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骨疗毒亦毒亦药话乌头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世界上流传的⼏⼤毒药⼈类发现毒药是⼀种偶然,可能是在做饭的时候发现了某些植物含有剧毒。
然⽽具有毒药知识的⼈在那个时候被尊为是部落的术⼠。
第⼀份下毒杀⼈的记录出现在基督时代的罗马帝国,但据说在之前,印度⼈、中国⼈、希腊⼈、埃及⼈早已开始使⽤毒药。
1、断肠草缠绕常绿藤本,枝光滑。
叶对⽣,卵形⾄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渐狭或近圆形,全缘。
聚伞花序顶⽣或腋⽣;花淡黄⾊;花冠漏⽃状,内有淡红⾊斑点。
蒴果卵形。
种⼦有膜质的翅。
花期8~11⽉;果期11⽉⾄翌年2⽉。
全株有剧毒,根、嫩叶尤毒。
本植物在我国历代本草中均列为毒品,剧毒,并可迅速致死。
⼀般不作药⽤,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
据记载,吃下后肠⼦会变⿊沾粘。
⼈会腹疼不⽌⽽死。
⼀般的解毒⽅式是洗胃,服碳灰,再⽤碱⽔和催吐剂,洗胃后⽤绿⾖、⾦银花和⽢草急煎后服⽤可解毒。
断肠草还有⼀说是雷公藤(《中药⼤辞典》)绿⾖、⾦银花和⽢草实际上是万⽤解毒药,同样的还有荔枝蒂、⽣⾖浆等。
雷公藤⽣于⼭地林缘阴湿处。
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区。
根秋季采,叶夏季采,花、果夏秋采。
另两种断肠草:雷公藤:雷公藤⽣于⼭地林缘阴湿处。
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区。
根秋季采,叶夏季采,花、果夏秋采。
【功⽤】雷公藤有杀⾍、消炎、解毒之效,是我国江浙⼀带菜园中⼴泛使⽤的杀⾍剂,有祛风,解毒,杀⾍功能。
也⽤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风等。
其根、叶、花均可捣烂外敷,但⽤根敷后,过半⼩时须取去,否则起泡。
【中毒症状】潜伏期⼀般2⼩时左右如煎服或同时饮酒的症状就出现更早,且更严重。
⼀般死亡时间约在24⼩时左右,最多不超过4天。
中毒开始出现头晕头痛、⼼悸乏⼒、恶⼼呕吐、腹痛腹胀、肌⾁疼痛、嚎叫挣扎、四肢⿇⽊或抽搐、肝肾区疼痛。
⾎便、少尿、浮肿,偶有⾎尿、尿储留、⾎压下降、唇甲发绀,严重时有脱⽔、电解质紊乱及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
偶因⼼肌损害并发⼼律失常、⼼源性脑缺⾎综合征、⿐出⾎、吐⾎⽔、全⾝及寒丸疼痛,后期⽑发脱落,⽪肤接触时可引起炎症。
乌头:冷兵器时代最强毒药在《飞狐外传》里,赵半山曾不无遗憾地分析说,暗器原是正派兵器,只是给无耻小人一喂毒,才让人瞧低了。
换句话说,卑贱的毒药一涂上高贵的暗器,就把后者拖累了。
拖累暗器的植物毒药中,最有名的是乌头。
我们通常所说的乌头,一般指的是川乌头,它的主根(母根)入药即为“川乌”或者“乌头”,侧根(子根)入药就是附子。
野生种的乌头则被称为草乌。
它们都是中药里的温里药,可以祛风除湿、温经止痛,而它的强心作用甚至可以“回阳救逆”。
在不少气候潮湿的地区,人们喜欢用附子炖鸡散寒祛湿,时有中毒事件发生。
这是因为乌头中含有毒性很强的乌头碱,口服3—5mg 即可致死。
好在乌头碱经3 —4小时的煎煮后,可分解为乌头原碱降低毒性。
在中药的药方中,为了以防万一,每用到乌头、附子都会配上甘草、生姜或人参来克制它的毒性。
在《大长今》里,用来毒杀宫女的就是附子汤。
长今的母亲就得益于偷加在附子汤里的绿豆汤,解除了部分毒性,才幸免一死。
在整个冷兵器时代,乌头都是使用最广泛的军用毒药。
强烈、反应迅速的毒效,让乌头名声大噪。
士兵们将乌头汁液涂在兵器上,让受伤的敌军彻底丧失战斗能力。
箭镞是乌头毒的主要涂施位置。
关羽曾经在攻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并引出一场“刮骨疗毒”的著名传说。
关公中的大抵就是乌头之毒。
乌头毒箭也经常被使用在狩猎活动中。
传说从神农氏时期,人们就已经知道这么做了。
在西方,古罗马人也经常使用乌头毒草制作箭毒猎杀野兽。
但是当武林同道切磋武艺的时候,若是有人在兵器上喂毒,就有违江湖道义、武林规矩了。
胡一刀和苗人凤比武之时,田归农在兵器上涂毒的卑鄙行径,就实在令人发指。
分析《雪山飞狐》里的命案现场可知,胡一刀可能就是死于乌头毒。
首先,乌头的中毒反应通常发生在10分钟至2个小时,胡一刀被毒刀所伤后至发现中毒的这段时间里,尚有一番打斗和对武功窍决的探讨,从时间上来看是吻合的。
再者,乌头中毒后,会出现面色苍白、流涎出汗、手足发麻的症状,造成心律不齐、呼吸抑制,导致死亡。
乌头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有着出色的颜值,也是毛骨悚然的剧毒之物,若见到请勿采摘在大自然中,分布着各种各样数不清的植物。
而在这众多的植物中,有不少就不是善茬。
因为它们自身都是含有毒性的,不小心采摘、误食了就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正如一首歌所常的那样:路边的野花不要采。
这也是非常有道理的,毕竟不是每一种植物大家都认识,我们也不知道它是不是有毒。
之前给大家说了不少野菜、野果,都是可以食用的。
而今天小毛要和大家说一种不一样的植物,它长得非常的漂亮,但却是有剧毒的植物,简直就是植物界的“蛇蝎美人”。
可是却有人“拼死”要吃它,请大家记住它的特性,并告诉家里人要远离它,真的能保命哦!它就是大名鼎鼎的“乌头”,你们认识它吗?乌头的科普大名鼎鼎的乌头可不是生长在海里面的乌贼,它是一类植物的统称。
只因这种植物的种类太多了,在全球范围内多达300多种,而在我国分布的也有大约150种,在国内几乎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之所以说乌头是一种大名鼎鼎的植物,只因它在历史上,还有一些文学、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
大家估计都有听说过断肠草,而要论名气,乌头的名气要比断肠草大得多。
如果你对《三国演义》有印象,其中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所中的毒箭就是乌头剧毒。
另外《满城尽带黄金甲》中也出现了一种有剧毒的毒物——西域草乌头,实际上就是产自新疆的乌头。
说了这么多,那乌头到底长什么样呢?乌头是毛茛科、乌头属草本植物的统称,之所以会有如此奇怪的名字,那是因为它的根部有剧毒,并且颜色都已经发黑了,黑到不能再黑了,因此而得名。
如果撇开毒性来说,乌头这种植物的颜值也是一顶一的高。
这种植物的植株高约50-120CM,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
而花朵非常的漂亮,以淡蓝白色为主,花朵极大,花瓣也漂亮,形状看起来非常像是古代士兵的头盔。
因乌头的花期是在九月份,这个时期正好和菊花的花期同期,因此在民间也叫它双鸾菊、鸳鸯菊等名称。
见过它的人,肯定会被它的颜值所吸引,尤其是一些小孩子、女性更是会有采摘的冲动,但是需要注意乌头的花也是有毒的,就连花蜜都有毒。
刮骨疗伤的主人公是谁刮骨疗伤的主人公是谁刮骨疗伤的故事有一次,关羽在战斗中右臂被敌人射中一箭。
箭头有毒,毒已入骨,又青又肿,不能动弹。
名医华佗听说关羽箭伤不愈,表示能为他割开皮肉,刮骨去毒。
手术进行中,华佗刮骨的声音悉悉刺耳,周围的人心惊胆战,掩面失色,而关羽却依然饮酒弈棋,若无其事。
等到华佗刮尽骨上的毒,敷上药,缝上线,手术告成,关羽便大笑而起,高兴地说:“先生真是神医。
看,我的手臂已经屈伸自如,毫无痛楚了。
”华佗也说:“我一生行医,没有见过象您那样沉着坚强的人,真是大丈夫!”刮骨疗伤是真的吗据史料记载,关羽“刮骨疗毒”是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而华佗早在十一年前的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就已被曹操杀害了。
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是一位不知名的军医。
刮骨疗伤的主人公是谁关羽,华佗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
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
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
将士们见关羽箭伤逐渐加重,便派人四处打听名医。
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治伤。
关羽问华佗治法?华佗说:"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环,把你的胳膊套入环中,用绳子捆紧,再盖住你的眼睛,给你开刀治疗。
"关羽笑着说:"不用捆。
"然后吩咐宴招待华佗。
关羽喝了几杯酒就与人下棋,同时把右臂伸给华佗,并说:"随你治吧,我不害怕。
"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
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
再看关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
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
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华佗说:"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
"刮骨疗伤简介中文名称刮骨疗伤出处三国演义真实性有待考证相关人物关羽华佗时期东汉末期真实历史历史上的华佗并未给关公治过箭伤,二人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
中医药材故事传说目录“刮骨疗毒”话乌头 (2)李时珍猜谜识中药 (2)白花蛇的传说 (3)从“悬壶济世”谈葫芦药用 (4)人参最初叫“人生” (5)人参的传说 (5)中药薏苡与成语典故 (6)降逆温肾话“丁香” (7)甘草”原从“干草”来 (7)金银花的传说 (8)“茵陈”的由来 (8)被迫“改名换姓”的中药 (9)“夫君不返妻心焦泪干血凝相思子" (9)车前草的传说 (10)地骨皮的传说 (10)中药“淫羊藿”的来历 (10)藜芦的传说 (11)吴茱萸的传说 (11)使君子的传说 (11)“刮骨疗毒”话乌头《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说的是关公攻打樊城时,右臂中了毒箭。
华佗检视后,发现系乌头箭毒所致,需行刮骨治疗。
于是征得关公同意施行手术。
当时未做麻醉,关公饮了几杯酒,华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见骨已青,遂用刀刮骨,沙沙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
而关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华佗刮去骨上之毒,敷上疮药,进行缝合。
术后关公即觉右臂伸舒自如。
这个故事流传甚广,那么,乌头究竟是何毒物呢?其实,有毒的乌头也是一味中药,因其主根呈圆锥状,似乌鸦之头,故名乌头。
本品有猛毒,古代作为箭毒,涂在箭头上射人猎兽,中箭即倒。
乌头分川乌和草乌,前者为栽培而得,后者为野生,故后者之毒甚于前者。
其实,毒箭猎兽、伤人,致猎物倒地,战将落马,并非骨肉之痛,而是因为毒物袭击了心脏和神经系统。
现代研究证明,乌头中含有乌头碱,过量的乌头碱可使感觉和运动神经麻痹、迷走神经兴奋,能直接作用于心肌,造成心律失常。
由此可以推测,关公中箭落马,右臂之伤痛非主要原因,是短暂的心律失常而不能稳坐战骑之故。
乌头虽然有毒,然而只要炮制得法和用量适宜,能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有祛风散寒的功效,因此常为医家所遣用。
李时珍猜谜识中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下午,李时珍采药避雨来到一条小船上。
老渔翁和他的两个不到10岁的孙子热情地接待了他。
刮骨疗毒【解释】:就是将深入骨头的毒液用刀刮除,达到治疗的目的。
特指历史上三国时期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后来也用刮骨疗毒比喻意志坚强的人。
【出自】:《三国志》: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右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医曰:“矢镞zú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译文】:关羽曾经被乱箭所射中,贯穿了他的右臂,后来伤口虽然痊愈,(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经常疼痛。
医生说:“箭头有毒,毒已深入骨髓里,应当剖开手臂打开伤口,刮骨头除去毒素,这个隐患才可以除去。
”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剖开它。
当时关羽正在和诸位将领围坐在一起喝酒,手臂鲜血淋漓,漫出盛血的盘子,但是关羽却割肉喝酒,谈笑如常。
壮士断腕【解释】:指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
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不可迟疑、姑息。
【出自】:唐•窦皐gāo《述书赋下》:“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
”重典治乱【出自】:《周礼•秋官•大司寇》:“刑乱国用重典。
”郑玄注:“‘用重典’者,以其化恶伐灭之。
”明沉德符《野获编·言事·疏语不伦》:“闻慈圣亦玉色不怡,将处重典。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二·柳条边》:“有私越者置重典,名柳条边。
”梁启超《民约论》:“巴黎议会命燬h uǐ其书,且将拘而置诸重典。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弛禁派则认为靠严刑重典不能禁止鸦片。
”元末明初,社会不宁,犯罪现象严重,被明太祖视为乱世。
朱元璋遵循古训,提出:“吾治乱世,非猛不可”的思想,形成影响明朝的“治乱世用重典”的治世思想。
制定《大明律》,实行“重其所重”的原则制定《明大诰》,从严惩罚犯罪。
猛药去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乌头中毒症状和中毒的急救处理措施乌头中毒症状和中毒的急救处理措施乌头的毒性东汉末年,关羽中毒箭,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其毒即为乌头毒。
乌头属在全世界有约300种,中国就有160多种,遍布全国各地,而以西南地区种类最多。
乌头的花很美丽,欧洲的园丁已经培养出了许多观花的品种,但这样一种美丽的植物却像河豚一样有剧毒。
乌头的有毒成分是二萜类生物碱,其中毒性最大的是乌头碱(aconitine),只要几毫克就可以让人丧命,而且,它和河豚毒素一样,都是神经毒素,吃下去之后会导致全身神经活动(以及肌肉活动)的紊乱,不痛的地方感到痛,痛的地方感到不痛,肌肉也不听使唤了,心脏也乱跳了,又流口水又拉肚子,最后的死因,不是呼吸中枢麻痹,就是严重心律失常。
乌头中毒可用甘草100g,土茯苓50g,绿豆50g煮水饮用。
甘草能抑制乌头碱的毒性反应,可作为乌头碱中毒的解毒剂。
绿豆和土茯苓有清热解毒、利尿排毒的作用,可与甘草合用解乌头毒。
如不能配齐三味药,应先及时使用甘草。
严重者应及时静脉注射阿托品,能对抗乌头碱中毒后心律失常造成的死亡。
另,远志、防风也可解乌头之毒。
乌头中毒症状乌头碱能通过消化道或破损皮肤吸收,主要经肾脏及唾液排出。
因吸收快,故中毒极为迅速,可于数分钟内出现中毒症状。
乌头碱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使之先兴奋后抑制,甚至麻痹;感觉神经、横纹肌、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可麻痹。
乌头碱还可直接作用于心肌,并兴奋迷走神经中枢,致使心律失常及心动过缓等。
当药物被吸收后约半小时即可出现下述症状:1.神经系统四肢麻木,特异性刺痛及蚁行感,麻木从上肢远端(指尖)开始向近端蔓延,继后为口、舌及全身麻木,痛觉减弱或消失,有紧束感。
伴有眩晕、眼花、视物模糊。
重者躁动不安、肢体发硬、肌肉强直、抽搐,意识不清甚至昏迷。
2.循环系统由于迷走神经兴奋及心肌应激性增加,可有心悸、胸闷、心动过缓、多源性和频发室性早搏、心房或心室颤动或阿-斯综合征等多种心律失常和休克。
[关羽刮骨疗毒]刮骨疗毒(1) [刮骨疗毒]刮骨疗毒的故事刮骨疗毒的故事三国时代,魏蜀吴恶战连场。
有一次,关羽挥军攻打曹兵时,右臂中了敌人的毒箭。
众将刮骨疗毒请关公班师回荆州调治,关公不允,说:“我不能因小小创伤,而误了军国大事。
”众人只好四方访寻名医。
一日,来了一个自称华佗的医生,他说听闻关公中了毒箭,特来医治。
这时,关公的右臂痛得厉害,正和马良下棋来分散注意力,以免自己露出痛苦的表情而乱了军心。
华佗看过关公的箭伤,说:“君侯的手臂若再不治理,恐怕便要废了!如果要根治,便得把君侯的手臂牢牢缚在柱上,然后我用刀把皮肉割开至见骨,刮去骨头上的毒,再敷上药,以线缝合,这才治得好,但恐君侯惧怕。
”关公听了,笑说自己不是世间俗子,不怕痛,更不用把臂缚在柱上;并让人先送上食物,说:“先生远道而来,请先用酒菜!”关公陪着华佗吃了一会,便伸出了右臂,说:“现在就请动手,我照样下棋吃喝,请先生不要见怪!”华佗也不再说什么,取出一把尖刀,请人在关公的臂下放上一个盆子,看准了位置,下刀把关公的皮肉割开。
关公吃喝如常,华佗气定神闲说:“我用刀把君侯骨头上的毒给刮走,这就好了!”华佗的手法娴熟,话刚说完,手上的刀子已经在关公手臂的骨头上来回刮,还发出悉悉的声音,流出的血也溢出了盆子。
将士见到这情境,都掩面失色,惟独关公仍继续下棋吃喝,面不改容。
不久,华佗把毒刮尽,敷上药,并把伤口缝合。
关公大笑而起,对众将说:“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
先生真神医也!” 华佗说道:“我为医一生,未尝见此。
君侯真天神也!君侯箭疮虽治,然须爱护。
切勿怒气伤触。
过百日后,平复如旧矣。
” 关公箭疮既愈,拿出黄金百两酬谢,并设席款待华佗。
华佗婉拒说:“某闻君侯高义,特来医治,岂望报乎!”坚辞不受,留药一帖,以敷疮口,辞别而去。
后人有诗曰:“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
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刮骨疗毒的读后感(一)我读了三国演义中关公刮骨疗毒,关羽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乌头(历代本草汇言)乌头(乌喙耿子芨金鸦土附子独白草汁煎名射罔奚毒毒公堇草乌头苗茗茛鸳鸯菊)草乌(药典品)乌头分川乌和草乌两种。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的块根。
草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野生种)和北乌头的块根。
川乌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草乌主产于中南、西南、东北、华北等地。
原植物乌头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怕高温积水,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紫色土最宜生长;北乌头喜凉爽湿润环境,耐严寒,以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
味辛、苦,性温;有大毒。
归心、肝、脾经。
功效祛风湿、散寒止痛。
临床用名川乌。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乌头,味辛,温。
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
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
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乌喙。
生山谷。
《吴普》曰:乌头,一名莨,一名千狄,一名毒公,一名卑负(《御览》作果负),一名耿子,神农雷公桐君黄帝甘有毒,正月始生。
叶厚、茎方、中空,叶四四相当,与蒿相似。
又云:乌喙,神农雷公桐君黄帝有毒,李氏小寒,十月采,形如乌头,有两岐相合,如乌之喙,名曰乌喙也,所畏恶使,尽与乌头同,一名萴子,一名莨,神农岐伯有大毒,李氏大寒,八月采,阴干。
是附子角之大者,畏恶与附子同。
(《御览》,《大观本》节文)《名医》曰:生朗陵,正月二月采,阴干,长三寸,已上为天雄。
按《说文》云:萴,乌喙也。
《尔雅》云:芨,堇草。
郭璞云:即乌头也,江东呼为堇。
《范子计然》云:乌头出三辅中,白者善。
国语云:骊姬置堇于肉。
韦昭云:堇,乌头也。
《淮南子》主术训云:莫凶于鸡毒。
高诱云:鸡毒,乌头也,按鸡毒即奚毒,即子,即萴子侧子也,《名医》别出侧子条,非。
《名医别录》:味甘,大热,有毒。
消胸上淡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力视,又堕胎。
《药性论》:使,远志为之使,忌豉汁,味苦,辛,大热,有大毒。
能治恶风憎寒,湿痹逆气,冷痰包心,肠腹疠痛,痃癖气块,益阳事,中风洗洗恶寒,除寒热,主胸中痰满冷气,不下食,治咳逆上气,治齿痛,破积聚寒,主强志。
一字之差,谬以千里作者:张鑫李建平来源:《语文建设》2011年第19期随着甄子丹、姜文主演的年度太片《关云长》的热映,对武圣关羽所中毒箭及其“刮骨疗毒”前因后果的讨论’一直也很热烈。
《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佗曰:‘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
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
”’那么,“乌头之药”指的是什么毒药呢?很多学者认为“乌头”就是。
‘首乌”,即“何首乌”,关羽所中毒箭就是何首乌之汁炮制的,例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子午书简》曾作过专题“揭秘”,《济南时报》《山西法制报》《民间故事选刊》等报刊也先后登文参与解密。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乌头”与“首乌”都有一个相同的语素“乌”,二者有关系吗?其实,“乌头”和“首乌”,虽然仅有一字之差,却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众所周知,何首乌可以食用,不仅无毒,还可以解毒,有补益精血、乌须发。
强筋骨、补肝肾、润肠通便等功效,中学教材选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说:“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也可见何首乌素来是有延年益寿之用的,怎么会有剧毒呢?而“乌头”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块根,有剧毒,古人往往用来制作毒箭,《神农本草经·下品》:“乌头……其汁煎之,名射罔。
”射罔,就是乌头块根所煎制成的毒液。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乌头》:“射罔,气味苦,有大毒”又引南朝梁医学家陶弘景的话说:“猎人以傅射禽兽,十步即倒,中人亦死。
”很多,媒体据抗倭英雄威继光所著《纪效新书》,认为此毒为明代“北方军队”常用,其实它早在战国时期就很常见了,那时又称为“堇毒”,《吕氏春秋·劝学》:“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
”陈奇猷注:“堇,乌头也,毒药。
”汉代法律中甚至有专门的律文规定其使用范围,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贼律》规定私藏或者私下调制“乌头”类毒都是死罪,只有边境守卫的军吏才能按照规定使用,而且使用以后要立即归还;用过之后没有归还,超过五天,就是死罪。
龙源期刊网 “毒药”都是双刃剑作者:郑天来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4年第03期提到砒霜、鹤顶红、断肠草、蒙汗药,想必很多人都会不寒而栗,“这些不都是影视剧里常见的毒药吗?”实际上,这些所谓的“毒药”都是“双刃剑”,虽然毒性大,但只要經过科学、严格地炮制、配伍、控制用量,并找准适应病证,就能治病救人,甚至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砒霜:古时鹤顶红,今解血癌毒在古装宫斗戏中,常听到这样一句台词:“太后赐死,赐匕首一把,白绫一条,鹤顶红一瓶。
”所谓的鹤顶红,其实就是砒霜。
它由砒石精制而成,砒石又有白砒和红砒之分,如果红砒提炼不纯,就会呈红色。
古人主观想象,将其和丹顶鹤的红头顶联系在一起,便将砒霜隐晦地称作“鹤顶红”。
砒霜味辛,性大热,有大毒,过量使用会将细胞中的酶灭活,破坏代谢功能,影响神经系统,腐蚀黏膜。
不过,古人同时发现砒霜可以治病救人。
古书中早有砒霜内服可以治疗哮喘和疟疾,外用可以治疗疮疡、疥癣、牙疳、痔疮的记载。
研究显示,用砒霜提取物制成的亚砷酸,还能治疗某些类型的白血病(俗称“血癌”),这可是它洗清“毒药”之名的好机会。
马钱子:毒毙李后主,活络又消肿相传,宋太宗赵光义就是用马钱子毒杀南唐后主李煜的。
李煜服药后全身抽搐,最后头部与足部相接而死,状似牵机(古代织布机配件),死状极惨,因此后人也将马钱子称为牵机毒。
马钱子味苦,性寒,主要成分是番木鳖碱,过量服用可导致惊厥、僵硬、呼吸困难,最终麻痹而死。
不过,马钱子也有好的一面,中医认为,它能消肿定痛、通络散结,对治疗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打损伤、痈疽肿痛有很好的效果,临床上常用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但在使用前,马钱子必须经过严格炮制,一般用人造砂子烫制,以减少其毒性。
雷公藤:一草能断肠,能疗皮肤伤民间传说,神农尝百草,但最终死于断肠草,但断肠草究竟为何物,却没有定论,各地的说法也不一样,雷公藤便是其中一种。
刮骨疗毒话乌头
钱俊男
【期刊名称】《解放军健康》
【年(卷),期】2022()5
【摘要】《三国演义》中讲述了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说的是关公攻打樊城时右臂中毒箭,华佗检视后发现关公的伤情是乌头箭毒所致,需要刮骨疗毒。
征
得关公同意后,华佗施行手术。
当时未做麻醉。
华佗乃取刀,割开皮肉,见骨已青,遂用刀刮骨。
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
关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华佗刮去关公骨上箭毒后,敷上疮药,进行缝合。
术后关公浑觉右臂舒展自如,乌头箭毒已荡然无存。
【总页数】1页(P42-42)
【作者】钱俊男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从"刮骨疗毒"到"清理血液"——我国金融领域反腐的意涵及未来着力点
2.让政法系统刮骨疗毒“刀刃”更利
3.刮骨疗毒的诞生:古典医学视野中的《三国演义》时
空设置与人物功能4.刀刃向内刮骨疗毒打造政法铁军学院召开动员部署会全面
启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5.中国古代的箭伤疗救及其文学书写--从《三国志演义》“拔矢啖睛”“刮骨疗毒”说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刮骨疗毒亦毒亦药话乌头
《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中,关公攻打樊城时,魏将曹仁踞城死守,召五百名弓弩手一齐放箭。
关公急勒马转身时,右臂中了一箭而翻身落马,幸被关平救回营寨。
关公久历沙场,身经百战,本来右臂中箭不应翻身落马。
但这一箭非同一般,回营拔出箭时,方知箭头有毒,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活动。
《三国演义》中描述,“佗曰:‘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
’”此后就上演了华佗给关公刮骨疗毒的千古佳话。
乌头究竟是什么毒物呢?乌头乃一种中药,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块根,因其主根呈倒圆锥状,似乌鸦之头,故名乌头。
本品有大毒,古代作为箭毒用,其浸膏名叫“射罔”,猎人将射罔涂在箭头上,“射猎禽兽,十步即倒,中人亦死”。
乌头分川乌和草乌,前者来源于乌头,为栽培而得,以四川绵阳产者为多;后者来源于北乌头,为野生,故后者之毒甚于前者。
乌头主根之侧而生的子根称为附子;主根长而细者称为天雄。
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都是“乌头家族”的成员,均毒性峻猛。
乌头之毒毒心脏
毒箭猎兽伤人致猎物倒地,战将落马,非骨肉之痛,而
是毒物殃及心脏和神经系统。
现代研究发现,“乌头家族”均含有乌头碱,过量的乌头碱可使感觉和运动神经麻痹、迷走神经兴奋;可抑制窦房结,并能直接作用于心肌产生高频异位节律,可造成心律失常乃至心跳骤停。
由此可以推测,关公中箭落马,可能并非右臂之伤痛,而是短暂的心律失常而不能稳坐战骑之故。
常有报道称,有人采用乌头泡酒、草乌炖肉作为强身保健的滋补品,或用其治疗风湿等病症,却由于炮制不善或用量过大而发生中毒,因此而致命者也并不鲜见。
乌头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2%食盐水或浓茶反复洗胃,洗胃后可灌活性炭10~20克,随后再灌入硫酸钠20~30克导泻。
静脉补液,以促进毒物的排泄。
作为乌头类中药的解药是肌内或静脉注射(或输注)阿托品以对抗乌头碱引起的心动过缓和心律失常,经阿托品治疗后心律失常仍不能纠正者可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普罗帕酮等)。
乌头入药起沉疴
人类有驾驭万物之本领,能让毒物成为药物,业已有诸多例证。
如抗心衰的强心药(强心苷)毒毛旋花子苷K以往也跟乌头一样是一种箭毒。
乌头虽有大毒,但只要炮制得法和用量适宜,即可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
其中,特别是附子和川乌常为医家所选用。
不少汤头或中成药均有乌头类药物入药,如大活络丹、小活络丸、三七伤药片、祛风舒筋丸、虎骨木瓜丸等含有乌头;右归丸、四逆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回阳救急汤、甘草附子汤、附子理中汤、参附汤、真武汤、黄土汤、玉真散等含有附子。
乌头除了入药配方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外,还有麻醉作用,相传华佗配制的“麻沸散”中就有乌头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