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滑雪场质量等级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8
旅游滑雪场质量等级划分条件1 SSSSS级1.1 雪场设备及设施基本条件1.1.1 雪道a) 总长度应大于25000m(含越野雪道);b) 高山有两条长度达到2000m以上的高级雪道,平均坡度达到10度~17度;c) 有两条长度达到2000m的中级滑雪道,平均坡度达到15度~20度;d) 初级滑雪道宽度不小于60m;e) 滑雪道总条数达到12条以上;f) 平均坡度10度~15度;g) 具有不同类型的高、中、初、儿童、单板雪道;h) 滑雪道平整无障碍物;i) 初级滑雪道的停止区长度不小于60M;j) 滑雪道压实后雪量厚度不少于30CCM 。
1.1.2 滑雪具a) 数量大于5000套,品牌滑雪板占有量达到80%以上,不得使用二手滑雪板;b) 性能良好,安全可靠。
1.1.3 索道a) 至少有两条脱挂式箱式索道;b) 高、中级滑雪道有吊椅索道;c) 具有两条摩毯式索道;d) 有脱牵索道;e) 索道配置合理,运输能力充分满足需要;f) 索道设备完好,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应符合GB 123的要求。
1.1.4 造雪系统a) 具有造雪供水系统;b) 具有15台以上造雪机;c) 性能良好,保证使用;d) 有足够的水源;e) 有人工增雪系统。
1.1.5 压雪机a) 具有4台以上压雪机;b) 性能良好,保证使用。
1.1.6 雪道照明设备a) 有灯光滑雪场;b) 照明设备先进,灯光柔和;c) 亮度应满足夜间滑雪需求。
1.1.7 滑雪场救护a) 有6台以上专用雪地救护摩托、对讲机和雪地救护托船,有救护直升机及设施;b) 有专职救护医生和救护车辆;c) 有医院和救护站;d) 有必需的救护药品和设备;e) 有雪道安全巡逻人员。
1.1.8 滑雪场安全防护a) 滑雪场危险地段应设有牢固、可靠的防护网、垫;b) 危险区域应设有安全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
1.1.9 滑雪技术指导员a) 有不同级别的滑雪技术指导员,并持有国家有关资格证书上岗;b) 设置滑雪技术指导员专区并公示滑雪技术指导员相关信息;c) 滑雪技术指导员统一着装,标识明显;d) 设有外语滑雪技术指导员;e) 滑雪技术指导员人数满足需要。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国家标准评定细则《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国家标准评定细则说明: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局令第23号)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GB/T17775-2003)的相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本细则共分为三个部分:细则一: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细则二:景观质量评分细则细则三:游客意见评分细则各等级景区需达到如下条件:细则一细则二细则三5A 950分90分90分4A 850分85分85分3A 750分75分75分2A 600分60分60分1A 500分50分50分细则一: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说明:1、本细则共计1000分,共分为8个大项,各大项分值为:旅游交通140分;游览210分;旅游安全80分;卫生140分;邮电服务30分;旅游购物50分;综合管理195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155分。
2、5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950分,4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850分,3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750分,2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600分,1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500分。
细则一计分总表项目单位分值情况负责人签字评定日期自检计分推荐单位计分评定单位计分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说明:10 栏为打分点,所有 10 分值总和为1000分。
序号评定项目检查评定方法与说明大项分值栏分项分值栏次分项分值栏小项分值栏自检计分栏推荐单位计分栏评定单位计分栏1 旅游交通1301.1 可进入性701.1.1 外部交通工具抵达景区的便捷程度201.1.1.1 直达机场距景区距离直达机场系指直达依托城市(镇)的民用机场,包括军民两用机场,但不包括可提供包机服务的军用机场1030公里以内1060公里以内 6100公里以内 2 1.1.1.2 高速公路进、出口距景区距离 410公里以内 420公里以内 2 1.1.1.3 客运火车站距景区距离 310公里以内 3 20公里以内1 1.1.1.4 客用航运码头距景区距离310公里以内 320公里以内11.1.2 依托城市(镇)抵达旅游景区的便捷程度依托城市(镇)系指旅游景区直接的主要客源集散城市(镇)。
旅游滑雪场质量等级标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下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而在冬季,滑雪成为了一种极为受欢迎的旅游方式。
然而,在选择滑雪场时,人们常常被各种等级标准所迷惑。
那么,到底什么是旅游滑雪场质量等级标准?这些等级又有什么不同?接下来,我们将一一为您解答。
一、初级滑雪场初级滑雪场也称“开放式滑雪场”,通常面积较小,是供初学者练习滑雪技术的场地。
这种滑雪场地形相对较平坦,雪道宽敞,接近水平的坡度,缆车速度较慢,对于滑雪技术要求较低,是学习滑雪的最佳场所。
初级滑雪场的冬季运营时间通常从12月初至3月底。
二、中级滑雪场中级滑雪场是指在初级滑雪场的基础上,对场地所拥有的坡度和难度进行了一定的提升。
中级滑雪场的运营时间比初级滑雪场略长,通常会在11月底就开始4月底才结束。
这种场地相对初级滑雪场技术难度要高一些,缆车速度也会适当加快,对于一个有一定滑雪经验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滑雪场。
三、高级滑雪场高级滑雪场是指在中级滑雪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困难程度的滑雪场。
这种滑雪场往往位于海拔高的山区,气温低、坡道陡峭,对于滑雪技术要求非常高。
高级滑雪场往往也是滑雪竞赛所用场地,是各类高水平滑雪运动员的首选。
四、大规模滑雪度假村大规模滑雪度假村是指一个包括多个不同等级滑雪场的滑雪区,除了滑雪场之外,还配备有周边设施,如餐馆、酒店、购物中心等,以便游客在滑雪之余享受更多的休闲娱乐。
这种滑雪场经济效益往往非常高,也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旅游目的地。
以上就是旅游滑雪场质量等级标准的介绍,虽然等级标准各有特色,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所有滑雪场都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和服务质量标准。
如果您想要滑雪,选择一个符合标准的滑雪场是极其重要的事情。
希望这种等级标准介绍对您有所帮助。
滑雪场建设标准及规范滑雪是一项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冬季运动项目,而滑雪场的建设标准及规范对于保障滑雪运动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就滑雪场建设标准及规范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首先,滑雪场的选址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滑雪场应选址于地势平缓、无明显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同时要保证场地的自然景观和植被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此外,滑雪场的选址还应考虑到交通便利程度,以及场地周边的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
其次,滑雪场的场地布局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场地布局方面,应合理规划滑道、缆车、设施建筑等各项设施的位置,同时要保证各项设施之间的距离和连接方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以确保滑雪者的安全和便利。
另外,滑雪场的设施建设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设施建设方面,应根据滑雪场的规模和等级,合理配置滑雪道、缆车、停车场、服务设施等各项设施,并且要保证这些设施的质量和安全性达到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此外,滑雪场的管理和运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管理和运营方面,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滑雪场设施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同时要加强对滑雪者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以保证滑雪场的安全和秩序。
最后,滑雪场的环境保护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环境保护方面,应加强对场地周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合理利用和保护场地周边的自然资源,同时要加强对滑雪场排污和废弃物处理的管理,以保证滑雪场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滑雪场建设标准及规范涉及到选址、场地布局、设施建设、管理运营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相关从业者在进行滑雪场建设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以确保滑雪场的安全、便利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目次1总则 (2)2术语 (3)3基本规定 (4)3.1一般规定 (4)3.2评价与等级划分 (4)4生态环境 (6)4.1控制项 (6)4.2评分项 (6)Ⅰ生态保护 (6)Ⅱ环境保护 (7)5资源节约 (9)5.1控制项 (9)5.2评分项 (9)Ⅰ节能与能源利用 (9)Ⅱ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2)Ⅲ材料资源利用 (13)6健康与人文 (14)6.1控制项 (14)6.2评分项 (14)I 经济社会影响 (14)Ⅱ健康舒适 (14)Ⅲ公共服务设施 (16)7管理与创新 (17)7.1管理 (17)7.2创新 (19)本标准用词说明 (21)引用标准名录 (22)1.0.1 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国家冰雪运动发展战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进雪上运动场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雪上运动场馆绿色性能的评价。
1.0.3 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文化和体育项目等特点,对场馆全寿命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健康与人文关怀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 绿色雪上运动场馆的评价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雪上运动场馆snow sports venue进行与滑雪有关的训练、竞赛、健身、休闲等活动的场所,包括滑雪道及其永久或临时的配套建筑和设施。
2.0.2 绿色雪上运动场馆green snow sports venue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雪上运动空间及设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雪上运动场馆。
2.0.3雪上运动场馆绿色性能green performance涉及雪上运动场馆生态环境、资源节约(节能、节水、节材)、健康与人文以及管理与创新等方面的综合性能。
2.0.4 滑雪道skiing trail开展滑雪活动的专门区域。
滑雪场安全生产制度滑雪场安全生产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滑雪场所的行业管理机构各类滑雪场所的行业管理由各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实施。
第二条制定本文的目的及依据为了加强对滑雪场所开发及其经营的指导、监督、管理,强化对滑雪者人身安全的保障,促使滑雪运动及其场所健康、有序、持久发展为目的,根据下列文件精神,结合中国滑雪运动及滑雪场所目前的实际状况与发展趋势,特制定本《中国滑雪场所管理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2.《中国滑雪协会章程》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GB19079体育场所开发条件与技术要求第6部分:滑雪场所》4.《国际滑雪竞赛规则》5.《中国滑雪竞赛规则》6.国际雪联颁布的《滑雪者行为守则》7.国际雪联颁布的《滑雪者安全守则》第三条滑雪场所适宜开展的大众滑雪项目现代滑雪运动的项目有高山滑雪、北欧滑雪(含越野滑雪、跳台滑雪、北欧两项滑雪三个大项)、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冬季两项滑雪、登山滑雪、定向滑雪等。
每个大项目中又包括诸多小项。
有些项目局限于专业竞技,如标准的跳台滑雪、自由式滑雪中的空中技巧等项目,这些项目属专业竞技滑雪项目。
有些项目适宜于在大众中广泛普及,如高山滑雪中的回转与大回转、单板滑雪中的大回转、基本跳跃、U型场地技术,越野滑雪各单项等项目,这些项目适于大众休闲、娱乐滑雪。
普通滑雪场所开展哪些项目,要从实际出发,自行决定。
第四条本文所用的滑雪术语1、滑雪运动人们基本呈站立姿态,双脚各踏一只滑雪板(或双脚同踏一只较宽阔的滑雪板),双手各持一只滑雪杖(或双手不持滑雪杖),在雪面上滑行(有的项目须加进跳跃)的雪上运动,“立”、“板”、“雪”、“滑”是其基本要素。
2、滑雪场所向社会开放的,能够满足人们进行滑雪训练、竞赛、健身娱乐等活动并有管理的场所,简称滑雪场所。
滑雪场的范围可能很大,容纳多项目多种滑雪道,也可能很小,只有一条滑雪道。
3、滑雪器材滑雪者为满足滑雪要求而必备的器具。
其中基本器材包括滑雪板、滑雪鞋、固定器、滑雪杖;辅助器材有滑雪服、滑雪帽、滑雪镜、滑雪手套、滑雪头盔、保护用具等。
第一条竞技滑雪道与滑雪场地的要求竞技滑雪道、滑雪场地的规定须符合该项目的竞赛规则、竞赛规程的要求;第二条大众滑雪道及滑雪场地的最低要求1、高山滑雪道或滑雪场地的最低要求1至少有一条主要在自然山坡上修建的滑雪道,其面积大于6000平方米,有效长度不少于100米;2至少有一处适于初学者用的初级滑雪的场地;3滑雪道的停止区须开阔平缓,最短20米;初级滑雪道能具备到滑行基本自然停止的条件;4各种高山滑雪道的具体要求①初级滑雪道多数地段最低须具备如下条件:坡面与滚落线一致;雪道变向处的角度大于135°;宽度大于20米;坡度小于8°;②中级滑雪道多数地段最低须具备如下条件:坡面与滚落线一致;雪道变向处的角度大于150°;宽度大于25米;坡度在9°~25°间;③高级滑雪道多数地段最低须具备如下条件:坡面与滚落线一致;雪道变向处的角度大于160°;宽度大于30米;坡度在16°~30°间;④高山滑雪道中的过渡雪道、引道、连接道最窄不少于米;⑤ “盘山”式的初级滑雪道多数地段的宽度须大于5米;⑥大众滑雪道的坡度原则上应限制在30°之内;2、单板滑雪道的最低要求1单板回转、大回转滑雪道单板回转、大回转滑雪道基本同高山滑雪道,有条件应更宽一些;2大众单板滑雪U型场地① U型场地坡度不得大于15°;② U型场地双侧不能形成“陡壁”;③ U型场地周围5米之内不得有障碍物;④ U型场地终止区要广阔、安全;3、越野滑雪道的最低要求1越野滑雪道应修建在起伏的地形区域,平地、上坡、下坡各约占三分之一;下坡的坡度应小于8°,转弯处的雪道角度大于135°;2越野滑雪道的宽度一般应大于米,并开劈传统技术滑行雪辙;滑雪道可修成往返式或环状,顺时针滑行;3越野滑雪的区域应在滑雪场所有效管理范围内;4、其他项目的滑雪场地修建滑雪场内的简易飞跃跳台、简易雪上技巧雪包场地、简易空中技巧跳台等,应持谨慎的态度,须修在宽阔无障碍地段,着陆坡度要达到15°以上,并有足够的停止区域;这一类滑雪场地只限中高级滑雪者使用;5、娱乐性项目的滑行道及场地如雪上自行车、雪地摩托、雪圈等须各自单独开劈,严禁与各种滑雪道共用;第三条关于滑雪者的器材装备1、一个滑雪场所如果经营高山滑雪、单板滑雪、越野滑雪项目的服务,则应配备最少100套高山滑雪器材,20套单板滑雪器材,20套越野滑雪器材供滑雪者租用;2、滑雪板上的固定器必须完好,初学者使用时,强度压力小于6;3、滑雪器材及其他经营器具须获得相关质量认证;4、滑雪器材出租厅要临近滑雪道,地面应防滑,租用程序要简化顺畅;第十条关于滑雪场地的设备1、较大规模的滑雪场所应配备压雪机、架空索道、拖牵索道、造雪系统、雪地摩托车等机械设备;一个滑雪场所最少应配备一条索道;2、滑雪场所内所有索道运行路线和设备均应符合客运索道安全规范要求,经质检部门质检认证后方能投入使用;3、索道与滑雪道要留有安全间距,不得影响滑雪者正常安全滑行;4、各类索道的起终点区域不得狭窄,要便于排队、停留及上、下索道,安全措施要严密;要严格限制滑雪者直接滑向乘用位置;5、索道的运力应与滑雪人数及雪道规模、数量相匹配;6、滑雪场所内的各种设备能随时启用,并由具有资格证书的人员操作、管理;主要负责人要全面、严格执行中国滑雪运动安全规范中的六、七、八条的规定;第四条滑雪场所的标识1、滑雪场所内须设公共指示标识,并应符合通用标识的标准要求;2、滑雪场区内要设立醒目的不小于8平方米的向导示意图,标有场区范围、各条滑雪道、各条索道、器材出租场所、救护处、问询处及其他服务设施位置;3、在滑雪场地及滑雪道上应设有规范、醒目的滑雪专项标识;1滑雪道等级的标识滑雪道可以用直线也可用曲线表示;高级道用黑色,中级道用蓝色,初级道用绿色;某一条滑雪道包含两种以上级别时,分别用不同颜色分段标明;2滑雪索道用直线表示,两端也可用圆形、方形、菱形图案表示出匹配雪道的等级;索道的种类可用相应形象图标明;4、滑雪场所内各种标识的规范图案详见附件1滑雪场所的标识与图案;。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国家标准评定细则说明: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局令第23号)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GB/T17775—2003)的相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本细则共分为三个部分:细则一: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细则二:景观质量评分细则细则三:游客意见评分细则各等级景区需达到如下条件:细则一: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说明:1、本细则共计1000分,共分为8个大项,各大项分值为:旅游交通140分;游览210分;旅游安全80分;卫生140分;邮电服务30分;旅游购物50分;综合管理195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155分.2、5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950分,4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850分,3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750分,2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600分,1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500分.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细则二:景观质量评分细则说明:1、本细则分为资源要素价值与景观市场价值两大评价项目、九项评价因子,总分100分。
其中资源吸引力为65分,市场吸引力为35分。
各评价因子分四个评价得分档次。
2、等级评定时,对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由评定组成员分别计分,最后进行算术平均求得总分。
3、“规模与丰度"评价因子中的“基本类型"参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第9页附录A.4、5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90分,4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85分,3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75分,2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60分,1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50分。
细则三:游客意见评分细则说明:1、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对游客意见的评分,以游客对该旅游景区的综合满意度为依据.2、游客综合满意度的考察,主要参考《旅游景区游客意见调查表》的得分情况。
3、《旅游景区游客意见调查表》由现场评定检查员在景区员工陪同下,直接向游客发放、回收并统计.4、在质量等级评定过程中,《旅游景区游客意见调查表》发放规模,应区分旅游景区的规模、范围和申报等级,一般为30~50份,采取即时发放、即时回收、最后汇总统计的方法。
滑雪场建设标准及规范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第一条竞技滑雪道与滑雪场地的要求竞技滑雪道、滑雪场地的规定须符合该项目的《竞赛规则》、《竞赛规程》的要求。
第二条大众滑雪道及滑雪场地的最低要求1、高山滑雪道(或滑雪场地)的最低要求(1)至少有一条主要在自然山坡上修建的滑雪道,其面积大于6000平方米,有效长度不少于100米。
(2)至少有一处适于初学者用的初级滑雪的场地。
(3)滑雪道的停止区须开阔平缓,最短20米。
初级滑雪道能具备到滑行基本自然停止的条件。
(4)各种高山滑雪道的具体要求① 初级滑雪道多数地段最低须具备如下条件:坡面与滚落线一致;雪道变向处的角度大于135°;宽度大于20米;坡度小于8°。
② 中级滑雪道多数地段最低须具备如下条件:坡面与滚落线一致;雪道变向处的角度大于150°;宽度大于25米;坡度在9°~25°间。
③ 高级滑雪道多数地段最低须具备如下条件:坡面与滚落线一致;雪道变向处的角度大于160°;宽度大于30米;坡度在16°~30°间。
④ 高山滑雪道中的过渡雪道、引道、连接道最窄不少于2.5米。
⑤ “盘山”式的初级滑雪道多数地段的宽度须大于5米。
⑥ 大众滑雪道的坡度原则上应限制在30°之内。
2、单板滑雪道的最低要求(1)单板回转、大回转滑雪道单板回转、大回转滑雪道基本同高山滑雪道,有条件应更宽一些。
(2)大众单板滑雪U型场地① U型场地坡度不得大于15°。
② U型场地双侧不能形成“陡壁”。
③ U型场地周围5米之内不得有障碍物。
④ U型场地终止区要广阔、安全。
3、越野滑雪道的最低要求(1)越野滑雪道应修建在起伏的地形区域,平地、上坡、下坡各约占三分之一。
下坡的坡度应小于8°,转弯处的雪道角度大于135°。
(2)越野滑雪道的宽度一般应大于2.5米,并开劈传统技术滑行雪辙。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国家标准评定细则说明: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局令第23号)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GB/T17775-2003)的相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本细则共分为三个部分:细则一: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细则二:景观质量评分细则细则三:游客意见评分细则各等级景区需达到如下条件:细则一: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说明:1、本细则共计1000分,共分为8个大项,各大项分值为:旅游交通140分;游览210分;旅游安全80分;卫生140分;邮电服务30分;旅游购物50分;综合管理195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155分。
2、5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950分,4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850分,3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750分,2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600分,1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500分。
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细则二:景观质量评分细则说明:1、本细则分为资源要素价值与景观市场价值两大评价项目、九项评价因子,总分100分。
其中资源吸引力为65分,市场吸引力为35分。
各评价因子分四个评价得分档次。
2、等级评定时,对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由评定组成员分别计分,最后进行算术平均求得总分。
3、“规模与丰度”评价因子中的“基本类型”参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第9页附录A。
4、5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90分,4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85分,3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75分,2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60分,1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50分。
细则三:游客意见评分细则说明:1、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对游客意见的评分,以游客对该旅游景区的综合满意度为依据。
2、游客综合满意度的考察,主要参考《旅游景区游客意见调查表》的得分情况。
3、《旅游景区游客意见调查表》由现场评定检查员在景区员工陪同下,直接向游客发放、回收并统计。
4、在质量等级评定过程中,《旅游景区游客意见调查表》发放规模,应区分旅游景区的规模、范围和申报等级,一般为30~50份,采取即时发放、即时回收、最后汇总统计的方法。
旅游滑雪场质量等级标准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滑雪场的术语和定义、质量等级及标志、质量等级划分依据和评定方式。
本标准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正常营业的旅游滑雪场。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于本标准,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6—19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l0001.1—2000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IS014000 环境管理体系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旅游滑雪场为旅游者提供以滑雪为主要活动项目的娱乐、健身和消费服务的场所。
雪具滑雪使用的必备器具(包括雪板、雪鞋、脱落器和雪杖)。
旅游滑雪场质量等级及标志旅游滑雪场质量等级划分为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SSS、SS、S级。
旅游滑雪场质量等级的标志、标牌、证书由自治区旅游滑雪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统一制定并颁发。
旅游滑雪场质量等级划分依据和评定方式旅游滑雪场质量等级划分,依据“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价体系”。
“服务质量与环境评价体系”包括雪场设备及设施基本条件、旅游交通、游览、安全、保险、卫生、通讯、旅游购物、综合管理、资源与环境保护等九个评价项目,每一评价项目继续分为若干评价子项目。
对各子项目赋予分值,各旅游滑雪场按各评价项目及子项目的相应得分数确定其等级。
旅游滑雪场质量等级划分的具体条件,按附录A执行。
附录 A(规范性附录)旅游滑雪场质量等级划分条件A.1 SSS级A.1.1 雪场设备及设施基本条件A.1.1.1 雪道a) 总长度应大于5000m(不含越野雪道);b)单道长度至少一条大于1000m;c)平均宽度大于30m;d)平均坡度10度~20度;e)布局合理形成网络;f) 雪道平整无障碍物,有足够的停止区。
A.1.1.2 雪具及护具a)数量大于1000套;b)性能良好,安全可靠。
A.1.1.3 索道a) 具有拖牵和架空式两种;b) 索道配置合理,运输能力充分满足需要;c) 索道设备完好,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符合国家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
A.1.1.4 造雪系统a)具有造雪设备;b)性能良好,保证使用。
A.1.1.5 压雪机a) 有与雪道面积相适应的压雪机;b) 性能良好,保证使用。
A.1.1.6 雪道照明设备a)至少一条雪道有照明设备;b)亮度应满足夜间滑雪需要。
A.1.1.7 雪上救护设备及人员有雪上摩托、对讲机和相关救护设备,应设有专职救护人员。
A.1.1.8 安全防护a)雪道危险地段应设有牢固、可靠的安全、保护设施;b)危险区域应设有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
A.1.1.9 滑雪教练a)教练员应持有省体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证书上岗;b)人数及语种能满足旅游滑雪者需要;c)教练员不少于30人。
A.1.1.10 雪具修理设备a)设有修板室和烘干室;b)有专业修理人员;c)有必要的修理设备。
A.1.1.11 雪道养护有足够数量的专业雪道养护人员。
A.1.2 旅游交通a)可进入性良好,进出便捷;或具有三级以上公路或航线直达;或具有旅游专线交通工具;b)有与滑雪场环境相协调的专用停车场,布局合理,场地平整、坚实,标志规范、准确、醒目,符合国家标准。
A.1.3 游览a)引导标志美观醒目、文字准确规范,符合GB/T l0001.1—2000规定;b)滑雪宣传资料(如科普读物、画册、音像制品、滑雪资料等)品种齐全、内容丰富、制作精美;c)设有咨询、投诉、接待服务的游客中心。
A.1.4 安全与保险a)消防、防盗等设施齐全、完好、有效;b)认真执行公安、交通等部门安全保卫相关规定。
安全巡查定期、定时,能有效维护治安秩序;c)设立医务室,有经过培训的专职医务人员,配备急救设备和常用药品;d)突发事件处理及时妥当,记录档案准确齐全;e)应对每位旅游滑雪者进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A. 1.5 卫生a)环境整洁;b)公共场所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c)有水冲或生态厕所,数量能满足需要,建筑造型、色彩及格调与环境协调;d)垃圾箱(桶)数量充足、标识明显、布局合理、造型美观、与环境相协调,垃圾及时清扫;e)餐饮服务符合国家关于食品卫生的规定,配备消毒设备,禁止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餐具。
A.1.6 通讯a)通讯设施布局合理,出入口及游人集中场所设有公用电话,标识规范醒目,具备国际、国内直拨功能;b)通讯服务方便、畅通、收费合理。
A.1.7 购物a)购物场所布局合理,有效维护景观氛围,建筑造型与环境协调;b)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旅游商品,明码标价,无欺诈行为;c)管理有序,经营者佩戴胸卡,无尾随兜售或强买强卖现象。
A.1.8 综合管理a)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b)管理机构健全、管理人员配备合理;c)交通、卫生、环保、旅游滑雪服务、旅游质量、旅游安全、旅游统计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备、有效;d)具有独特的产品形象,良好的质量和视觉形象,文明的员工形象,确立并使用自身的产品品牌标志;e)有相应级别的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正式批准的规划,设计建设项目符合规划要求;f)交通安全、保卫、环保等各项业务培训制度完善,并得到有效实施,上岗人员培训合格率达95%以上;g)游客中心设有受理投诉的人员和电话、信箱。
游客投诉处理及时、妥善、记录完整;h)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设置规范、醒目,符合GB/T l0001.1—2000的规定;i具有游客休息设施,位置合理,数量充足;j)为特定人群(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提供相关的特殊服务。
A.1.9 年接待海内外旅游滑雪者人次在10万以上。
A.1.10 设立与旅游滑雪场接待规模、档次相适应的雪具出租店,雪服、护具整洁并经常消毒。
A.1.11 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a)空气质量达到GB 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b)噪声质量达到GB 3096—1993中规定的0类标准;c)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GB 3838—2002中的规定;d) 建设生态旅游滑雪场,自然资源保护措施明确,能有效防止自然和人为破坏,保持雪场自然景观,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要求;e)雪场环境氛围良好,雪道布局合理,雪道、景点间贯通连接顺畅。
A.1.12 接待设施有二星级以上宾馆。
A.2 SS级A.2.1 雪场设备及设施基本条件A.2.1.1 雪道总长度应大干2000m(不含越野雪道)a)单道长度至少一条大于500m;b)平均宽度大于30m;c)平均坡度大于8度;d)布局合理;e)雪道平整无障碍物,有足够的停止区。
A.2.1.2 雪具a)数量大于300套;b)性能良好,安全可靠。
A.2.1.3 索道a)具有拖牵式索道;b)运输能力满足游客需要;c)设备完好,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
A.2.1.4 造雪机有造雪机,设备性能良好。
A.2.1.5 雪上救护设备及人员有通讯和相关救护设备并应设有专职救护人员。
A.2.1.6 安全防护危险区域应设有牢固可靠的安全网和必要的警示标志。
A.2.1.7 教练a)教练员应持有省体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证书上岗;b)人数能满足旅游滑雪者需要;c)教练员不少于10人。
A.2.2 旅游交通a)可进入性良好,有三级公路或沙石路面并有交通车抵达;b)有专用停车场,容量能满足游客接待量要求,布局合理,场地平整、标志规范、醒目,符合国家标准。
A.2.3 游览a)引导标志醒目、文字准确规范,符合GB/T l0001.1—2000规定,标志牌位置合理;b)有滑雪宣传资料(如科普读物、画册、音像制品、滑雪资料);c)设有咨询、投诉、接待服务的游客中心。
A.2.4 安全与保险a)消防、防盗等设施齐全、完好、有效;b)执行公安、交通等部门安全保卫的有关规定。
安全巡查定期、定时,能有效维护治安秩序;c)设立医务室,配备急救设备和常用药品;d)对每位旅游滑雪者进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A.2.5 卫生a)环境整洁;b)公共场所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c)有水冲或生态厕所,数量能满足需要,建筑造型、色彩及格调与环境协调;d)垃圾箱(桶)数量能满足需要、布局合理、标识明显、造型比较美观、实用;e)餐饮服务符合国家食品卫生的规定,配备消毒设备,禁止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餐具。
A.2.6 通讯a)通讯设施布局基本合理,出入口及游人集中场所设有公用电话,具备国内直拨功能;b)通讯服务方便、畅通、收费合理。
A.2.7 旅游购物a)设有购物点,与环境相协调;b)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旅游商品,明码标价,无欺诈行为;c)管理有序。
A.2.8 综合管理a)贯彻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014000环境体系管理认证;b)管理机构健全、管理人员配备合理;c)交通、卫生、环保、旅游滑雪服务、旅游质量、旅游安全、旅游统计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备、有效;d)具有独特的产品形象,良好的质量和视觉形象,文明的员工形象,确立并使用自身的产品品牌标志;e)有相应级别的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正式批准的规划,设计建设项目符合规划要求;f)交通安全、保卫、环保等各项业务培训制度完善并得到有效实施,上岗人员培训合格率达95%以上;g)游客中心设有受理投诉的人员和电话、信箱,投诉处理及时、妥善、记录完整;h)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设置规范、醒目,符合GB/T l0001.1—2000规定;i)具有游客休息设施,位置合理,数量充足;j)为特定人群(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提供相关的特殊服务。
A.2.9 年接待海内外旅游滑雪者人次在3万以上。
A.2.10 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a)空气质量达到GB 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b)噪声质量达到GB 3096—1993中规定的0类标准;c)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GB 3838—2002中的规定;d)旅游资源保护措施明确、有效,能有效防上自然和人为破坏,保持雪场自然景观;e)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不破坏旅游资源。
A.3 S级A.3.1 雪场设备及设施基本条件A.3.1.1 雪道a)总长度应大于500m;b)平均宽度大于30m;c)平均坡度大于6度;d)雪道平整无障碍物,有足够的停止区。
A.3.1.2.雪具a)数量大于100套;b)性能良好,安全可靠。
A.3.1.3索道a)只有拖牵式索道;b)运输能力基本满足游客需要;c)设备完好,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
A.3.1.4 雪上救护设备及人员有救护设备和救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