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佛家诗词
- 格式:docx
- 大小:8.50 KB
- 文档页数:2
20首佛系诗词,一首一境界(一)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
——唐·鸟窠微点:纷纭的世界,独守己心,淡定从容,就有一份宁静美好!(二)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南北朝·契此微点: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领悟生活的真,无论失意和得意,都请你选择淡定;你的修养,来自于是否为他人着想,真正的智者,最懂得以退为进的智慧。
(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慧开微点:一首歌可以撩起一段记忆,一杯茶可以味染一份心情,当我们读懂了时光,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原来,千般跋涉,万种找寻,要的不过是一颗平常心。
(四)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
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宋·此庵守净微点:人生如梦,年华似水,携一缕清风的洒脱,采一片流云的飘逸,淡然前行,且闻花香,一路欢笑一路歌。
(五)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唐·龙牙微点:人世间得失无常,聚散随缘。
经历的,都是修炼;等走远了再回首,会发现这一切会让我们变得坚强和清醒。
(六)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唐·无尽藏微点:人生,无论经历过多少,到最后,只想守着似水的流年,庭前看落花,花开花落间,将日子过成一杯清茶的味道。
(七)万事无如退步人,孤云野鹤自由身。
松风十里时来往,笑揖峰头月一轮。
——宋·慈受怀深微点:轻舟江上,醉看人间百态。
闲云野鹤,踏遍千山万水。
(八)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唐·白居易《对酒》微点:佛界有一名至理名言: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
(九)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佛的经典诗句精选有关佛的经典诗句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高度凝练的句子。
你知道什么样的诗句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精选有关佛的经典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佛的经典诗句11、红颜远,相思苦,几番意,难相付。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何必多情,何必痴情。
花若多情,早已凋零。
情意浓,爱意浓,怎知红丝错千重,路同归不同。
欢亦忧,乐亦忧,踏雪寻梅方始休,回首天尽头。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2、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仓央嘉措3、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4、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纳兰性德《画堂春》5、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
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城高短箫发,林空画角悲。
曲中无别意,并是为相思。
——安意如《曲中无别意,并是为相思。
》6、梦中泪,乱生死,相思无用总不知!7、我一直认为叶子是树的语言:松木善于针砭,相思则一树的梦句,爱自言自语。
那么,我说这古树的薄叶乃哲人语,简且深。
其实,生命到了这种程度,说什么都是多余,所以更多时候,树是无言。
——简媜《水问》8、爱一个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直守望着她。
直到她的.生命结束由自己承担起所有相思的悲伤与痛苦直到自己消失在这个世界上《返老还童》9、一壶浊酒一竿身,风浪漂流火海奔。
是非不问,恩怨不论,英雄泪满襟。
倾国薄命,高枝受风,老树阅古今。
几世虚妄轻狂郎,寂寞如歌相思晃。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执白棋意紊。
曲院回廊,缺月依桥,挑灯茶味温。
拂袖去!今朝权作白云夫,一叶任逍遥。
他日步上朱丹墀,听事黄阁老!10、画镜飞青蝶,鹧鸪天,尺素锦书双鱼湿遍。
兰阙欢薄梨花谢,朱笺晕染泪眼。
落啸雨,愁白春鬓,帘外三潭秋水碧。
料相思,衿袖琤琤佩,鸾枕憩,烛燃烬。
暂遣归期时,尽悲哀。
清清冷冷,碧笙划梦。
西畔柳枝烟欲袅,还寄同心劝君。
十首最具佛性诗词,一首一境界!十首最具佛性诗词,一首一境界!1.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大师《修行偈颂》神秀是北宗禅的创始人。
他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
人身本是佛身,心性也本来清净。
只是由于执着,生起了相对间识,以致于经常为尘垢所染。
因此,要保持心的澄明清净,就必须“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即通过坚韧不拨的修习,才能渐次领悟到佛理而成为佛。
神秀的诗偈,形象地浓缩了佛家修持过程的三个阶段:戒、定、慧,这三个阶段体现着佛教基本世界观。
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终南别业》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
「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
登山者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
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人生境界也是如此。
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
如果因此而退心,就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
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但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3.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慧开禅师《颂平常心是道》这几句诗有着高山流水的味道,天生有些人一看就能明白。
禅宗讲究顿悟,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未开悟者呈现了以手指月的姿势。
闲事,也即烦心之事。
关键在于是否能在任何环境中都找到通往风花雪月的境界之路。
春天有百花,夏天有凉风,秋天有明月,冬天有白雪,风、花、雪、月这些在不同时刻都能象征着令人心境豁达之意的事物,便是开悟的人能够保持淡定从容的绵绵无绝之力。
说白了就是:若心境豁达,淡定从容,不为琐事所扰,那每一天每一季都是好时节。
三百首最经典的禅诗,让你一次读个够展开全文禅诗,指的是与念佛、参禅相关的诗,是富含禅理禅意的诗词作品。
自古以来,我国关于写禅诗的圣手非常多,作品数量达30000首之多,是我国古代诗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无相偈·六祖惠能大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僧院花·白居易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
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
3、赠衡岳僧·怀素祝融高座对寒峰,云水昭丘几万重。
五月衲衣犹近火,起来白鹤冷清松。
4、题僧院·灵一虎溪闲月引相过,带雪松枝挂薜萝。
无限青山行欲尽,白云深处老僧多。
5、简寂观·灵彻古松古柏岩壁间,猿攀鹤巢古枝折。
五月有霜六月寒,时见山翁来取雪。
6、法华寺上方题江上人禅室·皎然路入松声远更奇,山光水色共参差。
中峰禅寂一僧在,坐对梁朝老挂枝。
7、欲归山留别韩潮州愈偈·大颠辞君莫怪归山早,为忆松萝对月宫。
台殿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8、马上作·贯休柳岸花堤夕照红,风清襟袖辔璁珑。
行人莫讶频回音,家在凝岚一点中。
9、木仙庵吟诗·吴承恩禅心似月迥无尘,诗兴如天清更新。
半枕松风茶未熟,吟怀潇洒满腔春。
10、山中作·处默席帘高卷枕高攲,门掩垂萝蘸碧溪。
闲把史书眠一觉,起来山日过松西。
11、孤猿叫落中岩月偈·延寿孤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残半夜灯。
此境此时谁得意?白云深处坐禅僧。
12、千尺丝纶·德诚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13、春晚书山家屋壁·贯休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14、赠质上人·杜荀鹤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15、溪上遇雨二首·崔道融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次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历代最经典禅诗佛诗100首,读懂受用一生【一点资讯】1、天也空,地也空。
人生渺渺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
东升西坠为谁功。
金也空,银也空。
死去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
黄泉路上不相逢。
宅也空,田也空。
换了多少主人翁。
朝走西,暮朝东。
人生犹如采花蜂。
采得百花成蜜后,到头辛苦一场空!2、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
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为己谋。
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
3、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4、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
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
只贪名利求荣显,不觉形容暗悴枯。
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
5、尘世纷纷一笔勾,林泉乐道任遨游.盖间茅屋牵萝补,开个柴门对水流.得隙闲眠真可乐,吃些淡饭自忘忧.眼前多少英雄辈,为甚来由不转头.6、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郊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7、兔金乌西坠,江河绿水东流。
人生那得几千秋,万里山川依旧。
寿夭穷通是命,荣华富贵自修。
看看白了少年头,生死谁知先后。
8、日日杯深酒满,朝朝小圃花开。
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
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9、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0、名利场中底事忙,何如消散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卷,酒千殇。
大开白眼看侯王。
玉楼金阕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11、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
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12、朝臣待漏五更寒,铁甲将军夜渡关。
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
13、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佛门清净的诗句佛门清净的诗句是指那些表达佛法智慧、悟道心得、追求内心冥想安宁的诗句。
这些诗句通常短小精悍,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佛教信仰中的深邃哲理和境界。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佛门清净的诗句:1. 万法自然佛性宽,心无所住一切空这是出自《心经》的一句诗句,表达了佛法中对于内心冥想的理解。
它指出,佛性广大无边,心无所执著,则一切皆为空,没有固守之物,达到内心的超然与宁静。
2.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一句诗。
表达了自然景物的宁静与纯净,与人心的内在清净相对应。
佛教强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体悟,可以达到人心的净化与超脱。
3.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这句诗出自唐代文人神秀所著《沙门天童随喜偈》。
这句诗用隐喻的方式表达了身心合一的境界。
人体如同菩提树,心灵是明镜台,去除杂念,保持心境的纯净与明亮,即可获得智慧与觉悟。
4. 心如止水,无动无静此诗出自南宋宋慈示谦《定庵诗稿》。
这句诗以“止水”比喻内心的静寂与平和,通过无动无静的境界,达到超越尘世纷扰,心灵得到彻底净化的境地。
5.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出自唐代文人陆游的《冬夜将归》。
这句诗表达了佛门清净的道理:光靠书本知识是不够的,需要实际去践行来获得真正的体悟。
只有亲身经历和实践,才能真正理解佛法的深度和内涵。
以上几个佛门清净的诗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每一句诗句都蕴含着佛法智慧和思想。
通过阅读和体悟这些诗句,可以帮助人们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清净。
佛教强调的是通过悟道,使得人们远离烦杂的外界纷扰,寻求内心的真谛,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超脱。
通过Markdown的文本格式的输出,可以更好地呈现出上述佛门清净的诗句,突出了其简洁明了的特点,也方便读者进行阅读和理解。
1、"理谓理趣,道理广也。
性为法性,心性深也。
若穷其理趣,则尽其体性。
今此经中,意趣体性皆穷究也,此借《周易》`说卦’之言。
”--澄观《华严经疏》2、“往复无际,动静一源,含众妙而有余,超言思而迥出者,其唯法界欤!”--澄观《华严经疏》3、"应感之事,是佛境界。
不同于外,理不可请。
内实常存,又何所谓耶?”--道生《大般涅槃经集解》4、顺理生心,名善。
-一道生5、"到于彼岸本由正见。
入邪见者则不到也。
顺在解邪,见理为人也。
既入其理,即为彼岸,无复彼岸可到也”--道生《注维摩诘经》6、以心相得解脱者,无垢在心。
--道生《注维摩诘经》7、万法虽异,一如是同。
--道生《妙法莲华经疏》8、善相者,涅槃惑灭,得本称性。
--道生《大涅槃经集解》9、返迷归极,归极得本。
一一道生《大涅槃经集解》10、布施无相,度生无我。
《金刚经》11、揭谛揭谛。
"50”其咒神力。
满虚空。
遍十方。
续三世。
净心持咒。
无愿不从。
波罗揭谛。
"51”其咒感应。
无所不周,无有不备。
无不具足。
其道义无穷。
波罗僧揭谛。
"52”其咒畏力。
能使诸魔鬼神。
归依顶礼而崇拜。
侍从而无懈。
菩提萨婆诃。
"53”其咒咒力。
使诸天王天神。
及诸修罗。
常侍护佑。
无怠惰。
至此终--涤华禅师《心经注解》12、即说咒曰。
"49”佛口与心。
及某甲等。
若宣此咒。
灵感灵速。
犹如电磁波。
--涤华禅师《心经注解》13、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48”如来大慈。
说此神咒。
解脱九类众生。
一切苦恼危难。
--涤华禅师《心经注解》14、真实不虚。
"47”佛无诳语。
咒力灵感。
无所不从。
无不满足。
持咒人心愿。
--涤华禅师《心经注解》15、能除一切苦。
"46”持咒人。
求什么。
得什么。
甚至。
求大涅槃。
急得大涅槃。
--涤华禅师《心经注解》16、是无等等咒。
"45”其咒灵感。
胜过诸咒威力。
经典佛家诗词
来是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是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唐。
鸟巢禅师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他日如何举似人。
——宋。
苏东坡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
无门慧开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明。
憨山德清
什么是佛:
佛,梵文 Buddha音译“佛陀”的简称 [梵文 Buddha ]。
意译为“觉者”、“知者”、“觉”。
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据称,凡夫缺此三项,声闻、缘觉缺后二项,菩萨缺最后一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
小乘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
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
“佛”字由左边的“人”与右边的“弗”构成,“弗”为“不”的同源字,加单人旁就是不是凡人,说明称之为佛的人,本就是超脱凡人欲念、思想的人。
描写佛光的诗句佛家有句著名的格言:“心存佛法,处处是佛”,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应当随时随地地保持一颗清净的心,常常体味佛法的真谛。
佛教中,佛光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是佛菩萨的一种显露,代表着光明、智慧和真理。
以下是一些描写佛光的诗句。
描写佛光的诗句——光明类:1. 满天佛光瑞气生,圆月长空将佛圆。
这一句诗读起来充满光明,形象化地描绘了佛光闪耀的情景。
如同天空中有着无数的光点,散发着强烈的清凉和安宁。
2. 明月照金塔,佛光如白云。
这句诗表达了佛光温和中的刚劲,犹如白云缓缓飘动的姿态,呈现出一种清新、优雅的情感。
3. 天上佛光灿烂耀,十方菩萨怀慈悲。
这句诗刻画了佛光的庄严和尊严,使听者感到一种宏伟而又庄严的气息,获得了一种虔诚的感情。
描写佛光的诗句——智慧类:1. 佛光照耀如晓日,普照三界是真理。
这句诗突出了佛光代表智慧的含义。
佛光照明每一个角落,并指引我们找到真正的方向,说明佛光代表着真理与智慧。
2. 佛光闪现万物间,庄严体察世界真。
这句诗描述了佛光的反射作用,依托于佛光可以洞察万象,具有无以伦比的智慧的特点,使听者有种遥接神秘天地的感慨。
描写佛光的诗句——清凉类:1. 佛光浸润青山绿,清风送爽感官新。
这句诗概括了佛光的清凉和清新,佛法的旨在提供人们能够拥有精神上的安宁和舒适,缓解一切烦恼。
2. 拂苍穹,洒银河,佛光照澄澈。
这句诗词让人感受到了佛光中所包含的清凉、透明与净化,这种感觉就如畅快淋漓地迎接着凉爽的空气。
佛光是佛教中最神圣的物体之一,它代表了光明、智慧和真理,与此同时,这些诗句也完美地诠释了佛光的属性。
这些诗句彰显着一种对幸福与感悟的向往,也让人联想到了追寻佛法、金子般的价值。
佛教和佛光,已经成为融入现代社会的一部分文化,相信它们在今后依然会散发出正面的影响。
经典佛诗词经典佛诗有哪些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经典佛诗词,以及经典佛诗有哪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佛家诗句经典佛家诗句经典1、佛家诗句经典如下:儿所有相,当是是安:右见借花相,即儿如米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2、经典佛家语录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石一乾坤,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
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北宗神秀的诗: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不让忍尘埃。
南宗创始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来有尘埃。
弘一法师的诗: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飓尺千里。
4、关于佛教的诗词唐·惠能《菩提谒》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译文: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精选有关佛的经典诗句精选有关佛的经典诗句1、一佛一切佛,心是如来地。
——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任你千圣现,我有天真佛。
——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常闻释迦佛,先受然灯记。
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苏轼《屈原塔》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惠能《菩提偈》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3、宋·晁说之《闲居》闲居岂无事,一动百艰难。
水为斋僧惜,花因供佛残。
喜闻多死士,厌话小长安。
香火同缘客,饥肠先永叹。
宋·王义山《乐语》移向慈元供寿佛。
压倒群花,端的成清绝。
青萼玉包全未拆。
佛教诗词名句佛教诗词名句1、身是菩提树经典佛诗词,心如明境台经典佛诗词,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2 菩提本无树,明境变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3 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2、佛教经典经典佛诗词的诗词有哪些佛教诗词赏析来是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是一同。
释迦牟尼诗句
非常好的关于释迦牟尼的信息,以下是两段比较经典的诗句:
1. "自娱自乐,无非人间过客。
相忘江湖,浅看尘间雕琢。
"
这句诗表达了释迦牟尼对于世间繁华的淡漠和对于内心宁静的
追求。
他主张人们应该放弃贪婪和执念,远离纷扰的尘世,寻找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2.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事皆是善事,一切行皆是修行,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
这句诗表达了释迦牟尼对于佛法的深刻理解和阐述。
他认为,佛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种基于智慧和实证的体悟。
佛法的真谛在于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36句具有佛家禅意、超凡脱俗的诗词,值得收藏禅意,蕴藏在诗句中,读之清静柔和,可令人再三品读咀嚼。
今日,便分享一些具有佛家气质,超凡脱俗的古诗词,愿消除一切烦恼,美好不期而至。
011.万机俱泯迹,方识本来人。
——寒山《诗三百三首》2.岁华空冉冉,心曲且悠悠。
——张九龄《高斋闲望言怀》3.下来虽有路,归去每无心。
——齐己《寄仰山光味长者》4.身同云虚无,心与溪清澄。
——岑参《寄青城龙溪奂道人》5.岂住空空里,空空亦是尘。
——李咸用《赠山僧》6.云间独坐卧,只是对山松。
——岑参《题云际南峰眼上人读经堂》021.欲识无为理,心中不挂丝。
——徐再思《折桂令》2.委形老小外,忘怀生死间。
——白居易《赠杓直》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4.野性虽为客,禅心即是家。
——处默《送僧游西域》5.死生俱是梦,哀乐讵关身。
——耿湋《春日游慈恩寺寄畅当》讵:岂6.彼见是我身,我见是彼身。
——皎然《次日》031.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
——吕温《戏赠灵澈上人》2.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钱起《送僧归日本》3.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5.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王守仁《题灌山小隐》6.归来笑撚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比丘尼《悟道诗》041.山月不知心底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温庭筠《梦江南》2.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赠药山高僧惟俨》3.亦欲心如秋水静,应须身似岭云闲。
――王安石《赠僧》4.至今寂寞禅心在,任起桃花柳絮风。
——栖白《寄南山景禅师》5.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
——李白《僧伽歌》6.一点灵光随落日,万端尘事付浮云。
人世自纷纷。
——净圆《忆江南》051.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杜荀鹤《赠质上人》2.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杜牧《金谷园》3.眼里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释迦牟尼诗句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他的教诲和故事被广泛传颂,并且有许多诗句描绘了他的智慧和悲悯。
以下是一些关于释迦牟尼的诗句:
1. '万法唯心造,心法无生灭。
' 这句诗意味着一切现象都是从我们的内心而生,心是万法的根源。
它提醒我们要从内心寻找真理和智慧。
2. '救渡众生苦海深,慈悲智慧伴人心。
' 这句诗强调释迦牟尼的慈悲和智慧。
他将自己比作一位救援众生脱离苦海的导师,他的慈悲和智慧为人们带来了力量和指引。
3. '不可思议的智慧,如同明亮的明月。
' 释迦牟尼的智慧被描述为无法想象的,就像明亮的月亮一样。
这句诗表达了对他智慧的赞美和敬仰。
4. '放下执着,心灵就自由。
' 这句诗强调了释迦牟尼的教诲中的重要原则之一:放下执着。
当我们不再追求欲望和物质财富时,我们的心灵将获得自由和平静。
5. '众生皆有佛性,只需开悟觉醒。
' 这句诗表达了释迦牟尼对人类
潜在的佛性的信仰。
他相信每个人都有成为佛陀的潜力,只要我们能够开悟和觉醒。
这些诗句传达了释迦牟尼的教义和他对人类解脱的关怀。
他的智慧和慈悲一直激励着人们寻求内心的和谐与智慧。
关于佛教的诗句范文关于佛家的诗句1.关于佛教的诗词1、唐·惠能《菩提谒》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译文: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2、唐·惠能《菩提谒》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译文: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3、唐·吕岩《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4、唐·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译文:说它是花不是花,说它是雾吗不是雾。
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5、宋·道潜《口占绝句》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译文:寄语东山那位窈窕的姑娘,总喜欢用幽梦去烦恼襄王。
禅心早已化作沾泥的杨絮,不会再随着春风上下颠狂。
扩展资料: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
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
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
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最美禅诗十首,首首意味深长(唐·...禅诗作为诗词宝库的一员,一直以清新高雅、意境高远而流传于文学殿堂,本文特精选经典禅诗10首,可谓珍珠中的珍珠,它文字诗词尽风流,让你在享受诗词艺术之美的同时,更领略禅诗世界里那清新入耳,意味深长的文化瑰宝。
壹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间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
浮生若梦鸟巢禅师,唐著名僧人,据记载其行为怪异,常以树为栖,与鹊为邻,故世称鸟巢禅师。
据载,禅师与大诗人白居易多有来往。
有则小故事记载了该偈语出处:有次,白居易作偈语特请教禅师道:“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鸟巢禅师当场以偈回答说:“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间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便把人生如梦似幻,短如朝露的特性点化的惟妙惟肖。
如果众生都能从中悟到生死,进而超越时空来去之限制,也许生命就达永恒,不生不灭。
贰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退方为进据记载,《插秧诗》是五代梁时的契此和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五代梁时著名僧人,号长汀子。
因他肩上经常背一个布袋并手拿锡杖及佛珠,因此又被称为布袋和尚。
插秧,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场景,在布袋禅师点化下,意趣无穷,妙理尽出。
不得不说布袋和尚道行之深,运化文字之妙。
叁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心中有佛佛常在这首诗偈是唐朝无尽藏比丘尼的大作。
也许辛弃疾的青玉案里的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可与其媲美。
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是一首无门慧开禅师的诗偈,通过春夏秋冬人生四季对如何安身立命做了一个很绝妙的开示。
真可谓一语点醒梦中人,烦恼痛苦处,换个心境,也许凛凛白雪皆是春。
伍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古代经典佛家诗词及出处从佛经文学到僧人文学进而延伸到文人文学,形成了中国佛教文学一脉相承的发展过程。
那么今天小编就和你聊聊古代经典佛家诗词及出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古代经典佛家诗词及出处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如世巧幻师,幻作诸男女;彼虚空性,犹实幻生。
而同时代的文人也以凄美的笔墨抒写了同样的生命情调: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
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
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
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
念当远离别,思念叙款曲。
……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
(秦嘉《赠妇诗》三首之一、二,《汉诗》卷六,第186—187页) 这是东汉桓帝后期诗人秦嘉《赠妇诗》的一、二首,诗中充满了人生的悲苦和空幻。
之后,人生之苦尤其成为建安诗人普遍伤叹的主旋律:生命易衰之苦、战争残酷之苦、恩爱离别之苦、空房独守之苦、饥寒交迫之苦、仕途不遇之苦、命如草芥之苦、壮志未酬之苦,等等,这一切使得“建安风骨”的深层意蕴中凝结了一个“苦”字: 欢日尚少,戚日苦多。
(《汉乐府?善哉行》,《汉诗》卷九,第266页)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蔡琰《悲愤诗》,《汉诗》卷七,第200页)如此苦不堪言,是此前中国文人较少表达的。
因此,当人生之苦的喟叹难以真正解决文人内心深处的矛盾时,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便把人生之苦与本体性的空、幻(梦)联系在一起。
把佛教的苦、空、幻纳入自己的人生观中,使之成为其人生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从秦嘉在诗中率先使用了譬喻人生短暂的“朝露”、“浮云”后,这两个内典中的高频语词也成了汉晋文人诗文中的常用语。
我们先看“朝露”: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魏诗》卷一,第349页)惟人之生,忽若朝露。
促促百年,行暮。
(曹丕《曹苍舒诔》,《全三国文》卷七,第1092页)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精选关于佛的经典诗句1、嗓子落满了红尘,江河在琴弦上走调。
《仓央嘉措诗传》2、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
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佛经》3、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日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那一世》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佛》5、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
——佛语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坛经行由品》7、佛学的精髓在于至死不渝的善,高处的空灵和重生的力。
8、——“莫名其妙的生来,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南怀瑾9、扫地为何?为了净地。
净地为何?为了静心。
静心为何?心静方能见众生,见得了众生,方能勘破生死,生敬天地之心,心无挂碍,无挂而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小西天狄道传奇》10、强者无敌,慈悲为怀;弱者无能,跪佛求生——月如火《仙武同修》11、只有在幽暗中起身的人,才更加珍视灯盏的指引;只有真正经历过悲伤的找寻才更有丰厚的质地。
也许这就是佛陀给有缺陷而不完整的人类的指引:没有痛失就不会有记取,没有悲伤则无法领会欢愉的意义。
——冯娜《一个季节的西藏》12、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占有,只能经历。
我们只是时间的过客,总有一天,我们会和所有的一切永别。
深知这一点的人,就会懂得:「无所谓失去,那只是经过而已;亦无所谓得到,而只是体验罢了。
」——觉乘13、佛言:人有二十难。
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经典佛家诗词
来是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是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唐。
鸟巢禅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宋。
苏东坡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
无门慧开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明。
憨山德清什么是佛:佛,梵文buddha音译佛陀”的简称[梵文buddha]。
意译为觉者”、知者”、觉”。
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据称,凡夫缺此三项,声闻、缘觉缺后二项,菩萨缺最后一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
小乘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
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
佛”字由左边的人”与右边的弗”构成,弗”为不”的同源字,加单人旁就是不是凡人,说明称之为佛的人,本就是超脱凡人欲念、思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