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健康检查制度精编
- 格式:docx
- 大小:37.75 KB
- 文档页数:4
幼儿园健康检查的管理制度5篇在现在社会,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制度,好的制度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制定制度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健康检查的管理制度,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健康检查的管理制度篇11、婴幼儿在入园前必须进行全身体格检查。
对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婴幼儿必须做到胸部X线透视、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必须经过检疫期,无症状方可入园。
同时要了解幼儿疾病史、传染病史、过敏史、家族史和生活习惯等。
2、园内工作人员参加工作前必须进行体检,包括胸部X线透视肝功能、粪便常规检查,以及阴道霉菌、滴虫检。
健康检查合格并无严重生理缺陷者方可上岗。
3、三岁以上幼儿每年体检一次,每半年测身高、体重各一次。
测量要准确并做好记录。
对幼儿进行健康分析和评价。
做好幼儿疾病统计,及时矫治幼儿的坏习惯。
4、工作人员每年必须全面体检一次,发现肝炎或其他传染病者必须立即离岗治疗。
待痊愈后,持区以上医疗保健单位的健康证明方可恢复工作。
患慢性痢疾、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滴虫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结核病、精神病等保教人员应立即掉离幼儿园工作岗位。
5、坚持做好对幼儿的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制度。
认真做好一摸:摸幼儿额头、手心等,感觉其有否发烧;二看:看幼儿咽部、皮肤有无异样,看幼儿是否有精神;三问:问幼儿在家的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四查:查幼儿身上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
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幼儿园健康检查的管理制度篇2为了全面贯彻《幼儿园卫生工作条例》,广泛对全体师生进行卫生知识、卫生习惯的规范教育,提高全体幼儿身体素质,特制订幼儿园健康管理制度。
一、每天对幼儿、食堂人员进行晨检;二、每天供应充足的幼儿饮用水,并对水桶每天进行消毒;三、每周进行一次师生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四、专人负责管理幼儿园环境卫生工作;五、建立专用卫生知识宣传画廊,及时宣传有关健康教育内容;六、成立传染病防止领导小组,制定传染病应急预案,严密关注传染病发生;七、健全幼儿接种卡和健康卡,及时记载各项内容。
幼儿园幼儿健康检查制度范本一、健康检查的重要性健康是幼儿成长发展的基石,也是幼儿园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的首要任务。
幼儿时期的身体发育和免疫系统都相对脆弱,因此,对幼儿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和预防疾病,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健康检查的内容1. 身高体重测量:通过测量幼儿的身高和体重,可以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及时发现营养不良或肥胖等问题。
2. 视力检查:检查幼儿的视力是否正常,及时发现并纠正幼儿的视力问题,保障其视觉健康。
3. 听力检查:检查幼儿的听觉功能是否正常,及时发现听力障碍,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
4. 牙齿检查:检查幼儿的口腔健康情况,及时发现蛀牙等问题,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5. 体格检查:通过检查幼儿的皮肤、头发、指甲等,了解幼儿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皮肤病、头皮问题等,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6. 心肺功能检查:检查幼儿的心脏和肺部功能,及早发现和干预心脏病、肺部疾病等问题。
7. 疫苗接种:对幼儿按照国家卫生部门的规定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幼儿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三、健康检查的时间和频率1. 入园前健康检查:幼儿入园前,需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包括常规体格检查、眼耳口腔检查、心肺功能检查等。
2. 常规健康检查:除了入园前的健康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常规的健康检查,对幼儿的生长发育、视力、听力、口腔健康等进行全面检查。
3. 季节性健康检查:根据季节和疾病的传播情况,可以进行相应的季节性健康检查,如冬季进行呼吸道检查,春季进行皮肤检查等。
四、健康检查的操作流程1. 健康检查通知:幼儿园提前通知家长关于健康检查的时间和注意事项,让家长做好准备。
2. 健康检查登记:幼儿园工作人员在检查前对幼儿进行登记,核对个人信息,并记录幼儿的基础健康数据。
3. 健康检查操作:按照健康检查内容的要求,逐项对幼儿进行检查,保证检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 检查结果反馈:检查完毕后,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家长,明确幼儿的健康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家长制定幼儿健康管理的参考。
幼儿园健康检查制度在充足活力,日益开放的今日,各种制度频频显现,制度是在肯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
那么制度的格式,你把握了吗?本店铺为伙伴们细心整理了3篇《幼儿园健康检查制度》,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肯定的启迪作用。
幼儿园幼儿卫生保健制度细则篇一(一)依据儿童不同年龄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培育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二)订立与儿童生理特点相适应的体格磨练计划,依据儿童年龄特点开展游戏及体育活动,并保证儿童户外活动时间,增长儿童身心健康;(三)建立健康检查制度,开展儿童定期健康检查工作,建立健康档案。
坚持晨检及全日健康察看,做好常见病的防备,发觉问题适时处理;(四)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做好室内外环境及个人卫生。
加强饮食卫生管理,保证食品安全;(五)帮助落实国家免疫规划,在儿童入托时应当查验其防备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要告知其监护人,督促监护人带儿童到当地规定的接种单位补种;(六)加强日常保育护理工作,对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
搭配妇幼保健机构定期开展儿童眼、耳、口腔保健,开展儿童心理卫生保健;(七)建立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卫生安全防护工作,防备损害事故的发生;(八)订立健康教育计划,对儿童及其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九)做好各项卫生保健工作信息的收集、汇总和报告工作。
第十六条托幼机构应当在疾病防备掌控机构引导下,做好传染病防备和掌控管理工作。
托幼机构发觉传染病患儿应当适时依照法律、法规和卫生部的规定进行报告,在疾病防备掌控机构的引导下,对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应当加强防备掌控措施。
第十七条疾病防备掌控机构应当收集、分析、调查、核实托幼机构的传染病疫情,发觉问题适时通报托幼机构,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八条儿童入托幼机构前应当经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托幼机构。
托幼机构发觉在园(所)的儿童患疑似传染病时应当适时通知其监护人离园(所)诊治。
幼儿园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制度(3篇范文)【第1篇】幼儿园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幼儿园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制度1、坚持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目的是为了防止患有传染性疾病、精神病等不适合在托幼园所工入园。
2、工作人员入园工作前必需在本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食堂工作人员在本地防疫部门)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包含胸部__线透视、肝功、乙肝系列、粪便常规、滴虫、霉菌、淋病检查及全身体格检查,检查合格并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3、严格实行工作人员健康证年审制度,年检项目同入园体检。
4、入园体检和年检中发现患慢性痢疾、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结核病、精神病等疾病的保教人员应暂离岗治疗或调离工作岗位。
暂离岗治疗者经正规治疗痊愈后由指定部门认可并核发健康证后方可重新上岗。
_内容和要求1、定点____社区服务中心2、必需项目全身体格检查、__线透视、肝功、乙肝系列、妇科滴霉淋检查。
3、体检合格取得之《健康证》有效期一年,过期证无效,必需重新体检。
工作人员在我市范围内调动《健康证》在有效期内者仍视为有效。
4、原则:未患有国家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滴虫性及霉菌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精神病及严重生理缺陷,心理测试正常,有传染病接触史者已经过检疫期。
5、对于体检时怀疑有传染病但不能确诊的工作人员应依照市卫发[]31号文件的规定转诊到西安市第八医院进行确诊,排出传染病后方可上岗工作。
晨检、午晚巡察和全日察看目的:防止儿童将传染病和不安全品带入园内晨检一摸:有无发烧,必需时测体温;二看:咽喉、皮肤、眼睛及精神;三问:饮食、睡眠、大小便及咳嗽症状;家中有无传染病人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第2篇】h幼儿园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幼儿园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制度1、坚持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目的是为了防止患有传染性疾病、精神病等不适合在托幼园所工入园。
2、工作人员入园工作前必需在本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食堂工作人员在本地防疫部门)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包含胸部*线透视、肝功、乙肝系列、粪便常规、滴虫、霉菌、淋病检查及全身体格检查,检查合格并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幼儿园幼儿健康检查制度1、新入园幼儿的健康检查入园前必须到当地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合格者才能入园。
体检一个月有效。
入园时应将健康检查表和预防接种证交幼儿园。
对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幼儿,必须经过医学观察,观察期满且无症状再作检查,正常者可入园。
幼儿转园,应凭健康检查表和无传染病接触史的证明。
离园三个月以上,需重新体检后方可。
2、定期体格检查三岁以上每年一次,每次均应按常规进行全面体检。
三岁以上幼儿每半年测身高体重一次,每学期查视力一次,所有在园的幼儿每年查血红蛋白一次。
定期体检后要进行幼儿健康状况分析评价和疾病统计,发现疾病或缺点及时矫治。
定期体检率的计算按每年六一前后的体检为准,新入园未满一个月可不列入。
3、晨间检查配备必要的晨检用品(体温表、压舌板、电筒、常用外用及纱布棉签、晨检牌、记录本等。
)每天晨检时,要做到一问二看三摸四查,对无异常者发给健康的牌子,让幼儿进班。
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并记录,对传染者或可疑者,由家长带去就医,或留在观察室临时隔离观察。
由早班教师收下家长带来的药,核对姓名、药名、剂量、用药时间和方法,作好记录,按时用药。
4、全日观察作好各班巡视,向老师、保育员了解幼儿的健康状况,如有可疑及时处理。
班内的保教人员应全日注意观察幼儿的精神、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对有病或体弱儿加强生活护理,并作好全日观察记录。
幼儿园幼儿健康检查制度(2)是为了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和预防传染病的扩散而设立的一套规定和程序。
1. 检查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视力、听力、口腔健康、心理发育、儿童常见疾病筛查等项目。
2. 检查时机:通常在入园前、每学年开始或结束时进行。
也可以在幼儿园提出需要的其他时机进行。
3. 检查方式:通常由幼儿园聘请专业医生或健康管理师进行检查。
可以是集体检查,也可以是个别检查。
4. 健康档案:记录每位幼儿的健康检查结果,并持续更新。
包括身体发育、疾病治疗等信息。
5. 咨询和指导:针对每位幼儿的身体状况,提供相应的健康咨询和指导,帮助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
幼儿园幼儿健康检查制度一、健康检查的意义和目的健康检查是保障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幼儿进行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了解幼儿生长发育状况、疾病情况和预防接种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矫治疾病,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新入园幼儿的健康检查1. 新入园幼儿必须在入园前参加由妇幼保健机构组织的全身体格检查。
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入园。
2. 入园时,家长需提供幼儿的健康检查表,内容包括:体检日期、体检机构、体检结果等。
3. 幼儿入园后,保健医生应对幼儿进行复检,确保幼儿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
三、定期健康检查1. 1-3岁幼儿每年进行两次健康检查,每次间隔六个月;3岁以上幼儿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2. 每次健康检查应包括:身高、体重、视力、听力、心脏、肺部、肝脾、骨骼等部位的检查。
3. 健康检查后,保健医生应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幼儿的健康状况,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家长。
四、晨间检查和全日观察1. 每天早晨,保教人员应进行晨间检查,检查幼儿有无发烧、咽部、皮肤和精神状况等。
2. 保教人员应密切观察幼儿在园内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向家长反馈。
五、传染病预防和控制1. 幼儿园应建立健全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定期进行卫生消毒工作,确保园内环境清洁卫生。
2. 发现疑似传染病幼儿,应及时隔离观察,并通知家长带孩子去医院诊断。
3. 幼儿园应加强传染病宣传教育,提高幼儿和家长的防病意识。
六、健康档案管理1. 幼儿园应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记录幼儿的健康检查、疾病治疗和预防接种等情况。
2. 家长应积极配合保健医生,及时更新幼儿的健康档案资料。
3. 健康档案应严格保密,确保幼儿隐私权不受侵犯。
七、工作人员健康检查1. 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包括:胸部X 线透视、肝功能、粪便常规检查等。
2. 工作人员在园期间,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疾病应及时治疗,不得带病工作。
3. 患有国家法定传染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精神病的员工,不得从事保教工作和炊事员工作。
幼儿园健康检查制度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了确保幼儿的健康,我国实行了幼儿园健康检查制度,通过对幼儿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预防疾病,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
一、健康检查的对象和时间健康检查的对象为我国所有幼儿园的在校学生。
检查时间为每个学年的一定时间段,具体时间由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二、健康检查的内容1. 一般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视力、听力、龋齿等项检查,以评估幼儿的身体发育和感官功能。
2. 生长发育检查:通过测量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评估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及时发现生长发育异常。
3. 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等专科检查:全面了解幼儿的内脏、骨骼、眼睛、耳朵等器官的功能状况。
4.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以评估幼儿的身体状况。
5. 传染病筛查:对幼儿进行传染病筛查,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
6. 心理测试:通过专业的心理测试工具,了解幼儿的心理状况,为幼儿的心理发展提供指导。
三、健康检查的组织实施1. 幼儿园应设立健康检查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幼儿健康检查工作。
2. 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应给予支持和指导,确保健康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健康检查应由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进行,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幼儿园应提前通知家长,征得家长同意后进行健康检查。
家长应积极配合,确保幼儿在检查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5. 健康检查结果应严格保密,仅用于幼儿园内部管理和幼儿健康管理,不得泄露给无关人员。
6. 幼儿园应根据健康检查结果,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及时调整饮食、运动、护理等措施。
四、健康检查的意义1. 预防疾病:通过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幼儿的疾病,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2. 促进生长发育:通过对幼儿生长发育的监测,及时发现生长发育异常,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健康检查制度1、新入园婴幼儿的健康检查。
1)幼儿在入园前必须到当地妇幼保健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全身体格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才能入园。
健康检查表上的项目应填写完整正确,体检一个月内有效。
2)幼儿入园时应将健康检查表和预防接种证交到幼儿园。
3)对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婴幼儿,必须经过医学观察,观察期满且无症状再作检查,正常者可入园。
4)幼儿转园,应凭原在园的健康检查表无传染病接触史的转园证明。
幼儿离园三个月以上,需要重新体检后方可再入园。
5)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裂腭、癫痫、中度以上智力低下(不适应集体生活不能接受教育)等疾患的儿童未矫治前不宜入园。
6)入园体检时发现疾病应及时治疗,患营养不良、贫血等可以入园后矫治、患传染病应隔离治疗,痊愈后凭医疗单位的证明方可入园。
2、幼儿定期体格检查1)幼儿入园后应定期体检,每年一次,每次均按常规进行全面体检。
2)幼儿每半年测身高体重一次,每学期查视力一次。
3)定期体检后要进行婴幼儿健康状况分析评价和疾病统计,发现疾病或缺点及时矫治。
3、婴幼儿晨间检查1)日托幼儿每天早晨进班前,由保健员做晨检,检查步骤包括一问、二摸、三看、四查,检查内容除观察婴幼儿精神、脸色、摸体温,询问在家健康状况外,还应根据婴幼儿的年龄、健康状况、传染病发病季节作重点检查,如咽喉是否红肿、腮部有无肿大、皮肤有无皮疹、是否携带不安全的物品等,对无异常者发给表示健康的牌子,让幼儿进班。
2)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并记录,对有传染病或其他疾病可疑者,可由家长带婴幼儿去医院就诊或留在观察室临时隔离观察。
3)由保健员收下家长带来的药,核对姓名、药名、剂量、用药时间和方法,作好记录,按时给幼儿用药。
4、幼儿全日观察1)保健员应每日上午、下午、巡视各班级,向班上老师、保育员了解婴幼儿的健康状况,如有可疑或异常应及时处理。
2)班内的保教人员应全日注意观察婴幼儿的精神、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对有病和体弱的幼儿加强生活护理,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与保健员联系并作好全日观察记录。
幼儿园健康检查制度(一)1、婴幼儿在入园前必须进行全身体格检查。
对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婴幼儿必须做到胸部X线透视、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必须经过检疫期,无症状方可入园。
同时要了解幼儿疾病史、传染病史、过敏史、家族史和生活习惯等。
2、园内工作人员参加工作前必须进行体检,包括胸部X线透视肝功能、粪便常规检查,以及阴道霉菌、滴虫检。
健康检查合格并无严重生理缺陷者方可上岗。
3、三岁以上幼儿每年体检一次,每半年测身高、体重各一次。
测量要准确并做好记录。
对幼儿进行健康分析和评价。
做好幼儿疾病统计,及时矫治幼儿的坏习惯。
4、工作人员每年必须全面体检一次,发现肝炎或其他传染病者必须立即离岗治疗。
待痊愈后,持区以上医疗保健单位的健康证明方可恢复工作。
患慢性痢疾、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滴虫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麻风病、结核病、精神病等保教人员应立即掉离幼儿园工作岗位。
5、坚持做好对幼儿的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制度。
认真做好一摸:摸幼儿额头、手心等,感觉其有否发烧;二看:看幼儿咽部、皮肤有无异样,看幼儿是否有精神;三问:问幼儿在家的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四查:查幼儿身上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
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幼儿园健康检查制度(二)一、新入园幼儿的健康检查1、幼儿在入园前必须参加妇幼保健机构组织的全身体格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才能入园。
2、幼儿入园时应将健康检查表和预防接种证交幼儿园。
3、对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幼儿,必须经过医学观察,观察期满且无症状再作检查,正常者可入园。
4、幼儿转园,应凭原在园的健康检查表无传染病接触史的转园证明。
幼儿离开园所三个月以上,需要新体检后方可再入园所。
5、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裂腭、癫痫、中度以上智力低下(不适应集体生活不能接受教育)等疾患的儿童未矫治前不宜入园。
6、入园体检时发现疾病应及时治疗,患营养不良、贫血等可以入园后矫治,患传染病应隔离治疗,痊愈后凭医疗单位的证明方可入园。
二、幼儿定期体格检查1、幼儿入园后应定期体检,每年一次,每次均按常规进行全面体检。
幼儿园健康检查制度(一)儿童健康检查。
1.入园(所)健康检查(1)儿童入园时,查验“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0〜6岁儿童保健手册”、“预防接种证”,合格后方可入园(所)。
(2)发现没有预防接种证或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在30日内督促监护人带儿童到当地规定的接种单位补证或补种。
在儿童补证或补种后复验预防接种证。
2.定期健康检查(1)由取得相应的资格的卫生保健人员承担儿童定期健康检查。
儿童定期健康检查项目包括:测量身长(身高)、体重,检查口腔、皮肤、心肺、肝脾、脊柱、四肢等,测查视力、听力,检测血红蛋白或血常规。
(2)1-3岁儿童每年健康检查2次,每次间隔6个月;3岁以上儿童每年健康检查1次。
所有儿童每年进行1次血红蛋白或血常规检测。
1〜3岁儿童每年进行1次听力筛查;4岁以上儿童每年检查1次视力。
体检后及时向家长反馈健康检查结果。
(3)儿童离开园3个月以上需重新按照入园检查项目进行健康检查。
(4)转园儿童持原托幼机构提供的“转出园健康证明(附上近3个月的伙食费证明)、“0~6岁儿童保健手册”和转入园提供的转入园证明到指定入托体检单位盖章,已盖章的转入证明入园。
“儿童转园(所)健康证明”有效期3个月。
3.晨午检及全日健康观察(1)做好每日晨间或午间入园(所)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询问儿童在家有无异常情况,观察精神状况、有无发热和皮肤异常,检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对儿童进行全日健康观察,内容包括饮食、睡眠、大小便、精神状况、情绪、行为等,并作好观察及处理记录。
(3)卫生保健人员每日深入班级巡视2次,发现患病、疑似传染病儿童应当尽快隔离并与家长联系,及时到医院诊治,并追访诊治结果。
(4)患病儿童应当离园(所)休息治疗。
如果接受家长委托喂药时,应当做好药品交接和登记,并请家长签字确认。
(二)工作人员健康检查。
1.上岗前健康检查(1)取得《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幼儿园健康检查制度引言概述: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为了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普遍实行健康检查制度。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幼儿园健康检查制度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体格检查1.1 身高体重测量:通过测量身高和体重,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身体异常。
1.2 视力和听力检查:检查幼儿的视力和听力,及时发现视听障碍问题,以便及时进行治疗和干预。
1.3 牙齿检查:检查幼儿的口腔健康状况,预防龋齿和其他口腔疾病的发生。
二、疾病筛查2.1 传染病筛查:定期检查幼儿是否感染传染病,如手足口病、流感等,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预防疾病传播。
2.2 肺结核筛查:进行肺结核筛查,早期发现并治疗肺结核,保护幼儿的健康。
2.3 出血性疾病筛查:检查幼儿的凝血功能,预防出血性疾病的发生,保障幼儿的安全。
三、心理健康评估3.1 行为观察: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和辅导。
3.2 情绪评估:通过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幼儿的情绪状态,发现并解决幼儿的情绪问题。
3.3 社交能力评估:评估幼儿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情况,匡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其社交能力的发展。
四、营养健康指导4.1 饮食指导:提供合理的饮食建议,保证幼儿摄入均衡的营养物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4.2 运动指导:指导幼儿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幼儿的体质和免疫力,预防肥胖和慢性病的发生。
4.3 卫生习惯培养: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礼仪等,预防疾病传播。
五、健康档案管理5.1 建立健康档案:为每一个幼儿建立健康档案,记录体格检查、疾病筛查、心理评估等信息,方便跟踪幼儿的健康状况。
5.2 定期复查:根据幼儿的健康档案,制定定期复查计划,及时了解幼儿的健康变化,进行干预和治疗。
5.3 家长交流: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交流幼儿的健康情况,共同关注幼儿的健康成长。
结论:幼儿园健康检查制度的实施对于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幼儿园健康检查制度范本一、背景信息为了确保幼儿健康成长和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我园制定了健康检查制度。
每年都会组织一次全园幼儿的健康检查,确保幼儿的身体健康情况得到及时的监测和关注。
二、检查内容1. 身高体重测量:通过测量幼儿身高和体重,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干预。
2. 视力检查:对幼儿进行简单的视力检查,及时发现幼儿是否存在视力问题,以便家长可以及时就医。
3. 听力检查:通过简单的听力测试,检查幼儿的听力情况,及时发现听力问题,保障幼儿正常学习和交流。
4. 牙齿检查:检查幼儿的口腔卫生状况和牙齿发育情况,提醒家长注意口腔保健和定期洗牙。
5. 心肺功能检查:通过听诊器检查幼儿的心肺功能,确保幼儿的呼吸和心脏功能正常。
6. 皮肤检查:检查幼儿的皮肤状况,及时发现皮肤问题,开展相应的治疗和保养。
7. 疫苗接种情况记录:记录幼儿在园期间接种的疫苗情况,并及时提醒家长续种疫苗,确保幼儿的免疫力。
三、检查时间和方式每年开展一次全园幼儿健康检查,具体时间根据幼儿园的安排确定。
检查方式为集体检查,由医生和健康管理人员组成的检查小组进行检查。
四、家长配合为了确保健康检查的顺利进行,家长需要积极配合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提供所需材料:家长需提供幼儿的健康证明、疫苗接种证明等相关材料。
2. 答卷填写:家长需填写幼儿的健康调查表,并提供家庭的相关健康史和遗传史等资料。
3. 检查同意书:家长需签署健康检查同意书,确保对幼儿的健康检查工作有所了解和认可。
4. 跟进措施:家长需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后续跟进措施,如接种疫苗、咨询医生等。
五、健康报告健康检查结束后,园方会向家长提供一份幼儿的健康报告,报告中会详细记录幼儿的身体健康情况,并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健康指导和建议。
六、保密原则健康检查过程中,对幼儿的个人隐私和检查结果,进行严格保密,确保家长和幼儿的隐私权。
幼儿园健康检查制度范本(2)一、目的为了确保幼儿的健康和安全,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幼儿园特制定本健康检查制度。
幼儿园健康检查制度
一、入园健康检查
所有新生在入园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以确保身体健康,无传染病等。
健康检查包括但不限于身体状况、心肺功能、血液检查等。
如有特殊健康问题,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二、定期健康检查
幼儿园内的全体幼儿每学期需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以监测幼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检查内容包括身体状况、营养状况、睡眠状况等。
教师应定期对幼儿进行身高、体重、视力、听力等方面的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三、预防接种
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幼儿园应定期为幼儿办理预防接种证,并按照要求完成预防接种。
家长需向幼儿园提供幼儿的预防接种证明等相关材料。
四、定期体检
幼儿园内幼儿每年需进行一次定期体检,主要内容包括身高、体重、口腔、视力等。
体检结果将记录在健康档案中,以便医生和家长了解幼儿的健康状况。
五、健康档案
全体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将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幼儿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诊疗记录等。
家长可随时查看幼儿健康档案,了解幼儿的健康状况。
六、健康教育
幼儿园内会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包括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
通过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七、异常情况处理
幼儿在园内发生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处理,教师应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处置并送医。
同时,幼儿园应及时通知家长,让家长了解情况并提供协助。
八、离园健康检查
幼儿在离园前,需要进行健康检查,包括身体状况、营养状况、睡眠状况等。
离园健康检查是了解幼儿在园期间的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的重要手段,为幼儿顺利进入下一段教育阶段提供保障。
幼儿园幼儿健康检查制度1.儿童健康检查分为入园前体检和每年定期健康检查(“六一”体检)。
以下为儿童入园健康检查的基本要求。
(1)儿童在入园所前须到妇幼保健机构进行体格检查,体检结果2个月内有效,体检率达100%。
(2)体检内容:测量身高、体重,全身健康检查,视力、听力、血色素检查等。
健康者方可入园。
(3)幼儿离开园所3个月以上,返回时须重新体检。
体检中特别要注意传染病的询问和检查。
如转园所,幼儿需开具转园所证明,证明由原所在园所开具。
(4)患有传染病的儿童不得入园所,须治疗痊愈后方可入园所。
2.定期健康体检(1)1岁以内儿童每季度体检1次,1-2岁儿童每半年体检1次,3岁以上儿童每年体检1次(“六一”体检),体检率须达100%o(2)托幼机构为儿童进行身高(身长)测量每年2次,体重测量每年4次。
(3)3岁以上儿童视力检查每年2次。
(4)血色素检查每年1次。
(5)对检查出来的可矫治疾病,制定矫治计划,算出矫治率,直至痊愈。
对患病儿童,做好专案管理,做好登记、统计工作。
3.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1)保健人员应每日做好晨间检查工作。
如中午回家吃饭而入园午睡的儿童还需做好午检工作。
晨间检查需做到一问、二看、三摸、四查、五登记。
(2)接受家长的喂药委托,收下药品,按药品名称、幼儿姓名、班级、服药时间做好记录,并请家长签字。
(3)做好全日观察工作。
全日观察分为班级和保健室全日观察两种。
幼儿经过晨检后由保健老师将要观察的幼儿名单填入班级全日观察表中,然后保健老师将全日观察表交给班上老师。
(4)保教人员根据观察表上的内容进行观察,对于特殊症状的幼儿根据症状观察,如对咳嗽的幼儿重点观察白天咳嗽情况,对哮喘的幼儿重点观察气喘情况等。
一般每日上午、午餐后、下午起床后各写记录一次。
在一日生活中,保教人员要仔细观察这部分幼儿生活饮食、大小便情况。
保健老师在中午必须去班上巡视,下午幼儿离园前,保健老师须再去班上巡视,并收回观察表。
幼儿园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一、婴幼儿入园前必须到当地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全面体检,体检合格者方可入园,对离开园三个月以上或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儿童应检疫42天,经重新体检证实其健康后方能回园。
二、儿童定期健康检查
1、对园内全体儿童进行健康检查,2-3岁幼儿每半年检查1次,3岁以上儿童每年检查1次,每半年测量身高、体重各一次,4岁以上儿童每年检查视力1次,在园儿童每半年检查口腔1次。
2、准确测量身高、体重,测后对检查的各个项目进行分析和评价。
3、严格执行晨、午、晚检查制度并做好检查记录。
三、工作人员健康检查
1、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同时要接受每年一次的定期检查。
2、工作人员体检后,由健康检查单位签发健康证明书后,方可上岗工作。
3、对患国家法定传染病及滴虫性阴道炎、化脓性皮
肤病、精神病、肢体残缺者,不得从事保教工作和炊事工作。
4、对在工作中发现患急慢性传染病及病源携带者,以及患有其他有碍幼儿身体健康疾病的工作人员,要隔离或调离工作,病愈后经医院或防疫部门检查证明无传染性时,方可恢复工作。
幼儿园教职工健康检查制度
一、上岗前健康检查
幼儿园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实习、见习人员)上岗前,必须在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并取得“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
精神病患者或者有精神病史者不得在托幼机构工作。
幼儿园要严格执行健康检查制度,确保检查率达到100%。
二、定期健康检查
1.幼儿园工作人员要接受每年一次的定期体检,体检过程中发现异常者,由体检的医疗卫生机构通知患病工作人员到相关专科进行复查和确诊,并追访诊治结果。
患有精神病者当立即调离岗位。
2.凡患有下列症状或疾病者须离岗,治愈后须持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并取得“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后,方可回园工作。
(1)发热、腹泻等症状。
(2)流感、活动性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3)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性疾病。
(4)淋病、梅毒、滴虫性阴道炎、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
(三)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
1.食堂从业人员上岗前须取得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证并接受定期健康检查。
2.食堂从业人员一旦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或患上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应立即离岗,不得继续从事食堂食品加工工作。
待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幼儿园幼儿健康检查制度健康检查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常规体格功能检查的一种重要措施,它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幼儿健康问题,提供预防性医疗服务,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确保幼儿园幼儿的健康和安全,制定了严格的幼儿健康检查制度。
一、健康检查的目的幼儿健康检查的目的是提供幼儿身体状况和发育情况的全面资料,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工作和提供幼儿的个性化服务。
二、健康检查的内容1.身体发育情况的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胸围、头围、肺活量等方面的测量,用以评估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2.听力和视力的检查:通过听力和视力测试,了解幼儿的听觉和视觉功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听力和视力问题。
3.口腔健康的检查:包括口腔卫生状况的检查,以及龋齿、牙床炎等口腔疾病的筛查。
4.心理发育的评估: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和交往方式,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情况,发现心理问题并提供干预措施。
5.肌肉协调和运动能力的检查:通过简单的运动测试,评估幼儿的肌肉协调和运动功能发展情况。
6.营养状况的评估:了解幼儿的饮食情况和营养摄入情况,提供针对性的饮食建议。
三、健康检查的频率1.入园前健康检查:要求幼儿在入园前完成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包括身体发育情况、听力视力、口腔健康、心理发展等方面的检查,确保幼儿健康适宜入园。
2.年度健康检查:每年对所有幼儿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以了解幼儿的身体状况和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特殊时期健康检查:对于有特殊身体状况或发育问题的幼儿,需要进行更频繁的健康检查,以监测幼儿的健康状况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四、健康检查的意义1.及时发现和纠正健康问题:通过健康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幼儿的健康问题,如听力和视力问题、口腔问题、心理问题等,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纠正。
2.指导幼儿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检查结果可以为幼儿园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依据,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
3.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通过健康检查,可以了解每个幼儿的身体状况和发育情况,为每个幼儿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和营养指导。
幼儿园健康检查制度精
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幼儿园健康检查制度一、新入园幼儿的健康检查?
(一)幼儿入园时应将健康检查表和预防接种证交到幼儿园。
(二)对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婴幼儿,必须经过医学观察,观察期满且无症状再作检查,正常者可入园。
(三)幼儿转园,应凭原在园的健康检查表无传染病接触史的转园证明。
幼儿离园三个月以上,需要重新体检后方可再入园。
(四)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裂腭、癫痫、中度以上智力低下(不适应集体生活不能接受教育)等疾患的儿童未矫治前不宜入园。
(五)入园体检时发现疾病应及时治疗,患营养不良、贫血等可以入园后矫治、患传染病应隔离治疗,痊愈后凭医疗单位的证明方可入园。
二、幼儿定期体格检查?
(一)幼儿入园后应定期体检,每年一次,每次均按常规进行全面体检。
(二)幼儿每半年测身高、体重、视力一次。
(三)定期体检后要进行婴幼儿健康状况分析评价和疾病统计,发现疾病或缺点及时矫治。
三、幼儿晨间检查?
(一)日托幼儿每天早晨进班前,由保健员做晨检,检查步骤包括一问、二摸、三看、四查,检查内容除观察婴幼儿精神、脸色、摸体温,询问在家健康状况外,还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健康状况、传染病发病季节作重点检查,如咽喉是否红肿、腮部有无肿大、皮肤有无皮疹、是否携带不安全的物品等,对无异常者发给表示健康的牌子,让幼儿进班。
(二)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并记录,对有传染病或其他疾病可疑者,可由家长带婴幼儿去医院就诊或留在观察室临时隔离观察。
(三)由保健员收下家长带来的药,核对姓名、药名、剂量、用药时间和方法,作好记录,按时给幼儿用药。
四、幼儿全日观察
(一)保健员应每日上午、下午、巡视各班级,向班上老师、保育员了解婴幼儿的健康状况,如有可疑或异常应及时处理。
(二)班内的保教人员应全日注意观察婴幼儿的精神、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对有病和体弱的幼儿加强生活护理,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与保健员联系并作好全日观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