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历史上的汉代三绝
- 格式:pdf
- 大小:55.03 KB
- 文档页数:2
徐州博物馆民族团结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秦汉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
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历史文化遗迹特别丰富,特别是古文化遗产中的汉代三绝。
即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
其中又以汉墓位列第一。
徐州是一座历史非常悠久的古城,有着超过六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二千六百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千年帝都。
徐州,古时称彭城。
据明代关王庙记载,丰邑,古徐州城,汉高祖诞生之乡也。
汉文化的起源地,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
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有彭祖故里,刘邦故里,项羽故里之称。
两汉四百年间,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五个彭城王,应有十八座王陵墓葬,合称徐州汉代十八陵。
其实还不仅如此,东汉时期,在现在的徐州行政区域内还分封过一个下邳国,有四位下沛王嬗递。
徐州汉墓中的王陵墓葬,构成了徐州两汉文化的三绝之一。
从文物价值、独特性、普遍价值认同方面,徐州的汉代楚王陵墓完全有实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塞石在龟山墓外堆放着大量长方形巨石,它们是用来填充两条甬道,防止盗墓的。
这些巨石每块就大约七吨重,很难移动。
在两千多年前,生产力极其低下,对于工匠是怎样把重达几吨的巨无霸送到甬道里的以及还要分两层紧密叠放的问题,一直引起人们的质疑。
一九九二年,工作人员准备把南部甬道塞石拉出墓外时惊讶地发现,甬道内的上下两层塞石接缝非常严密,两层巨石之间甚至连一枚五分硬币都塞不进去。
气势恢宏的刘注夫妇墓就是由这些塞石封堵于墓室之中,这些巨石不仅体积庞大,数量还达到了二十六块。
如此大的采石量,小小的龟山是否能够提供丰富的石材,地下宫殿是否会受到影响,也引起了争议,但是,根据考古人员的分析,这些巨石似乎不应出自龟山。
但是这些塞石与龟山的石质相同,皆为石灰石。
更有说服力的是,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在发掘清理时,考古人员发现在其外墓道前段,残石较多,中部凿制出一塞石雏形,呈长方形,上部已做出光洁的表面。
还有一件塞石毛坏,因加工时已断裂,故弃置于墓道西侧。
徐州汉画像石历史文化研究探微作者:李戈扬李汀珅来源:《青年时代》2020年第22期摘要: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一,汉画像石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且内容题材丰富,充分反映了汉代民众的日常生活状况,是研究徐州地区两汉文化的重要史料。
本文拟从历史文化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的产生、发展、分布、特点、文化内涵、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内容,形成对徐州汉画像石的全面认识。
关键词:徐州;汉画像石;地区分布;文化内涵;艺术特色一、引言汉画像石作为徐州“汉代三绝”之一,在徐州所存储的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已知的约有2000余块存世[1],不仅数量极大,而且图像清晰度非常高,线条明确,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与艺术价值[2]。
目前,针对徐州汉化像石的研究在逐步深入,系统归纳阐释徐州汉画像石蕴涵的历史文化,不仅对汉画像石的内涵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深度挖掘徐州本土文化,打造徐州大汉文化名片有着重要意义。
二、徐州汉画像石的产生与发展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苏省徐州地区的汉画像石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时间跨度大,而且地点分布十分广泛,有一定的代表性。
徐州汉画像石的产生背景与汉朝兴衰息息相关,对其内容的解读可以将汉朝的生活方方面面展示给当下世人。
(一)徐州汉画像石的产生背景从墓葬出土的汉画像石能够看出,其大多密集分布在徐州、南阳、萧县、离石,其中徐州汉墓出土的汉画像石数量多且品质上乘。
而且研究人员发现,汉画像石并不是对当时生活环境的单一模仿,徐州汉画像石呈现出内容多元化、雕刻技巧精细化、构图创造艺术化[3]的特征。
从内容分析,徐州汉画像石摄取的题材不仅是现实生活,而且有神话故事、佛教题材、理论大义、儒家思想等。
徐州汉画像石雕刻方式多样,并且出土的石形格外多元化,其中包括石阙、横梁、墓门、小祠堂等建筑物。
从众多像石内容来看,汉代的文化思想更偏重于信仰,这缘于汉朝之前的先秦神话故事传入,因而徐州出土的汉画像石从室内布置到装置样式,都体现出对神灵的信仰和崇拜。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6000年灿烂文化。
帝尧时建大彭氏国。
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
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尤其是两汉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其中的汉墓、汉俑、汉画像石并称“汉代三绝”。
两汉彩绘兵马俑,是继咸阳和西安兵马俑之后的第三批重要发现。
为开发利用汉文化资源,组织成立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筹建修复了北洞山汉墓、龟山汉墓、白集汉墓、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博物馆、汉画像石艺术馆等一系列重要文物景点。
徐州交通发达,基础设施较完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
是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
京沪高铁建成通车,徐州新建高铁站。
境内公路四通八达,有国道5条,省道20条,京沪、霍连2条高速公路。
京杭运河穿境而过,沿岸建有四个内河大港。
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是苏北最大城市和由苏、鲁、豫、皖边区组成的淮海经济区的中心。
“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
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徐州南北,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为全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
全市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037.3平方公里。
徐州古称彭城,有着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中华易经和养生学的鼻祖彭祖、汉代开国皇帝汉高祖、人杰鬼雄项羽都在徐州留下了他们的痕迹。
彭城大地上留下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不胜枚举,其中尤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极具艺术欣赏和考古价值,每年10月初,徐州还举办汉文化国际旅游节。
而以云龙山水、泉山森林公园为中心的风景区兼有北雄南秀之美,美若西子,秀比江南,是苏北著名的风景胜地。
区划:辖云龙、鼓楼、铜山、泉山、贾汪5个区,新沂、邳州2个县级市,睢宁、沛县、丰县3个县。
徐州历史试题及答案高三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徐州历史上曾是哪位皇帝的封地?A. 秦始皇B. 汉高祖C. 汉武帝D. 唐太宗答案:B2. 徐州的云龙山因何得名?A. 形状似龙B. 云雾缭绕C. 传说有龙D. 皇帝赐名答案:C3. 徐州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是?A. 长平之战B. 徐州之战C. 官渡之战D. 赤壁之战答案:B4. 徐州的汉文化博物馆主要展示的是?A. 秦朝文化B. 汉朝文化C. 唐朝文化D. 宋朝文化答案:B5. 徐州的云龙湖因何得名?A. 形状似龙B. 云雾缭绕C. 传说有龙D. 皇帝赐名答案:A6. 徐州的汉代三绝指的是?A. 汉画、汉碑、汉墓B. 汉画、汉书、汉墓C. 汉碑、汉书、汉墓D. 汉画、汉碑、汉书答案:A7. 徐州的彭祖园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A. 彭祖B. 刘邦C. 项羽D. 张良答案:A8. 徐州的汉代文化遗址中,最著名的是?A. 汉墓群B. 汉画石室C. 汉碑林D. 汉文化博物馆答案:A9. 徐州历史上的“彭城之战”发生在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10. 徐州的云龙山石窟群是何时开凿的?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徐州是江苏省的地级市,位于江苏省的______部。
答案:西北部2. 徐州历史上曾是______朝的都城。
答案:汉朝3. 徐州的汉文化博物馆收藏了大量______时期的文物。
答案:汉代4. 徐州的云龙湖是全国最大的______湖。
答案:城市5. 徐州的云龙山是国家级______风景区。
答案:风景名胜区6. 徐州的汉代三绝包括汉画、汉碑和______。
答案:汉墓7. 徐州的彭祖园是为了纪念______时期的长寿老人彭祖。
答案:上古8. 徐州的汉代文化遗址中,最著名的是位于______的汉墓群。
答案:市区9. “彭城之战”是发生在徐州的一场______。
高三作文:徐州散记一、初到徐州当我第一次踏上徐州的土地时,我惊异于徐州的美丽了。
未到徐州前,只知道这里被誉为“五省通衢”,不仅是苏、鲁、豫、皖交汇之地,而且也是苏西北重镇和陇海铁路、津浦铁路、京杭大运河等水陆交通枢纽,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平均九年就会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事,仅近代就有抗战时期的徐州会战、解放时期的淮海战役,那是一片血雨腥风的土地。
当然,从历史书中,我也知道这里是刘汉天下的发祥地,汉高祖刘邦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斩蛇起义、挥师西进,先入咸阳灭秦,后围垓下亡楚,从而有了400年刘氏天下,从而有了数千年汉风汉韵,那是一片风云际会的土地。
但,这些称得上美丽吗?当徐州的朋友告诉我,这里不仅是九州之一、彭祖故国,有着厚重的文化,而且山川形胜、钟灵毓秀,有着旖旎的风光时,我不由地忘却了旅途的劳顿,生发出了对这里6000年灿烂文明的向往,脑海中升起了“月儿弯弯照九州”的朦胧意境,迫不及待地想望一望古州明月的青辉,嗅一嗅楚汉文明的芳香,看一看湖光山色的俊秀……虽然是草黄叶枯的萧萧寒冬,并非徐州最美的季节。
但就像迎面走来的一位成熟少女,即使穿着臃肿的冬衣,遮不住的天生丽质依然扑面而来。
自然形势造就了徐州兼具东西之利、并蓄南北之风的独有魅力,使这里的山水同时具备了北方的豁然大气与南方的细腻灵丽。
古运河、故黄河、沂河、沭河、泗水穿境而过,满江清澈的碧水,如同一条条温润的玉带,静静地流淌;洛马湖、云龙湖、微山湖点缀其间,冬日里沉沉的湖面,如同一面面精美的铜镜,映照着四周的垂柳与山色;户部山、云龙山、九里山、龟山依城傍水,低低的山峦温顺有致,如同一块块天然无饰的奇石,拥绿堆翠、势而不阻。
山水间,便是拥有千万人口的彭城故地新徐州,栉比的大厦与笔直的大道彰显着大都市的繁华,精致的广场与完整的古建渗透着文化的底蕴。
就这样,水围着城、城依着山、山傍着水,如同一幅山水长卷,让人品不透,看不够。
徐州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正如徐州的山水、物产、风俗、饮食等都融会了东西南北的精华一样,徐州人也兼具了北方的豪情与江南的婉约,因而徐州自古就是出英雄与美女的地方。
“两汉文化看徐州”究竟看什么“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这个旅游广告语,是徐州市旅游局一位副局长,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最先提出来的,着眼点在“两汉文化看徐州”。
于是,外地旅行社和游客就提出一个问题:具体“看”什么?回答是:至少有四“块”可看:一看徐州两汉文物“三绝”。
“三绝”,即楚王陵(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
这是徐州的三项出土文物,值得一看。
但西安的旅游界有人提出质疑:他们说:两汉皇帝都埋西安和咸阳,而皇帝可比徐州的楚王大一级啊,看楚王陵不如看皇帝陵。
我们回应说:皇帝大于楚王,这是事实,但两汉皇陵都没有发掘,怎么看呀?徐州楚王陵已发掘了7座,这就打了个时间差,其中狮子山楚王陵,还评为1995年全国十大文物发掘之首。
咸阳有人说:我们这里的杨家湾也有汉兵马俑啊,而且早在1965年就发掘了,比徐州早发掘30年。
徐州人回应说:是的,两地的汉兵马俑在数量和体量上,都差不多,而且都是卫队性质,都是陪葬物,但是咸阳的墓主人没找到,而徐州的找到了,即西汉楚王刘戊,墓也发掘了,即狮子山楚王陵。
这一点与杨家湾的汉兵马俑有很大不同。
但与西安和咸阳最大的不同还在于,徐州的楚王陵(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这种“三绝”同聚于一地的现象,除徐州外全国并无二处。
三者紧密相联,使两汉文化内涵更加集中和丰富,而别处则多少显得有些单调,当然,游客也是可以看看的。
说到这里似乎该画句号了,好像“三绝”就是徐州两汉文化的全部,就只有这么多了,就看这么多吧,连不少徐州人都这么认为,都如此这般地介绍。
不,不能这么说,“三绝”仅是徐州两汉文化的一小部分,还有以下更多的内容可看:二看徐州人怎样创建大汉王朝没有大汉王朝哪来的两汉文化?这是一种“皮毛关系”,皮之不存,毛将附焉?所以要看看徐州人怎样创建大汉王朝的?汉朝的开国皇帝是徐州沛县人刘邦,跟随刘邦“马上”夺天下的骨干力量,也是徐州沛县人。
刘邦登基做皇帝之后,论功封赏,沛县人被封为丞相的有5个:萧何、曹参、王陵、周勃、樊哙,这些人还分别被封为侯。
徐州汉代三绝古彭徐州,东方重镇,岗岭四合,众山环抱,东滨大海,西控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交通便利,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徐州先秦时代位属楚国,乃西楚之重镇;后成为汉家帝王之乡和大汉王朝的发迹之地,在西汉时期盛极一时。
楚风汉土孕育了徐州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留下了蕴藏丰富、举世闻名的汉代遗产。
故人称“秦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两汉看徐州”。
其中尤以构造各异的汉墓、栩栩如生的汉画像石、惟妙惟肖的汉兵马俑为最,并称徐州“汉代三绝”。
下面就来一一介绍。
“三绝”之汉墓“三绝”中以汉墓位列第一。
迄今为止,徐州汉墓已发掘清理近300座,在这些形式各异的汉墓中尤以十几座汉代王侯陵墓最具规模,其中徐州西汉楚王陵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北洞山楚王陵、龟山汉墓和狮子山楚王陵。
以“精”“奇”“雄”各领风骚。
北洞山楚王陵出土的220余件彩俑;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铁铠甲、玉棺、玉豹;小龟山楚王墓出土的水晶带钓、刘注银印、火山汉墓出土的银缕玉衣;土山汉墓出土的鎏金兽形砚;睢宁刘楼汉墓出土的铜牛灯等珍贵文物,皆属国宝。
其中,狮子山楚王陵是1994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苏徐州发现的,狮子山楚王陵是西汉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二代楚王刘郢的陵墓,它位于中国东部江苏省的徐州市三环路狮子山,四千余件兵马俑是楚王陵的重要陪葬品,它发现于1984年,时隔十年后,发掘了主人墓——楚王陵。
楚王陵位于徐州东郊狮子山南麓,凿石为室,穿山为藏,墓室嵌入山腹内深达百余米。
其庞大的规模、恢宏的气势、奇特的建筑结构,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
墓中出土各类珍贵文物二千余件(套),有金、银、铜、铁、玉、石、陶等质地,其中不乏倾城倾国的艺术珍品,如雕龙玉璜、弦纹玉环、雕花玉厄、螭虎纹玉饰、镶玉漆棺、铜扁壶等,均是国内考古的首次发现,尤其珍贵的是科学工作者根据王陵中残留的楚王遗骨,首次成功地复原了二千一百年前一代楚王的形象。
在中国的汉代,盛行灵魂不灭,祖先崇拜和儒家孝道思想,普遍认为“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由此产生了“事死如生”的丧葬观,在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上也极力摹仿现实生活中的地面住宅,这座楚王陵墓几乎就和地面上的王宫一样,随葬品也包括了楚王生前所使用的一切物品。
四千多年的文明史为徐州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宛如斜挂于历史苍穹中的璀璨星河。
其中尤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
作为汉文化发源地,每年10月初,徐州将举办汉文化国际旅游节。
自古徐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古有九里山古战场,今有淮海战役新遗迹。
而以云龙山水、泉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的风景区兼有北雄南秀之美,美若西子,秀比江南,使徐州成为一个独具特色优秀的风景旅游胜地。
两汉文化重镇代表性景点/区:徐州汉文化景区(包括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龟山汉墓,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茅村汉画像石墓,徐州博物馆,徐州汉城,沛县汉城等。
“秦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两汉看徐州”。
两汉400年间,徐州共有13位楚王、5位彭城王。
城周围汉墓林立,已经出土发掘的汉墓有200多座,均是两汉的王侯、国戚的墓葬,丰富而宝贵的汉代文化遗产为中国国内所罕见。
构造各异的汉墓、栩栩如生的汉画像石、惟妙惟肖的汉兵马俑,并称为“汉代三绝”。
1995年“狮子山楚王陵”的发掘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被评为中国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墓内出土的玉棺、金缕玉衣,为世上稀有珍品,令人叹为观止。
汉文化遗址在这里也是处处皆是。
西汉一代楚王刘交墓,龟山楚襄王刘注墓,卧牛山楚王刘纡墓,东洞山楚王刘延寿墓等,都是以山为陵,坡凿通道,建筑地下宫,形成了巨大的地下宫殿群。
除丰县汉皇祖陵外,徐州还有张良圮桥受书处和子房山,项羽的戏马台、范增墓、刘邦的拔剑泉、泗水亭等,汉文化遗迹多不胜举。
1)“三绝”之汉墓徐州汉代十八陵经考古的有北洞山第二代楚王墓、狮子山第三代楚王陵、驮蓝山第四(五)代楚王陵、龟山第六代楚王墓、东洞山第八代楚王陵、土山东汉彭城王陵等。
徐州西汉楚王陵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北洞山楚王陵、龟山汉墓和狮子山楚王陵。
以“精”“奇”“雄”各领风骚。
北洞山楚王陵出土的220余件彩俑;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铁铠甲、玉棺、玉豹;小龟山楚王墓出土的水晶带钓、刘注银印、火山汉墓出土的银缕玉衣;土山汉墓出土的鎏金兽形砚;睢宁刘楼汉墓出土的铜牛灯等珍贵文物,皆属国宝。
汉代三绝简介
楚王陵、汉兵马俑、汉画像石为汉文化的精髓,被称为“汉代三绝”。
两汉文化风景区位于在徐州市云龙区东部,区内有汉代墓葬中的代表龟山汉墓,闻名遐迩的九里山古战场,中央电视台外景基地徐州汉城、宛朐侯刘艺墓、刘楼火山汉墓、末代楚王墓以及有着几十万年历史的白云洞和唐代贞观时期的白云寺,总占地面积940000平方米。
对外开放的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博物馆两处均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景区的核心景点。
此外,景区内还有汉兵马俑、骑兵俑坑和马俑坑,已探明有待发掘的汉代墓葬群等遗迹,是徐州两汉文化遗存最集中的地区。
墓葬群工程浩大,气势雄伟,可谓鬼斧神工,撼人心魄,体现了汉代粗犷豪放、大朴不雕的美学风格,特别是墓的设计和施工,处处凝聚着汉代建筑设计师和工匠的高超智慧和精巧技艺,甚至很多方面是当代高科技仍无法破译的千古之谜。
徐州汉文化典故
徐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以下是一些徐州汉文化典故:
1. 徐祁《六牛图》:徐祁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画家、书法家,出生于徐州宿豫。
他的代表作《六牛图》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珍品之一,反映了徐州当地草原的牛群和农耕文化。
2. 马融《对韩愈论诗》:徐州是东汉时期的文化重镇,马融是当时徐州名士之一。
他曾经和韩愈一起学习诗歌,后来撰写了《对韩愈论诗》一文,进行了对诗歌美学的深入探讨。
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曾经在徐州任过刺史。
他在徐州写下了《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著名的离别诗,表达了自己对徐州大地的深沉感情。
4. 蔡沈《夜泊牛渚怀古》:南朝时期的诗人蔡沈曾经在徐州任职,他在徐州的燕子矶畔夜观牛渚之景,一时感叹,写下了《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著名的诗篇。
5. 王褒《论衡》:东汉时期的王褒是徐州名士,他著有《论衡》一书,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论说文学著作之一。
该书内容涉及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等多个方面,对我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初三杰”指西汉建立时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位开国功臣。
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所以有天下者何?”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
刘邦遂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抚民,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1、萧何沛郡丰邑(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
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
萧何早年入仕秦朝,担任沛县主吏掾,辅佐沛公刘邦起义。
攻克咸阳后,接收了秦丞相府、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全国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起到重要作用。
楚汉之争时,留守关中,稳固后方,向前线输送士兵、粮饷,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了重要作用。
西汉建立后,担任相国,史称“萧相国”,册封酂侯,名列功臣第一。
他采摭秦朝六法,制定实施《九章律》。
主张无为而治,采用黄老之术,休养生息。
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
刘邦死后,辅佐汉惠帝。
与萧何有关的成语典故:(1)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
(2)萧规曹随: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
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
2、韩信韩信,淮阴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
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劳,但后来却遭到刘邦的疑忌,最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与韩信有关的成语典故:(1)推陈出新:当年韩信刚投奔刘邦时,刘邦让他管理粮仓,韩信提出了"推陈出新"的管理理念,即把粮仓开设前后两个门,把新粮从前门运送进去,把旧粮从后门运出来,这样可以防止粮食在蜀中炎热潮湿的环境下腐败变质。
徐州历史上的汉代三绝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与发迹地,皇亲国戚、豪强贵族聚居于此。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刘邦封其异母地刘交为楚王,都彭城,领有薛、东海、彭城三郡三十六县。
景帝削藩,楚国只剩下彭城、吕、留、偪阳、武原、梧、甾丘七县。
东汉建立,重设楚国,立笃信佛教的刘英为楚王,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信佛的国王。
公元71年,刘英到了丹阳后自杀,楚国国除。
公元88年,东汉章和二年,建彭城国,属县在西汉楚国七县的基础上增加了原来属于沛郡的广戚。
徐州是两汉文化的集萃之地。
故人称“秦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两汉看徐州”。
徐州的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并称为“汉代三绝”,其中汉画像石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珍贵的历史价值与南京六朝石刻、苏州园林并称为“江苏三宝”。
构造各异的汉代墓葬
迄今为止,徐州已清理发掘汉墓五百余座,其中西汉楚王墓九处十六座,在这些形式各异的汉墓中尤以狮子山楚王墓、龟山楚王墓最具代表性。
狮子山楚王墓位于徐州东郊狮子山南麓,1995年发掘,时代为西汉早期。
墓葬凿石为室,穿山为藏,墓室嵌入山腹内深达百余米,容积5000多立方米,出土金、银、铜、铁、玉、陶等各类珍贵文物近二千件套,工艺精
绝,令人叹为观止。
它是徐州地区规模最大、文物遗存最多、历史价值最高的一座西汉王陵。
龟山汉墓位于徐州市鼓楼区境内的龟山西麓,1981年2月被当地群众开山采石首次发现,是第六代楚襄王刘注和夫人的夫妻合葬墓,其中南为楚襄王刘注墓,北为其夫人墓,两墓均为横穴崖洞式,墓葬开口处于龟山西麓,呈喇叭形状,有南北两墓道,墓室由人工开凿而成。
每条通道长56米,高1.78米,宽1.06米,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为5毫米,精度达到1/10000,南北通道相距19米,夹角为20秒,误差是1/16000,通道地平面,内外高低相差527毫米,呈10/1000的自然坡度,打凿精度很高。
每条通道由26块塞石分上下两层堵塞,每层13块,每块塞石重达6-7吨。
墓室十五间,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墓葬东西全长83米,南北最宽处达33米,总面积近700平方米,容积达到2600多立方。
极具科学文化价值,蕴含了汉代工匠的高超智慧和精湛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