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经信委办公室关于公布2016年度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名单的通知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1.07•【字号】鄂政发[2007]69号•【施行日期】2007.11.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07〕69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就促进全省产业集群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产业集群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发展产业集群,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潜力,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生产要素的有效集中,促进企业向优势地区集聚,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形成不同特色的优势产品和主导产业。
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是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向集约化和可持续方向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实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二、明确发展产业集群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突出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紧紧围绕主导产业、骨干企业、重点园区、重大项目、知名品牌,优化资源配置,细化专业分工,延伸产业链条,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促进产业联系,引导产业聚集,不断提升全省工业发展水平和区域竞争能力。
(二)主要原则重视规划指导。
加大政府推动力度,制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科学合理规划区域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和产业布局,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和扶持重点产业集群发展。
湖北省经济委员会关于印发《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经济委员会•【公布日期】2008.01.29•【字号】鄂经县域[2008]19号•【施行日期】2008.0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湖北省经济委员会关于印发《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鄂经县域[2008]19号)各市、州、直管市、林区、县(市、区)经委(经贸局):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省产业集群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07]69号)精神,省经委制定了《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管理试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八年一月二十九日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管理试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07]69号)文件精神,规范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管理工作,促进我省产业集群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是指规模较大、集中度较高、成长性好、竞争力强,在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体系和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有一定基础,对全省产业集群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产业集群。
第三条全省原则确定50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对其进行考核调整。
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及基本条件第四条指导思想。
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充分发挥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示范、引导作用,加强科学规划,优化产业集聚环境,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鲜明、结构优化、体系完整、环境友好、市场竞争力强和带动作用大的产业集群,促进全省产业集群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条基本原则:(一)突出重点、择优扶强。
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主要选择规模较大、集中度较高、产业链较完整、特色明显、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附录: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名单(67家)医药化工(11家)1.宜昌市医药产业集群2.天门市医药产业集群3.蕲春县李时珍医药化工产业集群4.武穴市医药化工产业集群5.鄂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6.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7.石首市楚源医药化工产业集群8.宜昌市磷化工产业集群9.荆门市东宝区磷化工产业集群10.应城市化工产业集群11.潜江市泽口化工产业集群冶金、建材类、包装(11家)12.武汉市新洲区钢铁制品产业集群13.黄石市下陆区铜冶炼及深加工产业集群14.鄂州市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15.团风县钢结构产业集群16.当阳市建筑陶瓷产业集群17.通山县石材产业集群18.公安县塑料制品产业集群19.孝感市孝南区纸品产业集群20.云梦县塑料包装产业集群21.鄂州市金刚石刀具产业集群22.通城县涂附磨具产业集群机械、汽车类(18家)23.十堰市(茅箭、张湾)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24.丹江口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25.郧县铸锻件产业集群26.荆州市(荆州、公安)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27.襄樊市轴承产业集群28.枣阳市汽车摩擦密封材料产业集群29.谷城县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30.麻城市汽车配件产业集群31.随州市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32.黄冈市华夏窑炉产业集群33.广水市风机产业集群34.宜昌市夷陵区机械电子产业集群35.孝感市电子机械产业集群36.咸宁市机电产业集群37.武汉市江夏区重工机械产业集群38.荆州市荆州区石油机械产业集群39.洪湖市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集群40.京山县轻工包装机械产业集群电子信息类(3家)41.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光通信产业集群42.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半导体照明和光伏产业集群43.武汉市蔡甸区电子产业集群食品加工类(14家)44.武汉市东西湖区食品加工产业集群45.大冶市饮料食品产业集群46.松滋市白云边酒业产业集群47.宜昌市夷陵区稻花香酒业产业集群48.枝江市枝江酒业产业集群49.监利县食品产业集群50.襄阳市襄州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51.宜城市食品加工产业集群52.钟祥市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53.随州市(随县、曾都区)香菇产业集群54.恩施市富硒绿色食品产业集群55.咸丰县绿色食品产业集群56.老河口市食品加工产业集群57.黄冈市大别山区食品饮料产业集群纺织服装类(10家)58.武汉市黄陂区佳海服装产业集群59.黄石市服装产业集群60.荆州市沙市区针纺织服装产业集群61.枝江市奥美医用纺织产业集群62.襄樊市樊城区纺织产业集群63.汉川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64.英山县茧丝绸纺织产业集群65.赤壁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66.咸宁市咸安区苎麻纺织产业集群67.仙桃市彭场无纺布产业集群。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办公室关于组织推荐2023年度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04.12•【字号】•【施行日期】2023.04.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办公室关于组织推荐2023年度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通知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经信局: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推荐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通知》(工信厅企业函〔2023〕44号),现就组织推荐2023年度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按照自愿申报原则,由所在地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为申报主体,填写《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申报表》,提交申报表中要求的佐证材料。
二、市州经信部门负责受理申报材料并进行初审,组织实地抽查。
在符合《暂行办法》认定标准的基础上,择优遴选发展水平居于细分领域全国前列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向省经信厅推荐。
三、如发现虚假申报或隐瞒违法违规行为的,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其申报资格。
四、集群申报采取纸质报送方式,请各市州经信部门于2023年7月3日前将加盖公章的正式文件包括《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荐汇总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申报表》各一式4份及电子版光盘1份,报送省经信厅中小企业发展处(武汉市武昌区洪山路10号洪山大夏A座26楼)。
附件:1. 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荐汇总表2. 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申报表3.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认定标准(2022年版)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办公室2023年4月12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度全省金融信用市州县考评情况的通报正文:----------------------------------------------------------------------------------------------------------------------------------------------------省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度全省金融信用市州县考评情况的通报鄂政函〔2017〕39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2016年,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县域金融工程全面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十三五”全覆盖工程深化启动,信用乡镇、信用企业、信用社区、信用区域等四大信用工程建设不断推进,政银企对接平台机制持续发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稳步提升,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为鼓励先进,推动工作,省人民政府决定,对武汉市等17个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2016年度金融信用创建工作及成效突出的大冶市等76个县(市、区)予以通报(名单附后)。
希望各金融机构加大对优质信用区域的资源倾斜力度,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创新。
各地要继续发挥好金融生态工作平台机制作用,协同政、银、企三方加强合作,共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要持续做好金融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全省经济金融健康协调发展。
2017年4月5日附件2016年度金融信用市州县名单(按综合得分排名)一、金融信用市(州)恩施州、宜昌市、武汉市、咸宁市、黄石市、随州市、荆门市、荆州市、黄冈市、襄阳市、十堰市、鄂州市、孝感市、仙桃市、潜江市、神农架林区、天门市。
二、最佳金融信用县(市、区)大冶市、武汉市江夏区、赤壁市、武汉市新洲区、阳新县、武汉市黄陂区、石首市、咸丰县、利川市、嘉鱼县、宜城市、谷城县、长阳县、恩施市、麻城市、枝江市、远安县、老河口市、秭归县、随州市曾都区。
一、加快高端产业发展,推动主导产业扩容升级。
坚持高端、蓝色取向,制定实施“3113”产业发展计划,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打造汽车、食品、服装纺织、装备制造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势突破,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高端产业集群化。
一是提升汽车、食品、服装纺织三大传统优势产业。
汽车产业,以福田汽车为龙头,推动整车由商用向商用、乘用和专用并重发展,提升整车产业实力;推进零部件模块化发展,着力突破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电子总成系统和汽车底盘系统研发生产,拓展汽车空调压缩机、尾气净化器、行驶记录仪等专特精新产品,加快实现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物流配送、整车组装、质量检测、汽车销售、特约维修全覆盖,构建体系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条。
食品产业,扩大低温肉制品和高档肉制品生产,推进产品精深加工,开发营养速食品、方便休闲食品、调理保健品、海洋保健品,大力发展清真食品、专用食品,加快传统食品向高端、高附加值的现代食品方向发展。
服装纺织产业,突出高档化、功能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坚持发展前端、提升后端、膨胀中间,巩固男装发展优势,扩大高档面料、功能面料、女装和牛仔服装生产规模,健全原料、纺纱、织造、辅料、设计、制衣、营销及售后服务、产品开发、品牌塑造等各个环节,实现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拓展延伸,形成完善开放的产业链条。
二是膨胀高端装备制造业。
坚持走高端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结合的路子,重点培育数控机床、海洋船舶、非标生产线等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壮大成套装备和专用装备。
三是培育新材料产业。
加快发展高分子复合材料、超导材料、能源材料和智能材料等新材料产业,促其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四是扶持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企业通过技术买断、引进人才、购进高端设备和建设研发平台等手段,推动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壮大。
二、加快大项目建设,培强做大骨干企业。
全年实施投资过千万元的大项目160个,其中过亿元的重点项目100个;完成投资170亿元以上。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公布2012年度“湖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12.17•【字号】鄂经信规划[2012]369号•【施行日期】2012.1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公布2012年度“湖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的通知(鄂经信规划〔2012〕369号)各市、州、直管市、林区经信委:根据我委《创建湖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鄂经信规〔2012〕151号)和《关于组织开展2012年度“湖北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经各地申报、我委审核评定,决定命名武汉市洪山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13家产业基地为2012年度“湖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附后),现予公布。
请各市、州、直管市经信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
要坚持按照创新引领、内涵发展、集约高效、清洁安全、突出特色、提升品牌、优化环境的基本要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创新资源和人才、资金、技术加快向示范基地集聚,要积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打造创新支撑平台。
加快发展与示范基地配套的现代物流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将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成为推进产业集约集聚发展的平台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附件:2012年度“湖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2年12月17日附件2012年度“湖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1.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武汉洪山区2. 汽车·十堰经济开发区3. 食品加工·武汉吴家山经济开发区4. 金属新材料·大冶经济技术开发区5. 特钢及深加工·湖北西塞山工业园6. 电子信息·襄阳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7. 汽车零部件·十堰东城经济开发区8. 轻工机械·京山经济开发区9. 生物医药·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10. 石油化学工业·潜江经济开发区11. 食品加工·仙桃高新技术产业园12. 生物医药·天门经济开发区13. 军民结合·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公布2012年度湖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12.15•【字号】鄂经信信息化[2012]377号•【施行日期】2012.12.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公布2012年度湖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名单的通知(鄂经信信息化[2012]377号)各市、州、直管市、林区经信委,各试点示范单位:2012年,我委继续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申报工作,经企业申报、各级(行业)主管部门推荐、专家评审和综合审查,确定武船重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98家企业为2012年度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示范单位,现予公布(试点示范企业名单详见附件)。
目前,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已达到206家。
试点示范企业已经覆盖到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覆盖到各县市区。
各级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积极支持和指导本地区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工作,及时掌握和发现试点示范企业两化融合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培育打造不同行业两化融合的标杆企业,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各试点示范企业要继续抓紧信息化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深化应用,为推进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作出贡献。
附件:2012年度湖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名单二O一二年十二月十五日附件:2012年度湖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名单(排名不分先后)1、武船重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市)2、武汉人福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市)3、武汉中博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市)4、航天电工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市)5、新世纪商汇金属材料市场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市)6、湖北良品铺子有限公司(武汉市)7、武汉雅都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武汉市)8、武汉博奇装饰布有限公司(武汉市)9、武汉裕大华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10、湖北天和凯锐服装有限公司(武汉市)11、武汉卓鑫车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市)12、武汉东环车身系统有限公司(武汉市)13、湖北美尔雅集团有限公司(黄石市)14、黄石捷德万达金卡有限公司(黄石市)15、宝钢股份黄石涂镀板有限公司(黄石市)16、湖北天源化工有限公司(黄石市)17、黄石哈特贝尔精密锻造有限公司(黄石市)18、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襄阳市)19、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襄阳市)20、湖北梅园米业有限公司(襄阳市)21、湖北妞妞食品有限公司(襄阳市)22、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襄阳市)23、襄阳汇尔杰玻璃纤维有限责任公司(襄阳市)24、燕京啤酒(襄阳)有限公司(襄阳市)25、宜城市襄大农牧有限公司(襄阳市)26、湖北台基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襄阳市)27、湖北三环车桥有限公司(襄阳市)28、湖北尧治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襄阳市)29、湖北三杰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襄阳市)30、湖北奥星粮油工业有限公司(襄阳市)31、湖北珍珠液酒业有限公司(襄阳市)32、湖北志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襄阳市)33、保康楚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襄阳市)34、湖北金鹏机械有限公司(襄阳市)35、湖北白云边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荆州市)36、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荆州市)37、湖北磁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荆州市)38、湖北车桥有限公司(荆州市)39、湖北桐梓湖食品有限公司(荆州市)40、中兴能源(湖北)有限公司(荆州市)41、湖北孝棉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孝感市)42、湖北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孝感市)43、湖北惠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孝感市)44、湖北三江航天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孝感市)45、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孝感市)46、湖北诺克特药业有限公司(孝感市)47、湖北和其兴商贸实业有限公司(孝感市)48、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荆门市)49、湖北动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荆门市)50、湖北东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市)51、湖北神地农业科贸有限公司(荆门市)52、中粮祥瑞粮油工业(荆门)有限公司(荆门市)53、湖北博士隆科技有限公司(荆门市)54、荆门宏图特种飞行器制造有限公司(荆门市)55、湖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荆门市)56、荆门荆华铝业有限公司(荆门市)57、湖北鄂电德力西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荆门市)58、中科恒达石墨股份有限公司(宜昌市)59、宜昌南玻硅材料有限公司(宜昌市)60、宜昌金宝乐器制造有限公司(宜昌市)61、湖北枝江酒业集团(宜昌市)62、宜昌萧氏茶叶集团有限公司(宜昌市)63、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黄冈市)64、湖北贵族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冈市)65、湖北怡莲阳光丝绸纺织有限公司(黄冈市)66、黄冈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黄冈市)67、湖北中非膨润土有限公司(鄂州市)68、鄂州顺合重型机械有限公司(鄂州市)69、武汉爱民制药有限公司(鄂州市)70、武汉法利普纳泽切系统有限公司(鄂州市)71、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十堰市)72、十堰至喜车辆有限公司(十堰市)73、湖北天运汽车电器系统有限公司(十堰市)74、湖北武当动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十堰市)75、湖北东神天神实业有限公司(十堰市)76、湖北省三胜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咸宁市)77、湖北崇锻锻压集团(咸宁市)78、湖北双剑鼓风制造有限公司(随州市)79、中意机电(湖北)鼓风制造有限公司(随州市)80、建始县泰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恩施州)81、湖北省思乐牧业集团有限公司(恩施州)82、湖北圣峰药业有限公司(恩施州)83、湖北宜恒植物油有限公司(恩施州)84、湖北白鹿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恩施州)85、湖北野之源食品有限公司(恩施州)86、恩施锦华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恩施州)87、湖北兴盛福农业有限公司(恩施州)88、来风安普罗(集团)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恩施州)89、湖北省利川市土家牧业有限公司(恩施州)90、湖北水布垭酒业有限公司(恩施州)91、湖北神农磷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神农架林区)92、神农架林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神农架林区)93、湖北八宜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仙桃市)94、湖北新蓝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仙桃市)95、天门市佑琪制衣有限公司(天门市)96、湖北天瑞电子有限公司(天门市)97、湖北三环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省直)98、湖北省微型电子计算机推广应用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直)。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公布2013年度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日期】2013.11.12•【字号】鄂经信产业[2013]368号•【施行日期】2013.11.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公布2013年度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名单的通知(鄂经信产业〔2013〕368号)各市州、县(市、区)经信委(局):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意见》(鄂政发〔2007〕69号)和《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管理试行办法》,省经信委组织专家对2012年度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进行考核评审,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确定“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生物医药”等83家产业集群为2013年度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现予以公布:武汉市: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光通信产业集群武汉市江夏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武汉市黄陂区服装产业集群武汉市新洲区钢铁制品产业集群武汉市蔡甸区电子产业集群武汉市东西湖区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黄石市:黄石市服装产业集群黄石市模具产业集群黄石市(阳新)化工医药产业集群黄石市下陆区铜冶炼及深加工产业集群大冶市饮料食品产业集群襄阳市:襄阳市轴承产业集群襄阳市再生资源产业集群襄阳市电机节能控制产业集群襄阳市樊城区纺织产业集群老河口市食品产业加工产业集群襄阳市(襄州、南漳)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枣阳市汽车摩擦密封材料产业集群谷城县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宜城市食品加工产业集群荆州市:荆州市(公安)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荆州开发区白色家电产业集群荆州市沙市区针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荆州市荆州区石油机械产业集群松滋市白云边酒业产业集群监利县食品产业集群公安县塑料新材产业集群石首市楚源医药产业集群洪湖市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荆州市荆州区拍马林浆纸印刷包装产业集群宜昌市:宜昌市磷化工产业集群宜昌市医药产业集群宜都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宜昌市夷陵区稻花香酒业产业集群宜昌市(长阳、五峰)健康食品产业集群枝江市枝江酒业产业集群枝江市奥美医用纺织产业集群当阳市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十堰市:十堰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丹江口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郧县铸锻件产业集群十堰市竹房城镇带有机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孝感市:孝感市电子机械产业集群孝感市(高新区、汉川)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孝感市孝南区纸品产业集群汉川市食品产业集群云梦县塑料包装产业集群应城市化工产业集群荆门市:荆门中国农谷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荆门市东宝区磷化工产业集群钟祥市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京山县轻工包装机械产业集群鄂州市:鄂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鄂州市金刚石刀具产业集群鄂州市重型机械制造产业集群黄冈市:黄冈市华夏窑炉产业集群武穴市医药化工产业集群蕲春县李时珍医药化工产业集群麻城市汽车配件产业集群黄冈大别山区食品饮料产业集群鄂东(英山、黄梅、龙感湖)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团风县钢结构产业集群咸宁市:咸宁市机电产业集群咸宁市咸安区苎麻纺织产业集群嘉鱼县管材产业集群通城县涂附磨具产业集群赤壁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通山县石材产业集群崇阳县钒产业集群随州市:随州市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随州市香菇产业集群广水市风机产业集群恩施州:恩施州富硒茶产业集群恩施、利川市富硒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咸丰、来凤县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仙桃市:仙桃市无纺布产业集群仙桃市食品产业集群潜江市:潜江市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集群潜江市华中家具产业集群天门市:天门市医药产业集群天门市棉花产业集群神农架林区:神农架生态产业集群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3年11月12日。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16年度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考核和2017年度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申报工作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鄂经信办产业[2017]21号【发布部门】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日期】2017.05.03【实施日期】2017.05.0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16年度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考核和2017年度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申报工作的通知(鄂经信办产业〔2017〕21号)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经信委:根据《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管理试行办法》(鄂经县域〔2008〕19号),经研究,决定对2016年度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进行考核,并组织2017年度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申报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考核的范围、内容及程序(一)考核范围。
2016年度全省99家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二)考核内容。
主要对2016年度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业绩指标和工作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1. 业绩指标:重点对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新增销售收入、新增就业人数、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和新增上缴工商税收等指标年度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2. 工作指标:重点考核产业集群所在市(州),县(市、区)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工作规划及组织实施、园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政策环境、集群品牌、集群创新(产学研合作)和重大项目建设等情况。
(三)考核程序。
集群所在地主管部门认真总结2016年度集群业绩和工作完成情况。
在自查和自评的基础上,组织填报《2016年度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考核工作手册》(以下简称《考核工作手册》),经地方相关部门审核后报省经信委。
省经信委将组织专家进行考核评审,提出初步考核意见。
二、2017年度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的申报及认定(一)申报范围。
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的申报面向全省重点支柱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中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特色明显、竞争力强、龙头企业带动强、产业链完整、成长性好的产业集群。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做好2013年度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考核和2014年度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申报工作的通知【法规类别】国家产业政策【发布部门】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日期】2014.03.12【实施日期】2014.03.1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做好2013年度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考核和2014年度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申报工作的通知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经信委:根据《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管理试行办法》(鄂经县域〔2008〕19号),经研究,决定对2013年度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进行考核,并组织2014年度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申报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考核的范围、内容及程序(一)考核范围。
2013年度全省83家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二)考核内容。
主要对2013年度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业绩指标和工作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1.业绩指标:重点对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新增销售收入、新增就业人数、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和新增上缴工商税收等指标年度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2.工作指标:重点考核产业集群所在市(州),县(市、区)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工作规划及组织实施、园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政策环境、集群品牌、集群创新(产学研合作)和资金管理等情况。
(三)考核程序。
集群所在地市(州)、县(市、区)经信委(局)认真总结2013年度集群业绩和工作完成情况。
在自查和自评的基础上,组织填报《2013年度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考核工作手册》(以下简称《考核工作手册》),同时附相关考核证明材料(简称附件材料),经地方相关部门审核后报省经信委。
省经信委组织专家进行汇总考核。
二、2014年度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的申报及认定(一)申报范围。
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的申报面向我省的重点支柱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中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特色明显、竞争力强、龙头企业带动强、产业链完整、成长性好的产业集群。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做好2013年度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项目库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法规类别】国家产业政策【发文字号】鄂经信产业[2013]70号【发布部门】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日期】2013.03.18【实施日期】2013.03.1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做好2013年度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项目库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鄂经信产业〔2013〕70号)各有关市(州)、县(市、区)经信委(局):为做好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项目建设的跟踪管理,科学合理分配2013年度省级财政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发挥产业集群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促进我省产业集群的发展,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07〕69号)文件精神,我委将建立2013年度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项目库。
为做好项目库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申报范围2012年度75家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中当年开工建设或在建设的重点项目。
主要包括: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产业链延伸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等。
二、企业申报条件(一)项目承担单位是该集群内龙头企业或成长性好的骨干企业;(二)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要求;(三)按照投资管理规定进行核准或备案;(四)项目承担单位银行信誉良好,无违法违规行为。
三、申报程序县(市)和比照县(市)管理的区的重点产业集群项目,由县(市、区)经信局直接向省经信委申报,并抄报所在市州经信委备案。
市、州的重点产业集群项目,由市州经信委向省信经委申报。
四、项目库管理(一)每个重点产业集群申报2-3个项目,作为2013年度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备选项目。
(二)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根据集群发展情况对项目库进行动态调整。
(三)组织专家对项目库项目进行评审,比照“竞争性分配”方式予以资金扶持。
五、支持原则(一)符合省政府“两计划一工程”发展方向,重点扶持食品、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行业。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补充完善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项目库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日期】2014.03.17•【字号】鄂经信办产业[2014]14号•【施行日期】2014.03.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补充完善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项目库的通知(鄂经信办产业〔2014〕14号)各市、州、直管市、林区,县(市、区)经信委(局):为做好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科学合理分配2014年度省级财政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发挥产业集群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促进我省产业集群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省级财政部分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管理暂行办法》,拟对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项目库进行补充完善。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入选范围2013年度83家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中当年开工建设或在建设的重点项目。
主要包括: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产业链延伸和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
二、项目入选条件(一)项目承担单位是该集群内龙头企业或成长性好的骨干企业;(二)项目投资方向符合相关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和省工业转型升级与技术改造投资指南;(三)按照投资管理规定进行核准或备案,具备项目建设条件;(四)项目承担单位银行信誉良好,无违法违规行为;(五)项目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
三、项目备选库管理(一)优中选优。
每个重点产业集群在2013年项目库申报项目基础上,按项目入选条件将重点优势项目完善增补到3-5个,作为2014年度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项目库备选项目。
凡未列入项目备选库的项目,原则上不作为当年省级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竞争性分配遴选项目。
(二)实行动态分类管理。
以集群重大项目建设为基础,按照项目质量和建设进度,对项目库及时调整,动态管理。
(三)以项目库为基础确定年度支持项目。
项目库备选项目经初审后,按比例选出1-2个优势项目,并组织项目材料申报,按照竞争性分配机制,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确定拟支持项目。
湖北省经信委关于表彰2011年度全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03.29•【字号】鄂经信企业[2012]115号•【施行日期】2012.03.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市场规范管理正文湖北省经信委关于表彰2011年度全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的通报(鄂经信企业〔2012〕115号)各市、州、县(市、区)经信委(经信局),省直有关部门、省级金融部门及金融机构:2011年,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围绕年初所定的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目标任务,着力营造发展环境,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实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服务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有力促进了全省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和骨干企业发展壮大,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在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工作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为激励先进,推动工作,经各地推荐和综合考评,并报请省政府同意,决定授予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34个单位“2011年度湖北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授予梅伟等157名同志“2011年度湖北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名单附后)。
希望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在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工作中,争取更大进步,取得更大成绩。
今年是“十二五”的承上启下之年,做好今年的中小企业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受表彰的先进单位与先进工作者为榜样,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完成2012年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目标任务,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工作,为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做出新贡献。
附件:1.2011年度湖北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先进单位2.2011年度湖北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先进工作者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九日附件1:2011年度湖北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先进单位(34个)市、州、直管市(12个)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黄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襄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孝感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宜昌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黄冈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恩施州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仙桃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潜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咸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随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天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县、市、区(13个)武汉市新洲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大冶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房县经济和信息化局松滋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宜都市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襄阳南漳县经济和信息化局鄂州市华容区工信局沙洋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红安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孝南区经济和信息化局赤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曾都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利川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省直及金融部门(9个)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处湖北省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中心湖北省财政厅企业处湖北省统计局工业处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货币信贷管理处湖北银监局政策法规处农行湖北省分行小企业金融部建行湖北省分行小企业业务部省农信联社信贷管理处附件2:2011年度湖北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先进工作者(157人)武汉市(16人)梅伟武汉市经信委主任科员雷顺巧江岸区经信局副科长林国祥江汉区经信局局长张爱民硚口区经信局副局长陈汉民汉阳区经信局科长周小燕武昌区经信局科长邓娇华洪山区经信局办事员李世俊青山区工信局局长郭鸣东西湖区经信局副局长龚德持汉南区经信局副局长丁明广江夏区经信局副局长韩忠红蔡甸区经信局科长成树民黄陂区经信局科长但建文新洲区经信局副局长饶剑武汉开发区经发局副主任科员黄伟良东湖开发区经发局科长黄石市(8人)马克和黄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陈敬才大冶市经信局副局长杨立斌阳新县经信局局长张金凤黄石港区经信局科员李名金西塞山区经信局局长王细鹤下陆区经信局局长柯松云铁山区经信局科长邹小龙黄石市经济开发区经信局副局长十堰市(10人)杨少俊十堰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书记张安学房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陈金郧县经济和信息化局科长吴梁刚丹江口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陈尊祥郧西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家炎竹山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王世忠竹溪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毛林海张湾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工会主席张月梅茅箭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常宏十堰经济开发区经发局副局长荆州市(10人)刘万成荆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科长贺雪飞荆州区经信局科员王亚琼沙市区经信局科长齐彩文开发区经济局副局长卢峰江陵县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科长王宝鸿松滋市经信局工会主席伍远和公安县经信局副主任科员黄一凯石首市经信局副局长吴军监利县经信局副局长郑惠洪湖市经信局科长宜昌市(15人)贺夏兵宜昌市经济委员会主任科员许峰宜都市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科长王炳国枝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科长曹彬当阳市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科长郑向东远安县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局长唐涛兴山县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谭昌宁秭归县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局长张连军长阳县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邓德炜五峰县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科员肖中宜西陵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郑婕伍家岗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科员刘红点军区经济局股长黎中发猇亭区经信局办公室主任张莉宜昌开发区经济发展局科员范亮夷陵区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副科长襄阳市(11人)朱峰襄阳市经信委企业科科员常青枣阳市经信局副局长宋涛保康县经信局局长XXX 樊城区经信局主任党组书记、局长喻国辉谷城县经信局副局长吴兴国南漳县经信局副科长明东宜城市经信局企业科长张媛媛襄阳高新区产业发展促进局科长韩京老河口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蒋樱襄城区经信局副局长郭兵襄州区经济局企业科科员鄂州市(5人)陈卓鄂州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发展办公室主任骆爱民鄂州市鄂城区经贸局胡焕金鄂州市华容区工信局局长陈志安鄂州市梁子湖区工交办副主任祝学衍湖北省葛店开发区经发局副局长荆门市(8人)官伶伶荆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科员南火鹏京山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副主任科员丁文权沙洋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金涛钟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李学群荆门市东宝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刘平香荆门市掇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科长侯晓刚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经发局科员肖峰荆门经济开发区经发局副局长孝感市(8人)徐道明孝感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科员李爱清孝感市孝南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陈治军汉川市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科长程海坤应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党组书记杨红云云梦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副股长陈庆志安陆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纪检组长卢越胜大悟县经济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夏春慧孝昌县经济和信息化局股长黄冈市(12人)欧文志黄冈市经信委副主任黄文胜黄州区经信局副局长王建军武穴市经信局局长杜亚军团风县经信局副局长张冠蕲春县经信局局长李金成龙感湖管理区副主任戴联明黄梅县经信局副局长艾发明红安县经信局副局长雷宏麻城市经信局科长付金芳英山县经信局股长饶龙华浠水县经信局副局长姚汉桥罗田县经信局副局长咸宁市(8人)万正全咸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科长潘永彪咸安区经信局股长杨学良嘉鱼县经信局副局长徐萍赤壁市经信局股长黄卫国通城县经信局主任科员卢鹏崇阳县经信局股长尹俊强通山县经信局机关党委书记周昆咸宁经济开发区经发局科长随州市(4人)谢军随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副主任刘荣随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世平曾都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党委书记李平广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科长恩施自治州(9人)方晖恩施州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沈维珩恩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冉瑞芳利川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股长汪文柱巴东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刘书华建始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廖洪斌咸丰县经济和信息化局股长张学凤来凤县经济和信息化局股长向银枝宣恩县经济和信息化局股长陈金山鹤峰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办公室主任直管市(3人)张德毅仙桃市经信委中小企业科科长熊万成潜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科长石生斌天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科长林区(1人)邵华神农架林区经信委科长省直及金融部门(29人)彭国珊省经信委融资担保服务处副处长何红波省财政厅企业处主任科员薛东省财政厅企业处主任科员潘天曙省统计局工业处副调研员李景省统计局工业处副主任科员叶林湖北省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王佑元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处长王卓凡湖北银监局政策法规处科长汪洋中国进出口银行湖北省分行副处长伍少华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客户五处副处长胡祥勇农业发展银行湖北省分行业务经理邓晓建工行湖北省分行小企业金融业务部经理朱强辉农行襄阳分行副行长李佳中行湖北省分行中小企业业务中心副主管吴学凤建行荆门分行小企业经营中心主任刘威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江汉支行行长助理杨洁招商银行武汉分行硚口支行行长唐丹民生银行石乔口支行行长袁飞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小企业部副总经理张郁华夏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部武汉分部经理张光辉中信银行武汉分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产品经理吕果浦发银行武汉沌口支行客户经理宋华强广发银行武汉分行经理黄锴光大银行武汉分行中小企业业务部产品经理刘红芳湖北银行襄阳分行客户经理邬平涛汉口银行汉正街支行行长杨东升省联社信贷管理处处长周利武汉农村商业银行青山支行副行长孙小妮邮储银行襄阳市分行总经理。
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国税局、湖北省地税局关于公布湖北省2016年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结果的通
知
【法规类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发文字号】鄂科技发联[2017]3号
【发布部门】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国家税务局湖北省地方税务局
【发布日期】2017.01.17
【实施日期】2017.01.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国税局、湖北省地税局关于公布湖北省2016年第
二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结果的通知
(鄂科技发联〔2017〕3号)
各市(州)科技局、财政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襄阳高新区管委会:
经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同意(《关于湖北省2016年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备案的复函》(国科火字〔2017〕4号)),现将我省武汉微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225家企业认定为2016年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予以公布。
附件:湖北省2016年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名单
湖北省科技厅
湖北省财政厅
湖北省国税局
湖北省地税局
2017年1月17日
附件:
湖北省2016年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名单
(发证日期:2016年12月29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6年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建设项目目标考核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8.11•【字号】鄂政办函〔2017〕53号•【施行日期】2017.08.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固定资产投资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6年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建设项目目标考核情况的通报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201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定海神针”,加强项目储备,大力招商引资,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503.88亿元,同比增长13.1%,总量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2位,增速居全国第7位、比2015年前进2位。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建设项目目标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鄂政办发〔2012〕80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精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统计局对各市(州)、县(市、区)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建设项目情况进行了认真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了公示。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考核情况通报如下。
一、全省投资和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共25个)(一)宜昌市、襄阳市、荆门市、荆州市、十堰市;(二)赤壁市、宜都市、谷城县、枣阳市、汉川市、当阳市、枝江市、鄂州市华容区、宜城市、宜昌市夷陵区、钟祥市、丹江口市、襄阳市襄州区、阳新县、武汉市汉南区、麻城市、松滋市、大冶市、广水市、巴东县。
二、全省投资和项目建设贡献单位(共32个)(一)武汉市、仙桃市、咸宁市、孝感市、随州市、鄂州市、黄冈市、黄石市、天门市、恩施州、潜江市、神农架林区;(二)武汉市东西湖区、房县、崇阳县、武汉市新洲区、洪湖市、蕲春县、沙洋县、公安县、荆州市荆州区、京山县、嘉鱼县、通城县、红安县、随州市曾都区、武汉市江夏区、荆门市东宝区、云梦县、十堰市郧阳区、竹山县、应城市。
湖北省经信委办公室关于公布2016年度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
业集群名单的通知
【法规类别】国家产业政策
【发布部门】湖北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6.11.23
【实施日期】2016.11.2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湖北省经信委办公室关于公布2016年度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名单的通知
各市州、县(市、区)经信委(局):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加快推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根据《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暂行管理办法》,省经信委组织开展了2016年度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考核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元多层次”发展战略重大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和《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总体要求,充分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决定对2015年度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进行动态调整。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确定“武汉市江夏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等99家产业集群为2016年度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现予以公布:
武汉市:
武汉市江夏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武汉市黄陂区服装产业集群
武汉市新洲区钢铁制品产业集群
武汉市蔡甸区电子产业集群
武汉市东西湖区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黄石市:
黄石市服装产业集群
黄石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黄石市模具产业集群
黄石市(阳新)化工医药产业集群
黄石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黄石市下陆区铜冶炼及深加工产业集群
大冶市饮料食品产业集群
黄石(大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襄阳市:
襄阳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襄阳市再生资源产业集群
襄阳市电机节能控制产业集群
襄阳市樊城区纺织产业集群
襄阳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老河口市食品产业加工产业集群
襄阳市(襄州、南漳)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枣阳市汽车摩擦密封材料产业集群
谷城县汽车零部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