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农业技术(集雨灌溉)
- 格式:docx
- 大小:44.76 KB
- 文档页数:5
农田水土保持措施农田水土保持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和改善农田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状,减轻或防止农田土壤的侵蚀和破坏,提高土地的产量和质量,维护农田生态环境稳定的过程。
农田水土保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重要的农田水土保持措施。
1. 植被保护措施:植被是农田水土保持的第一道防线。
通过种植适宜的作物和草坪植被,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
作物根系能够固定土壤,在水流冲击下起到保护土壤的作用。
草坪植被能够形成茂盛的草丛,增加土壤的抗冲刷能力,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2. 林木种植措施:林木种植是一种重要的农田水土保持措施。
通过合理布置林木,可以形成防风固沙的林带,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同时,林木的根系能够有效地增加土壤的固结性,抵御水流的冲刷,防止土壤侵蚀。
此外,林木还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
3. 土壤保水措施:土壤保水是农田水土保持中的关键环节。
农田中常采取的土壤保水措施包括修建沟渠、建设水库和塘坝等。
通过合理规划和修建这些水利设施,可以有效地储存雨水,减少地表径流的速度和冲击力,降低农田土壤的侵蚀和流失。
4. 合理耕作措施:合理的耕作方式对于农田水土保持至关重要。
采用保持农田地面平整的耕作方式,减少地面起伏,可以降低雨水径流的速度和冲击力,减少土壤流失。
合理选择耕作深度和耕作工具,保持土壤的固结性,避免土壤压实和结壳的发生。
同时,科学施肥、合理轮作,也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农药和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5.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是一种集中保护农田水土的手段,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例如,修建沟渠、築堤截沟等工程能够有效地引导和控制雨水流动,减小水土流失;铺设防渗透膜和排水系统,能够提高土壤的渗透性,保持土壤湿润和通气性;修建水槽和梯田等工程,可以减少水流速度,降低冲刷力。
综上所述,农田水土保持措施是维护农田生态环境稳定、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水土保持方案建设雨水花园和雨水收集系统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雨水收集与利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水土保持方案。
在城市中,建设雨水花园和雨水收集系统,不仅可以减轻雨季的排水压力,还能够为城市绿化和城市农业提供宝贵的水资源。
本文将介绍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水土保持方案,以及如何建设雨水花园和雨水收集系统。
一、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水土保持方案雨水收集与利用作为一种水土保持的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雨季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雨水收集系统来收集雨水。
这包括建立雨水收集装置,如屋顶排水系统、雨水桶和集水沟。
其次,我们还可以利用雨水进行城市灌溉和景观绿化,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
此外,雨水还可以被净化和过滤后用于家庭生活用水,如洗衣、洗碗等。
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水土保持方案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地形条件来进行设计。
例如,对于降雨较多的地区,我们可以建设更大规模的雨水收集系统,以确保雨水的充分利用。
而对于较干旱的地区,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雨水花园设计,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二、建设雨水花园建设雨水花园是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方案,可以通过收集和利用雨水,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以下是建设雨水花园的步骤和注意事项:1. 土壤改良:选择适合花园植物生长的土壤,进行适量的施肥和翻耕。
2. 设计雨水渗透区域:划定花园的雨水渗透区域,确保雨水能够充分渗透到地下水层。
3. 构建雨水汇集设施:设置雨水收集装置,如雨水桶、雨水框架和下水管道,确保雨水能够被收集起来。
4. 选择适应性植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提高花园的生态效益。
5. 合理组织植物布局: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美观要求,合理布局花园中的各类植物。
6. 使用合适的灌溉方法:利用收集到的雨水进行花园的灌溉,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建设雨水花园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的性质、植物的选择和灌溉的方式等多种因素,以达到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目标。
水土保持技术形考任务综合测评参考答案按拼音排序后单选●“利用胡杨、山杨、毛白杨、河北杨、刺槐等乔木树种根蘖繁殖能力强的特点”描述的是()。
正确答案是:沙地乔木根蘖苗更新法●“在进行水土保持规划时,要确定各项生产发展的数量、规模和进度安排”,指的是水土保持规划中的()。
正确答案是:定量分析研究●把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在一起的谷坊称为()。
正确答案是:生物谷坊●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区、半干旱区及干旱亚湿润区的土地退化,称为()。
c.荒漠化●采用柴、草、树枝、卵石、板条等材料,通过在沙面上设置障碍物达到防风、阻沙、固沙目的的措施,称为()。
正确答案是:水力治沙●促进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基本力量是()。
c.内营力和外营力●大多数草本植物播种时期为()。
正确答案是:春播或秋播●滴灌、微喷灌、渗灌、小管出流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属于()。
正确答案是:微灌●地质、地貌、气象、植被、水文与水资源等的调查属于水土流失调查中的()。
a.自然因素调查●对降雨进行收集、汇流、存储,以供生活用水或进行节水灌溉的一整套系统称为()。
正确答案是:集雨节水灌溉工程●凡编制水土保持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的单位,都必须取得相应级别的设计资质。
对●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称为()。
b.水土保持●飞播造林种草具有速度快、成本低、效果好等特点,是治理风蚀荒漠化土地、恢复植被的重要措施之一。
错●风力的作用过程包括风对土壤物质的分离、搬运和沉积3个过程。
对●风力治沙的基本措施是以输为主,并兼有固;若固输结合,则效果更佳。
对●风沙区造林树种选择的依据主要有植被的地带性规律和风蚀沙埋规律。
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可选种的旱生草类有()。
正确答案是:沙蒿、冰草●高立式机械沙障的高度一般不超过()。
正确答案是:100cm●根据防沙原理和设置方式方法的不同,机械沙障可分为行列式和格状式两大类。
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水土保持学试题一、填空题(共30分,共15空,每空2分)1、土壤侵蚀产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地形因素)、(地质因素)、(土壤因素)、森林植被因素以及(人为活动因素)。
2、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生态环境亦可简称(生境)。
3、我们沙漠沙的机械组成以(细沙)为主;风沙流中沙物质的主要运动方式是(悬移);我国北方地区的草原“三化”是指沙化、植被退化和(盐渍化);据2004年的调查结果,我国荒漠化面积为(263万)km2;湿润指数是指年平均降水量与(年平均蒸发量)的比值。
二、试述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的基本概念(10分)解答: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和损失。
在我国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面积大,形式多样,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动融侵蚀、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形式,土壤流失严重。
水土保持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主要研究水土流失的形式、分布和危害,小流域径流的形成和损失过程,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的自然特点和土壤侵蚀的特征,以及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同时,研究水土流失与水土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方法,研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规划原则与方法等方面。
三、试述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10分)解答:林业生态工程是生态工程的一个分支,根据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践,基本概念可归纳如下: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建造某一区域或流域的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优质、稳定的复合生态系统,主要建设山丘区、平原区、风沙区、沿海、城市、水源区的林业生态工程,同时建设防治山地灾害林业生态工程和复合农林生态工程和自然保护区林业生态工程。
我国北方地区雨水集蓄与节水灌溉技术一、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广阔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不丰富的国家,人均占有量和单位面积耕地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占有量的1/4和3/4,被联合国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再加上水土资源分配组合极不平衡,南北方相差十分悬殊。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干旱日益严重,全国年受旱面积达2700万hm2左右,每年因旱灾粮食减产700亿kg左右。
特别是西北地区,多数地方的年降雨量在400mm以下,且降雨年际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在6-9月,并以暴雨形式出现,造成水土流失和无效蒸发,雨后又无水灌溉,大旱之年连人畜吃水也困难,群众生活较贫因。
但这些地区却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区,光热条件好,可供开发的耕地和草地资源潜力很大,而水资源短缺制约着这些资源优势的发挥。
由于地形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些地区兴建骨干水利工程不但投资大,工期长,施工难度大,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多,而且难以全面解决灌溉问题。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当地唯一有潜力的降雨资源,发展有限灌溉(灌关键水、救命水),提高作物产量,促使农牧民脱贫致富,不但是当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一个带战略性的问题。
自80年代以来,国外雨水利用得到迅速发展,不仅少雨国家(如以色列等)发展较快,且一些多雨国家(如东南亚国家)也得到发展,利用范围也从生活用水向城市用水和农业用水发展,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如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等)都在积极开发利用雨水。
我国雨水利用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西北黄土高原等干旱半干旱山区和塬区人民在同干旱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如修建土窖、大口井、坎儿井和蓄水塘等工程设施外,还改进了如修筑梯田等传统的就地蓄雨措施,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由于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等原因,这些措施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降雨相对集中而作物需水期分散的矛盾,只能是被动抗旱,农业生产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
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北方干旱日益严重,水资源日益紧缺,在国际雨水集流事业的推动下,国家重视了雨水利用和水资源持续发展的研究,一些省区发展较快,如甘肃的“121雨水集流工程”、内蒙古的“112集雨节水灌溉工程”、宁夏的“窖水蓄流节灌工程”,还有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等省。
三农田水土保持治理技术方案第1章绪论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4)第2章三农地区概况 (4)2.1 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4)2.2 土壤类型与土地利用 (5)2.3 水土流失现状与成因 (5)第3章水土保持治理原则与目标 (5)3.1 治理原则 (5)3.1.1 综合治理原则 (5)3.1.2 结构与非结构相结合原则 (5)3.1.3 科学布局原则 (5)3.1.4 持续改进原则 (6)3.2 治理目标 (6)3.2.1 生态目标 (6)3.2.2 经济目标 (6)3.2.3 社会目标 (6)3.3 技术路线 (6)3.3.1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6)3.3.2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 (6)3.3.3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7)3.3.4 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措施 (7)第4章农业水土保持措施 (7)4.1 改良耕作制度 (7)4.1.1 优化作物种植结构 (7)4.1.2 推广保护性耕作 (7)4.1.3 轮作与间作套种 (7)4.2 植被恢复与保护 (7)4.2.1 植被恢复 (7)4.2.2 植被保护 (7)4.2.3 植被建设 (7)4.3 建设梯田与地坎植物带 (7)4.3.1 梯田建设 (8)4.3.2 地坎植物带建设 (8)4.3.3 梯田与地坎植物带管理 (8)第5章林业水土保持措施 (8)5.1 河道绿化与护岸林建设 (8)5.1.1 选择适宜树种: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及水文条件,选择抗逆性强、生长迅速、根系发达的树种进行河道绿化和护岸林建设。
(8)5.1.2 造林模式:采用乔灌结合的造林模式,提高河道绿化带的生态稳定性和水土保持5.1.3 造林技术:采用容器苗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采用适当密度的造林规格,保证林分生长健康。
(8)5.1.4 护岸林建设:在河道两岸建设乔灌草结合的护岸林,降低水流速度,减轻水土流失。
题目:由于大气降水及所形成的径流引起的侵蚀过程和一系列土壤侵蚀形式,称为()。
选项A:生物侵蚀选项B:冻融侵蚀选项C:水力侵蚀选项D:重力侵蚀答案:水力侵蚀题目: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等土壤侵蚀类型是根据()来划分的。
选项A:内营力作用种类选项B:重力作用种类选项C:离心力作用种类选项D:外营力作用种类答案:外营力作用种类题目:11.以下不属于坡面水土保持整地工程的主要措施的是()。
选项A:全面整地选项B:鱼鳞坑选项C:水平阶选项D:反坡梯田答案:全面整地题目:坡面来水较大,或由于地形、土质限制,不能采用蓄水型时,应结合实际地形修筑()。
选项A:排水型沟头防护工程选项B:围埂式沟头防护工程选项C:悬臂式跌水沟头防护工程选项D:围埂蓄水池式沟头防护工程答案:排水型沟头防护工程题目:24.大多数草本植物播种时期为()。
选项A:春播或秋播选项B:秋播或冬播选项C:春播或夏播选项D:夏播或秋播答案:春播或秋播题目: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区、半干旱区及干旱亚湿润区的土地退化,称为()。
选项A:荒漠化选项B:水土保持选项C:土壤侵蚀选项D:水土流失答案:荒漠化题目:西北黄土高原、东北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南方山地丘陵、云贵高原属于()。
选项A: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选项B: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选项C: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选项D:生物侵蚀为主的类型区答案: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题目:农林复合系统中各物种之间搭配的层次和密度,称为其()。
选项A:空间结构选项B:物种结构选项C:时间结构选项D:营养结构答案:空间结构题目:对降雨进行收集、汇流、存储、以供生活用水或进行节水灌溉的一整套系统称为()。
选项A:集雨节水灌溉工程选项B:沟床固定工程选项C:蓄排引水工程选项D:坡面治理工程答案:集雨节水灌溉工程题目:路庭小型蓄引工程的主要形式是()。
选项A:水窖选项B:排水沟选项C:蓄水池选项D:鱼鳞坑答案:水窖题目:可修筑截流沟的坡地的最大坡度是()。
答案+我名字第一单元学习活动主题调查走访本地区土壤侵蚀的基本情况,了解本地区所属的土壤侵蚀类型区,总结当地土壤侵蚀的类型、范围、发生特点,以及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
要求(1)辅导教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完成。
(2)辅导教师在征得主持教师同意的前提下,也可以另行设定本单元学习活动的主题。
(3)调研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以小组形式完成,无论何种形式,每位同学的总结报告不得雷同。
(4)完成后将调研总结报告上传到本论坛(可以通过直接在论坛发帖、上传文本或图片附件等形式完成)。
(5)对至少2位同学的作业进行评价。
(6)辅导教师根据学生参加走访调研表现及总结报告内容评分,100分制,60分为及格。
第六单元学习活动主题调查走访本地区荒漠化、通过植被建设技术措施防治荒漠化等情况,总结当地通过植被建设措施防治荒漠化、沙漠化的现状及问题。
要求(1)辅导教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完成。
(2)辅导教师在征得主持教师同意的前提下,也可以另行设定本单元学习活动的主题。
(3)调研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以小组形式完成,无论何种形式,每位同学的总结报告不得雷同。
(4)完成后将调研总结报告上传到本论坛(可以通过直接在论坛发帖、上传文本或图片附件等形式完成)。
(5)对至少2位同学的作业进行评价。
(6)辅导教师根据学生参加走访调研表现及总结报告内容评分,100分制,60分为及格。
实验实习内容结合课程内容,实地进行水土流失调查;调研了解当地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农业措施、荒漠化防治措施等的应用情况;调研了解当地水土保持管理及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通过参观一些实际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加深对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具体布置和功能的理解。
主题主题1:水土流失调查主题2:水土保持或荒漠化防治综合措施参观调研主题3:水土保持管理调查主题4: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与监督执法调研地点当地国家级、省级、县级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示范区;小流域治理示范区;水土保持主管部门。
单选题1、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称为(C )。
a. 土壤侵蚀b. 土地退化c. 水土保持d. 荒漠化防治2、土壤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剥蚀、破坏、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称为(a )。
a. 土壤侵蚀b. 水土流失c. 土壤退化d. 荒漠化3、促进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基本力量是(b )。
a. 重力能和太阳能b. 内营力和外营力c. 水力和风力d. 引力和拉力4、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区、半干旱区及干旱亚湿润区的土地退化,称为(a )。
a. 荒漠化b. 水土流失c. 土壤侵蚀d. 水土保持5、中国荒漠化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是(d)。
a. 日照较少、热量资源较贫乏b. 土壤肥力较高,结构紧密c. 植被生物量较大、叶较大d. 降水少,气候干燥6、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等土壤侵蚀类型是根据(b )来划分的。
a. 内营力作用种类b. 外营力作用种类c. 重力作用种类d. 离心力作用种类7、由于大气降水及所形成的径流引起的侵蚀过程和一系列土壤侵蚀形式,称为(a )。
a. 水力侵蚀b. 生物侵蚀c. 重力侵蚀d. 冻融侵蚀8、土壤水力侵蚀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是(b )。
a. 溅蚀b. 面蚀c. 泥石流9、气候因素中土壤水力侵蚀的基础是(b )。
a. 湿度b. 降水c. 温度d. 风10、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以下土壤侵蚀最大的是(a )。
a. 阳坡b. 半阳坡c. 阴坡d. 半阴坡11、西北黄土高原、东北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南方山地丘陵、云贵高原属于(c )。
a. 生物侵蚀为主的类型区b. 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c. 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d. 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12、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等地的沙漠及沙漠周围地区属于(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