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9
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分析.doc地基基础工程事故指在建筑物或其他工程项目的基础工作中发生的事故,主要包括地基失稳、地基承载能力不足、地基沉降过大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建筑物或其他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受到威胁,给工程师、施工人员和相关方面带来巨大的损失。
造成地基基础工程事故的原因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设计不合理地基工程事故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就是设计不合理。
有些设计师在设计地基时,没有考虑到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导致地基承载能力不足,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事故。
2. 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条件对地基工程非常重要。
如果建筑工程所在的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如地下水位较高、地层较软等,则建筑物的地基容易失稳,甚至出现沉降过度导致建筑物倾斜等问题。
3. 施工问题施工中的问题也会导致地基工程事故的发生。
例如,土方开挖不当,把地基挖得太深或者太浅;土壤处理不当,使土壤受到破坏,导致地基不稳固;使用不合适的工具或者设备,造成地基中断或较大的缺陷等。
如何防止地基基础工程事故的发生呢?以下是几个必须要注意的方面:1. 彻底的勘探在设计和建造地基工程时,进行充分的勘探是至关重要的。
勘探应该涵盖所有与地质、地下水和土壤相关的问题,以便确保设计和建造适用于各个地方的地基工程。
设计师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地理、地质信息和业主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
他们需要考虑土壤的性质、地下水位、基础类型、土地规划和其他相关问题,从而确保基础结构的安全性和强度。
3. 检验及调整工作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必须进行各种检验、调整和调试工作,以确保地基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些检验可以包括现场测试、计算和可视检查等,以便建筑师们在早期阶段了解到任何瑕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4. 严格监控施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地基工程进行严格的监控,例如地基的挖掘和回填,土壤的加固和增强,以及支撑设施的加固和检查。
这种监控可以确保基础结构的稳定,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总之,地基基础工程事故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需要建筑师、设计师和施工人员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持续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地基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地基基础事故分析与处理案例分析
1、工程概述
北京百盛大厦二期工程,基坑深15米,采用桩锚支护,钢筋混泥土灌注桩直径为800mm,桩顶标高-3.0m,桩顶设一道钢筋混泥土圈梁,圈梁上做3m高的挡土砖墙,并加钢筋混泥土结构柱。
在圈梁下2m处设置一层锚杆,用钢腰梁将锚杆固定,其实锚杆长20m,角度15度到18度,锚筋为钢绞线。
该场地地质情况从上到下依次为:杂填土,粉质粘土,粘质粉土,粉细砂,中粗砂,石层等。
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和承压水两种。
基坑开挖完毕后,进行底版施工。
一夜的大雨,基坑西南角30余根支护桩折断坍塌,圈梁拉断,锚杆失效拔出,砖护墙倒塌,大量土方涌入基坑。
西侧基坑周围地面也出现大小不等的裂缝。
2、事故分析
2.1锚杆设计的角度偏小,锚固段大部分位于粘性土层中,使得锚固力较小,后经验算,发现锚杆的安全储备不足。
2.2持续的大雨使地基土的含水量剧增,粘性土体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大大降低,导致支护桩的主动土压力增加。
同时沿地裂缝(甚至于空洞)渗入土体中的雨水,使锚杆锚固端的摩阻力大大降低,锚固力减小。
2.3基坑西南角挡土墙后滞留着一个老方洞,大量的雨水从此窜入,对该处的支护桩产生较大的侧压力,并且冲刷锚杆,使锚杆
失效。
3、事故处理
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对西侧桩后出现裂缝的地段紧急用工字钢斜撑支护的圈梁,阻止其继续变形。
西南角塌方地带,从上到下进行人工清理,一边清理边用土钉墙进行加固。
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工程缺陷事故的分析及预防导言当前,在建筑结构的施工以及设计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一般认为比较困难操作的不是上部结构,而是这个建筑工程的地基以及基础。
由于它存在比较多的不可见因素,并且其都是低下比较隐蔽的工程。
当工程项目完工之后不容易检查。
在使用建筑物期间出现的事故不容易察觉。
如果出现安全事故,将很难进行补救,甚至出现比较严重的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建筑结构地基以及基础工程当中发生的缺陷以及事故,有着比较强的地方性、经验性以及普遍性。
建筑结构的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原因分析1.地基失稳、变形造成的工程事故第一,地基土的抗剪强度比较缺乏能够造成地基整体的失稳破坏。
一般的形式含有三种,分别为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冲切剪切破坏。
它的结果为建筑物受到破坏或者倒塌。
第二,在建筑物荷载的作用之下,地基土产生出沉降。
当建筑物沉降量、局部倾斜、不均匀沉降超过了地基变形的允许值的时候,将直接影响了建筑物日常使用。
当出现严重高的时候,将会在造成地基失稳的破坏。
2.土坡滑动以及地下水渗流所造成的事故第一,渗流造成潜蚀。
在地基土中形成土洞、溶洞。
使土体结构改变以及流砂、管涌等导致地基破坏。
第二,土坡滑动造成事故。
指建造在土坡上或土坡顶和土坡脚附近的建筑物因坡上加载、坡脚取土、雨水渗流等等,使土坡滑动而产生破坏。
3.施工人员对工程场地地质情况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首先,工程勘察工作不符合要求。
没有按规定要求进行工程勘察工作,如勘察布孔间距偏大、钻孔取土深度太浅,造成勘察取样不能全面反映场地地基土层实际情况。
其次,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非常复杂。
有些工程地质变化很大,虽然按规定进行了勘察,但还不能全面地反映地基土层变化情况。
如地基中存在尚未发现的暗浜、古河道、古墓、古井等。
第三,施工人员由于不按设计图纸施工或随意进行变更未按操作规程施工,甚至有的偷工减料、野蛮施工、不服从政府质量监督人员及监理单位的监督和管理。
第二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第一节 地基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一、建(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1.地基承载力或稳定性问题地基承载力或稳定性问题是指地基在建(构)筑物荷载(包括静、动荷载的各种组合)作用下能否保持稳定。
若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在建(构)筑物荷载作用下,地基将会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影响建(构)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甚至造成建(构)筑物的破坏。
天然地基承载力的高低主要与土的抗剪强度有关,也与基础形式、大小和埋深有关。
边坡稳定也属于这类问题。
2.沉降、水平位移及不均匀沉降问题在建(构)筑物的荷载(包括静、动荷载的各种组合)作用下,地基将产生沉降、水平位移以及不均匀沉降。
若地基变形(沉降、水平位移、不均匀沉降)超过允许值,将会影响建(构)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严重的将造成建(构)筑物破坏。
其中不均匀沉降超过允许值造成的工程事故比例最高,特别在深厚软粘土地区。
天然地基变形大小主要与荷载大小和土的变形特性有关(见图2-1),也与基础型式有关。
3.渗透问题渗透问题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堤坝蓄水构筑物地基渗流量超过其允许值时,其后果是造成较大水量损失,甚至蓄水失败;另一类是地基中水力比降超过其允许值时,地基土会因潜蚀和管涌产生破坏,严重的将导致建(构)筑物破坏。
天然地基渗透问题主要与地基中水力比降和土的渗透性有关。
二、建筑工程地基事故类别及特征建筑物事故的发生,不少与地基问题有关。
而地基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勘察、设计、施工不当或环境和使用情况改变而引起的。
其最终反映是产生过量的变形或不均匀变形,从而使上部结构出现裂缝,倾斜,削弱和破坏了结构的整体性、并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严重者,地基失稳,导致建筑物倒塌。
地基事故可分为天然的地基事故和人工地基事故两大类。
无论是天然地基上事故还是人工地基上事故,按其性质都可概括为地基强度和变形两大问题。
地基变形问题引起的地基事故常发生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季节性冻土等地区。
【tips】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同学们定要好好复习!
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分析
一、前言
在建筑结构的建造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和基础工程的
质量问题,使建筑物墙体和楼盖开裂影响使用的,有碍观瞻
并使人有不安全感觉的,更有甚者使建筑物倒塌的事故,近
几年有上升的趋势,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其中地基和基础工
程的质量问题,占总事故的确21%.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
过程中,人们普遍认为最难驾驭的并不是上部结构,而是该
工程的地基和基础工程的问题,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尽管千变
万最化,复杂万分,但是在电子计算机得普遍应用,今天,
它们基本上都是在设计和施工中可以被预知和掌握。
而对于
建筑群所在场地的地下土层分布则不然,一般地说,人们只
能在设计前通过几个钻孔的土样的试验得知其少数信息,也
只能在施工后,槽底的钎探结果了解其表层信息,至于更深
层更全面的情况却不能全面的掌握,往往凭经验加以处理,
这就产生误差,甚至错误造成对建筑物建成后的损坏,而且,地基基础都是地下隐蔽工程,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
使用期间出现事故的苗头也不易察觉,一旦发生事故难以补
救,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可能是因勘测、设计、构造、制造、安装与使用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
而这些因素中。
某些因
素引起突发事故。
另一些因素可能导致消耗性逐渐发生的事
故,从安全上讲,突发事故是危险的。
所以,研究并探讨地。
第1篇一、事故背景某市地铁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于2018年开始施工。
工程分为多个标段,其中标段A的基础施工由某基础工程公司负责。
在施工过程中,于2019年5月发生了一起基础施工事故。
二、事故经过2019年5月,某基础工程公司在标段A进行地铁车站基础施工。
该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在基础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导致基础钢筋笼发生倾斜,造成基础钢筋笼与模板间隙过大,导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大量漏浆现象。
事故发生后,项目部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险,但由于事故原因复杂,抢险工作进展缓慢。
经过调查,发现事故原因如下:1. 施工人员未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导致基础钢筋笼安装过程中出现偏差。
2. 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未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3. 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培训不到位,导致施工人员操作技能水平低下。
三、事故处理及原因分析1. 事故处理事故发生后,项目部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停止事故部位施工,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他部位施工安全。
(2)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责任,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 原因分析(1)施工人员操作不当:施工人员未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导致基础钢筋笼安装过程中出现偏差。
(2)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未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3)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培训不到位: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培训不到位,导致施工人员操作技能水平低下。
四、事故教训及预防措施1. 事故教训(1)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施工安全。
(3)加强对施工项目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2. 预防措施(1)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工程缺陷事故分析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不断壮大。
然而,在建筑过程中,关于地基与基础工程的缺陷问题并不罕见,而这些问题往往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倒塌、损毁等,给人类和自然环境都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在这篇文章中,将从事故发生的原因、缺陷种类、预防措施等方面来探讨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工程缺陷事故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一、事故发生的原因1. 不当的设计不适当的设计是建筑结构缺陷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个良好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建筑物的质量、耐久性和安全性等问题,但在现实中,设计师们往往会忽略这些问题,特别是在一些抢时间、赶工期的情况下。
这就导致了整个建筑物的不稳定。
当然,这些设计缺陷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而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才会显露出来。
2. 施工人员技术不足建筑物的建造需要各种各样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其中大多数都需要经过相关的培训和资格认证。
然而,有时建筑公司会为了节省成本雇用不合格的工人,这些工人虽然会装备使用一些高科技的工具,但他们仍然会犯一些错误。
比如,他们可能会不当地安装支撑杆,从而引起地基沉降或爆裂,或者没有使用适当的材料,从而导致结构脆弱。
3. 人为伤害人为伤害是建筑物的缺陷问题的又一个常见原因。
这样的伤害可能来自于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在地基附近挖掘土壤或是装修建筑物时打入钉子等。
4. 环境因素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受到地震、地裂、台风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建筑物出现缺陷。
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力度巨大,尤其是对地震带区的建筑影响会更大。
此外,如果建筑物的地下水位过高,也会导致基础出现问题。
二、缺陷种类1. 地基沉降地基沉降可能是由于基础下方的土壤支持力不够强,通常发生在新建筑物的建筑工程中,但也会出现在已存在的建筑物中。
2. 土层塌陷当地基被放置在土层上时,如果这层土壤比其他部分要软,那么就有可能塌陷。
这是因为这层土壤不能像其他土层那样有效地支撑地基。
3. 基础裂缝基础裂缝是建筑结构缺陷的常见类型。
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工程缺陷事故的分析及预防建筑结构的地基和基础工程是保证建筑物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地基和基础工程的缺陷可能导致建筑事故,给人身和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因此,对地基和基础工程的缺陷进行分析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地基和基础工程缺陷的原因。
地基和基础工程缺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包括土方开挖、填筑、浇筑混凝土等过程中的不合理操作,如土方开挖不彻底、填筑过程中未按设计要求进行加固等。
2.土壤的不稳定性:土壤的稳定性是地基和基础工程安全的重要因素。
当土壤无法承受建筑物荷载时,地基和基础工程就容易出现问题。
3.设计不合理:地基和基础工程设计不合理也可能导致缺陷。
比如,基础的尺寸大小、类型选择、深度等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来避免地基和基础工程的缺陷事故发生:1.做好勘察和设计工作: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变形特性和承载能力等,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地基和基础工程。
2.严格施工操作:施工过程中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土方开挖、填筑和浇筑混凝土等操作的质量和标准。
3.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如混凝土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地基和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4.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地基和基础工程施工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和技术符合要求。
5.及时维修和加固:定期检查和维修地基和基础工程,及时发现并处理缺陷,防止事故的发生。
总之,建筑结构地基和基础工程的缺陷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通过做好勘察和设计、严格施工操作、选择合适的材料、加强监督检查和及时维修加固等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地基和基础工程缺陷事故的发生概率,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分析
要】文章分析了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一些因素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止办法,同时列举了实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工程地质
一、前言
在建筑结构的建造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和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使建筑物墙体和楼盖开裂影响使用的,有碍观瞻并使人有不安全感觉的,更有甚者使建筑物倒塌的事故,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其中地基和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占总事故的确21%。
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人们普遍认为最难驾驭的并不是上部结构,而是该工程的地基和基础工程的问题,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尽管千变万最化,复杂万分,但是在电子计算机得普遍应用,今天,它们基本上都是在设计和施工中可以被预知和掌握。
而对于建筑群所在场地的地下土层分布则不然,一般地说,人们只能在设计前通过几个钻孔的土样的试验得知其少数信息,也只能在施工后,槽底的钎探结果了解其表层信息,至于更深层更全面的情况却不能全面的掌握,往往凭经验加以处理,这就产生误差,甚至错误造成对建筑物建成后的损坏,而且,地基基础都是地下隐蔽工程,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使用期间出现事故的苗头也不易察觉,一旦发生事故难以补救,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可能是因勘测、设计、构造、制造、安装与使用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
而这些因素中。
某些因素引起突发事故。
另一些因素可能导致消耗性逐渐发生的事故,从安全上讲,突发事故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