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及同步测试题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73 MB
- 文档页数:4
第5课三大改造
一、选择题
B.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
3.在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最主要的创举是
D.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潮的主要形式是
业互助组
D.人民公社
义改造基本完成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949年我国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项目占全国经济的百分比
工业63% 商业批发67%
商业零售85%
材料2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项目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工业总产值100% 0
商业零售额95.8% 4.2%
请回答:
(1)材料2与材料1对比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有何变化?
(2)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请回答:
(1)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2)有什么意义?
三、问答题
土改后,国家为什么又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结果怎样?。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关于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农民已经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B.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苏州雷允上诵芬堂药店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开业,至今已有200多年,是著名的中药名牌老店。
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雷允上诵芬堂顺应历史潮流,实行(A)A.公私合营B.中外合资C.承包经营D.国企改革3.一个木匠回忆社会主义改造时说了以下的话,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D)①当时手工业的合作化推动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当时县里的木匠都踊跃参加了农业合作社③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④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下图为广东省某县个体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的照片,该照片最早拍摄于20世纪(B)A.4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D.70年代5.下表是1952年和1957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例关系表,其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有(B)①实行土地改革政策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③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④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D)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B.新中国的成立C.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7.江西省抚州市某地有一社区叫“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的。
假如你是“豆腐生产合作社”的职工,你的身份是(B)A.个体户B.集体所有制职工C.公私合营企业职工D.国有企业职工8.观察下图“入社报名大会”场景,你认为“入社”的人主要是(A)A.农民B.地主C.商人D.工人9.“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
第5课三大改造1.某班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在自主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几幅图片。
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2. “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了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
以上内容反映的是()A.土地革命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A.实行赎买政策 B.成立生产合作社C.建立人民公社 D.实行一国两制4. 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土地改革运动完成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D.“文化大革命”结束A.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大跃进”的掀起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6. 右图,分析从1949年到1957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土地改革完成②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③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④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A.①③ B.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7.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新中国建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第一部宪法颁布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8. 二十世纪中期,中国经历了历史性巨变。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①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②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③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跻身于世界工业化强国的行列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9. 深受大家喜爱的王老吉凉茶创立于清道光年间(1828年),至今近两百年历史,被公认为凉茶始祖。
阅读以下王老吉的部分品牌历史,回答问题。
1828年,王老吉在广州十三行开设第一间“王老吉凉茶铺”,深受街坊欢迎,被誉为“凉茶王”。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练习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合作化原因: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2、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开始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
先后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3、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4、手工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1、工商业改造方式: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2、结果: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3、赎买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4、三大改造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6、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7、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1、三大改造后,我国农村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是()A.互助组B.家庭个体劳动C.农业合作社D.人民公社化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B.1955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国家通过赎买政策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A.实行赎买政策B.成立生产合作社C.建立人民公社D.实行“一国两制”4、同仁堂是我国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中药名牌老店。
第5课三大改造一、选择题1.以下事件与它们的标志性影响的总结,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 抗战胜利——中国结束了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B. 新中国成立——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C. 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南京解放——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答案】C【解析】A项抗战胜利是中国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结束了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是新中国的成立。
故A项事件与它的标志性影响对应错误;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故B项事件与它的标志性影响对应错误;C项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C项事件与它的标志性影响对应正确;D项南京解放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结束,故D项事件与它的标志性影响对应错误;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下图是1956年天津群众举行的一次游行庆祝活动。
据此推断,该活动庆祝的是图中标语:庆祝天津市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 土地改革完成B. 三大改造完成C. 抗美援朝胜利D.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6年”“图中标语:庆祝天津市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B符合题意;A 项土地改革完成的时间是1952年;C项抗美援朝胜利的时间是1953年;D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的时间是1958年;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3.照片能够形象的再现历史场景。
对下图中的历史场景解读正确的是( )A. 出现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C. 成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D. 带来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上海市信大祥绸布店庆祝公私合营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三大改造时期,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私合营,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改革开放时期;选项B一五计划完成;选项C三大改造过程中对手工业的改造,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部编历史八下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梳理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一、农业合作化——农业生产合作社1.原因:①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③农民也有互助合作的要求。
④共产党的理想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消灭剥削,共同富裕⑤到1952年底,组织起来的农户,老解放区占65%,新解放区占25% 据当时调查,粮食产量一般情况是,互助组高于单干,合作社高于互助组。
3.原则:自愿互利4.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5.三个阶段: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有——集体所有)※※注:农业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社——(土地入股,统一经营,有较多公共财产)半社会主义性质义性质二、手工业合作化——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1.原因①建国初期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国家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过程中,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②私营工商业存在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③随着没收官僚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以及一五计划的实行,国营经济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已占优势④农业合作化的影响2.目的: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5.发展: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注:什么是“公私合营”?“公”指国家,“私”指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属于新式国家资本主义,是为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求而存在,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
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注:为什么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和平赎买政策?这是由历史和现实条件决定的①历史上民族资本家反帝反封建,支持中国革命②他们也拥护社会主义改造③资本家有管理经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这样的人才。
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合作化,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1.原因:①土地改革以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农民也有互助合作的要求。
2.主要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坚持原则: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4.发展阶段: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5.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化。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合作化,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1.原因①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②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力量的增长,公私合营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2.目的: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3.方式:从1954年起,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4.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5.创举:赎买政策,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四、三大改造完成:1953——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五、三大改造的实质: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六、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七、缺点:在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八、补充:1、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两次调整:土地改革是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集体所有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A.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B.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C. 农民要求实现合作化D.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2、“三农”问题是今天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了解1956年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时的农民已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B.当时的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3、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是()①当时农民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②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③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④农民承包后实行责任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B.开展合作化运动C.组织生产合作社D.实行公私合营5、三大改造指的是()A.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国家对农业、交通运输业、资本主义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国家对农业、重工业、轻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国家对东北、华北和沿海工业基地进行改造6、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7、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A.从农民所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B.从国有转变为农民所有C.从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国家所有D.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农民私有8、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哪个部门相似()A.资本主义工商业B.农业C.银行业D.畜牧业9、下列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观点正确的是()A.从1953年起开始 B.国家经营,内部以私营代表为领导C.1954年顺利完成 D.最后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10、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A.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1、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
第5课三大改造【预习速填】知识点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合作化2.手工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
知识点二公私合营1.背景:资本主义工商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力量的增强,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2.目的:使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3.经过: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初,出现了公私合营的高潮。
4.赎买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5.完成时间:年年底。
6.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
7.缺点:要求、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
【自我检测】1.下图反映了广大农民纷纷加入农业合作社的火爆场面,有的农民还说:“不让入社,挤也要挤进去!”农民积极报名入社的直接原因是()A.农业合作化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B.分配土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各级政府命令农民加入合作社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取得重大成就2.“农业生产互助组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互助组成员劳动力、畜力、农具不足的困难,通过相互协作、取长补短,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量。
”通过这段材料我们可以了解农业合作化的()①原因②必要性③方式或途径④作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3.“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
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义是()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B.土地改革,使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C.举行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D.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我国工业化起步答案【预习速填】知识点一 1.土地改革国家工业化互助合作农业生产合作社共同富裕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2.农业合作化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知识点二 1.国营经济公私合营2.私有制3.全行业4.和平过渡5.19566.公有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7.过急【自我检测】1.A2.A3.A。
三大改造一、选择题:1.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A. 变私有制为公有制B.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C. 由贫穷实现国家富强D. 把资本家改造为劳动者【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实质。
四个选项中B、C选项可以直接排除,因为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和由贫穷实现国家富强是一五计划的任务,另外,D选项把资本家改造成劳动者,只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项任务,而对三大改造的实质描述最准确提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故答案选A。
2. 下图是王老师在历史课上的板书,他这节课讲的问题应该是A. 新中国成立B. 土地改革C. 三大改造D. 大跃进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是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程。
故选C。
3. 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A.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 人民公社化C. 大跃进D. 土地改革【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可知,这与三大改造有关。
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由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结合题干信息可知,在上海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4. “1955年,……孙荣光入资参股,‘荣光’成为国营照相馆,并被一分为二。
其中一间被孙荣光的儿子继承,经历过几次搬迁后,成了现今坐落于下街子的永川照相馆。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包括①孙荣光的照相馆被没收②该照相馆走过“公私合营”的道路③这是走合作化道路的典型表现④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52年---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用“公私合营”的道路,其中赎买是社会主义的创新,③表述错误;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三大改造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仔细审查②④正确,孙荣光的照相馆被没收,①表述错误,由此分析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第5课《三大改造》同步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个体生产缩小了农民之间的差距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C.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D.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1956年中国很多农村的农民群情振奋,他们正在积极申请加入什么组织()A.农业生产互助小组B.农业生产合作社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3.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下表是1952—1956年我国农业总A.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2%,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这则材料反映出()A.土地公有制建立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C.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5.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
解放后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出现在(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6.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A、拍卖B、兼并C、赎买D、没收7.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与他这句话密切相关的事件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B.“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国家完成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挽救了我国社会主义8.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正确的是( )A.他是资本家,不能担任我们的厂长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把他拉下马C.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他的话我们不能听D.他懂业务,我们还是要听的9.下图是公私经济成分比例图。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原因:我国的农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这就影响________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________建设的需要。
(2)方式: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________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______________。
(3)原则:自愿互利的原则。
(4)高潮: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5)完成: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2 公私合营1.原因(1)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2)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力量的增强,公私合营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2.起止时间:1954—1956年。
3.形式:______________。
4.政策与意义:________政策。
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知识点3 三大改造的意义1.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__________的转变。
__________________在我国建立起来。
2.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
知识点4 三大改造的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____________等缺点。
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主要是对______进行的改造( )①农业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④交通运输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流行语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第5课三大改造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合作化(1)原因:①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是__一家一户__分散经营的,这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农业生产合作社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结果:__1955__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合作化: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手工业生产合作社__。
易混易错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土地属于农民。
(×)提示:我国在土地改革之后,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权属于农民。
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土地的性质由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二、公私合营1.原因:①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②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__社会主义公有制__经济。
2.形式: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__公私合营__。
3.政策: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赎买_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__全行业公私合营__的高潮。
5.三大改造的完成(1)完成:到__1956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__资本主义工商业__的社会主义改造。
(2)评价①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社会主义公有制__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国从此进入__社会主义初级__阶段。
②不足: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易混易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第5课三大改造一选择题1.下图展示的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某行业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的情况。
下列做法,与图示目的相同的是()A.颁布《土地改革法》,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B.实行包产到组、包干到户,打破农业生产上的“大锅饭”C.成立缝纫社、铁业社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D.创办经济特区,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2.1956年底,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许多的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剪刀一万年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恢复”此话针对的问题是()A.土地改革中急于求成B.三大改造过急过粗C.“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3.“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材料中“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件事?()A.开国大典B.土地改革C.“一五计划”D.三大改造4.我国五十年代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A.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B.是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C.考虑保存着富农经济D.彻底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5.“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
”“和平方法”指的是()A.实行股份制B.廉价收购C.赎买政策D.无偿没收6.20世纪5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其中,“三改”是指对哪三个方面的改造?()①农业②工业③交通业④手工业⑤资本主义工商业A.②③④B.①②⑤C.①④⑤D.③④⑤7.在1949年10月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上:( )A.通过《共同纲领》B.选举了国家领导人C.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D.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8.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的主要目的是( )A.帮助蒋介石反攻大陆B.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C.切断台湾海峡的南北交通D.策动台湾独立,制造两个中国9.解放后的土改运动在政策上和过去有什么不同?( )A.限制和打击富家B.限制和打击民族资产阶级C.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D.保存富农经济,团结富农10.1950—1953年的土地改革是为了( )A.彻底摧毁土地私有制B.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C.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D.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二非选择题1.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巩固政权,进行了哪些重要斗争?结果如何?2.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有什么联系?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是怎样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CBDACCCBCC二非选择题1.①人民解放军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同时在新解放区进行大规模剿菲作战,到1950 年夏,基本上消灭了在大陆的国民党军队和武装土匪。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梳理】(按照平时要求,把相关内容在书上逐页做好标记)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23-24页)(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原因:(1)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
(2)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开始时间:1953年3.※方式: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原则:自愿互利5.农业合作化的三个阶段: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4.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合作化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方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完成: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25-26页)(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目的: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
2.时间:1954年3.※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公私合营(即公私双方共同经营)。
4、※创举: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赎买政策作用: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5. 结果: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二)三大改造的完成:26页1、※三大改造完成时间:1956年底。
2、※三大改造的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4、※三大改造的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局限性(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感悟.归纳.解析】1、什么是“公私合营”(了解)“公”指国家,“私”指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三大改造
知识点: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土地改革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__________建设的需要。
(2)形式:引导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____________。
(3)目的:走________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概括:1955年,全国掀起___________的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_____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____________。
公私合营
3.公私合营: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___________,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________地位。
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________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高潮。
4.政策: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________。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___________,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大改造的完成
5.时间:________年底。
6.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
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阶段。
7.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__________,工作过粗,________等缺点。
答案:
1. (1)工业化(2)生产合作社(3)集体化(4)农业合作化
2. 1956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 公私合营领导 1956 全行业公私合营
4. 赎买定息和平过渡
5. 1956
6. 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
7. 要求过急改变过快
同步测试题:
1. 哪一事件标志着我国广大农村走入社会主义( )
A.农民土地所有制B.农业合作社 C.人民公社 D.1954年宪法
2.下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
其中,导致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 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一五计划”的开始
C.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新中国成立
4.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主要是对________进行的改造。
( )
①农业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④交通运输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历史照片是时代的见证。
下图照片“上海市信大祥绸布店庆祝公私合营”发生的历史时期是( )
A.1950-1952年 B.1953-1956年 C.1958-1966年 D.1966-1976年6.“宏观调控”“金融监管”是近年流行的经济政策官方用语之一。
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最流行的经济政策官方用语是( )
A.拍卖 B.兼并 C.赎买 D.没收
7. 毛泽东是一位划时代的伟人,是一代伟大的革命领导人中出类拔萃的一位。
下列与毛泽东有关的历史事件( )
①建立新中国②遵义会议③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④中国共产党成立⑤重庆谈判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8.下列有关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B.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是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改造于1952年基本完成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由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土地改革以后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什么问题?农村土地实行由“分”到“合”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党和人民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道理?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私合营,当时对于很多资本家来说,好比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
自己几辈人辛辛苦苦创办的家业就这样交出去,心里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材料二:1956年荣毅仁代表上海工商界集体给毛泽东写信,表示要在6天内实现上海全行业公私合营。
材料三:
上述材料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依据所学知识回答:
(1)这一时期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当时是怎样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的?
(2)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3)三大改造的缺点是什么?
(4)从材料叙述的现象和荣毅仁等“红色资本家”的出现到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答案;
1---5 BDCAB 6---8 CAD
9. (1) 图一:土地改革时期;图二:三大改造时期。
由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 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难以解决生产中的许多问题,也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进一步提高生产力,解决农业同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3) 党和政府根据国情制定农村政策,党始终维护人民的利益等。
10. (1) 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过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从以加工订货为主向公私合营过渡,后来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浪潮,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后期过急过快,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4) 说明民族资本家的心态经历了恐慌、疑虑、担忧、心存不安到积极主动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
感悟: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民族资本家心态的转变,同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政策、恰当的说服教育以及民族资产阶级个人的思想觉悟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