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
- 格式:ppt
- 大小:982.50 KB
- 文档页数:7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历史意义
1、拿破仑以资本主义帝制集权的形式巩固了革命后的法国政权,为革命后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2、拿破仑一世的加冕密切了资本主义的法国与教会之间的关系,基本上为新生政权取得了教会的认可,提高了拿破仑个人及法国的威望。
3、拿破仑一世的加冕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有极大的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发展,称帝后的拿破仑以各种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大革命的胜利成果。
如颁布民法典、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抵抗以英德为首的敌对势力的侵略、发动对外侵略战争
4、拿破仑一世的加冕极大的打击了整个欧洲的封建势力,使他们感到极大的恐慌,使资本主义的思想及制度在整个欧洲大陆得到广泛的传播,是资本主义对封建势力的记得胜利。
5、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依旧极其顽固,法国新生资本主义政权处于封建势力的层层包围中,拿破仑由于个人威望等原因,取得了政权,并建立了资本主义帝制,虽然显示了资本主义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但它是当时历史条件的必然产物,
顺应历史潮流。
拿破仑的简介拿破仑是十九世纪非常著名的军事家与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还是一位军事奇才。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拿破仑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拿破仑的简介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1821年),出生于法国的科西嘉岛,是世界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官,十九世纪最著名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
拿破仑·波拿巴于1804年11月6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
对内,拿破仑·波拿巴颁布《法国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体系,奠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
对外,他五破反法联盟的入侵,沉重反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拿破仑于1814年和1815年两度战败并被流放。
1821年,拿破仑病逝于圣赫勒拿岛。
1840年,他的灵柩被迎回法国巴黎,安葬在法国塞纳河畔的巴黎荣军院(巴黎伤残老年军人院)。
拿破仑的小故事1.谁敢比皇帝高拿破仑身高不足1.7米,最怕人说他矮。
有一天,他想取下书架上的一本书。
因那书放得太高,他够不着,便叫人搬凳子来给他。
此时,一位刚好在那里的说:“陛下,不用抬凳子了,让我给您取吧,因为我比您高。
”“您是想说您比我长吗?”拿破仑当即予以纠正。
2.不看本国报纸每天早上拿破仑理发修面时,都喜欢看报。
但看的主要是英国和德国报纸,对法国报纸则根本不感兴趣。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回答说:“我国报刊上登的东西,全是按我的旨意写的。
”3.自己加冕1804年11月6日,拿破仑·波拿巴成为法国的皇帝并于12月2日正式加冕,他并非由教皇亲自庇护七世加冕,而是在皇冠将要戴到头上之时,夺过来自己将皇冠戴在了头上,然后还为妻子约瑟芬·博阿尔内加冕皇后。
拿破仑的名人评价歌德拿破仑在莱比锡会战中失败的当天,歌德为拿破仑写了一首传颂数百年的经典诗篇:《英雄的心中豪情万丈,向着王座毅然启航》。
插图“拿破仑的加冕仪式”第9课第一幅图“拿破仑的加冕仪式”属于历史想象图,这是本册教科书中我比较欣赏的一幅图片。
这幅图是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于1806年创作,描绘了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国王加冕仪式。
图中人物有:拿破仑一世,王后约瑟芬,教皇庇护七世和其他王公贵族。
拿破仑站在画面的中心位置,教皇庇护七世无力地驼背,嵌在人群中并不显眼。
拿破仑拿皇冠给王后约瑟芬加冕而不是教皇为王后加冕,这是我们能从图中看到的。
这幅图会引发我们思考:欧洲历史上有教皇亲手为国王和王后加冕的惯例,那么拿破仑为什么要自己给王后加冕呢?这种蔑视神权的行为教皇为什么无动于衷呢?从正文部分,我们可以得出:1789年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神权和封建势力,所以教会的权力大不如从前。
但是,从拿破仑虽然打击了神权却仍然让教皇来进行加冕,可以分析出,拿破仑仍然需要教皇来使自己的王位更加合法,让法国人民乃至欧洲人民承认他的合法地位。
由此可见,封建势力的残余,教会权力仍不可忽视。
如果再深入一点,了解这幅图的创作背景。
在加冕时,拿破仑拒绝跪在教皇前让庇护七世加冕,而是把皇冠夺过来自己带上。
雅克·路易·大卫为了避免这一事实,煞费苦心地选用皇帝为皇后加冕的后半截场面。
这样,既在画面上突出了拿破仑的中心位置,又没有使教皇难堪。
从这个创作背景,我们可以体会到拿破仑一世的风光无限以及对教皇权力的挑衅,也可以体会到封建神权的衰落。
我认为这张图既与教学内容相联系,又能引发学生思考,是一幅比较合适的历史教材插图。
但是,仍然有两个需要改进的方面。
一方面,这幅图在教材中的备注是“拿破仑的加冕仪式”,这幅名画原本的名称是“拿破仑一世的加冕大典”。
显然,“拿破仑一世”比“拿破仑”更加严谨。
编者的改动并不科学,而且,就算要改动,经过理解,也应该改为“拿破仑一世为皇后加冕”而不是“拿破仑的加冕仪式”。
拿破仑一世的历史故事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是法国历史上最为伟大和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他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法国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政治、军事和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拿破仑一世的历史故事。
一、拿破仑的崛起与革命时期拿破仑·波拿巴于1769年8月15日出生在法国的科西嘉岛,出生时法国正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使整个国家陷入了混乱和政治动荡。
年轻的拿破仑迅速展示了他的领导才能和军事天赋,在革命军队中崭露头角。
拿破仑迅速攀升至法国军队的指挥层,并在多次战役中展示了惊人的指挥才能。
他迅速崭露头角,并最终成为法国第一执政者。
二、拿破仑的征服与帝国时期拿破仑通过一系列战争征服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被人们誉为“绝世战神”。
他对军队的改革和组织,以及出色的战略部署,使法国在欧洲大陆掌握了强大的影响力。
1804年,拿破仑加冕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并将自己冠以拿破仑一世的头衔。
他开始着手推动一系列内部改革,以加强法国的统治和巩固他的权力。
三、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的变革作为一个杰出的法律制度改革家,拿破仑颁布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法令。
其中包括《法典》的制定,这是对现代民法体系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文件。
此外,拿破仑还着手改革教育、建设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以及推行经济政策。
他的变革使法国走向了现代化,并为后来的法国政府和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拿破仑的失败和流亡尽管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崛起为欧洲带来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但他的野心并没有止步于欧洲大陆。
他试图征服整个欧洲,并进行了一系列战争。
然而,在1812年俄国战役中,他遭到了毁灭性的失败,这是他统治下的法国军队遇到的首次重大失败。
随着他的盟友纷纷背离,北约联军发动对法国的进攻,拿破仑最终在1814年被迫退位。
他被流放到意大利的埃尔巴岛。
然而,他并没有忘记权力与荣耀,于1815年成功逃离埃尔巴岛,回到法国发动了百日战争。
拿破仑一世辉煌.doc拿破仑一世的辉煌2008 年 4 月 5 日~7 月 3 日,故宫博物院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首度合作,系统展示了卢浮宫有关拿破仑一世王朝的艺术品。
此次卢浮宫博物馆带来收藏的与拿破仑有关的艺术品95 件套,对中国观众进一步了解法国历史和法国文化将大有裨益。
拿破仑波拿巴是法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现代法国的缔造者。
1799 年他发动政变,取得政权,以惊人的政治、军事天赋和钢铁般的意志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一代天骄。
1804 年,拿破仑波拿巴宣布登基,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又称拿破仑一世。
此次展览共分为拿破仑一世王朝、卢浮宫领地与艺术、1815 年以后三部分。
《拿破仑加冕礼》拿破仑一世王朝拿破仑波拿巴 1769 年 8 月 15 日生于科西嘉首府阿雅克肖,1779 年进入布里埃纳军校,由此奠定了他的职业军人生涯,并以战争决定了他的生活与命运。
1784 年,拿破仑被保送到巴黎军校继续深造,毕业后任少尉。
1799 年,他发动政变取得政权,并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1804 年,拿破仑波拿巴宣布登基,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又称拿破仑一世。
青铜像《拿破仑一世》,1805 年由雕塑家弗朗索瓦雷蒙创作。
拿破仑被塑造为头戴桂冠的古代哲人式皇帝。
桂冠是古希腊在奥林匹亚举行运动会后用来颁发给优胜者的,这样的塑造显然意味深长。
这尊半身塑像是卢浮宫馆长多米尼克维旺德农定制的,被安放在新的卢浮宫博物馆大门上方。
青铜像《和平战神装束的拿破仑》是意大利青铜器制造者里盖蒂弗朗切斯科 1810 年的作品,他是罗马教皇铸造厂厂长。
这件作品是拿破仑为米兰的王宫定制的。
杜伊勒里宫内拿破仑一世宝座制作于 1804 年,拿破仑称帝使皇宫的议事大厅需要重新装修。
宝座厅是皇帝用于重要接见的大厅,宝座无疑是宝座厅中最重要的部分。
宝座图案精巧复杂,中央是皇室之鹰,周围装饰着铜镀金花叶饰和棕叶饰,使传统模式面目一新。
《杜伊勒里宫宝座厅地毯中央圆章》制作于 1806 年~1810 年,直径为 3.90 米,是巨大地毯的中央部分。
油画《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鉴赏摘要现藏于巴黎罗浮宫的著名油画——《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是由法国的画家——达维特·大卫所创作的,此幅油画将新古典主义画风与现实紧密结合,通过艺术的手段反映历史,并表达出画家大卫对拿破仑一世的颂扬思想,画作对1804年于巴黎圣母院举行的拿破仑一世的加冕仪式进行真实的记录。
构图之庞大、布局之完整以及单个人物的形象细节之精细,都是无法超越的,每一处刻画都让人无从挑剔。
关键词艺术作品;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鉴赏1 油画《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的作画背景1794年,拿破仑在发动热月政变之后的那个时期,当时法国的新建政权还不够稳固,复辟活动借着这个时机开始猖獗。
加上欧洲当时的反法联盟的威胁,法国的存亡受到挑战。
随着法国国内民主运动日渐高涨,国内资产阶级政权此时急切的需要一位新领袖为他们巩固其革命成果,这位新领袖不但可以抵御来自外国的政权干涉,而且还需要平复国内的民主运动[1]。
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伟大政治家,同时,也是一名军事独裁者。
他建立法兰西帝国,致使法国大革命以失败告终,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在防御外敌,巩固国内势力方面,拿破仑同时又是一名明智的开拓者。
他所领导的一系列政治策略获得了成功,均归功于他的妙计,比如说,他身着古代罗马服装,说罗马的语言,以此实现当时的任务,这是罗马时代的某些帝王惯用的对外扩张路线。
画家大卫崇尚古典主义艺术,这种艺术取自于古罗马风尚,并以此风尚作为范例,将古罗马的历史题材作为宣扬当代的任务的载体,这种风格在大卫的前期作品上颇为明显,跟拿破仑的军事风格颇为相近,拿破仑将自己的帝国政权的根基打牢之后,特别注重大卫的艺术才能,并将宫廷首席画家这个称号授予他,委任他掌管美术事业。
大卫从此度过了他的彷徨期,用新的热情为拿破仑效劳,并倾注了毕生的艺术心血,宣扬拿破仑的政权统治[2]。
而这幅《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图1)就是这个时代,代为奉命完成的一幅巨制。
拿破仑一世拿破仑一世(Napoleon Bonaparte)是法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伟大的领导人之一。
他在法国革命后的混乱时期崛起,并最终成为法国的皇帝。
拿破仑对法国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并在欧洲大陆上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变革。
他的统治为法国带来了繁荣和稳定,同时也扩展了法国的领土和势力范围。
拿破仑于1769年8月15日出生在法国的科西嘉岛上,当时法国还是一个君主制国家。
他年轻时就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并很快在法国军队中崭露头角。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他被授予重要的指挥职务,领导法国军队打败了多个敌对势力。
他的胆识和决心使得他成为法国军队的领导人,并最终推翻了法国的君主制度。
拿破仑在1804年将自己加冕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正式掌握了法国的政权。
他的统治标志着法国的帝国时期,也被称为拿破仑时代,这个时期的法国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政治、社会和军事改革。
拿破仑试图通过集权的方式来重建法国,并加强法国的国内安全和国际地位。
在政治方面,拿破仑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包括推行法典、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以及推行一系列行政和司法改革。
他试图通过这些改革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并加强法国的国内统一。
拿破仑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经济政策,以促进法国的经济发展。
他鼓励工业化、建设基础设施、扩大贸易和建立殖民地,这些举措使法国获得了经济上的稳定和繁荣。
在军事方面,拿破仑也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
他建立了现代化的军队,并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军事战略和战术。
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在多次战争中得到了证明,他以迅猛的速度征服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创建了法兰西帝国的边界。
他的军事胜利使法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并给予他“陆地之神”之称。
然而,拿破仑在征服欧洲大陆时也遭遇了一些挫折。
他的军事行动在俄国战役和西班牙战争中遭受了重大失败,并最终导致他在1814年被流放到埃尔巴岛。
虽然他在1815年成功逃离,并再次回到法国,但他的最终失败发生在滑铁卢战役中,他被迫再次退位并流亡圣赫勒拿岛。
2017年美术中考复习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画分为人物、山水、()三科,不是简单的题材分工,而是体现一种传统的人文思维。
A。
花鸟B。
鱼虫 C.动物 D.静物2。
赵佶的书法被称为“()”。
A。
赵体 B.瘦金体 C.宋体 D.欧体3.以下被称之为“黄家富贵”的画家是().A。
黄胄 B.黄筌 C.徐熙D。
黄庭坚4。
自号“八大山人”的画家是( )。
A。
石涛 B.扬州八怪C。
朱耷 D.徐渭5.下列作品中,( )是黄筌的代表作品A.《芙蓉锦鸡图》B。
《双喜图》 C.《墨葡萄图》D。
《写生珍禽图》6. 以下被称之为“徐熙野逸"的画家是()。
A。
徐熙 B.黄筌C。
文同 D.朱耷7.中国花鸟画《双喜图》是( )的代表作品。
A。
赵佶 B.崔白 C.文同 D.朱耷8。
“半身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这是( )代的()为自己的《墨葡萄图》题的一首七绝,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感触.A.明徐渭B.清朱耷C.宋文同D.宋赵佶9。
《蟹篓图》是()的作品A.齐白石B.张大千C。
陈之佛D。
朱耷10。
下列关于“没骨法”说法正确的是( )。
A。
直接用色彩描绘物象,不用墨笔立骨的技法B。
用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表现描绘对象意态神韵的画法C.用单色完成的绘画D.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11。
法国著名的动物学家法布尔用精美的文字、逼真的画面,带领我们走进了奇异的昆虫世界。
并著有()一书。
A.《植物记》B.《昆虫记》C.《进化论》D.《动物记》12。
唐代绘画《五牛图》是()的作品.A。
齐白石 B.韩干C。
李公麟D。
韩滉13。
下列关于《五牛图》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采用工笔画法,运用厚重的线条勾勒形态B。
画家用笔朴实雄健,画出了牛的坚韧筋骨C。
画家笔下牛的皮毛质感逼真,敷色虽淡,却给人厚重之感D.画家用写意画法,挥毫泼墨表现出牛的神态14.下列关于适合纹样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单独存在和独立使用的纹样,它没有边框的限制,所以也称为“自由纹样"B.适合于一定形状空间中的装饰图案,如方、圆、三角、梯形等C.通过纹样单元的重复而构成的连续性图案,如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D。
1769.8.15 出生于科西嘉岛阿亚克修1779.1.1 进入奥顿中学5.13 进入布里埃纳军校1784.10.19 进入巴黎军官学校1785.9.1 军校毕业,被授予少尉军衔1789.7.14 法国大革命开始1792.4.1 任阿亚克修国民自卫队中校1793.3.3 与保利决裂12.19 攻克土伦22 升任准将1794.7.27 热月九日政变1795.10.5 镇压葡月十三日政变26 升任少将1796.3.2 任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9 与约瑟芬·德·博阿尔内结婚4.28 同撒丁王国签订《凯拉斯科和约》5.14 占领米兰,征服伦巴第6.29 成立内阿尔贝斯共和国1797.9.4 果月17日政变10.17 同奥地利签订《坎波弗米奥和约》,第一次反法联盟解散 1798.3.5 任东方远征军总司令6.10 征服马耳他24 占领开罗,征服埃及1799.2.10 远征叙利亚3.28-4.1 阿克尔城围攻战失利8.22 撤回法国11.9 发动雾月18日政变12.12 任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1800.5.6 第一次意大利战争6.14 马伦哥会战,击败奥军1801.2.9 同奥地利签订《吕内维尔和约》,第二次反法联盟解散 1802.1.26 被选举为内阿尔贝斯共和国总统3.25 同英国签订《亚眠和约》8.2 被任命为终身执政官1803.5.16 废除《亚眠和约》1804.3.24 颁布《拿破仑法典》5.18 元老院宣布拿破仑为皇帝19 晋封帝国元帅7.15 登基大典12.2 在巴黎圣母院加冕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5.5.26 在蒙萨宫加冕为意大利国王6.4 兼并热那亚7 任命继子欧仁·博阿尔内为意大利副王11.14 占领维也纳12.2 奥斯特里茨大会战,击败俄奥联军26 同奥地利签订《普莱斯堡和约》,第三次反法联盟解散1806.3.30 征服那不勒斯,任命兄约瑟夫·波拿巴为那不勒斯国王6.5 任命弟路易·波拿巴为荷兰国王7.12 出任莱因同盟的保护人8.6 解散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10.14 耶纳会战,奥尔斯塔特会战,击败普军27 占领柏林,征服普鲁士11.21 颁布柏林敕令,宣布对英国进行大陆封锁12.19 占领华沙1807.2.8 艾劳会战,击败俄军6.14 弗里德兰会战,击败俄军7.7、9 分别与俄、普签订《提尔希特和约》,第四次反法联盟解散8.18 任命弟热罗姆·波拿巴为威斯特法利亚国王11.30 占领里斯本,征服葡萄牙1808.3.24 占领马德里,征服西班牙6.6 任命兄约瑟夫·波拿巴为西班牙国王,缪拉元帅为那不勒斯国王 1809.5.13 占领维也纳22 埃斯林会战,被奥军击败7.5-6 瓦格拉姆会战,击败奥军7 软禁罗马教皇庇护七世10.14 同奥地利签订《肖恩布卢恩和约》,第五次反法联盟解散 12.14 与约瑟芬离婚1810.4.2 同奥地利公主玛丽亚·路易莎结婚7.9 兼并荷兰8.21 册封贝尔纳多特元帅为瑞典王储1811.3.20 其子罗马王诞生1812.6.28 占领维尔纳8.18 占领斯摩棱斯克9.5-7 博罗蒂诺会战,击败俄军14 占领莫斯科10.19 撤出莫斯科1813.5.2 卢岑会战,击败俄普联军20 包岑会战,击败俄普联军8.26 德累斯顿会战,击败俄奥普联军10.16-19 莱比锡大会战,被俄奥普瑞联军击败1814.1.27-2.18 法兰西系列战,击败奥普联军,全歼俄军3.31 联军占领巴黎4.2 元老院宣布拿破仑退位6 宣布退位11 同联军签订《枫丹白露条约》26 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宣布即位5.4 被流放至厄尔巴岛29 前期约瑟芬去世1815.2.26 逃离厄尔巴岛3.20 进入巴黎,重新执政4.23 颁布《帝国宪法补充条款》6.16 利尼会战,击败普军18 滑铁卢会战,被英普联军击败22 第二次退位7.8 路易十八第二次即位10.16 被流放至圣赫勒拿岛1821.5.5 在圣赫勒拿岛去世1840.12.15 遗体运回巴黎,安葬在荣军院。
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与天主教皇的恩恩怨怨
法兰西皇帝拿破仑向来特立独行,连罗马教皇都不鸟。
曾先后被两位教皇开除教籍,而拿破仑也先后囚禁了两位教皇。
教皇庇护六世,意大利籍教皇(1775~1799年在位)。
庇护六世
1790年法国颁行《教士公民组织法》,强行整顿法国教会,要求法国主教宣誓效忠政府。
教皇庇护六士为此谴责《教士公民组织法》,并指责法国当局。
1796年拿破仑在进攻奥地利胜利后侵入教皇领地,庇护六世于梵蒂冈下令将拿破仑革除教门。
1797年拿破仑强迫庇护六士在托伦提诺同他签订和约,规定教皇国的疆界。
不久罗马发生暴乱,1798年法军占领该城,一部分意大利爱国人士宣布成立共和政权。
庇护六士和全体教廷人员被逐出罗马。
1799年为法军所执。
他年老体弱,在被俘期间死去。
庇护七世
庇护七世,意大利籍教皇(1800~1823年在位)。
他在位期间同拿破仑周旋,并受辱被囚。
拿破仑加冕
庇护七世最为著名的是被迫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加冕,但登基大典时皇冠被拿破仑夺走,并且自行为自己及皇后加冕,庇护七世视之为奇耻大辱。
画中的庇护七世无奈的坐在椅子上。
1809年拿破仑进攻维也纳,并吞教皇国属下各邦,庇护七世大发雷霆,宣布将拿破仑再次革除教门。
拿破仑便于1809年7月6日逮捕了梵蒂冈中的教皇庇护七世并将其押解回法国,囚禁在枫丹白露。
庇护七世在拿破仑1814年退位后才被释放。
枫丹白露
两次被开除教籍,先后囚禁两位教皇。
拿破仑恐怕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人了。
油画《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鉴赏作者:杨维达王文娟林子涵来源:《建筑与装饰》2016年第07期摘要现藏于巴黎罗浮宫的著名油画——《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是由法国的画家——达维特·大卫所创作的,此幅油画将新古典主义画风与现实紧密结合,通过艺术的手段反映历史,并表达出画家大卫对拿破仑一世的颂扬思想,画作对1804年于巴黎圣母院举行的拿破仑一世的加冕仪式进行真实的记录。
构图之庞大、布局之完整以及单个人物的形象细节之精细,都是无法超越的,每一处刻画都让人无从挑剔。
关键词艺术作品;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鉴赏1 油画《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的作画背景1794年,拿破仑在发动热月政变之后的那个时期,当时法国的新建政权还不够稳固,复辟活动借着这个时机开始猖獗。
加上欧洲当时的反法联盟的威胁,法国的存亡受到挑战。
随着法国国内民主运动日渐高涨,国内资产阶级政权此时急切的需要一位新领袖为他们巩固其革命成果,这位新领袖不但可以抵御来自外国的政权干涉,而且还需要平复国内的民主运动[1]。
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伟大政治家,同时,也是一名军事独裁者。
他建立法兰西帝国,致使法国大革命以失败告终,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在防御外敌,巩固国内势力方面,拿破仑同时又是一名明智的开拓者。
他所领导的一系列政治策略获得了成功,均归功于他的妙计,比如说,他身着古代罗马服装,说罗马的语言,以此实现当时的任务,这是罗马时代的某些帝王惯用的对外扩张路线。
画家大卫崇尚古典主义艺术,这种艺术取自于古罗马风尚,并以此风尚作为范例,将古罗马的历史题材作为宣扬当代的任务的载体,这种风格在大卫的前期作品上颇为明显,跟拿破仑的军事风格颇为相近,拿破仑将自己的帝国政权的根基打牢之后,特别注重大卫的艺术才能,并将宫廷首席画家这个称号授予他,委任他掌管美术事业。
大卫从此度过了他的彷徨期,用新的热情为拿破仑效劳,并倾注了毕生的艺术心血,宣扬拿破仑的政权统治[2]。
而这幅《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图1)就是这个时代,代为奉命完成的一幅巨制。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法)雅各·路易斯·达维特作展开全文教皇忍受了拿破仑一世的--傲慢《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是画家雅各·路易斯·达维特的旷世大作。
这幅画忠实记录了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拿破仑加冕仪式。
这位皇帝为了巩固帝位,极其傲慢地让罗马教皇庇护七世亲自来巴黎为他加冕,目的是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巨大号召力,让法国人民以至欧洲人民承认他皇帝的'合法地位'。
在加冕时,拿破仑高傲地拒绝跪在教皇前让庇护七世给他加冕。
而是把皇冠夺过来自己戴上。
达维特为避免这一历史事实,煞费苦心地选用皇帝给皇后约瑟芬加冕的场面。
这样,既在画面上突出了拿破仑的中心位置( 拿破仑站起来给皇后加冕),又没有使教皇过分难堪。
拿破仑,已经戴上了皇冠,他的双手正捧着小皇冠,正准备给跪在他面前的皇后约瑟芬的头上戴去。
约瑟芬身后的紫红丝绒大披风由两个贵族妇女提着。
在拿破仑的背后坐着那位穿镶红边白色法衣的教皇,他双手搁在胸前,低头默认这一情景。
整个气势十分庄严,人物众多,神态各异,每个人物的形象描绘得十分精准。
这幅油画构图宏大,场面壮观,气势磅礴,为画家以前的任何作品都无法比拟的。
可以对号入座的人物1.Napoleon I (1769–1821), is standing, dressed in coronationrobes similar to those of Roman emperors. Others are merely passive spectators.《拿破仑一世是站着的,穿着类似罗马皇帝加冕长袍。
》2.Joséphine de Beauharnais (1763–1814), is kneeling in a submissive position, as called for in the French Civil Code. She received the crown from the hands of her husband, not the pope. Her robe is decorated with silk according to a contemporary cartoon by Jean-Francois Bony.《根据法国民典法的要求,约瑟芬要跪着,处于一个顺从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