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自律学古人
- 格式:pdf
- 大小:975.19 KB
- 文档页数:1
名人因自律成功的故事(通用6篇)名人因自律成功的故事篇1时间观念反映着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
柳传志以“自律”在业界享有盛名。
他就是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
守信首先表现在他的守时上,柳传志本人在守时方面的表现让人惊叹。
在20多年无数次的大小会议中,他迟到的次数大概不超过五次。
有一次他到中国人民大学去演讲,为了不迟到,他特意早到半个小时,在会场外坐在车里等待,开会前10分钟从车里出来,到会场时一分不差。
2007年上半年,温州商界邀请柳传志前往“交流”。
当时,暴雨侵袭温州,柳传志搭乘的飞机迫降在上海,工作人员建议第二天早晨再乘机飞往温州,柳传志不同意,担心第二天飞机再延误无法准时参会,叫人找来“公务车”连夜赶路,终于在第二天早六点左右赶到了温州。
当柳传志红着眼睛出现在会场,温州的那位知名企业家激动得热泪盈眶。
名人因自律成功的故事篇2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天资聪明,读书刻苦。
少年时代的徐溥性格沉稳,举止老成,他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
一次塾师发现他常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本看,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物,等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经典语录,由此对他十分赞赏。
徐溥还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
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
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
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
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地修炼自我,完善自己的品德,后来终于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徐溥对自己行为的高标准约束显示了他强烈的自律意识,即使是在个人独处时,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
慎独是自律的最高境界,它能让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时候仍然能够不被外物所左右,而是丝毫不放松自我监督的力度,谨慎自觉地按照一贯的道德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一如既往地保持道德自觉。
古人自律克己后成功的例子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古人通过自律和克己取得了成功。
其中
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自律克己方面树
立了良好的榜样。
孔子在年轻时就立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经
常强调自律和克己的重要性。
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自律的重视。
他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功,首
先要克制自己的私欲和贪婪,保持内心的清净和纯洁。
孔子的自律和克己为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在教育方面有着
卓越的成就,他的学生遍布各地,成为了后来的政治家、学者和教
育家。
他的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孔子,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其他古人通过自律克己取得了
成功的例子。
比如,诸葛亮在三国时期以其严谨的自律和克己精神
成为了一代军事谋略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人的成功例子告诉我们,自律和克己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只有通过自律克己,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希望我们能够向古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自律能力,追求更高的成功。
关于自律的古诗词名句自律是一种内在的品质,是指能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有许多关于自律的古诗词名句,通过这些古人的智慧和经验,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力量,提升自己的自律能力。
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古诗词名句,来探讨自律的重要性和方式。
1.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左传》这句话出自《左传》,告诉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不能只凭自己的能力,还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学习。
这也是自律的一部分:通过自学,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2. "奋发自强,成就非凡" ——陆游《示儿》这是陆游在《示儿》中对儿子的寄语。
它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自我奋发和自我约束,我们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自律是实现目标的基石,只有靠自律,我们才能提升自己,走向成功之路。
3. "百炼成钢" ——《史记》这句话出自《史记》,强调只有经历磨砺,才能成为真正坚强的人。
自律就像是一种炼钢的过程,通过不断锻炼,我们才能锻造出不倒翁般的自我。
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陆游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于知识的理解,他认为只有亲身经历和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这也提醒我们,要通过自我约束和实践,将概念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领悟自律的重要性。
5. "时不我待" ——《庄子·养生主》这句话出自庄子,《庄子·养生主》中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和不可逆转。
自律的重要性在于,我们要珍惜时间,善于安排和管理自己的时间,使其发挥最大的价值。
6. "未雨绸缪" ——《诗经·小雅·小宛》这是《诗经》中的一句名句,它告诉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做好未来的打算和安排。
自律让我们能够提前规划,为未来的成功铺路。
只有提前制定目标和计划,我们才能避免临时抱佛脚,达到更好的效果。
君子修身自律的古文
《论语·学而》中有一句名言:“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中,“君子修身”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它要求一个人要
先从自己做起,自我端正自律,养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
古人常常强调“身先则言,言先则行。
”也就是说,只有自己先做到了,才有资格去要求别人去做。
因此,君子修身的第一步就是要求自己做到自律。
这意味着我们要有自己的规矩和准则,并严格遵守它们。
比如,一个人想要提高自己的形象和修养,就可以通过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等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内在素质和修养,比如要做到吃饭有序、起居有节、思维有度、言语正派、待人有礼。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君子之士。
总之,“君子修身”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自我修炼。
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关于自律的名人故事1.曾国藩自省自律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极高的自律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而著称。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一个贫苦家庭,自幼聪颖好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进士,从此踏上了仕途。
他深知官场险恶,要想在官场上立足,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自律。
因此,他为自己制定了许多严格的自律规定,如每天早起、读书、静坐、反思等,并一直坚持下去。
曾国藩不仅在政治上表现出色,而且在军事上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创立了湘军,通过严格的训练和自律,打造了一支勇猛善战的部队。
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曾国藩的湘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的自律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不仅影响了自己的人生,也影响了身边的人。
他的家书和日记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了一种精神财富。
曾国藩的自律精神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生活中,更体现在他的政治生涯中。
他始终坚持清正廉洁,不收受贿赂,不受任何形式的诱惑。
他深知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滥用权力就会自毁前程。
因此,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
曾国藩的自律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不仅是他个人成功的秘诀,也是一种精神财富。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和自律,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富兰克林的自我管理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和作家,也是一位非常自律的人。
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自律精神,成为了一位杰出的人物。
富兰克林从小就展现出了极高的自我管理能力。
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份非常严格的作息表,包括早睡早起、读书学习、锻炼身体等。
他每天都会按照计划行事,并且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计划。
这种自我管理的能力不仅帮助他取得了学业上的成功,也让他在政治和科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富兰克林非常注重自我反省和反思。
他每天都会检查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并且加以改进。
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明代大学士徐溥储豆律已】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天资聪明,读书刻苦。
少年时代的徐溥性格沉稳,举止老成,他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
一次塾师发现他常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本看,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物,等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经典语录,由此对他十分赞赏。
徐溥还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
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
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
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
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地修炼自我,完善自己的品德,后来终于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徐溥对自己行为的高标准约束显示了他强烈的自律意识,即使是在个人独处时,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
慎独是自律的境界,它能让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时候仍然能够不被外物所左右,而是丝毫不放松自我监督的力度,谨慎自觉地按照一贯的道德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一如既往地保持道德自觉。
【我的心还有主人】许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
一年夏天,许衡与很多人一起逃难。
在经过河阳时,由于长途跋涉,加之天气炎热,所有人都感到饥渴难耐。
这时,有人突然发现道路附近刚好有一棵大大的梨树,梨树上结满了清甜的梨子。
于是,大家都你争我抢地爬上树去摘梨来吃,唯独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于树下不为所动。
众人觉得奇怪,有人便问许衡:“你为何不去摘个梨来解解渴呢?”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问的人不禁笑了,说:“现在时局如此之乱,大家都各自逃难,眼前的这棵梨树的主人早就不在这里了,主人不在,你又何必介意?”许衡说;“梨树失去了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许衡始终没有摘梨。
古今中外自律的人的事例
1. 匡衡凿壁偷光,那可是自律的典范啊!人家穷得连灯都点不起,还想着读书,就把墙壁凿个洞借光,这得多大的毅力呀!你能做到吗?
2. 车胤囊萤,多牛啊!为了读书,抓萤火虫来照明,这种自律精神难道不让你佩服吗?这就好像在黑暗中自己给自己点亮了一盏灯。
3. 孙康映雪读书,那雪光得多冷啊,但他就能忍住,坚持学习,你想想,这是何等的自律!这简直就是和寒冷作斗争啊!
4.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一心专注读书,这三年得错过多少好玩的呀,但他就是能管住自己,这种定力你不惊叹吗?就像给自己围了一个知识的城堡。
5. 司马光制作警枕,为了早起读书,用圆木做枕头,稍微一动就会醒来,这是多么奇特又有效的自律方法呀!你难道不想学学吗?
6. 鲁迅在桌子上刻个“早”字,提醒自己不迟到,这看似简单的举动,不正是自律的表现吗?这就如同给自己立下了一个坚定的誓言。
7. 贝多芬哪怕耳朵聋了,还坚持创作音乐,这得需要多强的自律才能做到啊!这不就是在和命运抗争吗?
8. 居里夫人专注于研究,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一心扑在科学上,这得有多么强大的自律呀!就好像她的世界只有科学。
9. 达芬奇每天都坚持画画,不断练习,才成就了他的艺术辉煌,这就是自律带来的成果呀!这和每天坚持锻炼有啥区别呢?
10. 毛主席闹市读书,在那么嘈杂的环境里还能静下心来学习,这种自律简直无敌了!就像是在喧嚣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
结论:这些古今中外自律的人都太了不起了,他们的事例告诉我们,自律是成功的关键,我们都应该向他们学习,用自律成就自己的人生。
严于律己的古代名言摘要:一、引言二、古代名言的背景及意义1.自律的重要性2.古代名人的自律实践三、古代名言列举1.孔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孟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荀子:“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予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4.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四、名言的现实意义1.个人成长与自我提升2.社会风气的引导五、结论正文:严于律己的古代名言自古以来,我国文化底蕴丰厚,诸多名人志士都重视个人修养与自律。
在这里,我们通过对一些古代名言的解读,以期启发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践行自律,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
一、引言严于律己,是古代名人追求道德品质的一种表现。
他们通过自我约束,努力提升自身修养,为社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在我国古代文化中,自律被视为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
二、古代名言的背景及意义1.自律的重要性古代名人深知自律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在道德、学术、事业等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
自律不仅关乎个人品质,还影响到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
2.古代名人的自律实践许多古代名人把自律贯穿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他们勤奋好学,克己奉公,力求做到言行一致。
如孔子提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强调人要不断反省,以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
三、古代名言列举1.孔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不断学习、反省,才能做到行为无过失。
通过自省,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改正错误,提升个人品质。
2.孟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孟子主张人要学会自我反省,每天都要思考自己在为人处世、交友、学习等方面是否做到了忠诚、诚信和勤奋。
这种习惯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问题,改进自己的行为。
3.荀子:“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予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自律的例子(名人故事)5个篇一:自律故事自律故事1、春秋末期,吴师伐越,大败而归,吴王阖闾不久死,临死前告诫他儿子夫差报仇。
夫差继位后清心寡欲,立志雪耻,终于打败越国,并使越王成为他的奴仆。
2、越王勾践兵败后,到吴国做奴隶,三年后才返国,回国后,睡在柴薪上,吃饭前尝一尝很苦的熊胆,必雪前耻。
后来终于灭了吴国。
3、在美国一所大学的日文班里,突然出现了一个50多岁的老太太。
开始大家并没感到奇怪。
在这个国度里,人人都可以挑自己开心的事做。
可过了不长时间,年轻人们发现这个老太太并非是退休之后为填补空虚才来这里的。
每天清晨她总是最早来到教室,温习功课,认真地跟着老师阅读。
老师提问时她也会出一脑袋汗。
她的笔记记得工工整整。
不久年轻人们就纷纷借她的笔记来做参考。
每次考试前老太太更是紧张兮兮地复习、补缺。
有一天,老教授对年轻人们说:“做父母的一定要自律才能教育好孩子,你们可以问问这位令人尊敬的女士,她一定有一群有教养的孩子。
”一打听,果然,这位老太太叫朱木兰,她的女儿是美国第一位华裔女部长——赵小兰。
4、白玉霜是著名评剧演员,演技很高,被人称做“评剧皇后”。
她为了做到自知、自律,不论三伏酷暑,还是三九严冬,一有时间就去练功,练嗓子。
有人对她说:“你已成名了,干嘛还这么苦练?”她笑笑说:“戏是无止境的。
”并且她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管什么人,只要给她指出缺点,她都非常高兴。
5、吴晗在清华大学时,想买一部《明史纪事本末》,因没有钱,就赶写了一篇《清明上河图与金瓶梅的故事》换取了10元稿酬,买了这部书。
但他对自己写的这篇文章不太满意,在与老师的信中说:“在暑假中仓促草成,本不想发表,因想买一部《明史纪事本末》一时凑不齐钱,所以只能送与本校周刊,拿到了10块钱,大概可买一部了。
”这件事吴晗深引以为疚,第二年为这篇文章写了一个补记,进一步为这篇文章匡正与补缺,使自己的观点趋于完善。
6、张伯苓长期任南开大学校长,有一次他看见一个学生手指被熏得焦黄,便指着他说:“你看,把手指熏得那么黄,吸烟对青年人身体有害,你应该戒掉它!”但这位学生反唇相讥:“你不也吸烟吗?怎么说我呢?”当下张伯苓将自己所存吕宋烟全数拿出来,当众销毁,并表示再不吸烟,果真如此,张伯苓再没吸过烟。
苏轼自律的故事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自律方面有许多值得学习的故事。
苏轼年轻时就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但他非常谦虚。
他明白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学习,因此他常常选择默默地独自阅读和写作,而不是参加喧闹的聚会。
他坚信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修炼和探索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苏轼对自己的生活也极为自律。
他非常注重清洁卫生,每天都要洗脸、洗手、洗脚,保持身体的清洁和健康。
他还坚持每天早起,准时完成自己的学习和写作任务。
他认为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并在工作中更加高效。
苏轼在政治生涯中也体现出了自律。
他不仅执行严格的纪律要求,而且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自己的原则和道德准则。
他坚信只有在遵守公正和道德原则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忠诚的仆人。
总的来说,苏轼的自律精神是他成功的关键之一。
他非常注重自己的身体、心灵和道德品质,坚信只有通过自我控制和不断的学习,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成长。
这是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的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 1 -。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出处:《劝学诗》【作者】颜真卿【朝代】唐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出处:《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陆游【朝代】宋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3、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出处:《白鹿洞二首·其一》【作者】王贞白【朝代】唐译文: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出处:《将进酒》【作者】李白【朝代】唐译文:天造就了我成材必定会有用,即使散尽黄金也还会再得到。
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出处:《劝学诗》【作者】颜真卿【朝代】唐译文: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
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2.有关自律的诗句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2、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3、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徐九经4、名不可以虚求,贵不可以伪得。
——《袁子正书政略》5、以细行律身,不可以细行取人。
——魏源6、明道德以固本,重修养以安魂,知廉耻以净心,去贪欲以守节。
7、廉耻,立人之大节。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
——陈弘谋8、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诚生信,勤生效。
——李惺9、权似一条河,清浊看官德。
——《现代国洪河作》10、多行不义必自毖。
——《左传》11、古人有言曰:“大-法小廉。
”大臣能廉,仅得其半。
非廉无以行法,非法无以佐廉。
——陈弘谋12、公生明,廉生威。
1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14、严下吏之贪,而不问上官,法益峻,贪益峻,政益乱,民益死,国乃以亡。
——王夫之15、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
关于自律的名人素材古代1、中国-思想家-许衡许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
一年夏天,许衡与很多人一起逃难。
在经过河阳时,由于长途跋涉,加之天气炎热,所有人都感到饥渴难耐。
这时,有人突然发现道路附近刚好有一棵大大的梨树,梨树上结满了清甜的梨子。
于是,大家都你争我抢地爬上树去摘梨来吃,唯独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于树下不为所动。
众人觉得奇怪,有人便问许衡:“你为何不去摘个梨来解解渴呢?”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问的人不禁笑了,说:“现在时局如此之乱,大家都各自逃难,眼前的这棵梨树的主人早就不在这里了,主人不在,你又何必介意?”许衡说;“梨树失去了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许衡始终没有摘梨。
混乱的局势中,平日约束、规范众人行为的制度在饥渴面前失去了效用。
许衡因心中有“主”则能无动于衷。
在许衡心目中的这个“主”就是自律。
有了自律,才能在没有纪律约束的情况下亦能牢牢把握住自己。
2、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牛顿研究学问非常专心。
有一次,朋友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嘱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
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牛顿回来,只好去看个究竟。
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净。
又有一次,他饿了,煮鸡蛋吃,却一边想问题,一边把鸡蛋放进锅子中,等问题解决了,想吃鸡蛋时,揭开锅盖,捞起的竟是自己的怀表。
3、明代-大学士-徐溥少年时代的徐溥性格沉稳,举止老成,他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
一次塾师发现他常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本看,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物,等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经典语录,由此对他十分赞赏。
徐溥还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
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
关于⾃律的名⼈名⾔警句 ⾃律的意思就是⾃我约束,所有值得追求的⽬标都需要⾃律才能实现。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律的名⼈名⾔,希望能帮到你。
关于⾃律的名⼈名⾔ 1、君⼦博学⽽⽇三省乎⼰,则知明⽽⾏⽆过矣。
——荀⼦ 2、⾃省是⼀⾯镜⼦,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机会改正。
——海涅 3、祸咎之来,本难逆料,然唯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四者,穷可弥缝⼀⼆。
⼈为财死,不贪少祸。
——曾国藩 4、贪者逆取,不顾⾮义⽽不厌;廉者顺取,得之分内⽽常愧。
——陈荩 5、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
——范仲淹 6、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朱柏庐 7、先去私⼼,⽽后可以治公事;先平已见,⽽后可以听⼈⾔。
——⾦缨 8、为政之要,⽈公与清;成家之道,⽈俭与勤。
——林逋 9、凡名利之地,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
——朱熹 10、怀律已之⼼,修为官之德。
11、时刻发现⾃⼰的错误,⼤胆直率的承认,敏捷勇敢地更改。
12、⼀个⼈最⼤的胜利就是战胜⾃⼰。
——安德雷耶夫 13、君⼦为政之道以修⾝为本。
14、不受⽈廉,不污⽈洁。
盖⽆廉则⽆新不取,⽆耻则⽆新不为。
不廉其源皆⽣于⽆耻也。
——顾炎武 15、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闻于天下。
——《晋书》 ⾃律的名⾔警句精选 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 2、出污泥⽽不染,濯清涟⽽不妖。
——周敦颐 3、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徐九经 4、名不可以虚求,贵不可以伪得。
——《袁⼦正书政略》 5、以细⾏律⾝,不可以细⾏取⼈。
——魏源 6、明道德以固本,重修养以安魂,知廉耻以净⼼,去贪欲以守节。
7、廉耻,⽴⼈之⼤节。
盖不廉,则⽆所不取;不耻,则⽆所不为。
为⼈⽽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所不⾄。
——陈弘谋 8、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明,廉⽣威,诚⽣信,勤⽣效。
——李惺 9、权似⼀条河,清浊看官德。
——《现代国洪河作》 10、终⾝为善不⾜,⼀旦为恶有余。
修身的名人例子
1.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世家。
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
刚满二十岁即考上进士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立志写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
为了把握时间读书,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它就会滚动人也就惊醒了,可以继续研究学问,因此称“警枕”。
每当司马光需休息时,便枕着“警枕”,如此学习的结果,终于成为一位学问博的人。
2.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
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天,船摇得使人无法站稳。
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尽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年地绑在柱子上。
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
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光,连声赞收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3.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到山洞里偷读《诗经》。
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关于修身立德的名人素材
1.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道德修养和个人品德的培养。
2. 周文王(公元前11世纪):西周朝的开国君主,通过修身立德,使周朝成立了礼乐制度,倡导以德治国。
3.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中国古代哲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强调修身立德,认为要以仁爱和道德行为来引导社会。
4. 老子(约公元前6世纪):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修身养性,追求自然无为的道德境界。
5. 圣奥斯定(354年-430年):基督教圣人和哲学家,他认为个体灵魂的救赎基于对上帝的信仰,并通过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来建立道德。
6. 托马斯·阿奎那(1225年-1274年):天主教的重要神学家和哲学家,他认为达到完善的人生需要修身立德,以及通过与上帝的亲密关系来实现人的目标。
7.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年-1881年):俄罗斯作家,他在作品中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困境,他强调通过修身立德来寻求生活的真实意义。
8. 马丁·路德·金(1929年-1968年):美国人权运动的领导者,他倡导公民不服从,并通过非暴力的方式争取正义,他的行为和言论展示了优秀的品德。
9.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1955年):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注重道德责任和人道主义,并提倡人类共同合作以实现和平与正义。
10. 尼尔斯·玻尔(1885年-1962年):丹麦物理学家,他不仅
在科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提倡科学家要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
宽人严己,自律自修故事《宋史•查道传》中说:北宋人查道为人淳厚,秉性正直,曾任宋真宗的龙图阁待制。
有一次,查道外出巡查自己所管辖的地区时,见路旁有上好的甜枣,随从人员就从树上摘下来拿给了查道。
查道要随从人员按价付钱,可此时不见枣树的主人,查道又急着赶路,于是,查道就按甜枣的质量,计算出甜枣的价钱,然后将应付的铜钱挂在树上才走。
按说,当官的路过,随从在路边摘了一点甜枣,因枣树的主人不在而无法付钱,相信谁也不会说这个当官的有贪欲。
可是这个名叫查道的官却硬要按照枣的质量计算价钱,并将应付的铜钱挂在树上,这种"小题大做"就叫自律。
在人前人后同样严格要求自己,这样的人没有不被人称道的,这个故事也因此流传至今。
古时候有一个名叫胡质的人,一直在曹操、曹丕手下当官,一直当到了振武将军,封关内侯。
胡质有一个儿子名叫胡威,字伯虎,年轻且很有志气。
胡质在荆州做官时,胡威从京都前去看望他。
等胡威告别回家时,胡质给胡威一匹绢,作为回家路上吃饭的费用。
胡威跪下进言道:"大人为官清正廉洁,不知道从哪里得到这匹绢的?"胡质说:"这是我官俸的剩余,所以作为你回家路上的饭费。
"胡威这才恭恭敬敬地接受下来。
从这则故事中可以看出胡质的为官清廉,绝不贪污滥用公家的财产;而胡威不但对清正廉洁的品质非常看重,还自觉维护和监督父亲的道德品行。
父子二人均有廉洁自律的美德。
东汉杨震慎独的故事更是一个严于律己的好例子。
杨震在担任荆州刺使时,发现秀才王密是个人才,便举荐王密为昌邑县令。
后来杨震改任东莱太守,路过昌邑时,王密对他照应得无微不至。
到了晚上,王密悄悄来到杨震住处,见室内无人,便捧出黄金10斤送给杨震。
杨震连忙摆手拒绝说:"以前因为我了解你,所以举荐你;你这样做就是你太不了解我了!"王密轻声说:"现在是夜里,没人知道。
"杨震正色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王密听了,羞愧地退了出来。
严以律己古人的例子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以严以律己的态度示范着崇高的品质和道德准则。
他们的行为激励着后世的人们,通过自我约束和追求完善来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以下是几位古代圣贤和伟人的例子,展示了他们如何以严以律己的精神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孔子,古代中国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以其强调个人品德和道德伦理准则的思想体系而闻名于世。
孔子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自己身体力行,严格要求自己在道德、学问和礼仪方面做出表率。
他注重修养个人的内在品质,如诚信、孝道、诚意和团结。
孔子的例子鼓励每个人从个体到社会的层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以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
陆游,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政治家。
他是一个严以律己的人,特别注重自我约束和纪律。
陆游强调个人的思想品德和清廉政治,他甚至断绝了与腐败政治体制的关系,选择了自我放逐。
他以身作则,通过自己坚定的道德立场和才华激励着后世的人们。
陆游的例子告诉我们,在面对社会的腐败和不公时,我们应该保持自己的原则,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追求道德的高度。
朱子,中国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他强调“格物致知”,即通过观察事物的本质来达到知识和智慧的境界。
朱子非常注重自我修养和纪律,他在学术和个人修养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他主张“身先士卒”,通过自己的榜样和努力来影响他人。
朱子的例子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严格要求自己并以身作则,我们才能够在学问、品德和社会贡献上取得真正的成就。
这些古人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严以律己的重要性。
通过自我约束和追求完善,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人,影响他人并推动社会进步。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可以从古人的示范中学习并应用这一精神,为自己和我们所关心的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