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传统文化对税务干部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5.45 KB
- 文档页数:2
M丨政治与法律Z本文为延安大学中关法治研究中心科研项目《传统文化与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研究》(YDZG2019-02)、延安大学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儒家政治文化视域下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研究》(YDK2015——40)阶段性成果儒家修身思想对当代领导干部的启示张艳梅(延安大学政法学院 陕西延安 716000)【摘 要】 儒家思想所主张的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中国思想文化以及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指出汲取儒家修身理论的精华,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强化自身良好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为官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启示,并从修身以正己律、修身以正家风、修身以治国几个层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修身;儒家思想;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是治理国家、管理民众的主体,手中握有公共权力,加强他们的道德修养,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锤炼自身的道德意志非常重要。
习近平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儒家思想历来追求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使得中国古代官员有了统一的为官价值观,对中国思想文化以及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汲取儒家修身理论的精华,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强化自身良好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为官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修身以正己自律修身,在儒家文化中就是通过完善自身,成就自身高尚的人格。
在《大学》一书中,对为政者修身的目的和意义做出了论述。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1]格物致知为探究事情真理,诚意正心为追求正确的价值观。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途径,修身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和前提。
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理念的提出使中国古代官员有了一套统一的为官价值观。
儒家传统文化的精华及其对我国道德建设的启示□乐启文(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47)摘要儒家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道德体系中的精华,对中国人民道德思想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今日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着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本文对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了论述,同时提出了它对于我国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传统文化儒家思想道德建设中图分类号:B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06)09-152-02中国儒家文化起始于春秋末年,后经过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儒家学派,构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
经过长期的发展,儒家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一、儒家传统文化的精华儒家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强调一种道德精神,即所谓“仁”,希望人们通过自觉努力,做到“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它认为社会应制定各种政治制度的道德规范并以此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这就是儒家所强调的“礼”。
各种礼仪规范,都渗透着一种强烈的伦理道德要求,为维护当时的政治制度服务。
儒家思想是一种为政治服务的伦理思想,又是一种伦理思想同政治的紧密结合。
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是儒家文化所以能够在中国漫长的古代历史上成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一个根本原因。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精华,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仁爱思想孔子认为仁者应当“爱人”。
在人和人的相处中,提出“反求诸己”和“能近取譬”,主张人与人之间应当相爱。
孔子认为,一个人有无道德,或道德觉悟的高低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他们能不能“爱人”。
最能代表孔子“爱人”思想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孔子试图以仁爱为根本,建立各等级之间充满人情味的伦理框架,把“仁”看作一种最高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品质。
在孔子的思想学说中,“仁”是指一个人内在的道德品质,一个人能否具有优良的品质,主要决定于个人的道德修养。
浅论儒家思想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背景会计作为一门职业,一直都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随着时代的变迁,会计职业也不断的发展变化,但有一点始终不变的是:会计职业需要有可靠的职业道德支撑。
而职业道德的建设,既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影响,也需要受到儒家思想的引领。
儒家思想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儒家思想的核心精神是仁,也就是对人类的关注和关怀。
在职业道德方面,儒家思想强调“义”、“礼”、“信”等制约个人行为的因素,这些因素在会计职业中也同样适用。
义义是指一个人有责任、有义务去完成一些事情的意识。
在会计职业中,会计人员需要遵循道德、法律的规范,如保守会计核算原则等,遵守社会伦理和公共道德准则,应当尊重事实和真相,不得隐瞒、歪曲事实,更不得随意篡改会计数据。
这是每一个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所在。
礼职业礼仪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应该符合的一种特殊行为方式和规范,由行业内人员共同遵照。
会计人员作为一个职业人员,应该遵守职业规则,包括不泄漏业务秘密,保护客户利益等。
同时,会计人员应该维护职业的公信力,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不得违反职业操守,以维护职业的尊严。
信信是指在行动上要有真实可靠的品德素质,言行信用可靠。
在会计职业中,保密骗报已经远远地脱离了职业道德的底线,会计人员应该遵守职业道德,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也要坚持守信用、讲信誉,为企业赢得长期合作伙伴。
儒家思想的道德教化儒家思想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即是对职业人员进行道德教化。
通过举办道德讲座、开展道德学习班等形式,使会计人员不断深入理解职业道德,以更加勤勉认真的态度投入到职业工作中。
在职业责任、职业素养、道德规则等方面进行教化,通过儒家思想的思想导向,使会计人员获得真正的重担、见微知著的能力,以良好的人格和职业道德,承担起职业责任,为社会、为国家、为企业做出贡献。
结论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具有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深远影响。
会计职业需要忠诚职业、严守职业道德,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贡献于社会发展,以便不断地推动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进步。
修身养性,完善人格,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论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学习吸收儒家文化精华,重视思想道德修养,对于提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戒除贪念,管住自己”,是领导干部自身廉洁的重要思想基础。
儒家鼻祖孔子肯定人们对富贵的追求,但同时强调要有不贪求的心态。
他的弟子子张请教孔子怎样把政务做好?孔子的办法是推行五种美德,杜绝四种恶行。
五种美德中的一种就是“有欲望但不贪求。
”孔子进一步说,当官使人获得了施惠于民也就是行仁爱的机会,而自己并没有耗费财务,你既然已经得到了,还贪求什么呢?他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仁就是为他人谋求幸福和利益,只有克制自己的欲望才能为他人谋求幸福和利益。
颜渊问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礼是人应该遵行的正道,如果我们不能克制自己,就会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人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
只要我们自己约束住自己,就能战胜一切诱惑。
要做到这一点,就应从视、听、言、行做起,从日常行为上着力,其间并没有什么高不可及或玄妙的道理。
只要我们时时刻刻注意自己日常的行为,而没有丝毫苟且和含糊,就能达到:“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少数领导干部追逐名利,贪图安逸,走向贪污腐败,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
党和国家已经给了领导干部比社会一般人员稳定优厚的物质待遇。
弱水三千,取饮一瓢;广厦千间,夜卧六尺;良田万顷,日食三餐。
古人云:“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领导干部要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明辨是非、克己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始终保持“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的品行,不为欲所困、为欲所左右。
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严于解剖自己。
从一言一行做起,严格要求自己。
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经常性反思审查,对“不贪心不甘”等错误思想苗头进行自我宣战。
知识文库 第12期24 儒家修身文化对党员干部修养的启示汪云霞儒家修身文化作为传统修身文化的代表,具有博大精深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对党员干部有四点启示:第一,反省自悟,促进党员干部的自我完善;第二,慎独自律,培养党员干部自觉意识;第三,知行合一,激发党员干部道德实践积极性;第四,兼善天下,培养党员干部的历史使命感。
《礼记·大学》曰:“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可见在以“修身、治国、平天下”三大内容为构建的传统文化体系中,修身是根本。
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之于为人,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
”儒家修身文化作为传统修身文化的代表,对社会人格的塑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加强党员干部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反省自悟,促进党员干部的自我完善反省自悟,迁善改过是儒家在修身过程中达到理想人格的重要途径。
内省就是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通过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内心活动,实现自我进步,自我完善。
自省思想贯穿了儒家学派的整个历史。
孔子提出“内自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孟子提出“自反”、“反求诸己”的思想。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具有自我调节系统,表现为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就是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由于人的自我意识对自己个性特点的各个方面非常了解,就能依据自我意识对其进行调节控制,促进自身心理结构的完善。
人可以通过对自己的言行、思想、习惯的改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和思想境界。
在当今社会,诱惑无处不在,尤其是对身居高位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诱惑更多、更强,如何以平常之心运用权力、对待金钱,怎样筑牢自己的思想防线,是考验领导干部的试金石。
传统文化对职业发展的帮助一、引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
在当今社会,职业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职业发展并不只是学习技能和提高素质,还需要人们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情感认同。
因此,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对职业发展的帮助。
二、传统文化对职业道德的影响1.儒家思想对职业道德的塑造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忠诚”等价值观念,在职场中也同样适用。
例如,“仁爱”可以促进员工之间的团结合作,“忠诚”则可以增强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2.佛教思想对职场心态的调整佛教思想主张“舍得”,即不贪心、不计较个人得失。
在职场中,这种心态可以让人更加平静地面对工作压力和竞争环境。
3.道家思想对自我修养的提升道家思想注重“无为而治”,即通过修身养性来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
在职场中,这种思想可以让人更加注重自身修养和素质提升,从而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
三、传统文化对职业技能的提升1.书法、绘画等艺术类传统文化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职场中,审美能力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
通过学习书法、绘画等传统文化艺术,可以培养人们敏锐的审美眼光和独特的艺术品味。
2.诗词歌赋等文学类传统文化对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在职场中,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
通过学习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化文学作品,可以提高人们对语言运用和表达技巧的认识和掌握。
3.茶道、围棋等礼仪类传统文化对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在职场中,沟通交流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
通过学习茶道、围棋等礼仪类传统文化,可以培养人们优雅的言行举止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传统文化对职业价值观的塑造1.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念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传统文化中有“天人合一”的理念,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应该达到和谐共处的状态。
在职场中,这种理念可以让人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职业价值观。
2.传统文化中的“孝道”、“义务”等价值观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传统文化中强调“孝道”、“义务”等价值观念,在职场中同样适用。
汉代儒家思想道德教育对现代职业道德塑造的启发作者:纪武昌喻长友来源:《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03期[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738(2012)03-0039-03汉代儒家思想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在追溯汉代儒家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因素,也可以看到统治者和政策的因素,更可以看到儒家思想自身的包容性、内化性和开放性。
尤其是其所涉及的关于职业道德的一些内容和要求,比如要求领导者要带头率先示范、刚正廉洁、诚实守信等,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关于职业道德的要求有很多相似之处,研究汉代儒家思想道德教育中关于职业道德的要求对推进现代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汉代儒家思想道德教育关于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要求客观地说,儒家思想道德教育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民族凝聚力的形成、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等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思想道德在教育体系中,有很多内容仍然闪烁着现代光芒,尤其是关于职业道德相关要求。
(一)遵纪守法儒家历来都强调统治者或管理者应当严格遵纪守法,做好带头示范作用。
对此,孔子曾指出“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邓禹是汉武帝建立大汉王朝的重要功臣之一,后被封为高密侯,位高权重。
尽管如此,他还是遵循儒家思想道德要求,强调子孙的法纪教育。
“教训子孙,皆遵法度,深戒窦氏,检敕宗族,阖门静居。
”\[2\]616历史对此评价是“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
” 而其后代也严格遵守其教导,并延续了数代,结果造就了“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东京莫与为比。
” \[2\]619(二)廉洁刚正东汉儒家代表人物杨震,自幼勤奋好学,成年后又博览群书,被誉为“关西孔子”,先后担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等官职。
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严格遵守儒家道德规范,为官时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大公无私。
谈儒家思想与会计职业道德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职业的基本准则和规范,它规范了会计人员的行为,保障了会计工作的诚信性和公正性。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儒家思想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
儒家思想注重“仁爱”的理念,强调个体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和谐。
在会计职业中,会计人员需要与各方面的人进行合作,如与企业管理层、税务机关、审计师等进行工作沟通和协调。
儒家思想的“仁爱”理念为会计人员提供了一个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道德参考,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减少冲突和矛盾,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儒家思想强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会计职业要求会计人员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财务信息,以便于企业决策和监管机构的监督。
在这一过程中,会计人员必须诚实守信,不得提供虚假信息或隐瞒重要信息。
儒家思想的“诚实守信”理念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相吻合,使会计人员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并勇于承担起职业所要求的责任。
儒家思想鼓励个体追求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
在会计职业中,会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儒家思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强调了对自己进行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的追求,使会计人员能够不断学习和进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第四,儒家思想强调公正和公平的原则。
在会计职业中,会计人员需要保证财务信息的公正和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儒家思想的“仁义”和“中庸”理念体现了公正和公平的原则,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坚守原则,不受外界的干扰,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儒家思想注重个体的责任和义务。
在会计职业中,会计人员需要履行职业道德所规定的责任和义务,保护企业和他人的利益。
儒家思想的“责任心”和“孝道”理念强调了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使会计人员能够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并尽心尽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儒家思想对会计职业道德有着重要的影响。
儒家文化经典对道德建设的启示与引领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儒家经典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对人际关系、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等方面都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引领。
本文将从“道德建设的意义”、“儒家文化经典的影响”和“儒家经典对道德建设的启示”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探讨儒家文化经典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道德建设的意义道德建设是一个社会持久繁荣和稳定的基石,它关乎个人的行为准则和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一个具有高度社会道德水准的国家,能够促进公民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共同发展。
儒家文化强调了人伦关系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系列道德规范,引导人们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端正品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因此,通过研究和学习儒家经典,可以更好地推动道德建设。
二、儒家文化经典的影响儒家经典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这些经典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首先,在家庭教育方面,《论语》中的孔子思想提倡“孝道”,强调子女要孝敬父母,继而传承下去,形成了家庭和睦、关爱亲人的美德。
其次,在社会生活中,《大学》中的“格物致知”、《中庸》中的“中庸之道”,都成为人们思考和行为的指导原则。
这些经典的影响使得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对中国社会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儒家经典对道德建设的启示1. 孝道的强调儒家经典中的“孝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它教导人们尊敬和孝顺父母,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破裂和冷漠日益严重,因此需要通过弘扬孝道来加强亲子间的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只有在温暖和睦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才能接受到正确的道德培养。
2. 仁爱之心的追求儒家文化重视人伦关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
通过学习儒家经典,人们可以领悟到仁爱之心的真正内涵,培养行为方面的道德情感和品质。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冷漠和利己主义思想的泛滥,给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而儒家文化强调的仁爱之心则可以促使人们关心他人、关爱弱势群体,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谈儒家思想与会计职业道德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仁爱、礼仪、忠诚、孝顺、廉洁等价值观念,这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有着密切的联系。
谈到仁爱和忠诚,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忠诚,这与会计人员处理事务时要遵循的诚实守信、不得为虚等行为规范是一致的。
会计人员在处理财务信息时,应该坚守真实性原则,做到不作假账、不隐瞒事实,这与儒家思想强调的诚实守信观念是一致的。
儒家思想强调的是孝道和尊重长辈,这与会计职业中处理客户信息时需要尊重客户的信息隐私是一致的。
会计人员应该尊重客户的知情权,不得将客户的信息泄露给其他人,这正是对儒家思想中尊重他人的表现。
除了个体道德价值观念的衔接外,儒家思想中的“仁者爱人”、“礼义廉耻”等思想观念也对会计职业道德提出了诸多启发。
仁者爱人,即强调仁爱之心。
在会计职业中,会计人员需要秉持仁爱之心,用情感和同理心来对待客户和同事,不能只是机械地处理工作,而应该关心客户的需求,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以亲近、善意和同情的态度对待客户。
礼义廉耻则要求会计人员要遵守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职业操守,坚守职业底线,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得违反职业规范从事不正当行为,这与儒家礼义观念是一脉相承的。
而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面对种种利益诱惑,一些会计人员为谋求私利往往忽略了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如录入虚假数据、篡改账目、隐瞒真相等不端行为层出不穷。
这种不正当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和社会的利益,也损害了自身的职业声誉和道德形象。
而儒家思想中的廉耻观念正是对此的警示,提醒着会计人员要坚守廉洁的操守,时刻保持清白之心,不得为眼前的利益忽视了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个体道德行为外,儒家思想对于家庭的重视也对会计职业道德提出了启示。
儒家思想强调的是家庭和睦、亲情厚重,尊重长辈、孝敬父母。
这种观念也对会计职业提出了要求。
作为家庭经济的记录者和管理员,会计人员在处理财务信息时需要做到客观、公正,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利益,既要对企业和社会负责,也要对家庭负责。
儒家传统文化对税务干部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启示
一、儒家道德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谈起道德,中国人最有发言权。
早在2557前年,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就在《论语》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位智者第一次对治国的方略做了精辟的阐述,开人类文化史的先阖。
虽然,这位老人在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时期被大肆批判,可最终凭借人文主义的道德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凝聚与发展的动源,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最高理论,最大信仰,成为当今道德建设的重要内涵和精神支撑。
重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人是道德的本体。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首先是个人的规范。
孔子在《大学》中讲:“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要提升家庭、团队乃至社会的道德水准,首先提升每个道德主体的素质。
道德文化的影响力在中国发展与建设的流金岁月中日渐凸现,稍做回首,你不难听到政府呼吁它的声音:2001年党和政府提出“以德治国”的方略。
它表明中国的发展不仅需要“法制”,也需要“道德”;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建设新道德“三原则”:一要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二要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三要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
这表明新道德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必须坚持历史继承性;2006年,胡锦涛主席提出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包涵了忠、孝、智、勤、和、诚、信、义、礼、勇等中华美德的核心精神,被载入为国人称道的载入史册,中共十七大将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
论的认识论的因素,它具有明显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它与近代西方学者提出的“知、情、意、行”品德形成的学说相比,可能有更多的合理成分、更能适应中国的国情、更具中国特色。
以此为构架,注入时代的内涵,仍然可以成为指引当代人“成人”、“成才”探询道德文化建设精髓的路径,成为各行各业构建职业道德体系的重要历史资源与参照。
三、儒家文化对提高税务干部职业道德的启示
职业道德的着眼点在于引导每个人提高道德修养的意识和实践的水平。
江苏省地税局今年提出争创“三个一流”强税工程,一个一流的团队,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德道的精神风貌,才会创造一流的业绩。
提升团队的整体形象,在于点滴的积累;凝聚团队精神,在于平时的培养。
税务部门作为为政府和公众服务的团队,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一直不曾放弃对职业道德这所精神家园的探索与思考,而儒家文化作为中国道德文化建设的根与魂,早已深深扎根与税务职业道德建设这所精神家园的守护神。
(一)忠诚热爱是税务干部职业道德的灵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是更加强调责任意识的时代。
“忠于职守”、“为人谋而不忠乎?”,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用现今的话语是:爱岗敬业、岗位责任制、责权利、售后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官员......忠诚的客户、用户、球谜……面向未来更加发达、更加开放的社会,人们对于各行各业职业道德的要求更加迫切。
教师要对学生负责,不能误人子弟;医生要对病人负责,不能误人生命;所有商家都要对顾客负责,不能以假当真、缺斤少两、见利忘义、图财害命。
地税干部要对纳税人负责。
忠诚是一种责任意识,包括道德责任、社会责任、政治责任。
作为一个文明的人,对于自己、他人、家庭、职业、社会、国家和人类都要讲“忠”,也就是都要负责任。
(二)清正廉洁是税务干部提升正气的根基。
廉洁,是各级官吏的一种美德,廉政者为清官。
《周礼》中讲:“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
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辩。
”这就是说,考察官吏的政绩,判断其优劣,要以“六廉”为标准。
“廉善”,是指善于行事,能获得大家的好评;“廉能”,是指能行政令,较好地贯彻各项法令;“廉敬”,是指不懈于位,尽职守责;“廉正”,是指品行端正,不行邪恶;“廉法”,是指守法不失,
执法不移;“廉辩”,是指临事分明,头脑清醒。
这六条标准都冠以廉字,表明“廉”是为官之本。
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党和人民,开创了新时期廉洁公正的优良传统,广大人民称颂周总理是“无私垂典范,磊落有谁伦?胸怀四海事,心贴八亿人”。
“光明磊落玉无瑕,沥血勤躯为人民”。
“鞠躬尽瘁死不已,名垂青史万古传”。
(三)自尊自爱是税务干部做人的底线。
自尊知耻,可以转化成为一种精神动力,可以转化为民族的凝聚力。
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备受西方帝国主义欺凌、压迫,国耻累累、苦难深重、在屈辱中挣扎的历史。
面对祖国的危亡,无数志士仁人挺身而出,赴国难、雪国耻、以身殉国。
革命先烈秋瑾的诗:“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这就是孔子讲的“知耻近乎勇”。
“勿忘国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自尊、自信、自立的民魂,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促进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的巨大精神力量。
(四)无私奉献是是税务干部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
无私奉献,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在人生实践中,所有义举与善行都是利他,都是一种奉献。
义诊、义演、义卖、义务劳动,勿因善小而不为,积小善成大德,见义勇为等等。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以后,以温家宝总理为首的中国政府,白衣战士为代表的一大批医务人员以及数不胜数的志愿者第一时间奔赴灾区,救死扶伤、忘我敬业、无私奉献;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义”的现代展示。
对“义”与“勇”的理解应当宽泛,不应当只限于理解为“生死攸关”的场境,对家人生活的热爱,对税收事业的忘我坚守都可以称为一种境界。
四、提高自身修养与加强地税干部职业道德的关系
职业道德也好,队伍建设也好,应当牢牢根植于每个人,根植于每个生命个体,基于每个公民的自觉自悟,这是古代一以贯之的思路,也是一条贯穿传统文化的一条主线。
只有通过“修身”,全面提升自我素质,才能够与他人、与家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够实现家庭的和睦与兴旺,才能够在爱父母、爱亲人的基础上,爱他人、爱人民,才能够“老吾老人之老、幼吾幼人之幼”,才能够做到在家尽孝、在国尽忠。
自古忠臣多孝子。
能够齐家者,往往能够成为忠于职守的国家栋梁。
“提倡修身而后自律”这种管理模式是行政成本最低、最为理想的管理模式。
以道德体系为支撑的税务干部个体道德精神的凝炼形成为地税干部队伍建设长足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税务干部个人修养是税务干部职业道德的灵魂。
是地税价值观、奋斗目标、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熔铸,是地税干部之恶道德总和的高度浓缩、升华和集中反应。
税务干部职业道德本质内涵综合体现税务群体热爱祖国、爱岗敬业、严格执法、优质服务、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等精神,是税收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从最初的“法治、公平、文明、效率”,到“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到今天的“聚财为国、执法为民”,无不体现了税收精神的先进性,体现了税务干部的崇高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