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39.65 KB
- 文档页数:2
细菌性⾷物中毒案例分析细菌性⾷物中毒案例分析(⼀):⼀起沙门⽒菌⾷物中毒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少华学习⽬的:1. 了解常见细菌性⾷物中毒的流⾏病学特点、中毒潜伏期及主要临床表现;2. 掌握细菌性⾷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原则;3. 掌握细菌性⾷物中毒的流⾏病学调查步骤和分析⽅法;4. 提出细菌性⾷物中毒预防控制措施及撰写调查报告。
培训时间:4 课时培训⽅法:讲解、演练、讨论参考⽂献1. GB14938-1994 《⾷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2. WS/T13-1996 《沙门⽒菌⾷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3. 卫⽣部第8号部长令( 1999.12.24 ):《⾷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4. 《中华⼈民共和国⾷品安全法》( 2009.6.1 )5. 中华⼈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应急条例》( 2003.5.9 )6. 《国家突发公共卫⽣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作规范(试⾏)》( 2006.1.1 )第⼀部分复习基本概念第⼆部分事件的发现与报告第三部分现场控制与处理第四部分卫⽣学和流⾏病学调查第五部分现场调查的实验室⽀持第六部分结果分析与评价第七部分结案处理与措施建议附件《⾷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物中毒事故调查报告表》第⼀部分复习基本概念教学建议:阅读15分钟,讨论问题10?30分钟,主要是复习⾷物中毒及细菌性⾷物中毒的基本概念, 能够简述细菌性⾷物中毒的流⾏病学特点、中毒潜伏期及主要临床表现。
⾷物中毒( foodpoisoning ),是指⾷⽤了被⽣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品或者⾷⽤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品后出现的⾮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 急性、亚急性⾷源性疾病。
按照中毒致病因素分类可分为微⽣物性⾷物中毒、化学性⾷物中毒和有毒动植物⾷物中毒。
细菌性⾷物中毒是指⼈们吃了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品⽽引起的⾷物中毒。
常见的⾷源性致病菌有:副溶⾎性弧菌、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肠埃希菌、蜡样芽抱杆菌、⾦黄⾊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溶⾎性链球菌,我省以沙门⽒菌⾷物中毒为主。
一起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肥东县疾控中心,安徽肥东231600【关键词】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食物中毒;调查【中图分类号】r15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053-012010年10月7日上午9:00,肥东县某酒店办婚宴后陆续有25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根据现场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分析和实验室的病原菌检测,确定是一起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污染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1.流行病学调查肥东县某酒店10月6日中午承办陈某、龚某2家婚宴,共54桌,其中陈某婚宴28桌,龚某婚宴26桌,每桌约10人,中午12:30开始就餐。
中午用餐后有25人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后经病例搜索分别到县中医院、县医院和镇北居委会卫生室就诊。
25名发病者中,最短潜伏期为4.5小时,最长潜伏期为16小时,平均潜伏期为12小时。
25名发病者中年龄最小的23岁,最大的76岁,男性6人,女性19人。
两家婚宴就餐人数约540人,除25人发病外,其余均未发病,罹患率为4.6%。
25例患者均为当地住户,仅6日中午在该酒店用餐,其余时间无共同进餐史,无外出史,发病前1周内未接触过其它类似病人,经对25名患者及30名同餐未发病者的食谱调查发现,25名发病人员中有23人食用过凉菜,同餐未发病者中5人食用过凉菜。
2.现场卫生学调查该酒店持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现场抽查11名从业人员中只有2人能出示有效健康证明;该酒店原料库、粗加工间、加工间、熟食间等专间齐全。
凉菜间水池内放置生凤爪约20斤,操作台上放置一碟生鸭肫,两瓶无生产日期的“糖桂花”调料,凉菜间内一视野可见约3只苍蝇;加工间内一个标为“半成品”的食品冷藏柜内,剩余蛋卷和生鱼混放;酒店用水为自来水。
据酒店负责人介绍,六种凉菜为10月6日9:30制作,12:30供应婚宴。
3.临床表现发病者的主要症状为:恶心21例(84%),呕吐18例(72%),腹痛25例(100%),腹泻25例(100%),头晕14例(56%),发热2例(8%),畏寒5例(20%)。
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结果分析摘要目的对本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的特点,为更好地制定预防及控制食物中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取62例细菌性食物中毒人群,进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观察其细菌性食物中毒症状、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可疑来源以及食品情况、病原学鉴定结果。
结果62例细菌性食物中毒人群,其中呕吐27例,占43.5%,腹泻62例,占100.0%,发热18例,占29.0%,腹痛36例,占58.1%。
潜伏期最短1 h,最长15 h,平均潜伏期(7.41±2.13)h。
进行病原学鉴定发现,最多的病原菌类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7例,占43.5%。
结论依据样品的合理采集以及检验方法,对病原学进行正确鉴定,可显著提升诊断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几率。
关键词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鉴定;样品采集;检验在我国,每年都会发生多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食品安全的形势比较严峻,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1-3]。
本次研究62例细菌性食物中毒人群作为研究對象,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中心2015年5月~2017年5月的62例细菌性食物中毒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饭店中毒4例,小学食堂中毒3例,中学食堂中毒55例。
男37例,女25例。
年龄22~49岁。
对其呕吐物、粪便及肛拭子等样品进行采集并检验。
①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②食物中毒调查报告;③食物中毒现场采抽样品。
1. 2 仪器与试剂所用仪器设备及耗材包括棉拭子、无菌生理盐水试管、温箱、冰箱、恒温水浴箱。
所用试剂均由本疾控中心提供,包括营养琼脂培养基、XLD琼脂、MAC琼脂、B-P琼脂、肉汤培养基、碱性蛋白胨水、伊红美蓝培养基、显色培养基。
其中,分离培养基与增菌均产自于青岛高科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诊断血清产自于天津生物制品研究所,而生化微量管、细菌生化鉴定条产自于北京陆桥技术有限公司,均在有效期内进行使用。
细菌性食物中毒采样对检验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对策摘要每年5~10月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根据以往在处理食物中毒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对中毒报告不及时、专业知识不足、样品的采集与实验室检测等影响食物中毒原因查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应加强食物中毒行政管理措施、保证样品采集质量、加强实验室的质控管理以提高食物中毒病因检出率等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影响因素影响因素采集样品缺乏及时性:由于一些消费者对《食品卫生法》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发生食物中毒后,不能首先及时向卫生监督部门报告疫情,而是自己与经营者私自交涉,在不能如愿的情况下才向卫生监督部门举报,因此造成一些经营者在知道发生食物中毒的情况下,首先处理掉一切可能的剩余食品,对加工经营现场、工具、容器进行了消毒和处理,延误了有效的报告时间,从而影响了对可疑食物的采集[1]。
采集样品缺乏代表性:由于食物中毒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细菌性食物中毒都有特定的潜伏期,毒素性中毒一般有1~3小时,细菌性中毒一般6~10小时。
当卫生监督部门接到疫情报告赶赴现场时,往往时间周期较长,可疑食物已被清理,即使采到几份剩余食品,也可能不是食物中毒当天餐桌上的剩余食物,因此常出现食品中检出的细菌与病人排泄物中检出的细菌不相符,影响了中毒结果的分析。
另外,食品加工、制作现场能提供线索的环节已被经营者清扫、消毒,食具和用具已被清洗干净,同样也影响了食品加工工具、容器、场所的采样和检验。
采集样品缺乏典型性:中毒病人发病后,患者一般自行服用抗菌类药物,严重时才到医院就医。
由于一些医务人员对食物中毒报告制度不够了解,导致了只管用药治疗,忽视了对病人呕吐物、排泄物的留取,导致了大量的抗生素抑制了致病菌的繁殖,从而影响了致病菌的检出率。
采集样品缺乏完整性:一般中毒病人发病期的血样容易采到,而采集病人恢复期的血样,由于病人的不配合或提前出院往往采集不到,也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全面分析。
食安管理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分析王 宇,国 霞,王 伟(淄博市淄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淄博 255100)摘 要:目的:通过实验室微生物检测查清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一起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为相似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提供处置依据。
方法:采集可疑食品及其包装袋8份、病例呕吐物2份至实验室进行常见致病菌检测,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测定增菌液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类型。
结果:1份面包屑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份吃剩的鸡腿检出蜡样芽胞杆菌,其余样品未检出可疑致病菌。
结论:根据采集样品实验室微生物检测结果,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中毒病例临床症状综合分析,此事件因食物保存不当,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滋生,食入引起食物中毒。
关键词: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实验室检测Laboratory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a Food PoisoningCaused by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Bacillus cereusWANG Yu, GUO Xia, WANG Wei(Zichuan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Zibo City, Zibo 255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 of a school food poisoning event in Zichuan District through laboratory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handling similar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 Method: 8 samples of suspicious food and its packaging bags and 2 samples of case vomitus were collected to the laboratory for common pathogenic bacteria detection, and the the typ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the enrichment solution was detected by real-time fluorescent PCR for enterotoxin detection. Result: Staphylococcus aureus was detected in 1 bread crumb, Bacillus cereus was detected in 1 leftover chicken leg, and no suspicious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detected in the remaining samples.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microbial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of collected samples, combined with on-site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symptom of poisoning cases, this school food poisoning event was caused by eating food that was bred by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Bacillus cereus.Keywords: food poisoning; Staphylococcus aureus; Bacillus cereus; laboratory testing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且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1]。
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与分析【摘要】目的:查明食物中毒原因,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
方法: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进行分析。
结果:在1份剩饭和3份患者呕吐物中均检出生物学性状一致的蜡样芽胞杆菌。
结论:证实为一起因食用被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剩饭引起的食物中毒。
【关键词】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中图分类号】r1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321-01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a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case wang yan-ping ma jing yang xiao-boresearch center for public health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city yichang](yichang, hubei,china 443005)【abstract】objective:identify the causes of food poison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ood poisoning. methods combination of epidemiolog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laboratory for analysis.results leftovers at 1 and 3 were detected in both patients vomit the sam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acillus cereus. conclusion:confirmed from eating with bacillus cereus food poisoning caused by contaminated leftovers.【keyword】bacillus cereus;food-poisoning2010年9月7日,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某校几十人疑似食物中毒,均以头晕、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
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对2010年10月——2011年1月之间发生的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主要的致病菌。
结果共有98例患者发生食物中毒,其中有36例患者为革兰阳性菌中毒,占36.7%,其中有12例患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占12.2%;有35例革兰阴性杆菌中毒,占35.7%,其中有7例患者为铜绿假单胞菌中毒,占7.1%;有27例为真菌中毒,占27.6%,其中有10例为克柔假丝酵母菌,占10.2%。
结论细菌性食物中毒其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克柔假丝酵母菌为主,临床应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关键词】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1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52-02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突发事件,其来势突然,病情凶险,发病率较高[1],一般都为机体发病,在食物中毒发生后,当地疾控中心应该积极与其它部门配合,采取积极有效地控制措施,快速准确的查明导致中毒的原因,并进行检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10年10月——2011年1月之间发生的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情况进行调查。
共有98例中毒,其中男性有40例,女性有48例;年龄为10-76岁,中位数年龄为36.5岁;初中学历12例,高中学历有21例,大专学历有35例,本科及以上学历有30例;已婚有58例,未婚有40例,所有对象均排除了其它原因引起的中毒。
1.2 方法1.2.1 建立应急预案,准备各项材料应预先对实验室的食物中毒检验员进行建立,准备采集样品所需的材料,对常用的培养基、生化管及常用的血清准备齐全。
1.2.2 现场调查患者应该对《食物中毒个案调查登记表》[2]里的各项内容进行填写,对于发病较早或较为严重的患者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观察其是否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对于同一时间就餐但未中毒的患者也进行调查,进而排除别的中毒原因;对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详细询问,注意治疗结果是否出现异常。
疾控中心处理食物中毒检验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一、接报和初步调查1. 疾控中心接到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报告来源可以是医疗机构、学校、餐馆、家庭等。
常见的食物中毒细菌及检测方法发表时间:2019-06-27T15:00:41.450Z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2期作者:周子人[导读] 民以食为天,食品卫生与安全问题属于民众关注度非常高的民生问题之一,直接关乎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
我国的食品卫生与安全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常见的食物中毒细菌及检测方法周子人(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 610000)【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18-02民以食为天,食品卫生与安全问题属于民众关注度非常高的民生问题之一,直接关乎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
我国的食品卫生与安全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民众的饮食健康与营养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食品卫生与安全问题依旧非常严峻,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成为食品安全问题关注的焦点。
食物中毒作为最常见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不仅会对公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在通讯和信息交流日益便捷的社会环境下,还会造成一定范围内民众的恐慌,威胁到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1 沙门菌及其检测方法沙门菌是一类具有相似抗原结构的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
沙门菌是常见的肠道病原菌,也是目前引发食源性肠道感染的最主要致病菌。
据统计,我国每年由沙门菌引发的食物中毒占所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80%,而最常见的引起沙门菌食物中毒的食物为畜产品和禽类产品。
腹痛、腹泻和呕吐是沙门菌食物中毒的最主要临床表现,腹泻次数频繁可造成体内失水过多,电解质紊乱,进而引起痉挛,脱水和休克,严重危及身体健康。
沙门菌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它是食品中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国标方法,也是最终定性定量的金标准,同时也是使用时间最久、范围最广的病原菌检测方法。
检测对象为食物中毒中的临床患者生物标本和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初步确定的可疑食物。
对于患者,通常采集大便、呕吐物或血液进行检测。
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研究
发表时间:2018-05-29T11:48:36.01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8期作者:周凌军[导读] 食物中毒为较为常见且多发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主要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动植物毒素食物中毒。
临武县疾控中心检验科湖南郴州 424300 摘要:目的:研究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
方法:选取食物中毒患者一共10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8日至2016年3月10日,对100例食物中毒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根据表1研究显示,在100例食物中毒患者中,以革兰阳性菌较为常见,构成比为30.00%,其次为革兰阴性菌、构成比为20.00%,而不动杆菌以及表皮葡萄球菌所占比例较小,在中毒患者中,采集样本为1200份,其中餐具涂抹物样本有350份、剩余食物样本300份、肛拭子以及呕吐物样本550份,肛拭子以及呕吐物样本检出率较高、为58.18%,餐具涂
抹物样本检出率较低、为5.71%。
结论: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以真菌、革兰阴性菌以及革兰阳性菌为主,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不动杆菌较少,为了预防食物中毒情况,基层疾控中心应做好检验和采样工作,能显著减少食物中毒情况。
关键词: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
食物中毒为较为常见且多发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主要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动植物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污染性食物中毒等,以细菌性食物中毒较为常见,近年来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率不断增加,基层疾控中心是负责单位,在检测过程中容易受到较多因素影响,同时检测时间较长,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1],因此,本次研究对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进行分析,为预防以及控制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有利依据,见各项研究内容中的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食物中毒患者一共10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8日至2016年3月10日,对100例食物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纳入标准-(1)100例患者均符合食物中毒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食物中毒患者;年龄:患者年龄在15岁-60岁,平均年龄(37.21±1.02)岁,性别:50例女性患者、50例男性患者。
1.2方法
(1)基层疾控中心在发现食物中毒情况后(细菌性),应在中心建立食物中毒的检验计划,做好其材料以及样品收集工作,制定规章和制度,进行仪器设备检查以及质量控制或者人员培训等各项工作,(2)准备好食物中毒事件近年来的相关材料,(3)基层疾控中心应对检验人员实施培训,加强每位检验人员自身学习知识,要求每位检验人员对食物中毒情况(细菌性)各项基本资料完全掌握,提高检验人员的检验水平。
现场调查:在了解细菌性食物中毒各项情况后,每位检验人员应进行现场调查,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原菌、自身临床症状以及可疑食物,对每位患者实施常规检查,例如血常规检验,判断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样品以及病原菌。
样品采集:检验人员应对中毒患者呕吐物、剩余食物进行收集,若在现场无剩余食物或者患者未发生呕吐情况,应将餐具进行收集,采集每位患者静脉血样,若患者的培养结果是阴性,应采集每位患者多个部位,在采样过程中进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情况。
检验方式:1增菌是指培养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呕吐物以及剩余食物,将其涂抹在平板之上,2对液体样品实施图片处理,若样品是固体,应使用生理盐水实施处理,最后涂片,在显微镜下分析以及观察细菌,详细记录染色的反应、形态以及数量,3在进行分离培养过程中,应遵循我国相关规定,若其分离效果不显著,采用血浆凝固酶平板分离,4使用数码法实施细菌检验,其所涉及的内容包括肠杆菌科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系统和细菌鉴定系统。
1.3 观察指标
分析食物中毒患者致病菌种类。
2.结果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变,饮食结构也发现较大变化,我国多个地区均伴有细菌性食物中毒情况,因此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关注。
食物中毒是共卫生突发事件,是由于食物卫生问题而导致的中毒反应,其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动植物毒素性食物中毒、化学污染物食物中毒等三种类型,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再从另外一个角度实施分析之后,显示食品安全和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密切相关,其具有范围广、危害性大等特点,作为检验单位,应做好各项预防和控制工作[2-3]。
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后,在如今阶段细菌性食物中毒标本检验在基层疾控中心无统一规定,通常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在检验的过程中,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实验室检测或者现场检测等,易发生检验速度慢、检出率低等情况,而细菌性食物中毒给公众带来的影响十分大,是公共卫生突发情况,以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或者真菌为主,不动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较少[4-7]。
经研究表明,根据表1研究显示,在100例食物中毒患者中,以革兰阳性菌较为常见,构成比为30.00%,其次为革兰阴性菌、构成比为20.00%,而不动杆菌以及表皮葡萄球菌所占比例较小,在中毒患者中,采集样本为1200份,其中餐具涂抹物样本有350份、剩余食物样本300份、肛拭子以及呕吐物样本550份,肛拭子以及呕吐物样本检出率较高、为58.18%,餐具涂抹物样本检出率较低、为5.71%。
综上所述,食物中毒主要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为主,为了预防食物中毒情况,基层疾控中心应做好检验和采样工作,能显著减少食物中毒情况。
参考文献:
[1]李文江.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6):3452-3453.
[2]曾丽,孙秋香,高艳等.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研究[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10(11):916-917.
[3]康艳菊.探讨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6):113-114.
[4]肖林,张康.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1):365-366.
[5]王艳华.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及特点分析[J].医学信息,2017,30(2):273-274,275.
[6]张章.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7):13-15.
[7]朱颖梅,谭海芳,林凤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7,11(2):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