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3
- 格式:ppt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82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经济增长外延型增长自然增长率稳态实际经济周期二、问答1.什么是经济增长?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2.概述主要增长模型及其所揭示的基本理论观点。
3.你怎样理解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4.简述波特的竞争发展阶段理论。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经济增长:传统的表述是: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
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来计算。
在这种传统的定义下,经济增长被归结为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出现的增量,不等同于经济发展。
但广泛意义的经济增长可以理解为一个存在增量结果的长期持续过程,它包含着结构变迁。
外延型增长: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主要由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经济增长,我们称之为外延(粗放)型增长。
自然增长率:哈罗德—多马模型从劳动力投入的角度说明了人口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两个因素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了“自然增长率”这个概念。
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劳动力的年平均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
在资本与劳动、资本与产量的比例既定时,自然增长率是一个国家能够实现的最大增长率,它还是适应劳动力增长情况,实现充分就业的增长率。
稳态:在经济中存在一个资本存量变动为零的资本存量水平,在这个水平上,改变资本的几种力量正好平衡,这一资本存量水平被为资本的稳态水平。
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不论经济的初始水平如何,它终究要走向稳态。
实际经济周期: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这一理论认为经济波动主要是由持续的实际(供给方面)冲击而不是未预料到的货币(需求方面)冲击所造成的。
这些宏观冲击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速度的大规模的随机波动,它导致相对价格的波动,理性经济主体通过改变劳动供给和消费对此做出优化反应。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家认为经济周期的每一个阶段(无论是繁荣还是衰退)都是均衡。
主张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发展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发展经济学2.课程代码:DECO1233.学时数:48学时4.学分:3学分5.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6.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对发展经济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掌握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体系;2.理解和分析发展经济学的实际问题;3.能够灵活运用发展经济学的知识,解决发展经济学相关的问题;4.培养学生良好的发展经济学研究方法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2)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核心理论;3)经济增长理论与发展经济学;4)发展经济学的政策与实践;5)发展经济学的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
2.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递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知识;2)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发展经济学的知识进行问题解决;3)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实践法:组织实地考察和实证研究,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研究能力。
四、教学评估与考核方式1.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讨论问题方面的贡献等;2)平时作业:包括课后作业、小组讨论报告等;3)期末考试:进行对学生对发展经济学知识的综合考核。
2.考核方式:1)学生课堂表现占总评成绩的10%;2)平时作业占总评成绩的30%;3)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1.教材:发展经济学,第三版,王明清,北京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目:1)《世界发展报告》2)《新全球经济杂志》3)《发展经济学文献》4)《发展经济学研究期刊》等六、教学进度安排:1.第1-4周:发展经济学的概念与演变2.第5-8周: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与核心理论3.第9-12周:经济增长理论与发展经济学4.第13-16周:发展经济学的政策与实践5.第17-20周:发展经济学的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七、课程总结通过对发展经济学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体系,掌握分析发展经济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发展经济学研究方法和实践能力。
发展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名词解释经济世界:按照法国年鉴派史学大师布罗代尔的解释,经济世界是在全球形成一个经济整体的情况下,地球上一个部分的经济。
一个经济世界有三个组成要素:首先,它占据着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有其特定的界限:其次,一个经济世界总要有一个或几个中心;第三,每个经济世界都分解为延续的区域。
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指工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显著,制成在出口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均收入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最初是由法国人口统计学阿尔弗雷德・索维提出的,它作为一个新的世界政治范畴使用,泛指战后新建的不结盟国家。
逐渐的第三世界被用来泛指西方发达国家以外的发展中国家。
二、问答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现代经济增长指的是指一个特殊的时代,它是从18世纪末开始,范围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
按照库兹涅茨的分析,它具有以下6个基本特征:第一,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很高。
18世纪以后的200多年中,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人口增长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都远远快于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前的整个时期。
第二是生产率的快速增长。
按库兹涅茨的估算,人均产量增长的50%~75%来自生产率的增长。
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对现代经济增长起了很大作用。
第三,经济结构迅速转变化。
库兹涅茨指出,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工业部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而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服务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呈上升趋势,但其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第四,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也发生了迅速变化。
例如城市化、家庭规模的变化、现代观念的传播等等。
第五,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在19世纪末走向世界,瓜分世界。
发展经济学一发展经济学内涵发展经济学 (development economics),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兴起,在经济学的体系中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
二主要内容经济增长:传统的表述是: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
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来计算。
在这种传统的定义下,经济增长被归结为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出现的增量,不等同于经济发展。
但广泛意义的经济增长可以理解为一个存在增量结果的长期持续过程,它包含着结构变迁。
外延型增长: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主要由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经济增长,我们称之为外延(粗放)型增长。
自然增长率:哈罗德—多马模型从劳动力投入的角度说明了人口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两个因素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了“自然增长率”这个概念。
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劳动力的年平均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
在资本与劳动、资本与产量的比例既定时,自然增长率是一个国家能够实现的最大增长率,它还是适应劳动力增长情况,实现充分就业的增长率。
稳态:在经济中存在一个资本存量变动为零的资本存量水平,在这个水平上,改变资本的几种力量正好平衡,这一资本存量水平被为资本的稳态水平。
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不论经济的初始水平如何,它终究要走向稳态。
贫困性循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是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他的“贫困恶性循环”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在供给方面,一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低,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意味着低购买力和低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低资本形成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这样,也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
发展经济学:第三世界的挑战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贫困国家和地区如何加快经济发展的学科。
第三世界国家面临许多独特的挑战,包括贫困、不稳定的政治环境、社会不公正、资源匮乏等等。
本文将探讨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贫困问题贫困是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这些国家的大部分人口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缺乏基本的食物、水源和医疗服务。
贫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多个方面。
为了解决贫困问题,第三世界国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他们需要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提供创业支持和促进农业发展等方式实现。
此外,教育也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
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可以帮助人们脱离贫困,并提升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投资于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减轻贫困压力的重要步骤。
建立健全的福利计划和社会保险制度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安全网,并帮助他们克服经济困境。
第二部分:政治不稳定第三世界国家常常面临政治不稳定的问题。
这种不稳定既可能是内部冲突引起的,也可能是来自外部干预的结果。
无论什么原因,政治不稳定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这个问题,第三世界国家需要建立强大的政府机构和法制体系。
这将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并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通过加强民主制度和推进透明治理,也可以有效地解决政治不稳定问题。
另外,国际社会应该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支持和援助,帮助他们建立稳定的政权。
这包括提供军事援助、经济援助和技术支持等方面。
第三部分:资源匮乏与环境问题第三世界国家在资源方面常常面临匮乏的情况。
这可能是自然资源短缺,也可能是人力资源不足。
此外,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紧迫的挑战。
解决资源匮乏问题需要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促进技术创新以及吸引外来投资来实现。
同时,加强教育和培训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并加速经济发展。
对于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是第三世界国家所面临的主要选择之一。
本课程的考试內容与考核目标以课程考试大纲为标准,其重点内容为:第一章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学的概念,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特征,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及其联系与区别,发展的涵义和发展水平的衡量,发展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重点掌握哈罗德一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并能对他们做出简要评价;重点掌握新旧增长理论的区别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启示。
第三章掌握收入的规模分配与功能分配、吉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的概念,吉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方法及其缺陷,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及库兹涅茨倒U曲线,发展中国家对解决经济增长与贫困之间关系的政策取向及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的概念,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原因,人口过渡理论及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意义,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主要內容及其缺陷,并分析为什么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基本上是错误的,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家庭生育理论及其对控制人口、制定人口政策的意义和作用,领会关于人口问题的两个基本观点的涵义,分析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所应采取的人口政策。
第五章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的形成途经,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教育与收入分配、计划生育的关系,教育的个人成本与收益、社会成本与收益,掌握教育的成本一收益分析方法,领会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
第六章掌握公开失业与隐蔽失业的概念,分析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分析无就业的增长和产出滞后现象,领会产出与就业增长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观点,分析发展中国家的过渡城市化和人口劳动问題,掌握托达罗的乡一城人口迁移模型,并分析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政策涵义。
第七章掌握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卡尔多的阶级收入假说,领会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对投资率的基本要求,理解为什么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有时比资本的呈的增长更重要,各种储蓄行为理论的主要论点及其对资本形成的意义,理解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为什么资本决定论是错误的,了解经济发展的其他决定因素及其作用。
发展经济学教案一、课程简介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发展原理、经济发展过程以及经济发展政策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和发展策略,以及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教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2. 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和发展策略;3. 分析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教训;4. 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发展经济学概述1. 发展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3. 经济发展指标和衡量标准。
第二章:经济发展理论1.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3.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4. 结构主义经济增长理论。
第三章:经济发展战略1. 进口替代战略;2. 出口导向战略;3. 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4. 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第四章:农业与农村发展1.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 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和政策;3. 农村发展的挑战和机遇;4. 农村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第五章:工业化与产业结构调整1. 工业化的定义和阶段;2. 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因和路径;3. 产业政策的作用和制定;4.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第六章: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影响;2. 外贸对经济发展的作用;3. 外资的引进与利用;4. 开放型经济的构建与管理。
第七章:财政政策与金融发展1. 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 税收政策与经济发展;3. 政府支出与经济发展;4.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本文档旨在整理发展经济学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该学
科的重要内容。
1. 发展经济学的定义
发展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发展及其相关问题的学科,其重点包括
经济增长、贫困与不平等、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社会经济转型等。
2. 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在一
定时期内的增加,而发展则包含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综合因素。
经济增长可以促进发展,但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增长。
3. 贫困与不平等
贫困和不平等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贫困指的是人们
没有足够的收入或资源来满足基本需求,而不平等则是指社会资源
在个体、群体或地区之间的分配不均。
4.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个体的教育、技能、健康和其他能力,对经济发
展和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投资于人力资本的提升,能够提高劳动生
产力和经济竞争力。
5.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通过创新和采用新
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推动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6. 社会经济转型
社会经济转型是指国家或地区从一种经济结构和模式转变为另
一种的过程。
社会经济转型可能涉及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社会
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变化。
总结:
发展经济学是一个涵盖广泛的学科,包括了经济增长与发展、
贫困与不平等、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转型等重要内容。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的机制和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