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_苏全龙
- 格式:pdf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8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探析随着工业化不断发展,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释放到环境中,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对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和监测变得愈加重要。
本文将探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方法。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土壤重金属是指土壤中具有较高比重的金属元素,如Cd、Cu、Pb、Hg、As等。
土壤重金属具有一定程度的生物毒性和蓄积性,只要环境中存在,就会造成潜在危害。
1、分布性不均:各种重金属分布于氧化层和还原层中,空间分布随机,是一种不规则分布。
2、累积性强:土壤中的重金属由于难以矿化而长期存在,因此若不进行治理,将会积聚在土壤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伤害。
3、潜在危害:重金属的毒性、化学活性和迁移性等危害因素,使得不良的污染环境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长期的潜在威胁。
4、破坏性强: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常常因酸碱度等因素而失去其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对于作物的生长往往也具有破坏作用。
1、大气沉降法以大气中的尘埃、雨水为代表,对土壤重金属进行评价。
在评价中需要准确把握其他媒介污染的情况。
2、植物取样法植物可以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重金属,通过检测植物的重金属含量,可以间接评价土壤重金属的含量。
适用于各种植物,便于操作并可在现场实施。
3、土壤钻孔法这是一种在土壤中钻取样本,然后对样本重金属含量进行测试的方法。
该方法对中深层的土壤有一定局限性,但对于近地表的土壤具有很好效果。
4、土壤模拟法模拟法是指在实验室中模拟具体环境条件,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实验。
该方法逼真程度比较高,但是所用时间和成本较大。
5、地球化学法地球化学法是通过对土壤样本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来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
该方法检测周期短,成本低,可以检测各种重金属,是一种准确性较高的评价方法。
三、结论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可以获得准确的数据,有助于监测土壤重金属污染,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探析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之一。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方法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析几种常用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一、经验值法
经验值法是通过已有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数据经统计得出的标准限制值,通过比较实测数据与标准限制值之间的差异来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
这种方法具有简单、易于操作的特点,但受限于其依赖于历史数据和难以统一标准限制值的局限。
二、集成指数法
集成指数法是将多个重金属浓度通过加权平均的方式计算得出一个集成指数,再根据指数的大小来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
该方法具有综合考虑多重金属污染的能力,但是其在加权方式的确定上存在选择的主观性问题。
三、生态风险评价法
生态风险评价法是通过考虑重金属对生物的影响程度和土壤颗粒的特定性来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一种方法,其中包括传统的生态风险评价和作物生态毒性评价。
该方法考虑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和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因此具有综合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优势。
四、地统计学方法
地统计学方法主要是利用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预测和评估,主要涵盖克里格、趋势分析、因子分析等。
这种方法具有空间化的特点,能够分析土壤重金属的分布规律和污染源的释放路径,但同时也存在缺乏足够样本数据和模型不精确的问题。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探析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超过环境质量标准的一种现象。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基于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方法。
环境质量标准是政府制定的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限制标准。
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采集和分析,与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对比,可以评价土壤是否受到重金属污染。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但只能判断土壤是否超过限制标准,并不能评估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第二,基于地球化学背景值的评价方法。
地球化学背景值是指在自然状态下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
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采集和分析,与地球化学背景值进行对比,可以评价土壤的污染程度。
这种方法可以考虑到区域特点和土壤的自然状态,但不能准确评价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和分布规律。
基于污染指数的评价方法。
污染指数是通过对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一个综合指标来评价土壤污染程度的方法。
常用的污染指数有单一元素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
单一元素污染指数可以评价单一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综合污染指数可以综合考虑多个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情况。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可以定量评价土壤的污染程度,但忽视了重金属元素的相互作用和毒性差异。
第四,基于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
生态风险评价是通过综合考虑土壤污染物来源、迁移、转化和生物有效性等因素,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的方法。
生态风险评价可以定量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并可以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为了准确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影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还可以结合其他环境因素和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建议。
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探讨摘要: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行各业对重金属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重金属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环境带来了污染,使土壤中的重金属超标,对土壤造成难以逆转的污染,进而破坏生态平衡。
所以为了有效的避免这一问题,应该客观准确的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分析。
目前我国有许多中分析方法,本文主要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及特点,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对传统的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污染评价;土壤污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之一,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且也是人类和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要素,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工业废气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城镇人口的增加,使得汽车数量也增加,导致汽车尾气的过度排放,加上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以及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使得土壤环境系统中重金属含量日益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会使得土壤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而且潜伏期长,会危害到人类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一现状,必须加强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的研究,加强对土壤污染的预防控制。
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及特点土壤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土壤的形成来之不易,而且更新周期十分漫长,通常被认为是不可再生资源,但它也是大量残余废物最重要的调节环节之一。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生活方式也在变化,一些不合理的垃圾处理方式,比如焚烧、直接填埋给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工厂的生产、矿产开采等都会造成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
1.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分析1.1.1自然原因在自然界中,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不是单一的原因造成,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土壤形成的初始阶段,母质中的重金属含量直接决定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随着土壤的生长,母质对重金属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加,加上一些自然的生物残落也会加重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例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可能使许多重金属漂浮于空中,植物叶片会吸收部分重金属,随着树木的凋零,进而被微生物吸收进入土壤,从而增加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对重金属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废弃物也越来越多。
如果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过一定范围,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上的数据显示:在30万hm2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中,有3.6万hm2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1]。
日本重金属污染的农田面积达37029.4hm2,我国重金属镉污染的农田面积达1.2万hm2[2]。
沈阳张士灌区用含镉污水灌溉20多年后,污染耕地2500多hm2,稻田含镉5~7mg/kg[3]。
重金属进入环境后不易被环境中的微生物分解,易在土壤中积累,并在农作物中残留,最终通过食物链在动物、人体内积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4-11]。
如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骨痛病”,就是由于居民食用了镉含量高的稻米和饮用镉含量高的河水而引起的[12],同样在1953~ 1972年由于日本熊本县水俣湾的居民食用被汞废水污染的鱼虾,导致近万人患中枢神经疾病—水俣病[13]。
由此可见,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是严重的,被污染的区域是广泛的,因此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1.1单因子指数法单因子指数法是国内通用的一种重金属污染评价的方法,是国内评价土壤、水、大气和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常用方法[14-16]。
计算公式如下:P i=C i S式中,P i为污染物单因子指数;C i为实测浓度,mg/kg;S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mg/kg。
P i<1则表明未受污染,P i>1则表示己经受到污染,P i数值越大,说明受到的污染越严重。
单因子指数法可以判断出环境中的主要污染因子,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环境污染往往是由多个污染因子复合污染导致的,因此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单一因子污染特定区域的评价;单因子指数法是其他环境质量指数、环境质量分级和综合评价的基础。
土壤中重金属测定前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的测定对环境保护和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低,样品复杂性较高,测定前处理方法的选择对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几种常用的土壤中重金属测定前处理方法进行对比研究。
一、土壤样品的样品前处理1.样品收集与保存:在采集土壤样品时,避免与金属器皿接触,以免引入外来金属污染。
收集样品后,应尽快进行处理或储存,避免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改变。
2.样品干燥与研磨: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干燥处理,通常使用高温烘箱或自然晾干的方法。
干燥后的样品需要进行研磨处理,以提高样品的均匀性。
常用的研磨方法包括球磨、手工研磨等。
二、土壤中重金属测定前处理方法的比较1.酸提取法:酸提取法是常用的土壤中重金属测定前处理方法。
该方法将土壤样品与酸溶液进行反应,将土壤中的金属元素溶解出来,然后通过离心、过滤等步骤来去除残余固体颗粒。
该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多种土壤类型,但存在着酸溶液与土壤颗粒接触较少、溶解效果不佳的问题。
2.碱提取法:碱提取法是将土壤样品与碱溶液进行反应,将金属元素通过离子交换的方式溶解出来。
与酸提取法相比,碱提取法可使更多的金属元素溶解出来,有利于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碱提取法还可以减少酸溶液对环境的污染。
3.微波消解法:微波消解法通过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用酸溶液处理土壤样品来提高金属元素的溶解效果。
该方法操作简便、溶解效果好,适合于含有较多有机质和铁锰氧化物的土壤。
然而,微波消解法的设备较为昂贵,操作要求较高。
4.电化学测定法:电化学测定法是一种在电解槽中通过电流的作用下将土壤中金属元素电离出来的方法。
该方法操作简单、测定时间短,可以同时测定多种金属元素。
然而,电化学测定法对土壤样品的前处理要求较高,并且在测定过程中容易受到杂质的干扰。
三、不同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1.酸提取法适用于样品类型广泛,操作简便。
但溶解效果不佳,容易受到固体颗粒的影响。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探析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方法进行探析,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一)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实验室化验,对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以确定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程度。
该方法通常采用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仪器设备,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
通过该方法可以准确、直观地了解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情况,为后续的治理与修复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二)生物监测法生物监测法是通过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敏感性进行评价。
研究表明,不同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敏感性不同,某些植物对特定重金属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对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情况来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程度。
微生物对土壤环境的敏感性也可以作为评价土壤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
生物监测法具有简单、经济的特点,对于大面积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具有一定的优势。
(三)土壤-植物系统模型土壤-植物系统模型是基于土壤与植物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模型,通过模拟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和植物的吸收、富集等过程,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
该方法结合了土壤学、植物学、环境化学等多学科知识,能够全面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并揭示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与富集规律。
土壤-植物系统模型在科研与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的问题与挑战(一)指标选择的困难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指标体系尚不完善,部分地区甚至缺乏相应的评价指标。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重金属含量及其形态等,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包括多种因素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多种方法的苏南镇域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孟令仪;徐梦洁;李小曼;刘勤【摘要】以苏南小镇为依托,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结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改进法对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比较各种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内梅罗指数结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改进法综合了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作用情况,分析结果更为客观,且污染分布的区分度较高,兼有地累积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的优点,更适用于小尺度地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00)034【总页数】5页(P114-118)【关键词】重金属污染评价;改进方法;小尺度;苏南【作者】孟令仪;徐梦洁;李小曼;刘勤【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8.4近年来,重金属污染已经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其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污染、金属矿山开采、污水灌溉、固体废弃物处置等方面[1]。
我国在“十二五”规划通过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说明对重金属污染问题的重视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聚集往往因人为活动的增强呈现出高度的空间变异性[2]。
此外,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3],使得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更为复杂。
由于土壤重金属不易移动降解,进入生物体后会积累下来,并对生物体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4]。
因此,了解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与空间分布,并进行污染评价,对于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乃至维护人体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表明,人为来源是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首要因素[5]。
在城镇化发展飞速的苏南地区,因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和监管力度缺乏而导致的村镇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十分严重[6]。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质量的评估方法重金属污染是目前全球范围内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
由于其毒性较大且难以降解,重金属对土壤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科学准确地评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重金属污染评估方法。
一、土壤样品采集与分析土壤样品采集是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第一步,它关系着后续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采集样品时应注意选择代表性的土壤样点,并遵循采样规范,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采样完成后,样品需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通过测定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可以初步了解土壤的污染状况。
二、环境指标评估方法环境指标评估方法是常用的定量评估土壤质量的方法。
通过参考各地政府和国际组织的环境标准,结合土壤样品的重金属含量数据,计算出不同重金属元素的评价指数,如污染指数(PI)、环境质量标准指数(EQI)等,从而对土壤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易于理解和操作,被广泛运用于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评估研究中。
三、地统计学方法地统计学方法是一种定量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的方法。
通过采集大量的土壤样品,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推断出整个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的分布规律。
常用的地统计学方法包括杜宾克利金(Kriging)、克里金(Kriging)等插值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扩散趋势和污染源的分布。
四、植物指示法植物指示法是一种间接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
由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能力不同,可以通过植物组织中重金属的含量来间接评估土壤的污染程度。
植物指示法的操作简便,成本较低,因此广泛应用于大面积的重金属污染调查中。
五、生物传感器方法生物传感器方法是一种新兴的重金属污染评估方法。
该方法利用生物传感器对重金属的高选择性和敏感性,通过感测装置将重金属浓度转化为电信号,从而实现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测定。
生物传感器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实时性强等优点,可以在野外快速准确地评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
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估方法重金属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里,工业化和人类活动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的重金属进入土壤,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估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基于土壤环境标准的评估方法。
土壤环境标准是政府制定的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限制标准。
通过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和与土壤环境标准进行对比,可以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和生态风险。
该方法简单易行,但忽略了土壤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无法全面评估重金属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二种方法是基于生物学效应的评估方法。
该方法通过研究重金属在土壤中的降解、迁移和转化过程,以及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毒性效应,来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
通过评估不同生物体对重金属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可以推断出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该方法能反映出土壤重金属污染全面的生态风险,但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和专业知识支持。
第三种方法是基于地学模型的评估方法。
地学模型是利用地统计学和空间插值方法建立的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的模型。
通过对不同地质、土壤和气候因素的考虑,可以模拟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和迁移过程,预测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空间范围和强度。
通过与实际采样数据进行对比,可以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
该方法可以在不同地区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估,但需要大量的地质和土壤数据支持。
第四种方法是基于生态风险指数的评估方法。
生态风险指数是综合考虑重金属的毒性和生物有效性,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的风险程度的指标。
通过对重金属的毒性数据和土壤环境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计算出不同土壤样本的生态风险指数。
通过与标准风险指数进行对比,可以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
该方法综合考虑了重金属的毒性和生态效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直观性。
总之,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估方法是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
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下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作者:商海荣刘长明邵德智来源:《天津农业科学》2014年第05期摘要:以天津市滨海新区现有的部分基本农田、果园、菜地和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采用天津市土壤背景值、单项污染指数和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估了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结果表明,土壤样本中Cu、Zn、Ni、Pb、As及Hg的平均含量高于天津市土壤背景值,而Cd和Cr的含量平均值在土壤背景值以下。
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农田的轻度污染率为37.5%,蔬菜地为80%,湿地土壤中为90%。
整体而言,农田和果园土壤比较清洁,而蔬菜地和湿地土壤存在一定的污染风险。
关键词:滨海新区;重金属;土壤污染;综合评价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5.013土壤环境的安全问题是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核心,土壤污染与防治已成为环境科学和土壤科学共同关注的热点[1]。
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潜伏性、滞留时间长、移动性差等特点,从遭受污染到产生后果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因此,对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已成为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分析监测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和分布特征,可为调控土壤重金属的活性与毒性、制定合理的控制标准及选择修复技术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2-4]。
天津市滨海新区原来是农业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郊区开始出现较大规模的企业,其产生的废水、固体废弃物数量明显增加,污水排放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扩散,导致水环境不断恶化。
地下水污染、污水灌溉及碱渣扩散也使得污染物直接或间接进入土壤,影响到土壤环境质量,成为该地区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5-7]。
近年来,随着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转型使得原有的土壤污染压力得到一定的缓解,但现有的基本农田中依旧存在污染的风险。
因而,系统地开展农田重金属污染状况的调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四种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的对比研究王国莉;陈孟君;范红英;宋冠华;邓国辉【期刊名称】《浙江农业学报》【年(卷),期】2015(027)011【摘要】为探寻一种适应性广、分析效果好的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选取当前重金属形态3种主流分析方法(Tessier法、修正BCR法、黄颜珠BCR法)和本文提出的优化五态法,以黄红壤为标品,对4种分析方法的分析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黄颜珠BCR法测定土壤重金属全量时分析误差最小,其次是五态法.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中,酸可提取态和可氧化态重金属的分析效果以修正BCR法较好,还原态重金属分析效果以Tessier法较好.五态法提取的重金属残渣态比例偏高,但较Tessier法在分析酸可提取态重金属、可氧化态重金属和残渣态重金属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根据不同研究目的和样本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总页数】7页(P1977-1983)【作者】王国莉;陈孟君;范红英;宋冠华;邓国辉【作者单位】惠州学院生命科学系,广东惠州 516007;惠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广东惠州 516008;惠州学院生命科学系,广东惠州 516007;惠州学院生命科学系,广东惠州 516007;惠州学院生命科学系,广东惠州 516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1.9+5【相关文献】1.四种天然气水含量分析方法的对比研究 [J], 颜晓琴;刘波;杨玉川;黄灵;黄韵弘;涂陈媛2.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及其与环境风险的关系 [J], 孙军;邓四化;徐俊;王隽哲;徐嘉俊3.土壤中重金属分析方法的对比研究 [J], 朱美洁4.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研究 [J], 周康民;汤志云;黄光明;肖灵;江冶;高孝礼5.四种浸提剂对果园与菜地土壤有效硒浸提效果的对比研究 [J], 谢薇;杨耀栋;菅桂芹;李国成;赵新华;侯佳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