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848.50 KB
- 文档页数:12
血小板检验及临床意义血小板检测方法可归纳为出血、血栓和药物监测3大类。
虽则有些方法能应用于多种检测目的,但为特殊目的而创建的方法亦有重要价值。
故在检测时应合理地运用。
血小板的基本功能是黏附、聚集、分泌、促凝血、血块回缩。
通过这些功能维持着正常人体的初期止血作用。
由于这些功能异常而导致的出血疾病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类,在有些疾病同时会有血小板功能异常和数量减少。
1 血小板数量检查1.1目测计数法将血液用适当的稀释液作一定量稀释,混匀后充入计数池内,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的血小板数量,经过换算得出每升血液中血小板数。
1.2细胞分析仪计数法1.2.1电阻抗法血小板通过小孔引起电阻变化,产生的脉冲经数字化后,根据不同的阈值,计算机分别给出血小板数目。
1.2.2光散射法折射率与细胞内容物有关,血小板有别于红细胞等其它非血小板颗粒,其折射率较低,通过低角度光散射即可与红细胞区别。
2 血小板形态、结构检查瑞氏染色,显微镜观察;MPV检查,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
3 血小板功能检查3.1血块收缩试验(CRT)血块收缩时有相应的血清析出,计算占原有血量的百分数。
3.2血小板粘附试验一定量血液与一定表面积的异物接触后,即有相当数目的血板粘附于异物表面上,测定接触面后血小板数之差,可求出占血小板总数的百分率。
3.3血小板聚集试验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的主要功能之一,主要有比浊法、剪切诱导血小板聚集测定法、散射性粒子检测法、全血电阻抗法、血小板计数法、微量反应板法等。
3.3.1比浊法在特定的搅拦条件下,在富含血小板血浆中加入诱导剂后,由于血小板发生聚集,悬液的浊度随之下降,根据描记曲线可以计算血小板聚集程度及速度[1]。
3.3.2剪切诱导测定法不加诱聚剂,血小板在高剪切力环境下血小板聚集,根据比浊法的原理采用旋转式铁板流体测定仪,仪器绘制成聚集曲线,以观察体外血小板聚集变化。
4 注意事项4.1全部用具和稀释液要特别清洁,无污染。
诊断血小板减少的检查方法
血小板减少检查方法
1、全血细胞计数:
检查结果有白细胞计数异常或贫血(轻度除外),提示有严重的血液学疾病可能,如急性白血病或骨髓增生障碍。
2、血涂片检查:
检查目的是寻找破碎红细胞、原始细胞、其他幼稚细胞或异常细胞。
检查结果有破碎细胞,则提示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其他微血管溶血性贫血的可
能。
我以前血小板只有7,后来喝了半年左右的康髓诺汤药,血小板基本恢复正
常了,而且一直很稳定。
3、生化检查:
检查肝酶谱以排除患者有病毒性肝炎。
肝酶谱(血清酶)主要是用来判断有无肝实质细胞损伤、肝内外胆汁淤积等肝胆疾病,并可以引起大多数酶指标不同程
度升高,其高低与肝细胞损害程度和疾病的严重性相一致。
4、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血清学检查:
如果在初步检查和进一步检查中,发现血小板减少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史或体征,则需要检查抗核抗体。
5、HIV检测:
任何有危险性的患者都要行HIV的血清学检查。
(有关人士建议任何初发的血小板减少患者都要做HIV的血清学检查)
6、骨髓检查:
如果血小板减少患者还存在其他的血液学异常,骨髓检查是必须的;如没有其他异常,则无需做骨髓检查。
诊断血小板减少的检查方法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w 。
血小板功能检测注意事项血小板功能检测在血栓预警、早期诊断及血栓用药指导都具有十分重要和无法替代的价值,此外血小板功能检测在血液疾病诊断、炎症反应过程、药物研究、肿瘤转移、血液成份质量控制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由于血栓性疾病的严重危害及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治疗的迫切需要,血小板功能检测技术方法研究及其在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实践和相关科研中的应用都十分活跃。
血小板功能检测如此重要,而由于血小板的特点等原因血小板功能检测具有较大难度。
因此,血小板功能检测质量控制和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就显得十分重要。
否则可能由于检测结果的偏差导致诊断和治疗失误。
血小板功能检测要注意哪些细节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呢?下面我们根据近年来我们实际经验将总结血小板功能检测中应注意的事项介绍如下。
首先需要选择一台准确、方便、具有质控并通过临床验证的血小板功能检测仪器,是重要的第一步。
1.采血时间:空腹或餐后二小时以上;2.采血后必须在二小时内完成检测;3.采血及检测应在室温20-26°C条件下进行,并要避免震荡(剪切力)对样本质量的影响4.血小板功能检测应当作为即时/床旁检测(POCT)检测项目,建议门诊及体检由被检查者自行到检验科采血检测;而临床病房应设置床旁检测仪器,在临床科室由科室人员在床旁随时采血随时检测;5.采血顺序:应当是血常规、血小板功能。
始终注意血小板功能血样应在第二管采血;6.采血管选用:必须使用3.8%枸橼酸钠血小板功能检测专用抗凝管(双层);7.应关注被检测者用药及其它原因(药物、生理、病理)可导致的血小板功能改变等。
由于血小板功能检测结果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极高的价值,因此,各单位开展血小板功能检测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尽量杜绝和减少任何可能导致检测结果错误的因素,为临床血栓防治提供准确的有价值的检测报告。
我公司在血小板功能检测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我公司市场推广部可为各临床单位提供技术咨询、仪器使用培训及相关临床试验设计技术支持服务。
第三节血小板检查一、选择题【A题型】1.血小板计数的适应证不包括·A.不明原因的出血B.排除血友病C.监测病人的化疗和放疗过程D.疑为骨髓增生E.疑为血小板破坏增加2.血小板计数首选的稀释液是A.高铁氰化钾B.复方碘C.草酸钱D.复方尿素E.稀盐酸3.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为A.普通光学显微镜直接计数法B.普通光学显微镜间接计数法C.免疫法D.血细胞分析仪法E.相差显微镜直接计数法4.血小板计数的稀释液必须具备的条件不包括A.能有效抑制血液凝固B.能防止血小板形态变化C.能完全破坏红细胞D.组成复杂并易于保存E.不利于细菌生长5.可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是A.巨大血小板B.小红细胞C.红细胞碎片D.淋巴细胞核碎片E.细胞质碎片6.可导致血小板假性增多的是A.卫星现象B.红细胞碎片C.巨大血小板D.异常蛋白血症E.血小板聚集或凝集7.血小板计数规范化操作不包括A.充液前必须轻轻摇动血小板悬液2分钟B.显微镜下观察光线要亮C.器材必须洁净、干燥D.灌人计数池后静置15分钟再计数E.采血1小时后完成计数8.血小板计数生理性变化正确的是A.午后低,早晨高B.春季低,冬季高C.月经后低,月经前高D.静脉血低,毛细血管血高E.妊娠中晚期低,分娩后高9.可引起自发性出血的血小板计数小于A. 400 X 109/LB.200 X 109/LC. 100 X 109/LD.60 X 109/LE. 10 X 109/L10.常有血栓形成危险的血小板计数大于A. 1000 X 109/LB.400 X 109/LC. 300 X 109/LD.100 X 109/LE. 60 X 109/L11.血小板增多常见于A.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B.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脾功能亢进D.急性白血病E.放射性损伤12.血小板反应性增多见于A.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B.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C.急性化脓性感染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E.脾切除13.不能导致血小板生成障碍的是A.急性白血病B.系统性红斑狼疮C.再生障碍性贫血D巨幼细胞性贫血 E.恶性肿瘤骨髓转移.14.导致血小板消耗过多的是A.脾肿大B.血液被稀释C一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D.脾功能亢进 E.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5.不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的是A.常见脾肿大B.为干细胞缺陷C.血小板功能减低D.并发症少E.血小板常大于1000 X 109 /L16.不是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的是A.多为反应性B.脾肿大罕见C.并发症多见D.血小板功能正常E.血小板常小于1000 X 109 /L17.血小板计数质量保证的主要原则是A.可选用尿素稀释液B.避免血小板被激活一和破坏C.准确辨认血小板D.可用肝素抗凝血E.血标本可以低温保存18.普通光镜直接计数血小板,首选的是A.生理盐水B.复方尿素稀释液C.草酸按稀释液D.高铁氰化钾稀释液E.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稀释液19.关于血小板的主要功能,错误的是A.粘附功能B.聚集功能C.促进血块收缩D.维持血管内皮完整E.抗凝血功能二、问答题 1.血小板计数的稀释液必备的条件有哪些? 2.如何鉴别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3.如何评价普通显微镜直接计数血小板的方法?参考答案:BCEDA BBBEA ACBED CBCE1.血小板计数的稀释液必备的条件有哪些?①能有效抑制凝血;②迅速固定血小板,防止血小板聚集和形态变化;③溶血性稀释液要能完全破坏红细胞;④组成简单并易于保存;⑤不利于细菌生长。
血小板计数范围单位1.引言1.1 概述血小板计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用于评估人体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胞成分,它们参与了止血和凝血过程,对维持血液正常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小板计数的结果是指人体单位体积内血小板的数量。
通常情况下,正常血小板计数范围在150到450 ×10^9/L之间。
这个范围是根据大量人群的统计数据得出的,能够较好地反映血小板数量的正常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实验室可能会有略微不同的参考范围,因此,在进行具体检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检验科的专业人员。
血小板计数的单位通常以“×10^9/L”来表示,这是指每升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
此单位的选择是为了方便统计和表达血小板的数量,而且它与其他医学检验项目的计量单位相一致。
在临床应用中,血小板计数往往是判断某些疾病和病情进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某些情况下,血小板计数可能会偏高或偏低,这可能与机体的状况、某些疾病的存在以及服用药物等因素有关。
因此,对于血小板计数的监测和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血液状态,指导治疗和判断病情进展。
总之,血小板计数是评估血液中血小板数量的重要临床指标。
了解血小板计数的范围和单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检验结果,从而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指导临床治疗。
对血小板计数的重视和正确理解将对临床工作和患者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血小板计数展开讨论。
首先,在引言中将对血小板计数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血小板计数的定义和意义,包括血小板的基本概念、血小板计数的方法和其在临床上的重要性。
同时,也会介绍血小板计数的范围和单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其数值的含义和参考标准。
最后,在结论中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血小板计数的重要性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
通过上述结构,本文将从引言到结论,系统地介绍血小板计数相关的知识和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血小板计数的重要性以及其所涉及的范围和单位。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 T)是测定全血中血小板的浓度,是凝血检查最常用的试验之一。
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具有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的功能。
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在机体正常止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血小板止血兼有机械性的堵塞伤口和生物化学性的黏附、聚集、释放作用。
血小板计数是诊断出凝血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指标。
临床意义生理性:血小板数量随时间和生理状态的不同而变化,午后略高于早晨;春季较冬季低;平原居民较高原居民低;月经前减低,月经后增高;妊娠中晚期增高,分娩后减低;运动、饱餐后增高,休息后恢复。
静脉血血小板计数比毛细血管高10%。
病理性:①减少:主要见于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线损伤、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②增多:主要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大出血、急性溶血、脾切除等。
血小板计数升高血小板大于400×109/L为升高。
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及肿瘤骨髓转移。
在脾切除手术后,血小板也能呈现一过性增多。
此外,骨折、出血和手术后,血小板可反应性轻度增高。
血小板计数减低见于:①血液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白血病、脾功能亢进等。
②某些内科疾病:胶原性疾患、尿毒症、肿瘤骨髓转移。
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or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败血症、粟粒性结核等,血小板也往往减少。
血小板功能与抗体检查血小板功能与抗体检查包括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血块收缩试验(CRT)、血小板黏附试验(PAdT)、血小板膜α颗粒膜蛋白-140测定(GMP-140)、血小板第Ⅲ因子有效性测定(PF3aT)、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测定、血小板第Ⅳ因子(PF4)测定、血栓素(烷)B2测定(TXB2)、血小板钙流测定、血浆纤维连结蛋白(Fn)测定、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IgG、IgM、IgA和补体C3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GPⅡb/Ⅲa)测定、抗心磷脂抗体(ACA)测定、血小板寿命测定等。
1.血小板聚集试验血小板之间互相聚集的特性称血小板聚集功能。
当血管壁受损后,血小板应立即黏附于受损血管壁的创面处,继之血小板发生聚集反应,形成白色血栓,以利止血。
在体外,将二磷酸腺苷(ADP)、肾上腺素、凝血酶、胶原等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加入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内,通过肉眼、显微镜或血小板聚集仪观察血小板聚集反应,称为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
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见于动脉硬化、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血栓性疾病、肾炎、肾病综合征、家属性高脂血症Ⅲ型、脑血管病、外科大手术(如门脉高压行脾切除术)后等。
血小板聚集性降低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先天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肝硬化、肿瘤、坏血病、尿毒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维生素B12缺乏症、细菌性心内膜炎、使用影响血小板聚集性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右旋糖酐、保泰松、苯磺唑酮)等。
2.血块收缩试验(CRT)血液完全凝固后,由于血小板收缩蛋白的作用,使纤维蛋白网收缩,将网隙中的血清挤出,出现血块收缩现象,其收缩的程度取决于血小板的量和质、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凝血因子的水平、血细胞比容及试验时的温度。
观察血清量占原有全血量的百分比例,反映血块收缩的程度。
3.血小板黏附试验(PAdT)血小板具有黏附于伤口或异物表面及互相黏附的生理功能,称为血小板黏附性。
血小板功能检查的原理
血小板功能检查的原理是通过测量血小板在血液中的聚集能力来评估其功能是否正常。
一般情况下,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通过黏附和聚集来形成血小板栓,以止血。
血小板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血小板的聚集能力和黏附能力,从而判断其功能是否异常。
常用的血小板功能检查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
1. 血小板聚集率测定法:通过将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与特殊试剂(如ADP、胶原蛋白等)接触,观察和测定血小板的聚集程度,来评估血小板的聚集能力。
2. 血小板激动素释放测定法:通过测量血小板释放的激动素(如血小板因子4等)的浓度,来评估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和功能性。
3. 血小板粘附率测定法:通过将血液与含有相应黏附因子的介质(如胶原蛋白等)接触,观察和测定血小板在介质上的粘附程度,来评估血小板的黏附能力。
这些方法都可以提供关于血小板功能的信息,有助于评估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血小板检查报告一、概述血小板是一种重要的细胞成分,它参与了人体的止血过程。
血小板检查报告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和功能来评估一个人的止血能力和血液疾病风险的一种检查报告。
本文将对血小板检查报告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二、血小板数目血小板计数是评估一个人的止血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通常在150-400 × 10^9/L之间。
若血小板计数过低,则容易出现出血问题;若过高,则易引发血栓形成。
三、血小板形态除了血小板数目之外,血小板的形态也是检查报告中需要关注的内容之一。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为2-4微米。
若在血小板形态检查中发现异常形态,比如出现大量畸形血小板,可能表明存在某种血液疾病。
四、血小板功能检测除了血小板数目和形态外,血小板的功能也是进行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血小板功能是指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血小板功能检测的常用方法包括出血时间检测、凝血时间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检测等。
•出血时间检测是通过划破皮肤表面,观察创面出血停止的时间来评估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通常情况下,出血时间应在2-10分钟之间。
•凝血时间检测是通过检测血浆中凝血因子的活性和含量来评估血小板参与凝血过程的能力。
正常情况下,凝血时间应在10-15秒之间。
•血小板聚集率是通过检测血小板在刺激下的聚集情况来评估血小板的聚集功能。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聚集率应在70-100%之间。
五、异常结果解读当血小板检查报告中出现异常的结果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异常结果及其可能的解读:1.血小板计数过低:可能导致易出血、皮下淤血等症状,可能的原因包括:骨髓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药物反应等。
2.血小板计数过高:可能导致血栓形成、血液黏稠度增高等问题,可能的原因包括:炎症反应、骨髓增生异常、药物反应等。
3.血小板形态异常:可能为遗传性血小板病等血液疾病的表现,还可能与药物反应、骨髓异常等因素有关。
关于血小板检验误差-指血和静脉查血小板的差别首先我们要了解血小板波动是很大的,正常是10万到30万,这么大一个区间,15万和25万几乎没有区别,但是8万和10万就需要观察,如果发现3万5万了,就要复查了,因为毕竟3万以下是有出血危险的。
血小板检验的误差一直在困扰我们,我相信同样也在困扰医生,大家多了解一下是怎么回事,就不会太迷茫了。
1.大血小板变成了红细胞很多年前有一次我去医院验血,因为那次刚输过丙球蛋白,所以心里有数,但是结果一出来还是吓了一跳,1万,不可能掉这么快的,我说了自己的情况后,检验科的主任蛮负责,她又抽了一管血给我复查,结果是9万,后她又把我的两次血样拿到北医大总院复查,最后结论是,不同的机器结果不同。
后与我一同分析:我的血小板偏大,有的机器默认大血小板的形态为红细胞了,这时的血小板就会偏低,所以出现了误差。
这只是一种误差因素。
2.还有一种:抗凝剂导致血小板检验误差血小板检查现在有两种方法,一种指血挤压出来的-指血,还有一种是静脉抽血。
静脉抽血的检验中会有种抗凝剂,是防聚集的,某些人对测血小板的这种抗凝剂会有影响,这样静脉血在检验机器读出的血小板会少,因此出现较大误差,所以血小板低的病人用手工计数,会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另这次我生宝宝在协和医院得知,其实在做静脉血化验时还可以避免抗凝剂,那就是不用常人的紫帽管,而改用无抗凝剂的蓝帽的管装血样,或者还可以用肝素的绿帽管,就可以避免因抗凝剂引起的血小板化验误差。
3.指血挤压出来的-指血也有误差因为有过挤压,导致血小板数值也会有误差,因此一般我们去查指血时都会友好的对医生说,请扎深一点,让血自然流出,不要挤压避免有误差,呵呵。
4.血聚集以后也可能导致血小板数值不够精准5.其他干扰因素,女性的月经周期影响,药物的影响,环境的影响,检测的影响。
综上所述,建议病友们在检验中,如果觉得血小板指数有异议,在复查的过程当中可以选择多途径,指头血和静脉同时做,还可以做一个血图片,另静脉血要求用无抗凝剂的蓝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