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
- 格式:dps
- 大小:8.47 MB
- 文档页数:12
重阳节知识点
重阳节,又称双九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有在这一天进行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传统习俗。
1、重阳节的起源:
重阳节起源于先秦时期,到了汉代才有了明确的记载。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来自古代的丰收祭祀。
2、重阳节的历史发展:
在历史的长河中,重阳节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节日。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法定节假日,民间有“休假三日”的习俗。
到了宋代,重阳节的庆祝活动更为盛行,人们会在这一天登高、赏菊、喝菊花酒。
3、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登高:这是重阳节最为著名的习俗。
古人认为登高可以避免灾祸、寄托希望,还可以赋诗吟咏。
赏菊:菊花正好在九月盛开,重阳节时人们会欣赏菊花,饮用菊花酒。
吃重阳糕:重阳糕又被称为“花糕”或“菊糕”,是一种传统的点心。
佩茱萸:茱萸被认为是一种辟邪的物品,佩带在身上可以避邪避疾。
4、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重阳节代表着秋天,寓意着丰收和团圆。
在传统文化中,九是阳数,所以双九被认为是“重阳”,有吉祥的含义。
此外,九也与“久”谐音,寓意着长寿和健康。
5、重阳节的现代意义:
现代社会,重阳节的意义更加丰富。
它不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还是一个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尊老爱幼的日子。
在这一天,人们会陪伴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赏菊,或者通过各种方式来庆祝这个节日。
总的来说,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这个节日,传承和弘扬其中的文化价值。
关于重阳节的内容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或登高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人们通过登高、祭祖、赏菊等方式,庆祝这一节日。
下面将从历史背景、传统习俗和现代重阳节庆祝方式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关于重阳节的内容。
一、历史背景重阳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最早出现在中国汉代魏征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
古人认为重阳节有助于预防瘟疫和消灾祈福,因此在这一天都会举行祭祖的仪式。
此外,九月九日也被视为阳气最旺盛的日子,登高赏秋成为了重阳节的重要活动。
二、传统习俗1. 登高祈福:以登高来迎接秋天的到来,让人们身心愉悦。
登高不仅可以欣赏美景、呼吸新鲜空气,还有助于人们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2. 赏菊观花:重阳节正值秋季菊花盛开之时,人们会赏菊、观花,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菊花寓意着坚强、纯洁和吉祥,也是重阳节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
3. 祭祖祈福:重阳节也是祭祖的重要时刻,人们会前往先人墓前,向祖先献上鲜花、食物等供品,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4. 饮菊花酒: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还喜欢以菊花为原料制作酒类饮品。
菊花酒具有祛寒、养生的功效,也成为了重阳节不可或缺的必备节日美食。
三、现代重阳节庆祝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们对重阳节的庆祝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1. 亲情团聚:虽然重阳节不像春节那样,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但在这一天,很多人都会尽力回家看望父母、祖父母,团聚一家人,并共同度过这个特殊的时刻。
2. 社区活动:很多社区会组织一些重阳节庆祝活动,如登山比赛、文艺演出等,增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为社区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3. 诗词笔会:重阳节也是一个展示才情的好时机,一些文化团体会组织诗词笔会等文艺活动,让人们通过文学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4. 赏菊游园:许多公园会在重阳节期间举办赏菊游园活动,人们可以一边欣赏各式各样的菊花,一边享受秋日的阳光和假日的休闲。
总之,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重阳节是什么重阳节,又称为重阳节、重阳踏秋、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庆祝。
这一节日起源于古代的民间习俗,至今仍然被广泛地庆祝和传承。
重阳节的庆祝活动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
重阳节源于道教信仰,据传说是为了纪念华阳兄弟。
华阳兄弟是唐代的两位仙人,他们发现九月初九天气异常,认为这一天比较阴气重,有不利之兆。
为了避开不祥的气息,他们带着村民登上高山,沐浴在阳光下,远离疾病和厄运。
因此,从此以后,人们在每年的九月初九这一天都会登高祈福,求得吉祥和长寿。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登高是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人们通常选择爬山,寻找高地,以此来纪念华阳兄弟的行为。
登高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欣赏到秋天壮丽的自然景色,身心愉悦。
此外,登高也被视为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有益健康。
因此,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热衷于参与登高活动。
赏菊是重阳节的另一个重要传统活动。
中国的菊花被誉为秋花之王,九月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
重阳节期间,各地都会举办盛大的菊花展览会,展示各种品种和花朵的美丽。
人们可以欣赏到以黄菊为主的各色花朵,其中包括各种菊花展示、花车巡游等活动。
赏菊不仅仅是欣赏花朵的美丽,更是一种寄托美好祝愿和追求智慧、勇气和坚韧的心境。
在庆祝重阳节的同时,人们还喜欢饮用菊花酒。
菊花酒是一种以菊花为原料的传统酒类制品,具有清凉降暑、消炎解毒的功效。
人们相信饮用菊花酒可以消除疲劳,保护身体健康。
在重阳节这一天,家人和朋友会聚在一起,品尝菊花酒,共同度过这个特殊的时刻。
除了以上的活动,人们还会在重阳节展开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
例如,举办诗歌朗诵、书法展览以及传统文化体验等。
这些活动旨在加深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总结起来,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古老的民俗传统。
通过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活动,人们表达了对长寿、健康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重阳节为什么叫重阳节重阳节为什么叫重阳节重阳节是我国的农历九月初九,“九”属于阳数字,两个“九”就是“重阳”。
因此,称九月初九是“重阳节”。
“九”是单数的最大数,而且九九也有长长久久的意思。
到现在,重阳节从是一个登山的节日变成一个尊老爱幼的节日,现在又称“敬老节”。
重阳节的由来是什么《世说新语》中记载,庾亮过世之后,桓温继任江州刺史。
庾亮过世过后的一年重阳日,桓温带文武官员去登山观光,并在龙山上摆设宴席,与众官员饮酒。
当时天气晴朗,但风却很顽皮,竟然把孟嘉的帽子吹飞了,不过孟嘉沉迷于山上美景,毫不自知帽子之失。
桓温玩心大起,示意大家不要告诉孟嘉,只见孟嘉仍然畅快酒喝,和其他人笑谈趣事。
期间,孟嘉有离席,桓温就命人把帽子放到孟嘉坐的桌子上,同时留下小纸条戏笑孟嘉。
孟嘉回来,看到桌上的帽子,方知自己失礼。
但孟嘉面色不改,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样子,自自然然的将帽子戴上。
孟嘉之后看了那戏笑的句子,命身边亲信送来纸和笔,在纸上唰唰书写,写下一篇文采相当、好玩有趣的答词来解释自己丢失帽子的糗事,在场的宾客都佩服他。
孟嘉落帽的淡定潇洒,后人仰慕不已,诗词当中常提及,比如李白的“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杜甫的“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辛弃疾的“谁与老兵共一笑,落帽参军华发",单是孟嘉落帽的诗词已是耳熟能详,与重阳有关的诗词更是比比皆是,像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种千古绝唱,孩童也能朗声背诵,“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种佳句更不知勾起过多少人的共鸣,少时不知其滋味,长大了后,佳节多是客中过,才理解了当中的那份思念绵绵。
重阳节是为了纪念谁重阳节是为了纪念东汉时期的桓景。
相传桓景是东汉时汝南县人,父母患瘟疫都去世了后来他孤身一人上山拜师学艺。
学了一身功夫下山,让村里得瘟疫的人全部上山一人给一杯菊花酒,后来瘟疫除掉了,桓景赶走瘟疫的故事一直被流传至今,也被人纪念。
2023年重阳节是几月几号2023年重阳节具体时间:公历10月23日,星期一,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与意义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
它源于中国古代的“踏秋”习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为您介绍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与意义。
一、重阳节的起源重阳节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据《吕氏春秋·仲秋》记载,战国时期的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为了避免伤寒疾病,开始踏秋,并采用各种方式祛病求安。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纪念踏秋祛病这一习俗,将九月初九定为重阳节。
二、重阳节的习俗1. 登高远足:重阳节正值秋高气爽的季节,人们会结伴登高远足,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也寓意着向上追求,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2. 饮菊花酒:民间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被认为具有祛毒的功效,喝菊花酒可以祛病健身,也象征着美好的祝愿。
3. 赏菊花:重阳节时,人们常常赏菊花,欣赏菊花的美丽和坚韧,寓意着与菊花一样,坚强顽强,秋风吹不落。
4. 穿茱萸:茱萸是重阳节的特定植物,有驱邪避祸的作用,人们会佩戴茱萸,以祈求平安幸福。
5. 吃重阳糕:重阳糕是重阳节的传统食品,它形如钟楼,寓意吉祥平安,人们常常分享重阳糕,以表达团圆和美好的愿望。
三、重阳节的意义1. 祭扫祖先:重阳节也是祭祖的时候,人们会回到故乡,祭扫祖先的墓地,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2. 关爱老人:重阳节被称为“老人节”,人们会特别关爱老人,陪伴他们,照顾他们,表达对老人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3. 祈福健康:重阳节是祈福健康的时候,人们会祈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祝福亲友平安幸福。
4. 借此反思:每逢重阳节,人们往往会反思自己的生活,反思过去的种种,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有所改变和提高。
综上所述,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节日中,人们通过登高、赏菊、祭祖、关爱老人等习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重阳节提醒着我们关注家庭、回顾生活、关爱长辈,更重要的是,重阳节让我们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成长。
重阳节的介绍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和纪念活动。
重阳节起源于古代的斗秋节,经过历史的演变,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传统节日。
本文将为您介绍重阳节的由来、传统习俗和现代庆祝活动。
一、重阳节的由来据史书记载,重阳节起源于唐朝。
当时,民间流传着一种迷信的说法,认为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是一个煞长生的日子,人们会遭到不祥的灾害和疾病的侵袭。
为了讨好神灵,保佑自己的健康和平安,人们在这天会举办各种祭祀活动。
传说唐朝时,有一位名叫黄真伯的道士,他发现在农历九月九日,阴气最盛,人们容易受到疾病侵袭。
为了帮助百姓驱散疫病,黄真伯教导百姓采摘菊花,并佩戴菊花制成的花环。
菊花具有清辟邪恶之气的特性,通过佩戴菊花,信仰者可以保佑自己远离疾病的困扰。
二、重阳节的传统习俗1. 登高远足重阳节,正值秋高气爽,气温适宜,人们喜欢踏青登高。
他们会选择一些山水优美的地方,和亲朋好友一同去唱歌、跳舞、寻觅美食、感受自然的美好。
登高活动象征着追求进步、超越自我,同时也寓意着祈福平安。
2. 邀约亲友重阳节也是一个亲友团聚的时刻。
人们会邀请父母、祖父母、亲朋好友一同共度佳节。
在这一天,亲人们会相互赠送重阳糕,并祝福对方身体健康、幸福长寿。
3. 品尝菊花酒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饮用菊花酒,这是一种传统的习俗。
制作菊花酒的方法很简单,将新鲜的菊花放入白酒中浸泡即可。
菊花具有清热解毒、抗菌的功效,饮用菊花酒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保护身体健康。
4. 打秋季饭重阳节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人们会将丰收的庄稼制成各种美食,如粽子、新米饭等,与家人一同分享。
这也是秋季农作物成熟的象征,所以打秋季饭在农村地区尤为盛行。
5. 佩戴艾叶重阳节,有些地区的人们会佩戴艾叶,这是一种驱邪避灾的习俗。
古人认为艾叶有驱鬼捉妖的作用,戴上艾叶能避免被鬼神侵害,同时也具有辟邪消灾的功效。
三、现代重阳节的庆祝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重阳节的庆祝活动也和现代元素相结合。
重阳节的时间和习俗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庆祝。
本文将介绍重阳节的起源、时间和一些传统习俗,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一、重阳节的起源重阳节起源于中国汉代,起初是以庆祝长寿为目的的节日。
相传,重阳节最早是由一位名叫曹娥的女子发起的。
她在九月初九这一天遇到了一个医仙,医仙告诉她要在九月初九这天登高祈福,才能避免瘟疫和灾祸。
于是,九月初九成为了重阳节的固定日期。
二、重阳节的时间按照农历的计算方法,重阳节一般在阳历的九月中旬左右,通常是公历的10月份。
由于农历和阳历之间存在差异,重阳节的具体日期每年都会有所浮动。
但是,不管具体时间如何变动,庆祝重阳节的日子都是固定在农历九月初九。
三、重阳节的习俗1. 登高远足重阳节的一个重要传统习俗是登高远足。
人们相信登高可以助长身体健康,symbolic of “climbing high” in the hope of achieving new heights in life. 在这一天,许多人会前往山区、公园或其他户外活动场所,融入大自然的怀抱,享受户外运动的快乐。
2. 插茱萸插茱萸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茱萸是一种植物,被认为具有驱邪辟邪的能力。
人们会在重阳节这一天佩戴茱萸,或者将茱萸插在门上,以祈求平安和吉祥。
3. 喝菊花酒菊花酒是重阳节的特色饮品之一。
人们会在这一天用菊花泡制酒,菊花酒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
喝菊花酒被视为保护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的方式。
4. 吃重阳糕重阳糕是重阳节的传统食品。
它是一种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糕点,形状圆润,香甜可口。
人们在重阳节会亲手制作重阳糕并分享给亲朋好友,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四、重阳节的现代意义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承,也具有一定的现代意义。
首先,重阳节提醒人们重视健康。
通过登高运动和食用菊花酒、重阳糕等健康食品,人们关注自己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其次,重阳节强调家庭团聚。
重阳节的简介什么是重阳节?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祭祖仪式,以迎接秋天的到来,并祈福获得平安与长寿。
重阳节起源于中国汉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重阳节的由来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
相传,在汉代时期,南京郊外有一座高山,名叫瘁山。
这座山上有一颗桂树,树上长满了毒虫。
当地的居民为了避免中毒,就选择在九月初九这一天登高远离这座山。
人们认为九是阳数,因此这一天被认为是吉祥的日子,可以辟邪驱疫。
后来,人们将九月初九定为重阳节,并发展成传统的节日。
重阳节的主要习俗登高望远登高是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人们会选择一座山峰、小山或高楼,登上山峰或楼顶,远眺美景,感受秋天的凉爽和风景的壮丽。
登高望远象征着人们的追求,希望能够放下烦恼,达到更高的境界。
赏菊花重阳节时,正值菊花盛开的季节。
人们会一起赏花,尤其是赏菊花。
赏菊花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菊花不仅美丽,还寓意着坚强不屈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祭祖重阳节也是祭祖的重要日子。
人们会回到祖籍地或祖坟前,向祖先祭拜和献花,并为祖先祈福。
祭祖是人们对祖先的感恩之情的表达,也是传承家族文化的一种方式。
喝菊花酒、食重阳果除了赏花和祭祖外,人们还会在重阳节这一天喝菊花酒和食用重阳果。
菊花酒乃是将新鲜的菊花浸泡在白酒中,既有菊花的清香,又有酒的醇厚。
重阳果通常是一种由莲子、得壳、莲藕等制成的糕点,吃起来甜而软糯,受人欢迎。
重阳节的意义重阳节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节日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长寿幸福的祝福。
同时,重阳节也是人们团聚、亲友相聚的重要时刻,人们会回到家乡,与亲人和朋友欢聚一堂,共庆佳节。
重阳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家庭观念,让人们更加珍惜生活、感恩父母和祖先。
总结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登高望远、赏菊花、祭祖、喝菊花酒和食重阳果等习俗都是为了祈福和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重阳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踏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
这一天,人们会登高望远,祭拜祖先,赏菊、喝菊花酒,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重阳节具有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特色。
一、重阳节的起源和历史重阳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尔雅·采草》中对于九月九日的记载,据传说,早在战国时期,重阳节就已经存在了。
重阳节的起源与道教有关,认为九月九日是阴阳交替、阳气渐消,鬼门关大开的日子,人们需要祭祀祖先,祈求平安与吉祥。
同时,由于重阳节是秋天的节日,也有人将其视为庆祝丰收、祈求丰衣足食的时刻。
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也有记载,九月九日是蒲节,人们采蒲叶插在门头或佩戴在身上,以驱邪辟邪。
这一传统也演变成了赏菊的习俗。
二、重阳节的习俗和活动重阳节有许多丰富多样的习俗和活动。
首先是登高望远,人们会结伴登高,欣赏秋天的美景。
登高的目的不仅是远离尘嚣,放松身心,还有祈求健康长寿、追求更高的目标的寓意。
其次是祭拜祖先,人们会在重阳节这天回家祭祀祖先。
他们会整理祖坟,烧香祭祀,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这也是重阳节的核心活动之一,强调了传统家族观念和家庭纽带的重要性。
再次是赏菊,菊花是重阳节的代表花卉。
一到重阳节,人们会去观赏各种品种的菊花,菊花展览会也会举行。
菊花的坚韧和顽强不屈的品质,寓意着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和追求。
另外,重阳节还有祈福、登高会、冲垒、赛龙舟等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
例如,在南方一些城市,人们会参加赛龙舟的比赛,庆祝节日的到来。
这些活动丰富了重阳节的内涵,也展现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
三、重阳节的庆祝方式重阳节的庆祝方式多种多样,各地有各自的习俗。
北方地区,人们会结伴登高,观赏秋景,同时也会食用经过炒制的瓜果坚果等食品,寓意着消除秋燥、保健养生。
南方地区,人们则会拜山祈福、赏菊、观灯等。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部分地区的重阳节庆祝方式也进行了一定的改变。
重阳节又称什么节日重阳节又称什么节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赏菊节、茱萸节、重九节、晒秋节、菊花节、踏秋节、女儿节等。
重阳节共有7种叫法1、重九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节。
2、踏秋节: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相对应。
依据传统,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现代社会,很多传统在变化,但是重阳登高依然盛行。
3、女儿节:若有女子新出嫁,娘家必赠送重阳旗与时鲜盒,称为送“重阳节盒”。
据晋代《搜神记》记载,丁氏女遭恶婆婆虐待,永无休息之日,不堪忍受折磨,于九月九悬梁自尽,死后冤魂不散,托告世人,劝人家善待媳妇,请于重阳节让她们休息。
于是人们为丁氏女立祠祭祀。
后来每逢重阳节,父母都要把出嫁的女儿接回来团聚,称之为过女儿节,实质上也是让妇女休息之意。
4、登高节: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5、菊花节: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
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6、茱萸节: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7、老人节/老年节/敬老节: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故而重阳节又有“老人节”之说。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一些地方把农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我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20XX年12月28日,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康巴什新区第一小学一年三班
重阳节主题班会
重阳节的来历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佳节。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双阳相重,故称“重阳”。
又称为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
现在我国还将九月初九日定为敬老节。
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
•登高:一个是为了欣赏美景,另外一个也是为了思念我们的亲人们。
•插茱萸:也是为了辟邪,跟我们的传统思想有一定的关系。
•赏菊:这个重阳节正好是菊花盛开的时候。
•喝菊花酒:优质糯米酿成的甜酒,于重阳节装进小陶瓷坛子密封保存。
•吃重阳糕:希望大家来年步步登高,一个吉祥的好兆头。
插茱萸
喝菊花酒
吃重阳糕
农历九月初九,正值深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
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菊诗
晋【陶渊明】菊花如我心,
九月九日开,
客人知我意,
重阳一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