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新检定校准检测检验等名词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计量器具的有效控制”提出“只有实现计量向测量过渡,检定向校准过渡,量传向溯源过渡……”,我国的计量工业计量才能真正与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接轨,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检定和校准2001年发布在中国计量网上一、检定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JJF10 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规范第912条,以下简称本规范及条款)检定是法制计量工作中计量器具控制(96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对象是法制管理范围内的计量器具。
由于各国的管理体制不同,法制计量管理的范围也不同。
我国早在1987年由国家计量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共分十二大类上千种;同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即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55项,国家计量局又发布了明细目录共111种;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又增补了4项6种。
此外,在我国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要实行强制检定。
这些就构成了我国计量器具检定的对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经济的发展,加入WTO已指日可待,法制计量的范围将随之调整,今后要强化检定的法制性,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实施检定,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可采用校准、比对、测试等方式达到统一量值、溯源的目的。
通过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满足法规中所规定的计量要求,技术要求及有关行政要求。
检定的依据是计量检定规程。
我国《计量法》第十条规定“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
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
计量检定必须执行计量检定规程。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
没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分别制定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并向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备案。
还搞不懂什么是检定、校准、检测?计量工作经常涉及测量仪器和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和检测,这三个术语有什么不同和联系,昌晖仪表在本文深入解读。
1、检定检定是计量领域中的一个专用术语,是对测量仪器的检定、计量器具的检定,简称计量检定或检定。
检定(verification)的定义是“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符合法定要求的活动,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也就是说,检定是为评定计量器具(测量仪器)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确定其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
检定具有法制性,其对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中的计量器具,包括计量标准器具和工作计量器具,可以是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和测量系统。
检定的目的是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有关的法定要求。
法定要求是指按照《计量法》对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的技术和管理要求。
对每一种计量器具的法定要求反映在相关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以及部门或地方计量检定规程中。
检定方法的依据是按法定程序审批公布的计量检定规程。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没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分别制定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
检定工作的内容包括对计量器具进行检查,它是为确定计量器具是否符合该器具有关法定要求所进行的操作。
这种操作是依据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所规定的量值传递关系,将被检对象与计量基、标准进行技术比较,按照计量检定规程中规定的检定条件、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最后按检定规程规定的计量性能要求(如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测量不确定度、影响量、稳定性等)和通用技术要求(如外观结构、防止欺骗、操作的适应性和安全性以及强制性标记和说明性标记等)进行验证、检查和评价,对计量器具是否合格,是否符合哪一准确度等级做出检定结论,并按检定规程规定的要求出具证书或加盖印记。
结论为合格的,出具检定证书和/或加盖合格印;不合格的,出具检定结果通知书或注销原检定合格印、证。
计量检定、校准、功能检查性名词解释1、计量检定计量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检定的目的是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有关法定要求,确保量值的统一和准确可靠。
法定要求是指按照《计量法》对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的技术和管理要求。
对每一种计量器具的法定要求反映在相关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以及部门、地方计量检定规程中。
计量检定的依据:检定工作必须依据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和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如无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可使用部门或地方制定的计量检定规程。
2、仪器设备的校准仪器设备的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测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以往习惯上称之为仪器设备的校验。
校准的目的是确定被校准对象的示值与对应的计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的关系,以实现量值的复现性。
校准的方式分为试验室自校准和请外部机构校准两种。
校准的依据:校准应根据顾客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技术文件。
首选是国家计量校准规范;如果没有国家计量校准规范,可使用满足顾客需要的公开发布的、国际的、地区的或国家的技术标准或技术规范;或依据计量检定规程中的相关部分;或选择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学书籍和期刊最新公布的方法;或由设备制造商指定的方法;或使用自编写的校准方法文件,自编写校准方法应依据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进行编写,经确认后使用。
3、仪器设备的功能检查仪器设备的功能性检查是指对仪器设备的装备或系统所具备的各功能段的功能进行定性验证的检查。
检查各项功能是否正常,确定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4、检定与校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计量检定和校准都是实现溯源性的重要形式,是确保量值准确一致的重要措施。
(1)目的不同校准主要用以确定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
检定是对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进行的全面评定,确定其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
仪器仪表的标定、检定、校准、校验四个术语有什么区别
仪器仪表的标定、检定、校准、校验四个术语有什么区别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可能接触到标定、检定、校准、校验这几个名词,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标定、检定、校准、校验
标定:
通过测量标准器的偏差来补偿仪器系统误差,从而改善仪器或系统准确度(精度)的操作。
标定一般用于较高精度的仪器。
检定:
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通过实验确定计量器具示值误差是否符合要求的活动。
检定范围是我国计量法明确规定的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
校准:
依据相关校准规范,通过实验确定计量器具示值的活动。
通常采用与精度较高的标准器比对测量得到被计量器具相对标准器的误差,从而得到被计量器具示值的修正值。
校准主要用于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
校验:
在没有相关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时,按照组织自行编制的方法实施量值传递溯源的一种方式。
主要用于专用计量器具、或准确度相对较低的计量器具。
标定、检定、校准、校验的含义与区别
一.标定含义:
使用标准的计量仪器对所使用仪器的准确度(精度)进行检测是否符合标准,一般大多用于精密度较高的仪器。
主要作用:
1.确定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赋予仪器或测量系统分度值;
2.确定仪器或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
3.消除系统误差,改善仪器或系统的正确度;。
计量中的校准术语定义
校准是指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量化检测仪器能力的一种活动,意
在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准确性。
它包括测量校准和控制校准两个
主要方面。
测量校准要求控制输出,以确保它与空气、温度、压
力等因素的变化对应。
而控制校准要求在指定的范围内,检测仪
器的时间决定的变化是一致的,也就是保持一直的检测精度。
校
准证书是表示检测仪器偏差值、最大检测精度和最小所接受的偏
差值的佐证文件。
校准的定义能够更具体的分为三个术语,就是校准曲线,校准偏
差和校准因子。
校准曲线是使用回归分析而得出的函数,它表示
了校准中观察值与抽样值之间的关系,能够有效的反映检测仪器
的实际性能和能力,可以方便的将检测值转换为标准值。
校准偏
差指的是检测仪器的实际值与标准值的偏差。
它表示仪器能够达
到多少程度的准确性,可以用数值表示,可以较容易地进行比较。
校准因子则是指观察值与抽样值差异所必须正确及准确调整的因子,以适应不同的检测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校准是检测仪器能力和性能评估的不可分割组成
部分,可以保证检测数据与标准值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有效的降
低了检测仪器误差对检测成果的影响。
它的可重复性也可以帮助
企业控制检测仪器的工作,最大化的确保检测精度,从而较好的
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校准术语定义是为了更准确的表示检测仪器的性能能力,有助于检测仪器和量测业务取得更好的精度和效率。
不仅是企业行业可以受益,像采购检测仪器和技术服务等购买者,也可以从中受益。
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
在滴定分析中常用作滴定剂。
在其他的分析方法中用标准溶液绘制工作曲线或作计算标准。
标定:标定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使用标准的计量仪器对所使用仪器的准确度(精度)进行检测是否符合标准,一般大多用于精密度较高的仪器。
二是有校准的意思。
滴定误差:分析化学中,由滴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不一致而引起的相对误差基准物质:分析化学中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滴定分析中操作溶液浓度的物质。
基准物质应符合五项要求:一是纯度(质量分数)应≥99.9%;二是组成与它的化学式完全相符,如含有结晶水,其结晶水的含量均应符合化学式;三是性质稳定,一般情况下不易失水、吸水或变质,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及二氧化碳反应;四是参加反应时,应按反应式定量地进行,没有副反应;五是要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以减小称量时的相对误差。
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以溶液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与酸碱滴定法和配位滴定法相比较,氧化还原滴定法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可用于无机分析,而且可以广泛用于有机分析,许多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来加以测定。
朗伯比尔定律:光被透明介质吸收的比例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在光程上每等厚层介质吸收相同比例值的光。
检测限:指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可靠程度内可以从样品中检测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所谓检测是指定性检测,即断定样品中确定存在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定物质。
指示剂:指示剂是一类在其特定的PH值范围内,随溶液PH值改变而变色的化合物,通常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
盐效应:往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没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由于溶液中离子总浓度增大,离子间相互牵制作用增强,使得弱电解质解离的阴、阳离子结合形成分子的机会减小,从而使弱电解质分子浓度减小,离子浓度相应增大,解离度增大,这种效应称为盐效应(salt effect)。
当溶解度降低时为盐析效应(saltingout);反之为盐溶效应(saltingin)。
检定与校准的区别
检定:在JJF1001-1998中,“检定”定义为: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检定通常是进行量值传递、保证量值准确一致的重要措施。
校准:在JJF1001-1998中,“校准”定义为: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校准是在规定条件下,给测量仪器的特性赋值并确定示值误差,将测量仪器所指示或代表的量值,按照比较链或校准链,溯源到测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上。
简单地说,校准是把被测仪器或测量系统与已知参考标准的比较过程,并报告比较的结果。
校准证书给出测量不确定度,测量误差。
检定属于法制计量范畴,除与校准一样的比较过程外,检定还要对照技术规范——通常是计量器具厂家给定的技术指标,给出合格与否的结论。
校准与检定的对象都是测量仪器、测量系统或计量器具。
但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必须检定。
检定依据是检定规程,必须明确检定周期。
校准依据是技术规范,也可以是检定规程(部分内容),校准周期没有明确规定,一般给出建议再校准的时间为一年。
今后发展方向:由于检定是法制计量行为,出检定证书的收入,计量部门要全部上缴财政;
校准是市场行为,出校准证书的收入,计量部门可以提留。
所以计量部门能校准的多校准,少开检定。
并可以协议收费,不受财政,收费标准的约束。
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概念及内涵......概念及内涵1.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概念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ational Quality Infrastructure ,简称NQI)的理念最早由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UNCTAD)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在2005年共同提出。
2006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提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概念,将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为主要内容)并称为国家质量基础的三大支柱,这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链条,是政府和企业提高生产力、维护生命健康、保护消费者权利、保护环境、维护安全和提高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支撑社会福利、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
至今,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概念已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
2017年,经过国际上负责质量管理、工业发展、贸易发展、监管合作的10个相关国际组织共同研究,在2018年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发布的《质量政策——技术指南》一书中提出了新的质量基础设施定义。
新定义指出,质量基础设施是由支持与提升产品、服务和过程的质量、安全和环保性所需的组织(公、私)与政策、相关法律法规框架和实践构成的体系。
同时指出,质量基础设施体系涉及消费者、企业、质量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机构、政府治理五个方面;还特别强调,质量基础设施体系依赖于计量、标准、认可(从合格评定中单列出来)、合格评定和市场监督。
2.合格评定的概念根据国际标准ISO/IEC17000《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中的定义,合格评定(Conformity Assessment)是指“与产品、过程、体系、人员或机构有关的规定要求得到满足的证实”。
国际标准化组织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出版的《合格评定建立信任》指出,商业顾客、消费者、用户和政府官员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环保、安全性、经济、可靠性、兼容性、可操作性、效率和有效性等特征都有期望,证明这些特征符合标准、法规及其他规范要求的过程称为合格评定。
计量名词解释●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
检定是量值传递式溯源的一种方式。
检定范围:主要指《中华人民工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中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
检定必须依据计量检定规程。
检定必须给出计量器具合格与否的判定。
检定应按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周期执行。
●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示值与对应的计量标准复现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校准是量值传递溯源的一种方式。
校准范围: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中规定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
校准依据应当优先选择国家校准规范,没有国家校准规范可根据计量检定规程或相关产品标准,使用说明书等技术文件编制校准技术条件,再经技术机构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使用。
校准只给出与其示值偏离数据或曲线,但不必判定仪器合格与否。
校准也应有校准周期。
●检测:对给定的产品、材料、设备、生物体、物理现象、工艺过程或服务,按规定程序确定一种或多种特性或性能的技术操作。
从定义可以看出,“检测”仅是一种技术操作,它只需要按规定程序的操作提供所测结果。
不需要给出测数据合格与否的判定。
●检验:对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诸如测量、检查、试验和度量,并将其结果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的合格情况所进行的活动。
从定义可以看出,“检验”不仅提供数据,还须对规定要求进行比较后,作出合格与否的判定。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是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依法设置或授权建立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的全面考核。
它是具有强制要求的行为。
其主要考核依据JJF1069-2003《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
由国家和省级政府计量主管部门组织考核,考核合格颁发证书和坚定/校准专用章。
经考核核准项目,依据现行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开展计量检定和计量校准。
5年考核周期,到期进行复审,周期内可适当进行监督评审。
●检测、校准实验室认可:检测、校准实验室认可,是对检测校准实验室具有某类型检测、校准能力的考核。
计量术语解释1.什么叫计量?什么叫测量?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障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它包括科学技术上的、法律法规上的和行天上石麟管理上的一系列活动。
测量是为确定量值而进行的一组操作。
2.什么叫校准?校准的依据是什么?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称为校准。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对其通常应作统一规定,特殊情况下也可自行制定。
3.什么叫检定?检定的依据是什么?我国强制检定的范围有哪些?测量仪器的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是否符全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检定具有法制怀,其对象是法制管理范围内的测量仪器。
检定的依据是按法定程序审批公布的计量检定规程。
我国规定,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属国家强制检定的管理范围。
此外,我国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也实行强制检定。
4.什么叫量值溯源性?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标准或国际计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称为量值溯源性。
5.什么叫计量单位?计量单位是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
6.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SI)的单位 SI单位 SI基本单位共7个 SI导出单位包括SI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共21个组合形式的SI导出单位 SI单位的倍数单位(包括SI单位的十进倍数单位和十进分数单位),共20个。
国家选定的作为法定计量单位的非SI单位,共16个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SI)量量的符合名称单位符合长度l(L)米m质量m千克kg时间t秒s电流I安[培]A热力学单位T开[尔文]K物质的量n(v)摩[尔]mol发光强度I(Iv)坎[德拉]cd7.何为测量仪器?它是如何分类的?测量仪器(计量器具)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
检定校验校正校准内校外校,分不清楚的看过来写在前面大家应该都知道,实验室中,所有计量设备都必须按照国家和公司统一要求进行计量检定。
以此来确保使用仪器的精密度,从而确保所有检测数据准确、有效。
那么,什么是检定、校验、校正、校准、内校和外校?检定结果如何衡量?哪些仪器设备需要强制送检?何时送检?做内部校时应该注意什么?要弄懂这些问题,咱们先来看看他们各自的定义。
定义检定定义由法制计量部门或法定授权组织按照检定规程,通过实验,提供证明来确定测量器具的示值误差满足规定要求的活动。
检定属于强制性的执法行为,属法制计量管理的范畴。
其中的检定规程协定周期等全部按法定要求进行。
校验定义计量器具的校验:是指在尚没有检定系统和检定规程的条件下,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检测性能,确定其是否合格,根据需要所进行的全部工作。
校验方法的内容一般应包括:概述、技术要求、校验条件、校验项目、具体校验方法、校验结果的处理、校验周期、附录或附加说明等部分。
校准定义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示值,分别采用精度较高的检定合格的标准设备和被计量设备对相同被测量物进行测试,得到被计量设备相对标准设备误差的一组操作,从而得到被计量设备的示值数据的修正值。
一般认为,检定应主要用于有法制要求的场合,对无法制要求的场合可根据条件自由选用;校准主要用于准确度要求较高,或受条件限制,必须使用较低准确度计量器具进行较高测量要求的地方;校验主要用于无检定规程场合的新产品、专用计量器具,或准确度相对要求较低的计量检测仪器及用于检验的试验硬件或软件。
校正定义仪器校正主要对仪器仪表进行部分仪表性能检测与调准,克服电子元件(电阻电容、运放等)的分散性带来仪表性能的不一致。
校正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仪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参数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参数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其目的是通过与标准比较确定测量装置的示值。
检定、校准、测试的区别简单的说检定证书可以判断计量器具是否合格,校准证书和测试证书不可以!这个问题首先要先说定义检定:是指为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确定其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包括检验和加封盖印等。
它是进行量值传递的重要形式,是保证量值准确一致的重要措施。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检测仪器或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标准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相对应的由参考标准获得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测试:按照规定的程序,为了确定给定的产品、材料、设备、生物体、物理现象、工艺过程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或性能的技术操作。
1.对象目的不同从定义就可以看出检定是对计量器具全面评定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过程,评定测量装置的误差范围是否在规定的误差范围之内,而校准和测试也可以对产品或设备,是对照计量标准,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属于自下而上量值溯源的一组操作。
2.性质不同校准:不具有强制性,属于组织自愿的溯源行为。
这是一种技术活动,可根据组织的实际需要,评定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为计量器具或标准物质定值的过程。
组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规定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
自行规定校准周期、校准标识和记录等。
检定:属于强制性的执法行为,属法制计量管理的范畴。
其中的检定规程协定周期等全部按法定要求进行。
3.依据不同检定必须到有资格的计量部门或法定授权的单位进行。
依据国家颁布的《检定规程》进行操作。
校准的方式可以采用组织自校、外校,或自校加外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可以依据国家颁布的《检定规程》也可以自行编写。
4.周期不同检定的周期必须按《检定规程》的规定进行,组织不能自行确定。
检定周期属于强制性约束的内容。
校准周期由组织根据使用计量器具的需要自行确定。
可以进行定期校准,也可以不定期校准,或在使用前校准。
校准周期的确定原则应是在尽可能减少测量设备在使用中的风险的同时,维持最小的校准费用。
可以根据计量器具使用的频次或风险程度确定校准的周期。
校准?检定?内校?外校?为什么要进行仪器校准?因为测量仪器按惯例属于一类仪器,在人为从事测量活动时候仪器会老化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比如灰尘、温度的影响。
有时候仪器还会有误差,只有通过定期检查才能发现仪器的问题,同时能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度。
打个比方说,仪器检测就像人的身体每年都要进行一次的体检一样,体检中心不是要给你治疗你身体的某个缺陷,而是告诉你身体的本身存在着什么问题,而那张体检结果单就像是我们的仪器校准证书一样,告诉了你的身体是否健康,仪器校准中心的工程师们就像是给你体检的医师一样,给你的仪器做全方位的检查,出具一定的证明。
质量监督与仪器检测关系着你企业的发展,建议你每年还是定期做彻底的校准。
何为校准(检定)校准(检定):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示值、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想对应的由参考标准确定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检定是为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确定其是否符合法定要求所进行的全部工作。
内部校准和外部校准校准结果的评估仪器的校准和维护是紧密联系的常用分析仪器的维护保养液相色谱仪的维护保养①对高压泵应定期(如每月)进行润滑,从而减轻泵的运动部件的磨损。
②仪器连续使用时,泵较容易启动,但在更换贮液槽或者泵长期不用时,则开始分析前要采用注液启动。
③更换溶剂时,必须小心。
在更换不混溶的溶剂时,应先用与原溶剂和欲更换溶剂都相溶的溶剂对系统冲洗两遍,然后再用新溶剂冲洗两遍。
④不锈钢制成的零件易受卤盐和强氧化剂(其中包括含锰、铬、镍、铜、铁和钼的水溶液)的浸蚀,这些溶液不能作为流动相。
如果一定要用腐蚀性的盐类作流动相,需事先用硝酸对不锈钢零件进行钝化处理,以提高其耐腐蚀的能力。
⑤当仪器不使用时,为安全起见,通常需要切断主电源开关,但电源仍将继续向RAM电池充电,因此,不管仪器断电多久,所有的程序均可被存储下来。
然而,如果使用水溶性缓冲剂(特别是含有诸如卤化物之类的腐蚀性盐类)时,泵在仪器停置的期间内应保持运转。
检定、校准、检测、检验、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检测校准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审查认证名词解释
检定(verification)
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
检定是量值传递式溯源的一种方式。
检定范围主要指《中华人民工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中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
检定必须依据计量检定规程。
检定必须给出计量器具合格与否的判定。
检定应按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周期执行。
校准(calibration)
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示值与对应的计量标准复现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校准是量值传递溯源的一种方式。
校准范围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中规定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
校准依据应当优先选择国家校准规范,没有国家校准规范可根据计量检定规程或相关产品标准,使用说明书等技术文件编制校准技术条件,再经技术机构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使用。
校准只给出与其示值偏离数据或曲线,但不必判定仪器合格与否。
校准也应有校准周期。
检测(test)
对给定的产品、材料、设备、生物体、物理现象、工艺过程或服务,按规定程序确定一种或多种特性或性能的技术操作。
从定义可以看出,"检测"仅是一种技术操作,它只需要按规定程序的操作提供所测结果。
不需要给出测数据合格与否的判定。
检验(inspection)
对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诸如测量、检查、试验和度量,并将其结果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的合格情况所进行的活动。
从定义可以看出,"检验"不仅提供数据,还须对规定要求进行比较后,作出合格与否的判定。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是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依法设置或授权建立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的全面考核。
它是具有强制要求的行为。
其主要考核依据JJF1069-2003《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
由国家和省级政府计量主管部门组织考核,考核合格颁发证书和坚定/校准专用章。
经考核核准项目,依据现行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开展计量检定和计量校准。
5年考核周期,到期进行复审,周期内可适当进行监督评审。
检测、校准实验室认可
检测、校准实验室认可,是对检测校准实验室具有某类型检测、校准能力的考核。
检测、校准实验室认可采取自愿行为,任何一、二、三方的检测、校准实验室均可申请。
其考核依据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通用要求》或CNAL/AC01-2000。
由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组织专家考核。
考核合格后颁发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使用"CNAL"认可标志。
考核周期为5年,到期复审。
计量认证
计量认证是国家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产品质检机构的能力的考核。
其目的是保证质检机构为社会出具公正数据准确可靠。
计量认证是政府强制性行为。
是由国家认监委及地方行政部门组织考核。
计量认证主要依据质技监认函[2000]046号文《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和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经考核合格后颁发计量认证证书,使用"CMA"标准印章。
考核周期5年,到期复审。
审查认可
审查认可是对依法设置及授权的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能力考核。
属于强制性的政府行为。
由国家、部门、地方政府部门组织考核,即考核能力。
同时授权其代表国家行使产品监督。
考核依据质技监认函[2000]046号文和GB/T15481-2000。
考核合格颁发产品质检机构考核合格证书(验收证书)和授权证书。
可使用"CAL"标志。
考核周期5年,到期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