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举排液技术总结和改进-2006
- 格式:ppt
- 大小:2.82 MB
- 文档页数:28
优化气举混排工序,提高酸化效果小组名称:河口采油厂作业大队作业12队QC小组发布人:杨荣杰单位名称:河口采油厂作业大队作业12队2011年8 月15日目录前言 (3)一、小组概况 (4)二、选题理由 (5)三、现状调查 (6)四、活动目标 (7)五、要因分析 (11)六、制定对策 (13)七、对策实施 (17)八、效果确认 (18)九、效益评价 (19)十、巩固措施 (19)十一、下部打算 (19)前言酸化是油气水井重要的增产增注措施,已有近百年历史。
然而因为残酸排放不彻底,造成二次污染地层,使酸化效果不理想,或造成酸化失败的事情时有发生,达不到增注增产效果。
目前,我们的排酸方式有,洗井排酸,液氮排酸,气举混排排酸,这些排酸方式都存在一些缺点。
如何提高酸化效果,为油气水井达到增产增注效果,保证作业井的有效率和施工井工作的顺利进行,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问题。
一、小组概况表1制表人:杨荣杰时间:2011.03.09二、选题理由三、现状调查我队是一支从事油水井小修施工的专业队伍,酸化施工气举混排是修井作业的一道经常遇到的工序。
我队对大队2010年酸化效果不明显的井进行了统计。
见下表(数据出河口采油厂地质日报)表2: 作业大队2010年1-10月酸化效果不明显井统计人:杨荣杰时间:2011.02.15有上表可知,2010年1-10月份我大队油井酸化共计38口井,酸化效果不明显井(未能达到设计预计产量)12口,酸化明显井(达到设计预计产量)占总酸化井的68%,我们发现残酸液不能及时排出是影响酸化效果的重要原因,气举压力达不到施工要求严重影响排酸效果。
四、活动目标(一)制定目标优化气举混排工序,彻底排净残酸,提高酸化效果,达到设计预计产量。
由目前酸化效果不明显井(未能达到设计预计产量)32%,降低到酸化效果不明显井(未能达到设计预计产量)10%以下。
表3活动前目标制表人:杨荣杰时间:2011.02.20 (二)可行性分析1、油水井酸化排酸不彻底,还存在二次污染地层的问题,从而影响了酸化效果,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气举混排工序进行优化。
气井压裂后连续油管气举排液影响因素浅析摘要:气井压裂结束后,为了减少压裂液破胶后残液对油气层的伤害,进而提高改造措施效果,需要将压裂过程中的入井液体及时排出。
对于深井、需要大量排液的气井(如水平井)而言,采用连续油管泵注氮气(或液氮)气举排液是常用的排液方法之一。
连续油管在井内起下,氮气可以在任意深度泵注建立排液循环通道,从而实现平稳有效的排液。
目前这一排液方法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提高返排效率,缩短返排周期,从而达到了快速返排的目的。
关键词:压裂液残液连续油管气举排液氮气影响因素1 连续油管携氮气排液机理连续油管排液工艺是将装有单流阀的连续油管通过生产管柱下入到预定排液深度进行循环注氮气,可采取边下人连续油管边注氮气的方式,也可以采取下到预定深度后再注氮气的方式,利用气液混合卸压原理,将井筒中遗留的较重液体携带出井筒。
通常,储层流体的密度小于原井筒中液体的密度。
当井筒内的残留液体逐渐被排出,并被进入井筒的储层流体驱替时,储层中会产生较大的压降,当压降大到储层流体能以稳定的速度流入井筒时,停止氮气循环,将连续油管起出井筒,气井便依靠自身能量进行连续生产。
待排液完成后,油气井即可达到稳定生产状态。
连续油管携氮气排液方法分为环空注气连续油管排液和连续油管注气环空排液。
常用的为连续油管注气环空排液。
为了确保油气井能够在最短时间及最低氮气消耗量的前提下尽快恢复生产,应当对整个排液施工进行优化设计,考虑影响连续油管排液效果的各种因素。
2 影响连续油管排液效果的因素排液作业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施工效果,需针对不同井特点和工艺技术的差异进行优化。
排液作业设计涉及到确定氮气注入速度、连续油管尺寸及下入深度、所需氮气总量和所需作业时间等。
设计作业计划时所需的信息包括井筒流体和储层流体性质、储层压力、压裂液返排量、连续油管尺寸、井筒条件等等,排液作业应该考虑在最短时间和最小氮气消耗的条件下完成。
2.1 井筒流体和储层流体的性质井筒中的压裂液残液的密度一般会比储层流体高,而且不同体系的压裂液残液也会有不同的密度,通常较高密度的流体需要较长的排液时间。
气举井优化设计应用分析摘要:气举采油方式作为自喷采油后的一项有效的举升方式,能有效地提高采油经济效益。
气举采油是依靠从地面注入高压气体,然后注入气和油层流出流体在井筒内有效的混合,利用气体的膨胀,使井筒内的混合液密度降低,从而将流入到井内的流体有效的举升到地面的一种举升方式。
这是一种老式的常规的一项气举举升方式。
近些年,气举采油有了新的发展,很多在传统气举举升方式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气举方式。
关键词:气举井;优化设计;应用前言对气举井的优化设计,采取最佳的气举方式,优选合适的气体,天然气、二氧化碳、氮气等,将高压气体注入井筒中,达到举升的作用,从而提高油井的产量,达到人为补充能量开发的效率。
1气举工艺的工作原理1.1气举技术的原理气举采油是利用从地面向井筒注入高压气体将原油举升至地面的一种人工举升方式,它的原理就是依靠从地面注入井内的高压气体与油层产出流体在井筒中混合,利用气体的膨胀使井筒中的混合液密度降低,将流到井内的原油举升到地面。
气举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采用油井伴生气经压缩机增压后作为气举气源的一整套气举流程,当然气举气源也可以采用高压气井气作为气源,则相应的气举流程会简化很多。
1.2常见的气举管柱类型常见的气举管柱类型分为单管式气举管柱和双管式气举管柱,其中单管式气举管柱按是否采用井下封隔器和单溜阀来分,有开式管柱、半闭式管柱、闭式管柱以及腔式管柱。
1.3气举阀工作原理一般气举管柱上会设有几级气举阀,气举阀的设计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如确定注气点的位置、注气点以上所需下入的气举阀数量、气举阀的下入深度、气举阀的尺寸及调试参数等等,常用连续气举布阀设计方法包括变地面注气压力法和定地面注气压力法两种。
一般要求逐级降低打开井下各级气举阀的套管注气压力,以保证通过下一个工作阀注气以后,关闭上部各卸载阀。
2气举方式的选择气举采油过程中,是将高压气体注入到井筒中,气体上升过程中携带油珠颗粒,达到气举采油的目的。
连续气举排液采气技术的应用策略分析摘要:目前,我国使用的气举方法分为间歇气举、活塞气举与连续气举法。
气举是通过气举阀,从地面将高压气体注入井中,使其与油层产生流体,并形成混合液,利用气体膨胀使井筒中混合液密度降低,从而将井内资源抬升到地面的采集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气井工作,本文通过对连续气举进行分析,总结技术优势,对技术未来应用提出实施方案,以望借鉴。
关键词:连续气举;排液采气;采气技术前言:连续气举被广泛应用于我国排液采气工作,气举排液采气技术改造流程简单,运行成本低,管理难度小,有助于提高低压弱喷产水气井的携液能力与气井采集效率,但连续气举的具体以应用,对现场工艺设施与井内现状有较高要求,仅适用于部分产业气井排液采气工作。
因此,研究此项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连续气举排液采气技术的优势与技术原理(一)连续气举排液采气技术原理连续气举指将产层高压气或地面增压气连续注入气举管内为产层的井液充气,令井内液体与输入气体相混,由于气体密度较低,管柱内液柱与气体形成的混合液密度降低,举升能力被提高,待液面降低至套管鞋以下,保持连续注气将地层中液体不断排出。
在低产低压井中,由于能量衰竭,带液能力逐渐下降,不足以能够将井内液体带出。
在连续气举过程中,垂直管流指天然气从井底流向井口垂直不断上升的过程,由于井内压力温度不断下降,垂直管流过程中流体的流动形态也会不断变化,从而影响气举举升效果;实际采气工作中,同一气井可能出现多种流态,一般情况下,气井内的流态被称为雾流。
(二)连续气举排液采气技术优势由于间歇气举将井内积液排出后,停止注入工作后,井内积液也会随停注逐渐恢复,液面上升气量下降,井内积液无法排出,生产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而连续气举法会持续对井内注入气体,地层内产生的积液会随气体注入被及时带出,使井内液面无法恢复,解决了因井内积液现象无法正常生产的困难;但连续气举在注入高压气时,井内地层会产生一定回压现象,影响井内气流与液体流向,当液面降低套管鞋以下时,应及时调控连续气举时注入气量与压力。
制氮车连续油管气举排液技术在气井应用探讨【摘要】随着我国气田产能建设的不断加大,老的工艺措施已经不能满足气田生产的需要。
并且我国部分气田经常存在漏失现象,从而使大量的非底层流体侵入,导致储层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目前,绝大多数的气田都需要经过压裂改造之后才能投产,但是有的气田由于受到地层压力的影响,使气田压裂改造的液量增大,这样就会严重导致排液的速度降低,返排困难,从而影响到气田的正常生产。
采用制氮车连续气管气举排液技术可以有效排液,该技术也是目前气田措施改造的重要技术之一。
【关键词】制氮车连续油管气举排液1.制氮车连续油管气举排液技术制氮车连续油管气举排液技术是由国外引进的,主要是从空气中制取氮气,然后靠三级压缩来达到较高的注水压力,从而可以利用该方法进行排液,速度快,在气田施工中安全可靠。
制氮车连续油管气举排液技术主要是应用了氮气的稳定化学性质,从而进行了排液计量求产以及压裂后残液的返排工作,该技术具有快速高效、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等特性。
该技术主要应用与气田勘探开发,并且氮气作为气象流体,因此可以保证排液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目前,我国气田已经利用该技术不断的完善了气田排液体系,根据不同的排液条件与要求进行不了多种氮气的排液工艺。
在我国气田勘探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达到了快速高效的排液功效,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技术应用效果。
1.1氮气的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常温下没有活性,一般情况下不能与其他物质结合在一起。
在标准状况下,氮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比重为1.25g./L。
氮气分子是双原子分子,是双原子分子中最稳定的,因此单质氮气不活泼,只有在高温高压并且加入催化剂的情况下,氮气才会与氢气反映生成氨。
在放电的情况下,氨气才会与氧气结合形成一氧化氮。
1.2气举排液技术的工作原理从理论上讲,气举排液技术主要是利用了气体膨胀以及快速的逸散性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可以有效的排空气田井中的残液。
制氮车连续油管气举排液工艺原理是在连续油管中注入氮气,以氮气的体积以及减压之后的气举在气田井中的空间循环排替液体,这样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排液的目的。
气举排液优化设计及在油气井复产的应用
何信海;于艳涛;向耀权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卷),期】2013(000)010
【摘要】针对气举排液多点注气的问题,根据气举井筒流态的变化,按照不同气举方式,对卸载阀、工作阀、注气量等气举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合产能方程,编制了气举排液软件,此软件方案应用于青海油田某气井的复产取得了成功.
【总页数】2页(P49-50)
【作者】何信海;于艳涛;向耀权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四厂;大庆油田有限公司海拉尔勘探开发指挥部,黑龙江大庆 163312;中海油湛江分公司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5.3
【相关文献】
1.大牛地气田气举排液复产工艺可行性分析
2.水淹气井气举复产方式选择计算方法
3.积液停产气井泡沫排液诱喷复产工艺
4.气井柱塞气举排液工艺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及软件
5.积液停产气井排液复产的新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凝析气田增压气举排液采气工艺姜学明【摘要】结合白庙气田的开发现状和积液程度,经过多方面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做出了以增压气举为主的排液采气工艺技术决策.增压气举是利用气井产出天然气作为气源,用天然气压缩机组增加压力形成高压气源,给生产气井增压气举,使气、液混相以降低管柱内液柱的密度,从而提高举升能力.2007~2010年,随着增压气举力度的不断加大,白庙气田自然递减得到了有效控制,由2006年的42.36%下降至2010年的14.05%,下降了28.31%.【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2页(P36-37)【关键词】凝析气田;排液采气工艺;增压气举;排液效率【作者】姜学明【作者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原油田采油六厂【正文语种】中文白庙气田为典型的低渗凝析气藏,地露压差3.32~14.12 MPa。
随着气井的生产,地层压力迅速下降,近井地层发生严重的反凝析现象,从而形成井底积液,导致气井产能下降,甚至不能正常生产。
针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井筒积液现象,2000年以来,组织开展了“激动式”排液、橇装氮举排液、泡沫排液、柱塞气举排液、超声旋流雾化排液、机抽排液和高压气源排液等不同类型气井的排液工艺技术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解决了不同类型气井的积液问题,并从中找到了适应白庙气田开采的排液采气工艺技术。
2006年,根据对原有工艺技术的分析定性,结合白庙气田的开发现状和积液程度,经过多方面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做出了以增压气举为主的排液采气工艺技术决策。
1.1 增压气举工作原理增压气举是利用气井产出天然气作为气源,用天然气压缩机组增加压力形成高压气源,给生产气井增压气举,使气、液混相以降低管柱内液柱的密度,从而提高举升能力。
系统组成见图1。
白庙增压站于2006年8月建成投产,根据气田供气能力,增压机工作参数设计为:进气压力0.8~1.0 MPa,排气压力16 MPa,排气量5×104m3/d。
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技术适应性及优缺点探讨摘要:随着我国气田开发的逐步深入,低产低压井逐渐增多,低产低压井携液能力较差。
油井和井筒底部的液体积聚会增加地层的背压,限制其产能,最终完全压碎气藏,直到关井。
气举排水采气技术是解决低产低压水气井严重液滑损失的重要措施。
介绍了气举抽放和采气的原理,气举抽放和采气工艺的设计步骤,并对常用气举抽放和采气工艺的适应性、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气举,排水采气,工艺设计,泡排前言气举是在气田的开发处于中期或后期时,并且气井自身的能量如果无法连续地完成自喷排水时,需要使用外部高压气源,依靠气举阀来实现让高压气体从地面注入已经停喷的气井,这可以使注气点以上的气液比得到增加,而压力梯度得到了大大降低,能够产生大量的生产压差,这样使气液从地面连续不断地流入井底中。
随后,气体将会发生自喷而流进气井口,能够很好地给自喷生产补充所需能量,也能够使水淹井重新恢复自喷生产能力,帮助完成自喷。
由于排水采气工艺措施的多样性,不同的排水采气工艺措施各具其适应性与技术特征,不同类型的含水气井生产特征与地质特征也各不相同。
对于积液气井,在采取有效工艺之前,怎样对排水采气工艺进行优选和优化设计便是提高气井经济效益与气井采收率的关键因素。
因此,针对气井现场的情况,如何选择最佳的排水采气工艺措施,如何使气井总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就成为积液气井开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现场实践经验表明,排水采气工艺技术为气井稳产、增产和提高采收率起了非常好的作用。
因此如何针对天然气井中期、后期大量出水的状况,选择适应性强、更符合气井能较多的排液并且经济效益好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 气举排水采气原理图1 气举排水采气原理气举排水采气(简称气举)是将高压气体(天然气或氮气)注入井内,借助气举阀实现注入气与地层产出流体混合,降低注气点以上的流动压力梯度,减少举升过程中的滑脱损失,排出井底积液,增大生产压差,恢复或提高气井生产能力的一种人工举升工艺。
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作者:张亚峰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07期[摘要]本文结合富水区气田开发工艺技术特点,开展了产水气井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究,初步形成了适合富水区气田产水气井气举排水采气的配套工艺技术。
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经济、可靠、高效,是气田产水气井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
也是同类气藏产水气井开发借鉴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靖边气田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中图分类号:TE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7-0233-021.富水区开发技术政策及配套技术富水区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其分布主要由区域构造特征、储层的非均质性、小幅度构造等因素控制。
气藏气井出水时间普遍较早,部分井出水时间和投产时间几乎是同时。
产水井普遍表现出产水量小、且稳定的特点。
水气比普遍不高,且变化趋势相对稳定为主。
基于这一地质认识,制定了对于富水区采取“内排外控,对于产水单井点实行“以排为主”的技术思路,并加大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究、应用和配套,切实提高产水气井综合治理效果。
2.单项气举排水采气工艺2.1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的是将柱塞面作为气液之间的机械接面,利用气井自身能量推动柱塞在油管内进行周期性地举液.阻止气体上窜和液体回落,减少液体滑脱效应,增加间歇举升效率。
在柱塞排水采气过程中,根据柱塞气举工艺技术要求,需要通过理论计算确定相关工艺参数,主要工艺参数有柱塞运行所需最小套压、柱塞运行周期、最气田井口条件的限制,在试验过程中对井口装置流程进行相应的改制。
2.2 高压气源井气举排水采气工艺高压气源井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是在借鉴国外天然气连续循环技术的基础上,结合靖边气田滚动开发高低压气井并存的现状,利用气田“多井高压集中集气、多井集中注醇”的开发模式优势,提出的一项新的排水采气工艺方法。
它是将接人同一集气站的高压气井的天然气通过已有的地面注醇管线连续注入被气举的低压产水气井的油套环空,依靠高压气源井的高压气流,使被气举气井的井筒积液从油管连续举出,并通过被气举气井的采气管线输送至集气站,实现连续气举排水采气。
收稿日期:2006 05 08作者简介:户贵华(1974 ),男,河南卫辉人,工程师,1997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学院石油工程系,现从事机采管理及井下工具研究工作。
文章编号:1001 3482(2006)06 0102 02气井抽汲排液采气工艺的研究与应用户贵华1,程戈奇1,童广岩1,巴 特2,侯淑玲3,高旭东1,吴桂英1(1.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三厂,山东莘县252435;2.中原油田分公司井下作业处,河南濮阳457071;3.中油特种车有限公司,河南濮阳457001)摘要:针对卫城气田产水状况及低产低能的特点,提出了新的抽汲排水采气工艺的原理和要求,介绍了系统组成和主要工具结构。
现场试验表明,该系统和工艺对提高低压低产气井的采收率及高效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排水采气;工艺;结构;采收率中图分类号:T E935 文献标识码:B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gas recovery by water drainage using pumping unitH U Gui hua 1,CH ENG Ge qi 1,TONG Guang yan 1,BA T e 2,H OU Shu ling 3,GAO Xu dong 1,WU Gui Ying 1(1.N o.3Pr oduction Plant,Zhongy uan Oilf ield Comp any ,Shenx ian 252435,China ;2.Do wnhol e S er v ice D ep ar tment ,Zhongy uan Oi lf ield Comp any ,Puy ang 457071,China;3.Sp ecial T y p e Vehicle ,Co.L td.,Puy ang 457001,China)Abstract:Aiming to the w ater producing situation in Weicheng g as field,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w orking principle,w orking r equire and testing results o f the technique o f gas recov er y by w ater drainag e.T he re sults o f field tests indicate that it form ed fo r the gas w ell w ith low pressure and production in Weicheng g as field,w hich has significance guidance fo r im prov ing the recov ery factor of gas w ell w ith low pressur e and pro duction,and their effective dev elo pment.Key words:g as recovery by w ater drainag e;process;structure;r ecovery factor1 现有工艺存在问题中原油田采油三厂卫城气田有气井22口,平均油层中部深度2627.8m,平均地层压力4.6MPa,平均油压0.5MPa,日累计产气10.8 104m 3,平均单井日产气6334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