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的发展史
- 格式:ppt
- 大小:2.63 MB
- 文档页数:8
橡胶发展史橡胶啊,那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它的历史就像一部超级有趣的长篇故事呢。
橡胶最早被发现的时候,那时候的人们估计都懵了。
这黑乎乎、黏糊糊的东西是啥呀?但是聪明的人类啊,总是充满了好奇心。
他们开始尝试着摆弄这个新玩意儿。
最初,橡胶可不好用啦,天气一热就变得软趴趴的,像个没骨头的小虫子,天气一冷呢,又硬邦邦的,跟石头似的。
不过呢,人们可没有轻易放弃。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人就开始琢磨怎么能让橡胶变得听话些。
这就像是调教一个调皮的小孩子一样。
慢慢地,各种改良橡胶的方法就出现了。
在这个过程中啊,有好多的发明家就像超级英雄一样闪亮登场。
他们把橡胶的性能一点点提高,让橡胶能适应更多的环境。
橡胶从一个只能让人头疼的怪东西,逐渐变成了能做各种有用东西的宝贝。
你能想象没有橡胶的世界吗?那可太糟糕啦。
我们就没有那些舒服的橡胶鞋底了,走路都得多难受啊。
汽车的轮胎要是没有橡胶,那还不得在马路上嘎嘎乱响,还容易坏掉。
而且啊,橡胶的发展也带动了好多产业的发展呢。
那些生产橡胶制品的工厂里,工人们就像一群魔法师,把橡胶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从小小的橡胶圈,到大大的橡胶输送带,每一个橡胶制品背后都有着工人们的心血。
在橡胶的发展史上,也充满了各种意外和惊喜。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发现,就能让橡胶的性能有一个大飞跃。
就好像是橡胶自己也在努力进化,想要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一样。
现在啊,橡胶已经无处不在了。
我们的生活里到处都有它的身影。
它就像是一个默默陪伴我们的好朋友,虽然我们可能不会每天都念叨它的好,但是一旦没有它,我们肯定会觉得缺了点啥。
橡胶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历史。
它见证了人类从对一个陌生事物的懵懂,到把它运用得炉火纯青的整个过程。
这个过程里有欢笑,有汗水,更有人类无限的智慧。
橡胶发展历史世界史11世纪,南美洲人民就已使用橡胶球做游戏和祭品。
1493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第二次航行探险到美洲时,将橡胶知识陆续带回了欧洲。
1736年,法国科学家康达明(Charles de Condamine),出版了《南美洲内地旅行纪略》。
1768年,法国人麦加(P. J. Macquer)发现可用溶剂软化橡胶,制成医疗用品和软管。
1770年,英国化学家J.普里斯特利发现橡胶可用来擦去铅笔字迹.1819年苏格兰化学家马金托希发现橡胶能被煤焦油溶解,后来人们开始用橡胶制造成防水布。
从这时起,天然橡胶的工业开始被研究和应用。
1820年,世界上第一个橡胶工厂在英国哥拉斯格(GLASGOW)建立。
1826年,为使橡胶便于加工,汉考克(Hancock)发明了用机械使天然橡胶获得塑性的方法。
1828年,英国人马琴托士(C. Mackintosh)用胶乳制成防雨布.1839年,美国化学家查理·古德业通过橡胶发明了著名的“硫化法”。
19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现橡胶是一种碳氢化合物。
1875年,化学家布查达制出人造橡胶。
1876年,英国人魏克汉(H. A. Wickham)完成了将野生的橡胶树变成人工栽培种植的工作。
此后,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扩种建立胶园。
1887年,新加坡植物园主任芮德勒(H. N. Ridley)发明了“连续割胶法”.第1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功研究一种叫甲基橡胶的合成橡胶。
大约在1930年,德国和苏联,合成了丁钠橡胶。
1950年世界轮胎总产量为1.4亿套,而1973年猛增到6.5亿套。
其他各类橡胶制品的生产量在70年代初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这是世界橡胶工业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
1953年,有规立构合成橡胶研制成功。
1955年,美国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结构与天然橡胶基本一样的合成天然橡胶。
1965年,热塑性橡胶开始应用于胶鞋及胶粘剂。
1970年,首批浇注轮胎(用聚氨酯橡胶)诞生。
∙橡胶历史故事∙来源:橡胶人才网添加时间:2010-08-03浏览次数:59次进入论坛交流∙橡胶历史故事1736年,法国科学家康达敏从秘鲁带回有关橡胶树的详细资料,出版了《南美洲内地旅行记略》,书中详述了橡胶树的产地、采集乳胶的方法和橡胶的利用情况,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1763年,法国人麦加发明了能够软化橡胶的溶剂。
1888年,英国人邓禄变发明汽胎,1895年开始生产汽车,汽车工业的兴起,更激起了对橡胶的巨大需求,胶价随之猛涨。
1897年,新加坡植物园主任黄德勒发明橡胶树连续割胶法,使橡胶产量大幅度提高。
由此,野生的橡胶树变成了一种大面积栽培的重要的经济作物。
1493年,伟大的西班牙探险家哥伦布率队初次踏上南美大陆。
在这里,西班牙人看到印第安人小孩和青年在玩一种游戏,唱着歌互相抛掷一种小球,这种小球落地后能反弹得很高,如捏在手里则会感到有粘性,并有一股烟熏味。
西班牙人还看到,印第安人把一些白色浓稠的液体涂在衣服上,雨天穿这种衣服不透雨;还把这种白色浓稠的液体涂抹在脚上,雨天水也不会弄湿脚。
由此,西班牙人初步了解到了橡胶的弹性和防水性,但并没有真正了解到橡胶的来源。
1693年,法国科学家拉康达到南美又看到土着人玩这种小球,科学家和军人思维和眼光是不同的,追根寻底调查这种小球,才得知这种小球是砍一种印地安人称为"橡胶"的树而流出的浓稠液体缺制造的。
1736年,法国科学家康达敏从秘鲁带回有关橡胶树的详细资料,出版了《南美洲内地旅行记略》,书中详述了橡胶树的产地、采集乳胶的方法和橡胶的利用情况,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1763年,法国人麦加发明了能够软化橡胶的溶剂。
1770年,英国化学家普立斯特勒发现橡胶能擦去铅笔字迹。
1823年,英人马金托什,像印第安人一样把白色浓稠的橡胶液体涂抹在布上,制成防雨布,并缝制了"马金托什"防水斗蓬,这也可能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雨衣吧。
1852年,美国化学家古特义在做试验时,无意之中把盛橡胶和硫磺的罐子丢在炉火上,橡胶和硫磺受热后流淌在一起,形成了块状胶皮,从而发明了橡胶硫化法。
橡胶收储历史
好的,我会根据这个主题作为历史学家进行研究和分析。
在过去的历史中,橡胶的生产和收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和政治议题。
以下是我对橡胶收储历史的研究和分析。
1. 文化事件:橡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美洲原住民使用橡胶来制作各种用品的时期,这些用品包括水壶、鞋子、球等等。
随着欧洲人的到来,橡胶开始进入国际贸易市场,并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原材料之一。
2. 经济事件: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橡胶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商品之一。
大量的橡胶被用于制造轮胎和其他橡胶制品,而这些制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这导致了橡胶贸易的繁荣,许多国家开始大力发展橡胶种植业,例如巴西、马来西亚等国。
3. 政治事件:由于橡胶成为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要商业物品之一,因此在一些国家,政府开始干预橡胶的生产和收储。
例如,马来西亚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实施了“国家橡胶收储计划”,以控制橡胶价格和供应量。
这种政府干预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4. 社会事件:橡胶收储历史中涉及到许多社会事件,例如种植园主和工人之间
的劳资矛盾,收储政策对农民的影响等等。
这些事件反映了橡胶生产和收储对社会的影响,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橡胶产业的发展和现状。
综上所述,橡胶收储历史与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事件密不可分。
通过研究和分析这些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橡胶产业的发展历程,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橡胶名称由来橡胶名称由来橡胶,是一种有着弹性、耐磨、防水等特点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工、家、医疗等生产领域。
一、原料名称橡胶的名称源于西班牙语,原义为“可烟”,即指橡胶在加热后可产生烟雾。
汉语中的“橡胶”,即源于此。
二、原料来源橡胶的主要来源是橡树。
自然状态下,橡树的皮层会分泌出白色的乳液,也就是橡胶原料。
因此,橡胶也称为“橡树乳”。
三、历史发展橡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南美洲。
当时的印第安人将橡胶原料用于制作各种日用品。
到了18世纪,橡胶开始被欧洲人所知。
19世纪末,人们发现了将橡胶精制成固体的方法,这项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橡胶的产业化发展。
四、功能特点作为一种合成材料,橡胶具有弹性好、耐磨损、耐寒耐热、防水、隔音隔震、绝缘等众多的功能特点,并可以适应各种复杂工况及环境,因而在工业、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广泛应用。
五、应用领域1. 汽车行业:橡胶主要应用于汽车轮胎、汽车零部件、橡胶密封装置等方面;2. 船舶行业:橡胶主要应用于船舶缓冲、减震隔振、密封防水、管道管件等方面;3. 矿业、钢铁、冶金等行业:橡胶主要应用于输送带、密封制品、防振与减震、管道与管件等方面;4. 化工、电子、机械、航空航天等行业:橡胶主要应用于密封制品、橡胶管件、电器元件、吸振隔振、减震垫、橡胶舵轮、防腐涂料等方面。
六、发展趋势如今,随着人们对环保及能源危机的持续关注,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代社会的主流思想。
同时,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也为橡胶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信未来,橡胶产业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在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更多贡献。
橡胶历史故事橡胶历史故事一、橡胶的起源橡胶是一种天然材料,源自于亚马逊热带雨林地区的一种橡胶树。
当地居民在数百年前就开始利用橡胶树的乳汁来制作各种有用的物品,比如水杯、鞋子等。
然而,直到18世纪末,橡胶才被西方世界广泛认识。
二、橡胶的发现与使用1、对橡胶的发现.1770年,法国科学家拉图库(Charles-Marie de La Condamine)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发现了橡胶的存在,并将橡胶的样本带回欧洲。
2、橡胶的商业化应用.1823年,英国化学家查尔斯·麦金托什(Charles Macintosh)发明了一种将橡胶融化涂在布料上的方法,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件防雨外套,被称为“麦金托什雨衣”。
此后,橡胶制品开始在欧洲流行起来。
3、工业化生产.1860年,英国工程师托马斯·汉考克(Thomas Hancock)发明了一种橡胶硫化工艺,使橡胶具有更好的耐用性和弹性,促进了橡胶制品的大规模生产。
三、橡胶产业的发展1、橡胶种植园的兴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荷兰、法国等欧洲国家在其殖民地大规模种植橡胶,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建立了许多橡胶园,满足了橡胶制品不断增长的需求。
2、橡胶的应用扩大: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橡胶制品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汽车轮胎、橡胶管道、橡胶鞋底等成为橡胶制品的主要应用领域,推动了橡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橡胶市场的国际化.20世纪后半叶,橡胶贸易逐渐国际化,国际橡胶交易所成立,橡胶价格开始受到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四、橡胶的环保问题与创新1、橡胶的环境影响:传统的橡胶种植和加工过程对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砍伐森林、水土流失等。
此外,废弃的橡胶制品也对环境造成污染。
2、橡胶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开发可持续的橡胶种植和生产技术,例如利用橡胶树叶子的乙醇提取物来制作橡胶,或者利用微生物合成橡胶。
3、循环经济的应用:回收和再利用废弃橡胶制品成为可行的解决方案,可以通过研发橡胶回收技术和开发再生橡胶制品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1.1世界天然橡胶的发展历史纵观世界天然橡胶的发展历史,从原产地以外的探险者开始认识橡胶到现在,已经有500多年历史,但自1876年开始人工栽培巴西橡胶树以来,世界天然橡胶种植业只有130多年历史[1]。
1943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第二次航海探险美洲时,看到印第安人手里拿一种黑色的球在玩,而且球落地后弹起很高;还有许多用胶制成的鞋子、瓶子等物品,而这些物品都是某些树木的分泌物(即所谓“胶乳”)经凝固、干燥等处理而成。
此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征服墨西哥和南美洲的过程中,将橡胶知识陆续带到了欧洲。
进入18世纪,法国科学院连续派遣科学考察队奔赴南美洲。
1736年法国科学家康达明(C.H.Condamine)参加了南美洲科学考察队,从秘鲁把天然橡胶带回,并报道了有关橡胶树产地、胶乳的采集方法及其在当地利用的信息,出版了《南美洲内地旅行记略》。
该书详细介绍了橡胶树的产地、当地居民采集胶乳的方法和利用橡胶制成壶和鞋的过程,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1768年法国人麦加(P.J.Macquer)发现可用溶剂软化橡胶,制成医疗用品和软管。
1791年,英国S.Peal取得了松节油溶解天然橡胶用于制造防水材料的专利权。
1797年,H.Johoson取得了用等量的松节油和酒精溶解天然橡胶用于制造防雨布的专利。
天然橡胶的工业研究和应用始于19世纪初。
1819年苏格兰化学家马金托希发现橡胶能被煤焦油溶解,此后人们开始把橡胶用煤焦油、松节油等溶解用于制造防水布。
从此,世界上第一个橡胶工厂于1820年在英国格拉斯哥(Glasgow)建立[2]。
此外,还有许多天然橡胶用途方面的研究,如制造胶管、人造皮革和胶鞋等,全球当时天然橡胶的消耗量多达300t/a。
然而,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这些产品一旦遇到气温高或经太阳暴晒后就变软、发黏,而气温低时则变硬、脆裂,失去了应有的使用价值。
1926年汉考克(Hancock)发明了用机械使天然橡胶获得塑性的方法。
橡胶历史故事橡胶历史故事橡胶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资源,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的南美洲,下面将为您讲述橡胶的历史故事。
第一章:橡胶的发现和早期应用在南美洲,特别是亚马逊河流域,生活着一些原始部落。
这些部落的居民发现了在树木中存在一种粘性物质。
他们将这种物质命名为“橡胶”,并开始使用它来制作各种工具和玩具。
第二章:橡胶的引入欧洲16世纪,欧洲探险家开始进入南美洲,他们发现了橡胶的独特性质,并将其带回欧洲。
橡胶经过处理和加工后,被广泛用于制作防水材料和弹性物品。
第三章:橡胶的工业应用19世纪末,随着工业化的兴起,对橡胶的需求急剧增加。
橡胶被广泛应用于轮胎制造、橡胶鞋、皮带传动系统等领域。
橡胶工业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行业。
第四章:橡胶的合成1909年,德国化学家弗里茨·霍夫曼成功合成了人造橡胶。
这个重大的突破使得橡胶的生产不再依赖于天然橡胶,为橡胶工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第五章:橡胶的应用拓展20世纪后半叶,橡胶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
除了传统的轮胎和橡胶制品,橡胶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医疗、电子等领域。
新型橡胶材料的研发和创新不断推动着橡胶行业的发展。
第六章: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橡胶行业将继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工艺的改进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将成为橡胶行业发展的关键。
附件:⒈橡胶的发现图片⒉橡胶的工业应用案例分析表⒊橡胶合成装置示意图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知识产权法:保护橡胶制品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和版权等。
⒉环境保护法:对橡胶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进行规范和管理。
⒊劳动法:保护橡胶工业工人的权益和劳动条件。
橡胶历史故事橡胶历史故事橡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其历史悠久且充满了故事。
本文将带您了解橡胶的发现、发展和应用,以及与橡胶相关的一些有趣的故事。
第一章:橡胶的发现橡胶最早的发现可追溯到古代的中美洲。
当地原住民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物质,能够从树木中流出,并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实用品。
这种物质后来被称为橡胶,成为了中美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橡胶的引入在16世纪,西班牙探险家哥伦布将橡胶带回欧洲,但当时人们还没有认识到橡胶的潜力。
直到18世纪末,英国化学家普列斯特利发现橡胶具有可塑性和弹性,这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第三章:橡胶的工业化生产19世纪中叶,橡胶的需求迅速增长,但采集天然橡胶的方式效率低下。
此时,英国工程师邓纳姆发明了一种橡胶轮胎建筑机械,使得橡胶的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
随后,橡胶工业快速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第四章:橡胶应用的多样化橡胶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除了轮胎,橡胶还被用于制作橡胶鞋、橡胶管道、密封件等各种工业制品。
同时,橡胶也广泛用于生活用品,如橡皮筋、橡皮擦等。
橡胶的材料特性使得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第五章:与橡胶相关的故事在橡胶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比如,橡胶树的种植需要特定的气候和环境,曾有人试图将橡胶树引入亚洲,但却遭遇了失败。
此外,橡胶的生产过程也曾经历了许多技术突破和困难,这些都是橡胶历史中的重要故事。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橡胶的生产流程图、橡胶树的照片和橡胶制品的实物照片等。
这些附件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橡胶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法律名词及注释:1.橡胶树种植许可证:橡胶树种植业务的合法许可证书,需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
2.橡胶品质标准:对于出口橡胶产品的质量要求,包括外观、弹性、硫含量等指标。
3.橡胶相对密度:橡胶材料相对于水的密度比值。
橡胶的发明橡胶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弹性、耐磨、耐寒、耐腐蚀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橡胶的发明历史悠久,下面将从橡胶的起源、发明人、发明过程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橡胶的起源橡胶最早起源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地区。
当地印第安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天然树液来制作鞋子和其他物品。
这种树液就是后来所称的“橡胶”。
二、橡胶的发明人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约翰·邦德(John Boyd Dunlop)发明了充气轮胎,使得自行车和汽车行驶更加平稳舒适。
他使用了一种新型材料——橡胶。
另外一个重要的发明者是美国人查尔斯·戈德伯格(Charles Goodyear)。
他在1839年发现了一种将天然橡胶变成坚硬可塑性材料的方法——硫化法。
三、橡胶的发明过程1.邦德的发明邦德在1888年为他儿子的自行车制作了一套充气轮胎。
当时,自行车轮胎是由实心橡胶制成的,因此骑车非常颠簸。
邦德使用了一种新材料——空气充气的轮胎,这使得骑车变得更加平稳舒适。
2.戈德伯格的发明戈德伯格在1839年发现了硫化法。
他在实验室中不断尝试将天然橡胶和各种物质混合在一起,试图找到一种方法来使橡胶具有更好的弹性和耐用性。
最终,他发现当天然橡胶与硫磺混合后,在高温下加热可形成新材料——硫化橡胶。
四、橡胶的应用1.轮胎工业如今,橡胶主要应用于轮胎工业。
汽车、卡车、飞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都需要使用橡胶轮胎。
2.医疗领域医疗领域也广泛使用橡胶制品,如手套、输液管等。
3.工业领域橡胶还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如密封件、振动吸收器等。
4.家居生活橡胶也被应用于家居生活中,如橡胶垫片、橡胶管等。
总之,橡胶的发明和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很多便利和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橡胶材料在未来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1.2橡胶的发展史1493--1496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时看到当地居民玩耍橡胶球并将其带回欧洲,欧洲人开始认识天然橡胶;1735年,法国科学家Condamine 等将当地居民所知橡胶制品带回欧洲,引起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橡胶的兴趣;1823年在英国建立第一个橡胶工厂,将橡胶溶于苯中制成防水布生产雨衣;1826年Hancock 发现了用机械使橡胶获得塑性的方法,奠定了现代橡胶加工方法的基础;1830年至1876年英国人把橡胶树种和幼苗从伦敦皇家植物园移植到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完成了野生天然橡胶变成人工栽培种植的艰难工作;1839年,C.Goodyear 发明橡胶硫化法,将橡胶和硫磺共热,特别是在铅化合物存在下与硫磺共热之后,橡胶就会变成坚实而富有弹性的物质不再因温度的变化而变硬发粘,1879年布却特发现了异戊二烯聚合实验,1900人们了解了天然橡胶的分子结构后,合成橡胶正式开始,在高分子链状结构学说和橡胶弹性分子动力学理论指导下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生产了甲基橡胶,开始了合成橡胶的新纪元;1932年,前苏联大规模生产丁钠橡胶后相继生产的合成胶有氯丁、丁苯及丁腈橡胶;50年代,发现了定向聚合法,导致了合成橡胶工业的新飞跃。
2 实验部分2.1.1 硫化交联原理硫磺硫化交联原理,是将LDPE/EPDM 共混物与适当的交联剂进行共混,受热后硫化剂变成活性很高的游离基,这些基团能使不饱和双键打开,使某些碳原子转变为活性游离基;两个大分子链上的游离基在交联剂作用下相互结合而交联,从线型结构变为体型结构,反应式如下:硫化剂S −→−S ·~~~~~CH2—CH=CH —CH2—CH2~~~~~−→−∙S~~~~~CH2—∙C H —∙C H —CH2—CH2~~~~~~~~~~CH2—∙C H —∙C H —CH2~~~∙C H —∙C H —CH2~~~~~ −→−∙S~~~~~CH2—∙C H —∙C H —CH2~~~∙C H —∙C H —CH2~~~~~~~~~~CH2—CH—CH—CH2~~~CH—CH—CH2~~~~~S1 S2SxS1~~~~~CH2—CH—CH—CH2~~~CH—CH—CH2~~~~~过氧化物交联原理:首先,过氧化物受热后均裂生成两个烷氧自由基;然后,烷氧自由基从LDPE链上夺取氢原子生成大分子自由基;最后,相邻的两个大分子自由基之间偶合生成碳-碳交联键。
百年橡胶产业史2010-07-19 16:00:00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上海) 跟贴 0 条手机看新闻100年前,德国化学家弗雷兹·霍夫曼研究合成橡胶的动力或许来自于德国拜耳公司前身弗里德里希·拜耳染料厂的一个悬赏令:这家公司于1906年提出,如果有人能够在1909年11月1日之前成功“研制出制造橡胶或橡胶替代品的方法”,公司将奖励发明者两万马克。
这是当时的拜耳总裁卡尔·杜伊斯堡(Karl Duisburg)的主意。
当时,借助于苏格兰兽医约翰·伯德·邓禄普和法国的米其林兄弟的发明创造,人们已经给自行车、公共马车以及刚刚诞生不久的汽车装上了轮胎。
但是当时人们使用的还都是天然橡胶。
这种在2000年前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们就已经学会在热带雨林生长的树木中提取汁液或者乳状物来制成的东西,到了20世纪初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时轮胎以及电气工业对橡胶急剧增长的需求,而且天然橡胶在被用作轮胎时性能也谈不上优异。
这时卡尔·杜伊斯堡预见到橡胶业务有利可图,于是促成拜耳公司对天然橡胶替代品的开发研究。
在当时,他的这项提议类似于1960年代初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向美国人发起的到1960年代末让人类登陆月球的号召。
两万马克是一笔可观的数目,1909年一名工人的年薪大约是1300马克。
不过以合成橡胶对人类的贡献来看,两万马克的赏金还是显得太吝啬了。
2007年全球共消费约1360万吨合成橡胶,从当年的拜耳公司独立出来的朗盛公司的橡胶产品和橡胶化学品在这一年的销售额也超过5亿欧元。
当时的化学家们已经发现,构成这种弹性材料的链分子实际上是由一排排的组分构成的,他们将之称为橡胶基质。
由于这种物质很难制取,霍夫曼转而研制具有类似化学结构的物质。
霍夫曼把这种物质放到很多锡罐中加热,并耐心等待了数周乃至数月。
他最终打开其中一个罐子时说了些什么,人们不得而知,人们知道的是,他在罐子里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物质,它可以随聚合温度的变化而变得很软或很硬,但是始终保持弹性。
天然橡胶作为原料,特别是与硫磺混合并用,真正形成橡胶工业,迄今已有170年左右。
历史回眸世界橡胶工业形成几乎同时,橡胶制品也随着外国列强侵华而输入到中国。
上世纪初,为进一步打开中国橡胶市场,东西方帝国一面加紧向中国倾销产品,一面又来华办厂,也由此而引发民族资本投资橡胶工业。
到三十年代,上海大中华、正泰创建,并由胶鞋等生活用品转向轮胎,中国橡胶工业可以说是有了雏形。
在漫长的战争岁月,外国资本在华橡胶厂,象轮胎企业,主要是为其侵略战争服务,而民族橡胶工业则遭遇打压和封杀,风雨飘摇。
当时的国民党政府经济部在调查资料中称,作为“重要工业之一,对于国防交通及民生日用均有莫大之关系”的“橡胶工业之发展,备历困难,最初受舶来品之压迫,继复遭二次战争之破坏,实在颠沛忧患中长成”,“工厂存续维艰”,“难以为继者,为数额多”。
1948年,全国名义上有橡胶厂263家,拥有炼胶机(开放式)1009台,月生胶加工能力4000—5000吨,实际上这些企业多是作坊式生产,缺东少西,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建国之初艰难起步面对满目疮痍、支离破碎的橡胶工业,新成立的人民政府即依靠工人群众,破解技术、设备、原材料和资金四道难关,全力扶持国有(从国民党手中接管)、私营企业恢复和扩大生产。
1950年至1952年,在国家以大米换橡胶、增强国营橡胶厂生产计划性、对私营企业加强指导、优先发展生产资料型橡胶产品、以及建立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加快合成胶研究应用等正确方针政策指引下,冲破帝国主义的种种封锁,从东北开始,尔后到天津、上海、青岛,国营橡胶厂率先恢复生产,并着手专业化分工和改造;私营企业数量迅速扩大,上海由1949年的不足百家,发展到1952年的230余家,天津也由98家增加到140家;全国橡胶工业胜利完成各项生产恢复任务,工业总产值、主要产品产量等都超历史最好水平。
1952年,全国生产轮胎42万条,胶鞋6169万双,在建设新中国、保卫新中国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中,做到有效供给,同时也勾画出新中国橡胶工业的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