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肾型传支病毒繁毒规律及其血凝特性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96.83 KB
- 文档页数:3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治吴奉明 (日照市东港区奎山街道兽医站 276803) 王海洲 (日照市畜牧局药械站)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近几年在日照市及周边地区该病发生率非常普遍,多发生在1~5周龄或10周龄之内的鸡,发病率高,死亡率40%~60%。
该病除有呼吸道型传支的症状外,以肾脏肿大、苍白,肾小管、输尿管扩张,充满尿酸盐,表面呈花斑状为主要特征。
1 发病及流行情况在临床病例中,发病率可达50%,发病日龄多在1~5周龄,一般以40日龄以内的雏鸡多发。
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
2 临床症状雏鸡感染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后,初始只表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有时只有在夜间安静的时候才听见,因此常被忽视,疏于治疗。
随着时间的延长,病情逐渐加剧,症状非常明显,病鸡拥挤、厌食、排白色粪便,粪便中几乎全是尿酸盐。
病鸡体重减轻,肛门周围羽毛粘满水样白色粪便,死亡率约30%,死亡高峰见于感染后第10天,感染后约3周可停止死亡,部分病鸡可逐渐康复,但增重缓慢。
蛋雏鸡感染后,可引起卵巢和输卵管的损伤,导致产蛋期产蛋率不高,甚至绝产,形成假母鸡。
3 剖检病变肾肿大,肾小管充满尿酸盐结晶,外形呈白色网状,俗称“花斑肾”。
输尿管扩张,充满白色的尿酸盐。
心包及内脏表面都有尿酸盐沉积。
直肠黏膜条状出血,直肠壶腹内有白垩样糊状粪便。
4 鉴别诊断肾传支易与痛风相混淆,痛风一般无呼吸道症状,无传染性,且多与饲料配合不当有关。
通过饲料中蛋白的分析,钙、磷分析即可确定。
该病还极易与法氏囊相混淆,但法氏囊有特殊的病变,即法氏囊肿大、出血,胸、腿肌出血。
5 防治对发病鸡群用肾传支疫苗紧急接种,许多鸡群不能凑效,死亡仍控制不住。
临床诊治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加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几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3个行之有效的经验组方。
方一:以板蓝根、浙贝母、桔梗、甘草为主的肾支速效冲剂与左旋氧氟沙星联合应用。
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防控作者:孙立明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20年第03期摘要: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呼吸道病毒病,其中主要血清型是肾型。
除了鸡能够感染发病外,其他家禽都不会感染,且各个年龄的鸡都能够发生,其中雏鸡较为严重,通常是40日龄以下的鸡更易发病,病死率也较高。
在肉鸡饲养过程中,每年都有发生该病,由于其急性发病且快速死亡,往往会严重损害养鸡户的经济效益。
近几年,该病的发病率呈明显升高的趋势,给养鸡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现概述该病防控措施。
关键词: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类症鉴别;防控措施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20)03-0135-021 流行特点鸡越早发病症状越严重,且往往急性发病,快速传播,通常在傍晚有少数鸡表现出呼吸症状,到第二天早晨就会导致全群都出现发病。
病鸡有明显呼吸症状时基本上不会死亡,呼吸症状经过3~4天就会减轻或者基本消失,且采食量明显减少,大量饮水,此时病死率较高。
病程后期往往会继发感染支原体病、大肠杆菌病,此时会导致病死率升高,且持续较长时间出现死亡。
2 临床症状临床上通常是3~7周龄的雏鸡易发,最早可在4日龄发病。
病鸡初期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接着部分鸡突然表现出精神萎靡,羽毛蓬乱,畏寒聚堆;食欲不振,但饮欲增强,开始排出白色的水样稀便,明显脱水,体型消瘦,然后逐渐扩散至全群,少数病鸡表现出频繁甩头,呼吸有啰音,以上情况在白天容易被忽视,但在夜间安静时比较明显。
3 剖检变化剖检病死鸡,可见气管内存在较多黏液,气管黏膜发生充血或者出现干酪样渗出物,在支气管和气管连接处存在白色块状分泌物;气囊变得混浊,并存在干酪样渗出物;肺尖部有出血斑;肾脏变得苍白,明显肿大,肾小管和输尿管增粗,里面存在大量的白色尿酸盐,外观呈花斑状;发生肠炎。
4 实验室诊断该病的诊断通常比较简单,根据鸡发病日龄,且排出白色稀粪,明显脱水,结合剖检时肾脏严重肿大,沉积有尿酸盐,外观呈花斑肾,就能够作出初步诊断,如果需要确诊则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方案2023-11-05CATALOGUE 目录•鸡新型肾传支的概述•鸡新型肾传支的预防措施•鸡新型肾传支的治疗方案•鸡新型肾传支的防治效果评估•鸡新型肾传支防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01鸡新型肾传支的概述鸡新型肾传支是一种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变异株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该病自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首次爆发以来,逐渐成为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疾病之一。
鸡新型肾传支的背景鸡新型肾传支的传播途径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它们通过呼吸道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环境,进而感染其他鸡。
鸡新型肾传支也可以通过种蛋垂直传播给下一代雏鸡。
鸡新型肾传支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病毒经空气中的飞沫感染健康鸡群。
鸡新型肾传支的症状表现病鸡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羽毛蓬乱、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
病鸡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气管啰音等。
产蛋鸡感染后会导致产蛋量下降、蛋品质下降等问题。
在病情严重时,病鸡会出现肾炎和肠炎症状,如排尿增多、腹泻、脱水等。
鸡新型肾传支的潜伏期短,感染后24小时内即可出现症状。
02鸡新型肾传支的预防措施鸡场生物安全措施鸡舍通风换气保持鸡舍内空气流通,及时排除污浊空气,可减少细菌滋生和病毒传播的机会。
定期检测对鸡群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疾病。
严格控制人员和物品的进出鸡场应限制无关人员进出,并定期对鸡场进行消毒。
饲料和水源等物品也应严格控制,避免带入病原菌。
03免疫接种操作规范进行免疫接种时,应做好人员培训,确保操作规范,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免疫失败。
鸡群疫苗接种计划01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据鸡群年龄、品种和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制定适合的免疫程序,并定期进行抗体检测,确保免疫效果。
02选择合适的疫苗针对鸡新型肾传支,选择质量优良、免疫效果好的疫苗,并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每天定时清理鸡舍,保持舍内干燥、卫生。
清理后的鸡舍应进行消毒,可选用环保、高效的消毒剂。
鸡场清洁卫生制度鸡舍清洁定期检查饮水器和水质,确保水源清洁、无污染。
摘要:山东龙口地区某鸡场相继发生以白色水样痢疾、迅速消瘦、采水量增加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通过采集病料接种鸡胚传代培养后分离到一株毒株,对该毒株进行血凝试验、NDV 干扰试验、琼脂凝胶扩散试验及雏鸡回归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经过持续的鸡胚传代,第3代开始形成蜷缩胚,第5代蜷缩的胚胎达到50%;第3代到第5代的尿囊液经过1%胰蛋白酶进行处理后具备了血凝性;该分离株在干扰实验中很大程度影响了NDV 在鸡胚中的增殖;在雏鸡回归试验中,试验雏鸡感染了分离的病毒后,致死率为60%,发病率可以达到100%;感染鸡出现斑驳肾等病理变化,实验结果充分表明分离到的病毒为鸡肾型IBV 。
关键词:鸡;肾型IBV 毒株;分离鉴定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与鉴定于逢强1,王春华2(1.龙口市芦头镇畜牧兽医站山东烟台265700;2.龙口市东江街道畜牧兽医站山东烟台265700)收稿日期:2023-05-25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4.04.059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 ,NIB )是由嗜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 )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接触传染的呼吸道传染病[1],该病血清型多,主要分为呼吸型、肾型、肠型、肌型,以鸡肾型IBV 最为常见[2]。
所有年龄的鸡均易感IBV ,6周龄以下雏鸡中更为明显,主要感染途径是空气传播。
该病发病急,潜伏期较短,约为1~2d ,病鸡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频繁打喷嚏,大量流鼻液,鸡肾型IBV 疾病的鸡由于肾脏肿胀,还会产生尿酸浓度高的沉淀症状[3-4]。
鸡肾型IBV 毒力的强弱、免疫抗体效价高低、鸡舍内的日常饲养及管理方法等因素影响该病鸡同时表现了不同严重程度上的多种临诊和症状,有表现的程度比较的严重,有出现的则比较轻微[5-6]。
IBV 频繁发生对养鸡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它已成为我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养鸡业中最严重的家禽传染病之一,通过分离鉴定IBV 不仅是确诊该病的有效方法,也为该毒株在该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数据监测[7]。
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防控1. 引言1.1 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概述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该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感染后可引起肉鸡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并导致较高的死亡率。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主要侵害鸡的呼吸道黏膜,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
感染后,鸡的呼吸道黏膜会出现严重肿胀和充血,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喘息、咳嗽等症状。
病毒还会破坏鸡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导致呼吸道上皮受损,易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
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具有较强的毒力和传染性,易在鸡群中迅速传播,引起严重的流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及时了解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和防控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流行特点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由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在肉鸡中具有一定的流行特点。
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在高密度饲养的肉鸡群中易发生。
由于肉鸡在高密度环境下容易相互传染病毒,因此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在养殖场中容易出现集体感染现象。
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在气温较低的季节容易流行。
在寒冷的冬季,肉鸡的免疫力会下降,容易受到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感染,从而引发疫情。
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下,病毒的存活时间也会延长,增加了疾病的传播风险。
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具有在高密度饲养条件下、气温较低的季节易发生的流行特点。
养殖户在饲养肉鸡时应加强对疾病的监测和控制,减少疾病的传播,保障肉鸡的健康生长。
2.2 临床症状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道症状:患有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鸡会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喘鸣等症状。
患病的鸡会出现咳嗽、打呼声以及胸部呼吸动作异常的情况。
2. 精神状况:受感染的鸡通常会表现出精神不振、食欲不振、活动减少的情况。
有的鸡还会出现羽毛蓬松、站立姿势异常等症状。
鸡肾传支的防治刘建坤莱州市柴棚畜牧兽医站 261435近年来,我国很多养殖家禽的地区都发生了严重的鸡肾传支病,给肉鸡饲养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鸡肾型传支是传支病毒株在鸡的泌尿器官上的一种特殊表型;或者说,它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某些嗜肾性传支病毒对鸡的全身性感染过程中在肾脏上的一种突出表现。
一、病源: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
有囊膜,囊膜表面有花冠状的纤突。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临床上分为呼吸型、肾型、肠型等。
幼母鸡感染呼吸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后可引起输卵管永久性退化,性成熟后丧失产蛋能力。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可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引起间质性肾炎。
本病传播方式主要为气源性。
在集约化鸡群1-2天内很快波及全群。
二、特点:本病目前只发现感染鸡,特别是肉鸡多发。
以雨季和寒冷季节多发,且以地区性散发形式为特点。
易感日龄在15~50日龄之间,尤以3~6周龄为发病高峰。
目前,肾传支的发病日龄已经提前到周龄之内,最早的见于3日龄肉鸡。
肾传支病程有以下进行规律,现介绍如下供诊断参考。
1.呼吸道症状:两眼流泪,鼻有清涕,干咳,症状很轻,常被忽视而在2~4天后消失。
但病鸡应激敏感,能自由饮食,此时不出现死亡。
2.肾变期:在感染5-6天后,鸡群精神沉郁,羽毛蓬乱,喜卧嗜睡,应激迟钝,喜水厌食,频频排泄水样或乳白色稀便,病鸡机体迅速脱水失重,致腿趾干瘪如棒,开始出现死亡,死亡率10%~60%不等。
该病的主要病变表现于肾脏,肾脏高度肿胀,颜色苍白,多数呈斑驳状的“花斑肾”,输尿管增粗,内充积白色水样或粥样尿酸盐;双肾肿大、苍白,肾小管因聚集尿酸盐使肾脏呈槟榔样花斑状。
两侧输尿管因沉积尿酸盐而变得明显扩张,增粗发白。
慢性病例,肾褪色,肾实质中布满粟粒大小的黄白色尿酸盐结节。
有的病例,一侧或双侧输尿管完全为白色尿酸盐堵塞,形成输尿管结石和尿潴留。
泄殖腔内积满白石灰膏状尿酸盐排泄物。
气囊肺脏的色、形皆不显病理变化,这可以作为该病的特征性鉴别诊断参考。
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防控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发病于肉鸡,严重影响着肉鸡的生长发育,给养鸡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防控方法。
一、流行特点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以感染性气道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毒性传染病,经气道传播和粪口传播。
患鸡感染病毒后,持续分泌病毒,病毒易在鸡舍和饲养环境中残存,且对干燥光照不敏感,容易造成合群感染,疫情迅速蔓延。
二、临床症状1. 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如喘鸣、气促、咳嗽、打喷嚏、流清鼻涕等,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苦伏以及喉结肿胀死亡。
2. 患鸡体温升高,一般为40℃~42℃。
3. 食欲减退,生长发育缓慢,严重者出现贫血、气促、消瘦等。
4. 病程为7~10天左右,病鸡病程延长到20多天。
三、鉴别诊断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嗜血杆菌病等呼吸道疾病的症状相似,故临床上需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相鉴别。
临床鉴别诊断要结合实验室检查、检验和疫情调查进行,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诊断:1. 临床症状鉴别:对呼吸道疾病的症状进行病理生理学分析,根据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进行鉴别。
2. 实验室检查:通过病理学检查、病毒学检查以及血清学检查等方法,确认病原学诊断。
3. 疫情调查:通过进行鸡场的疫情调查,了解疫情发展的情况,对相关的饲养环境、用药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四、防控方法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养环境的卫生条件,保持鸡舍内的干燥通风,定期清洁消毒,杜绝异物和外界病原菌的污染。
2. 落实隔离措施,对发病鸡进行隔离,并对可能感染的鸡进行密切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3. 合理饲养营养,提高鸡的免疫力,保证鸡的营养需求,增强鸡的体质。
4. 定期进行对病鸡进行检查,对出现异常症状的鸡及时进行隔离处理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第7卷 第3期天津农学院学报V o l17ΚN o13 2000年9月Jou rnal of T ian jin A gricu ltu ral Co llege Sep tem berΚ2000文章编号Π1008-5394;2000Γ03-0027-03鸡肾型传支病毒繁毒规律及其血凝特性研究Ξ刘田生 马文芝 李继蓉;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系Κ天津300384Γ摘 要Π9日和10日龄鸡胚尿囊腔中接种稀释比例为1 100~1 500的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Κ常规培养48h进行繁毒规律和血凝特性分析Λ结果表明Κ10日龄鸡胚尿囊液收毒量大于9日龄鸡胚Λ1◊的胰酶37℃作用1~4hΚ作用时间对血凝价影响差异不显著Κ56℃1◊的胰酶作用0.5~2hΚ作用时间对血凝价影响差异显著Λ0.5◊~1◊鸡红细胞对血凝价影响差异不显著Λ9日龄以1 100种毒繁毒后凝集价最高Κ10日龄以1 400种毒繁毒后血凝价最高Λ关 键 词Π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凝集试验 血凝集价中图分类号ΠS858.315.3 文献标识码ΠA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 BVΓ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Κ可引起雏鸡和成年鸡发生急性接触性传染病Κ造成雏鸡严重死亡Κ蛋鸡产蛋量急剧下降[1]Λ肾型传支为I BV诸多血清型中的肾病型主要侵害鸡的肾脏Κ主要病理变化为肾脏肿大Κ内有尿酸盐沉积Λ我们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2]Κ就胰酶作用时间、红细胞浓度、种毒稀释比例和鸡胚日龄对病毒繁毒量的影响作了进一步的试验分析Κ结果报告如下Λ1 实验材料与方法1.1 I BV种毒Π本研究室保存并提供Λ1.2 鸡胚Π购自天津市华兴养殖厂Κ无I BV母源抗体Λ1.3 胰酶Π上海秦镇化工厂生产Κ批号Π19980301Κ配成1◊的胰酶溶液冰冻保存Λ1.4 红细胞Π采自本室的健康鸡Κ按常规方法处理配成1◊、0.8◊、0.5◊的混悬液Λ1.5 病毒处理Π将I BV种毒配成1 100、1 200、1 300、1 400、1 500五种不同浓度的稀释液Κ分别接种到9日龄和10日龄鸡胚的尿囊腔中Κ每胚0.2mLΛ37℃培养48hΚ不同处理组各收取10枚鸡胚的尿囊液Κ记录收毒总量Κ尿囊液冰冻保存Λ1.6 病毒血凝价;HAΓ的测定Π按常规方法用96孔微量滴定板测定[3]Λ1.7 尿囊液处理1.7.1 取9日龄和10日龄的尿囊液各0.8mLΚ分别加1◊胰酶0.2mLΚ37℃水浴处理Λ作用时间分别为1h、2h、3h、4hΚ用0.8◊的鸡红细胞测HAΛ1.7.2 取10日龄尿囊液0.8mLΚ加1◊胰酶0.2mLΚ56℃水浴作用Κ作用时间分别为0.5h、1h、2hΚ用0.8◊鸡红细胞测HAΛ1.7.3 取9日龄尿囊液0.8mLΚ加1◊胰酶0.2mLΚ37℃作用2hΛ然后分别用0.5◊、0.8◊、1◊的红细胞测HAΛΞ收稿日期Π2000206208作者简介Π刘田生;1962— ΓΚ男;汉族ΓΚ讲师Κ硕士Κ主要从事兽医药理学、兽医生物制品学的教学与研究Λ・28・天津农学院学报第7卷2 结果与讨论2.1 不同日龄、不同浓度病毒接种后收毒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Κ9日龄平均收毒量每枚10.5mLΚ10日龄平均为13.75mLΚ二者差异显著Λ同一浓度处理Κ10日龄鸡胚病毒收毒量大于9日龄鸡胚收毒量Κ见表1Λ表1 不同处理组收毒量比较种毒稀释比例日 龄1 1009 101 2009 101 3009 101 4009 101 5009 10毒液总量 mL113137116126961339212696138平均 mL・枚-111.313.711.612.69.613.39.212.69.613.82.2 不同日龄和作用时间对病毒HA的影响据资料报道ΚI BV衣壳表面有一种血凝抑制物Κ阻止I BV血凝活性Κ用胰蛋白酶或乙醚能破坏这种抑制物Κ使I BV呈血凝活性[4]Λ我们前期研究结果表明Κ用0.5◊~3◊胰酶溶液作用对血凝活性无显著影响Λ本实验中用1◊胰酶37℃处理9日龄的尿囊液1~4hΚ方差分析F=0.512<F0.05 Κ表明1~4h作用时间对血凝价影响不显著Κ10日龄尿囊液作用1~4hΚ方差分析F=0.08<F0.05 Κ同样表现为作用时间对血凝价影响不显著Κ接种不同浓度的种毒Κ9日龄鸡胚尿囊液以1 100稀释的种毒接种后病毒血凝价最高Κ不同稀释浓度的种毒接种后尿囊液中血凝价比较F=39.62>F0.01 =4.89Κ差异极显著Λ10日龄鸡胚以1 400稀释的种毒接种后尿囊液中病毒血凝价最高Λ不同稀释浓度处理组血凝价比较F=17.34>F0.01 Κ差异极显著Κ10日龄鸡胚接种后尿囊液中I BV血凝价普遍高于9日龄鸡胚1~2个滴度Κ但1 100稀释比例组9日龄尿囊液中病毒血凝价高于10日龄Κ其原因正在探讨中Κ实验结果见表2Λ表2 9~10日龄鸡胚处理组尿囊液病毒血凝价比较种毒稀释比例日 龄1 1009 101 2009 101 3009 101 4009 101 5009 10 121128282927282921128210作用时间 h 221128272927292921128293210282829272929210282114211282821027292921129292.3 56℃条件下作用时间对病毒HA的影响资料介绍I BV血凝抑制物主要由蛋白质组成[5]Κ实验结果发现在56℃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Κ血凝价逐渐降低Κ其原因在于胰酶在37℃时活性最强Κ而在56℃条件下随着时间延长酶活性逐渐减弱Κ从而丧失了破坏I BV病毒表面血凝抑制物——蛋白质的能力Κ试验结果见表3Λ表3 56℃不同时间处理尿囊液病毒血凝价比较种毒稀释比例1 1001 2001 3001 4001 5000.52726232829作用时间 h1 26252227242 2424212724第3期刘田生Κ等Π鸡肾型传支病毒繁毒规律及其血凝特性研究・29・2.4 不同浓度的红细胞对病毒HA的影响HA检测I BV病毒的血凝价时Κ红细胞浓度对HA有无影响还未见报道Κ本实验结果证明0.5◊、0.8◊和1◊的红细胞浓度对血凝价影响差异不显著Κ结果见表4Λ表4 不同浓度红细胞处理尿囊液病毒血凝价比较种毒稀释比例1 1001 2001 3001 4001 5001.0210292929210红细胞浓度 ◊ 0.8210292929290.52929210292103 小结3.1 肾型传支病毒在尿囊液中繁毒时10日龄接毒鸡胚较9日龄鸡胚病毒液收获量大Λ3.2 种毒稀释比例相同时Κ10日龄接毒鸡胚较9日龄鸡胚病毒液HA要高Λ3.3 9日龄鸡胚接种1 100的种毒后鸡胚尿囊液中病毒HA最高Κ10日龄鸡胚则以1 400的种毒为高Λ3.4 37℃条件下Κ胰酶作用时间对病毒HA无显著影响Κ56℃时病毒HA随胰酶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Λ3.5 红细胞浓度对病毒HA的影响差异不显著Λ参考文献Π[1] 殷震.动物病毒学[M].北京Π科学出版社Κ1985.291~298[2] 刘田生Κ马文芝Κ李继蓉Κ等.肾型传支病毒繁毒规律及血凝特性研究;一Γ[J].天津畜牧兽医Κ1996;1ΓΠ20~22[3] 徐为燕.兽医病毒学[M].北京Π农业出版社Κ1993.222~224[4] 卡尔尼克B W.禽病学[M].北京Π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Κ1991.407~426[5] 刘兴友.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初步分离及鉴定[J].中国兽医杂志Κ1996;9ΓΠ6~9Study on Cultural Character istic and Hu maggluti ngActiv ity of Av i an Nephropathogen ic I nfectious Bronch itis V irusL IU T ian2shengΨM A W en2z h iΨL I J i2rong;D epartm ent of A ni m al ScienceΚT ianjin A gricultural Co llgeΚT ianjin300384ΚCh inaΓAbstract 1 100~1 500dilu ted avian neph ropathogen ic infecti ou s b ronch itis viru s;I BVΓw as inocu lated in9days and 10days ch icken em b ryo and cu ltu red fo r48hou rs at37℃Κand the hum agglu ting activity;HAΓis detected.A fter being m ixxed w ith1◊tryp sin and incubated fo r1~4hou rs at37℃Κdivergence of HA is ex isted in ti m eΚbu t HA differs greatly in0.5~2hou rs incubated56℃.T here is no difference of HA betw een0.5◊~1◊ch icken red b lood cells. T he h ighest HA ex ists in9days em b ryo inocu lated w ith1 100I BV and1 400in10days em b ryo.Key words I BVΜHAΜH um agglu ting。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免疫学特性的研究孙建和;陆苹【期刊名称】《猪业科学》【年(卷),期】2002(019)010【摘要】为了揭示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免疫学特性,为生产上防治该病服务,应用SDS-PAGE分析了IBV的结构蛋白,发现肾型IBV-X株与M41和H52的蛋白电泳图谱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均具有分子量为90 000、84 000、67 000和43 000的蛋白带,但X株病毒还具有一条分子量为61 000的条带,而且它的相对含量很高.肾型传支上海野毒S株与X株相似,也具有这条61 000的条带,应用抗IBV-X血清进行免疫转印,显示分子量61 000的结构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反应性.为了进一步揭示肾型IBV诱导免疫保护的特性,应用IBV-X毒株接种10日龄鸡胚尿囊腔,收集尿囊液,灭活后,制成油乳剂灭活苗免疫鸡,30 d后,对IBV-S毒株攻击的保护率达100%,并呈现良好的体液免疫应答;疫苗在4℃保存7个月后用来免疫鸡,其保护率达95%.该疫苗安全、可靠,稳定性好.【总页数】3页(P32-34)【作者】孙建和;陆苹【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201101;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201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9【相关文献】1.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鸡胚病毒繁毒规律及其血凝特性研究 [J], 刘田生2.汉滩病毒嵌合基因 G150.7 重组腺病毒免疫学特性研究 [J], 于澜;张芳琳;刘勇;白文涛;吴兴安;史梦远;胡刚;王海涛;徐志凯3.汉滩病毒G1重组腺病毒的表达及其免疫学特性研究 [J], 吴兴安;于澜;胡刚;张芳琳;白文涛;史梦远;王海涛;刘勇;徐志凯4.汉滩病毒嵌合基因G2S0.7重组腺病毒免疫学特性研究 [J], 张芳琳;刘勇;白文涛;吴兴安;于澜;史梦远;胡刚;王海涛;徐志凯5.非洲猪瘟病毒多表位融合蛋白P72的构建、表达及免疫学特性研究 [J], GUO Jing;LI Chongyang;MENG Qingling;QIAO Jun;WU Yehui;WANG Lixia;MA Shuai;CAI Xuepeng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组织病理学变化规律的研究李富桂;张文生;赵德明;尹明贺;刘元龙【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0(037)003【摘要】为制造疾病模型便于防治鸡肾型传支.将1日龄健康雏鸡70只分为A、B、C 3组(试验组、对照组和感染组),试验组人工接种IBV肾型毒株,感染组晚1 d放入试验组内混养,常规饲养管理,每日4次观察接毒后的临床症状,同时定期剖检病鸡和病死鸡,取多脏器同定于10%福尔马林液中、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按严重程度标+~++++后记录并标明曲线.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肾脏的病理变化最为严重并且持续时间较长,从第2天开始出现病变,并持续到第20天;其次是肺脏,病变出现在第5~16天;肝脏和肺脏的病变时间相同只是程度轻一些;心脏的病变出现在第6~13天.1 d后,感染组也出现相似的病理变化,说明此病的传染性很强.【总页数】3页(P183-185)【作者】李富桂;张文生;赵德明;尹明贺;刘元龙【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193;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系,天津,300384;天津职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天津,300402;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193;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系,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系,天津,3003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相关文献】1.中国食管癌高发区食管原发性腺癌组织病理学研究Ⅰ.食管原发性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J], 张永幸2.鸡腺胃型传支的疾病模型确定Ⅱ.组织病理学的变化规律 [J], 李富桂;张文生;费晨;兰莉丽3.蛋种鸡J亚群-禽白血病组织病理学与超微病理学研究 [J], 柴家前;武照娜;尹青;孙淑红;崔治中4.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组织嗜性的研究 [J], 许金俊;许益民;王宝安;万洪全;吴力力;朱坤熹5.施氏鲟幼鱼肝性脑病组织病理学与细胞病理学研究 [J], 潘连德;孙玉华;陈辉;许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肾型变异株的研究
颜世敢;崔锦鹏
【期刊名称】《山东畜牧兽医》
【年(卷),期】2000(000)003
【摘要】从病鸡肾脏分离到一株病毒,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呈圆形,直径100nm左右,有典型的冠状纤突。
SPF鸡胚传代,鸡胚发育迟缓。
气管环组织培养法测定TCID50为10^6.4/ml。
分离毒对乙醚敏感,不耐热,56℃水浴15min失活。
病毒无血凝特性,但径兔A型魏氏梭菌培养液处理后出现血凝性,HA效价为3Log2。
血清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毒的血清型不同于已有的Massachusetts、Connecti
【总页数】3页(P1-3)
【作者】颜世敢;崔锦鹏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济南;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济南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2.65
【相关文献】
1.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新疆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J], 汪萍;成进;张秀美;谢仁军;柏庆;李延涛;方新元;沙依兰古丽
2.一株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初步分离鉴定 [J], 王和平;曾祥伟;高洪霞;吴
洪丽;魏萍
3.嗜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W93疫苗株S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测定 [J], 王文成;赵宝华;尹广东;李尚波;卫广森;许崇波
4.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H4-08株的分离鉴定 [J], 何长生;朱良强;王非;占松鹤;江定丰;郑举;刘华;王军
5.1株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鉴定 [J], 张莉莉;曹国林;Basit;李文良;许家荣;王先炜;姜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7卷 第3期天津农学院学报V o l17ΚN o13 2000年9月Jou rnal of T ian jin A gricu ltu ral Co llege Sep tem berΚ2000文章编号Π1008-5394;2000Γ03-0027-03
鸡肾型传支病毒繁毒规律及其血凝特性研究Ξ
刘田生 马文芝 李继蓉
;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系Κ天津300384Γ
摘 要Π9日和10日龄鸡胚尿囊腔中接种稀释比例为1 100~1 500的肾型传染性支气管
炎病毒Κ常规培养48h进行繁毒规律和血凝特性分析Λ结果表明Κ10日龄鸡胚尿囊液收毒量大
于9日龄鸡胚Λ1◊的胰酶37℃作用1~4hΚ作用时间对血凝价影响差异不显著Κ56℃1◊的
胰酶作用0.5~2hΚ作用时间对血凝价影响差异显著Λ0.5◊~1◊鸡红细胞对血凝价影响差
异不显著Λ9日龄以1 100种毒繁毒后凝集价最高Κ10日龄以1 400种毒繁毒后血凝价最高Λ
关 键 词Π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凝集试验 血凝集价
中图分类号ΠS858.315.3 文献标识码ΠA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 BVΓ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Κ可引起雏鸡和成年鸡发生急性接触性传染病Κ造成雏鸡严重死亡Κ蛋鸡产蛋量急剧下降[1]Λ肾型传支为I BV诸多血清型中的肾病型主要侵害鸡的肾脏Κ主要病理变化为肾脏肿大Κ内有尿酸盐沉积Λ我们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2]Κ就胰酶作用时间、红细胞浓度、种毒稀释比例和鸡胚日龄对病毒繁毒量的影响作了进一步的试验分析Κ结果报告如下Λ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I BV种毒Π本研究室保存并提供Λ
1.2 鸡胚Π购自天津市华兴养殖厂Κ无I BV母源抗体Λ
1.3 胰酶Π上海秦镇化工厂生产Κ批号Π19980301Κ配成1◊的胰酶溶液冰冻保存Λ
1.4 红细胞Π采自本室的健康鸡Κ按常规方法处理配成1◊、0.8◊、0.5◊的混悬液Λ
1.5 病毒处理Π将I BV种毒配成1 100、1 200、1 300、1 400、1 500五种不同浓度的稀释液Κ分别接种到9日龄和10日龄鸡胚的尿囊腔中Κ每胚0.2mLΛ37℃培养48hΚ不同处理组各收取10枚鸡胚的尿囊液Κ记录收毒总量Κ尿囊液冰冻保存Λ
1.6 病毒血凝价;HAΓ的测定Π按常规方法用96孔微量滴定板测定[3]Λ
1.7 尿囊液处理
1.7.1 取9日龄和10日龄的尿囊液各0.8mLΚ分别加1◊胰酶0.2mLΚ37℃水浴处理Λ作用时间分别为1h、2h、3h、4hΚ用0.8◊的鸡红细胞测HAΛ
1.7.2 取10日龄尿囊液0.8mLΚ加1◊胰酶0.2mLΚ56℃水浴作用Κ作用时间分别为0.5h、1h、2hΚ用0.8◊鸡红细胞测HAΛ
1.7.3 取9日龄尿囊液0.8mLΚ加1◊胰酶0.2mLΚ37℃作用2hΛ然后分别用0.5◊、0.8◊、1◊的红细胞测HAΛ
Ξ收稿日期Π2000206208
作者简介Π刘田生;1962— ΓΚ男;汉族ΓΚ讲师Κ硕士Κ主要从事兽医药理学、兽医生物制品学的教学与研究Λ
・28・天津农学院学报第7卷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日龄、不同浓度病毒接种后收毒量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Κ9日龄平均收毒量每枚10.5mLΚ10日龄平均为13.75mLΚ二者差异显著Λ同一浓度处理Κ10日龄鸡胚病毒收毒量大于9日龄鸡胚收毒量Κ见表1Λ
表1 不同处理组收毒量比较
种毒稀释比例日 龄
1 100
9 10
1 200
9 10
1 300
9 10
1 400
9 10
1 500
9 10
毒液总量 mL113137116126961339212696138
平均 mL・枚-111.313.711.612.69.613.39.212.69.613.8
2.2 不同日龄和作用时间对病毒HA的影响
据资料报道ΚI BV衣壳表面有一种血凝抑制物Κ阻止I BV血凝活性Κ用胰蛋白酶或乙醚能破坏这种抑制物Κ使I BV呈血凝活性[4]Λ我们前期研究结果表明Κ用0.5◊~3◊胰酶溶液作用对血凝活性无显著影响Λ本实验中用1◊胰酶37℃处理9日龄的尿囊液1~4hΚ方差分析F=0.512<F0.05
Κ表明1~4h作用时间对血凝价影响不显著Κ10日龄尿囊液作用1~4hΚ方差分析F=0.08<F0.05
Κ同样表现为作用时间对血凝价影响不显著Κ接种不同浓度的种毒Κ9日龄鸡胚尿囊液以1 100稀释的种毒接种后病毒血凝价最高Κ不同稀释浓度的种毒接种后尿囊液中血凝价比较F=39.62>F0.01
=4.89Κ差异极显著Λ10日龄鸡胚以1 400稀释的种毒接种后尿囊液中病毒血凝价最高Λ不同稀释浓度处理组血凝价比较F=17.34>F0.01
Κ差异极显著Κ10日龄鸡胚接种后尿囊液中I BV血凝价普遍高于9日龄鸡胚1~2个滴度Κ但1 100稀释比例组9日龄尿囊液中病毒血凝价高于10日龄Κ其原因正在探讨中Κ实验结果见表2Λ
表2 9~10日龄鸡胚处理组尿囊液病毒血凝价比较
种毒稀释比例日 龄
1 100
9 10
1 200
9 10
1 300
9 10
1 400
9 10
1 500
9 10 121128282927282921128210
作用时间 h 22112827292729292112829
321028282927292921028211
421128282102729292112929
2.3 56℃条件下作用时间对病毒HA的影响
资料介绍I BV血凝抑制物主要由蛋白质组成[5]Κ实验结果发现在56℃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Κ血凝价逐渐降低Κ其原因在于胰酶在37℃时活性最强Κ而在56℃条件下随着时间延长酶活性逐渐减弱Κ从而丧失了破坏I BV病毒表面血凝抑制物——蛋白质的能力Κ试验结果见表3Λ
表3 56℃不同时间处理尿囊液病毒血凝价比较
种毒稀释比例1 1001 2001 3001 4001 500
0.52726232829
作用时间 h1 2625222724
2 2424212724
第3期刘田生Κ等Π鸡肾型传支病毒繁毒规律及其血凝特性研究・29・
2.4 不同浓度的红细胞对病毒HA的影响
HA检测I BV病毒的血凝价时Κ红细胞浓度对HA有无影响还未见报道Κ本实验结果证明0.5◊、0.8◊和1◊的红细胞浓度对血凝价影响差异不显著Κ结果见表4Λ
表4 不同浓度红细胞处理尿囊液病毒血凝价比较
种毒稀释比例1 1001 2001 3001 4001 500
1.0210292929210
红细胞浓度 ◊ 0.821029292929
0.5292921029210
3 小结
3.1 肾型传支病毒在尿囊液中繁毒时10日龄接毒鸡胚较9日龄鸡胚病毒液收获量大Λ
3.2 种毒稀释比例相同时Κ10日龄接毒鸡胚较9日龄鸡胚病毒液HA要高Λ
3.3 9日龄鸡胚接种1 100的种毒后鸡胚尿囊液中病毒HA最高Κ10日龄鸡胚则以1 400的种毒为高Λ
3.4 37℃条件下Κ胰酶作用时间对病毒HA无显著影响Κ56℃时病毒HA随胰酶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Λ
3.5 红细胞浓度对病毒HA的影响差异不显著Λ
参考文献Π
[1] 殷震.动物病毒学[M].北京Π科学出版社Κ1985.291~298
[2] 刘田生Κ马文芝Κ李继蓉Κ等.肾型传支病毒繁毒规律及血凝特性研究;一Γ[J].天津畜牧兽医Κ1996;1ΓΠ20~22
[3] 徐为燕.兽医病毒学[M].北京Π农业出版社Κ1993.222~224
[4] 卡尔尼克B W.禽病学[M].北京Π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Κ1991.407~426
[5] 刘兴友.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初步分离及鉴定[J].中国兽医杂志Κ1996;9ΓΠ6~9
Study on Cultural Character istic and Hu maggluti ng
Activ ity of Av i an Nephropathogen ic I nfectious Bronch itis V irus
L IU T ian2shengΨM A W en2z h iΨL I J i2rong
;D epartm ent of A ni m al ScienceΚT ianjin A gricultural Co llgeΚT ianjin300384ΚCh inaΓ
Abstract 1 100~1 500dilu ted avian neph ropathogen ic infecti ou s b ronch itis viru s;I BVΓw as inocu lated in9days and 10days ch icken em b ryo and cu ltu red fo r48hou rs at37℃Κand the hum agglu ting activity;HAΓis detected.A fter being m ixxed w ith1◊tryp sin and incubated fo r1~4hou rs at37℃Κdivergence of HA is ex isted in ti m eΚbu t HA differs greatly in0.5~2hou rs incubated56℃.T here is no difference of HA betw een0.5◊~1◊ch icken red b lood cells. T he h ighest HA ex ists in9days em b ryo inocu lated w ith1 100I BV and1 400in10days em b ryo.
Key words I BVΜHAΜH um agglu 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