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程序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57.60 KB
- 文档页数:2
分析急性白血病护理中健康教育应用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健康教育措施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加强护理支持,提出更具可行性的护理方案。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1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急性白血病,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60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加强健康教育的应用,从而分析护理成效。
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在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上得分为(88.3±4.7)分,对照组为(72.6±3.9)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采用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从而提升护理治疗的依从率,能够更好地面对疾病,减少内心的焦虑和恐慌,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护理;健康教育;临床效果急性白血病属于恶性造血系统障碍疾病,其由于病毒、电离辐射、化学等因素都可能引起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1】,从而导致造血功能异常,其难治度较大,并且多有发热、出血、贫血等问题,在治疗中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1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急性白血病,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现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1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急性白血病,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60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
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在25-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6±3.5)岁。
健康教育应用于急性白血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应用于急性白血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
方法2018年4月~2021年4月,血液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抽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0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基于此,为实验组加用健康教育。
对比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
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
实验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效果显著。
关键词:健康教育;急性白血病;护理引言急性白血病是一种起病急、症状重、预后差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患者及家属造成极大的心理、经济负担。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生存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然而,由于急性白血病具有并发症多、易反复以及病程长等诸多特点,这就会极大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分析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在临床护理中融入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8年4月~2021年4月,血液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抽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0例。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家属、院方均同意本次研究。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营养支持、环境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化疗等。
在这个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主要内容为:1)治疗前教育: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认知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这样就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尤其是在为患者化疗后,患者将会出现多种负性不良症状,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对其开展及时有效的安抚,并及时向医生进行反馈,还要对不良症状进行有效的分析及处理。
并且,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主要是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急性白血病的基础知识,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急性白血病的认识,告知患者进行化疗的主要过程、目的、药物疗效、主要意义、使用的药物以及也许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
健康教育应用于急性白血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应用于急性白血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选2021年1月~2022年1月6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通过随机法进行分组,观察组(34例,健康教育联合常规护理)与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
分析患者护理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率、护理满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健康教育运用于患者临床护理中能有效提升护理依从性,加强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健康教育;急性白血病;护理依从性[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applied in clinical nursing of acute leukemia. Methods: From January 2021 to January 2022, 68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were selected and p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method, observation group (34 cases, health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control group (34 cases, routine nursing). Analysis of patient nursing compliance, health knowledge mastery rate, nursing full degree. Results: The nursing complianc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health knowledge mastery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in clinical nursing of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nursing compliance, strengthenpatients' cognition of health knowledge and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which is worthy of widespread promotion.【 Key words 】 Health education; Acute leukemia; Nursing compliance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恶性疾病,主要因机体受到遗传因素、病毒侵害、电离辐射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出现恶性克隆现象,继而导致造血异常现象发生,对患者健康与生命造成严重威胁[1]。
急性白血病护理干预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护理干预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2月时段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护理后护理满意度对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健康教育应用于急性白血病患者护理中进行干预治疗有显著护理效果,有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患者评价度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健康教育;护理效果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疾病,该病会使正常血细胞减少,具有预后差、治疗难度高的特点[1]。
急性白血病属于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繁殖,具有较高致死率,通常包括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随细胞白血病,发病时患者骨髓中的异常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会迅速增殖,抑制造血功能正常运行,进而侵入脾、肝、淋巴结等髓外脏器;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感染、浸润等,其发病诱因包括有电离辐射、病毒感染、遗传因素及化学因素和其他血液病等[2];现目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方式有支持治疗、化疗和骨髓移植,然而由于大部分患者缺乏对白血病的正确认知,导致配合性低,并常伴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3],对于治疗效果存在很大的阻碍。
本文就我院在2019年5月~2020年12月时段接受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后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2月时段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别41例。
对照组中:男30例,女11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57.64±8.36)岁;观察组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56.92±8.67)岁,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急性白血病护理中健康教育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急性白血病的健康教育护理效果及可行性。
方法:将7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一般资料纳入至本次研究,经过对其一般资料的分析看确认符合实验参与条件。
为探析健康教育在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将患者分配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并分别在其临床护理中实施常规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比较护理效果。
结果:从本次研究数据分析看,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护理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健康教育用于急性白血病护理中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满足其认知需求,同时可帮助改善预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健康教育;可行性;效果引言: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患者机体内会存在明显造血干细胞迅速增殖复制的情况,而且病情急促、对机体的损害十分严重,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
目前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需积极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以便于为后续化疗治疗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据悉很多患者对急性白血病无明确认知,个别甚至有错误认知,因此容易给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形成不利影响。
有研究表明,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十分关键,有利于促使患者加深对急性白血病的认知深度并提高依从性[1]。
对此在本次研究中便简单探析了健康教育在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效果及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实施于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选取7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悉其中包括39例男性和33例女性,年龄范围24~55岁,平均(40.2±5.3)岁。
并且本次以对照实验形式开展研究,将72例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
1.2 方法1.2.1 对照组将在对照组内实施常规护理,重点围绕合理用药、疾病讲解、饮食指导等方面开展。
1.2.2 观察组在本组中,需基于常规护理实施健康教育护理。
①不良反应教育: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发热、感染等,极易给治疗工作形成不利影响。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措施与应用效果。
方法: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40例)及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观察组41例),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9%明显低于对照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护理满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明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突出,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临床护理;应用引言: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统常见的恶性疾病之一,我国白血病患者病死率较高,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化疗期间副作用较多,常引起各种毒副反应和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机体功能和生存质量。
联合化疗期间患者毒副反应程度加重,多种药物的毒副作用甚至同时出现,危及患者生命。
本研究着重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8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32〜60岁,平均年龄项目来源:(46.2±4.1)岁;患病时间:5个月-5年,平均患病时间(2.3±1.4)年;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7例,初高中20例,小学及文盲3例。
观察组41例:男27例,女 14例;年龄32〜61岁,平均年龄(46.6±4.5)岁;患病时间:6个月〜5年,平均患病时间(2.6±1.1)年;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18例,初高中21例,小学及文盲2例。
急性白血病护理中健康教育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分析鲁绍莉摘要:目的:分析和讨论急性白血病护理中健康教育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4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采用传统护理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临床效果和可行性。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两种护理方法之后发现,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比率与观察组相比明显较高,且差异十分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对于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观察组相比明显较高,且差异十分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急诊白血病患者护理当中,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案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速度,更能够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升护理满意程度,因此值得在现代医学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护理;健康教育;临床效果;可行性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造血系统障碍疾病,其主要就是指人体由于遗传、电离辐射、病毒侵害以及其他化学因素等造成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出现恶性的克隆现象,以此引发造血失常[1-2]。
在现代医学中,急性白血病的根治难度极大,同时不同患者的发病速度也具有差异性,经常会存在发热、贫血以及出血等十分严重的症状。
因此,在对急性白血病进行治疗过程中不但要进行传统药物治疗,同时还需进行护理干预,以此促进患者病情好转。
基于此,本文对急性白血病护理中健康教育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进行详细研究,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4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患者和家属充分知情以及签订同意书的情况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1例患者。
参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采用传统护理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临床效果和可行性。
实验组男性患者9人,女性患者12人,年龄14-48岁,平均年龄(25.55±3.24)岁,病程3周-4个月;参照组男性患者14人,女性患者7人,年龄13-49岁,平均年龄(25.39±4.05)岁,病程3周-3个月。
应用护理程序对白血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关键词】应用护理程序;白血病患者;健康教育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49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92-01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
近年,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白血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我院在临床治疗护理中将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组成部分,应用护理程序,对白血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我院共收治白血病96例,男55例,女41例,15-80岁。
文化程度:大学41例,中学40例,小学15例。
2 健康教育程序2.1 评估患者入院后通过正式、非正式交谈收集患者的资料,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心理状态、既往史、病人就诊原因及主要症状,为确定健康问题提供依据。
2.2 确定健康问题通过对96例患者进行分析,存在的健康问题有:①负性心理,通过sds、sas自评量表调查发现,90%患者存在抑郁问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和抑郁心理。
②对危险因素缺乏认识,60%患者不知道能引起或加重出血的危险因素,50%的患者不知道预防感染的重要性。
③对合理饮食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60%的患者不知道饮食原则。
④缺乏用药知识,对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及并发症不了解。
2.3 制定健康教育目标根据健康问题,护士与患者共同制定健康教育目标:①患者情绪稳定,心态良好,无焦躁、恐惧和抑郁情绪。
②患者能采取正确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引起或是加重出血,避免各种感染。
③能认识到化疗期间的饮食,营养的重要性、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④能说出化疗可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能积极应付。
2.4 健康教育的实施2.4.1 对患者进行常规入院教育让患者懂得化疗是白血病缓解或治愈的主要措施。
帮助病人认识不良心理状态对身体的影响,长期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可使内环境失衡,并造成食欲下降、失眠、免疫功能低下,加重病情。
PDCA循环护理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观察PDCA循环护理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8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PDCA循环护理。
比较两组护理依从性、SF-36评分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护理依从性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护理后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
结论:PDCA循环护理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能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和SF-36评分,减少胃肠道反应的发生,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关键词:PDCA;循环护理;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应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符合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均为首次化疗,接受至少2个疗程化疗,21d为1个疗程。
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合并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合并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者;存在化疗禁忌证者。
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4~60岁,平均(41.39±3.58)岁;病程2~5个月,平均(3.48±1.09)个月。
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3~59岁,平均(41.23±3.62)岁;病程2~5个月,平均(3.46±1.08)个月。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指导以及遵医嘱用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