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论围棋
- 格式:doc
- 大小:2.66 MB
- 文档页数:15
古代圣贤的围棋论古代圣贤的围棋论围棋虽在孔孟时代没有完全成型,但孔孟对棋的只言片语提及,却对后来者判断圣贤们对棋之喜恶产生深远影响。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是这么说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与其无所事事,还不如玩玩六博,下下棋)”。
这番话,成为后人揣测孔子对围棋看法的主要依据,一些人认为孔子反对下围棋。
其实这是不对的,孔子可能对围棋和六博评价不高,把它们列入打发时间游戏的行列,但并没有说反对。
甚至换个角度来想,孔子能够鼓励那些无所事事的闲人去下围棋,而不是去喝酒或者干别的,这已经显示出老夫子对围棋的偏爱了。
孔子是不反对娱乐的,不然他不会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他一生周游列国,逐乎宋卫,困于陈蔡,颠沛流离一世,却始终保持乐观进取精神,难以想象,如果他不懂得适时放松娱乐,下下棋,弹弹琴,绷着的弦恐怕早就断了。
这种误会也发生在孟子身上。
孟子曾说“世俗所谓不孝者五”,其中第二条是“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
后人据此认为孟子也反对下围棋。
这也是不准确的,因为这一“不孝”是有若干条件的,不仅赌博喝酒而且不敬父母,这才是不孝。
如果张弛有度,又或者正是陪父母下棋,哄他们开心,那算不算不孝呢?孟子其实并不反对下围棋,他把围棋列入六艺之一的“数”,称其为“小数”,也就是一门小技艺,并认为如果想学好,也得下工夫。
他以当时的围棋高手弈秋教学为题材,创作了一则寓言,说弈秋教两个学生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有旁骛,虽是同时学,聪明才智都一样,但后者学习效果必不如前者。
这位弈秋,就是后人所称的“棋道鼻祖”,古代第一位留下名字的围棋高手。
班固扛起“拯救围棋”大任。
不反对,并不代表圣贤就热衷围棋。
从孔孟的言论也能看出,春秋战国,围棋虽然在上层社会流行,但地位不高。
到了战国及至秦与西汉,围棋进入了低谷——完全被以赌赛运气为主的六博抢去了风头。
比如,战国后期,洛阳人苏秦跑到山东游说齐宣王时说:“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
古人关于围棋的哲理经典句子围棋,作为一种古老而深奥的智力游戏,自古以来就受到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喜爱与推崇。
他们通过对围棋的观察和研究,总结出了许多关于围棋的哲理经典句子,这些句子不仅揭示了围棋的奥妙,还蕴含了人生的哲理。
以下是一些古人关于围棋的经典句子。
1. 四面都有气,才能生存。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围棋中,只有保持四面都有气,才能确保棋子的生存,也正是告诉我们只有全面考虑问题,才能取得成功。
2. 以退为进,不争一时之利。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围棋中,常常需要舍小利而图大利,退让一步,以获取更好的发展空间。
3. 顺势而为,机变应对。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围棋中,需要顺势而为,灵活应对,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4. 棋不离手,手不离棋。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围棋中,需要时刻保持警觉,不能放松对局势的观察和判断。
5. 一子之差,天壤之别。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围棋中,一步的差距可能会导致整个局势的逆转,因此每一步棋都需要慎重考虑。
6. 落子有度,成全大局。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围棋中,每一步棋都应该考虑整个局势的发展,避免过于贪婪或过于保守,以达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7. 先着为要,稳中求胜。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围棋中,先手的优势非常重要,需要尽早占据有利位置,以稳定局势,争取最后的胜利。
8. 指南针在手,方向无忧。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围棋中,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以便在棋局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9. 胜之不足喜,败之不足忧。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围棋中,不能过于沉迷于胜利或失败,要保持平常心,不断学习和进步。
10. 勿以一局定输赢,需以长远谋大计。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围棋中,一局的输赢并不代表整个比赛的结果,需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制定更好的策略。
以上是一些古人关于围棋的经典句子,这些句子不仅揭示了围棋的奥妙,还蕴含了人生的哲理。
在围棋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处世的智慧,通过学习和研究围棋,我们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从容和睿智地面对挑战。
学弈古诗孙子兵法开局百忌,棋谱千变万化。
围棋、象棋、国际象棋,每一局都如云烟般晕染。
古人对于围棋和象棋有着深厚的感情,从唐朝的李白、白居易,到宋朝的苏轼、赵师秀,都留下了一些不容错过的围棋、象棋诗篇。
这些诗既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棋盘生活,又传达了古人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学弈古诗,一起来品读吧。
【唐】白居易:贾生棋白居易是唐朝的大诗人,不仅文才出众,棋艺也颇为出色。
他写了不少与棋有关的诗歌,其中《贾生棋》就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以贾似道为原型,写了一个棋高一着的少年贾生,他在世界围棋界中享有盛名,让周围的人都敬重他。
白居易赞美了贾生的棋艺和他对棋盘的悟性,看似是在写棋局,却蕴含着深厚的人生哲理。
选自《白氏长庆集》卷五十九《贾生棋》:少年贾生棋,世界皆予敬。
一着绝精妙,九重天上声。
备试棋波逝,无不慕其妍。
卧起百日中,将归赛中胜。
棋棋无吾敌,天知亦不行。
【唐】李白:棋声李白是唐朝伟大的诗人,他曾写下过很多与棋有关的诗篇,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将进酒》了。
而这首《棋声》则反映了他在棋盘前的一些感受。
李白以两位棋手为原型,描写了他们在棋盘上的对弈情景,棋子相互撞击的声音传到外面,引起了路人的关注。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对棋盘世界和棋子声音的深刻理解,让人感叹他的境界之高。
选自《李太白文集》卷一《棋声》:啸傲青山外,我的长衫飞。
棋盘中发谔,竞是尔争斗。
刀剑声灰暗,歌馆在沙堆。
棋声远相闻,便起日寒氛。
【宋】苏轼:偶作清江引二首其一苏轼是北宋时期的大文豪,也是一位优秀的棋手。
他对于棋盘的热爱,可以从他的笔记中得知,而这首诗则写了他在游玩江南时,遇到的一场友谊赛。
诗中,苏轼以自己和其它棋手为原型,写了他们在南江畔上对局的情景。
他赞赏对方的棋艺,也自嘲自己输给了对手。
这首诗表现了苏轼对于友谊和围棋的重视,从而传达出了一些深刻的思想。
选自《苏轼诗集》卷十八《偶作清江引二首》其一:九曲自朝来,深色似蓝埃。
四面缘山涨,长江阔数杯。
棋经十三篇——[宋] 张靖序《传》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有博弈者乎?”桓谭《新论》曰:“世有围棋之戏,或言是兵法之类。
上者远其疏张,置以会围,因而成得道之胜。
中者则务相绝遮,以争便求利,故胜负狐疑,须计数以定。
下者则守边隅,趋作(上四下卦,音guai三声),以自生于小地。
”春秋而下,代有其人,则奕棋之道,从来尚矣。
今取胜败之要,分十三篇,有与兵法合者,亦附于中云尔。
张靖序。
棋局篇第一夫万物之数,从一而起,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
一者,生数之主, 据其极而运四方也。
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数。
分而为四隅,以象四时。
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
外周七十二路,以象其候。
枯棋三百六十,白黑相半,以法阴阳。
局之线道谓之枰,线道之间谓之卦。
局方而静,棋圆而动。
自古及今,奕者无同局。
《传》曰:“日日新”。
故宜用意深而存虑精,以求其胜负之由,则至其所未至矣。
得算篇第二棋者,以正合其势,以权制其敌。
故计定于内,而势成于外。
战未合而算胜者,得算多也。
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战已合而不知胜负者,无算也。
兵法曰:“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由此观之,胜负见矣。
”权舆篇第三权舆者,弈棋布置,务守纲格。
先于四隅分定势子,然后拆二斜飞, 下势子一等。
立二可以拆三,立三可以拆四。
与势子相望,可以拆五。
近不必比,远不必乖。
此皆古人之论,舍此改作,未之或知。
《诗》曰:“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合战篇第四博弈之道,贵乎严谨。
夫棋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占角。
此棋家之常然。
法曰:宁失数子,勿失一先。
有先而后,有后而先。
击左则视右,攻后则瞻前。
两生勿断,皆活勿连。
阔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
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之而取势。
与其无事而强行,不若因之而自补。
彼众我寡, 先谋其生。
我众彼寡,务张其势。
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
善战者不败。
善败者不乱。
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必也。
四顾其地,牢不可破,方可出人不意,掩人不备。
凡敌无事而自补者,有侵绝之意也。
中国古代围棋故事围棋,作为中国传统的棋类游戏,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中国古代,围棋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智慧的象征。
许多古代围棋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人对围棋的热爱和执着,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这些古代围棋故事。
故事一,《琴棋书画》。
相传,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与围棋高手李元礼对弈。
韩愈下了一盘围棋,却输给了李元礼。
韩愈感到非常惭愧,便对李元礼说,“我琴棋书画,样样都不输你。
”李元礼却回答说,“先生的琴棋书画固然了得,但在围棋上却未必胜过我。
”这句话激起了韩愈的斗志,他决定向李元礼学习围棋。
经过不断学习和钻研,韩愈终于在围棋上战胜了李元礼,成为了一位围棋高手。
故事二,《梅花谱》。
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赵子昂的文学家,他非常喜爱围棋。
有一天,他在一次围棋比赛中,对手下了一步很难应对的围棋,赵子昂陷入了困境。
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他突然看到了窗外的一株梅花。
梅花虽在寒冷的冬天绽放,但却顽强地生长着,这让赵子昂豁然开朗,他想到了一招妙计,最终扭转了局势,赢得了比赛。
后来,他将这一招命名为“梅花谱”,并广为流传。
故事三,《李白与围棋》。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除了文学才华外,还是一位围棋爱好者。
有一次,他与一位围棋高手对弈,对手下了一步看似无懈可击的围棋,让李白陷入了困境。
但李白并没有灰心,他静下心来思考,最终找到了对策,成功扭转了局势。
在对弈结束后,李白写下了一首诗,“围棋局上见真章,悟出胜负在一念。
身临困境心不乱,智慧如李白之诗。
”。
这些古代围棋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人对围棋的热爱和执着,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
围棋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智慧的象征。
在围棋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智慧和勇气,也可以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启示。
正如古人所言,“围棋局上见真章,悟出胜负在一念。
”围棋不仅是一种棋类游戏,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围棋,感受其中的乐趣和智慧吧!。
古代围棋理论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
理论是实践的总结、提炼和升华,又是实践的指南。
围棋理论的研究、探索、形成、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及其在实战对局中的运用和检验,证明了这一普遍真理的无比正确。
围棋理论是通过历代无数棋手的研究、探索而逐步形成的,它是围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提高,是从无数盘对局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精华。
从个别的、局部的对局实战经验逐步地上升为系统的、完整的围棋理论,这是棋手对围棋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飞跃。
我国历史上现存最古最原始的围棋理论文献是东汉时著名文学家班固撰写的《弈旨》。
班固特别爱好围棋,且有深入的研究。
他在《弈旨》一文中指出:一个好棋手要有苏张之姿,固本自广,意思是要有苏秦、张仪那样的雄才大略,使敌人恐惧;要有似夏禹治水之势,计划周密,关顾全局。
否则,一孔有阙(出现缺口),坏颓不振(一败涂地)。
在对阵中要运用战术,作伏设诈,突围横行。
要势孤自保,既有过失,能量弱强,逡近需行,保角依旁,却自补续,虽败不亡。
班固的学生马融,幼承师教,也爱好围棋。
他撰写的《围棋赋》,内容比《弈旨》更丰富,反映他对棋艺的理解更深。
文中指出,围棋的胜负策略,犹如头发那样细微,黑白双方的布局,又似麻那样错综复杂,攻守各有法则,守要坚固,攻要前后呼应,上下联系,不能唐突。
否则,深入贪地兮,杀亡士卒,上下离遮兮,四面隔闭,围合罕散兮,所对哽咽。
马融(公元79166年),声高望重,门徒千人。
他的学生马日碑和卢植都是朝廷大官,学生郑玄是经学大师。
因此,马融的《围棋赋》在他的学生中影响很大。
稍后于马融,号称征君的名流黄宪,撰有《机论》,专门论述了围棋的虚实形势。
黄宪指出:弈之机,虚实而已。
实而张之以虚,故能完其势;虚而击之以实,故能制其形。
故善弈者能出其机而不散,能藏其机而不贪,先机而后战,是以势完而难制。
黄宪的《机论》为我国围棋布局的战略奠定了基础。
东汉末,名闻天下的建安七子均为围棋爱好者,其中以应场和王粲的棋艺最精。
王军序围棋在古代被称为手谈,弈棋的双方,以平淡的落子交流对棋道、对人生的理解。
围棋的好,在于它的简单和包容。
小小纹枰,方寸之地,布局、征战、防守都在上面进行,有因伐而失,有因弃而获,人生的大智慧,都在这里。
一个人多研究研究围棋是有好处的,可以多些大局观,少些冲动和戾气。
这是吴先生所强调的“用中”精神的根本,也是他近年来研究“21世纪六合之棋”的成果。
这位棋坛宗师把围棋理论和中国古典哲学智慧相结合,其高深的境界和造诣,让人不能不十分钦佩。
更重要的启示是,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职业,棋无止境,艺无止境,学无止境,各行各业追求的精神都是相通的,达到这样一个境界的人,专注修为,一定会有所成就。
陈平原序:从文武双全到中和之道阴阳思想的最高境界是阴和阳的中和。
每一手必须是考虑全盘整体的平衡去下——这就是“六合之棋”。
作为一个长期征战的职业棋手,应该说,吴清源得以从容读书的时间并不多。
这从其回忆录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但读书不多,并不妨碍其平日里的沉潜把玩,以及关键时刻的豁然开朗。
应该承认,这种境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修炼的结果。
没有早年的殊死搏斗,固然“纸上得来终觉浅”;没有晚年的咀嚼提升,作为技艺的棋战,也不可能通“天”达“道”。
德国思想家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有个很有名的比喻:人的思想有三种变形,由忍辱负重的骆驼,到英勇搏击的雄狮,再到天真游戏的儿童。
后者最为难得,其天真烂漫地去开始一切、创造一切,往往可以实现雄狮所无法完成的事业。
20至35岁是骆驼时代,35至45岁是雄狮时代,45至54岁是儿童时代。
我的感觉是,梅原猛先生说早了些——过分理性化的叙述,本身就不是儿童的特点。
学者读书博杂,其“妙语”与“启悟”,多来自书本知识,而非生活体验。
如此一来,进入天真无邪的儿童状态,难度更大。
对于名人自传来说,最大的陷阱在于,一是过分自恋,无限夸大个人业绩;二是缺乏反省意识,不断为自家曾经有过的过失辩解。
古人赞美围棋的诗词
新添声杨柳枝
唐代:温庭筠
[其一]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其二]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如梦令·咏围棋藏头
元代: 王哲
下围棋取乐。
闲白乌交错。
者好关机,度输赢忧谑。
作。
言作。
看这番一着.
笠泽有怀
元代: 陈基
碧梧翠竹郁参差,艾纳流薰绣幕垂。
管隔花闻度曲,画屏烧烛看围棋。
坐延太乙青黎杖,倒著山公白接露。
何日扁舟还荡桨,为判同醉习家池。
元代:舒远
树绕重门尽日阴,倚风时听晚蝉吟。
采松酿酒开除事,画纸围棋消遣心。
亲旧殊方音邈邈,兵戈满地夜沉沉。
眼前得失君休问,家住云窝深复深。
赠溧阳马闲云炼师
元代: 杨维桢
闲云隐者一区宅,相直芝山半面开。
剑气上天看北斗,鹤人作语过蓬莱。
樵柯石烂围棋在,梅洞云深采药回。
相约丹阳寻祖武,三花髻子市中来。
中国古代围棋故事围棋,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的棋类游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围棋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智慧的象征,承载着古代智慧和哲学。
在中国古代,围棋不仅是一种游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因此围棋在古代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围棋的故事。
故事一,孔子与围棋。
相传孔子小时候就对围棋情有独钟,他的智慧和决策能力在围棋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有一次,孔子与一位围棋高手对弈,孔子下了一步棋后,却主动停下来,对手不解地问,“为什么不继续下呢?”孔子笑着说,“我已经知道了接下来的对局结果,胜负已分,再下也没有意义了。
”对手不信,坚持要继续对局,最终却败给了孔子。
孔子告诉他,“围棋是一种智慧的游戏,胜负并不在于最后的结果,而在于对局的过程和思考的深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围棋不仅是一种游戏,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需要深思熟虑和决策能力。
故事二,曹操与围棋。
在三国时期,曹操是一位极具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的人物,他也是一位围棋爱好者。
有一次,曹操与一位围棋高手对弈,对手下了一步看似无懈可击的棋,曹操却毫不犹豫地下了一步棋,结果让对手大跌眼镜。
曹操笑着说,“围棋如同军事,需要善于布局和出奇制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围棋不仅是一种智慧的游戏,更是一种战略的体现,需要善于观察和决策。
故事三,武侯与围棋。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位围棋高手。
有一次,他与一位围棋高手对弈,对手下了一步看似无懈可击的棋,诸葛亮却轻松地找到了破绽,最终获得了胜利。
诸葛亮告诉对手,“围棋如同政治,需要善于布局和谋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围棋不仅是一种游戏,更是一种智慧和谋略的体现,需要善于观察和决策。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古代围棋的一些故事,围棋作为一种古老的智慧游戏,承载着古代智慧和哲学,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围棋不仅是一种游戏,更是一种智慧和谋略的体现,需要善于观察和决策。
《描写围棋的诗词》1600字描写围棋的作文题目作文一:《描写围棋的诗词》1600字李逸民《七绝》忘忧清乐在枰棋,坐隐吴图悟道机。
乌鹭悠闲飞河洛,木狐藏野烂柯溪。
唐伯虎:随缘冷暖开怀酒,懒算输赢信手棋。
七尺形骸一丘土,任他评论是和非。
王安石《棋》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
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李远《句》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
李商隐《柳枝五首》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
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徐铉《自题山亭三首》跂石仍临水,披襟复挂冠。
机心忘未得,棋局与鱼竿。
欧阳炯《句》古人重到今人爱,万局都无一局同。
(《赋棋》,见《韵语阳秋》)杜甫《存殁口号二首》席谦不见近弹棋,毕曜仍传旧小诗。
玉局他年无限笑,白杨今日几人悲。
秦系《期王炼师不至》黄精蒸罢洗琼杯,林下从留石上苔。
昨日围棋未终局,多乘白鹤下山来。
王建《夜看美人宫棋》宫棋布局不依经,黑白分明子数停。
巡拾玉沙天汉晓,犹残织女两三星。
王建《宫词一百首》弹棋玉指两参差,背局临虚斗著危。
先打角头红子落,上三金字半边垂。
王涯《宫词三十首(存二十七首)》炎炎夏日满天时,桐叶交加覆玉墀。
向晚移镫上银簟,丛丛绿鬓坐弹棋。
元稹《酬孝甫见赠十首(各酬本意,次用旧韵)》无事抛棋侵虎口,几时开眼复联行。
终须杀尽缘边敌,四面通同掩大荒。
白居易《刘十九同宿(时淮寇初破)》红旗破贼非吾事,黄纸除书无我名。
唯共嵩阳刘处士,围棋赌酒到天明。
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刘言史《玉京词》绝景寥寥日更迟,人间甲子不同时。
未知樵客终何得,归后无家是看棋。
许浑《送宋处士归山》卖药修琴归去迟,山风吹尽桂花枝。
世间甲子须臾事,逢著仙人莫看棋。
李商隐《即目》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马戴《期王炼师不至(一作秦系诗)》黄精蒸罢洗琼杯,林下从留石上苔。
昨日围棋未终局,多乘白鹤下山来。
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一作添声杨柳枝辞)》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中国古典围棋史学的“五赋三论”作者王泽生【五赋三论的概念与起源】五赋三论,是关于中国古代围棋文献的一个集合概念,该词汇出于宋代·高似孙的《纬略》一书,高似孙曰:「棋有赋五,一曰汉马融《围棋赋》,二曰晋曹摅《围棋赋》,三曰晋蔡洪《围棋赋》,四曰梁武帝《围棋赋》,五曰梁宣帝《围棋赋》。
棋有论三,一曰汉班固《弈旨》,二曰魏应玚《弈势》,三曰梁沈约《棋品序》。
有能悟其一,当所向无敌,况尽得其理乎?」高似孙(1158-1231年),生活于南宋(1127-1279年),字续古,号疏寮,鄞县人(今浙江宁波,一说为馀姚人),1184年中了进士,做过地方官,也做过京官,他是个诗人,诗赋造诣精湛,加之他毕生治学颇丰,而且勤于治学,能用文学的思维审视围棋学术,便在其所著《纬略》一书提出了围棋的“五赋三论”,实际上这是对宋代以前中国围棋理论的客观的高度总结。
棋之赋五、棋之论三,五赋三论,这说明宋代专业棋手理论修养较以前大为提高,而且前人对围棋的总结已深入棋手之中,诸如:班固《弈旨》、应玚《弈势》、沈约《棋品序》,以及马融、蔡洪、曹摅、梁武帝、梁宣帝的《围棋赋》,已成为经典,这样就有了“五赋三论”之说。
【三论之首:班固·《弈旨》】东汉·班固·《弈旨》:『大冠言博既终,或进而问之曰:「孔子称有博弈,今博独行于世,而弈独绝。
博义既弘,弈义不述,闻之论家,师不能说,其声可闻乎?」曰:「学不广博,无以应客。
北方之人,谓棋为弈。
弘而说之,举其大略,厥义深矣。
局必方正,象地则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棋有白黑,阴阳分也;骈罗列布,效天文也。
四象既陈,行之在人,盖王政也。
成败臧否,为仁由己,危之正也。
」「夫博悬于投(掷骰子),不专在行(着法),优者有不遇,劣者有侥倖,踦拿相凌,气势力争,踵有雄雌,未足以为平也。
」「至于弈则不然,高下相推,人有等级。
若孔氏之门,回(颜回)赐(子贡)相服,循名责实,谋以计策;若唐虞之朝,考功黜陟,器用有常,施设无祈,因敌为资,应时屈伸,续之不复,变化日新。
关于围棋的千古名句围棋作为我国传统的智力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围棋的千古名句不仅体现了围棋的智慧,也传递着人生的哲理。
下面是关于围棋的十个千古名句。
1. "围棋一局,胜负天定。
"这句话意味着围棋的胜负在局面的形成之后就已经决定,体现了围棋中全盘思考的重要性。
2. "围棋如水,奔流不息。
"围棋的变化无穷,如同水流一样,永不停止。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围棋中要灵活应变,不断探索和学习。
3. "切不可贪,先稳后进。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围棋中不能贪心,要先巩固自己的地盘,再去进攻对方。
稳扎稳打才能取得胜利。
4. "围棋乃小大智慧之体现。
"围棋是一种小大智慧的结晶,不仅需要局部的计算能力,还需要整体的战略眼光和判断力。
5. "围棋如人生,须谨慎行动。
"围棋是一种象征着人生的游戏,它要求我们在决策时要谨慎思考,避免犯错。
6. "落子如棋,亦步亦趋。
"围棋中的每一步落子都要考虑到整个局面的变化,需要谨慎选择,不可轻率行动。
7. "围棋有先后,人生亦如此。
"围棋中先手有一定的优势,而在人生中也有时机的重要性。
我们要抓住时机,做出正确的决策。
8. "围棋是一门宽广的学问。
"围棋不仅仅是一种游戏,更是一门学问。
它包含了数学、逻辑、战略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9. "围棋如人生,每一步都是选择。
"围棋中的每一步都需要思考和选择,而在人生中也是如此。
每个选择都会影响我们的未来。
10. "围棋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围棋的修行过程需要我们保持冷静、坚持不懈,可以培养我们的耐心和毅力。
以上是关于围棋的十个千古名句,它们不仅反映了围棋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人生的智慧和哲理。
围棋作为一种智慧的体验,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面对人生的挑战。
古人赞美围棋的诗词介绍围棋,又称“围子棋”,是中国传统的棋类游戏。
围棋古老而博大精深,自古以来备受古人的青睐。
为了表达对围棋的热爱和钦佩,许多古人用诗词抒发自己的心情,赞美围棋的博大精深。
围棋的魅力围棋被誉为“东方智慧”的象征,它拥有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古代文人雅士的青睐。
以下是围棋的几个魅力所在:1. 深思熟虑的智慧围棋是一种反映智慧的游戏。
对弈过程中,选定每一步走法都需要深思熟虑,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这种智慧的体现让围棋成为许多文人雅士青睐的对象。
2. 平衡与变化的美感围棋的棋盘由19条纵横相交的线组成,其布局严谨而有秩序。
古人常常将围棋比喻为宇宙、大地,因为它们都具备一种平衡与变化的美感。
围棋布满空白的棋盘,让人们感受到无限可能和不断变化的世界。
3. 团结与合作的精神虽然围棋是两人对弈的游戏,但也蕴含着团结与合作的精神。
在对弈过程中,双方需要商量、协商,团结一致地应对局势变化。
正是这种团结与合作的精神,使得围棋不仅仅是一种竞技活动,更是一种培养人际关系的手段。
古人赞美围棋的诗词古代文人雅士中有很多爱好围棋的人,他们通过诗词来表达对围棋的喜爱和赞美。
下面列举一些古人赞美围棋的诗词:1. 韩愈《送袁拾遗之洪州》围棋之然也,将相之事也。
欲求其好也,必且先学其经也。
2. 刘禹锡《行路难·其三》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棋奕博弈技,处世淡如水。
3. 欧阳修《石城吴公歌》吴公十力绝,篋藏琛宝珠。
谓势盖如何?象棋了如瞳。
4. 辛弃疾《清平乐·饮马桥》道人寿昌园。
棋檐压鸟鸯,泉上时飞酒。
石级连水湄,松甃翠屏幕。
围棋与古人的情怀围棋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古人情怀的体现。
1. 围棋与哲学围棋的策略和变化,使其与哲学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古人认为,围棋体现了人生的哲理。
在围棋的对弈过程中,人们需要思考生与死、进退、得失等概念,从而加深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2. 围棋与宇宙观古代文人雅士常常将围棋比喻为宇宙。
古代关于围棋的文章
古代关于围棋的文章有:《弈旨》、《棋经十三篇》和《忘忧清乐集》等。
1. 《弈旨》是两汉时期班固所写,这是历史上第一篇专门论述围棋的理论文章,在围棋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2. 《棋经十三篇》和《忘忧清乐集》是宋朝时期的作品,其中《棋经十三篇》的作者存在争议,有人说是张拟,有人说是张靖。
3. 三国时期,吴国的围棋最为普及,但是很多人出现了下围棋荒废事业的现象。
太子孙和认为下棋误事,损伤精力,要娱乐的话,唱歌跳舞、喝喝酒多好啊。
于是他命令韦曜写下了《博弈论》。
《博弈论》列举了当时人们下棋的很多极端行为,大力贬斥,把下围棋说的一无是处。
这些古代关于围棋的文章丰富了围棋文化的内涵,是围棋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
古人写围棋的诗词1. 《五言咏棋》手谈标昔美,坐隐逸前良。
参差分两势,玄素引双行。
舍生非假命,带死不关伤。
方知仙岭侧,烂斧几寒芳。
2. 《五言咏棋》其二唐李世民治兵期制胜,裂地不要勋。
半死围中断,全生节外分。
雁行非假翼,阵气本无云。
玩此孙吴意,怡神静俗氛。
3. 《重送绝句》唐杜牧绝艺如君天下少,闲人似我世间无。
别后竹窗风雪夜,一灯明暗复吴图。
4. 送国棋王逢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
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
守道还如周柱史,鏖兵不羡霍嫖姚。
浮生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
5. 烂柯石唐孟郊仙界一日内,人间千载穷。
双棋未遍局,万物皆为空。
樵客返归路,斧柯烂从风。
唯馀石桥在,犹自凌丹虹。
6. 闲居唐李远尘事久相弃,沈浮皆不知。
牛羊归古巷,燕雀绕疏篱。
买药经年晒,留僧尽日棋。
唯忧钓鱼伴,秋水隔波时。
7. 《咏棋子赠弈僧》唐张乔黑者为将白为士,轻敲缓击乐陶陶。
深藏不露寻常事,棋子代代有高贤。
8. 《月夜对弈》清骆绮兰蕉阴分韵罢,棋兴月中生。
黑白仍如旧,赢亏却屡更。
思深情转惑,静极子无声。
局尽天将晓,残星数点明。
9. 《烂柯石》清孟郊仙界一日内,人间千岁穷。
双棋未遍局,万人皆为空。
樵客返归路,斧可烂从风。
唯余石桥在,独自凌丹虹。
10. 《佚老关中作》清代僧丈雪人生好似一枰棋,局局赢来何作奇。
输我几分犹自可,让他两着不为迟。
休将胜负争闲气,毋倚神机相战持。
埋伏不如休意马,心王常湛即摩尼。
11. 《咏观棋》清袁枚悟得机关早,都缘冷眼明。
代人危急处,更比局中惊。
张步临奔海,陈宫见事迟。
分明一着在,未肯告君知。
肯舍原非弱,多争易受伤。
中间有余地,何必恋边旁?。
不放弃围棋的古文
- 《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 《述志赋》:“设棋艺以自娱,玩围棋以遣岁。
”描述了作者以棋为乐,借下围棋消遣时光的心境。
- 《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写出了诗人约客不至,百无聊赖,一个人敲着棋子,看着灯花一朵一朵落下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寂寞心情。
- 《梦中作》:“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写出了诗人下棋入迷,竟然忘记了时间,表达了诗人对围棋的喜爱和对故乡的思念。
- 《山中与幽人对弈》:“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描述了作者与友人对坐,在山花盛开的美景中下棋、饮酒的场景,表达了作者的悠闲和惬意。
这些古文都表达了古人对围棋的喜爱和执着,围棋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还能锻炼人的思维和心性。
古人论围棋
因为本人是围棋爱好者,虽然由于天资不甚聪颖,在围棋方面造诣不高,但亦好研究收藏古代名家棋谱方略。
下面就是一些古法棋谱的文字描述,以供广大围棋爱好者参考,如有不当之处,望斧正。
据薛用弱《集异记》说:「唐元宗南狩,百司奔赴行在,翰林善围棋者王积薪从焉。
蜀道隘狭,每行旅止息中道之邮亭,人舍多为尊官有力者之所见占,积薪栖无所入,因沿溪深远,寓宿于山中孤姥之家,但有妇姑,止给水火。
才暝,妇姑皆阖户而休,积薪栖于檐下,夜阑不寐。
忽闻室内姑谓妇曰:「良宵无以为适,与子围棋一赌可乎?」妇曰:「诺。
」积薪私心奇之,况堂内素无灯烛,又妇姑各处东西室,积薪乃附耳门扉。
俄闻妇曰:「起东五南九置子矣。
」姑应曰:「东五南十二置子矣。
」妇又曰:「起西八南十置子矣。
」姑又应曰:「西九南十置子矣。
」
每置一子,皆良久思维,夜将尽四更,积薪一一密记其下,止三十六。
忽闻姑曰:「子已败矣,吾止胜九枰矣。
」妇亦甘焉。
积薪迟明具衣冠请问,孤姥曰:「尔可率己之意而按局置子焉。
」积薪即出橐中局,尽平生之秘妙而布子,未及十数,孤姥谓妇曰:「是子可教以常势耳!」妇乃指示攻守杀夺救应防拒之法,其意甚略,积薪即更求其说。
孤姥笑曰:「止此已无敌于人间矣!」积薪虔谢而别,行十数步,再诣则已失向之室闾矣。
自是积薪之艺,绝无其伦。
即布所记姑妇对敌之势,罄竭心力,较其九枰之胜,终不能得也。
因名《邓艾开蜀势》,至今棋图有焉,而世人终莫得而解矣。
」
方位记谱法
据薛用弱《集异记》说:
「唐元宗南狩,百司奔赴行在,翰林善围棋者王积薪从焉。
蜀道隘狭,每行旅止息中道之邮亭,人舍多为尊官有力者之所见占,积薪栖无所入,因沿溪深远,寓宿于山中孤姥之家,但有妇姑,止给水火。
才暝,妇姑皆阖户而休,积薪栖于檐下,夜阑不寐。
忽闻室内姑谓妇曰:「良宵无以为适,与子围棋一赌可乎?」妇曰:「诺。
」积薪私心奇之,况堂内素无灯烛,又妇姑各处东西室,积薪乃附耳门扉。
俄闻妇曰:「起东五南九置子矣。
」姑应曰:「东五南十二置子矣。
」妇又曰:「起西八
南十置子矣。
」姑又应曰:「西九南十置子矣。
」
每置一子,皆良久思维,夜将尽四更,积薪一一密记其下,止三十六。
忽闻姑曰:「子已败矣,吾止胜九枰矣。
」妇亦甘焉。
积薪迟明具衣冠请问,孤姥曰:「尔可率己之意而按局置子焉。
」积薪即出橐中局,尽平生之秘妙而布子,未及十数,孤姥谓妇曰:「是子可教以常势耳!」妇乃指示攻守杀夺救应防拒之法,其意甚略,积薪即更求其说。
孤姥笑曰:「止此已无敌于人间矣!」积薪虔谢而别,行十数步,再诣则已失向之室闾矣。
自是积薪之艺,绝无其伦。
即布所记姑妇对敌之势,罄竭心力,较其九枰之胜,终不能得也。
因名《邓艾开蜀势》,至今棋图有焉,而世人终莫得而解矣。
」
《邓艾开蜀势》的首四步是:东五南九、东五南十二、西八南十、西九南十。
第二步很难解释,因为如将棋局分为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块,是没有可能有「十二」一着的。
以上姑且试摆一下,看情况也真是「世人终莫得而解」矣。
《邓艾开蜀势》可能经已失传,唯有俟诸能者。
清.施定庵《弈理指归》也曾用八卦方位来表示棋局的各个部份:
徐铉十九字法
南唐围棋大家是当时的吏部尚书徐铉。
他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围棋理论家,着有《棋图义例》、《金谷园九局谱》、《棋势》等围棋理论著作。
他的《棋图义例》可以说是我国围棋史上第一本全面研究围棋战术的著作。
明陈继儒《珍珠船》载,为便于人们记棋谱,徐铉分别给围棋盘上的十九道线冠以名称:
一天,二地,三才,四时,五行,六宫,七斗,八方,九州,十日,十一冬,十二月,十三闰,十四雉,十五望,十六相,十七星,十八松,十九客。
大大方便了棋谱的记录。
十九字的用法,大抵是用坐标法,但各人理解不同,如:
明.林应龙《适情录》的十九字图解
清末民初邓元鏸《弈学月刊》的十九字图解平上去入四隅格式
以下两图见《潞藩辑纂万汇仙机碁谱》
此法将棋盘分为平、上、去、入四个方块,方块之内用坐标法。
例:
四大景盘式
见于明代古谱《石室秘传》,作者为明代福建人吴晋叔:按棋局入、平、上、去四隅填入春、夏、秋、冬四组词,每组九十字,无一字相同。
每个字代表棋盘上的一个交叉点(天元用圆圈),打谱时只要逐字寻检就能查到每着棋的落点。
四组词是:
春昼长,幸遇此韶光。
盈宇宙,融和气象。
藻底抛鱼尺,枝头弄莺簧,阆苑内百草芬芳,到惹起蝶乱蜂忙。
集红妆,胡戏鞦韆过粉墙。
解语难禁口,巧笑还拍掌。
寻归路,共倒壶浆。
那管多情恼断肠。
噫!纵佯狂,怎及洞中一局,不知柯烂几夕阳。
夏日炎,汉表奇峰远。
睹园林,葵榴乍展,高柳咽新蝉,华屋飞乳燕,曲栏外瀑下布泉,对南薰强奏虞弦,向雪槛,携咱仙姬赴玳筵。
漫劳金缕唱,且把碧筒劝。
酒已酣,便就湘簟。
接见羲皇梦方转。
呀!能消遣,争似赌墅终朝,忘却秦虏临城战。
秋景凉,白露始横江。
喜丹桂,暗泄天香。
关山笛吹鸣,门巷砧敲响,彩云收冰轮推上,吐清辉水波荡漾。
列绮席,两行珠翠同玩赏。
舞影满苔阶,歌声绕画梁。
更闲嘲,渡河女郎。
夤夜偷做凤求凰。
呵!虽舒畅,勿若妙算入神,通国称善有名扬。
冬季好,万物告成了。
只听得,朔风怒号。
半空残叶飘,枯木寒鸦噪,霎时间六花缥渺,变皓首五岳都老。
爱娇娥,围着铜炉添炭烧。
琼卮泛醽醁,宝鼎实羊膏。
开怀抱,剧饮达宵。
何妨漏尽鸡三叫。
嘘!极酕醄,岂如博弈为贤,莫负孔圣当年教。
以范西屏授六子对王月山之局为例:
薰见管莺头粉羊鸦夜郎舒畅声夤绕女辉响敲香歌清荡收玩水名得有枯
善称娇国河虽梁吐娥着躁变抱神首铜时间都霎五空添号时半苔为饮达
极宵鸡弈人凤求酎怀剧通呵渡三勿酕岂门林几夕怎那多及掌泉徉浆纵
壶噫狂烂倒槛对共禁路难语红归虞外玳栏羲争简展乍乳榴燕把仙携金
缕酣呀且姬南湘就唱咱便簟城似瀑新蝉弦向下藻底瀑屋飞下阆劝苑内
抛鱼韶蝶百忙蜂口戏内虏碧蜂巧笑内起草临消上巷方梦孔终转秦推算
凤一六残负朝影
即以下之局面
此外还有清巫信车之写盘诗:
东皇才着力,春意透梅枝,花下迎和气,良朋好弈棋。
虽然称小艺,胜算烦心思,攻守在随势,进退须识时。
莫以成忘败,常于安念危,强弱即有别,施人且勿欺。
侵削听自灭,深入非所宜,绝去矜躁习,静会始悟之。
缅怀前哲士,坐隐真吾师。
南薰初解愠,夏沼出新荷,水阁啜佳茗,手谈清趣多。
雍容歛骄诈,局内见干戈,布置循规矩,纵横谁能过?
藏机臻神妙,变幻翻奇波,默运理数定,造化无如何。
贪乎鲜终保,妄动罹网罗,计全战必克,要论总不磨。
每欲结樵侣,山间寻烂柯。
贵持重,慎审步骤轻。
整齐断漏隙,岂虑窥伺情,善制只先发,一诀千古争。
寡援当早弃,他众惟谋生,知己更料彼,胸中决输赢。
谢家曾赌墅,秦寇先临城。
北风吹乱雪,冬寒松独苏,密室暖(酉令)醁,敲枰围火炉。
细穷天地象,躔度本相符,阴阳互消长,推测易模糊。
精微探至奥,顾盼周四隅,策应左右伏,戒谨防范粗。
预期得毋失,肯令萌觊觎,遇险亦沈寂,大智乃若愚。
技巧通仙道,请看姑嫂图。
用法与上词同。
图象记谱法
以上为文字记谱法。
后世雕板技巧日趋成熟,就有图谱出现了。
1. 数字式
《秋仙遗谱》第十九局:除座子外,皆为数字
换为近代记法
《秋仙遗谱》图势:出题为圆形棋子,解用数字2. 方型棋子式
《忘忧清乐集》孙策诏吕范弈棋局面
《忘忧清乐集》唐贾玄图3. 圆型棋子式
《万汇仙机》:太极图。
注意第一手白下在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