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核心地位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59.81 KB
- 文档页数:2
书法艺术遗产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研究【摘要】书法艺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文从书法艺术的历史背景、定义和研究意义入手,探讨了其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传承方式、对人们的影响、教育意义和市场潜力。
通过对书法艺术当代价值和传承研究重要性的分析,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书法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市场潜力。
通过深入研究和传承,可以更好地挖掘其内涵和价值,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在当代社会,书法艺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将继续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思考。
【关键词】书法艺术遗产、当代价值、传承研究、历史背景、定义、研究意义、当代应用、传承方式、影响、教育意义、市场潜力、结论、重要性、展望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书法艺术的历史背景书法艺术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早在商代时期(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就有文字的雏形出现,这些古代的文字可以看作是书法艺术的萌芽。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形态逐渐演变,书法的技艺也得到不断提升。
到了秦汉时期,隶书成为主流,而隶书的发展标志着书法正式走向成熟。
隋唐时期,楷书的诞生使书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中国书法的经典之一。
唐代书法家王羲之、怀素等人被誉为书法史上的泰斗,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宋代以后,行、草、隶、篆等不同体裁的书法逐渐丰富起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书法风格。
通过对书法艺术的历史背景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书法艺术不仅是一种文字表达的方式,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随着时代的变迁,书法艺术逐渐走向当代社会,并展现出新的活力。
对书法艺术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能为当代书法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1.2 书法艺术的定义在狭义上,书法艺术是指书法家通过钢笔、毛笔等工具在纸张上书写汉字的过程和作品。
书法作品通过对笔画的运用、结构的布局以及线条的流畅性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特点。
汉字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美学中国书法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
汉字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它不仅表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人格魅力和气质风范,还反映了中国人对文字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
中国书法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
经过不断地发展和演变,书法已经成为古代文人的“神仙之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汉字书法是一种独特的美学艺术,它的美学价值不仅体现在艺术形式上,更表现在其所代表的文化精神上。
书法为文字赋予了生命和灵魂,让静态的文字变得动态起来,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汉字书法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表现艺术形式的美汉字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艺术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字形、布局、墨色、形式等方面。
字形是书法艺术的核心,是书法艺术与其他美术形式不同之处。
它是建立在对汉字构造原理和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基础上的,是对汉字本质及外在特征的极致表现。
布局也是书法艺术中重要的美学因素之一。
良好的布局可以带来整体美感和张力,使字体显得更加丰富、流畅、舒适、稳重和谐;而墨色则是体现书法艺术思想和技巧的美学因素之一,墨色可以使作品更具质感、情感和深度。
二、表现文化内涵的美汉字书法不仅体现了艺术形式的美,还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展现了古代文化的智慧和情感。
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书法所体现的文化要素包括历史、哲学、宗教、神话、诗歌等等。
汉字书法的艺术美是一种生生不息以人为本的美,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情感、风貌和气质,这些都是书法的心灵内涵所在。
三、表现审美价值的美汉字书法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它展示了一种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和一种超然物外的审美情趣。
书法艺术作为文字艺术的一种,其审美价值同样是书法艺术的独特之处。
每一篇汉字书法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文字表现方式、书法风格、笔调、墨色、字形等都反映出书法艺术家的审美趣味以及其独特的审美眼界。
总的来说,汉字书法与中国文化美学息息相关。
书法艺术浅谈赏析论文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至今仍旧散发着其强大的生命力,赏析书法艺术对于陶冶情操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书法艺术赏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书法艺术赏析论文篇1试谈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找寻和探究书法艺术的文化和内在涵义。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了解书法中所蕴含的丰厚文化。
中国书法“起于用笔,基于结字,成于章法,美于气韵”[8] 。
其产生一方面由于特殊的表现对象-—汉字;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独特的书写工具-—毛笔。
但是,作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9 ] ,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必然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物质条件、典章制度、精神生活发生联系。
中华文化是中国书法得以形成的深层原因,是中国书法发展的营养土壤和生存环境,更是中国书法最深层的表现对象。
而在文化中最稳定的就是文化思想,所以,钟明善先生就认为:“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
”[8 ] 作为中国书法艺术重要基础的笔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也可以这样理解。
从应用文字的书写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在世界各民族中,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是独特的。
从它的书写对象———汉字的产生,到书法艺术技法的积累,从书法风格的变迁,到民族思维方式的寄托,无不是处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之下,无不是以一个侧面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现实存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艺术精神。
再来我们就说说其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书法中体现书法其自身文化内涵的数量很多,且大部分是语录式的,采取诗话的体例,把古代的材料加以整理,根据材料,个人认为书法学其内涵包括以下几种。
(一)喻物性。
最早的书法内涵,用自然之美来说明书法的美,用比喻为主要的论述方式。
这种书法内涵包括对人、书体、笔画等的比喻。
如对人,描写王羲之的有:“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汉字与书法汉字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与作用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一直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而书法艺术则是汉字的高度发展和运用。
汉字与书法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汉字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与作用。
一、汉字的美学价值汉字既是我们表达和传递思想的工具,也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
许多汉字形状婀娜多姿、端庄秀丽,充满诗意和画意。
在书法艺术中,艺术家会根据汉字的结构、笔画和意义等方面进行创作和表现。
汉字的美学价值成为书法艺术的灵魂和基础,使其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二、汉字的修养书法艺术需要修养的思想和态度,这和汉字学习和书写息息相关。
在学习和书写汉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沉下心来,集中注意力,并不断挥洒笔墨去感悟汉字的意义和精神内涵。
这样的修养也是书法艺术家必备的素质。
汉字的修养不仅有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还有助于我们人格的升华和内心的修炼。
三、汉字的文化传承汉字作为中国的特色文化和民族符号,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书法作为汉字最高级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在汉字与汉字文化方面的传承与发展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通过书法艺术,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传承汉字文化,还可以将其推向更高的艺术高峰。
四、汉字的技艺性汉字与书法艺术的关系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汉字的技艺性。
不同的汉字有着不同的结构、取笔和用笔方法。
这些元素成为了书法艺术家进行书法作品创作的技术要素。
通过对汉字笔法的研究和实践,书法艺术家可以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增加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
总之,汉字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与作用非常重要,是书法艺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在现代社会,汉字和书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我们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我们应该珍惜、传承好这份宝贵的财富。
书法的地位与影响力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以汉字为基础,结合了绘画和文字的特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书法的地位和影响力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书法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审美魅力。
在古代,学习书法被视为绅士教育的重要内容,被用来培养人的修养和品德。
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书法成为一种艺术与道德的结合,成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手段。
因此,书法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具有独特的地位。
另外,书法的地位还体现在文化传承和表达方式上。
通过书写汉字,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智慧,亲近先贤的思想与情感。
而且,中国古代文人、政府官员等都被要求具备一定的书法水平,以展现自己的修养和文化底蕴。
因此,书法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对于继承和传承中华文化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书法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力书法不仅在文化领域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力。
首先,学习书法对于个人的修养和人格完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书法需要人们具备专注力、耐心和毅力,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技巧。
这种修身养性的过程培养了人们的坚韧性格和自律能力,对个人的品质提升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书法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产生更大的艺术效果。
例如,书法与绘画、雕塑相结合,可以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为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视觉体验。
同时,书法作品也可以与音乐、舞蹈等非视觉艺术形式相结合,产生更丰富的艺术表达。
这种跨界合作不仅能够创作出更具创新性的艺术作品,也能够丰富人们的审美体验。
再次,书法还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书法作品可以更方便地被大众所接触和传播。
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人们可以分享自己的书法作品,与他人交流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
汉字艺术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一、汉字艺术的历史渊源汉字艺术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篆刻、书法等艺术形式。
书法是汉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描绘了汉字的形态美和意境美。
在唐宋时期,书法艺术达到了巅峰,成为文化艺术中的精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法艺术也逐渐融入到各种艺术形式中,如绘画、雕塑等。
例如,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洛神赋》、明代画家文征明的《山水诗》等作品,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二、汉字艺术的现代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汉字艺术也产生了多种现代表现形式。
电子数码技术的发展为汉字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表现力,例如在电影、动画等大众文化中,运用了许多汉字艺术的技巧和手法,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除此之外,汉字艺术还涌现了更多的新表现方式。
例如,当代艺术家使用汉字进行抽象艺术创作,将汉字与色彩、线条等元素进行有机结合,创造出形态丰富、含义深刻的作品。
同时,现代艺术在表现汉字艺术的同时,也为汉字艺术注入了更多的现代感和时尚元素,例如结合了时尚元素的汉字服饰、现代设计风格的汉字家居用品等等。
1. 传承中华文化汉字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符号与载体,通过汉字艺术的表现和传承,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美学。
通过运用汉字艺术来传承中华文化,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让更多的人关注和爱护中国文化遗产。
2. 增强艺术表现力3. 引领时尚潮流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时尚元素的可塑性和发挥空间。
当代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将汉字元素和时尚元素进行有机结合,设计出了不同的服装、家居用品等,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这些汉字时尚产品既具有文化内涵,又具有时尚感和艺术性,受到了消费者们的欢迎和喜爱。
综上所述,汉字艺术在当代艺术中具有丰富的应用价值。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传承中华文化、强化艺术表现力、引领时尚潮流的重要手段和载体。
当前,汉字艺术在国内外艺术市场上已经有着广泛的运用和发展空间,有助于丰富我们的文化内涵和扩大我们的视野。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本文概述《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篇旨在探讨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密切关系的文章。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记忆。
它不仅是中国人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是中华文明的独特象征和传承者。
通过深入研究汉字的形成、演变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主要字体的发展历程。
随后,文章分析了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汉字在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等多个领域中的体现和影响。
通过具体实例,展示了汉字在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审美取向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本文还关注了汉字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推进,汉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如何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推动汉字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与发展,成为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旨在通过对汉字的深入研究,揭示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促进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文章也期望能够引起人们对汉字在现代社会中传承与发展的关注与思考。
二、汉字的构造与传统文化汉字,作为世界上最为独特和古老的文字系统,其构造本身便深深地烙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
每一个汉字都如同一幅生动的图画,既传递着具体的信息,又蕴含着深邃的哲理。
汉字的构造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以“阴阳”为例,这一哲学概念在汉字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许多汉字,如“明”“暗”“男”“女”等,都采用了“阴阳”的结构,表达出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哲学理念。
汉字的构造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例如,“家”字,由“宀”和“豕”两部分组成,形象地表示了一间房子和一头猪,这恰恰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生活写照。
再如,“民”字,由“目”和“一”组成,象征着每个人都应该被看见,都应该有发言的权利,这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民众的重视。
书法艺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通过学习书法艺术,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本文将探讨学习书法艺术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学习书法艺术来提升自我修养。
一、书法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中国书法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古代,书法是士人们必修的一门学问,也是文人墨客展示才华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书写汉字,书法艺术将文字变成了艺术品,使得传统文化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得以传承,并传达出深厚的情感和思想。
二、学习书法艺术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1. 深入理解汉字的内涵: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书法艺术,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每一个汉字的构造和意义,进而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2. 培养审美情趣:书法艺术要求字迹的流畅、结构的美感和墨色的浓淡均匀。
通过反复练习书法,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敏感度。
3. 培养耐心和专注力:学习书法需要大量的反复练习和耐心的投入。
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我们可以培养出耐心和专注力,这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非常有益。
三、如何通过学习书法艺术来提升自我修养1. 培养修身养性的意识:书法艺术强调笔墨纸砚的搭配,讲究的是修身养性、精神凝练的作品。
通过学习书法艺术,我们可以增强修身养性的意识,进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品品质。
2. 培养良好的习惯和纪律性:学习书法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规律的练习。
通过不断重复书写的过程,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纪律性,这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3. 增强自我表达能力:书法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
通过学习书法,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用独特的方式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总结起来,学习书法艺术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通过学习书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培养自己的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的人品品质和表达能力。
汉字书法的发展与中国文化的传承汉字书法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汉字的书写始于古代的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风格。
它不仅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表达形式。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两个方面探讨汉字书法的发展。
首先,我们来看汉字书法的历史发展。
汉字的字形经历了演变和发展,从最早的甲骨文到楷书、行书、草书等。
甲骨文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它们刻在动物的骨头和龟甲上。
这些原始的文字有着原始的形态,形状一般都是一些简单的线条和点。
然而,正是这种简单的线条和点构成了后来汉字丰富多彩的形态。
汉字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历史的变迁,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都对汉字书法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影响。
比如,汉朝的隶书在秦朝的基础上形成,成为统一的书写形式,对后来的楷书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汉字书法的发展与中国文化的传承是紧密联系的。
汉字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传递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智慧和情感。
中国古代文人崇尚书法,将其与文化修养深度结合,将书写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通过书写汉字,文人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
他们认为,字迹的流畅与否、笔画的有力与否,都能直接反映一个人的内在品质。
因此,学习书法不仅仅是学习一种艺术技巧,更是一种文化修养。
如今,汉字书法依然在中国被广泛传承,并成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许多学校和社区设置书法班,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汉字书法的传承还体现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
无论是商标、广告、招牌,还是书信、号码、名字等,汉字书法无处不在。
汉字的书写规范和美感被深深地植入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大城市,也延伸到农村地区。
许多农村学校设立了书法课,培养孩子们的书法兴趣。
这种现象证明了汉字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深远影响和传承。
总结汉字书法的发展与中国文化的传承,可以说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汉字书法通过演变和发展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中国文化的传承也使汉字书法得以延续和发展。
浅谈中国汉字文化与书法中国有句古话,字如其人。
书法作为汉字的一种艺术是中国独一无二的魅力。
羲献父子、颜筋柳骨、颠张醉素,使书法作为文人的技能登入大雅之堂,也早早地跻身“琴棋书画”四技的行列。
今日,锻炼书法已经是提高文化修养、修身养性的途径,甚至书法已然是国人礼仪的基本要素。
汉语不同于其他语言的根本存在特征在于其汉字(方块字)、单音节、多声调。
汉字不仅是汉语的书写符号世界,更是汉语文化的诗性本源。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汉字的诗意命名奥秘隐含着东方文化的多元神秘性和历史象征性。
汉字的字形本身就是艺术。
每一个汉字方方正正、筋骨扎实、结构严谨,但又易于个性的驾驭。
昔日象形的甲骨文早已中庸成了今天文件的文字,但汉字作为象形符号的表意功能始终未变。
然而更令人称道的是,每一个汉字似乎都有精巧的构图,恰当的比例,使这个符号被赋予了太多的艺术内涵。
当“京”字被抽象成一个奔跑的运动员形象之时,它的灵动,它的刚毅与柔美的融合打动了六十亿人。
当中国字被作为文身在欧美流行之时,这些符号,我们在乎的已不仅仅是它的含义。
汉字是最美的。
正因为有艺术的汉字才能有艺术的书法。
春秋战国时苍颉的文字已经被各国变换成了互不相象的异体。
战乱可以滋生一大批忧国忧民,奔走各国的纵横家,也可以滋生一大批一心想拯救社会、扶助国君的诸子,却无法使文人们琢磨如何改进他的字体。
即使老庄、钟子期余伯牙这类耳根清净者,也未必会放弃通行官方的大纂。
加之此时字都写在竹简或帛上,比起在纸上创作的游刃有余,是颇显困难的,但大纂从字体繁间来讲已经比甲骨文和祭祀器皿上的金文已是很大进步。
汉字从这时候起,已经与绝对意义上的象形文字说再见。
这是由书写器具上的革新决定的。
我们必须承认字体和书法是逐渐发展起来的,每一次字体的出现,都是一定基础的成果,是衍变得到的。
一个朝代的历史条件通过对人的生活思维的影响来影响着字体的衍变速度。
我们可以翻一翻《尔雅》或是《说文解字》来找找汉字衍变的足迹。
汉字与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核心地位研究
发表时间:2018-12-20T10:26:21.230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2月作者:蒙家辉[导读] 我国的汉字与书法艺术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传统艺术中的基础,传统艺术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蒙家辉摘要:我国的汉字与书法艺术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传统艺术中的基础,传统艺术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例如,诗词、画作、雕塑等很多类型的艺术都与传统艺术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但是汉字与书法艺术能够成为核心,是因为汉字本身的特征和书法艺术的
造诣,首先来说汉字的特征,每一个汉字都能够代表一种意象,根据意向凑成意向母题,久而久之这些意向和母题就成为了极具代表性的艺术题材,成为了世代相传源源不断的艺术源泉,其次就是书法艺术的造诣,它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于书法爱好者本身也是有很高的要求,要具备一定的艺术功底,将书法艺术在我国的文化当中传承下去。
关键词:汉字与书法艺术;中国传统艺术;核心地位;研究对于汉字的研究,我们通常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古汉字,一是今汉字,从我们了解的汉字起源和汉字结构,迄今为止汉字已经演变了3000多年历史,古汉字的演变分为6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分为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古汉字一般比较繁琐,是根据汉字本身的意向所创造的文字,而今汉字多体现在灵活多变的线状艺术结构。
一、古汉字中存在的审美意象(一)古汉字审美意象代表性较强的各类文字在古汉字当中,存在大量的意向和意象母题,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古汉字有很多,例如比较常见的东、南、西、北、风这种代表了神祇的字,还包括日、月、雷、电、雹、云、雨、雪等与天象有关的字,这些古汉字表现都是造字意向,虽然没有很多的数量,但是从这些汉字当中可以总结出古汉字的“意象”性是相当丰富的。
其实在古汉字当中,大多数的汉子多少都会存在一些意象性,例如,家、国、善、恶、贫、穷、富、思、贸等这些字除了表示形体本身,还表现很多的“意象”,这意象都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存在相互联系。
例如,善这个字不论是在甲骨文还是在金文当中,或者隶书当中,都与羊、羊的嘴巴有关系,试想,羊头加上羊嘴。
羊的嘴巴只吃草,不咬人,更不可能咬其他的动物,所以羊嘴,我们称之为善。
而它的反义词,恶,上半部分是个亚看,亚是指鳄鱼头部的象形字,中间部分是鳄鱼张开的大嘴巴,在嘴巴的左右两点,指的就是鳄鱼的眼睛,剩余部分指的就是鳄鱼头部上下沿的样子。
所以说每一个古汉字都具有一定的意象,文字的表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曾在上古时代,还没有任何意象文字的时候,考的完全是图画文字,除了具有少数的象形文字,剩下的就都是象意文字,这些古汉字从根本上奠定了汉字的发展基础,对汉字艺术以及书法艺术的发展逐渐成为汉字的基本格局,且对以汉字及其书法艺术为核心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古汉字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核心地位古汉字具有一定的文字系统,将原本的汉字重新排列组合在一起,就会出现新的古汉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会意字,会意字与意象字不同,它表现的是汉字的结构,能够呈现汉字的新意象,例如说,盥、监、乳、涉、益这几个字,这个“涉”的中间部分就是一个象形字,也就是水,而水字的两边各存在一个象形字“止”。
然后我们将这些字组合在一起,就呈现了“涉”字。
像这种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象形字组成新的字,这个字就等于两个象形字的组和,或者大于两个象形字,其中包含了很强的意象张力,能够将这个文字通过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总的来说就是涉水过河,但实际上这个字表现得不仅仅是过河这层意思。
当然,还有许多汉字是通过拟音譬况的方式构成谐声字,这说明汉字的自身与声音也是存在一定的关联,形成一种更深层次的意象。
谐声字不仅可以将形体与声音这两者完美的结合,还能够通过人体本身的自身情感构造,构筑和谐美好意蕴。
在古汉字中将其合并、叠加、对接对于中国书法就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书法本身就是一门追求多样变化、充满灵动的的艺术,而书法艺术反过来将其精华渗透于中国传统艺术当中,所以书法艺术能够在中国传统艺术当中占据核心地位。
三、书法艺术都是从人本角度出发在对古汉字和书法艺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古汉字在进行造字的过程中,主要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进行造字研究的。
而书法艺术也同样是从“人本角度”出发的,古语曾讲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句话可以说是对于古汉字在造字的过程中“以人为本”最经典的一个概括。
那么“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指的是什么意思呢?所谓“近取诸身”指的就是,从人类自身的四种感觉出发进行造字,将人的意象与古汉字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接着再来创造出与人类的身体动作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比较常用汉字。
那么所谓的“取远诸物”指的就是那些人类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自然物种,也就是人类的肉眼能够看得见的事件和物件。
在甲骨文阶段,以人作为根本,造出了相当多的“意象字”例如。
根据人的各种形态和行为造出的汉字有人,接下来又出现了大、女母、夫等等一系列的意象字,然后根据人的五官和四肢所造出的汉字,例如;手、眼、口、目等等。
曾经在古文字阶段,汉字的根本就是“以人为本”,所以,在甲骨文当中,不仅仅存在部分育人相关的汉字,还经常会将自身的观念转移到物件的身上,也就是说,用人的眼光去看动物和其他生物的世界,人更倾向于从“人本”的角度去看待一切事物。
在书法艺术当中,书法家用“结体”的概念代指汉字的结构框架。
“欲书先定间架,然后纵横跌宕,惟变所适也。
”明董其昌《画禅师随笔》追求“动态均衡”是汉字结体或间架结构的灵魂所在。
四、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艺术当中的核心地位体现隶书的变化是书法艺术的开始,同时更是古汉字的终结,由于隶书的出现,小篆便出现了解散的状况,在古文字当中由于受到圆笔与方笔的制约,所以将古文字中的曲笔和短笔改变成为了点、左形线、断线,将断线改为撇,右形线改为捺等等,并且古文字中存在的曲线全部拉直,为现代的笔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隶书及其各种书体的改革和创新留下足够的空间,为线条性艺术的开始留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总的来说就是“隶书”成就了书法这门艺术,没有线条的改变,书法艺术也没有今天的成就。
书法艺术也同样是与人相提并论的,我们通常会将书法的美与丑,与人的本性相关联,从书法评论的专业角度来讲,不仅会将书法与人的善恶美丑相关联,甚至还会将书法与自然界的生物相比较,例如,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就会用自然的景物来与书法的笔势进行比较,大多数的书法家都会将书法与生物、自然、人类的本性想关联,从中透露出对于“自然”本身的一种重视,表达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艺术当中,通过灵动的线条展现了人类的意象与书法的感同,通过艺术的方式展现了“人本与意象”结合,这种独特的审美方式与国外截然不同,因为在中国的传统当中,主要关心的不是客体的本身,更重视人类本身的审美意象,而且也不会将物件与人类本身相分离,更重视二者合二为一,这种高尚的审美,皆来自于我国传统的汉字文化,汉字造的是人类的意象和对汉字本身书法艺术的追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汉字与书法艺术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因此,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艺术中,汉字和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占据的核心地位始终不变。
参考文献:
[1]史兴海. 汉字与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地位分析[J]. 艺术品鉴, 2017(9).
[2]夏天. 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对当代平面设计艺术的影响与实际应用[D]. 青岛理工大学, 2016.
[3]黄立成. 在平面设计中融入书法艺术的研究与实践[J]. 轻工科技, 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