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_知识产权刑事措施指令草案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15.57 KB
- 文档页数:8
欧盟知识产权制度欧盟知识产权制度引言知识产权是创新发展和经济竞争的重要法律工具。
欧盟作为一个经济体量庞大的国际组织,对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非常重视。
本文将介绍欧盟的知识产权制度,包括欧盟知识产权的法律框架、重要法规、知识产权保护机构等内容。
欧盟知识产权的法律框架欧盟的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在欧洲联盟的法律框架下。
欧洲联盟是由28个成员国组成的政治经济联盟,旨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一体化。
欧盟颁布了大量的法律法规,用于保护知识产权,并协助成员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合作。
重要法规欧洲专利公约欧洲专利公约是欧盟内各成员国之间的一个专利保护框架。
该公约旨在简化欧洲范围内的专利申请程序,使得专利保护更加便捷和统一。
欧洲专利公约建立了欧洲专利局,负责处理专利申请和授予专利。
欧洲商标法欧洲商标法旨在保护在欧盟内使用的商标。
根据欧盟商标法,商标注册申请人可以通过在欧盟商标局提交商标注册申请,获得在整个欧盟范围内的商标保护。
欧盟商标法还设立了一个知识产权法院,负责处理商标侵权纠纷。
欧洲版权法欧洲版权法是欧洲范围内对版权保护的法律框架。
根据欧洲版权法,版权保护涵盖了文学、艺术、音乐、电影、软件等各个领域的作品。
欧盟成员国必须将欧洲版权法纳入国内法律,并制定相应的法规,以确保版权在欧洲范围内得到有效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机构欧洲专利局欧洲专利局是负责处理欧洲专利申请和授予专利的机构。
该机构与欧洲专利公约紧密相关,为申请人提供便捷的专利申请和授权程序。
欧洲专利局还负责维护欧洲专利数据库,为专利持有人和研究人员提供信息检索服务。
欧洲商标局欧洲商标局是负责管理和保护在欧盟范围内使用的商标的机构。
该机构负责处理商标注册申请、商标维持和商标侵权纠纷。
欧洲商标局还负责维护欧洲商标数据库,为商标持有人和企业提供商标信息查询服务。
欧盟知识产权局欧盟知识产权局是负责协调和促进欧盟范围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机构。
该机构与欧洲专利局和欧洲商标局密切合作,提供专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咨询和指导服务。
欧盟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进展和案例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蓬勃兴起,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越来越重视的议题。
在此背景下,欧盟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进展和案例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欧盟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进展和相关案例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欧盟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进展1. 欧盟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框架欧盟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框架由一系列法规和指令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欧盟知识产权法》(EU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该法规规定了欧盟成员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基本义务和责任,为欧盟内部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统一的法律依据。
2. 欧盟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欧盟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主要包括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和工业设计法等。
这些法律为创新者和企业提供了在欧盟范围内保护其知识产权的法律手段和途径。
3. 欧盟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改革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和科技环境,欧盟不断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改革。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19年颁布的《欧盟知识产权保护指令》(EU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Directive)。
该指令明确了在数字环境下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和规则,为欧盟内部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更为严格和有效的法律保障。
二、欧盟知识产权保护的案例研究1. 欧盟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打击力度加大欧盟对于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加强执法合作、提高刑事处罚力度等方式,有效遏制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发生。
例如,欧盟委员会曾对一家涉嫌侵犯专利权的互联网公司处以高额罚款,以警示其他企业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2. 案例研究:苹果与三星的专利侵权纠纷苹果与三星之间的专利侵权纠纷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案例之一。
在这起案件中,苹果指控三星侵犯其在智能手机技术方面的专利权,要求三星停止销售侵权产品并支付巨额赔偿。
欧盟知识产权制度欧盟知识产权制度简介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 EU)是一个由28个成员国组成的政治经济联盟。
欧盟知识产权制度在保护创新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欧盟知识产权制度的基本框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欧盟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努力。
欧盟知识产权制度的基本框架欧盟知识产权制度的基本框架由一系列的法律、条约和规定组成,主要包括欧洲专利法、欧洲商标法和欧洲版权法等。
这些法律和条约的实施旨在制定统一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为创新者提供法律保障,同时促进知识产权的交易和流通。
欧洲专利法欧洲专利法是欧盟内部对发明和创新的保护框架。
根据欧洲专利法,一项发明只需通过欧洲专利局的审查程序,就能够在欧盟内获得统一的专利保护。
这使得创新者能够更便捷地在欧盟内部进行专利申请,提高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效率。
欧洲商标法欧洲商标法旨在保护商标所有人的权益,防止他人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商标。
根据欧洲商标法,商标注册人可以获得在欧盟内部的独家使用权,并可以防止他人在类似商品或服务上使用相似商标。
这为企业在欧盟市场上建立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提供了保护。
欧洲版权法欧洲版权法对文学作品、音乐作品、艺术作品、软件等表达形式的著作权进行了保护。
根据欧洲版权法,作者或版权持有人可以获得对其作品的独占使用权,其他人未经授权不得复制、修改、传播或展示其作品。
这为创作者保护创作成果、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欧盟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努力欧盟一直致力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创新者的权益,推动经济发展。
以下是欧盟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一些主要举措:欧洲专利法院欧洲专利法院是欧盟成员国间负责处理专利纠纷的专门机构。
该法院独立于欧洲专利局,并负责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的诉讼案件。
欧洲专利法院的成立为专利纠纷的解决提供了便利和高效的途径,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可行性。
欧洲知识产权局欧洲知识产权局是欧盟的一个机构,负责管理和保护欧洲专利和商标。
国外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实行惩罚性赔偿情况、主要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内容摘要: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实行惩罚性赔偿是现代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补偿、制裁、威慑与警示等功能。
国外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实行惩罚性赔偿的态度与方式不同,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具有代表性,而我国目前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主要实施的补偿性赔偿制度不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
要深刻认识惩罚性损害赔偿在救济知识产权、激励知识创新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尽快建立我国知识产权侵权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国外的立法及司法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实行惩罚性赔偿是指当个人或组织以肆意、故意或放任的方式侵犯知识产权所有者权利而导致其遭受损失时,法院判定侵权者需要承担超出实际损害之外的赔偿。
与常见的补偿性赔偿相比,惩罚性赔偿更强调支付给权利人实际损害之外的赔偿金,主要体现赔偿责任的惩罚性和威慑性,而补充性赔偿的目的是填平与补足权利人因知识产权被侵害所遭受的损失。
一、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由来与发展惩罚性赔偿制度有着悠久历史,其思想源流可一直追溯到古代,是古代法律典籍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现代意义上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产生于中世纪的英国,在1275年到1753年间,英格兰颁布的立法中至少有65条以上关于双倍、三倍或者四倍赔偿的条款。
英国法律史上最早在司法上承认的惩罚性赔偿案件发生于1763年,在确立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同时也建立了严格的适用要求。
随后,美国引入英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并根据社会、经济文化等现实情况不断丰富发展,不仅在普通法中由判例确立起具有赔偿功能的惩罚性制度,同时还运用制定法进行了具体规定,在1793年颁布的《专利法》中就规定要加重故意侵权者的赔偿责任,是惩罚性赔偿原则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较早应用。
相对于主要使用判例法的英美法系采取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信奉平等自愿理念的大陆法系对惩罚性赔偿长期不予认可,认为其违背了民法核心的等价有偿原则。
【欧盟WEEE指令与RoHS在指令执行中的问题及影响】欧盟知识产权执行指令一、两个指令的概况WEEE是英文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的缩写,WEEE指令是指欧洲议会和理事会于2003年1月27日通过的《欧盟关于废旧电子电气设备指令》。
指令的目标首先是防治报废电子电气设备(WEEE),其次是实现这些废物的再利用、再循环使用和其它形式的回收,以减少废弃物的处理,最后是努力改进涉及电子电气设备生命周期的所有操作人员,如生产者、销售商、消费者,特别是直接涉及报废电子电器设备处理人员的环保行为。
指令的适用范围有:(一)大型家用器具;(二)小型家用器具;(三)信息技术和远程通讯设备;(四)用户设备;(五)照明设备;(六)电气和电子工具(大型静态工业工具除外);(七)玩具、休闲和运动设备;(八)医用设备(所有被植入和被感染产品除外);(九)监测和控制器械;(十)自动售货机。
RoHS指令是指欧盟议会于2002年颁发的2002/95/EC号决议《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的简称,(The Restriction of the Use of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其核心内容是规定了从2006年7月1日起,新投放欧盟市场的电子电气设备中不得含有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6种有害物质,并规定了其在均质材料中最高限量。
如在欧盟的市场抽查上发现产品不符合指令要求,将会被退货、有偿销毁等。
事实上,如果整机制造商不能提供产品符合指令的证据,将欧盟进口商将不会购买这些产品。
2011年6月8日欧盟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发布了《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2011/65UN指令》,在该指令是对原RoHS指令的修订,与原RoHS相比,范围仍然仅针对最终产品进行管控,禁用物质仍然是6种,但是在许多方面做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如范围扩大,增加了医疗设备、非工业测量设备等产品大类;增加了新化学物质的评估程序,今后增加新的管控物质就依照这个程序来进行;增加了CE标示要求等。
欧盟“版权指令”述评作者:李明德来源:《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第4期1996年12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持的外交会议缔结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WCT)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WPPT)。
随后,欧共体即开始制定实施上述两个条约的指令。
1997年12月10日,欧盟委员会(也即欧共体委员会)向欧盟议会和欧盟理事会提出了《关于协调信息社会中版权与相关权某些方面的指令建议》,简称“版权指令草案”。
〔1〕其中的“信息社会”,在欧盟的相关词汇中就是指国际互联网。
〔2〕因此,这是一个有关网络环境中版权与相关权保护的指令草案。
欧盟议会在详细审议了“版权指令草案”后,提出了一系列修改意见。
在此基础之上,欧盟委员会于1999年5月21日提出了一个修改稿版权指令草案。
〔3〕此后,欧盟理事会(也即欧盟部长理事会)又于2000年9月25日通过了一个关于“版权指令”的共同意见。
〔4〕2001年4月9日,欧盟议会在对“共同意见”进行了某些修改之后,终于通过了《欧盟议会和理事会关于协调信息社会中版权和相关权某些方面的指令》。
2001年5月21日,“版权指令”的最后文本形成,并于2001年6月22日公布于《欧共体公报》上。
〔5〕按照“版权指令”的有关规定,指令自公布之日起生效,成员国则必须在2002年12月22日以前在国内法中贯彻实施指令,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欧盟委员会。
与以往的各项指令相似,“版权指令”在结构上也由“陈述”和“指令”两部分构成。
“陈述”部分主要说明制定“版权指令”的立法依据、立法过程和立法目的,以及“指令”部分条文的基本含义等。
“指令”部分则是具体的法律条文。
虽然“指令”部分的法律条文更为重要,但“陈述”部分也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在解释有关的法律条文时,可以参照与之相对应的“陈述”。
本文主要讨论欧盟“版权指令”中与互联网络有关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复制权,向公众传播权和向公众提供权,权利的限制与例外,对技术措施的保护,对权利管理信息的保护,等等。
龙源期刊网
欧盟各成员国就新版权指令草案达成一致
作者: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2019年第03期
2月13日,据路透社报道,在欧盟委员会的领导下,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历经3天讨论达成协议,确定将修改版权法。
2018年9月12日,欧洲议会通过了之前备受争议的《数字化单一市场版权指令》这一版权法案。
根据新法案,Google、Facebook等網络资讯平台需在抓取新闻全文时向媒体付费。
此外,Youtube等内容平台在提供原创内容时,需向创作者支付更高额的费用。
除获得欧盟官方支持外,不少新闻机构也支持新版权法,而最受打击的莫过于互联网公司。
谷歌等美国科技巨企及网络自由团体警告,新法将对全球网络生态构成“灾难性”打击。
据悉,新版权协议需要得到欧洲议会和欧盟国家的批准,才能成为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