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组织),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的理念,
采用“感知——思考——小组讨论——动手验证——抽象概括”的学习 方法。
• 2、 实践法。 • 3、 小组合作讨论法。 • 4、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根据学生的兴趣,认知规律,自己采取用教材,而
不搬教材的教学设计.
三、说教学过程
• (一) 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圆的认识》
说课稿
一、说教材
• (一)说课内容 •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
单元“圆”中的第一节课。这节课的内容包括: 圆的特征、圆心、直径和半径,用圆规画圆。
•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较系统
地认识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学生学习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圆的 周长,面积和圆柱、圆锥的基础。在整个几何知 识教学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正确树 立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是本课的首要任务。
• o
• 2、学生通过目测以及用直尺量发现每条折
痕都一样长,而且都通过了圆心,并且折 痕的两端都在圆上,学生不难发现,像这 样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用字母“d”表示(并板书)这样的线段可 以画多少条呢?在圆内有比直径更长的线 段吗?我是这样教学的,给学生一定的时 间组织游戏看谁画的直径多,通过学生动 手操作发现得出圆内直径是最长线段的结 论。
• o d
同圆内,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 3、从圆心把每条直径都分成了相等的两份,
引导学生得出:从圆心到圆上的线段叫半 径。用字母“r”表示(并板书)这样的线段 可以画多少条?(无数条)
r
• o
同圆内,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