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二模理综生物试卷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32.70 KB
- 文档页数:3
2021年茂名市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膜上的①具有识别作用B.若图为变形虫的细胞膜,则②和③的流动性是变形虫运动的基础C.若③是载体蛋白,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要③协助D. ②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细胞功能的复杂程度2.如图为某一区域M 、N 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 、N 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A.曲线不重叠时,M 与N 也可能存在竞争B. b 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C. d <b 时,M 与N 之间竞争激烈D.当M 呈空”型增长到达K 值时,会将N 从该区域中完全排斥出去3.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的a 、b 、c 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完全不同撮厘物的救*B.④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⑥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 ①②③过程都需要相应的细胞膜上受体的参与D.与Y合成和分泌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细胞膜4.“P f Q”表示P 一定能推理得出Q,则下列选项符合这种关系的有()A.P表示遵循基因分离定律,Q表示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P表示生殖隔离,Q表示新物种形成C.P表示某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Q表示该生物性状改变D.P表示母亲是伴X隐性遗传病患者,Q表示子女患该病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B.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C.抗生素可以诱发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D.共同进化不仅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也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6.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
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广东省2024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生物学答案及解析1.D【分析】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等。
【详解】A、结构①属于核糖体,核糖体无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A错误;B、该结构是核糖体,蓝细菌是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中具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B错误;C、细胞内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核,而图示结构是核糖体,C错误;D、图示为翻译过程,该过程需要酶的催化,但DNA聚合酶是DNA复制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酶,D正确。
故选D。
2.C【分析】1、群落的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
2、群落的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详解】A、蜘蛛和小绿叶蝉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故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蜘蛛和小绿叶蝉的数量,A正确;B、分析题意可知,蜘蛛是小绿叶蝉的天敌,蜘蛛可通过摄食获得小绿叶蝉的物质和能量,B正确;C、小绿叶蝉是茶树的主要虫害之一,据图可知,间作模式下小绿叶蝉的数量降低,而蜘蛛含量增加,间作模式可减少农药使用量,利于茶树生长,C错误;D、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密度制约因素(天敌蜘蛛)使间作茶园中小绿叶蝉死亡率上升,从而使其数量下降,D正确。
故选C。
3.D【分析】题意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吸烟与否对血浆中蛋白质被超氧化物氧化生成的产物量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吸烟组血浆中蛋白质被超氧化物氧化生成的产物量高于不吸烟者,而超氧化物氧化生物分子生成物量的积累会引发细胞损伤,可见吸烟有害健康。
【详解】A、图示测定的是血浆中蛋白质被超氧化物氧化生成的产物量,据此可推测,超氧化物可作为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B、有氧呼吸会产生少量超氧化物,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因此,超氧化物可能在线粒体内产生,B正确;C、血浆渗透压的维持与其中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即血浆蛋白有维持渗透压的作用,C正确;D、据柱形图可知,吸烟组血浆中蛋白质被超氧化物氧化生成的产物量高于不吸烟者,但并不能证明该过程中蛋白质分解供能,D错误。
茂名二模理综生物试卷分析一、试题考点分布及得分情况分析茂名二模理综生物试卷命题范围是按高考考纲要求进行命题,内容难度中等偏高,题目信息有一定的创意,试卷质量整体上比茂名一模要高,但考查模式仍以主干知识为主。
从得分情况分析,总平均分约为62 分,最高分96 分。
其中选择题平均分23.03分,得分率为64%;非选题平均得分38.5 分,得分率60.2%。
从试题内容分布来看,必修一占25 分,必修二占23.5 分,必修三占22.5 分,选修一占7.5 分,选修三占 3.5 分,实验题占22 分。
内容分布较合理,但非选择题的答案文字相对较多,从而影响学生的答题的速度。
二、考题及考点分布及答题情况分析如下:1、选择题答题情况见下表:题号答案分值填涂人数答对比例平均得分选A比例选B比例选C比例选D比例答错人数答错比例1 C 4.0 2401 76% 3.02 7% 2% 76% 15% 588 24%2 B 4.0 2401 63% 2.54 4% 64% 20% 13% 878 37%3 A 4.0 2401 80% 3.19 80% 7% 6% 7% 486 20%4 B 4.0 2401 93% 3.71 1% 93% 2% 4% 172 7%5 C 4.0 2401 57% 2.29 4% 22% 57% 17% 1026 43%6 D 4.0 2401 65% 2.59 3% 3% 29% 65% 846 35%24 BD 6.0 2401 64% 3.83 9% 68% 21% 93% 867 36%25 AC 6.0 2401 32% 1.90 59% 49% 64% 9% 1642 68%第1 题考查生物膜功能及实例,得分率为76%,难度不大。
第2 小题以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为素材,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得分率为63%,难度适中。
第3 小题对课本相关生物学观点的整合,属记忆性内容。
本题得分率为80%,难度较小。
茂名二模理综生物试卷分析一、试题考点分布及得分情况分析茂名二模理综生物试卷命题范围是按高考考纲要求进行命题,内容难度中等偏高,题目信息有一定的创意,试卷质量整体上比茂名一模要高,但考查模式仍以主干知识为主。
从得分情况分析,总平均分约为62分,最高分96分。
其中选择题平均分23.03分,得分率为64%;非选题平均得分38.5分,得分率60.2%。
从试题内容分布来看,必修一占25分,必修二占23.5分,必修三占22.5分,选修一占7.5分,选修三占3.5分,实验题占22分。
内容分布较合理,但非选择题的答案文字相对较多,从而影响学生的答题的速度。
二、考题及考点分布及答题情况分析如下:第1题考查生物膜功能及实例,得分率为76%,难度不大。
第2小题以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为素材,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得分率为63%,难度适中。
第3小题对课本相关生物学观点的整合,属记忆性内容。
本题得分率为80%,难度较小。
第4小题考查内环境和稳态。
本题得分率为93%,属易题。
第5小题以病毒为素材,考查了病毒的特点及免疫。
得分率只有57%,难度中等。
第6小题以遗传系谱图为信息,对遗传方式和发病率的计算。
属理解层次,但难度不大,得分率为65%。
第24题主要对选修一的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相亲内容进行考查,本题得分率为64%,作为双选题,本题难度不大。
第25题对课本的相关实验进行综合考查。
本题难度不大,但由于题目中的描述不够严谨,影响学生的答卷,本题得分率公为32%。
2、非选择题答题情况分析第26题主要考查必修一第五章《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总平均得分为12.3分,得分率为76.7%。
属于中低等难度题目,学生得分率较高。
(1)考查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曲线图的判断,学生失分较大,主要是不能据图准确回答问题,反影了学生对曲线图的识别理解能力不高。
(2)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特质变化,答对率相对较高。
2021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卷(生物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2页,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综析】本卷为xx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部分,重点考查了高中教材的全部内容:细胞的结构功能、细胞代谢、生物遗传、生态系统、传统发酵技术、生物实验等,重点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生物遗传和稳态、生态系统、生物实验,符合高三二轮检测要求。
本卷既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等。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
共6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题文】1. 下列生理活动与生物膜有关的是A.ADP转化为ATP B.DNA的复制和转录C.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成杂种细胞 D.抗体的合成【答案】【知识点】B2细胞膜(生物膜系统)与细胞核【答案解析】C解析: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可进行ADP转化为ATP,A错;DNA复制和转录的场所为细胞核内以及线粒体和叶绿体中,B错;不同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成杂种细胞是借助于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抗体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D错。
2024届广东省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G0期是细胞分裂完成数次后暂时停止分裂所处的时期,但在适当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完整细胞周期为G0→G1→S→G2→MB.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处于G0期细胞C.G0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G2期相同D.赤霉素可促进休眠的种子细胞进人G0期2.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②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③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下列现象不是由于酸雨引起的是()A.改变全球降雨格局B.破坏水体平衡C.使树木生长缓慢并容易感染病害D.破坏土壤肥力4.如图为某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动物一个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
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含有4套完整的遗传信息,即4个染色体组B.该动物体内细胞的染色体组数可能是1、2、4C.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AaBbD.若用适量秋水仙素处理该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粒将无法分裂5.如图是人体内某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其部分进入过程为接触→凹陷→包围→分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以此方式吞噬入侵的细菌及衰老的红细胞B.大分子物质或者颗粒性物质通过此方式进入细胞C.此过程为胞吞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此过程需要的能量只能由线粒体提供6.驱蚊草含有香茅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柠檬型香气,从而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
2023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第二次综合测试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科学家通过不断的探索,在深海不同深度都发现了一些奇特的生命,它们跟我们见过的生命有很大的不同。
下列哪项不能作为科学家判定疑似生物为生命体的依据()A.含有大量C、H、О等元素构成的有机物B.存在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边界C.能够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D.能够向外界分泌酶,并获取酶解反应后的产物2.科学研究发现辣椒素或42℃以上高温使人产生的热辣感觉与神经细胞膜上的TRPs 通道蛋白有关。
TRPs通道蛋白可被胞内的脂质PIP2激活,引起Ca2+内流(如图所示),参与信号传递,最终产生痛觉。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Ca2+的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B.产生该痛觉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C.TRPs通道蛋白的合成需要核糖体、线粒体等的参与D.据此推测,喝冷水能缓解吃辣椒引起的火辣辣的感觉3.山东农业大学某科研团队的最新研究:鉴定了1种蛾类昆虫白眉野草蜈的雄性和雌性信息素,首次揭示了雄性和雌性释放的性信息素协同调节该虫的两性行为。
下列不属于该研究的意义的是()A.可证明化学信息的调节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B.信息传递对种群的繁衍具有调节作用C.能够利用性信息素来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D.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4.我国航天技术的进步,极大促进了太空育种的发展。
我国科学家将水稻宽叶KY品系的萌发种子暴露在太空中,获得了窄叶突变体zy。
此项研究主要遵循的原理及其遗传信息流动方向是()A.基因突变→RNA→蛋白质B.基因重组DNA→RNA→蛋白质C.基因突变DNA→RNA→蛋白质D.染色体变异DNA→RNA→蛋白质5.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很多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科学方法。
下列相关研究与所用科学方法对应有误的是()A.施莱登提出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不完全归纳法B.摩尔根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实——假说—演绎法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加法原理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抽样检测法6.治疗性克隆有望解决供体器官短缺和免疫排斥等问题。
2019-2020学年茂名市实验中学高三生物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对下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A. 若图甲表示雄果蝇精原细胞染色体组成图,体细胞中最多含有8对同源染色体B. 对图乙代表的生物测交,其后代中,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1/4C. 图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数、DNA数均为8条D. 图丁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2.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反交实验中,F1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为暗红色基因B.正交、反交实验可以确定控制眼色的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 A X aD.反交实验中,F1雌雄性个体交配,子代雄蝇暗红眼和朱红眼的比例为3∶13.下列有关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核仁与D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 不同细胞的细胞核数量和核孔数量都是相同的C. 核孔是DNA、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D.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4.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实例的是()A.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B.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C.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肝脏,与肝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5.鲸落是指鲸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
研究人员在鲸落中发现了大量以鲸尸为食的动物还发现存在能利用硫化氢氧化产生的化学能为能量来源的硫化细菌。
近年来全球的鲸落数目正在不断减少。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鲸落形成后仍然存在群落演替现象B. 鲸落中的硫化细菌属于生产者C. 鲸落促进海洋上层有机物向中下层运输D. 流经鲸落的总能量是深海生产者同化的能量6.某细胞的分泌蛋白合成过程如图所示,以下分析合理的是()A.图中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B.所有生物中都含有结构②C.35S标记的氨基酸在图示细胞器中出现的顺序是②③④⑤D.若线粒体功能受损,则只有分泌蛋白释放过程受抑制7.正常情况下,人体具有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人吃进去酸性或碱性的食物会使血浆pH发生紊乱B.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C.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 血浆的pH是由血浆中的氢离子维持的,与其他物质无关8.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旺和施莱登B. 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C.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D.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9.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偏向左上方,转换高倍镜观察前应该把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具体做法是()。
广东省茂名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二模考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在有毒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B.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C.青霉素的效果越来越差是病原体对青霉素选择的结果D.为了适应环境,桦尺蛾的体色由浅色变成深色【答案】B【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长颈鹿的颈很长,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详解】农田害虫本身存在着有强有弱抗药性的变异,在有毒农药长期的自然选择作用下,农田害虫抗药性得到积累加强,A错误;野兔的保护色越逼真,越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经过若干代的自然选择保护色得到积累加强;鹰有锐利的目光容易发现食物野兔,能获得食物而生存,否则就会不适者被淘汰,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B正确;青霉素的效果越来越差是青霉素对病原体选择的结果,C错误;桦尺蛾的体色本来就存在浅色和深色的变异,在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下,深色性状适应环境而得到积累和加强,D错误。
【点睛】无论哪一种生物,无论其高等、低等、简单与复杂,现在能够正常地生活在地球上,就说明其适应现在的地球环境,否则的话就已经被淘汰掉了。
2.晕船、晕车与下列哪种结构有关( )A.鼓膜、听小骨B.耳蜗C.前庭、半规管D.外耳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耳蜗内觉感器能对声音的刺生冲动经冲动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大脑皮的听中枢,形成觉;前庭和规管与人的听觉无关,但它们与的位置觉有关,能受部位置变,维身体平衡有些人的前庭和规管度敏感,受到轻微刺激就会头、恶,这就平时所说的晕车、晕船的原因。
考点: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大多数鱼类一次产卵量可达数万粒甚至数百万粒以上,但鱼苗残废率很高,因此发育成鱼的数量很少,A.一种适应性B.适应的相对性C.人工选择的结果D.受非生物因素制约的结果【答案】A【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也有许多适应性特征.例如:在一个繁殖季节里,大多数鱼类一次产卵量可达数万粒甚至数百万粒以上,由于鱼的卵是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所以成活率极低,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利于需要产下很多卵,来保证后代的成活.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故选A4.下图的器官属于人体神经系统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2024届广东省茂名市五大联盟学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信息传递,在生物体内存在着信息交流,下列有关生物中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A.斑马与其捕食者猎豹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是通过细胞膜上糖蛋白实现的C.参与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的物质都是生物大分子D.细胞增殖过程中,一定有四个方向的遗传信息流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既可以在叶绿体内发生,也可以在线粒体内发生B.氢键既可以在线粒体内形成,也可以在线粒体内断裂C.高能磷酸键既可以在类囊体上形成,也可以在叶绿体基质中形成D.磷酸二酯键既可以存在于DNA 分子中,也可以存在于RNA 分子中3.某科研小组研究某池塘内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如图1,其中T2之前的数据丢失)和该草鱼种群同化量的分配及流向(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2--T4时间段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T4—T5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逐渐下降B.当种群增长速率为m时,该草鱼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图2中“?”代表的是草鱼种群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D.图2中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A+B+C+D)4.水稻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非糯性和糯性是—对相对性状。
茂名二模理综生物试卷分析
一、试题考点分布及得分情况分析
茂名二模理综生物试卷命题范围是按高考考纲要求进行命题,内容难度
中等偏高,题目信息有一定的创意,试卷质量整体上比茂名一模要高,但考
查模式仍以主干知识为主。
从得分情况分析,总平均分约为62 分,最高分96 分。
其中选择题平均分23.03分,得分率为64%;非选题平均得分38.5 分,得分率60.2%。
从试题内容分布来看,必修一占25 分,必修二占23.5 分,必修三占22.5 分,选修一占7.5 分,选修三占 3.5 分,实验题占22 分。
内容分布较合理,
但非选择题的答案文字相对较多,从而影响学生的答题的速度。
二、考题及考点分布及答题情况分析如下:
1、选择题答题情况见下表:
题号答案分值填
涂
人
数
答
对
比
例
平
均
得
分
选
A
比
例
选
B
比
例
选
C
比
例
选
D
比
例
答
错
人
数
答
错
比
例
1 C 4.0 2401 76% 3.0
2 7% 2% 76% 15% 588 24%
2 B 4.0 2401 63% 2.54 4% 64% 20% 13% 878 37%
3 A 4.0 2401 80% 3.19 80% 7% 6% 7% 486 20%
4 B 4.0 2401 93% 3.71 1% 93% 2% 4% 172 7%
5 C 4.0 2401 57% 2.29 4% 22% 57% 17% 102
6 43%
6 D 4.0 2401 65% 2.59 3% 3% 29% 65% 846 35%
24 BD 6.0 2401 64% 3.83 9% 68% 21% 93% 867 36%
25 AC 6.0 2401 32% 1.90 59% 49% 64% 9% 1642 68%
第1 题考查生物膜功能及实例,得分率为76%,难度不大。
第2 小题以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为素材,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得分
率为63%,难度适中。
第3 小题对课本相关生物学观点的整合,属记忆性内容。
本题得分率为80%,难度较小。
第4 小题考查内环境和稳态。
本题得分率为93%,属易题。
第5 小题以病毒为素材,考查了病毒的特点及免疫。
得分率只有57%,难度中等。
第6 小题以遗传系谱图为信息,对遗传方式和发病率的计算。
属理解层次,但难度不大,得分率为65%。
第24 题主要对选修一的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相亲内容进行考查,本题得分率为64%,作为双选题,本题难度不大。
第25 题对课本的相关实验进行综合考查。
本题难度不大,但由于题目中的描述不够严谨,影响学生的答卷,本题得分率公为32%。
2、非选择题答题情况分析
第26 题主要考查必修一第五章《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
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总平均得分为12.3 分,得分率为76.7%。
属于中低等难度题目,学生得分率较高。
(1)考查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曲线图的判断,学生失分较大,主要
是不能据图准确回答问题,反影了学生对曲线图的识别理解能力不高。
(2)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特质变化,答对率相对较高。
(3)考查对曲线的理解和简单的计算,失分的同学主要是对曲线中总光合作用和净光合作用的理解不足。
(4)以实验结果的曲线图为素材,考查学生对曲线的分析能力。
第27 题主要考查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包括减数分裂、遗传规律、DNA 的复制与有丝分裂、基因的表达。
本题总体难度中等偏难,但得分高低
具有明显的区分,得分高低两极分化,中间得分人数较少,因此代表性不足。
随机抽查统计,平均得分为7.5 分,得分率46.9%。
具体答题情况如下:第(1)小题:考查减数分裂及配子的形成。
学生有所遗忘,失分较多。
第(2)小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但学生对果蝇的染色体图不能
识别,从而导致失分。
第(3)小题:对常染色遗传和伴性遗传的简单比较,得分较高,失分主
要没有审清题意,把表现型写成基因型。
第(4)小题:考查DNA 的复制与有丝分裂的关系,难度较大,得分率
较低。
如果学生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没有掌握好,本题将失分严重。
第(5)小题:考查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和环境与基因表达的关系,但学生的表达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得分。
第28 题以表格及图形的形式综合考查了必修 3 生物与环境的相关内容。
本题总体难度不大,随机抽查统计,平均分为9.2 分,得分率57.5%。
具体得分情况如下:
第1 小题:考查稳态调节的基础和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但答案的“负
反馈调节”,很多学生写成“反馈调节”而失分;传递效率的计算中,由于
学生计算过于粗心而失分。
第2 小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增长的理解,但学生对曲线图的理解不足而
错误解读而失分。
第3 小题:由于受题干信息的干扰及对生态意义的识记不足,影响此题
的得分。
第4 小题:此小题属应用分析内容,难度较大,学生的分析能力也较差,
失分最大。
第5 小题:考查生态工程,学生没有把握好题干中的“地理环境与放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