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18
中国古典小说的常识(教师中心稿) 邓浩2.中国古典小说的特点(1)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层示人物性格;人物性格单一,少变化;把刻画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而很少涉猎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只有忠诚勇猛的性格,无论是外部特征--刚硬的扎须,还是外在的行动--大吼三声都只是为其勇猛的性格服务的。
人物形象不够丰满。
能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就是很好的例证。
(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
如唐传奇布局雄伟,情节发展有戏剧性,头尾完整,复杂矛盾冲突始终围绕一条主线。
茅盾曾评价《水浒传》的结构具有如下特点: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似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手法变化错综,避免平铺直叙。
(3)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
如《水浒传》中对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描写就是一例。
(4)叙述时常带有说书人的印记,行文常是说书人的叙述口气,如“看官听说”、“且把闲话休提”、“只说正话等”。
为了需要而设置的巧合,更是古代小说的特色之一。
如《水浒传》中的林冲一节,处处设置巧合。
巧合的设置使故事情节变得更加离奇o3.了解古代小说发展的四个阶段,并了解相应的作品。
(1)酝酿萌芽时期:上古到先秦两汉的古代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促成了小说的孕育和形成。
如《女娲补天》《夸父逐日》。
(2)初具规模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其情节结构比较简单、粗略。
如干宝的《搜神记》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3)成熟时期: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的成熟。
如《柳毅传书》和《莺莺传》。
(4)继续发展时期:宋代的话本,明代的拟话本的出现,推动了古代小说的发展,拟话本的题材更加广泛,情节更加曲折,描写更加细腻,如《灌园叟晚逢仙女》。
(5)高峰时期:明削、说将古代小说逐渐推向了顶峰。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红楼梦》则代表古代小说的顶峰。
明清小说赏析探索中国古代小说的独特力量与文学魅力一、引言中国古代小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学形式和纷繁复杂的故事情节。
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时期,诞生了众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凝聚了作者的智慧和才华,更展示了古代读者的审美追求。
本文将以明清小说为切入点,探索中国古代小说的独特力量与文学魅力。
二、明清小说的特点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时期,此时的小说形式更加成熟,文学表达更加精彩。
明清小说具有以下特点:1. 剧情曲折:明清小说以曲折复杂的情节为特点,丰富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让读者沉浸其中。
比如《红楼梦》中的情节错综复杂,人物关系错综有致,如同一幅错综复杂的画卷,让读者欲罢不能。
2. 人物丰满:明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性格鲜明。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机智勇敢,天马行空,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角色。
而《水浒传》中的宋江则是一个胸怀天下、反抗封建社会的英雄形象,这些丰满的人物形象赋予了明清小说活力。
3. 描述细致:明清小说在描写细节上下了功夫,通过对细节的描述,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小说中的场景。
例如,《红楼梦》中对人物服饰、建筑环境等细节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那个年代的生活。
三、明清小说的独特力量明清小说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载体,具有独特的力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美学价值:明清小说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它不仅包含了优美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呈现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
通过作者的刻画和描绘,明清小说将生活与艺术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2. 情感张力:明清小说中的情感表达丰富多样,能够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无论是爱情的甜蜜与痛苦,还是友情的忠诚与背叛,明清小说都能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出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3. 思想启迪:明清小说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例如《红楼梦》中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以及《西游记》中对人性善恶的探讨。
这些思想启迪让读者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现实与人性的复杂,对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精华作品导读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学院二〇一五年四月问题:为什么说明清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最高峰,其标志和特征是什么?答: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
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垅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
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小说是伴随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
宋代前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都市的繁荣,为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观众,不断扩大的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这种发展,从而产生出新的文学样式——话本。
话本是说话人所用的底本,有讲史、小说、公案、灵怪等不同家数,已初具小说规模,在以后的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加入新的创作,逐渐成熟。
明代经济的发展和印刷业的发达,为小说脱离民间口头创作进入文人书面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
明代中叶,白话小说作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坛。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
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
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中国的史官文化异常发达,源出于“纪实”的传统小说,与史官文化有着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传的烙印,史传性是中国传统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
尽管明清小说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无论从衍说故事之形式还是从讽寓教化之动机出发,都深深地受到了史传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古典文献的分类与特点分析古典文献是指在某一特定时代或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文献作品。
它们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了解特定时代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古典文献的分类和特点分析对于学术研究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古典文献的分类进行梳理,并分析其特点。
一、古典文献的分类1. 文学类古典文献文学类古典文献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经典地位的书籍。
它们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
例如,中国的《诗经》、《红楼梦》、《西游记》等,希腊的《荷马史诗》、《奥德赛》等。
这些作品通常以其艺术性、思想性和文化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历史类古典文献历史类古典文献主要包括古代国家的编年体史书、记载重要历史事件的史书,以及历代帝王的实录、编年纪事等。
代表性的例子包括中国的《史记》、《资治通鉴》等,西方的《罗马史》、《希腊史》等。
这些文献对于我们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演变过程,以及古代社会制度和人物的重要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3. 宗教类古典文献宗教类古典文献涵盖了各个宗教体系的经典文献,如佛教的《大般若经》、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等。
这些文献是宗教信仰的根基,也是人类思想和文化的宝库。
它们不仅记录了宗教教义和神秘的智慧,还给予信徒以道德和精神的引导。
4. 哲学类古典文献哲学类古典文献是指哲学思想体系的经典文献,涉及到人类的智慧和思考。
例如,中国的《论语》、《道德经》、西方的《柏拉图对话录》、《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等。
这些文献对于人类追求智慧、探索人生意义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导意义。
二、古典文献的特点1. 时代性古典文献是在特定时代产生的,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特征。
它们记载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对我们了解特定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2. 代表性古典文献作为某一时期或某一领域的代表,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它们通常被广泛阅读、学习和研究,并成为后世文化、思想和艺术的重要源泉。
中国古典文学从思想内容上似可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政治特征中国文学有着关心政治的传统,文学家在文学作品中表达对政治的关心成为心理定势。
古代文人的政治理想不亚于政治家的理想,因此,古代文学特别注重文学与时代、与政教的关系,强调“诗言志”、“文以载道”、“教以化之”等重大社会功用,强调政治与艺术的完美统一,并由此形成一个鲜明地主张“有为而作”、“有补世用”的优良传统。
如王充就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世用者,一章无补。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
”苏东坡也提出文学创作要“有为而作”,“言必中当时之过”。
文学一方面是屈原、司马迁、曹植、陶渊明、李白、孟浩然、陆游等政治失意者的事业,一方面是政治得意者的消遣,形成了文学史上的上官体、花间集,台阁体、西昆酬唱集和玉楼春、金缕曲、玉树后庭花等。
二、补史特征每个作家的作品,大多是作家自己的亲身履历事件和某种情感历程的记录。
这是由文学的功利性决定的,在中国古代,还没有专业文学作家,人们或者是把文学当作言志、咏物、抒怀的工具和消遣手段,或者是把它作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工具。
从屈原的作品里可以找到他的出生、发展、理想、政治遭遇;从李白的作品里可以再现他少年时代如何心高气傲,喜欢旅游“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中年时代如何可以政治进取、自信恃才、坚持“天生我材必有用”,以及政治失意后的苦闷和惆怅,晚年时如何在超脱和苦闷中度过。
杜甫不仅用诗歌记录了他自己的生平大事,而且也记录了他所处的时代的战乱和苦难,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三、地域特征古典文学的语体是极具地域特色的。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
对此,历代不少学者都曾论及。
中国古代文学“北雄南秀”的风格差异,与地域文化的影响和渗透有着密切的关系。
北方文学雄浑刚贞艺术风格的形成,得力于本地区多种文化基因的母育和熏陶,而这种艺术风格又在地域文化的互补中呈现出既守恒又转换的趋势。
中国古典小说的审美特征审美特征总是和小说的艺术表现联系在一起的。
那么关于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特点呢?人们用它来和外国的小说相比较。
会首先感到中国的古典小说特别是白话的长篇小说由于受到古代说话艺术的影响很注意故事情节的提炼和组织。
情节总是非常的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很少像外国小说里面那样的静态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这是一方面的特征。
小说是以创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和主要任务的一种文学形式。
所以它的审美特征应该说是主要集中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情节再生动,再吸引人但是如果人物没有活起来,很苍白或者是不能反映什么社会内容,那么这篇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也是不高的。
因此,中国古典小说的审美特征主要是讲人物形象上、在人物描写上所表现出来的这个特征。
而这个特征最具有中国特色,最有中国的传统的内容在里面的就是一个传神问题。
特别是对形神关系的处理是比较灵活的。
中国的传神理论最早是是由绘画提出来的。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曾经提出了“以形写神”和“迁想妙得”的理论。
由于中国的古典小说受到诗画的影响也很讲究传神,特别是在形神关系的处理上,常常是非常灵活的对“形”的理解:第一层面就是指人物的容貌、外貌或者外在的形体特征第二层面就是指包括人物的言语、行为、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所生活的环境等等在内的,我们叫它生活的形态“神”也是多个层面的:1、人的精神风貌、精神气质2、人的精神风貌、精神气质的丰富的内容,比如说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思想感情、趣味格调、生活理想、生活追求等等。
因此神具体到具体人物的时候,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3、就是要和顾恺之提出来的“迁想妙得”结合起来。
什么叫“迁想妙得”就是指画家或者艺术家通过艺术的想象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融入到自己所描写的客观对象当中去,这个时候这个神就包含了主观就是艺术家主观的精神和客观事物它所描绘的对象的这个精神把它结合起来,这样就达到主客观相融合的艺术境界中国的古典小说在形神关系的处理上主要是两种形态:一个就是以形写神来达到形神的统一,形神兼备另外一个就是对以形写神的一种灵活的处理,就是为了传神而省略掉或者有意地消减一些非本质的次要的一些东西而去突出强调它最能传神的那些特征——“遗貌得神”。
明清小说的风格与流派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期,其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不同的流派。
这些小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具有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
本文将从风格和流派两个方面介绍明清小说的特点。
一、风格特点1. 描述细腻明清小说具有细腻的描写风格,例如《红楼梦》中房间的布置、角色的服饰等都描写得十分详细。
小说作者常常对人物进行形容,例如《水浒传》中的宋江,“青面獠牙,二十八岁,心性宽大”。
此类描述为读者栩栩如生地呈现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增强了读者的情感共鸣。
2. 情节曲折明清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跌宕起伏。
明清小说特别擅长反映人性的复杂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例如《三侠五义》中的吴用,“名任泉州府官,但性格高傲,不愿屈身于贪官污吏,寻找有志之士打击不公;虽然被逼降职为基层官员,但精神仍然不可动摇”。
作者通过曲折的情节和复杂的人物塑造,让读者更好地认识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 对话生动明清小说的对话生动,有时候甚至具有一定的幽默感。
例如《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的对话既传达了情节,又反映了人物性格和情感。
这种对话形式融汇了小说的叙述和评论,构成了小说特有的魅力。
二、流派特点1. 侠义流派侠义小说是明清小说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其内容主要围绕着侠义群体之间的斗争和忠诚、义气等价值观进行阐述。
例如《水浒传》是代表作,以宋江等“英雄好汉”为代表,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对侠义精神的强烈追求。
2. 货郎派货郎派小说是明清时期文学中的新兴流派。
具有乡土文化和商贾文化的特点,主要描写了城市或乡村小市民生活的世俗故事。
例如《长生殿》中商贾阶层的财富、手段和生活方式展示了当时所谓的“货郎文化”的内涵。
3. 情感流派情感小说在明清时期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主题主要为情爱、婚姻、家庭等。
这类小说叙事方式细腻,通过细节和情感描写,为读者描绘出丰富的人性和情感。
被称为“情意红学”的《红楼梦》,便是代表作之一。
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中国古典小说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其作品数量众多、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这些经典中,像《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被视为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杰作。
这些小说不仅仅是一部分文学作品,还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民俗风俗的多样性。
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令人叹为观止,让人陷入其中,欲罢不能。
首先,中国古典小说在描写人物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魅力。
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婉约、贾宝玉的多情、薛宝钗的聪颖等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不仅成为传世佳话,更成为一个时代价值观念的体现。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慧、刘备的仁爱、关羽的忠勇、张飞的豪纵等形象则不断地影响着国人的文化艺术,成为司空见惯的文化符号。
中国古典小说的人物塑造深入人心,在情感上让人产生了真实感、亲切感和互动感,同时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复杂表现形式。
其次,中国古典小说在情节创作上也显示出了极高的艺术魅力。
在这些小说中,情节丰富多彩,起伏跌宕,从而更加深入人心。
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同时又与主题渗透在一起,产生了深层次的艺术和思想价值。
例如,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冒险旅程和奋斗历程,是传承维度不同的精神价值,能够深入人内心,引起读者思考,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审美素养。
在《水浒传》中,凌云志、武松等义士的英勇事迹,成为一个时代中有助于表达特定价值观的创作载体。
中国古典小说的情节创作,具有深度、广度和独特性,同时又能够激发视听感官上的创意和乐趣,对读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最后,在语言艺术方面,中国古典小说同样具有高度的艺术魅力。
其中的语言之美,既体现了中国文化艺术的相对独立性和多样性,同时又凝聚了中国人的精神和思想,例如《红楼梦》中的“金钗跌落深底,眼前生云,却误了红楼梦一场”;《西游记》中的“如来云游,方便身化,出入自在,通身不坏。
中国文学体裁分类大全1.诗歌(1)诗歌的特点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着的一种文体,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其主要特点是:①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善于从感情上打动读者。
③诗歌的语言凝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
④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中国的旧体诗、词、曲的一句就是一行)。
(2)诗歌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诗歌可分为若干类别。
按国别分,可分为中国诗歌和外国诗歌;中国诗歌按时代分,可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中国古代.诗歌按体例分,分为诗、词、曲;中国古代的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l字以上);(1997年全国已考)元曲可分为小令和套数(又叫套曲);新诗又可分为自由诗和用旧形式写成的新诗。
(3)古代诗歌与新诗古代诗歌是泛指古代文学长河中用文言写成的韵文,即这一历史时期的诗、词、曲。
新诗指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以后出现的诗歌。
(4)古体诗与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二者的主要区别是:(1996年全国、2001年春季已考)古体诗主要是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其主要特点是每首诗行数不固定、每行诗字数不固定、每首诗的用韵不固定;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它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主要指初唐形成的律诗和绝句,其主要特点是每首诗行数固定、每行诗字数固定、每首诗的用韵固定。
(5)诗、词、曲的区别诗、词、曲都是韵文,其主要区别在于诗要求节奏和讲求韵律。
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它比诗的要求更加严格。
曲也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但句法比词灵活,句中经常添加衬字等。
(6)新诗中的自由诗和旧体诗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提倡并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其中用白话写的大致押韵、形式自由的诗叫做自由体诗,如《天上的街市》、《大堰河——我的保姆》、《王贵与李香香》等。
中华传统文学的主要体裁与风格特征中华传统文学源远流长,各式各样的体裁与作品在不断地发展、演变,然而,中华传统文学的主要体裁却是有着一定规律可循的。
本文将就中华传统文学的主要体裁与风格特征进行阐述。
一、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学的代表性体裁之一,而唐诗则是古诗词发展的一个高峰。
唐诗风靡全国,其词章宛转抑扬,意境华美,令人陶醉。
唐代的王之涣和杜甫分别以《登鹳雀楼》和《春望》两篇文章创作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
而宋词则在唐诗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佛教文化和爱情哲学,使得宋词更显细腻、含蓄。
二、散文散文是中华传统文学的一种类别,没有固定的押韵、格律和字数等要求,常常是一种抒发感情、抒发思考的文学风格。
古文辞格是中国传统散文的典范,因其用字、表达方式、章法等均有着确凿的规律性。
明代的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教育家王井泉曾说过:“古文讲究精炼、妙于心迹,现代文则讲究自然、妙于言辞”。
这一点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中国传统散文的含蓄与精致。
三、戏曲戏曲是中国传统文艺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唐朝时期,就有了《长恨歌》的曲子。
中国戏曲有曲艺、说唱、舞蹈、杂技等多种表现形式。
戏曲的叙事手法,在丰富性以及独特性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价值。
四、小说小说是一种主要通过叙事手法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
小说的诞生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而《红楼梦》则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巅峰之作。
中国古典小说的突出特点是它继承了中国传统叙事文学的长处,如画龙点睛、孕育意味等写作技巧,同时也吸收了西方文学的表现手法,如写实性、虚构性等,在叙事技巧方面达到了新高度。
总结中华传统文学之所以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的主要体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
无论是古诗词、散文、戏曲还是小说,它们都以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让世界赞叹。
正因为如此,中华传统文学才能够留存千年、不断地绽放着绚烂的文化华彩。
古典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学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文化底蕴也非常深厚。
作为传统文学的一种,古典小说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古典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学的关系及其特点。
一、古典小说的定义和起源古典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总称,是一种以文学艺术为载体的古代小说。
以巨幅《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著名作品为代表的古典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
古典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梦舒》等作品,而隋唐时期出现的《伊索寓言》、《李公笺注》等作品则是古典小说的开端。
二、古典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学的关系古典小说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说,而且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古典小说自唐宋时期以来,成为文人雅士的一种时尚,被广泛传播和传颂。
它具有许多传统文学的特点和风格,例如:“闲致儒雅”、“眉目传情”、“隐逸清闲”等。
其内容也多为传统文学经典题材和故事,如《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作品,都是以传统文学经典为主要来源的。
三、古典小说的风格特点古典小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超现实主义:古典小说的题材多取自传统文学经典,融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塑造了形象鲜明、丰富多彩、超现实的、虚幻的世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想象力。
2.艺术性极高:古典小说注重言辞、形象、构思、题材、节奏、意境等,具有独到的艺术性,其语言清新文雅、富有诗情画意,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3.寓意深刻:古典小说不仅在艺术上表现出色,而且在思想、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也体现出深刻的寓意,对人性现实和理想追求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究。
四、古典小说对于现代文学的贡献古典小说在现代文学中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们的题材、格调、思想等方面都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典小说体现的善恶天道、人性复杂、情感洒脱、文章意境深刻等特点,深深地渗透到现代文学作品中。
例如莫言的《红高粱》、鲁迅的《狂人日记》等,都是古典小说对现代文学产生影响的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