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锅炉、压力容器和管系的典型事故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2.53 MB
- 文档页数:15
Putting people first and respecting employees is the key to success from beginning to end.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压力容器设备严重损坏事故案例2000年1月18日河北省临漳县兴达制浆有限公司一台25m3蒸球出浆管伸缩节连接处意外脱落造成蒸汽纸浆喷出,导致3人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19.3万元。
一事故的主要经过2000年1月17日8时,蒸球车间2名操作工上班后与二楼切草人员配合开始给3号蒸球内加料,下午1时30分加料完毕,开始送汽。
约1个半小时后,球内压力达到0.6MPa开始保压正常运行,同时,由于2号蒸球内出料口堵塞,生产安全技术员,维修工,操作工等3人正在现场维修;17时40分,3号蒸球出料管伸缩节突然错位脱落,球内大量蒸汽纸浆向西方向迅速喷出,这时正在2号蒸球工作台上抢修的三名工作人员由于躲避不及(车间门向内开),当场烫伤、昏迷,事故发生后,伤员当即用车送到就近的磁县医院抢救,由于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相继死亡。
二事故分析1.事故前设备状况:该公司4台25M3蒸球及伸缩节均由原邯郸市造纸厂搬迁安装,使用前未按规定由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并按规定输移装手续。
2.破坏情况事故发生后现场可见放汽头锁母脱落,放汽头管子发生错位在200mm左右。
3.事故原因分析及结论:通过调查分析认为,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为:1) 3号蒸球与出浆管道接合部的伸缩节内紧固销钉损坏,连接处错位脱落,是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车间的门朝里开,致使事故发生时,人员无法逃避,也是造成人员死亡的直接原因之一。
2)该蒸球移装前,未进行检验,也未办理移装手续,设备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并排除,是这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3)由于单位领导参国家有关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安全不重视,没有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人员也未经安全知识培训和考核就上岗,安全技术人员未能及时检验发现损坏的紧固销钉,使设备带病运行,也是这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压力容器事故案例精选湖北省江陵县某人造麂皮厂紫铜烘缸爆炸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86年2月1日下午,江陵县某人造麂皮厂紫铜烘缸在运行中爆炸,烘缸壳体沿纵向焊缝撕开,抛出4米多远。
强大的气浪把操作平台全部摧毁;烘缸上方的5块屋面预制板被掀开,其余大部分被震动脱缝,740平方米的车间里,大部分门窗被气浪冲毁,其中一扇窗门飞出70米远;生产中的物料散落整个车间。
现场死亡2人,一个被汽浪冲至3米多高,在15米远处的车间窗上挂着,另一个被汽浪冲出窗外(通过铁栅)17米远处。
重伤2人(其中1人抢救无效死亡),轻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50000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1.厂领导无知蛮干,忽视安全生产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1983年11月该厂转产后在第一条植绒生产线上安装一台造纸厂用的铸铁烘缸,因其耐压性能好,所以在0.4~0.6兆帕蒸汽压力下使用二年多,未出现问题。
1985年9月该厂上第二条植绒生产线,厂领导考虑紫铜烘缸价格便宜,重量轻,传热快,平整光滑即盲目决定采用,安装后也未考虑紫铜烘缸承压性能如何即决定按铸铁烘缸的使用条件使用。
2.超压使用是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紫铜烘缸的规定工作压力为0.15兆帕,而该厂锅炉房送出的蒸汽压力为0.4~0.6兆帕,且在蒸汽管道上未装减压阀、压力表和安全阀。
该厂在蒸汽管道上安装一个截止阀起供、停汽的作用(厂规定15分钟开关一次)使烘缸内压力忽高忽低,工作条件十分恶劣。
3.干部和工入缺乏基本的安全技术教育,是这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该厂是两班制生产,深夜班间歇,因此,烘缸内有冷凝水,间歇后再生产,首先应排除冷凝水,然后再升温。
但是该厂没有制定排放冷凝水的具体要求,操作工人也不知其利害所在,根据现场情况和有关资料推算,爆炸前烘缸内积水有0.7吨,爆炸时,这些积水瞬间汽化,大大增加了爆炸的杀伤和破坏程度。
三、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1.厂领导不要盲目指挥生产,要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指定具有压力容器专业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安全技术管理工作。
压力容器事故案例压力容器是一种用于储存或输送气体、液体或蒸汽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医药、食品等领域。
然而,由于操作不当、设计缺陷或材料问题等原因,压力容器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起压力容器事故案例,以警示大家重视压力容器安全。
案例一,2009年,某化工企业发生一起压力容器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10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操作人员在容器内加热过程中未按规定操作,导致容器内压力超过承受范围,最终爆炸。
事故调查发现,企业存在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案例二,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的蒸汽锅炉压力容器因长期使用而出现疲劳裂纹,最终在生产过程中突然爆炸,造成厂房严重损坏,损失数百万元。
事故调查发现,企业存在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定期检查不及时等管理漏洞。
案例三,一家医药企业的反应釜压力容器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泄漏,导致有毒气体泄漏,造成工人中毒。
调查发现,企业在设备选型、操作规程、紧急救援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以上案例表明,压力容器事故往往是由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包括操作不当、设备老化、管理漏洞等。
为了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安全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培训,确保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其次,加强设备维护保养。
定期对压力容器进行检查、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隐患,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最后,加强应急预案。
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提前做好事故应对准备,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
综上所述,压力容器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压力容器安全,加强管理、加强维护、加强应急预案,确保压力容器安全运行,为社会安全稳定做出贡献。
锅炉事故典型案例统计分析近年来,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锅炉的使用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于一些管理不善和技术不过关等原因,锅炉事故时有发生,给企业生产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对锅炉事故进行典型案例统计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共性,对预防锅炉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案例一:爆炸事故日期:2020年6月12日地点:某化工厂经过:在化工厂的生产过程中,锅炉发生了爆炸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设施损失。
据初步调查,事故的原因是锅炉超压,压力表故障导致操作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压力异常。
锅炉的自动控制系统也存在故障。
2. 案例二:燃烧失控事故日期:2019年8月5日地点:某造纸厂经过:在造纸厂的锅炉房,一台锅炉突然发生了燃烧失控,导致了火灾的发生。
事故原因是锅炉的进料系统出现了故障,导致燃料的供给不稳定。
锅炉的自动控制系统也存在问题,没有及时检测到燃烧异常。
3. 案例三:水位异常事故上述案例统计分析显示,锅炉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设备故障、自动控制系统故障和操作人员监控不足等。
设备故障是导致锅炉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自动控制系统的故障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因素,其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操作人员监控不足也是造成锅炉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缺乏及时的监测和处理会加剧事故的发生。
根据以上统计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对锅炉事故预防的建议:1.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企业应该严格按照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定期对锅炉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设备故障。
2. 完善自动控制系统:企业应该对锅炉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和处理系统故障。
3. 提高操作人员素质:企业应该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锅炉运行状态的监测和处理能力,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建立锅炉事故应急预案,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事故案例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恶劣的工作条件、设备老化、操作失误等原因,经常会发生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事故。
这些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下面将以两个具体案例来说明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事故的发生原因和防范措施。
案例一:2005年化工厂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据调查,该压力容器为焦化装置中的一个5.6米直径、3000立方米容积的容器。
事故发生时,容器内的焦炭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气体,由于管道泄漏导致可燃气体积累,最终引发爆炸。
事故造成5人死亡,10人受伤,厂房严重受损。
事故原因分析:1.设备老化:该压力容器已经使用了超过15年,容器壁厚度减薄、焊缝疲劳等老化问题引发了事故。
2.管道泄漏:管道连接处处于高温高压环境,由于材料老化、腐蚀等原因,管道出现泄漏问题,导致可燃气体积累。
3.操作失误:操作人员没有及时发现管道泄漏,也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紧急处理,导致事故的发生。
防范措施:1.定期检查和维修压力容器,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
超过设备寿命的容器应立即停用。
2.加强管道的检测和维护,定期进行泄漏检查,如发现泄漏应立即修复或更换管道。
3.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安装可燃气体监测仪器,及时发现可燃气体积累,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建立事故应急预案,提前做好事故应对准备工作,降低事故后果。
案例二:2024年石油化工公司压力管道泄漏事故。
该事故发生在石油化工公司的输油管道上,由于管道接口处的腐蚀和材料老化严重,导致管道发生泄漏。
泄漏的石油液体喷洒到周围环境,引燃后引发火灾。
事故造成2人死亡,10人受伤,数公顷的土地受污染。
事故原因分析:1.材料老化和腐蚀:管道接口处的材料由于多年的使用和长期受到介质侵蚀,导致管道壁厚度减薄,最终发生泄漏。
2.检测不及时:公司没有定期检测和维修管道,未能及时发现管道腐蚀问题。
3.阀门故障:事故发生时,阀门未能及时关闭,导致泄漏的石油液体无法控制,引发火灾。
压力容器典型事故案例调查和分析压力容器是指装有内部气体或液体等物质的容器,并且在其中产生了一定的压力,成为一种常见的机械设备。
在工业生产中,压力容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有效地储存和运输各种气体和液体。
一旦压力容器发生事故,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本文通过调查和分析几个典型的事故案例,阐述了压力容器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一、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案例2019年4月13日,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正定县发生了一起压力容器爆炸事故,造成1死6伤的严重后果。
该事故发生在一家工厂的生产车间内,一台用于生产锅炉的压力容器突然爆炸,导致压力容器碎裂,碎片飞溅,车间内的工人和设备受到严重的破坏,厂房也被震得摇摇欲坠。
事故调查人员经过分析认为,该事故的原因是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对压力容器进行维修和检查,致使其中的气体压力过高,导致容器爆炸。
二、压力容器泄漏事故案例2015年5月20日,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发生了一起压力容器泄漏事故,造成4死11伤的惨剧。
当时,该工厂正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一台装载液化气体的压力容器,由于该压力容器出现泄漏,当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压力容器瞬间爆炸,导致工厂压缩机房和周边工艺车间等设施严重受损。
经过事故调查人员的原因分析,该事故由于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没有对压力容器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和保养,同时也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而且没有明确规定员工应该如何正确地使用和保养压力容器。
三、压力容器装卸事故案例2016年1月26日,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发生了一起关于压力容器的装卸事故,致使7人死亡。
当时,一辆货车从上海运送一批压力容器到安徽宿州,由于在转运过程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导致一台重达3吨,直径为1.5米的压力容器从货车上滑落,砸中了路过的多名行人和附近的车辆。
事故调查人员对此次事故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该事故的原因在于货运单位没有选择安全可靠的承运公司,更没有对承运公司进行比较和选择,未提供有效的承运标准,并且未对压力容器运输期间的安全作出明确要求。
[案例]:某电厂#1炉特大面积塌焦致23人死亡的重大恶性事故1.1 事故经过1993年3月10日14时07分24秒,某发电厂#1锅炉发生大面积塌焦,塌焦重量约1000吨,压跨冷灰斗框架,数十根水冷壁管被拉断,高温高压水冲出并立即汽化,热浪和巨压致23人死亡,锅炉设备损坏严重,直接经济损失778万元,该机组停运132天,少发电近14亿度,间接损失巨大。
1号锅炉是美国ABB-CE公司(美国燃烧工程公司)生产的亚临界一次再热强制循环汽包锅炉,额定主蒸汽压力17.3兆帕,主蒸汽温度540度,再热蒸汽温度540度,主蒸汽流量2008吨/时。
1993年3月6日起该锅炉运行情况出现异常,为降低再热器管壁温度,喷燃器角度由水平改为下摆至下限。
3月9日后锅炉运行工况逐渐恶化。
3月10日事故前一小时内无较大操作。
14时,机组负荷400兆瓦,主蒸汽压力15.22兆帕,主蒸汽温度513度,再热蒸汽温度512度,主蒸汽流量1154.6吨/时,炉膛压力维持负10毫米水柱,排烟温度A侧110度,B侧158度。
磨煤机A、C、D、E运行,各台磨煤机出力分别为78.5%、73%、59%、38%,B磨处于检修状态,F磨备用。
主要CCS(协调控制系统)调节项目除风量在“手动”调节状态外,其余均投“自动”,吹灰器需进行消缺,故13时后已将吹灰器汽源隔离。
事故发生时,集中控制室值班人员听到一声闷响,集中控制室备用控制盘上发出声光报警:“炉膛压力‘高高”’、“MFT”(主燃料切断保护)、“汽机跳闸”、“旁路快开”等光字牌亮。
FSS(炉膛安全系统)盘显示MFT的原因是“炉膛压力‘高高”’引起,逆功率保护使发电机出口开关跳开,厂用电备用电源自投成功,电动给水泵自启动成功。
由于汽包水位急剧下降,运行人员手动紧急停运炉水循环泵B、C(此时A泵已自动跳闸)。
就地检查,发现整个锅炉房迷漫着烟、灰、汽雾,人员根本无法进入,同时发现主汽压急骤下降,即手动停运电动给水泵。
内蒙古某电厂锅炉爆炸案列分析事故概况及经过:1975年6月3日,内蒙古某电厂发生锅炉爆炸事故。
该锅炉系英制拔伯葛型,设计参数蒸发量为7吨/时,工作压力为兆帕。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75年6月3日,内蒙古某电厂发生锅炉爆炸事故。
该锅炉系英制拔伯葛型,设计参数蒸发量为7吨/时,工作压力为兆帕,运行40余年后拆迁安装到该厂,进行了改造,加大了受热面,使锅炉蒸发量提高到12吨/时,最高使用压力改为兆帕。
改造后使用2368小时,锅炉在运行中突然发生爆炸,右侧锅筒飞出45米远,全部过热器管子及部分排管砸弯变形,锅炉钢架及锅筒横梁全部变形弯曲,两侧及前后拱被破坏,锅炉车间厂房大部分倒塌,附近一些厂房及办公室也遭爆炸冲击波破坏。
经济损失800000元,幸运的是未造成人员伤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1.宏观检查锅筒由三段筒体加两个封头铆接而成,爆炸后发现锅筒前段有一个贯穿性爆破口,全长1571毫米,锅筒前封头落在厂房内,它与筒体的连接铆钉前部被切断。
锅筒铆钉孔因剪切挤压有塑性变形,孔变成椭圆形,椭圆度达1.17%,并有束状裂纹,主爆破口的铆缝搭接结合面上有白色盐垢,积垢区占爆口总长的71.9%。
主爆破口区的铆钉孔有放射性裂纹、在半个孔周上裂纹数量有的多达7条,最长的裂纹可达44毫米,主爆破口处的铆钉断口陈旧、呈赤褐色,具有明显的层断纹络,属无塑性变形的平齐断口,筒体壁厚未发现有减薄现象,基本上可定为脆性断口,在断口上还可看到白色盐垢。
2.金相检查对主爆破口区的铆钉孔取样作显微检查,发现裂纹边缘齐钝,裂区和非裂区的金相组织均为珠光体加铁素体,其晶粒度均为8级,未发现有过热或淬硬性组织存在。
在裂纹的延伸方向上有许多二次分枝,这些分枝沿铁索体晶粒边界扩展,形成网络状晶间裂纹,大大减弱了金属内部晶粒之间的联系,而裂纹未稍特别尖锐,有明显的晶间发展趋势亦属晶间裂纹。
但个别穿透晶粒形成混合裂纹,在裂纹主干的两侧和二次分枝主干上,均可见到有断续的腐蚀情况,非裂区试样虽未见明显的晶间裂纹,但晶粒间的内部联系也已有减弱趋势。
锅炉事故案例(5个案例)锅炉事故分析一、事故经过某年9月16日下午4时10分,某桥梁工程项目部一台锅炉在运行中爆炸,造成1人死亡,1人重伤的重大事故二、事故原因分析1、锅炉没有安装高低水位报警器和低水位联锁保护装置。
2、锅炉操作工无证上岗,盲目操作,违反操作规程。
3、管理混乱,职责不明确.三、事故防范措施1、提高对锅炉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2、对于特殊工作岗位的职工,必须先培训,后上岗;3、特殊岗位职工必须检查持证上岗情一、事故经过XXX于2000年9月23日发生了一起锅炉炉膛煤气爆炸事故二、事故原因分析1、当班人员未按规定进行全面的认真检查,在点火时未按规程进行操作2、煤气发电厂管理紊乱,规章制度不健全。
3、公司领导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管理。
三、事故防范措施1、制定出有效的详细的安全措施,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2、进一步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一、事故经过某年某月某日夜班,司炉工XXX和XXX是当班职工,7时40分,锅炉房组XXX上班后发觉锅炉运行异常,安排立即停炉,制止上水,并对锅炉进行了检查,发觉锅炉在低水位运行,避免了一起锅炉烧坏,以至爆炸事故。
二、事故原因分析1、XXX和XXX对锅炉的水位显示器巡回检查不到位,安全意识差,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水位显示器失控,使用设备不符合要求,是造成事故的间接缘故原由。
三、事故防范措施1、司锅工要增强业务进修,掌握锅炉水位要求。
2、要完善锅炉的压力安全保护,并按规定进行按期检查和校验3、要经常检查锅炉水位情况和附带各种仪表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反映处理。
一、事故经过2000年11月28日4时30分,XXX一台锅炉造成2人死亡,2人重伤,2人轻伤。
间接经济损失30万元,间接损失20万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1、从锅炉的状况看,属粗制滥造,所有材料均非锅炉专用。
2、锅炉安全阀定压与工作压力是没有任何理论依据的情况下,随意确定工作压力。
特种设备典型事故案例特种设备是指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危险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锅炉、起重机械、电梯等设备。
由于其使用范围广泛,一旦发生事故会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下面介绍几个典型的特种设备事故案例。
1.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2019年11月,江苏省南通市电视台转播车辆的液化气储罐发生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13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液化气储罐内的液化气膨胀过大,压力超过了储罐的极限,导致储罐爆炸。
此事故再次提醒我们在液化气储罐的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相应的安全措施。
2. 压力管道泄漏事故2018年4月,河南省永城市一家化工厂内的管道突然泄漏,导致1名工人死亡、8名工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管道内部存在腐蚀损伤,导致管道失效,最终导致泄漏。
此事故表明了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老化”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注意。
3. 锅炉爆炸事故2017年7月,甘肃省兰州市一家化工厂的锅炉发生爆炸,导致4人死亡、15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锅炉在加压运行中受到了外力的损伤,导致锅炉内部压力失控而爆炸。
此事故再次提醒我们特种设备不仅要保养维修,更要注意安全使用。
4. 起重机械事故2016年8月,广东省东莞市一家物流公司内,一台塔吊突然崩塌导致了工地的火灾并造成了7人死亡。
事故原因是塔吊在工作过程中突然倒塌,致使工地起火,并导致周围房屋和车辆受到了严重损失。
此事故表明了特种设备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应该每日检查、实时监控,并且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以上4个案例充分说明了特种设备事故的危害和严重性。
无论是在制造、运输、使用过程中都需要工作人员严格遵照规范操作,认真检查、实时监测特种设备,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避免事故的发生。
同时,人们也应该增强特种设备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意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案例压力容器爆炸案例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92年6月27日15时20分,通辽市油脂化工厂癸二酸车间两台正在运行的蓖麻油水解釜突然发生爆炸,设备完全炸毁,癸二酸车间厂房东侧被炸倒塌,距该车间北侧6米多远的动力站房东侧也被炸毁倒塌,与癸二酸车间厂房东侧相隔18米的新建药用甘油车间西墙被震裂,玻璃全部被震碎,钢窗大部分损坏,个别墙体被飞出物击穿,癸二酸车间因爆炸局部着火。
现场及动力站、药用甘油车间当即死亡5人,另有1人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1人在医院抢救中死亡;厂外距离爆炸点西183米处,1老人在路旁休息,被爆炸后飞出的重40公斤的水解釜残片拦腰击中身亡。
这次事故共死亡8人,重伤4人,轻伤13人,直接经济损失360000余元。
爆炸的两台水解釜,是由油脂化工厂委托通辽市锅炉厂设计制造的。
水解釜筒体直径1800毫米,材质为20g,筒体壁厚14毫米,封头壁厚16毫米,容积为15.3立方米。
工作压力为0.78兆帕,工作温度为175℃,工作介质为蓖麻油、氧化锌、蒸汽、水及水解反应后生成的甘油和蓖麻油酸。
釜顶装有安全阀和压力表,设备类别为I类压力容器,1989年3月投入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哲盟锅检所于1991年7月5日,进行过一次使用登记前的外部检查。
1992年6月23日,爆炸的1号釜曾发生泄漏事故。
次日,癸二酸车间在既没有报告工厂有关部门,又没有分桥泄漏原因的情况下,对1号釜泄漏部分进行了补焊。
补焊后第四天(即6月27日)即发生了爆炸事故。
每台釜实际累计运行时间约为19个月。
二、事故原因分析这起爆炸事故的原因,是由于水解釜内介质在加压和较高温度下,对釜壁的腐蚀以及介质对釜内壁的冲刷和磨损造成釜体壁厚迅速减薄,使水解釜不能承受工作压力,从而发生了物理性爆炸,由于每台水解釜的容积达10余立方米,因而爆炸后释放出的能量具有较大的破坏力。
1.设计时依据的数据不够准确通辽市锅炉厂在设计该两台水解釜时,对介质造成水解釜的内壁腐蚀和磨损考虑不够,只是根据通辽市油脂化工厂提供的介质无腐蚀性的介绍选取了有关的设计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