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安徽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评审结果公示
- 格式:xlsx
- 大小:46.67 KB
- 文档页数:1
关于我校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情况的通报
各有关单位、相关老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5年度集中受理期项目的评审工作已完成,我校2015年集中受理期申请项目1013项,获批199项,经费8048.28万元。
其中,理学院伍歆教授和第二附属医院洪葵教授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周猛教授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另共获批面上项目14项,青年基金30项,地区基金152项。
详细资助名单见附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将于近期将申请项目批准资助通知、不予资助通知及专家评审意见以电子邮件形式发到申请人在申请书中填写的电子邮箱,请注意查收。
关于下一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任务书的填写要求及相关安排,请关注后续通知。
申请人如对不予资助决定不服,可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出复审申请。
有关复审申请、受理及审查工作程序和要求见基金委官方网站。
特此通报。
科学技术处
2015年8月18日。
科研工作总结不足总结一:科研工作总结不足在学校党委和主管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广大教师和科技处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技经费稳步增长,重大科研项目申报成绩显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科技成果产出(尤其是SCI、EI)速度加快,科技成果推广与技术转让初见成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得到加强;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211工程”完成了中期建设任务;“985工程”建设通过论证。
2015年度科技工作呈现“跨越式发展”势头。
1、科研成果取得重要突破2015年度我校申报各类科技成果奖27项,其中21项获奖,获奖率78%。
“农牧交错带农业综合发展和生态恢复重建技术体系与模式研究”等2项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绒山羊绒毛生长机理及舍饲半舍饲营养调控技术研究”等8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二等奖,有43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
SCI、EI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数量继续快速增长、质量呈上升趋势。
全年SCI、EI、ISTP收录共计368篇(SCI281篇;EI61篇;ISTP26篇),其中,SCI、EI收录比2003年增长78%。
全校有140位教师发表SCI、EI,SCI数排名前三位:杨定(21篇)、李宁(16篇)、王贺祥(14篇)。
学院排名前三位:生物学院(84篇)、资源与环境学院(49篇)、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49篇)。
SCI单篇影响因子最高的作者张大鹏(5.634),累计影响因子最高的作者王贺祥(34.5)。
2015年度申请专利172项,其中发明132项,占77%。
比去年专利申请量(111项)增加55%。
授权专利51项,是去年的2.1倍,其中发明16项,实用新型35项,创历年最好水平。
2015年申请新品种权6项,通过国家动物品种审定1项,计算机软件登记24项。
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促进重大成果与技术的转化与推广。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校“农大系列玉米品种”推广面积达4000多万亩,遍布19个省市自治区,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近14%。
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前言2014年是“十二五”规划执行的第四年。
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对基础研究的新要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简称科学基金)“十二五”发展规划,准确把握“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的战略定位,始终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着力培育创新思想和创新人才,进一步加强对科研工具研制的支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积极贡献。
科学基金资助体系包含了研究类、人才类和环境条件类3个项目系列,其定位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构成了科学基金目前的资助格局。
其中,研究项目系列以获得基础研究创新成果为主要目的,着眼于统筹学科布局,突出重点领域,推动学科交叉,激励原始创新;人才项目系列立足于提高未来科技竞争力,着力支持青年学者独立主持科研项目,扶植基础研究薄弱地区的科研人才,培养领军人才,造就拔尖人才,培育创新团队;环境条件项目系列主要着眼于加强科研条件支撑,特别是加强对原创性科研仪器研制工作的支持,促进资源共享,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基础研究,优化基础研究发展环境。
科学基金大部分项目类型采取每年集中接收的方式受理申请。
2014年度,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共接收各类项目申请151 445项,比2013年同期减少6 541项,减幅4.14%,其中面上项目申请量较2013年减少了12 944项,降幅17.95%;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量增加4 046项,增幅6.64%,高于去年的1.98%,申请量首次超过面上项目,居各类项目之首;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数量也保持持续增长态势,较去年同期增加1 192项,增幅达10.07%,较去年增幅5.15%有所提高;重点项目申请量在近年持续稳定的基础上,2014年申请量大幅增加,较去年增加398项,增幅达15.15%。
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是中国政府设立的用于支持和推动科学研究的重要资金项目之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凭借其涵盖面广、资助额度大、评审严格等特点,成为众多科学家和研究团队追求学术卓越的重要平台。
本文将介绍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科学研究的影响。
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总数达到了创纪录的81,053个,申请规模较前一年增长了5.5%。
这反映了中国科学研究的蓬勃发展和科学人才的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支持规模也在不断增加,2015年度总经费支持规模达到了85亿元,较前一年增长了7.6%。
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计算机科学等等。
基金会通过公开征集和评审机制,确保资金流向具有学术价值和研究潜力的优质项目。
此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还与各类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合作,加强国内外科学交流与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过程严格而公正。
基金会成立了一支由海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队,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
评审的标准主要包括学术质量、创新性、实施可行性等方面。
评审过程中,专家们尽职尽责地审查了每个项目的科研计划、预期成果和预算等内容,以确保资金的有效和合理利用。
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涉及了众多前沿科学问题和热点领域。
其中,有一些项目具有特殊的意义和重要的影响力。
比如,在物理学领域,有项目研究了量子力学的基本性质和应用,为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等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生物学领域,有项目研究了新药的研发和应用,为解决人类疾病和健康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有项目研究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应用,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持。
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发展对我国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基金会提供了资金和平台,支持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研究,推动了学术进步和科技创新。
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数据分析2016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已经出炉。
科学网在已有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数据,对基金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分布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多角度探索科学基金分布特征。
(一)按项目类别统计2015-2016年项目数量变化趋势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8月17日通告显示,共接收项目申请172843项,经初步审查受理169832项,决定资助其中的37409项,约占总数的22%。
和2015年相比,增加202项。
由表可见,一方面,国家正加大力度提升较不发达地区科研机构完成项目的能力和动力,因此增加了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数量;另一方面,国家对青年科学项目的水平和要求已经提高.结合历史数据,基金总项数和基金总金额依然呈正相关。
地区科研基金项目多分布在甘肃、广西、贵州、广西、云南等地区,其原因来自制度保护;其他种类基金都分布在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比较多的地区,比如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
图1 省市项目金额分配(单位:万元)如图1所示,北京市科研机构所获项目资金近38亿元,约占项目金额总数的20.8%,超过末尾18个省市区之和。
分得项目资金10亿元以上的有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总数为86亿余元,约占总额的47。
25%。
(二)大数据分类统计1.单项之最本年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单项资助最多的数额是3500万元,该项目研究方向为地球科学,被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揽。
另外,单项资助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7项,总金额42593万元,详情见表2。
表2 单项资助金额1000万以上项目统计表2.数额之最2016年的受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最多的单位依然是上海交通大学,总项目数901项,单项资助金额从4万元到1050万元不等,平均56。
32万元。
表3按学部对其项目进行分类,可见上海交大在医学科学领域拥有较大优势.3.地区之最从表4中单一机构获得千万元以上资助的地区分类来看,排在前五位的仍旧是北京、江苏、上海、广东、湖北,与总体数据流一致。
2015年校级课题评审方案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课题研究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的方针政策,坚持教育教学研究“为学校发展决策服务、为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为提升学校办学内涵服务”的方向。
课题研究紧密围绕校“国示范”和“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创建;及省、市重点专业群、精品课程资源、信息化示范校等建设所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引导广大教职员工深入思考与研究。
同时,为调动广大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推进研究向纵深发展,促进研究水平的整体提高。
保证2015年度校课题申报评审工作的规范有序、公平公正实施,结合江阴中专《教科研项目管理暂行条例》《科研奖励计算办法》及《教师校级课题管理办法》,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题研究学术指导委员会及评审专家组成员组成:1.课题研究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潘永惠副主任:邵鹏飞、浦建平、常征、朱永林委员:张寅、朱晓军、李顺富、张振军、朱小英、王丽娟、许华、庞晓红、王金兰、陈兴华、招启东、张巍、尹志军、曹文卫、樊建清、夏冉2.课题评审专家组成员由我校主持过XX市级以上课题,并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评审专家组。
按学科大类分成若干课题评审专家组,组成如下:A.机械机电专家组:常征、李松、方志平、司开妹B.信息技术专家组:潘永惠、邵鹏飞、招启东、王香菊C.汽车电气专家组:吴程、张小红、李建刚、彭加山、李朋D.经管综合专家组:朱晓军、张龙军、蔡文楠、黄海滨E.德育管理专家组:朱永林、葛柏炎、朱小英、王丽娟、陈志峰。
F.文化理论专家组:浦建平、沈彬、李顺富、许华、崔永红二、课题评审程序及时间安排:1、申报程序按照系部—科技处—学校三级逐级向上申报,按照下列程序进行:①教师对照校课题申报指南,确定本人的研究内容,填写《江阴中专教师专项课题申报评审书》送系部领导审核,系部择优上报。
②科技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
③科技处把初评结果整理汇总后,报校长室复核,批准立项,发给校级课题立项通知书。
④部分优秀课题今后将送XX市教科室,申报XX市教师专项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管理办法国科金发计〔2015〕60号关于印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有关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管理办法》业经2015年7月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务会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自2015年9月1日起实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5年8月1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管理办法(2015年7月7日委务会议审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下简称重大项目)管理,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大项目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超前部署,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和综合性研究,充分发挥支撑与引领作用,提升我国基础研究源头创新能力。
第三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在重大项目管理过程中履行下列职责:(一)确立项目领域;(二)制定并发布项目指南;(三)受理项目申请;(四)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五)批准资助项目;(六)管理和监督资助项目实施。
第四条重大项目实行成本补偿的资助方式,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章立项与指南制定第五条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原则公开征集重大项目领域建议,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提出拟立项的重大项目领域。
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应当对拟立项的重大项目领域差额遴选,按照记名投票的方式表决,以出席会议成员的过半数通过。
第六条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根据基金发展规划、优先发展领域、基金资助工作评估报告和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意见确立重大项目立项领域并制定年度重大项目指南。
第七条年度重大项目指南应当明确受理重大项目申请的研究领域、科学目标、研究期限和受理申请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第八条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在接收项目申请起始之日30日前公布年度重大项目指南。
第九条每个重大项目应当围绕科学目标设置不多于5个重大项目课题,课题之间应当有机联系并体现学科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