问题,发扬长处,纠正错误。
2.把握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状态,加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3.试图探讨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因素及与素质教育相悖的有关问题,使数学学科价值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展示。
二、根据现状,分析具体原因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依赖心理在数学教学中,农村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
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
这样,他们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
所以农村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高峰体验”,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2.急躁心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
浅议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7-07-24T14:53:08.357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6月总第238期作者:徐克波
[导读] 结合自己在农村数学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做法,在此谈谈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府河镇中心学校441328
我国数学家徐利治先生认为:“数学既是自然美在人类精神上的反映,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数学美给人以思维的启迪,给人以科学美的熏陶”。
数学美的富内涵,激起许多爱好者为之奋斗,但是她的抽象性也使许多学生,特别是农村孩子谈数色变,因为农村的初中学生存在着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慢等弱点。
如何让农村初中学生得心应手地学习数学?这是许多农村数学教师经常面临的困惑,结合自己在农村数学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做法,在此谈谈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一、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构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给优化数学教学课堂结构指明了方向。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教师只起导的作用。
叶老强调,上课时要让学生“主动求知,主动练习”,“自奋其力,自致其知”,而要坚决改变那种“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的情景。
“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
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
二、加强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在教学工作中,有的学生很用功 ,但学习效果却不够理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与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当有关。
特别是数学这一科,如果学习方法掌握得好,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事倍功半。
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就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
在学生开始学习数学教材之前,教师必须告诉学生,学好数学需要注意抓好下列环节:制订计划;课前准备;认真听讲;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测试小结;课外学习。
在学生刚进入初中时,教师应让学生懂得完成一项数学学习任务,需要分步骤逐项完成,如此,才能牢固掌握知识。
三、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成的一门科学。
它的基本特点是应用的广泛性、抽象性和严谨性,没有曲折的故事和生动的形象,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显得枯燥,觉得数学这门课难学,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所以还要从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
1.树立教师威信,提高情感效应。
情感是人的主要心理过程之一,它的形成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动机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故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情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1)教师要树立自己好的形象。
要使学生接受数学这门学科,学生必须接受教师,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是激发学生学习本科兴趣的关键。
学生如果觉得老师知识渊博,工作热情、积极、负责,课堂教学有艺术感,那学生就会对数学教师有崇拜之情,甚至作为自己的偶像,学生就会从不自觉到自觉,从没兴趣到有强烈兴趣地学习,从而产生情感效应。
(2)要维持这种效应,数学教师要多关爱学生,与学生交朋友。
农村孩子都很纯良,只要平时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就可以成为他们的贴心人。
在课堂上,让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回对应难度的问题,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兴趣。
教师工作的整体过程,都要贯穿对学生的“爱”,只有这样,积极的情感效应才能持续发生作用。
2.利用初中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形式多样化的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紧跟着媒体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又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荷兰著名学者费赖登塔尔对现代数学教学方法的见解是“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
1.让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教学中要适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比如,在《轴对称图形》教学时,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所具有的性质。
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侧正好能够完全重合……”这便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以互相提问的方式列举生活中的“轴对
称图形”(比如数字、字母、汉字、人体、教室的物体等)。
从而使得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是自主占主体地位的,教师只是引导点拨。
2.实施“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过程。
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交流小组,每组6人,按长方形围坐,以便启发引导之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人员分工及分工标准:根据每个人的特长不同进行不同的分工。
善于组织活动的学生为组长;善于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善于表达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
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锻炼,定期轮换主发言人,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在主发言人表达之后,如有遗漏,中心发言人可以补充,而教师始终是全班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组织者和掌控者,是组内研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很具挑战性 ,只要我们能真正培养好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能力,就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数学,做到教师愉悦的教和学生快乐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