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稻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8.39 MB
- 文档页数:56
水稻的科学知识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
水稻的种植历史已经超过5000年,至今仍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本文将从种植到产量方面介绍水稻的科学知识。
一、水稻的生长环境水稻是一个喜温潮湿的作物,它需要充足的阳光、温度、水分和适量的营养成分。
水稻的种植范围主要集中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因为这些地区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都比较适宜水稻生长。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最适宜的温度为20℃至30℃之间,最适宜的湿度为60%至70%,最适宜的光照为每天10个小时以上。
二、水稻的种植方式常见的水稻种植方式有直插法、深松法、薄播法、梯田种植法等多种。
其中直播法是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效率最高的种植方式之一。
直播法就是在开垦好的土地上,把水稻种子直接播种在泥土里,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后,将其转移到水田中进行管理。
深松法就是在种植前先将土地松动,然后再进行种植。
薄播法可以使每块土地都能够为水稻提供足够的养分和水分,有效地提高产量。
三、水稻的产量水稻的产量是由多种因素影响的,如水稻的品种、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
目前,水稻的品种越来越多,新的高产水稻品种不断被育种出来。
同时,对土壤的调整和改良也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气候变化也会影响水稻的产量,例如干旱、洪水等极端天气条件都会对水稻产量造成影响。
四、水稻的种植技术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有许多具体的技术和措施可以提高产量。
例如,选用适宜的品种,正确施肥,及时采取防治病虫害等措施。
在种植初期,适当地浇水可以刺激水稻根系的生长,促进植株的繁荣成长。
在收割后,要及时地对水田进行再生,这样可以为下一年的水稻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水分。
总之,水稻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了解水稻的科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种植和管理水稻,提高粮食产量,造福人民。
第1篇一、引言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水稻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水稻新品种,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中早83水稻品种作为近年来我国培育的新品种,经过多轮试验和审定,已于近日正式通过审定。
本文将对中早83水稻品种的审定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二、中早83水稻品种的背景中早83水稻品种是由我国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
该品种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亲本,经过多年选育和改良,于2017年完成选育。
中早83水稻品种具有以下特点:1. 产量高:中早83水稻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一般亩产可达600公斤以上。
2. 生育期短:中早83水稻品种生育期短,一般全生育期在110天左右,适合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种植。
3. 优质:中早83水稻品种米质优良,口感软糯,品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4. 抗病性:中早83水稻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病害的能力。
5. 抗逆性:中早83水稻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能适应多种土壤条件和气候变化。
三、中早83水稻品种的审定过程1. 选育过程中早83水稻品种的选育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亲本选择: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亲本,如:优质水稻品种、高产水稻品种、抗病水稻品种等。
(2)杂交组合:将选定的亲本进行杂交,得到杂交组合。
(3)筛选与鉴定:对杂交组合进行筛选和鉴定,选取优良的单株。
(4)自交与选育:对优良单株进行自交,连续多代选育,直至得到稳定的新品种。
2. 试验与示范中早83水稻品种在选育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与示范。
试验地点涵盖了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多个省份,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
试验结果表明,中早83水稻品种在不同地区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产量和品质。
3. 审定申请2019年,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向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提交了中早83水稻品种的审定申请。
有关“水稻”的概述穗长圆形,两侧压扁,含3朵小花,颖极退化,仅留痕迹,顶端小花两性,外稃舟形,有芒;雄蕊6;退化2花仅留外稃位于两性花之下,常误认作颖片。
颖果。
原产亚洲热带。
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我国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
栽培历史已有6000~7000年。
为重要粮食作物;除食用颖果外,可制淀粉、酿酒、制醋,米糠可制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业及医药用;稻秆为良好饲料及造纸原料和编织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药用。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约1.2米,叶长而扁,圆锥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
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
世界上近一半人口,包括几乎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人口,都以稻米为食。
水稻起源于地处亚洲亚热带地区的中国长江下游地区。
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4000年的中国长江下游地区,后逐渐向西向南传播,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
除称为旱稻的生态型外,水稻都在热带、半热带和温带等地区的沿海平原、潮汐三角洲和河流盆地的淹水地栽培。
种子播在准备好的秧田上,当苗龄为20至25天时移植到周围有堤的水深为5至10厘米的稻田内,在生长季节一直浸在水中。
收获的稻粒称为稻谷,有一层外壳,碾磨时常把外壳连同米糠层一起去除,有时再加上一薄层葡萄糖和滑石粉,使米粒有光泽。
碾磨时只去掉外壳的稻米叫糙米,富含淀粉,并含约8%的蛋白质和少量脂肪,含硫胺、烟酸、核黄素、铁和钙。
碾去外壳和米糠的大米叫精米或白米,其营养价值大大降低。
米的食用方法多为煮成饭。
在东方、中东及许多其他地区,米可配以各种汤、配菜、主茶食用。
碾米的副产品包括米糠、磨得很细的米糠粉和从米糠提出的淀粉,均用作饲料。
加工米糠得到的油既可作为食品也可用于工业。
碎米用于酿酒、提取酒精和制造淀粉及米粉。
稻壳可做燃料、填料、抛光剂,可用以制造肥料和糠醛。
稻草用作饲料、牲畜垫草、覆盖屋顶材料、包装材料,还可制席垫、服装和扫帚等。
稻的主要生产国是中国、印度、日本、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泰国和缅甸。
水稻培育知识点总结1. 水稻形态特征水稻属于禾本科植物,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水稻的茎直立,高度在30-200厘米之间,叶子狭长而尖,叶鞘紧贴于茎上。
水稻的根系发达,具有多根性。
水稻的花结为穗状花序,穗状花序由许多小花组成,小花呈两性花。
水稻的果实为谷粒,谷粒表面光滑,色泽丰富。
2. 水稻的种质资源水稻的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全世界共有60000多种水稻的品种,可以分为籼稻、粳稻和糯稻三大类。
籼稻主要产于亚洲东南部地区,适应长日照和高温多湿的生长条件;粳稻主要产于亚洲国家和地区,适应于丰水充沛的气候和环境;糯稻主要产自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对温度没有特殊要求。
3. 水稻的主要培育原则水稻培育的原则主要包括选择优良种质,进行杂交育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开展生物技术育种等。
这些原则都是为了培育出高产、优质、抗逆的水稻品种,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4. 水稻的育种方法水稻的育种方法主要包括自交育种、杂交育种、同源系选择和分子育种等。
自交育种是指在自花授粉的情况下进行选种和繁殖,杂交育种是指利用两个亲本进行人工授粉,同源系选择是指通过多代自交育种选出具有优良特性的同源系,分子育种是指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育种选择和识别。
这些育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
5. 水稻的优质育种水稻的优质是指水稻的风味好、口感佳、糙米产率高、淀粉含量低等特性。
水稻的优质主要与淀粉品质、米质品质、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有关。
水稻的优质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具有优良的淀粉品质、米质品质、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的种质资源,利用杂交育种和分子育种技术进行选育,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
6. 水稻的抗逆育种水稻的抗逆育种是指培育具有抗旱、抗涝、抗病虫害和抗逆性的水稻品种。
抗旱水稻是指可以在干旱条件下正常生长并具有高产性;抗涝水稻是指可以在涝灾条件下正常生长并具有高产性;抗病虫害水稻是指可以在病虫害侵害的情况下正常生长并具有高产性;抗逆性水稻是指具有抗灾性和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
水稻窄叶性状初定位水稻,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叶长而扁,圆锥花序。
作为世界上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近一半的世界人口,如东亚和东南亚的大部分人口,都已大米为主食。
迫于世界人口压力,高产水稻品种的研发是我们的迫切任务。
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水稻新品种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稻作为一种模式植物,由于其含有得丰富和深入的基因研究基础,水稻不同物种分子水平的研究成为先进的热点。
光合作用是作物产量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水稻籽粒中80%以上的碳水化合物来自项二叶的合成,叶片大小是决定光合产物总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对功能叶尤其是剑叶形态和大小的遗传分析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十分重要。
目前,有关水稻叶水稻1.水稻宽叶、窄叶性状的意义。
叶长宽比和叶面积由于叶片生育前期长而后期短,而宽度则是生育前期窄而后期宽,因而叶片的长宽比在! 个生育阶段间有极显著差异,前期高达!" #$$,明显大于后期的%& #’。
叶长宽比的变异系数则是前期略小于中期和后期。
叶面积前期和中期相似,均极显著大于后期。
后期虽然叶片较宽,但由于叶长明显短,所以叶面积较小,但叶面积变异系数却明显大于前期和中期。
" ?$ 叶宽%& 的叶片宽度在" 个生育阶段均极显著大于低亲值&" ?D#; S &F ?#@; (中期和后期还极显著大于中亲值),而与高亲值无显著差异,呈现偏高亲值的倾向。
种,引起了各国育种家的高度重视.水稻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研究报道,水稻籽粒中50%以上的碳水化合物来自剑叶的光合作用,而剑叶和倒二叶合成的光合产物提供了形成水稻籽粒产量的80%以上[2】.我国学者提出超高产杂交稻设想,株型的主要形态特征是上部3片功能叶要长、直、窄、凹、厚,并提出了具体形态指标[3q].一般高产品种功能片的配置关系长度以倒二叶最长,宽度,叶面积和叶重以剑叶最大为宜L6J.经典遗传学研究表明,叶长、叶宽和叶面积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并发现剑叶长宽及叶面积在F,代呈现较高遗传力,叶宽基因作用主要表现为加性效应,叶长、叶面积则主要表现为显性效应[7’8].目前,分子连锁图谱的数量性状座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分析,已成为研究复杂性状经过众多学者的努力,关于高产水稻品种的研究,人们已近取得了一定得成果。
水稻新品种和两优1号示范推广效果探究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之一。
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培育出了众多水稻新品种。
两优1号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水稻新品种,其在示范推广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文将对两优1号水稻的新品种和示范推广效果进行探究。
一、水稻新品种两优1号介绍两优1号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稻谷所(以下简称“稻谷所”)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培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籼型水稻新品种。
该品种在籼型水稻中属于早熟型,生育期为115-120天,适合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栽培。
两优1号水稻具有以下特点:1. 抗病虫害能力强:两优1号水稻对水稻纵裂细菌、稻瘟病、稻飞虱等常见病虫害具有一定的抗性,能够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2. 适应性强:两优1号水稻适应性广,适合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等多种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适用范围广。
3. 产量稳定:两优1号水稻的产量稳定,亩产量高,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4. 粮质优良:两优1号水稻粒粒饱满,外观黏性好,米质优良,符合市场需求。
通过以上特点可以看出,两优1号水稻是一种优良的水稻新品种,能够为我国的粮食产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两优1号示范推广效果探究1. 两优1号示范推广的意义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
通过对两优1号水稻的示范推广,能够帮助更多的农民了解和掌握这一优良品种的种植技术,并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从而推动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2. 示范推广的方式和途径为了更好地推广两优1号水稻,农业部门采取了多种方式和途径:(1)组织示范田地:农业部门在各地组织了两优1号水稻的示范田地,让农民亲眼看到这一新品种的生长情况和产量表现,增加了农民对该品种的信心和认可。
(2)开展技术培训:农业部门开展了针对两优1号水稻的技术培训,邀请专家学者为农民讲解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
中考地理水稻知识点总结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它不仅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还是中国农业的主要产业。
了解水稻的地理知识对我们认识中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通过对水稻的生长环境、主要产地、种植方式、生产水平、发展趋势等方面的介绍,来对水稻进行地理知识点的总结。
一、水稻的生长环境水稻生长的主要环境包括气候、土壤和水分。
气候是水稻生长的关键因素,主要有温度和降雨。
水稻是一种亚热带和热带作物,对气温的要求较高,适宜生长的温度在20~30℃之间。
同时,水稻对光照的要求也很高,所以阳光充足的地区更适合水稻的生长。
此外,水稻对水分需求也很大,节水性强,因此水稻的地理分布与水资源有很大关系。
二、水稻的主要产地中国是水稻的主要产地之一,尤其是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东北地区和长白山地区的水稻产量占全国的主要比例。
此外,亚洲国家如印度、印尼、泰国等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水稻产地。
另外,南美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也有水稻种植,但产量相对不高。
三、水稻的种植方式水稻的种植方式有传统种植和现代种植两种方式。
传统种植是指依靠劳动力,种植方式比较原始,耕种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
现代种植则应用了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包括机械化、化肥、农药和新品种的应用,使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
四、水稻的生产水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水稻的产量和供应能力都能满足国内需求。
我国的水稻生产水平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利用现代种植技术生产的水稻产量占比超过60%,水稻的产品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五、水稻的发展趋势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结构的转变,水稻的种植方式和生产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未来,水稻的品种改良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将成为发展的主要趋势。
同时,在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要求下,水稻种植也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综上所述,水稻是中国农业的主要产业之一,了解水稻的地理知识对我们认识中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2020·07农作物新品种简介一宣立中兵团种子管理总站新疆 乌鲁木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17年审定通过了5种主要农作物共69个品种。
其中小麦品种6个,水稻品种6个,玉米品种28个,棉花品种21个,大豆品种8个。
现将其中6个水稻品种和6个小麦品种简介如下。
1水稻1.1新稻53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
幼苗健壮,叶片宽度中等,分蘖力中等,单株分蘖6~8个,分蘖成穗率86.88%,株高101.08cm ,籽粒呈半长粒,无芒,颖壳及颖尖黄色,千粒重25.28g ,穗长17.97cm ,每穗粒数124.9粒左右,结实率91.1%,插秧栽培全生育期153d 左右,产量一般在730kg/667m 2左右。
较抗水稻稻瘟病和水稻恶苗病。
出糙率82.3%,精米率72.7%,整精米率47.6%,粒长5.4mm ,粒型长宽比2.1,垩白粒率40%,垩百度10.2%,直链淀粉含量15.6%,胶稠度62mm ,透明度1级,碱消值7.0,水分11.2%。
适应南、北疆(≥10℃积温3200℃以上)稻区推广种植。
1.2新稻54号新疆塔里木河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
全生育期145~162d ,插秧栽培生育期147~165d ,直播栽培生育期143~158d 。
株高100.04cm 左右,植株紧凑,生长势强,整齐一致。
勾头散穗,穗长18.5cm ,每穗总粒数100.04粒,结实率90%左右,谷粒长椭圆形,护颖黄色,稀短芒,千粒重24~25g 。
抗稻瘟病。
糙米率81.8%,精米率74.3%,整精米率60.3%,垩白粒率18%,垩白度4.6%,透明度1级,碱消值7.0,胶稠度64mm ,直链淀粉含量16.1%,粒长5.6mm ,长宽比2.4。
适宜南疆平原稻区全年≥10℃积温3200℃的区域推广种植。
1.3新稻55号新疆金丰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
全生育期平均160~162d 。
株型紧凑,平均株高92.51cm ,分蘖性强,弯曲穗,穗长19.36cm ,穗总粒数96.7粒,结实率87.2%左右。
第一章杂交水稻基础知识一、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历史●1926 美国琼斯提出水稻具有杂种优势,引起各国科学家重视,并探讨水稻杂种优势表现。
●1958-1968年日本育成水稻雄性不育系,但未能在生产上利用。
●1964年袁隆平院士在水稻大田发现水稻天然杂交株的杂种优势,设想“三系法”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开始在自然变异中寻找水稻雄性不育株培育不育系。
●1966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研究》,提出“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
得到国家科委的重视,到1970年夏培育出C、D系统水稻不育系,但始终没有找到完全保持雄性不育的材料,而无实际使用价值。
●1970年冬李必湖等在三亚发现野生稻败育株,简称“野败”(奇迹之一)。
●1972年利用“野败”与长江中下游的早籼稻多代回交培育出雄性不育系与雄性不育保持系。
长江中下游的早籼品种大多对“野败”具有很好的雄性不育保持特性(奇迹之二)。
●1973年用已选育不育系与东南亚的籼稻品种测交筛选出雄性不育恢复系,成功地实现“三系”配套,开始探讨杂交稻制种技术。
东南亚的籼稻品种对“野败”具有很好的雄性不育恢复力(奇迹之三)。
●1978年按行政区划全面恢复和建立国家、省、地、市、县级种子公司,作为政府事业单位承担杂交稻种子生产、销售和管理,杂交水稻种子的经营进入一个半计划经济管理阶段,建立了较完善的杂交水稻种子繁育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从而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快速推广。
●杂交水稻种子繁育体系发展过程:1976年“所提、场繁、县制或社制”1979年“地提、县繁、县制”1982年“省提、地繁、县制”1996年“省提、省繁、基地制”2000年后,《种子法》出台,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公司为主体的杂交种子繁育和销售体系。
●1986年袁隆平院士发表《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设想》,提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三个发展阶段和三种利用方法:A.三系法为主的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B.两系法为主的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C.一系法或转基因技术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
第一章水稻栽种的基础知识第一节概术第二节种植稻的发源及品种种类第三节水稻作物的生物学特色第一节概括一、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二、我国水稻生产概略三、我国的水稻分区四、我国稻作科学的发展一、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1.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
水稻是仅次于小麦的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
我国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 30%左右,而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的 40%以上,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粮食作物之首,是我国的第一大作物。
全国约有 2/3 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是我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 22% 人口的重要保障。
2、水稻是高产稳产的精粮作物水稻可在田面保持水层的条件下生长,人们能够经过浇灌、排水及水层深浅来调理土壤温热状况、养分开释速度、田间小天气等,以水克制病、虫、草害的发生。
在粮食作物中,稻米的淀粉粒最小,直径仅为 3~10 μm,粗纤维含量仅含 2.2 %,固然蛋白质含量 7%~ 10%,但稻米中蛋白质的生物价高,所以,米饭不单仔细可口,并且稻米中各样营养成分的可消化率和汲取率都较高。
其余,稻米的价钱较高,稻米外面有谷壳紧包,比较不易吸湿返潮和虫蛀,便于运输和储藏,稻草、稻壳等能够综合利用,所以,栽种水稻的经济效益较高。
3、水稻生产副产品用途极广米糠含有 14%左右的蛋白质、 15%左右的脂肪和20%的磷化合物等,是牲畜的精饲料,也可提取糠油、脑磷素等。
谷壳可用来制装修板。
稻草除可作牲畜的粗饲料外,还可用于编成草苫( shān)。
4、稻谷深加工有广阔远景①大米食品:除直接做米饭当主食外,还可制作方便米饭,快餐米饭,方便粥,米粉制品,饼干糕点,婴儿食品,酿造业(酒类、醋 )。
②米糠的利用:米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分,和维生素等,是食品、医药、化工业的重要原料。
③碎米的利用:可制作米粉、米粉线、点心、饴糖、淀粉、发酵原料、纺织物加工用糊。
④胚芽利用:营养食品、 VB1 、VB6、VE 制剂以及饲料。
龙稻124水稻品种简介龙稻124号是一种新品种水稻,由国家科技部财政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省农业厅等单位共同参与遗传育种,其品质有许多优势,并得到贵州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新品种。
一、品种特征1.耐水性:龙稻124号具有较强的耐水性,对水热和洪水能有很好的抗性;2.适应性强:这种稻不仅耐晒,耐肥力也很强,可适应广泛的气候,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都能有良好的产量;3.灾害抗性:龙稻124号具有良好的抗病性,抗大气灾害,可以完美的抵御各种病害;4.产量优良:此新品种水稻生长期短、产量高,适宜贵州多年型稻区栽培,比传统稻产量高约15%左右。
二、种植技术要求1.施肥:龙稻124号是属于低肥种,施肥施氮、氮磷钾搭配可以促进花期和结籽生长;2.田埂管理:建议为4-5米,以提高耕地管理效率愈而增加产量;3.土壤管理:除草、松土、清砂,以及防止水土流失,确保土壤保持良好的养分状态。
三、栽培技术1.施药:施用除草药剂除掉地表杂草,有助于提高植株光合作用;2.施水:适当施水,施水可缓解干旱,确保稻苗充分萌芽发芽;3.破荆和拔节:掌握正确的破荆和拔节技术,可以减少杂草竞争,以提高作物产量。
四、综合利用1.食用:龙稻124号拥有优良的食用品质,米质饱满,粒度大,颗粒匀整,口感细腻,香味很浓郁;2.加工利用:由于荚膜和颗粒耐润粘度都较好,在舶谷粉等加工品中可以担当主要谷类角色;3.发酵利用:当地常用该水稻进行酿酒,其口感明显优于传统的水稻品种;4.饲料利用:龙稻124号也用于家禽饲料,可增强家禽免疫力,并提高其产蛋量。
总之,龙稻124号水稻是一种质量稳定、耐水性强以及适宜多灾害环境栽培,粒粒紧实,颗粒大小匀称,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加工价值,它是一种优质水稻新品种,能够给更多农民以良好的收益!。
水稻“一种两收”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要点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人们对高质量、高效率的水稻生产的需求,我国提出了“一种两收”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以提高稻米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收入,推动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一种两收”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水稻“一种两收”概念“一种两收”是指在一季水稻种植周期内,实现两次收获的农业生产模式。
整个种植过程包括了早稻和晚稻两个种植季节,早稻是指在春季播种,夏季收获,而晚稻是指在夏季播种,秋季收获。
这种生产模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和水资源,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水稻生产模式。
二、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要点1.科学选种和高效栽培科学选种是实现“一种两收”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关键。
选择适合该地区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
采用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合理施肥、科学浇水、优质田间管理等,保证水稻在生长过程中获得充足的养分和水分,提高产量和品质。
2.科学排水和水肥一体化科学排水是实现高产稻田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水利设施和排水系统,保证稻田在生长期间有适宜的水分,避免积水和缺水,提高产量和品质。
实施水肥一体化管理,将施肥和浇水结合起来,形成合理的施肥水平,提高施肥效果。
3.综合病虫害防治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影响产量和品质。
要采取综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包括清除病虫害源、选用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等,保证水稻生长过程中不受病虫害的影响,提高产量和品质。
4.科学收获和后期管理在“一种两收”模式下,科学收获和后期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科学的收获技术,包括合理的收割时间、合适的收割方式等,保证稻米的完整和质量,提高稻米的市场价值。
在后期管理中,要做好稻田的清理、鼠害防治、土壤肥力的保留等工作,为下一季的水稻种植做好准备。
1.水稻有哪些生活特性?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水稻土最好。
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
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
抽穗适温25~35℃。
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受精受严重影响。
相对湿度50~90%为宜。
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
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同时需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茎叶功能期。
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
##图1@@水稻###2.水稻有哪些分类?由于稻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据知目前世界上可能超过有14万种的稻,而且科学家还在不停的研发新稻种,因此稻的品种究竟有多少,是很难估算的。
有以非洲米和亚洲米作分类,不过较简明的分类是依稻谷的淀粉成份来粗分。
稻米的淀粉分为直链及枝链两种。
枝链淀粉越多,煮熟后会黏性越高。
第一种,籼稻和粳稻。
秈稻:有20%左右为直链淀粉。
属中黏性。
秈稻起源于亚热带,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长期短,在无霜期长的地方一年可多次成熟。
去壳成为秈米後,外观细长、透明度低。
有的品种表皮发红,如中国江西出产的红米,煮熟後米饭较乾、松。
通常用于萝卜糕、米粉、炒饭。
粳稻:粳稻的直链淀粉较少,低于15%。
种植于温带和寒带地区,生长期长,一般一年只能成熟一次。
去壳成为粳米後,外观圆短、透明(部分品种米粒有局部白粉质)。
煮食特性介于糯米与秈米之间。
用途为一般食米。
籼稻和粳稻是长期适应不同生态条件,尤其是温度条件而形成的两种气候生态型,两者在形态生理特性方面部有明显差异(表3—1). 在世界产稻国中,只有我国是籼粳稻并存,而且面积都很大,地理分布明显.籼稻主要集中于我国华南热带和淮河以南亚热带的低地,分布范围较粳稻窄.籼稻具有耐热,耐强光的习性,它的植物学特性为粒形细长,米质粘性差,叶片粗糙多毛,颗壳上茸毛稀而短以及较易落粒等,都与野生稻类似,因此,籼稻是由野生稻演变成的栽培稻,是基本型.粳稻分布范围广泛,从南方的高寒山区,云贵高原到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的地区均有栽培.粳稻具有耐寒,耐弱光的习性,粒形短圆,米质粘性较强,叶面少毛或无毛,颖毛长密,不易落粒等特性,与野生稻有较大差异.因此,可以说粳稻是人类将籼稻由南向北,由低向高引种后,逐渐适应低温的变异型.第二种,早,中稻和晚稻。
水稻知识大全(一)水稻种植想高产,水稻的生育栽培基础您了解多少?水稻的一生,从种子萌发开始,经过发根、长叶、分蘖、拔节、抽穗、开花、结实等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最终形成新的种子。
水稻在不同生育期对应着不同的田间管理,因此正确把握水稻的全生育期对我们在水稻生产实践当中有着重大意义。
现整理水稻知识大全,主要分三部分内容:一、水稻的生育栽培基础;二、水稻田杂草综合防控技术;三、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下面就由小编向大家介绍一下水稻的生育栽培基础。
1.1 水稻的生物学特征水稻原产于中国,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属单叶子植物;喜高温、多湿、短日照;须根系,不定根发达;穗为圆锥花序,自花授粉。
水稻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
播种面积4.53亿亩,总产2082亿公斤左右, 单产459公斤/亩(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12月)。
我国年稻谷消费量在1800亿公斤。
1.2 水稻类型按起源分为:籼稻和粳稻。
(籼稻适宜于在低纬度、低海拔湿热地区种植,谷粒易脱落,较耐湿、耐热、耐强光,但不耐寒。
粳稻习性相反)。
按生长季节来分:早稻、中稻和晚稻。
根据品种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耐旱性来划分:水稻和陆稻。
根据淀粉性状分为粘稻和糯稻。
(粘稻含70-80%的支链淀粉外还含20-30%直链淀粉。
而糯稻几乎全部为支链淀粉。
可食性、糊化温度及品质不一样)。
按生育期长短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
1.3 常规稻、杂交稻和超级稻常规稻:是相对于杂交水稻而言的。
通过常规育种方法选出基因型为纯合的新品种。
如黄华占。
杂交稻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具有杂种优势的子一代组合。
杂交稻稻农不能自己留种。
如天优华占。
超级稻一般是指通过理想株型的构建与籼粳亚种间强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育成的产量潜力大幅度提高的品种或组合。
如Y 两优系列。
1.4 水稻种植季节根据水稻种植季节,在生产上,可分为单季稻和双季稻。
双季稻中第一季种植的叫早稻,第二季种植的叫晚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