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养护关键技术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40.50 KB
- 文档页数:26
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要求的日益提高,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
高耐久性混凝土,顾名思义,是指具有出色的抵抗各种侵蚀性介质和环境因素作用的能力,能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良好性能的混凝土。
与传统混凝土相比,它在强度、抗渗性、抗冻性、抗化学侵蚀性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
要实现高耐久性混凝土,首先需要从原材料的选择入手。
水泥是混凝土中的重要胶凝材料,应选择品质优良、水化热低、抗硫酸盐性能好的水泥品种。
骨料的质量和级配也至关重要,优质的骨料不仅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还能增强其抗渗性和耐久性。
此外,外加剂的使用也是关键,如高效减水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提高其密实度;阻锈剂能够防止钢筋锈蚀,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在配合比设计方面,高耐久性混凝土需要更加精确和科学的计算。
水胶比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要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以减少混凝土中的孔隙和渗透性。
同时,合理调整砂率、粉煤灰和矿粉的掺量等,能够优化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提高其耐久性。
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对其耐久性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搅拌过程中,要确保原材料的均匀混合,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稳定。
浇筑时,应注意控制浇筑速度和振捣质量,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养护环节更是关键,适当的养护可以促进水泥的水化反应,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采用保湿、保温等养护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混凝土的早期开裂。
高耐久性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桥梁工程中,由于桥梁长期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受到车辆荷载、风、雨、化学物质等的侵蚀,使用高耐久性混凝土可以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在海港工程中,混凝土结构面临着海水的侵蚀和氯离子的渗透,高耐久性混凝土能够有效地抵抗这些侵蚀,保障港口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建筑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摘要:高性能混凝土是在大幅度地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配合比设计的主要指标。
针对不同用途要求,高性能混凝土对下列性能有重点的予以保证: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其中,建筑业是发展最为显著的行业之一,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掀起了一阵发展狂潮,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
不可否认,相比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建筑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的除了政策上的原因,建筑业本身技术及其建筑材料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都是重要的原因,高性能混凝土就是建筑材料不断创新和发展的例子之一。
高性能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新型高技术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广。
一、建筑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1、应控制适宜的真空度。
真空度高,可增加脱水速度和脱水量,但对设备的要求也提高,而且密封性要求也高,因此采用过高的真空度是不经济的。
真空度过低,产生的负压不足以克服新拌混凝土内的剪应力,使吸水和排除空气的能力降低,作业时间加长。
一般来说,真空度可控制在0.05-0.07mpa。
新浇筑混凝土的厚度越大,选择的真空度也应适当增加。
切实做好吸盘四周的密封,以保证达到足够的真空度。
2、真空作业时,开始应采用较低的真空度,以防止开始的高真空度导致新拌混凝土表层过早先密实,而使混凝土表层的排水通道不畅,影响整体混凝土的脱水。
真空吸水作业时间与采用的真空度、环境温度、混凝土的配合比及要求的脱水量有关。
另外,由于不同品种水泥及不同水泥用量拌制的混凝土保水性不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因影响排水速度而影响真空吸水时间。
混凝土施工养护措施及技术交底混凝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施工养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养护措施、养护时间、温度控制、湿度控制、养护剂选择、技术交底等方面,详细论述混凝土施工养护的重要性及相关技术。
一、养护措施针对混凝土施工的特点,合理制定养护措施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关键。
养护措施主要包括湿润、防止快速干燥和保温等方面。
首先,湿润是混凝土养护的基本要求。
湿润可以提供良好的养护条件,保持混凝土充分的含水量,防止过早失水引起的开裂和强度不足等问题。
其次,在湿润的基础上,要防止混凝土的快速干燥。
快速干燥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收缩过快,造成裂缝和质量问题。
因此,在施工中要采取遮阳、遮风、遮雨等措施,防止太阳直射和风雨侵蚀,减缓混凝土的水分蒸发。
最后,保温是混凝土养护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保温可以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促进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和硬化反应。
冬季施工时,常采用保温棚、保温罩等措施,防止混凝土温度过低而影响强度发展。
二、养护时间混凝土施工后,要根据不同构件的类型和尺寸,以及施工环境的条件来确定养护时间。
养护时间是指混凝土在施工后养护的持续时间,它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一般而言,混凝土初凝后24小时内是最关键的养护阶段,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持水分和温度的稳定。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在施工后的养护时间为7天到28天。
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构件,养护时间应适当延长,以保证混凝土的充分硬化和强度发展。
而在寒冷季节施工时,养护时间也需要相应延长,以提供更长的硬化时间和保温时间。
三、温度控制温度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合理控制温度是必要的。
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热量释放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过度集中释放或者过高的温度,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
因此,在高温季节施工时,可以采用加水养护、覆盖湿布等降温措施,减缓混凝土的水分蒸发速度,降低表面温度。
高性能混凝土论文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控制引言:高性能混凝土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基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提出的一种全新概念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为首要设计指标,这种混凝土有可能为基础设施工程提供10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
区别于传统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工程安全使用期、经济合理性、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益,被认为是今后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方向。
目前正在施工的武汉到广州客运专线乌龙泉至花都段(设计时速350km/h)其主体结构就是采用的是高性能混凝土。
本文根据参加该段客运专线施工的实际经验,谈谈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控制。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控制一、什么是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高性能混凝土是指用常规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砂石等做原材料,使用常规制作工艺,主要依靠高效减水剂和活性矿物掺合料配制的水泥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有以下三个特点:1.1高工作度,这是工业化泵送施工的条件,一般坍落度应达到20?2cm,而且不产生过多的泌水。
1.2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体积稳定性。
1.3长期的耐久性,这是高性能混凝土最重要的性能指标。
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上百年而不是普通混凝土40,50年的使用寿命。
二、高性能混凝土实现的技术要点2.1低的水胶比,在保证工作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水的用量。
2.2使用高效减水剂以保证在水胶比比较低,胶结材料用量不多的情况下大的工作度。
2.3选择高质量的骨料,高性能混凝土对骨料的颗粒级配和粒径有着更严格的要求,要求细骨料应选用洁净的砂子,粗骨料应是高强、低吸水性的碎石。
2.4掺入活性矿物材料。
国内高性能混凝土研究进展与趋势目录一、内容概括 (2)1. 高性能混凝土概述 (3)2. 研究背景与意义 (4)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差距 (5)二、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研究 (6)1. 水泥类型与性能 (7)2. 矿物掺合料的应用 (9)3. 高效减水剂的进展 (10)三、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 (11)1. 配合比设计原则与方法 (13)2. 优化算法及智能配比技术 (14)3. 耐久性与工作性平衡策略 (15)四、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特点研究 (16)1. 物理性能 (18)2. 化学性能 (19)3. 力学性能及抗裂性 (20)4. 耐久性能 (21)五、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22)1. 应用领域及案例分析 (24)2. 市场需求分析 (25)3. 发展趋势预测 (27)六、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挑战与对策 (28)1. 技术难题与挑战 (30)2. 解决方案与措施 (31)3. 政策支持与标准制定 (32)七、结论与展望 (33)1. 研究总结 (34)2.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35)一、内容概括本篇文档主要探讨了国内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进展与趋势,涵盖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技术特点、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以及性能评估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在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方面,文档指出了其相较于普通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工作性能,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工程性能。
在技术特点上,文档强调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优化、颗粒级配、外加剂优化、掺合料利用和耐久性提升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材料选择方面,文档讨论了骨料、水泥、矿物掺合料和水等关键组分的优质化选择,以及环保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以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环境友好性和资源利用率。
在配合比设计上,文档介绍了基于试验和数值模拟的优化方法,以实现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最佳匹配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及其应用综述摘要: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属于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有着优异的耐久性、强度以及韧性,能够适应不同工程的要求,具备十分广阔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近年来,在建筑领域全面发展影响下,我国对于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探索与研究力度不断加大,已经成为热点研究领域。
本文就结合UHPC研究情况,针对其定义、制备技术、受力性能、应用等进行简单介绍,为该复合材料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应用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增加,地下结构与桥梁工程等现代工程寿命要求越来越长,与工程相关的标准不断增多,对于混凝土等材料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应运而生。
超高性能混凝土是依托堆积密度最大化原理制备而成的一种材料,与传统混凝土相对比,有着耐久、超高强度等优势,特别是在后续钢纤维加入后,其整体强度有着十分明显提高。
基于这种特征,UHPC被广泛使用到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的桥梁以及桥涵隧道等各种领域当中,在国防、市政领域也有着优异使用前景。
鉴于此,本文从UHPC的制备、性能、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UHPC的定义对于UHPC虽然并没有较为统一、完整的标准或者界定,但是从总体层面分析,其属于一种比传统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即耐久与强度)更加优秀的水泥基复合材料[1]。
对于UHPC材料本质,现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UHPC仍旧属于混凝土,其中“C”即Concrete就是混凝土;另一种则认为其是一种与传统混凝土不相同的水泥基材料,“C”则是指(Cement-based Material)水泥基材料。
在2004年第一届国际UHPC会议当中,大部分专家都认可第二种说法。
因此,虽然UHPC仍旧继续使用过往混凝土名字,但是却可以将其理解成为一种全新的水泥基建筑材料[2]。
二、UHPC的制备(一)制备过程(1)原材料通常使用42.5级以上的各类水泥;石英砂,类型包括粗砂、细砂与中砂;硅灰,其主要成分包括二氧化硅与氧化钙,是由硅灰石矿石全面研磨粉碎形成的。
浅谈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摘要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是对传统混凝土技术的突破。
本文就高性能混凝土在技术上的发展和应用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钢筋混凝土基础是现代建筑工程中钢筋结构施工的主体。
我国每年的混凝土使用量约为十亿立方米。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前景。
随着现在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兴起和建筑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和发展,将大大提高我们的建筑工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们建筑工业的高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提高建筑技术知识的发展。
关键词: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前言在21世纪初,快速发展的建筑技术不断进步,并大大改善了混凝土技术的发展。
新的混凝土技术不断出现在不同的现代大型建筑中。
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对我国经济和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现今高性能的混凝土及施工技术正处在研究阶段。
但我相信,其未来肯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许多施工优点:(1)能保证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2)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压力,施工相对安全;(3)能减小建筑施工的噪音。
(4)能缩短建设工期。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的方式方法:浇筑速度不能过快,以确保连续不断浇筑,直接滴落不超过3米,同时合理地分配管道,防止过早干涸。
1.高性能混凝士的特性人们又称高性能混凝土为三高混凝土,即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力学性能: (1)良好耐久性:这种具有高性能的混凝土必须具备较好抵抗掺杂和防止介质冲击腐蚀的能力。
且具有高弹模、低收缩、低涂层改变和温度应变,在采用硬化工艺的过程中具有较为稳定的体积和腐蚀特性,细观外形结构致密,不易在空气中产生宏观和微观裂缝,抗掺耐腐蚀能力好。
混凝土在碳化,氯离子的作用和侵蚀,钢筋腐烂,碱性骨料的反应,冻融和破坏这几个方面都可以认为是对于建筑混凝土耐久性的一个重大破坏。
(2)优秀的工作性:有更好的能力来填充和防范,同时可以反映出重力作用下的流动性和混凝土化合物的变形。
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养护关键技术研究摘要自收缩是引起低水胶比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开裂的主要原因。
试验通过C100高性能混凝土配制,研究了密封养护、早期保湿养护、内养护、微膨胀养护的方法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和收缩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内养护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收缩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但对强度有很大的影响;密封养护对高性能混凝土收缩有一定的作用对强度影响不大;早期保湿养护对高性能混凝土收缩有一定作用,混凝土强度有一定的提高;微膨胀养护对高性能混凝土收缩有很好的作用,对强度影响不大。
密封养护、早期保湿养护、微膨胀养护的复合养护方法则是一种保证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有效抑制混凝土收缩的养护方法。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配制、养护、强度、收缩率AbstractSince the shrinkage is caused by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with low water-cement ratio of early cracking the main reason。
C100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by test to study seal conservation,early moisture conservation,the conservation,expansion of conservation methods on micro-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strength and shrinkage proper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curing shrinkage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has a good inhibitory effect,but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trength;seal conserv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shrinkage to a certain extent has little effect on strength;early moisture conservation on the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Have a role in contraction of the concrete strength has improved to some extent;micro-expansion of curing on shrinkage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has a good effect on the strength of little effect。
Seal conservation、early moisture conservation、conservation of micro-expansion method of curing compound is a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strength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suppression of shrinkag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conservation methods。
Key words: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conservation, strength, shrinkage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养护关键技术研究目录第1章绪论 (1)1.1引言 (1)1.2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结构特点 (2)1.2.1组成材料多 (2)1.2.1水胶比低 (2)1.2.3结构更密实 (2)1.2.4表层混凝土的特点 (3)1.2.5宏观性能更稳定 (3)1.3高性能混凝土在养护上的特点 (4)1.3.1胶凝材料的水化 (4)1.3.2高性能混凝土的自收缩 (4)1.3.3养护湿度 (4)1.3.4养护时间 (5)1.3.5养护温度 (5)1.4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方法 (5)1.4.1 密封养护 (5)1.4.2早期保湿养护 (6)1.4.3内养护 (6)1.4.4微膨胀养护 (7)第2章C100高性能混凝土配制 (8)2.1 C100混凝土配制目的 (8)2.2 原材料 (8)2.3 C100混凝土配制 (9)第3章试验研究 (12)3.1标准环境养护 (12)3.2恶劣环境养护 (14)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17)3.4验证试验 (17)第4章结论 (20)致谢 (21)参考文献 (21)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养护关键技术研究第1章绪论1.1引言水泥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与水拌合后经硬化而成的人造石。
水泥是一种水硬性胶结材料,在水的作用下生成新的化合物,而成为水泥石,这一过程叫水化作用。
然而,在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混凝土与空气存在一定的湿度差,混凝土中的水分要向外蒸发,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正常水化所需要的水分。
为保证混凝土的水化反应的正常进行,混凝土浇注完毕以后,需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足够的湿度,以满足混凝土良好的硬化条件。
创造这种硬化条件所采取的养护措施,就是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方法决定了混凝土暴露表面的水饱和程度,决定了表层附近混凝土的孔隙结构、渗透特性。
而渗透性是与混凝土耐久性相关的重要特征之一,取决于混凝土表层孔隙率和孔径分布,这些均受到初期养护条件的影响。
美国俄克荷马州立大学Michael E.Ayers 等人的研究也表明,不同的养护条件对混凝土的表层性能的影响较大,而对表层以下50mm的混凝土性能影响不大。
混凝土的养护方法有多种,包括自然养护、标准养护、热养护等传统的养护方法。
传统的养护方法主要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为目的,而养护不仅对混凝土强度产生影响,而且也对混凝土耐久性产生影响。
目前,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内外许多重大工程中获得应用,传统的养护方法已不能满足高性能混凝土的需要,需要根据高性能混凝土特点并采取合理的方法,这不仅保证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发展,而且提高其表层混凝土耐久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早在20 世纪50 年代,美国混凝土协会(ACI) 就发表过一些关于混凝土养护方法的重要文章。
ACI的这些文章表明,在过去的50 年里,普通混凝土在养护方面没有很大的变化。
在美国和其他国家,承包商一般倾向于选择降低养护要求的混凝土或者几乎完全忽视养护的存在。
近年来,随着高性能混凝土(HPC) 的出现和推广使用,不同的养护条件对HPC 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普通混凝土的养护方法不可能完全适宜高性能混凝土。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HPC 对养护条件更加敏感,特别在早期。
同普通混凝土相比,对HPC 的养护显得尤为重要。
混凝土的养护方法决定了水化混凝土暴露表层的水饱和程度,决定了表层附近混凝土的孔隙结构、渗透性等特性。
而渗透性是与混凝土耐久性相关的重要特性之一,极大地取决于混凝土的孔隙率和孔径分布,这些均受初期养护条件的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HPC 的组成结构特点,阐述了HPC的养护特点,提出了HPC 的一些特殊养护方法,对HPC 的养护方面开拓一条有益的探索之路,并对它进行初步研究。
1.2 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结构特点1.2.1组成材料多普通混凝土是传统的四组分混凝土,而高性能混凝土则是大组分混凝土,即在普通混凝土四组分基础上增加化学外加剂和超细粉矿物掺合料。
由于上述二组分的超叠加效应,使HPC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产生了质的飞跃。
1.2.1水胶比低普通混凝土与HPC 在耐久性和强度方面的本质区别在于二者的水胶比不同,其分界线为水泥的理论水胶比0.38。
普通混凝土为满足工作性需要,普遍采用0.38~0.80 的水胶比,而HPC 由于加入了高效减水剂,使水胶比降至0.38 以下,甚至可以达到0.20 或更小。
1.2.3结构更密实混凝土是一种具有不同孔隙的多孔体,在这个多孔体中,毛细孔和凝胶体数量是决定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HPC 的毛细孔数量显著减少,而超细矿物掺合料在改善粉体集料的级配,同时大幅度降低毛细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养护关键技术研究孔数量,使HPC形成高度致密的微观结构。
此外,超细矿物掺合料活性大,火山灰反应强烈,消耗大量的Ca (OH) 2 结晶,产生的凝胶体数量增多,也相应地提高了HPC的抗腐蚀性能。
1.2.4表层混凝土的特点资料表明,混凝土构件在不同深度处的孔隙率存在显著差异,如表 1 所示[9]。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模壁效应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分层离析作用,混凝土表层往往比内部的混凝土具有较多的细骨料、水泥和水,且水灰比高。
表1.2.4.1 混凝土不同深度处孔隙率由于模壁效应分层离析作用,表层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也比内部混凝土性能相对差。
高性能混凝土浇筑成型后,胶凝材料的水化只能在毛细管中进行。
为防止毛细管水蒸发,对胶凝材料的水化的进行非常重要,加强养护就显得非常重要。
1.2.5宏观性能更稳定混凝土的宏观性能主要包括强度、耐久性及工作性等。
HPC 的耐久性,,比其强度更有优势。
因HPC 的微观结构达到相当致密的状态,外界有害杂质很难侵入,使其具有高耐久性。
外加剂的引入使HPC的工作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理想状态。
而且HPC 由于超细掺合料的加入,使其体积稳定性趋向于稳定状态。
耐久性是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性能,也是其重要特点。
为了使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较好,其一,要提高HPC 的密实度和不透水性;其二,要选择低吸水率的骨料,特别是细骨料,骨料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收缩影响较大,使用吸水率大的骨料时,收缩值增大。
就HPC 的重要特点来说,其早期的干燥收缩量大,特别是自收缩值大,最终的收缩值由于水胶比低,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大体相同或者还稍有降低。
总之,高性能混凝土是以高工作性、高强度和耐久性为其特征。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结构致密、不透水性和掺入不同混合材料,决定了其在养护上有其特殊性。
1.3高性能混凝土在养护上的特点1.3.1胶凝材料的水化高性能混凝土浇筑成型后,胶凝材料的水化只能在填充水的毛细管内进行。
为防止毛细管中的水分蒸发流失,对胶凝材料的水化正常进行有着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混凝土内部自干燥作用的失水亦应由外部水分予以补充,就是说水分进入混凝土内部的通路必须畅通。
1.3.2高性能混凝土的自收缩高性能混凝土初凝后,由于种种原因产生的裂缝对混凝土的劣化起较大促进作用,而引起混凝土由非荷载作用产生的裂缝最常见因素是混凝土的收缩。
对于普通混凝土来说,干缩是主要的,而对于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