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语文第13课《宇宙的边疆》课文原文及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0.07 KB
- 文档页数:10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宇宙的探索精神。
2.学习课文中的说明方法,提高说明文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对宇宙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学习课文中运用到的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说明文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科学术语和概念。
2.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宇宙的了解和认识。
2.教师简要介绍《宇宙的边疆》的背景和作者。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辅导学生解决阅读中的困难,如科学术语和概念。
三、课堂讨论a.课文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b.作者如何看待宇宙的探索?c.课文中有哪些说明方法?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
二、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说明方法。
三、课堂练习a.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b.举例说明课文中的说明方法。
c.仿写一段说明文,介绍一种科学现象。
2.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
二、课文拓展1.教师介绍宇宙探索的相关知识。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宇宙探索的意义。
三、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说明文写作任务。
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
二、课堂讨论a.你认为宇宙探索的意义是什么?b.你如何看待人类在宇宙探索中的地位?c.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些说明方法值得学习?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反思。
四、作业布置2.教师批改作业,给予反馈。
五、教学反思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讲】人教必修3第13课《宇宙的边疆》教学资料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3.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4.扩展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过程与方法:采用教师点拨与学生讨论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解说词的特点,掌握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难点及解决办法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学生活动设计1.阅读分析全文结构。
2.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
(板书)宇宙的边疆二、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三、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
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
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
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
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9篇《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文本,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掌握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文本和教师点拨,练习运用抒情和议论的修辞方法,为解说词补充传达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容。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抒情,了解作者所传递的思考(宇宙不但横无际涯、辽阔瑰丽,不但可以为人类所了解,而且,从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上说,人类的命运和宇宙息息相关,人类大大小小的活动都可以追溯到宇宙及其起源),领会作者对人类好奇心、探索意识和质疑精神的肯定。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掌握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文本和教师点拨,练习运用抒情和议论的修辞方法,为解说词补充传达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容。
【教学方法】点拨法、提问法、讲解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PPT【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没有解说词的《动物世界》,再加上解说词,让学生体会解说词的重要性。
二、新课学习第一步: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希望学生可以了解解说词的特点,明确写好解说词的要点。
1.设置情境——假如要为宣传本校的纪录片配解说词,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思考解说词的特点。
问:你认为写好一篇解说词的关键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明确:解说词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解说词要有明晰合理的解说顺序。
②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
③解说要对解说对象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扩展。
2.说明顺序是一篇解说词解说效果的关键因素,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找出__的解说顺序。
(教师做方法上的指导)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明确:解说顺序——空间顺序,由远到近。
宇宙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第二步: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希望学生可以领会作者传递给我们的思考。
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6篇)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篇一【设计依据及教学目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
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
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宇宙的边疆》选自美国科学家、科普学家卡尔萨根的著作《宇宙》,它也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
作者以其通俗、自然、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宇宙中的星系、行星、恒星及其特点。
本文条理清晰,杂而不乱,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根据文本的类型特点,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关注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粗知大意(2)集疑释疑,突破难点(3)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你知道太空有多少星系、行星和恒星吗?你知道最远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你知道恒星为什么会散发出不同的光芒?你知道彗星为什么拖着尾巴呢?天文奇观使人类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宇宙的奥秘等待我们人类用智慧去不懈探索。
今天就让我们随卡尔萨根一起去领略宇宙的魅力。
(激发疑惑导入课文,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二、理清线索,整体感知1、师:作者卡尔萨根如同一位导游,带我们在广袤的宇宙中遨游。
边读课文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宇宙的?2、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第一部分(1—4)探索宇宙的奥秘第二部分(5—10)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点第三部分(11—一三)宇宙中的恒星及特点第四部分(14—一qi)我们的星系及地球(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走进文本,通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三、质疑释疑,突破难点1、通过阅读《宇宙的边疆》,你了解到了什么?2、对文中的内容,你有哪些疑惑之处?3、集中疑问,筛选分类,查阅相关资料,分组合作,探究释疑。
(1)课文题目《宇宙的边疆》,宇宙是无穷的,文题是否矛盾?(目前所探测到的最远的世界是总星系,总星系的半径为100亿光年,也是目前我们心中宇宙的大小,但100亿光年以外还可能有数不清的星系和星系团,它的边缘在哪里,至今仍是天文之迷,因此,文题的以宇宙的边疆仅指目前所探索到的宇宙的范围,文题不矛盾。
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通用8篇)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篇1一、教学设想本文节选自卡尔·萨根最著名的作品《宇宙》,是一篇讲述关于宇宙探索问题的科普说明文,亦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
作者以形象精美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宇宙的浩瀚无垠和神秘莫测,激发人们探索宇宙的强烈欲望。
作为解说词,作者抓住说明对象,按照空间说明顺序,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逐步推进介绍:从宇宙的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最后回到地球。
每部分紧密相连,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第一部分介绍宇宙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第二部分介绍星系;第三部分介绍恒星;第四部分介绍行星和太阳系;最后回归到人类的家园——地球。
同时,作者融入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使文本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也不断地表达了对人类世界的思考。
探索宇宙的激情和对人类的关怀结合在一起,使这篇文章超出简单的科学知识介绍层面,升华到更高的精神层面。
因此我决定,教学本文时,首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解说词的基本特点,并以此为线索快速梳理文章结构,明确作者的写作顺序和写作内容;然后跳过浅层次,重点分析探讨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在写作本文时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以激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课型①阅读欣赏课。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基本知识和结构。
②分析探究课。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化被动为主动,自发自主地探究分析体会,教师则适当引导点拨指导。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了解解说词特点,把握说明对象、顺序与语言等;②了解一些宇宙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①体会解说词中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好处;②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德育目标:①激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求知欲和科学精神;②体会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解说词的特点;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
难点: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体会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宇宙的边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宇宙探索的热情和好奇心。
2.学习课文中的说明方法,提高说明文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对宇宙科学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说明方法。
2.教学难点:把握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谈对宇宙的了解和认识。
2.提问:你们对宇宙的边疆有什么样的想象?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三、深入解读1.分析课文结构,把握课文脉络。
2.着重讲解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如:定义、举例、比较、引用等。
3.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提问:你们对宇宙的边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二、课堂讲解1.对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中的说明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写作。
三、写作训练1.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以“宇宙的边疆”为题,进行写作练习。
2.教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2.提醒学生关注宇宙科学,激发探索欲望。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提问:你们对宇宙的边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二、课堂讲解1.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中的说明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写作。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四、拓展延伸1.介绍宇宙探索的最新成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人类在宇宙探索中的责任和使命。
2.鼓励学生关注宇宙科学,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提问:你们对宇宙的边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二、课堂讲解1.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2.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三、德育渗透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学生活动设计1.阅读分析全文结构。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
(板书)宇宙的边疆二、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三、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
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
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
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
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
高中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宇宙的边疆》一文的主旨和要点。
2.掌握本文的重点词汇和重要短语的用法。
3.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分析解读文章中的事实细节和推理论证。
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5.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文章细节的理解与归纳。
2.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掌握。
3.文章整体结构的分析和理解。
4.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宇宙的边疆》一文的课文材料。
2.电子课件。
3.学生作品和案例。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 (5分钟)1.引入《宇宙的边疆》一文的背景和主题,唤起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2.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对宇宙的认识和想法,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边疆意味着什么。
第二步:阅读理解 (20分钟)1.让学生自主阅读《宇宙的边疆》一文,注意抓住文中的事实细节和主要论点。
2.分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筛选出关键信息。
3.教师带领全班共同讨论,引导学生对文中主旨思考和总结,梳理文章的逻辑结构。
第三步:词汇和短语练习 (15分钟)1.教师设计相关词汇和短语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相关词汇和短语的记忆和理解。
2.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答案,互帮互助。
第四步:分析文章结构 (15分钟)1.教师通过电子课件,展示《宇宙的边疆》一文的结构框架图,并进行解读和分析。
2.引导学生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和意义,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整体的逻辑。
第五步:写作训练 (20分钟)1.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要求学生以《宇宙的边疆》为题,写一篇短文,围绕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展开思考。
2.强调写作的准确性和逻辑性,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素材和自己的创造力进行写作。
第六步:总结和反思 (10分钟)1.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提供互相学习和改进的机会。
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悟,反思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语文第13课《宇宙的边疆》课文原文及课文摘录:星之彼端,有一个宇宙……宇宙的边缘,是一个让人窒息的地方。
在这里,属于人类科学家们的疯狂世界。
他们在宇宙边缘的悬崖上穿越,他们触摸到星际尘埃,探索着宇宙的奥秘。
他们不畏艰险,但却极其危险。
这个地方,充满了永恒的神秘。
在这个世界中,有一个人,他是人类科学家中的一颗星。
他就是我们熟悉的钱学森大师。
他告诉我说:“宇宙的边疆,是科学家不断进取,不断挑战的地方。
在这里,你要面对无尽的黑暗与寂寞,你要超越自己,你要破除一切以往的束缚。
在这里,没有谁比你更靠近星空,你是最接近神的存在。
”宇宙的边缘,是钱学森大师和他的科学家们的乐园。
他们用数学与物理的武器,挑战着宇宙的极限。
他们在这里,不断突破人类的认知,他们创造了一个平等、自由和幸福的科学世界。
宇宙的边际,是一个永恒的迷宫。
它无垠,它浩瀚,它深邃。
但是,这个星球上的科学家们,他们学不会恐惧。
他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我们就能够超越宇宙的边界,彻底解放人类的思想。
宇宙的边界,像一扇打开的大门。
它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的广阔,它也向我们证明了人类的伟大。
在宇宙的边缘,有无数的星球,有无数的生命体。
在宇宙的边界,有无数个宇宙,有无数个可能。
这是一个挑战人类智慧和勇气的地方。
而正是在这里,科学家们展示出了他们的伟大,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宇宙的边界是可以被挑战和征服的。
参考译文:At the other end of the stars, there is a universe...The edge of the universe is a suffocating place. It is the crazy world belonging to human scientists. They cross the cliffs at the edge of the universe, touch interstellar dust, and explore the mysteries of the universe. They fear no danger, but it is extremely dangerous. This place is full of eternal mysteries.In this world, there is a man, a star among human scientists. He is the familiar master Qian Xuesen.He told me: \。
《宇宙的边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并掌握文中涉及的宇宙知识,如星系、恒星、行星等概念。
o培养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学会筛选和整合信息。
2.过程与方法o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o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o引导学生认识到宇宙的浩瀚与人类的渺小,培养谦卑和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理解文中描述的宇宙结构和特点。
o学习科普文章的写作方法和特点。
2.教学难点o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
o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转化为个人感悟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你们是否曾仰望星空,对那浩瀚无垠的宇宙充满好奇?宇宙,这个充满神秘和未知的地方,一直吸引着人类去探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宇宙的科普文章——《宇宙的边疆》,一起揭开宇宙的面纱。
展示宇宙图片:通过展示宇宙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对宇宙有哪些了解?有哪些想要探索的问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通读课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o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关于宇宙的内容?o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2.回答问题:o课文主要介绍了宇宙的浩瀚、结构和特点,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o课文结构可以分为引言、主体和结语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提出探索宇宙的意义;主体部分详细介绍宇宙的结构和特点;结语部分总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并表达对未来的期待。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分析宇宙结构:o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宇宙结构图,展示宇宙从大到小的层次结构。
o引导学生讨论:宇宙的结构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宇宙会如此浩瀚无垠?2.探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o课文中提到哪些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活动?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o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中,有哪些困难和挑战?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3.分析科普文章的写作特点:o请同学们分析这篇科普文章的写作特点,如语言风格、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等。
高二语文教案:宇宙的边疆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宇宙的边疆》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宇宙的探索与思考。
2.学习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科学精神。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科学术语和抽象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宇宙的了解有多少?宇宙的边疆在哪里?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阅读效果。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科学术语和抽象概念,如宇宙、黑洞、暗物质等。
2.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如说明文的顺序、说明方法等。
3.讲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如作者对宇宙的探索与思考。
四、课堂讨论1.提问:课文中的宇宙边疆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说宇宙没有边疆?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提问:宇宙的边疆在哪里?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二、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等。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如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等。
3.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如作者的科学精神。
三、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批改作业,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2.提问:宇宙的探索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4.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宇宙探索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提问:宇宙的探索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和感悟。
三、写作指导1.讲解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分析优秀范文,借鉴其写作方法。
3.学生根据讨论成果和写作指导,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作业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分享写作心得。
五、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学习心得,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了宇宙的边疆的概念,感受到了作者对宇宙的探索与思考。
高中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三篇导读:本文高中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从文中筛选重要信息。
2、体味本文语言的准确与情趣诗意之美。
3、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深入挖掘探索过程中的怀疑和想象精神。
【教学难点】探讨标题的独特内涵。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教学。
【教学时数】第二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设计】1、导入:茫茫宇宙,充满奥秘。
仰望星空之时,会有许多遐思,有没有外星人存在呢?让我们先看一段视频,你相信有外星人存在吗?提问请一两个学生说说依据,我们走进课文《宇宙的边疆》,看看被美国人称为科学代言人的卡尔萨根怎么说的,他相信有吗?(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文章的写作宗旨“探索宇宙的奥秘”。
)(板书)2、问题一:探索宇宙时,应该具有什么精神?勇于怀疑富于想象(板书)(设计意图:以两种精神作为文章的切入点,抓住文章的关键。
)3、问题二:文中的哪些段落体现着作者的怀疑和想象?我们回过头来会猛然发现这么多的段落都在提到怀疑和想象,看来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确实需要这两种精神,难怪有人称卡尔萨根被为“怀疑论的马丁路德金”并且怀疑和想象的内容“外形有无差别”“社会形态是否一样”“智能生命”“文明现象”(板书)和我们儿时的好奇是一样的,我们常常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其实我们还可以说“宇宙辽阔无垠,很可能天外有人”。
4、问题三:宇宙有边疆吗?宇宙有中心吗?讨论两分钟:一部分同学认为“宇宙没有中心,没有边疆”因为“宇宙辽阔无垠、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另一部分认为“宇宙有中心”因为“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
还有一部分比较全面认为“宇宙有已知的中心也有一致的边疆”根据“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和“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地汪洋之滨”。
小结:所谓边疆中心都是对宇宙探索已知范围之内,未来还要我们这一代继续探索,那么中心边疆也会随之变化。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1【解读文本】《宇宙的边疆》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也是一篇解说词全文通过对众多宇宙画面的说明,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介绍了宇宙空间的奥秘和构成宇宙的星系、恒星、太阳系的基本特征,揭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意义本文最突出的特色是不仅准确科学地介绍了宇宙,而且还恰到好处地融合了说理和抒情,传达了作者对宇宙以及人类的认识和思考,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发了读者对宇宙探索的兴趣【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2、培养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3、引导学生掌握解说词的特点4、通过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2、鉴赏文本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议论抒情的句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对话式、合作探究式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每当我们抬头仰望无垠的夜空,常有无限的遐想神秘的太空中有多少人类难解的迷?屈原在《天问》中就有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日月天体如何连属?众星在天如何陈置?)的疑问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黑洞吗?你知道我们地球会和其它星体发生碰撞吗?你知道宇宙会逐渐膨胀并最终走向毁灭吗?天文奇观使人类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认识宇宙呢?(找出关键句)“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就让我们带着探索的精神来漫游宇宙二、走近作者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所编辑和主演的《宇宙》电视系列片以及根据电视片编写的《宇宙》一书,都成为当今世界的科普名著当有一次萨根要给一位搬运工小费时,这位搬运工拒绝了,说:“萨根博士,你把宇宙都给了我,让我为你做点什么吧”《宇宙》这部电视片吸引了大概五亿观众三、文章的说明对象1、宇宙在萨根笔下是什么样的?通过阅读1—6段找出描述宇宙特征的词语(辽阔无垠,神秘非常)2、先请同学就现有的知识描述宇宙的结构由此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宇宙——星系——恒星——太阳系——地球3、从这几个说明对象中任选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进行分析,找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并给它下定义,从而教会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说明的方法,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本质特征属概念四、文章的说明顺序:作者按照空间顺序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地介绍了整个宇宙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镜头步步推进,使得解说词的结构更加清晰五、文章的语言特色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作者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让我们了解了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解说词的另一特色就是通过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语言对说明对象进行描述,用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收到好的宣传效果,所以解说词注重文学性让学生结合解说词的特点赏析文中有文学性的句子或段落学生找到的可能有一些运用比喻、拟人等表现手法的句子,也可能是一些有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的句子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分析感受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优美的特点,由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句子启发学生的思考六、结合文中萨根对宇宙的认识,请学生来谈一谈对人类探索宇宙、地球的思考文本上对宇宙的认识:宇宙辽阔无垠,神秘非常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探索宇宙是一件让人心情激动的事情“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学生可能会有的认识:(1)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地球不过是宇宙这个汪洋中的一个小岛人类不过是宇宙万物的一种形态,是宇宙物质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是宇宙漫漫长河中的一族过客面对无比浩瀚深邃、威力无穷的宇宙,人类显得多么渺小、短暂整个人类尚且如此,个人更何足道哉?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人类又是朝气蓬勃,勇敢好学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2)宇宙对于我们似乎是个很遥远的概念,学习了本文,我们进一步知道我们和宇宙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所见的奇异的天象和宇宙发生的壮观事件相比,微不足道,宇宙更深处的奥秘和奇观还有待人类去探索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宇宙无涯,探索亦无境(3)人类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拥有地球,我们栖居在目前所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上,并在这里生存繁衍,生生不息,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人类在一边创造着地球美景,一边留下越来越多的环境灾难,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一系列环境和生态危机全面爆发,正使人类面临空前的挑战人类狂妄自大地主宰地球只能自食其果珍爱家园,保护家园,刻不容缓(4)在宇宙中地球是渺小孤弱的,人类更加渺小脆弱,生命的存在本身就奇迹,我们是宇宙中的幸运儿热爱生命,热爱家园老师的一点认识:宇宙的探索离不开后人对前人发现成果的质疑和完善卡尔·萨根在上世纪对宇宙的认识在我们今天看来也有一定的局限,比如在第十六段介绍行星时,冥王星是作为太阳系的行星出现的,但20xx年国际天文联合大会决定把它降级为“矮行星”但是我们要知道没有哪一个科学理论没有得到过质疑,而科学理论却在质疑中走向成熟结束语: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探索,学会思考最后齐读课文上第二个题记“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我站在茫茫无边神秘莫测的汪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继续开拓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职责”。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8教学目标:1、通过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宇宙方面的知识。
2、能自己查找关于宇宙方面的知识。
3、通过本课学习,能对宇宙产生兴趣,并热爱我们的航天事业。
教学重点、难点:能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宇宙方面的知识。
教学准备:关于宇宙方面的各种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让学生查找关于宇宙方面的资料。
2、结合上几节课的内容,引领学生学习宇宙,探索宇宙。
二、膨胀的宇宙1、我们知道在太阳系之外还有很多星体,你们都查找到了哪些关于宇宙方面的资料。
学生小组查找资料,并交流资料。
2、观察宇宙图片、资料,说说你对宇宙的认识,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
3、你知道星系间的距离是多少?能用千米单位来计算吗?学生讨论,寻找资料。
4、引出用来计量恒星距离的单位──光年。
5、我们知道银河系是非常庞大的星系,在宇宙中你还发现和它类似的星系吗?学生查资料,仙女座星系、猎户座星系等。
6、师讲述:现在人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经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而且科学家还发现宇宙正处于膨胀之中!三、充满活力的宇宙1、出示恒星一生的图片。
说说恒星的一生。
学生边看图片,边查寻有关恒星资料。
2、师讲述宇宙中每时每刻都会诞生许多恒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
3、学生观察超新星的爆炸前后图片,想象充满活力的宇宙运动过程。
四、人类对宇宙的探索1、你知道人类最早登上月球的是什么时候?学生查寻关于人类登月的新闻资料。
2、我国是世界公认的火箭发源地,说说我国航天事业,以及对我国未来航天事业发展的猜想。
3、关于航天方面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学生继续查找资料。
4、阅读书本,人类在航天事业上所做出的贡献。
5、查寻为航天事业做出过贡献的科学家。
五、课后延伸:继续寻找关于宇宙方面和人类在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以及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资料。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9教学目标:一、认识四个生字;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题13.宇宙的边疆年级高一学期学段教学目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
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
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文本,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能力目标: 理清全文结构,了解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的要求;了解宇宙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合作探究人类进行宇宙探索的意义;培养勇于探索,用于发现真理的的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并把握解说词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说明性文章的基本技能。
教学思路图片导入,再进行作者作品介绍,品味解说词的特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作者情感观点,探讨进行宇宙探索的意义,并培养科学精神。
是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室主任,天文学和空间科学教授,也是美国宇航局的科学专家,曾参与了“水手”号、“海盗”号和三、解说词特点联系生活,结合经验,谈谈解说词具有什么特点。
1、明确的对象2、清晰的顺序3、简明生动的语言开动脑筋、调动知识积累了解解说词特点四、说明顺序1.速读全文,画出各部分的说明对象,并概括出说明要点或对象特点。
明确:(展示PPT,逐个说明)(1)1—6段说明对象:宇宙。
说明要点:永远这样;辽阔无垠;大部分是漆黑寒冷的真空;天体各不相同,稀少宝贵。
(2)7—11段说明对象:星系(星系群、子星系)。
说明要点: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以及行星等构成的,形状各异。
(3)12—14段说明对象:恒星。
说明要点:银河系中恒星的密度、转化、亮度、转动、光芒、年龄、数量等。
(4)15—16段说明对象:行星。
说明要点:热量来自太阳;围绕太阳运动。
(5)17—18段说明对象:地球。
说明要点:介绍地球在宇宙中只是无数星球中的一个。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语文第13课《宇宙的边疆》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布菜斯•始斯卡《感想录》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我站立在茫茫无边神秘莫测的汪洋中的一个小岛上。
继续开拓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职责。
——T.H.赫胥黎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永远是这样。
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己,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颤栗。
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最深奥的秘密。
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
从宏观来看,大多数人类所关心的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
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作出了最惊人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
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
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
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宇宙神奥非凡,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
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
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
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
海水是迷人的。
大海在向我们召唤。
我们的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
我们还乡心切。
虽然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但是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
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
我们用光速来量度距离。
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