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继续教育作业及试题(最全)
- 格式:doc
- 大小:654.00 KB
- 文档页数:88
2019最新低碳经济继续教育题库500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企业)是低碳消费品的提供主体,是联系低碳生产性消费和低碳非生产性消费的桥梁。
(单选)2.(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单选)3.酸雨通常是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
(单选)4.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有(C)。
(单选)A发展水平低 B长期以煤炭为主 C立法保障 D技术水平低5.国内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碳)和烟尘排放量约占排放总量的70%—80%。
(单选)6.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即( “恒温消费”)消费。
(单选)7.1990到1995年间保险业同气候有关的索赔几乎达( 500亿)美元。
(单选)8.能源短缺就发展中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原因是(人口激增)。
9.(水电)的碳减排潜力巨大,应当大力发展。
(单选)10.以下气体中属于《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温室气体的是( )。
A.水汽B.二氧化碳C.臭氧D.甲烷E.氧化亚氮11.1990到1995年间保险业同气候有关的索赔几乎达(500亿)美元。
(单选)12.积极拓展国内光伏产品应用市场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也是应对国际光伏市场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
(正确)8.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是(低碳技术创新)。
(单选)13.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不包括(D)。
(单选)A人口 B环境 C资源 D科技14.发展低碳经济,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间的关系。
(单选)15.(太阳能热发电)是指利用太阳能加热工作介质,产生过热蒸汽或高温高压空气,驱动蒸汽轮机或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发电。
16.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有(观念先行性,技术先导性,物质循环性,效益综合性)。
17.“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是在借鉴国外三种典型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不包括(D)。
(单选)18.零碳项目提出了三步能源路径,它们分别是( )。
A.限制能源需求B.利用不可再生能源C.利用可再生能源D.提高化石能源效率E.遏制能源需求19.属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是(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众、中介机构,自然界、太阳能)。
2019最新低碳经济继续教育题库500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低碳模式集成体系包括理论集成和(现实框架)。
(单选)2.在调整能源结构方面,欧盟的能源支柱产业是( )。
A.不可再生能源B.化石能源C.新能源D.可再生能源E.传统能源3.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是( )。
A.经济发展阶段B.资源禀赋C.GDP值D.技术进步E.消费模式4.目前,对“低碳排放”的理解有不同的角度,主要基于以下( )三种原则。
A.国际合作原则B.国际公平原则C.人际公平原则D.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原则E.基本需求原则5.能源短缺就发展中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原因是(人口激增)。
6.煤炭的利用,开创了人类的新纪元,把人类社会带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的发明使煤炭一跃成为第二代主体能源。
(单选)7.早在公元前250年,中国人便发现(石油)是一种可燃的液体。
(单选)8.除南极外,( 北极)臭氧层耗损也很明显 (单选)9.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新技术属于(消碳技术)。
(单选)10.“低碳东京”的基本政策包括( )。
A.协助私人企业减排B.倡导家庭减排C.推行“绿色家居”D.城市减排E.交通减排11.( 森林)生态系统是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单选)A森林 B海洋 C陆地 D山脉12.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中期目标有(A)。
(单选)13.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指的是(恒温消费)。
(单选)14.从1995年起,每年的( 9月)16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单选)A7月 B8月 C9月 D10月15.1990到1995年间保险业同气候有关的索赔几乎达( 500亿)美元。
(单选)16.(企业)是低碳消费品的提供主体,是联系低碳生产性消费和低碳非生产性消费的桥梁。
(单选)17.我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靠(绿色发展,科技进步)。
18.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的营销模式是(产品营销模式)。
(单选19.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有观念先行性;技术先导性;物质循环性;效益综合性。
2019最新低碳经济继续教育题库500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的营销模式是(产品营销模式)。
(单选2.低碳经济是以(低污染低排低能耗)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3.除南极外,( 北极)臭氧层耗损也很明显 (单选)4.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可操作性)即指低碳消费方式的可操作性。
(单选)5.19世纪末,人们发明了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奥托内燃机和迪塞尔内燃机,1908年,(福特)研制成功了第一辆汽车。
6.保护海洋环境的国际行动是从防止海洋(石油)污染开始的。
(单选)7.二氧化碳的生命期很长,一旦排放到大气中,其寿命可达(200年)。
(单选)8.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指的是(恒温消费)。
(单选)9.(1978年)亚马逊流域8国签订“亚马逊河合作条约”,宣布为保护亚马逊河地区的生态环境而共同努力。
10.(1990年),国际热带木材组织第一个制订了热带森林可持续管理标准和指南。
(单选)11.(积极拓展国内光伏产品应用市场)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也是应对国际光伏市场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
(单选)12.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于(2001 )年完成。
(单选)13.低碳模式集成体系包括理论集成和(现实框架)。
(单选)14.(积极拓展国内光伏产品应用市场)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也是应对国际光伏市场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
15.煤炭的利用,开创了人类的新纪元,把人类社会带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的发明使煤炭一跃成为第二代主体能源。
(单选)16.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即(经济消费)消费。
(单选)17.煤炭的利用,开创了人类的新纪元,把人类社会带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的发明使煤炭一跃成为第二代主体能源。
(单选)18.《京都议定书》虽然在1997年就已经面世,但由于( )等国迟迟不愿批准而未能尽早生效。
2019最新低碳经济继续教育题库500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
(单选)2.农业灌溉水平有效利用系数、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值越高说明水资源利用效率越(高)。
(单选)3.酸雨通常是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
(单选)4.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可接受性)就是在道德价值和安全可靠等方面的社会接受程度。
(单选)5.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温室气体是( 二氧化碳)。
(单选)6.( 森林)生态系统是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单选)A森林 B海洋 C陆地 D山脉7.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中期目标有(A)。
(单选)8.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缓解资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根本出路是(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单选)A大力发展科技 B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C控制人口 D发展教育9.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即( “恒温消费”)消费。
(单选)10.实现低碳转型的政府政策工具大致包括( )。
A.法律规范B.行政命令C.规划引导D.市场途径E.经济激励11.1990到1995年间保险业同气候有关的索赔几乎达( 500亿)美元。
(单选)12.“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是在借鉴国外三种典型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不包括(D)。
(单选)13.(企业)是低碳消费品的提供主体,是联系低碳生产性消费和低碳非生产性消费的桥梁。
(单选)14.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可操作性)即指低碳消费方式的可操作性。
(单选)15.( 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缔约国第二次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
(单选)16.循环经济的特征不包括(D)。
(单选)A观念先行性 B技术先导性C物质循环性D主体单一化17.低碳经济的特征 (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资源节约的特征.低碳经济具有低污染,环境保护的特征,低碳经济具有低排放性,体现了清洁生产的特征)。
低碳经济继续教育最全试题练习题库及答案doc2、《循环经济促进法》从什么时间起施行?(C.)A.2023年8月29日B.2023年12月1日C.2023年1月1日D.2023年7月1日3.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方针是什么?(D.)A.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B.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C.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D.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4.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部门是(A.)?A.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B.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C.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D.国务院科技主管部门5.第一个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循环经济建设规划的城市是(B.)A.北京B.贵阳C.苏州D.上海6.率先提出循环经济发展“3+1”模式(“3”指的是大中小循环,“1”指的是发展再生产业)的省是?(C.)A.山东省B.江苏省C.辽宁省D.广东省7.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是世界上著名的生态工业园区,下列哪家企业不包括在该工业共生体系中?(D.)A.生物酶制剂厂B.石化厂C.热电厂D.氯碱厂8.下列哪种物质或材料不能循环再利用?(A.)A.化肥B.报纸C.钢材D.塑料瓶9.火力发电过程中,哪种物质的排放量最大?(D.)A.粉煤灰B.脱硫石膏C.二氧化硫D.二氧化碳10.强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的名录及管理办法,由哪个部门规定?(B.)A.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B.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C.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D.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11.在从事工艺、设备、产品及包装物设计时,应当按照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的要求,下列哪个特性不属于优先选择的材料?(C.)A.易回收B.易拆解C.易运输D.易降解12.下列哪项不属于《循环经济促进法》中规定的工业企业在节水方面应当采取的措施?(A.)A.海水淡化B.采用先进或者适用的节水技术C.配备和使用合格的用水计量器具D.建立水耗统计13.下列哪个行业是高耗水、高污染行业?(A.)A.造纸B.汽车C.建筑D.运输14.下列哪个行业是高耗能行业?(C.)A.饮料制造业B.家具制造业C.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D.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15.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可用于制作燃料,该举措属于“3R”原则中的哪项?(C.)A.减量化B.再利用C.资源化D.无害化16.回收的电器电子产品经过修复后销售,除符合再利用产品标准外,还须:(B.)A.不得以高出原价的价钱销售B.在显著位臵标识为再利用产品C.必须在环保部门登记D.不得出口2023年常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低碳经济最全题库)练习题:单项选择题1.低碳经济理念是在()的背景下产生的。
继续教育《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业试题与答案一、多选题1.荒漠化大致有四类()造成。
(多选) P18A、风力作用下B、流水作用下C、物理和化学作用下D、工矿开发2.我国政府提出的循环经济“3+1”模式存在的问题有()。
(多选) P239A、偏重生产领域的发展,忽视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发展B、仅将企业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C、以工业产业为主,忽视了其他产业D、以上都对3.循环经济指标分析中的矿产资源利用指标分析包括()。
(多选) P154A、重要矿产资源回收回采率B、金属再生利用率C、农业灌溉水平有效利用系数D、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4.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的途径主要有()。
(多选) P12A、植树造林B、采用固碳技术C、减少人口D、大量消费汽车5.科学发展观就是要()。
(多选) P227下A、以人为本B、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C、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D、坚持社会主义6.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作用暴露的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包括()。
(多选)P194A、人类技术创新与外界环境的矛盾B、人类生活对环境条件的相对稳定性的要求与现代环境成分急剧变化的矛盾C、人类变革自然环境的快速性与自然环境的恢复调节缓慢性之间的矛盾D、地球矿藏等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需要与开采能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7.低碳经济的核心是()。
(多选) P90A、技术创新B、制度创新C、设备更新D、发展观的改变8.低碳经济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多选)P30-31A、生产的低碳化B、分配的低碳化C、消费的低碳化D、投资的低碳化9.循环经济低碳模式结构特征中的动态运行模式中,低碳模式在运行模式结构上分为三个层次()。
(多选) P162A、低碳高效经济系统B、超长时间跨度系统C、低碳和谐社会系统D、低碳均衡生态系统10.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目标是:通过设计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P232-233A、明确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B、建立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C、促进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生存年限的尽可能延长D、以上都对11.循环经济低碳模式结构特征中的系统整体特性包括()。
2019最新低碳经济继续教育题库500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能源短缺就发展中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原因是(人口激增)。
(单选)2.低碳经济是以(低污染低排低能耗)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3.二氧化碳的生命期很长,一旦排放到大气中,其寿命可达(200年)。
(单选)4.“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是在借鉴国外三种典型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不包括(D)。
(单选)5.(水电)的碳减排潜力巨大,应当大力发展。
(单选)6.积极拓展国内光伏产品应用市场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也是应对国际光伏市场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
(正确)8.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是(低碳技术创新)。
(单选)7.除南极外,( 北极)臭氧层耗损也很明显 (单选)8.( 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缔约国第二次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
(单选)9.(C)不是三大光伏消费国。
(单选)A西班牙 B德国 C中国 D日本10.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
(单选)11.低碳模式集成体系包括理论集成和(现实框架)。
(单选)12.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不包括(D)。
(单选)A人口 B环境 C资源 D科技13.太阳能的优点不包括()。
(单选)A不受季节限制 B方便便捷 C没有区域局限性 D经济环保14.核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属于(零碳技术)。
(单选)15.低碳模式集成体系包括理论集成和(现实框架)。
(单选)16.低碳经济的SWOT矩阵应用中,WO战略组合意即(产业结构调整)。
(单选)17.(积极拓展国内光伏产品应用市场)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也是应对国际光伏市场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
18.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不包括(D)。
(单选)A人口 B环境 C资源 D科技19.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最基本的影响因素是(人)。
(单选)20.从世界其他国家的减排政策来看,优化能源结构的主要途径是( )。
低碳经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题库及答案一1、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 是指认知性、可行性和(BCD A、便利性B、可承受性C、可接受性D、可操作性2、公民要广泛参与低碳消费方式,提倡(ABCD、科学消费、节约型消费,使低碳消费方式成为新时代的社会价值取向。
A、健康消费B、安全消费C、绿色消费D、环保消费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近期目标之一,而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大部门无疑是节能工作的重点。
这三大部门是指(ABD A、工业B、交通C旅游D建筑4、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近期目标包括以下方面(ABCD)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B、调整能源结构C、遏制奢侈浪费D、加快低碳能源技术的开发5、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全社会能源高效合理利用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政府(ABCD的能力和水平。
A、能源管理B、能源服务C、能源监测D、能源监督6、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主要有技术创新和(ACD A、产业结构调整B、低碳共同体C、国际合作D、制度创新7、低碳经济的特征(ABC A、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资源节约的特征B、低碳经济具有低污染,环境保护的特征C、低碳经济具有低排放性,体现了清洁生产的特征D、低碳经济具有公众性,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特征8、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增长的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ABCD。
A、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B、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C、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D、由“少数人”先富型向“共同富裕”转变9、随着经济发展快速增长,我国能源消费急剧上升。
当前的能源利用面临三个问题(BCD): A 、资源自给率不高,愈来愈依赖外部市场。
B 煤炭使用比重大,国内能源转化效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C清洁能源应用不足,环境污染严重D 能源消费增长过快,对外依存度增加10 低碳能源是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ABCD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继续教育《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业试题及答案一、多选题1.荒漠化大致有四类( ABCD )造成。
(多选) P18A、风力作用下B、流水作用下C、物理和化学作用下D、工矿开发2.我国政府提出的循环经济“3+1”模式存在的问题有( ABCD )。
(多选) P239A、偏重生产领域的发展,忽视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发展B、仅将企业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C、以工业产业为主,忽视了其他产业D、以上都对3.循环经济指标分析中的矿产资源利用指标分析包括( AB )。
(多选) P154A、重要矿产资源回收回采率B、金属再生利用率C、农业灌溉水平有效利用系数D、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4.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的途径主要有( AB )。
(多选) P12A、植树造林B、采用固碳技术C、减少人口D、大量消费汽车5.科学发展观就是要( ABC )。
(多选) P227下A、以人为本B、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C、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D、坚持社会主义6.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作用暴露的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包括( BCD )。
(多选)P194A、人类技术创新与外界环境的矛盾B、人类生活对环境条件的相对稳定性的要求与现代环境成分急剧变化的矛盾C、人类变革自然环境的快速性与自然环境的恢复调节缓慢性之间的矛盾D、地球矿藏等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需要及开采能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7.低碳经济的核心是( ABD )。
(多选) P90A、技术创新B、制度创新C、设备更新D、发展观的改变8.低碳经济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ABC )。
(多选)P30-31A、生产的低碳化B、分配的低碳化C、消费的低碳化D、投资的低碳化9.循环经济低碳模式结构特征中的动态运行模式中,低碳模式在运行模式结构上分为三个层次( ACD )。
(多选) P162A、低碳高效经济系统B、超长时间跨度系统C、低碳和谐社会系统D、低碳均衡生态系统10.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目标是:通过设计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ABCD )。
P232-233A、明确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B、建立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C、促进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生存年限的尽可能延长D、以上都对11.循环经济低碳模式结构特征中的系统整体特性包括( ABCD )。
(多选) P159A、系统目标复杂多元B、系统要素互为基础C、系统层次有序众多D、系统运行动态演化12.当代中国环境法的理性发展方向是( ABCD )。
(多选) P212-214A、基本环境公益与基本经济公益应当满足B、确立公益最大化原则C、限制开发原则D、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激励机制13.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出现的三种不同模式是( ABC )。
(多选) PA、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自发战略转型模式B、具有一定技术经济基础的资源型地区战略转型模式C、中西部跨越式战略转型模式D、中东部跨越式战略转型模式14.推进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战略路径选择有( ABCD )。
(多选) P189-191A、积极拓展国内应用市场B、构筑光伏产业发展的管治体系C、调整光伏产业内部结构,淘汰落后产能D、注重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技术突破15.按照对循环经济发展主体的行为意愿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可分为哪些类型( BCD )。
(多选)P223A、被动力B、源动力C、主动力D、协动力16.各国政府可以采取的应对全球变暖的经济政策手段有( ABCD )。
(多选) P12A、征收污染税费B、实施排污权交易C、提供补助资金D、开发援助17.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 ABCD )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
(多选) P222A、政府B、企业C、高等院校D、科研院所18.关于循环经济主体在循环经济发展各阶段起到的作用论述,正确的是(ABC )。
P222-223A、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政府、企业、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B、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政府、企业、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公众、中介组织都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C、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企业、公众、中介组织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D、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政府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19.政府要对(ABD)等方面实施有效激励与监督,协调消费者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利益矛盾。
P93A、消费对象B、消费行为C、消费时间D、消费“尾部”20.新兴和可再生能源有( ABCD )。
(多选) P26A、水电B、生物质能C、太阳能D、风能21.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改造,应当以不破坏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相互补偿和调节功能、遵循生态平衡规律为原则,其原则有( BCD )。
(多选) P196A、大力开发人力资源B、在开发利用可更新资源时,应与其再生增殖能力相适应,与其补偿供给能力相平衡C、在开发利用不可更新资源时,更应当设法延长矿物的衰竭期D、当生态平衡失控或失调以后,应尽可能地恢复和重建。
22.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构建包括( ABCD )。
(多选) P270-274A、构建低碳能源技术开发机制B、构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C、构建低碳产品认证体系D、构建碳排放约束机制23.在实践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在能源和环境方面还存在下列哪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ABC )。
P156A、节能减排问题凸显B、能源结构严重高碳C、产业模式极不合理D、温室气体过量排放过多24.人口增长对下列哪些资源具有巨大压力( ABCD )。
(多选) P199A、土地B、森林C、水资源D、能源和物种资源25.低碳经济就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 ABCD )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多选) P36A、技术创新B、制度创新C、产业转型D、新能源26.以下有关我国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的论述,正确的是( ABC )。
(多选)P279A、要加大高碳产业技术攻关力度,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B、要制定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C、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D、为了保证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低碳产业可拖后发展27.以下属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的有( ABCD )。
(多选) P230A、理论障碍B、观念障碍C、管理障碍D、制度障碍28.日本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 ABCD )。
(多选) P77-80A、经济增长缓慢与低碳经济投入需求大的矛盾B、研发主体不同弱化政府主导作用C、政府减排目标与部分行业利益存在冲突D、以上都对29.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有( ABC )。
(多选) P115A、政策支持B、法律保障C、节能减排经验D、技术先进30.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与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以及国内理论界讨论的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ABCD )。
(多选) P242-244A、更具有科学性B、更具有全面性C、更具有可操作性D、更注重机制的重要作用31. 臭氧层耗损对人类健康及其生存环境的主要危害是( ABCD )。
(多选 ) P13A、人类皮肤癌增高B、农作物受害C、破坏海洋生态系统D、导致生态平衡破坏32.“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 ABCD )。
(多选) P44A、阳光经济B、风能经济C、氢能经济D、生态经济33.要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必须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ABD )。
(多选) P196A、整体效应原则B、生态平衡原则C、发展科技原则D、自我调控原则34.碳中和技术主要包括( ABD )。
(多选) P110A、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B、温室气体的埋存技术C、低碳设备技术D、低碳或零碳新能源技术35.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的基本形成条件包括( ABCD )。
P245-246A、先进的发展观念B、先进的科学技术C、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D、完善的市场机制36.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论述,错误的是( AD )。
(多选) P207A、环保本身不是一种产业B、环保本身就是一种产业C、环保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D、环保是鱼和熊掌的关系37.日本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推进措施中努力加强国际合作,措施有( ABCD )。
(多选)P71-72A、推出环保合作倡议B、开展双边与多边交流、合作C、加大环保资金国际救援力度D、以上都对38.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是( ACD )。
(多选) P103-104A、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B、注重开发新能源C、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D、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39.以下属于循环经济特征的有( ABCD )。
(多选) P217-218A、观念先行性B、技术先导性C、物质循环性D、主体多元性40.以下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的水系有( BCD )。
(多选) P15下A、长江B、滇池C、巢湖D、太湖41.以下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原则的有( ABCD )。
(多选) P234-235A、系统性原则B、实用性原则C、顺应发展趋势原则D、资源高效利用原则42.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 ABCD )。
(多选) P187-188A、产业技术落后B、低水平竞争C、“两头在外”的尴尬局面D、优化能源结构的效应不明显43.加强对低碳消费和低碳生产的( AC )是真正实现低碳消费的保证。
(多选) P93A、立法B、引导C、执法D、参与44.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有( ABCD )。
(多选 ) P271A调整产业结构B优化能源产业C实现能源替换D发展低碳能源体系45.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原则中,3R原则指( ABC )。
(多选) P235A、减量化B、再利用C、资源化D、高效化46.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中期目标有( ABCD )。
(多选) P99-101A、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B、引导社会能源需求C、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激励机制D、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47.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的特征有( ABCD )。
(多选) P241-242A、以市场为主导B、合理借鉴国外经验C、资源多重流动D、产业优化升级48.按照对循环经济发展主体的行为意愿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可分为哪些类型( BCD )。
(多选) P223A、被动力B、源动力C、主动力D、协动力49.水污染主要来自( ABC )。
(多选) P16A、工业废水B、生活污水C、农业废水D、人畜粪便50.要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必须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ABCD )。
(多选) P197-198A、大力开发人力资源B、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C、努力减少重大自然灾害D、预测城市化、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效途径不断改善环境51.各国政府可以采取的应对全球变暖的政策手段有( ABC )。
(多选 ) P12A直接控制B经济手段C鼓励公众参与D减少人口52.结合我国电动汽车市场的现实发展情况,在低碳汽车产业化上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思维( AB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