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3章
- 格式:pptx
- 大小:3.53 MB
- 文档页数:78
第3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1.为什么要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答: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目的,才值得当代大学生终身尊奉和践行。
(1)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
(2)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大学生在确立人生目的时,应(3)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
2.在现实生活中,怎样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答:(1)人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生活的,人生离不开环境。
所谓境遇,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
其中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
(2)现实生活中,顺境和逆境对人的影响都有两重性,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在顺境中向目标奋斗,如同顺水行舟,可以借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但优越的条件和舒适的环境又容易使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或者得意忘形,“大意失荆州”。
在逆境中向目标前进,如同逆水行舟,阴力大、条件差、困难重重,同样的目标,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可能取得成功。
但是,逆境对人生又是一种磨炼,它可以使人更多地思考人生、磨砺意志、陶冶品格、丰富战胜困难的经验。
(3)对于顺境,不能麻痹大意、得意忘形,而应居安思危、自制自励,使自身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
身处顺境并不等于一切顺利,更不等于没有困难,一定要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乐观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
实践证明,只有具备了强烈的进取心和顽强的意志并终身勤勉,才能在顺境中不断奋进和成长。
对于逆境,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使之成为人生旅程上的一个闪光点。
相反,如果一遇逆境,就悲观捻,既无坚定信念,也无顽强意志,更不主动去作准备,终日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抱着玩世不恭的态度,虚度光阴,结果只能每况愈下,成为环境的奴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教案第三章教案【编写目的】第三章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核心章节,旨在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生了解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法律和道德价值观。
【教学目标】1.了解思想道德的概念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
3.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4.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使其成为具有健康行为和正确价值观的公民。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的概念与作用、道德观念与道德品质、法律意识与法治观念等。
【教学重点】1.思想道德的概念与作用。
2.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
3.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
2.如何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段有关思想道德的现实案例或几个小故事,激发学生对思想道德的思考,并引出思想道德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20分钟)1.思想道德的概念与作用:讲解思想道德的定义和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包括它们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道德观念与道德品质:分析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内涵和特点,并解释它们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3.法律意识与法治观念:介绍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含义和作用,并强调它们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方面的重要性。
第三步:讨论(15分钟)就思想道德的概念与作用、道德观念与道德品质以及法律意识与法治观念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第四步:案例分析(15分钟)选取一些具体案例,对学生进行具体的道德和法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感受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第五步: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讲解的方式,对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的重要概念进行解释和说明。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优秀教案5篇政治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优秀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优秀教案1第一教时教学目的1:理解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或延缓作用,掌握人口数量的标准;2:了解世界人口现状,懂得人口众多增长过快所带领的严重后果3: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教学重点合理的人口数量标准教学难点人口对经济社会的作用学法指导借用语文中议论文体裁来分析社会教材。
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社会教材大多亦如此,阅读教材时,注意每一自然段中的首句或末句,它们往往就是本段的论点,其余多围绕其展开,如第35页最后一段,首句“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就是本段的论点其余都是用论据来论证这一论点的。
教具准备自制投影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家知道吗,滴答一声,世界人口就增加3人,等到我们下课时,世界人口将增加多少?之前我们已经学了当今社会的主题和平与发展问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摁扣问题。
讲授新课人是社会的主体,能否正确地妥善地解决好人口问题,直接关系到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
它点明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影响,是什么影响呢?为什么?请阅读课文第一目。
一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或延缓作用思考:人类要生存和延续,必须进行两种生产,是哪两种生产呢?关系怎样?如果人类自身生产不适应物质资料生产会怎么样?人们常说“人多力量大”此话对吗?为什么?人多意味着劳动力多,但“人”后面还跟着“口”人是生产者更是消费者。
辨析:人是生产者同时是消费者。
( )人是消费者同时是生产者。
(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中有一项奖励生育的措施:“生丈夫,二壶酒。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一、单项选择题1.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 )。
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道路D.人生理想2.对人生态度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
A.人生态度就是人生价值观B.人生态度就是低层次的人生观C.人生态度就是指人为什么活着D.表明人应当怎样活着3.作为个体的人生对社会和他人所具有的意义是( )。
A.自我价值B.社会价值C.内在价值D.潜在价值4.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标准是( )。
A.掌握知识的多寡B.拥有金钱的多少C.官位权势的高低D.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是否有利5.人的本质属性是( )。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地缘属性D.业缘属性6.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立场和观点不同,对人活着的意义理解也不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
A.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B.人类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关系C.人们对整个世界最根本的看法和观点的总和D.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7.下列不属于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的有()。
A.良好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B.不断提高的自身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C.立足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D.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8.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
A.人与物的关系B.人与人的关系C.人与环境的关系D.人与气候的关系9.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B.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C.人生目的决定人的世界观D.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10.我们应当确立的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
A.享乐主义的人生目的B.金钱拜物教的人生目的C.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人生目的D.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的人生目的A.自保自利的人生观B.及时享乐的人生观C.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D.合理利已主义的人生观12.马克思说过,真正现实人的存在,就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
这说明()。
A.人的价值就是人自身的存在B.人可以有受限制地创造出自己的价值C.人生价值的本质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D.人与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同其他人的关系才能得到实现和表现13. 世界观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第三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第三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律的基本原理和法律的种类。
2. 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意识。
3. 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法律的基本原理和法律的种类。
2. 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意识。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
教学准备:1. 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法律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介绍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法律的基本原理和法律的种类。
2. 讲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包括公正、平等、合法和自愿等。
3. 介绍法律的种类,如宪法、刑法、民法等,并简要解释其内容和作用。
三、讨论与分组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法律种类进行讨论。
2.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讨论的结果,介绍该法律种类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3. 全班讨论,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分享自己对法律的看法。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选择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该案例中的法律问题。
2. 分组讨论,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责任。
3.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
五、小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态度是否有所改变。
3. 鼓励学生提出对下节课的期望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法律知识竞赛或模拟法庭活动,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律的相关知识和案例。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评价其对法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收集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其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3.1爱国主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1、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
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正确答案:B知识考点:解释:体现了优良传统中的心系民生苦乐。
2、[简答题]简述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正确答案:(1)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2)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3)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4)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知识考点:解释:3、[简答题]简述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正确答案:(1)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2)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3)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知识考点:解释:3.2明确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1、当代中国,我们应该大力弘扬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B.自强不息C.知荣明耻D.与时俱进正确答案:A知识考点:解释: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3.3做新时代忠诚坚定的爱国者1、国家安全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
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这是为保障国家安全,我们必须贯彻落实的()。
A.全球国家安全观B.传统国家安全观C.狭义国家安全观D.总体国家安全观正确答案:D知识考点:解释:新时期,我们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