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短线匹配法阶段预制拼装体外预应力桥梁关键技术by张永涛
- 格式:pdf
- 大小:4.13 MB
- 文档页数:43
短线匹配法预制拼装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摘要:短线匹配法预制拼装桥梁的主要技术关键点在于接缝质量、线形控制以及长期性能等方面,本文结合我国已建成的几座代表性短线匹配法桥梁工程,对短线匹配节段预制拼装技术的关键要点进行介绍。
关键词:短线匹配法;预制拼装技术;应用1短线匹配法预制拼装的技术要点1.1接缝质量控制节段预制法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接缝处采用剪力键和导向键进行连接,起到承受部分剪力和相邻节段准确装配的作用。
节段拼装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有别于整体预应力混凝土梁,接缝处没有普通钢筋连接,由于接缝的存在,造成整体结构力学性能的变化,承受荷载较大时,结构表现出非线性,受力特性与整体钢筋混凝土梁有所区别,接缝的质量控制很关键;同时接缝的开裂会影响体内预应力束真空灌浆的质量效果并带来接缝处预应力钢束的耐久性问题,因此接缝是整个短线预制拼装结构中的薄弱环节,是保证短线法节段预制拼装桥梁整体性和施工质量的重要施工技术。
1.2短线匹配法预制节段箱梁几何线形控制预制节段梁几何线型控制,包括预制过程的线型控制、安装过程的线型控制,通过施工前的方案设计,过程的测量、误差分析、实时调整,目的是保证成桥线型符合设计要求。
1.2.1施工控制理论与方法方面短线匹配法节段预制拼装桥梁必须精确控制相邻梁段预制时期的匹配关系,才可保证最终的拼装线形满足设计要求。
法国的J.M.Muller最早提出了梁段预制时期的施工控制基本思路和方法,如图1所示,简单说就是应设定节段上的控制变量作为桥梁线形的代表值,每个节段上设置6个特征控制点,通过这6个特征点连成3条控制线,以这3条控制线形成的折线控制预制安装过程,达到控制成桥线型的目的。
图1 预制线形控制示意图随着现代控制论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发展,各种控制方法也出现在了该类型桥梁的线形控制中,其中最为常用的是开环控制及闭环控制。
早期的桥梁施工控制都采用开环控制法,具体是指误差通过人工识别,如发现当前制造线形实测值与理论值出现较大偏差,则会提出调整措施。
桥梁体外预应力施工技术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体外预应力施工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桥梁加固和新建技术,在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桥梁体外预应力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其原理、特点、施工流程以及质量控制要点等方面。
一、体外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原理体外预应力是指在混凝土梁体外部设置预应力筋,并通过锚固装置和转向装置将预应力筋的张拉力传递到梁体内部,从而提高梁体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体外预应力筋通常采用高强度钢绞线或钢丝束,其张拉力通过千斤顶施加,并由锚具锚固在梁体两端。
体外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原理主要基于预应力的基本概念。
预应力是指在结构构件承受外荷载之前,预先对其施加一定的压力或拉力,以抵消或减小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拉应力,从而提高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在体外预应力施工中,预应力筋的张拉力通过转向装置和锚固装置传递到梁体内部,使梁体产生预压应力,从而提高梁体的抗弯和抗剪能力。
二、体外预应力施工技术的特点1、施工方便体外预应力施工不需要在梁体内部预留管道,施工过程相对简单,施工周期短。
同时,体外预应力筋的安装和张拉可以在桥梁建成后进行,便于对既有桥梁进行加固和改造。
2、调整灵活体外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可以根据桥梁的实际受力情况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满足桥梁的使用要求。
此外,如果体外预应力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损坏或失效,也可以方便地进行更换和维修。
3、经济性好体外预应力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减少桥梁的维修和加固费用。
同时,由于施工过程相对简单,施工成本也相对较低。
4、对原结构影响小体外预应力施工不需要对原结构进行大规模的改动,对原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外观影响较小。
三、体外预应力施工技术的施工流程1、预应力筋的制作和安装(1)预应力筋的制作体外预应力筋通常采用高强度钢绞线或钢丝束,其制作过程包括下料、编束和防腐处理等环节。
在制作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预应力筋的长度和质量,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崇启长江公路大桥A2标 50米跨箱梁短线法预制施工技术方案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目录一、编制依据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1二、工程概况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22.1工程概述 (2)2.2工程主要特点 (3)三、主要施工技术方案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33.1预制厂布置及主要设备配置 (3)3.1.1预制厂布置 (3)3.1.2主要设备配置 (7)3.2箱梁梁段预制总述 (8)3.2.1短线匹配预制工艺 (8)3.2.2箱梁预制施工测量 (9)3.2.3总体预制顺序 (11)3.2.4预制施工的总体操作程序 (11)3.2.5标准梁段预制程序 (12)3.3预制施工工艺流程 (13)3.4主要施工方法 (13)3.4.1箱梁模板 (13)3.4.2钢筋骨架的绑扎与入模 (19)3.4.3混凝土施工 (21)3.4.4梁段转运和存放 (26)3.4.5梁段出运检查 (267)3.5预制线型控制 (28)3.5.1模板精度控制 (28)3.5.2匹配梁段定位 (28)3.6质量检验标准 (31)四、组织体系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32五、资源及进度计划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335.1人力资源计划 (33)崇启长江公路大桥A2标 50米跨箱梁短线法预制施工技术方案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5.2机械设备计划 (34)5.3主要材料计划 (35)5.4原材料检验计划 (36)5.5进度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1体外预应力技术介绍1.1概述随着我国路网及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发现大量的桥梁经过一段时间的营运后,梁体出现裂缝、下扰等不同程度的病害,造成桥梁承载力明显下降,必须进行桥梁加固,提高桥梁承载力才能满足日益增大的交通量的需要。
旧桥加固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新时期建设任务。
体外预应力体系是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重要的分支之一,是指将布置于承载结构主体之外的预应力筋施加预应力所形成的预应力结构体系。
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是一种主动的加固技术,通过预应力材料对桥梁结构受拉区施加预应力,消除部分荷载产生的不利内力,提供结构的承载力。
体外预应力成为桥梁加固中最有效的加固技术之一,具有良好广泛的应用前景。
1.2体外预应力的特点1.2.1体外预应力的优点1、锚固构件尺寸小,自重增加少,但可有效的大幅提高承载能力。
2、简化预应力筋曲线,预应力筋仅在锚固处和转向处与结构相连,减小摩阻损失,提高预应力使用效率。
3、对原结构损伤小,不影响桥下净空。
4、预应力布置灵活,可以根据桥梁病害进行全桥加固也可以进行局部加固。
5、与混凝土无粘结,由荷载产生的应力变化分散在预应力筋全长上,应力变化值小,对结构受力有利。
6、索力根据情况可以进行调整,预应力索可以更换,便于使用期间进行维护。
1.2.2体外预应力的缺点1、体外索布置在截面外,防腐、保护相对较困难,易受外界影响。
2、锚固及转向区域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局部应力大,锚固施工要求高。
3、体外索张拉力较小,不能充分发挥体外索强度高的优点,对锚具及夹片的要求很高。
4、体外预应力筋的变形和混凝土的变形不一致,容易造成预应力损失。
1.3体外预应力的组成体外预应力系统由锚固块、转向块、体外索、锚具、减振装置等主要5部分组成。
1.3.1锚具体外预应力体系仅靠锚固端传力,因此体外预应力锚固体系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比一般体内预应力锚固体系要高,需使用专用的体外索锚具和夹片。
体外预应力的锚具的外观尺寸较普通锚具更大,且还增加了一些辅助配件,如密封装置、防松装置、防护装置等。
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的关键技术作者:周韬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第14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货物的交流效率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能够有效提升我国铁路、公路的承载水平,从而增加运输效率,可以通过提高运输车辆车轴重的方法来达到目的,但是当车轴重量增加就会出现桥梁承载力不足的问题,所以说对于桥梁建筑过程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就是处理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本文就该点开展对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的研究,对于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阐述,为相关专业提供参考依据。
桥梁预应力加固法关键问题混凝土桥梁的可靠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它的影响是存在与整个桥梁寿命周期内的,所以说无论是在桥梁施工的设计阶段,还是在中期的建造阶段以及后期的运行阶段,可靠性都是需要我们时刻注意的。
对于目前我国铁路桥梁情况来看,随着桥梁运行时间的不断增加,其主体结构材料老化或者结构损伤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伴随而来的就是桥梁整体承载力的下降,所以在进行桥梁预应力加固法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从桥梁本身的常见病害来分析,一般来讲桥梁病害主要包括荷载疲劳损伤、混凝土碳化腐蚀以及钢筋内部腐蚀等。
虽然通过研究掌握了一些处理方法,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难点,总结下来关键性技术有以下三点:体外索力设计计算方面的问题相比较欧美发达国家,对于桥梁工程当中体外索力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我国在桥梁工程中的理论研究还不成熟,没有关于铁路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的技术标准,因为桥路结构极限计算标注与普通的公路设计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目前我国铁路桥梁仍然采用容许应力法来进行计算,故体外索力设计计算必须与现行规范相适应。
除此之外,计算加固后桥梁在极限状态下的体外索力必须确定极限应力增量的大小,因为二次效应的非线性使得准确求解应力增量变得很困难,国内外研究者提出多种简化计算方法,但不同方法计算的精度和简便程度不同,所以根据铁路混凝土桥梁特点合理选用简化计算方法是铁路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再者,体外索力设计值的大小必须满足桥梁的刚度和变形性能,但对使用阶段存在裂缝的混凝土桥梁,在体外索力和荷载作用下的刚度因裂缝闭合、张开而发生变化,这使得上拱度和挠度的计算复杂化,因而将刚度视作恒定值造成体外索力检算上出现较大的误差。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节段短线法匹配预制关键施工技术王波(中铁二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成都 610306)【摘要】: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预制节段逐跨拼装法已逐步成为城市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主要施工方法之一。
箱梁节段采用短线法匹配预制为该工法中的一项关键施工技术及工艺。
本文依托东莞地铁2号线工程实例,介绍了短线法节段匹配预制关键技术、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 箱梁;短线法;节段预制;施工技术1工程实例东莞地铁2号线展~虎区间高架桥采用短线法节段匹配预制25m、30m箱梁108孔/ 1272个节段,节段分为标准段、过渡段、端节段三种类型.标准段、过渡节段分段长度为2.5m,端节段长度为2.45m,梁顶宽9.2m,底宽4.0m,高1。
8m,腹板为斜腹板,其倾斜度为1:3。
421,剪力键布置为多键形式,单个节段最大重量53t,最小节段重量30t。
图1标准节段典型面图2 节段预制施工特点(1)节段预制场不同于铁路梁场的规模大和公路梁场的常规,一般设置在城市周边,占地面积较小,场地设置灵活,对环境影响较小。
(2)预制节段梁尺寸短,节省模板投资,运输方便。
(3)自动化生产程度和精度高,能够确保梁体预制质量。
(4)节段预制梁可与桥梁下部施工同步进行,平行作业,大大缩短工期。
(5)节段梁预制的精度、质量,直接影响架梁的速度、线形,成型后的美观,采用三维几何控制软件及六点三维控制,确保节段预制精度.3施工工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节段短线法匹配预制根据工艺主要分为“起始节段预制”和“标准节段预制”两部分。
3.1预制顺序依据短线法预制原理,将单跨30m跨梁分为12节,通常定义S3节段为起始段,将其作为匹配梁右向预制直至S12节段,再将S3节段旋转180°后作为匹配梁段左向预制至S1节段。
当首跨梁S3节预制完成后,该预制节段梁片可吊至其他台座作为同跨径节段预制匹配段进行其他跨预制,以加快预制进度。
短线法节段预制拼装桥梁监控量测技术规程一、引言短线法节段预制拼装桥梁是一种常见的桥梁施工方式,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可控等优点。
然而,由于预制节段之间的连接性能及整体变形问题,需要进行监控量测以确保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短线法节段预制拼装桥梁监控量测技术规程,以指导工程实施。
二、监控对象短线法节段预制拼装桥梁的监控对象主要包括预制节段的连接性能和整体变形情况。
其中,连接性能包括连接刚度、连接承载力等方面的监控;整体变形主要包括桥梁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等方面的监控。
三、监控方法1. 连接性能监控方法连接性能的监控主要通过测量连接点的位移、应变等参数来进行。
常用的监控方法包括激光测距仪测量连接点位移、应变片测量连接点应变等。
2. 整体变形监控方法整体变形的监控主要通过测量桥梁各个部位的位移来进行。
常用的监控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桥梁各个节点的位移、GPS测量桥梁的水平位移等。
四、监控频率监控频率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一般情况下,初次测量应在桥梁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以获取初始状态的监测数据。
随后的监测频率可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变形情况的变化来确定,一般为每年进行一次监测。
五、监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监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是确保桥梁结构安全的重要环节。
监控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的存储和整理,以及异常数据的筛选和验证。
监控数据的分析主要通过对数据的趋势分析、异常分析等方法来评估桥梁结构的变形情况。
六、监控报告的编制与评审监控报告应根据监测数据进行编制,内容应包括监测目的、监测方法、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果等。
同时,监控报告还需进行评审,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监控结果的应用监控结果的应用主要包括桥梁结构的安全评估和维护决策。
监控结果可用于评估桥梁结构的变形情况,以确定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监控结果还可为维护决策提供参考,比如确定维护时机和维护方式等。
八、监控设备的维护与校准监控设备的维护与校准是监测工作的基础,应定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