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绝对值——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最新版
- 格式:ppt
- 大小:3.57 MB
- 文档页数:25
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2.4:绝对值(解析)一:知识点讲解知识点一:绝对值绝对值:✧ 几何意义:一般地,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之间的距离,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读作“a 的绝对值”。
✧ 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即对于任何有理数,都有⎪⎩⎪⎨⎧<-=>=0000a a a a a a ,,,。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在数轴上,一个数离原点越近,绝对值越小;离原点越远,绝对值越大。
绝对值是它本身的数是非负数,即若a a =,则0≥a ,即a 为非负数;绝对值是其相反数的数是非正数,即若a a -=,则0≤a ,即a 为非正数。
绝对值是某个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即若a x =(0>a ),则a x ±=,即若2=x ,则2±=x 。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若几个数的绝对值之和为0,则这几个数同时为0。
求一个数的绝对值,要“先判后去”,即先判断这个数是正数、0、还是负数,再由绝对值的定义去掉绝对值符号。
例1:写出下列各数的绝对值:23-、211、﹣3、0、45、π- 解:23、211、3、0、45、π知识点二: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利用数轴比较大小:依据: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具体方法:把要比较大小的有理数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出来,那么有理数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
✧ 利用数的性质比较大小:依据: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具体方法:在比较几个数的大小时,步骤如下:先将它们分类成正数、0、负数,再按上面的依据进行比较。
两个正有理数比较大小:1) 比较两个小数大小,先看正数部分,正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2) 两个分数比较大小,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异分母分数,要先通分,再比较; 3) 比较分数与小数大小,一般先将小数化成分数再比较。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4《绝对值》教案一. 教材分析《绝对值》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掌握绝对值的性质,并能运用绝对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绝对值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同时,学生对新的数学概念的接受和理解还需要一定的引导和培养。
他们对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掌握绝对值的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
2.运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活动,掌握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3.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温度、距离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绝对值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绝对值的定义,用PPT展示绝对值的图形表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同时,给出绝对值的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这些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绝对值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求距离、计算温度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绝对值概念和性质的掌握程度。
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绝对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上的距离、股票的涨跌等。
引导学生运用绝对值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有理数1.2.4 绝对值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绝对值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绝对值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绝对值是有理数的重要概念之一,学习绝对值的概念和意义,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轴、相反数的认识和运用,也为后面学习两个负数的比较大小及有理数运算作好铺垫,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对发展学生数学观察、归纳、探究的能力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而这些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教学目标:①理解绝对值的概念;了解绝对值的意义;运用绝对值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②经历绝对值概念及意义的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分类讨论思想,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③初步形成反思意识,通过多种学习形式使学生学会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解决绝对值相关问题过程的思维和结果;④通过探究的过程,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并在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
3.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目标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绝对值的概念及意义的探究过程;难点:利用绝对值的概念及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分析:学生在小学已初步形成对数的基本认识,再加上之前学习了数轴、相反数的相关知识,对两点之间距离的概念也有所理解,共同为新课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心理及能力分析: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但思维的严密性仍相对薄弱。
并且他们天性活泼、求知欲强,愿意同学间合作交流,乐于接受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4《绝对值》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4《绝对值》》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绝对值的概念及其性质。
绝对值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体现了数轴上点到原点的距离,具有鲜明的几何特征。
教材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入绝对值的概念,再引导学生探究绝对值的性质,从而使学生掌握绝对值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轴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绝对值的理解还较为模糊,需要在教学中通过具体例子和几何直观来加深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
此外,学生在这一阶段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学习方式和方法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掌握绝对值的性质,并能运用绝对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绝对值的概念及其性质。
2.教学难点:绝对值性质的推导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数轴模型等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绝对值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绝对值的概念:结合数轴,讲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绝对值的概念。
3.探究绝对值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绝对值的性质,并通过小组讨论加深理解。
4.运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绝对值的知识进行解决,巩固所学内容。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4《绝对值》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绝对值》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第四个小节的内容。
绝对值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表示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这个概念在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它不仅涉及到实数的概念,还与代数、几何等多个数学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后续的学习中,绝对值的概念会不断出现,因此,让学生深刻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和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数基础,对于数轴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抽象的概念的理解还相对较弱,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帮助理解。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绝对值的定义,掌握绝对值的性质,能够运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绝对值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
2.教学难点:绝对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以实例和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绝对值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通过实例来体验绝对值的概念。
3.课堂讲解:通过讲解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性质,能够运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
4.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绝对值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的内容。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
绝对值的意义及应用绝对值是初中代数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应用较为广泛.在解与绝对值有关的问题时,首先必须弄清绝对值的意义和性质。
对于数x而言,它的绝对值表示为:|x|.一. 绝对值的实质:正实数与零的绝对值是其自身,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即也就是说,|x|表示数轴上坐标为x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总之,任何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x| > 0,请牢牢记住这一点。
二.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例1.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式子|a|+|b|+|a+b|+|b-c| 化简结果为()A. 2a+3b-c B . 3b-c C . b+c D . c-b(第二届“希望杯”数学邀请赛初一试题)解:由图形可知a v 0, c>b>0,且|c| > |b| >|a|,贝U a+b> 0, b-c v 0. 所以原式=-a+b+a+b-b+c = b+c,故应选(C).三. 绝对值的性质:1. 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x| > 0,绝对值最小的数是零。
2. 任何有理数都有唯一的绝对值,并且任何一个有理数都不大于它的绝对值,即x< |x|。
3. 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那么它所对应的是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
4. 若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则这两个数不一定相等(显然如|6| = |-6| ,但6丰-6),只有这两个数同号,且这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时,这两个数才相等。
四. 含绝对值问题的有效处理方法1. 运用绝对值概念。
即根据题设条件或隐含条件,确定绝对值里代数式的正负,再利用绝对值定义去掉绝对值的符号进行运算。
例 2. 已知:|x-2|+x-2 = 0,求:(1)x+2 的最大值;(2)6-x 的最小值。
解:•/ |x-2|+x-2 = 0 ,••• |x-2| = -(x-2)根据绝对值的概念,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时,这个数为负数或零,• x-2 w 0,即卩x w 2,这表示x的最大值为2(1) 当x= 2时,x+2得最大值2+2= 4;(2) 当x= 2时,6-x得最小值6-2 = 42. 用绝对值为零时的值分段讨论.即对于含绝对值代数式的字母没有条件限制或限制不确切的,就需先求零点,再分区间定性质,最后去掉绝对值符号。
1.2.4 绝对值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从几何、代数两个角度正确体会绝对值的意义;会求已知数的绝对值;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体验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辅之以讲授,学生讨论,力求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要求,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自得知识,自觅规律。
三、重难点1.重点:给出一个数会求出它的绝对值。
2.难点:掌握应用绝对值的概念。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具准备投影仪(电脑)、三角板、自制胶片。
六、教学设计思路1、借助数轴这一工具引出绝对值的概念以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之间的关系,具有直观性,一方面便于学生接受,另一方面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2、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讨论交流,体会绝对值的意义,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直观理解绝对值的意义,不要在绝对值号内出现多重符号的化简和字母。
3、根据本节内容如果一课时,则时间紧内容多。
因此在这里分为两课时。
教师提出+6和-6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研究讨论得出绝对值概念;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讨论解答归纳出绝对值代数意义。
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师:两辆汽车从同一处0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驶10km,到达A、B两处。
它们的行驶路线相同嘛?它们行驶路程的远近相同吗?学生思考以上问题,-10与10互为相反数。
师:我们学习了数轴、相反数。
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并标出表示-10,212-,0及它们的相反数的点。
学生活动: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画。
【教法说明】绝对值的学习是以相反数为基础的,在学生动手画数轴的同时,把相反数的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也为绝对值概念的引入奠定了基础,这里老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自己练习。
(二)探索新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10与10是相反数,它们只有符号不同,它们什么相同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很难得出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4《绝对值》教案4一. 教材分析《绝对值》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第四个小节的内容。
绝对值是实数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
它不仅涉及到有理数的分类,而且还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以及函数等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绝对值的概念,掌握绝对值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绝对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实数等基础知识,对于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绝对值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讲解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从具体的实例中提炼出绝对值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够正确理解绝对值的定义。
2.让学生掌握绝对值的性质,能够运用绝对值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
2.运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引入绝对值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绝对值。
2.采用讲授法,讲解绝对值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出绝对值的性质。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对绝对值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入绝对值的概念。
2.准备PPT,用于展示绝对值的性质和实例。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绝对值的理解和运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实例,如“小明的家距离学校5公里,请问小明从学校出发,走到家还是走到学校,距离分别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解答,引出绝对值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PPT展示绝对值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归纳总结出绝对值的性质。
同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绝对值的性质进行计算和解答。
1.2.4绝对值【教学目标】1.能理解绝对值的概念.2.经历探索正数、负数、零的绝对值的过程,归纳出有理数绝对值的求法.3.经历绝对值概念的形成,初步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绝对值的概念及求一个数的绝对值.难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代数定义的导出.代数定义转化为数学式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如图,如果王奇与李明两人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去学校,谁将先到达学校?这与什么有关?A点表示的数是什么?它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B点表示的数是什么?它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2.星期天黄老师从学校出发,开车去游玩,她先向东行20千米,到朱家尖,下午她又向西行30千米,回到家中(学校、朱家尖、家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规定向东为正,①用有理数表示黄老师两次所行的路程;②如果汽车每公里耗油0.15升,计算这天汽车共耗油多少升?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只关注量的具体值,而与相反意义无关,即正负性无关,如汽车的耗油量我们只关心汽车行驶的距离和汽油的价格,而与行驶的方向无关.二、探究归纳探究点1:绝对值的意义及求法问题:(1)甲、乙两辆出租车在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上行驶,记向东行驶的里程数为正.两辆出租车都从O 地出发,甲车向东行驶10 km 到达A 处,记作 km,乙车向西行驶10 km 到达B 处,记作 km .(2)以O 为原点,取适当的单位长度画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A ,B 的位置,则A ,B 两点与原点距离分别是多少?它们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要点归纳: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作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5到原点的距离是5,所以-5的绝对值是 ,记作 =5; 0到原点的距离是 ,所以0的绝对值是 ,记作|0|= ;4到原点的距离是 ,所以4的绝对值是 ,记作|4|= .探究点2:绝对值的性质及应用问题1:请同学们画出数轴,并在画出的数轴上标出下列相反数: +3与-3;-5与5;4与-4;-1与1;-12与12.问题2:每组相反数所对应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问题3:每组相反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处理方式】从形的角度进一步理解相反数,先由学生利用数轴表示出相反数,通过观察相反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及与原点的距离,理解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作这个数的绝对值.思考1:(1)如果a表示有理数,那么|a|有什么含义?(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又有什么关系呢?(3)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有什么关系?要点归纳:结论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正数,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正数,0的绝对值是0.结论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思考2:我们如何用符号来表示绝对值的性质呢?若字母a表示一个有理数,你知道a的绝对值等于什么吗?(1)当a是正数时,|a|=;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当a是负数时,|a|=;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3)当a=0时,|a|=.0的绝对值是0.要点归纳:写成:|a|={a(a>0), 0(a=0), -a(a<0).思考3:(1)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可能是负数吗?可能小于它本身吗?(2)请说出哪个数的绝对值最大?离原点多远?哪个数的绝对值最小?离原点多远?要点归纳:1.绝对值不可能是负数,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即|a |≥0.2.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离原点越远;相反,绝对值越小,离原点越近.3.没有绝对值最大的数,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典例剖析】例1:教材P13【例4】例2:化简:(1)|-(+12)|.(2)-|-113|. 解:(1)|-(+12)|=|-12|=12. (2)-|-113|=-113. 例3:若|a |+|b |=0,求a ,b 的值.提示:由绝对值的性质可得|a |≥0,|b |≥0.例4:已知|x -4|+|y -3|=0,求x +y 的值.三、检测反馈1.-6的绝对值为 ,6的绝对值是 ,0的绝对值是 .2.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3,5,0,+58,0.6.3.(1)|+2|= ,|15|= ,|+8.2|= . (2)|-3|= ,|-0.2|= ,|-8.2|= .4.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5.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有,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有.6.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3,那么这个数是.四、本课小结1.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可以从其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两方面考虑,从几何方面看,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它具有非负性;从代数方面看,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2.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注意先判断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五、布置作业P14练习,P17T4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1.情景的创设出于如下考虑:①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这些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获得数学体验,不仅加深对绝对值的理解,更感受到学习绝对值概念的必要性和激发学习的兴趣.②教材中数的绝对值概念是根据几何意义来定义的(其本质是将数转化为形来解释,是难点),然后通过练习归纳出求有理数的绝对值的规律,如果直接给出绝对值的概念,灌输知识的味道很浓,且太抽象,学生不易接受.2.一个数绝对值的法则,实际上是绝对值概念的直接应用,也体现着分类的数学思想,所以直接通过例1归纳得出,显得非常紧凑,是教学重点;从知识的发展和学生的能力培养角度来看,教师应更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思维,做好教学的组织和引导,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4《绝对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绝对值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一个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2.4节主要介绍了绝对值的概念及其性质,包括绝对值的定义、绝对值的性质、绝对值的应用等。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数轴的概念,培养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同时为后续学习不等式、方程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数轴等基础知识,对于数的概念和数轴有一定的理解。
但绝对值作为一个新的概念,需要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此外,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绝对值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绝对值的概念,理解绝对值的性质。
2.能够运用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维,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
2.绝对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绝对值的概念;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性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相关资料。
2.教学PPT。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绝对值的概念: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3,点B表示的数是-3,求点A和点B到原点的距离。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绝对值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绝对值的定义:一个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并给出绝对值的符号表示:|x|。
同时,解释绝对值的性质,如: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绝对值的练习,如:计算下列各数的绝对值,判断下列各式的值是正数、负数还是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