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调整44个汉字规范写法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3
公务员考试行测片段阅读题库行测错题1,教育部日前就《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公示征求意见,拟对“琴”“亲”“魅”等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调整,公示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宁教授在新华网与网民在线交流。
他们认为,调整这44个字的字形只是调整印刷宋体字,不是另搞一套,根据调查数据显示,67%的公众表示赞成,约6%的公众表示反对。
可新浪网的网上调查得到的结果却完全相反,九成以上的网友持反对意见,认为是“穷折腾”。
王宁教授强调,一个字改还是不改并不是以多数投票为主,而要看它合理不合理,要看它有没有道理。
既然“一个字改还是不改并不是以多数投票为主”,那么,为何专家们还主动提供调查数据,以示多数公众支持呢?对文段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琴”“亲”“魅”等44个汉字的字形调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B,规范汉字不能是少数几个专家说了算,而要看它合理不合理C.新浪网的网上调查结果不能作为专家决策的依据D.官方和民间完全相左的“民调”,使得专家难以自圆其说A,医疗系统要在解决看病难问题上发挥自身作用B,药物滥用的责任不完全在医者C,在处理医患矛盾时,医生往往会成为替罪羊D,滥用药物的责任应归结于医疗系统本身,而不能强加在医生身上3,古语云:“疾风知劲草。
”经历严峻的考验,方可知晓谁才是真正坚强的人。
那么,换在一个顺风顺水的环境里,难道就无法试练出一个人的意志、品格吗?这段文字表述的观点是()A,顺意的环境很难考验一个人的意志B,关键时刻才能识别谁是真正的强者C,日常工作照样能够考验一个人的意志D,平淡的生活也能了解一个人的品格4,从1901年到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完全为欧美白人垄断;60年代后亚、非、拉美作家占多数;90年代则完全没有欧美白人作家获奖。
而60年代以后正是欧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
这是否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A,科技高度发展可能使文学中的人文精神走向浅薄B,不排除技术和科学的干扰,就没有优秀文学作品C,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产生在落后的国家和地区D,科技发展是以文学作品丧失人文魅力为代价的5,在英国的教育中,要求孩子尊重的对象不仅局限于家人和朋友,还包括对所有生命都有爱心和责任感。
国家规定的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笔画表常用笔顺"忄"先写点和点,最后写竖。
"匕"先写撇,后写竖弯钩。
"万"先写横,再写横折钩,后写撇。
"母"字的最后三笔是点、横、点。
"及"先写撇,再写横折折撇,后写捺。
"乃"先写横折折撇,再写撇。
这个字和"及"字形相近,但笔顺完全不同。
"火"先写上面两笔,即点和撇,再写人字。
"登"的右上角先写两撇,再写捺。
"减"先写左边的点和提,再右边的"咸"字"。
"爽"先写横,再从左到右写四个"×",最后写"人"。
"讯"右半部分的笔顺是:横斜钩(不是横折弯钩)、横、竖(不是撇)。
"凸"第一笔先写左边的竖,接着写短横和竖,然后写横折折折,最后写下边的长横。
"凹"第一笔先写左边的竖,接着写横竖折,然后写竖和横折,最后写下边的长横。
"出"先写竖折,然后写短竖,再写中间从上到下的长竖,最后是竖折和短竖。
"贯"上边是先写竖折,再写横折,第三笔写里面的竖,最后写长横。
"重"上面的撇和横写后,紧接着写日,再写竖,最后写下面两横(上短下长)。
"脊"字上边的笔顺是先写左边的点和提,再写右边的撇和点,最后写中间的人。
"义"先写点,再写撇和捺。
点在上边或左上边的要先写,如"门、斗"等;点在右边或字里面的要后写,如"玉、瓦"等。
"匚"形字,先写"匚"上面的横,然后写"匚"里面的部分,最后才写"匚"最后的折,例如"匹、区、臣、匠、匣、匿"等。
教育部发布汉字的田字格标准写法(强烈建议收藏)都说字如其人,写得一手好字,将会让我们终身受用。
为了写好字,孩子就必须从小练起。
对于练字这项基本功,家长可不能忽视。
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在田字格里写汉字的标准格式,赶紧让孩子学习起来!01 田字格口诀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02 为什么使用田字格练字田字格别看只是四个小格子,其实每个格子都大有名堂,每根线、每个格子,格子中的每个方位,都有其不同的名称。
熟记田字格、牢记各部分名称,是初学书写者重要的前提。
认识了“田字格”后,欣赏田字格中的汉字,让孩子感受到每个字都有它的位置,而不能胡乱摆放,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只有在田字格中逐渐将汉字写规范,这样才能给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03 汉字在田字格种的书写规范04 注意事项1.关注竖中线(1)中竖居正(2)首点居正(3)交叉居正2.关注字头(1)人字头(人)撇画起笔在字的中线上(2)文字头上点居正,要写在竖中线上(3)宝盖头(宀)上点居正,写在竖中线上(4)“学字头”与“常字头”注意观察“学字头”与“常字头”的写法(5)草字头(艹)竖中线在两竖中间,下合处正在字的中线上(6)山字头(山)中竖平分底横,通过字的中线(7)“春字头”与“卷字头”撇画从竖中线上起笔(8)竹字头(竹)中缝要通过字的中线(9)雨字头(雨)中竖要通过字的中线(10)左偏旁左偏右主一般左占三分之一,也就是右面部分应延伸至竖中线左侧一些3.关注字底(1)土字底竖画要通过竖中线(2)女字底撇折与撇的交叉点要写居字的中线上(3)弄字底竖中线应在撇竖中间(4)木字底竖要写在竖中线上(5)四点底(灬)竖中线左右两边各占两点(6)心字底(心)中点要写在竖中线上(7)皿字底(皿)竖中线要通过四竖中间4.标点符号在田字格的规范书写(1)逗号、句号、分号和冒号等标点写在左下格。
(2)引号、括号写在靠近被引内容那边。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4.09.30•【文号】教语用厅〔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9.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语言文字工作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教语用厅〔202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鲜明标志,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文字,规范汉字书写能力是中小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是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民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前,中小学生书写姿势不标准、笔画笔顺不规范、非纸笔化书写导致书写能力弱化等现象较普遍;存在部分地方和学校重视不够,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在培育学生热爱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培养审美能力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意识等方面发挥作用不充分等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现就有关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师生语言文化素养,坚持育人为本,培养益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规范汉字书写习惯与能力;坚持尊重规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开展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坚持守正创新,探索数字化赋能规范汉字书写新途径;坚持系统推进,着力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坐姿和执笔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实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正确掌握规范汉字的字形和书写技能,提高书写能力;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汉字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坚定文化自信,切实提高中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意识。
二、主要举措(一)培养良好书写习惯。
本报讯(记者周逸梅)昨天晚上,教育部公布了关于《通⽤规范汉字表》意见征求的结果,承认在44个汉字字形微调上,⼤多数⼈表⽰反对。
《通⽤规范汉字表》⾃8⽉12⽇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8⽉31⽇结束。
教育部昨天表⽰,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国内外各界⼈⼠发来的电⼦邮件2688件、信函157件、传真67件,总计2912件。
许多⼈⼠还通过报纸、⼴播、电视、络等媒体提出了⼤量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其中关于44个汉字字形调整的事引起了舆论热议,很多反对意见认为这是“瞎折腾”。
⼤多数意见认为字形微调会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使⽤习惯,将给⼤众⽤字造成⿇烦,担⼼影响学⽣学习、考试和增加社会成本,认为不宜轻易改动。
关于异体字问题,多数意见赞成字表恢复51个异体字,认为符合社会⽤字实际需要,⽐如“喆”、“淼”、“仝”等字。
此外,不少⼈⼠还对繁简、字量和字级、字表体例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昨天下午,教育部新闻发⾔⼈续梅表⽰,公开征求意见只是征集意见的集中时期,之后,教育部还将采取多种形式,继续征询各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对⼤家集中反映的问题,教育部将交给专家组再进⾏讨论,根据群众意见对《汉字表》⽅案再次进⾏调整,之后再召开座谈会对⽅案进⾏讨论。
她认为社会上对字形的争议其实是件好事,这也让更多的民众来关⼼语⾔⽂字这件事情。
国家正式出台笔顺正确写法,很全面!家长老师赶快收藏!国家正式出台笔顺正确写法,很全面!家长老师赶快收藏!—快来看看你哪些字笔顺错了!好多孩子写字会有倒笔顺的现象, 下面是国家规定的汉字笔顺规则,看看你有多少字的笔顺写错了……"忄"先写点和点,最后写竖。
"匕"先写撇,后写竖弯钩。
"万"先写横,再写横折钩,后写撇。
"母"字的最后三笔是点、横、点。
"及"先写撇,再写横折折撇,后写捺。
"乃"先写横折折勾,再写撇。
这个字和"及"字形相近,但笔顺完全不同。
火"先写上面两笔,即点和撇,再写人字。
"登"的右上角先写两撇,再写捺。
"减"先写左边的点和提,再右边的"咸"字"。
"敝"的左边先写上部的点、撇,接着写左下角的竖、横折钩,然后写中间的长竖,最后写里面的撇、点。
这些字还有"弊、蹩、憋、鳖"等。
"噩"字的横、竖写后,接着写上边的左右两个"口",再写中间的横和横下的两个"口",最后写一长横。
这样写符合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边的规则,与"王"字的笔顺不同。
"爽"先写横,再从左到右写四个"×",最后写"人"。
"讯"右半部分的笔顺是:横斜钩(不是横折弯钩)、横、竖(不是撇)。
"凸"第一笔先写左边的竖,接着写短横和竖,然后写横折折折,最后写下边的长横。
"凹"第一笔先写左边的竖,接着写横竖折,然后写竖和横折,最后写下边的长横。
"出"先写竖折,然后写短竖,再写中间从上到下的长竖,最后是竖折和短竖。
《通用规范汉字表》44个汉字“整形”引发争论2009-08-24 新华网周润健张建新字体大小:小中大教育部语信司对汉字“整形”意见做出最新解读44个汉字“整形”引争论新华网天津8月22日电(记者周润健、张建新)自8月12日新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公众征求意见以来,对于44个“调整”字形汉字的争论就没有停息过。
面对这个将改变人们书写和阅读习惯的做法,有关人士普遍表示,汉字“整形”会给社会带来高昂的修改成本,此举还需慎行。
“专家改的不是字,是寂寞。
”在这份《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中,细心的公众不难发现,44个汉字中,不少字都是平时的常用字。
比如:“琴”“唇”“亲”“杂”“杀”等,而新规范的写法又与原字只是个别笔画上略有变化,整体相差不大。
譬如:“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了“提”;“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
《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表示,这次调整的原则是根据中国传统书法的习惯。
据了解,征求意见自8月12日开始后,社会上就热议不断。
新浪网进行的网络调查显示,逾九成网友表示反对。
网民张军直言,汉字整形,不靠谱,纯属瞎折腾,这等于是把健康人整成了残废。
他还戏谑道:“专家改的不是字,是寂寞。
”一位署名“踏叶逐风”的网友认为,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标志,可不断补充、完善,但对成型的、广泛使用的文字轻易改动,不可取。
在采访中,天津市民张鹏表示,汉字就是一种符号而已。
只要人们普遍愿意使用并能明白其表达的意思,这样的汉字就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使命,此次“整形”的44个汉字,绝大部分都具有通行度高、易于识别的特点,因此,不论是仿宋体还是楷写体,根本没有必要修改。
另外,此次调整,如果仅仅是为了追求外观和书写漂亮,那就更没必要了。
已经广为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的常用字要不要改、怎么改,恐怕不能光考虑专家们所说的汉字“字理”问题,更重要的要看应用是否方便。
《通用规范汉字表》出炉45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通用规范汉字表》出炉 45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昨天,经过十多年时光打磨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出炉,今后我国通用规范汉字总数为8105个,其中收录了“闫”等226个简化字,“淼”等45个异体字升级为规范字。
该字表2009年公开征求意见时,曾因改变44个汉字的字形、笔画引发争议,昨日公布的正式字表中,征求意见稿中有关字形调整的附表被取消。
常用字共3500个此次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堪称是50多年规范汉字的优化整合。
该表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历经十余年。
该字表整合了1955年以来的多个文件,包括《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
新公布的字表共收字8105个,分为三级。
其中一级字表为常用字集,收字3500个,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二级字表收字3000个,使用度仅次于一级字。
一、二级字表合计6500字,主要满足出版印刷、辞书编纂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一般用字需要。
三级字表收字1605个,是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和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进入一、二级字表的较通用的字,主要满足信息化时代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的用字需要。
据介绍,一、二级字表通过语料库统计和人工干预方法,主要依据字的使用度进行定量、收字和分级。
三级字表主要通过向有关部门和群众征集用字等方法,收录音义俱全且有一定使用度的字。
比“2009版”减少195个字2009年,该字表征求意见时,共收录了8300个字,而昨日发布的正式字表比“2009版”减少了195个字,收录8105个字。
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政策与标准研究所教授陈双新分析,缩水的195个字应该都是三级字,原因是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有些人对三级字中某些字的通用度提出看法,课题组重新审查和严格把握后删除了这一百多个字。
该表对目前存在的《简化字总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之外的类推简化字进行了严格甄别,仅收录了符合该表收字原则且已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闫”等226个简化字,还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皙”、“喆”、“淼”等45个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
习国家规定的汉字笔顺规则"忄"先写点和点,最后写竖。
"匕"先写撇,后写竖弯钩。
"万"先写横,再写横折钩,后写撇。
(不是撇)。
"凸"第一笔先写左边的竖,接着写短横和竖,然后写横折折折,最后写下边的长横。
"凹"第一笔先写左边的竖,接着写横竖折折,然后写竖和横折,最后写下边的长横。
"出"先写竖折,然后写短竖,再写中间从上到下的长竖,最后是竖折和短竖。
""敝"的左边先写上部的点、撇,接着写左下角的竖、横折钩,然后写中间的长竖,最后写里面的撇、点。
这些字还有"弊、蹩、憋、鳖"等。
"噩"字的横、竖写后,接着写上边的左右两个"口",再写中间的横和横下的两个"口",最后写一长横。
这样写符合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边的规则,与"王"字的笔顺不同。
夭乔(侨、桥、骄、娇)岙、袄、妖。
王、壬分开王呈(程、逞)。
壬任(凭)廷、淫。
首笔是横不是撇:丰(蚌、艳、契)、耒lěi(耕、耘、耙)。
邦(帮、梆、绑)的第四笔是撇。
刊的第三笔是竖。
横“山”的中横向左向右出头不出头:中横向右不出头寻、帚、刍(邹)当、雪、扫、妇、侵。
横“山”有竖穿过时中横二、竖竖与撇之分:临、监、坚、竖、紧第二笔是竖,不是撇。
旧第一笔是竖。
归第二笔是撇。
“周”与“同”第一笔不同:同、冈、网、罔第一笔是竖。
周、用第一笔是撇。
“月”第一笔有变化:育、肯、胃、有、肩月在下,首笔为竖。
肚、肌、肠、期、朗月在左右,首笔为撇。
笔撇,都向右不出头。
舟(舰、般、航)第五笔横,向右不出头。
▲注意:耳(取、职、联)做左偏旁时末笔改提,可出头。
非字的笔顺与笔画:非(罪、韭)笔顺:[左]竖(不是撇),三小横(最后一小横不为提),[右]竖、三小横。
?本报记者xx针对这一情况,本报记者昨天再次独家专访《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宁教授。
王老师不但是这次《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的主要负责人,而且是一位非常对识字教学很有研究的汉字学专家,她对媒体报道和网民议论中存在的误解和争议,进行了澄清和解释。
调整xx字形不会妨碍书写引发此次争议的内容,是《通用规范汉字表》说明中的第九条,该条内容提出,“本字表以《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的笔形变异规则为依据,对《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与规则不一致的44字作了字形微调。
”此次调整中,“琴”、“亲”、“杀”、“瞥”、“唇”等常用字的个别部件有了细微变化。
有些媒体引用网民的口吻说,“今后辅导娃娃写字都有问题”,还有网民认为调整后的字形不符合自己原有的书写习惯,“连字都不会写了”。
针对这一说法,xx教授说:“此次字形微调只涉及汉字的印刷字体中的宋体字,不涉及手写字体。
在识字教学中,小学1-3年级的语文课本都用楷体字印刷,4年级以后,语文课以阅读为主,改用宋体字印刷,但在讲解生字时仍用楷体字。
这说明,楷体字才是手写体,而楷体字与宋体字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由于《通用规范汉字表》先要面向文本印刷,字形规范尚未涉及楷体字规范。
宋体字形是一种由雕版印刷字形发展来的艺术字形,不适合书写,教师和家长教给孩子写字或自己写字千万不要仿照宋体这种印刷字体,还要用原来的楷体。
至于楷体字是否也要作一些微调,这要和书法界与小学语文教育界商量,现在还谈不到。
”此次调整字形援用的是大家早已经熟悉的规则还有不少网民不理解此次调整字形的规则,主张字形调整应“慎行”的媒体则表示,既然原有的字形已被广泛接受,“改头换面”就会给人们识别带来混乱和麻烦。
虽然只是个别笔画的微调,但还是有人认为调整后的字形看起来有些生疏。
例如,“琴”字中左上角的“王”,最后一笔由横变为了提;而“唇”字的字形,则从半包围结构变成了上下结构。
xx教授对此进行了解释,她说:“这次字形调整,并没有订立新的规则,只是沿用了《印刷通用字形表》本来就有的规则,这些规则也是汉字书写早就习惯了的笔形变异规则。
汉字书写规范全表(打印版)介绍本文档是一份汉字书写规范的全表,提供了指导汉字书写的准则和标准。
正确书写汉字是研究语文和提升写作能力的基础,因此遵循书写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规范要点以下是一些汉字书写的规范要点:1. 字形准确:保持每个汉字的字形准确,不失偏颇。
字形准确:保持每个汉字的字形准确,不失偏颇。
2. 笔画顺序:按照规定的笔画顺序书写汉字,确保笔画的正确连接。
笔画顺序:按照规定的笔画顺序书写汉字,确保笔画的正确连接。
3. 笔画结构:理解每个汉字的笔画结构,将其分解为正确的组成部分。
笔画结构:理解每个汉字的笔画结构,将其分解为正确的组成部分。
4. 字间距一致:在书写时,保持汉字之间的间距一致,并与其他字符保持适当的距离。
字间距一致:在书写时,保持汉字之间的间距一致,并与其他字符保持适当的距离。
5. 字体风格:选择适合的字体风格,避免使用过于艺术化或变形的字体。
字体风格:选择适合的字体风格,避免使用过于艺术化或变形的字体。
汉字书写规范表下面是一份汉字书写规范的全表,包含了常用的汉字和其书写规范:结论正确书写汉字是提高语文水平和写作能力的基础。
遵守汉字书写的规范要点,可以保证书写的准确性和美观性。
通过使用汉字书写规范全表作为参考,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则,提升我们的汉字书写能力。
> 注意:本文档提供的汉字书写规范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验证。
以上是本文档的简要内容。
汉字书写规范全表提供了指导汉字书写的规则和要点,以及一份完整的汉字书写规范表。
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验证。
如今这年代,谁也当不了仓颉作者:王淦生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9年第11期近日,教育部就据闻“历时8年”“经过专家全盘考虑、反复研究才得以出台”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这份《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写法。
譬如:“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提”;“唇”字的厂字头由半包围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等等。
孰料这份“征求意见”一出台,立刻招致广泛的非议,某家网站就此进行了相关调查。
发现竟有多达87.14%的网友表示明确反对,而支持者仅有2.69%——普罗大众实在是太不给我们的教育部门和专家们面子了。
关于汉字的起源,自古有仓颉造字的传说。
今天看来,仓颉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汉字的整理者、规范者,真正造字的应当不是仓颉而是天下苍生。
说仓颉造字大概缘于古人文化水准普遍偏低,文字的使用尤其是整理正形乃是一项特别“贵族化”的工作,所以,“一人整理,天下使用”之说或恐成立。
在汉字出现、推广之后,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篆书,继而演变为隶书、楷书,这种由繁到简的发展变革基本上就没有仓颉以及他的同行们什么事了,差不多都是由民间向官方一步步浸润,民间使用者在文字改革上的推力要远远大于政府机构的强制力。
秦汉时期颇具力度的文字改革,政府的所作所为其实只不过是顺水推舟临门一脚罢了,这与我们上个世纪50年代“自上而下”“删繁就简”的文字改革大相径庭。
上个世纪50年代的那次改革,大陆强行取缔繁体字,推行简体字,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中国“速成式”的扫除文盲的需求,但同时带来了不小的副作用:造就了更多的文盲,正如某些“复繁派”所言的“我们再也看不懂古人的书卷,再难领略到古文之美和古人之智了”。
其实,这也正是用行政命令取代文字有规律的渐变所带来的恶果。
但是,这一改革已经历经半个多世纪,已有两到三代人(时下的中青年为其主流)在简体字的濡养下长大,简体字成了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所以那些对中国历史文化情有独钟的“反简复繁”论者注定难以战胜他们取得文字复辟的成功。
国家正式出台笔顺正确写法,很全面!家长老师赶快收藏!国家正式出台笔顺正确写法,很全面!家长老师赶快收藏!在中文书写中,正确的笔顺是非常重要的。
准确地掌握笔顺不仅可以提高书写的美感,还有助于记忆汉字。
近日,国家正式出台了一份非常全面的笔顺正确写法指南,供家长和老师们参考和收藏。
这份指南共包含了常用汉字的笔顺写法,涵盖了基础汉字、生活用语、学科名词等多个领域。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其中的几个部分,并简单陈述一下正确的笔顺写法。
1. 基础汉字部分基础汉字是学习汉字的基础,它们的正确书写非常重要。
指南给出了基础汉字的笔顺写法,并附有详细的示意图。
例如,“一”字的正确写法是从上到下,由左至右;而“口”字则是从左上角开始,逆时针方向书写。
通过指南,孩子们可以简单明了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汉字的笔顺。
2. 生活用语部分生活用语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汉字组合,如“吃饭”、“洗澡”等。
这些汉字的正确书写对于培养孩子们的书写习惯和书写规范非常重要。
指南列举了常见生活用语的笔顺写法,并提供了相关实例,便于家长和老师们进行教学和指导。
3. 学科名词部分学科名词是学习中常见的汉字组合,如“地理”、“数学”等。
这些汉字的正确书写尤为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理解。
指南中详细展示了学科名词的笔顺写法,让学生们能够准确地书写并理解这些重要的汉字。
除了以上几个部分,指南还包含了动植物名称、地名、姓氏等方面的笔顺写法。
这些内容的全面和系统性为家长和老师们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参考资料。
通过学习正确的笔顺写法,孩子们能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并提高书写效率。
在教育教学中,家长和老师们也可以更加准确地引导和纠正孩子们的书写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汉字书写能力。
尽管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电子设备和输入法的普及使得书写变得更加便捷。
然而,精确的笔顺仍然是汉字书写的基础,也是保持传统文化特点和个性的重要元素。
因此,家长和老师们应该重视教授和传承正确的笔顺写法,使孩子们在数字时代仍然能够通过书写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最新汉字笔顺国家标准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书写规范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规范汉字的书写,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近期发布了最新的汉字笔顺国家标准,对汉字的书写规范进行了统一规定。
本文将对最新汉字笔顺国家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汉字书写规范。
首先,最新汉字笔顺国家标准对汉字的基本笔画进行了规范。
在书写汉字时,必须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笔顺进行书写,不能随意更改。
这样可以保证汉字的书写统一规范,便于识别和阅读。
其次,最新汉字笔顺国家标准对一些常见汉字的笔顺进行了调整。
在以往的书写规范中,有些汉字的笔顺存在争议或不够规范,最新国家标准对这些汉字的笔顺进行了修订,使其更加符合规范,更容易书写和识别。
另外,最新汉字笔顺国家标准还对一些生僻字的笔顺进行了详细规定。
这些生僻字在以往的书写规范中往往存在笔顺不清晰的情况,最新国家标准通过详细的笔顺规定,使这些生僻字的书写更加规范准确。
此外,最新汉字笔顺国家标准还对汉字书写中的一些常见错误进行了纠正。
在日常书写中,很多人存在一些常见的笔顺错误,最新国家标准对这些错误进行了梳理和纠正,帮助大家规范书写。
最后,最新汉字笔顺国家标准还规定了汉字书写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处理方法。
在书写中,有时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最新国家标准对这些特殊情况进行了规范,使大家在书写时更加得心应手。
总之,最新汉字笔顺国家标准的发布,对于规范汉字书写,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和遵守最新国家标准,共同维护汉字书写规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让我们共同努力,书写规范的汉字,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国家规定的汉字笔顺规则1988年3月25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确定了7000个汉字的规范笔顺。
1997年出版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是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基础上形成的,将隐性的规范笔顺变成显性的,列出了三种形式的笔顺。
同时,明确了字表中难以根据字序推断出规范笔顺的“火”、“叉”、“鬯”、“爽”等一些字的笔顺,调整了“敝”、“脊”两个字的笔顺。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在全国施行, 通知规定:"忄"先写点和点,最后写竖。
"匕"先写撇,后写竖弯钩。
"万"先写横,再写横折钩,后写撇。
"母"字的最后三笔是点、横、点。
"及"先写撇,再写横折折撇,后写捺。
"乃"先写横折折撇,再写撇。
这个字和"及"字形相近,但笔顺完全不同。
"火"先写上面两笔,即点和撇,再写人字。
"登"的右上角先写两撇,再写捺。
"减"先写左边的点和提,再右边的"咸"字"。
"爽"先写横,再从左到右写四个"×",最后写"人"。
"讯"右半部分的笔顺是:横斜钩(不是横折弯钩)、横、竖(不是撇)。
"凸"第一笔先写左边的竖,接着写短横和竖,然后写横折折折,最后写下边的长横。
"凹"第一笔先写左边的竖,接着写横竖折折,然后写竖和横折,最后写下边的长横。
"出"先写竖折,然后写短竖,再写中间从上到下的长竖,最后是竖折和短竖。
"贯"上边是先写竖折,再写横折,第三笔写里面的竖,最后写长横。
"重"上面的撇和横写后,紧接着写日,再写竖,最后写下面两横(上短下长)。
通用规范汉字表本文档为通用规范汉字表,旨在规范汉字的书写、使用和使用范围。
文档涉及汉字的基本规则、常用字、非常用字和罕见字等方面内容,具体如下:一、基本规则1. 汉字书写顺序:按照横、竖、撇、点的顺序进行书写;2. 汉字笔画: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笔画的书写;3. 汉字构成:基本构成独体字,或由若干个独体字合并而成;4. 汉字的音调:汉字采用四声,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二、常用字常用字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字,本文档所列出的常用字共计3500个,其中包括了基础汉字、繁体字和异体字等。
三、非常用字非常用字是指在正式文件和书籍中使用频率较低的字,包括了需要注音或者具有特殊用途的汉字。
本文档所列出的非常用字共计3000个,其中包括了汉字的注音、旧字体等内容。
四、罕见字罕见字是指在正式文件和书籍中使用频率极低的字,包括了较为生僻的汉字和一些已经慢慢淡出使用的字。
本文档所列出的罕见字共计2000个,包括了古代汉字、留声机汉字、手写汉字、佛经汉字等。
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如下:1. 笔画:汉字中用笔划来区分字形的单位;2. 繁体字:指已经不再规范使用的字体,多由简化字演变而来;3. 异体字:指和正常书写形式略有不同的字体形式;4. 注音:为汉字和方言字词等标明音节和声调的方法;5. 旧字体:指已经淘汰使用的汉字。
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著作权法:保护作家、艺术家、音乐家以及其他知识产权者的法律;2. 商标法:保护商标,确保消费者能够识别出商品的制造商或销售者的法律;3. 专利法:保护发明者及其发明,确保能够得到专利权的法律;4. 侵权:未经授权,对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一种侵犯行为;5. 行政处罚: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对违法行为人进行的行政制裁,包括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等。
44个字形的调整字形是汉字的外形,是汉字的基本构成单位。
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字形经历了多次的调整和变化。
这些调整和变化,既反映了汉字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汉字的美学价值。
本文将介绍44个字形的调整,以展示汉字的魅力和变化。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常见字的字形调整。
比如,“人”字的字形调整,最早的“人”字是一个直立的人形,后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亻”字形。
这种调整使得字形更加简洁、规整,也更符合书写的便利性。
再比如,“木”字的字形调整,最早的“木”字是一个树木的形状,后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木”字形。
这种调整使得字形更加简洁、流畅,也更符合书写的需要。
其次,我们来看一些生僻字的字形调整。
比如,“齉”字的字形调整,最早的“齉”字是一个由“齒”和“囊”组成的复杂字形,后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齉”字形。
这种调整使得字形更加简洁、清晰,也更符合书写的要求。
再比如,“鑫”字的字形调整,最早的“鑫”字是一个由“金”和“金”组成的复杂字形,后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鑫”字形。
这种调整使得字形更加简洁、美观,也更符合书写的需要。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字形的变化。
比如,“心”字的字形变化,最早的“心”字是一个由“心”和“心”组成的复杂字形,后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心”字形。
这种变化使得字形更加简洁、流畅,也更符合书写的便利性。
再比如,“鱼”字的字形变化,最早的“鱼”字是一个由“鱼”和“鱼”组成的复杂字形,后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鱼”字形。
这种变化使得字形更加简洁、美观,也更符合书写的需要。
总的来说,字形的调整和变化是汉字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汉字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44个字形的调整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汉字的魅力和变化。
字形的调整和变化不仅反映了汉字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汉字的美学价值。
字形的调整和变化使得字形更加简洁、规整、流畅、清晰、美观,也更符合书写的便利性和需要。
字形的调整和变化是汉字的独特之处,也是汉字的魅力所在。
让我们一起欣赏和感受汉字的美丽和变化吧!。
[转贴]44个汉字变形了
教育部语言司司长称,44个汉字的字形拟进行调整只不过是将以往习以为常的书写习惯变过来,不会对百姓生活造成多大影响,主要是针对印刷规范而言。
■ 44汉字写法调整
①“琴、瑟、琵、琶”的上左和“徵”的中下部件“王”最后一笔横变提
②“魅”的右部件和“籴、汆、褰、衾”的下部件的末笔捺变点
③“巽(撰、馔、噀同)”的上左部件“巳”的最后一笔竖弯钩变
竖提
④“亲(榇同)、杀(刹、脎、铩、弑同)、条(涤、绦、鲦同)、茶(搽同)、新(薪同)、杂、寨”下部件“木”的竖钩变竖
⑤“恿”的上部件和“瞥(弊、憋同)”的上左部件中横折钩变横折
⑥“蓐、溽、缛、褥、耨、薅”中的部件“辱”以及“唇、蜃”由半包围结构改为上下结构
⑦“毂”的左下部件“车”上添加一短横
刚刚在网上看到这篇文章(只选了其中一部分),不知道在校的学生是不是以后写这些字都要按照新标准来了!。
教育部调整44个汉字规范写法(文)
8月12日,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表示,根据学术界反复讨论的结果,教育部决定汉字原则上不恢复繁体,这一表态终结了一段时间以来汉字简繁之争。
同日,教育部就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瞬间引起另一轮争论:正在征求意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其写法。
按照这份《通用规范汉字表》,“琴”、“亲”、“魅”等44个汉字在专家倡导下进行了写法调整。
如:“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了“提”;“唇”字的厂字头由半包围结构调整成了上下结构,“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
对于异体字,新研制的字表收入了51个异体字,主要用于人名和地名,其中包括人名中常见的“喆”和“淼”。
对异体字不再简单提“淘汰、废除”,但在使用上有明确要求。
此外,既然汉字原则上不恢复繁体,为何这一次有6个繁体字纳入汉字表?对此,《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宁教授表示,现在恢复的繁体字都是必须恢复的,“比如硃砂的‘硃’,这是一个科技用字,但恰恰是一个繁体字,你不拿出来,有些科技地方就没有办法说,所以这个字不能不恢复。
”
■网民:逾八成认为是“穷折腾”
“44个汉字写法可能调整”,网友怎么看?其中,87.14%的网友表示反对,认为此举纯为“这不穷折腾人吗?”仅有2.69%的网友赞同,认为修改原因有理可依;另外有7.29%参与调查的网友持观望态度,但“希望有关方面仔细斟酌”,另有2.88%的认为无所谓,“反正现在都改用电脑了”。
网友“踏叶逐风”认为,“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标志,可不断补充、完善,但对成型的、广泛使用的文字轻易改动,不可取。
”另一位网友“禾水尹”也提到,现在是信息时代,要修改,涉及的面太广,会引起文字混乱。
网友“兰花草”反问:“如果真的那样改,‘小’是不是该改成‘竖撇捺’呢?”她认为,要改就全部统一,不改就不要动,“一些改一些不改,我们这些
都懵了,以后辅导娃娃写字都有问题”。
■老师:改字所花费用恐以亿元计
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汉字重新规范一旦下文通行,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学校的教育,字典、词典、课本、辅导材料无一不要重新印刷更改,这要花费多少钱财?上亿元的花费都不在话下。
■专家:文字“整形”最先影响高考
44个汉字改革一旦通过,将对学校教学有何影响?有教学专家表示,根据高考作文“错一字扣一分”的评判标准,如果这一改革真的实施起来,高考生很有可能最先受到影响。
■新华社:汉字“整形”需慎行
8月16日,新华社播发《新华时评:汉字“整形”需慎行》。
文章说,已经广为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的常用字要不要改、怎么改,恐怕不能光考虑专家们所说的汉字“字理”问题,更重要的要看应用是否方便。
汉字是一种负载信息的书面符号。
只要人们普遍愿意使用并能明白其表达的意思,这样的汉字就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使命,无须修改;反之,那些容易让人产生歧义,或者书写不方便的汉字就需要修改。
综观此次“整形”的44个汉字,绝大部分都具有通行度高、易于识别的特点,何必改头换面呢?44个汉字要不要“整形”,值得有关方面仔细斟酌。
■最新回应
仿宋体等暂不调整
19日,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对近日在网上热议的“调整44个汉字写法”做出了最新解读。
解读中称此次调整汉字写法的主要原则是为取得与宋体字笔形变异的一致,其他主用字体(仿宋体、黑体、楷体)与非主用字体,以后再逐步进行调整。
■相关新闻
小学生须学会3500字
教育部昨天公布了由《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组作出的规范字说明,解答了规范字表未来的实施方法以及规范字表确定的学术原则。
明确规定,按新课标教
学的小学须学习3500字,即规范字一级字表内的3500字。
但根据教学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可按照儿童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以汉字必要的属性做参数,在3500个常用字范围内再划分应用子集,决定在不同学段,小学生分别应该学其中的多少字、学哪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