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园林:皇家园林
- 格式:ppt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14
中国古典园林史一、名词解释1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
2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面称之为园、园亭、园野、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3寺观园林: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4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着皇居或居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皇家园林。
如:北海琼华岛5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的皇家园林。
如香山的静宜园。
如:香山静宜园6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或者远离都成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避暑、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御苑相联系的政治中心的皇家园林。
如:承德避暑山庄 7张南垣,名涟,生于明万历十五年,毕生从事叠山造园,他追求意境深远和形象真实的可入可游出发,主张以截取大山一角而让人联想大山整体形象的做法,开创了叠山艺术的一个新流派。
8张然;字陶庵,造园工匠,在北京城内建万柳堂,改建怡园,参与了重修西苑瀛台、新建玉泉山行宫以及畅春园的叠山等规划事宜。
9张南阳;字山人,他用绘画的手法堆叠园林假山,江南名园如上海潘允端的“豫园”,陈所蕴的“日涉园”,太仓王世贞的“弇园”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他堆叠假山的手法是传统的缩移摹拟真山整体形象的路数。
10计成:计成,字无否,著名的专业造园家,形成《园冶》以书,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11《园冶》:明代成书,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全书共分三卷。
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掇(duo)山、造石、借景,。
兴造论泛论营园要旨,是全书的总纲。
园说共四篇。
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其细节。
计成认为好的园林评价的标准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计成提出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一、“景到随机”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前者意即园林造景要适应于园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它的特长,避开他的短处;后者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须予人以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而是建筑的配置必须从属协调于山水环境,不可喧宾夺主。
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发展历史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
随着各个朝代的更迭,中国古代几乎每个朝代都留下了精美的皇家园林,这些园林不仅成为皇帝居住休闲的场所,更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
以下是中国古典皇家园林发展的历史概述。
1.秦汉时期:秦始皇修建了终南山的圣湖、汉武帝修筑了汉宫,这两座园林奠定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基本格局。
2.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的皇家园林主要集中在洛阳和南京,如兴平宫、明德园等。
3.隋唐时期:隋文帝、唐太宗等皇帝修建了不少园林,如隋文帝的大明宫、唐太宗的显庆宫等,这些园林采用了湖河交错的布局,并注重山水相融的构思,成为后来园林的模板。
4.宋代:宋代皇帝更加注重园林的陈设和构造,北宋的皇家园林以温泉为主,如开封的胜览园;南宋的皇家园林以山水园为主,如临安的花果山、梁山、天鹅湖等。
5.元代:元代皇帝更重视园林的艺术性,使得园林建筑更加精细、独特,如元世祖的大都行宫、元英宗的勾漏园等。
6.明代:明代的皇家园林在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具有明代特色的园林形式。
明代最著名的皇家园林有明成祖的颐和园、明宣宗的圆明园等。
7.清代:清代的皇家园林达到了巅峰,充分体现了封建帝王的统治权威和园林艺术的精湛水平。
最具代表性的清代皇家园林有圆明园和颐和园,这两个园林被誉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巅峰之作。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每个朝代都给予园林不同的风格、布局和装饰,丰富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内涵。
这些皇家园林不仅是皇帝的居所和游乐场所,更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分类与特征基本分类:1.皇家园林:这类园林主要供皇室使用,是中国皇家宫廷建筑的组成部分,规模宏大,布局严谨。
代表性的有北京故宫的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这类园林主要由贵族、富商或文人所建,规模相对较小,注重艺术性与使用功能的结合。
代表性的有苏州拙政园、杭州西湖等。
3.寺庙园林:这类园林主要供佛教寺庙及寺内僧侣修行之用,具有宗教色彩。
代表性的有重庆大佛寺、成都武侯祠等。
4.文人园林:这类园林主要由文人墨客所建,注重景观的雅致与品味,常与书画、诗词等艺术形式结合。
代表性的有苏州退思园、杭州狮子林等。
特征:1.园林体块组织:中国古典园林通常采用“三进院落”的布局,第一进是大门、走廊等,第二进是主体的植被景观,第三进是居住区或者内园。
每个进院都要经过精心设计,通过门廊、廊舍、石桥、湖泊、假山等景观元素使之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和谐舒适的整体。
2.人工湖泊:中国古典园林以水景为主要特色之一,常常在园林内布置人工湖泊。
湖泊可以将不同的景观元素连接起来,形成景深和变化的景观效果。
湖泊常常用石桥和岛屿相连,增加景观层次感,同时也可以供人游览、垂钓和观赏。
3.人工山石:中国古典园林以人工山石为主要景观元素之一、通过创造性地塑造假山、奇石等人工山石,园林创造了一种独特而富有趣味性的景观效果。
假山和奇石的形状和造型多样,常常与树木、花草和水景相结合,形成和谐统一的景观。
4.园林结构的多样性: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景观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常常在一个园林中设置多个景点。
园林内的各个景点之间通过小径、曲桥和转角相互衔接,形成一个错落有致的景点序列。
而每个景点也经过精心设计,细节之处考究,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对于细节和规则的追求。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分类和特征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这些园林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艺术的高峰,也蕴含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理解和审美追求。
旅游文化知识:皇家园林游——探寻中国古代园林的魅力旅游文化知识:皇家园林游——探寻中国古代园林的魅力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在世界园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颐和园、圆明园、圆明园,这些园林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外游客争相游览的景点。
皇家园林汲取自大自然的灵感,以人工构造的方式营造出了优美的景观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让人们沉醉其中。
一、颐和园颐和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郊,是中国皇家园林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风景最优美的皇家园林之一。
颐和园曾是清朝皇帝乾隆时期的行宫,占地达290公顷,其中湖泊占了四分之三。
颐和园融合了南北园林的特点,以“山水秀丽、名胜古迹、怡情养性”为主题,营造出了诸如万寿山、昆明湖、乐寿堂等景观,做到了“如画、似诗”的美学效果。
颐和园的园林设计以重山、铺绿、结水、设亭、竖额、倒影、错落有致为特色,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了中国园林美学的典范。
二、圆明园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郊,与颐和园毗邻,是清朝的大型皇家园林,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圆明园建于1709年,历经乾隆、雍正、乾隆、嘉庆四朝,经过多次扩建和改建。
圆明园以“中西合璧、奇趣盎然”为特点,巧妙地将中国园林和西式园林有机融合。
园中多处仿照欧洲宫殿建筑和雕塑,如罗马水柱、凯旋门等。
圆明园的三大特色是:一是造境独特,有如童话仙境;二是建筑雕塑精美,充满神秘幽默的艺术气息;三是丰富多彩的景观和花木,让游人目不暇接。
三、颐和园中国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它们无论在造园手法、园林点缀、庭院风貌、规划布局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水平,代表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髓。
最著名的苏州园林有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山塘街等等。
留园为中国文化遗产之一,寓意“一生中要留下一块园林”,建成于明朝时期,是苏州园林中规模最大、设计最为优美的园林之一。
留园采取的是“不露全貌,强调曲线”的建筑设计风格,分为前、中、后三进院落,每进院落均有独特的水槽、凉亭、假山和花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简述皇家园林的概念及特点摘要:一、皇家园林的概念二、皇家园林的特点1.规模宏大2.布局严谨3.建筑精美4.寓意丰富5.融入自然正文:皇家园林,顾名思义,是指皇室贵族所拥有的园林景观。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皇家园林承载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展现了皇室贵族的权力和地位。
皇家园林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政治和文化内涵。
一、皇家园林的概念皇家园林是指皇室贵族所拥有和使用的园林,通常位于城市中心或皇城附近,是皇帝及其家族成员休闲、狩猎、宴请等重要活动的场所。
皇家园林的规模和建筑风格往往超越了民间园林,体现了皇室贵族的尊贵地位。
二、皇家园林的特点1.规模宏大皇家园林的规模通常极为宏大,占据大片土地。
为了彰显皇室的权威和财富,皇家园林的面积和建筑规模往往超越民间园林。
在古代,皇家园林不仅是皇帝的休闲场所,还承担着宴请外宾、举行庆典等重要活动的作用。
2.布局严谨皇家园林的布局讲究严谨,注重对称和轴线。
设计师通常会根据地形、水系等自然条件,进行巧妙布局,使得园林中的建筑、水系、植被等元素相互协调,呈现出一种庄重典雅的气象。
3.建筑精美皇家园林中的建筑精美绝伦,采用高品质的建筑材料和工艺。
建筑风格多样,有中式、西式等不同风格。
屋顶、檐角、彩画等建筑细节充满艺术感,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4.寓意丰富皇家园林中的建筑、植被、水系等元素都富含寓意。
例如,园林中的吉祥物、雕刻、绘画等艺术作品,往往象征着皇室的权威、繁荣和吉祥。
通过寓意丰富的设计,皇家园林彰显了皇室的文化底蕴。
5.融入自然皇家园林在设计时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设计师会充分利用地形、水系、植被等自然条件,将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优美、宁静的生态环境。
在皇家园林中,皇室成员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远离世俗喧嚣。
总之,皇家园林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展现了皇室贵族的权力和地位,同时也彰显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以及寺观园林这三个类型。
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规模宏大,富丽堂皇;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专供皇家宗室等休闲的园林,小巧精致;
3、3、寺观园林,多指佛寺和道观里的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有哪三种类型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门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对于挂袋的统治阶级来说,国家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因此这类型的园林主要特点就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比较多,且园中的建筑大多富丽堂皇,精美异常。
现存的皇家园林有颐和园、北海公园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是专供皇家宗室、王公官吏以及富商休闲的园林,规模比较小,里面的风景大多是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精致,色彩淡雅,颇具小桥流水之感。
现存的私家园林有恭王府、拙政园、豫园等。
3、寺观园林
寺观园林指的是佛寺和道观里面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相较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它里面的景观更加自然,带有宗教神圣的色彩。
皇家园林介绍皇家园林是指皇家家族所拥有的园林,是一种展示皇家尊贵和美丽的特殊园林。
皇家园林不仅是一种美丽的景观,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体现着古代皇室的权力与荣耀。
皇家园林的特点是建筑风格独特、造园技艺精湛和植物种类丰富多样。
在古代,皇家园林是皇帝接待贵宾、举办盛大宴会和进行政务活动的场所。
因此,皇家园林的规模通常都非常宏大,其中有大量的建筑物和花园。
皇家园林的建筑风格通常是宏伟壮丽的,充满了古代皇室的豪华与尊贵。
建筑物常常采用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如宫殿、亭台、楼阁等,它们的设计和布局都经过精心的策划和建造。
园林中的建筑物通常是以红色为主色调,以体现皇室的威严和权威。
除了建筑物,皇家园林的造园技艺也非常精湛。
园林中通常有大量的池塘、湖泊和水流,这些水景与建筑物相得益彰,使整个园林更加美丽。
同时,园林中的植物种类也非常丰富多样,有各种各样的花卉、树木和灌木,它们的花朵和叶子的颜色都非常鲜艳美丽。
在园林中还有许多精心修剪的花坛和草坪,使整个园林显得更加整洁和美丽。
皇家园林通常还有一些特殊的景点和设施。
比如,园林中常常有一些供皇帝休息和观赏风景的亭子和阁楼,这些亭子和阁楼通常建在园林的高处,可以一览园林的全貌。
此外,园林中还有一些供皇帝举办盛大宴会和进行政务活动的大殿和厅堂,这些建筑物的规模通常都非常宏大,装饰也非常豪华。
总的来说,皇家园林是一种展示皇家尊贵和美丽的特殊园林。
它们的建筑风格独特、造园技艺精湛和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是古代皇室的权力与荣耀的象征。
在皇家园林中,人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建筑和花园,感受到皇家的威严和尊贵。
因此,皇家园林不仅是一种美丽的景观,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让人们了解和感受到古代皇室的辉煌和荣耀。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珍宝。
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四大类,分别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和官府园林。
一、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指中国古代皇帝为自己修建的园林,其设计理念和建造技艺极为精湛,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艺术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状况。
皇家园林主要分布在北京、南京、扬州等地,其中最著名的有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等。
二、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是指中国古代富有的士人、商贾为自己修建的园林,其设计理念和建造技艺也非常精湛,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群的审美追求和文化素养。
私家园林主要分布在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最著名的有留园、拙政园、虎丘等。
三、寺庙园林
寺庙园林是指中国古代寺庙内修建的园林,其设计理念和建造技艺也非常精湛,反映了当时佛教文化的发展状况和社会上层人群对佛教信仰的追求。
寺庙园林主要分布在南京、杭州、苏州等地,其中最著名的有灵谷寺、天竺寺、灵隐寺等。
四、官府园林
官府园林是指中国古代官府为自己修建的园林,其设计理念和建
造技艺也非常精湛,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状况。
官府园林主要分布在扬州、南京、杭州等地,其中最著名的有瘦西湖、清明上河园、养育院等。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珍宝。
分类上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和官府园林,每一类都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应当珍视古典园林,传承其精神和文化,让其永存于世。
中国古代园林中国古代园林外文名:ancientChinesegarden别称:中国古典园林地区:中国特色:师法、融于、顺应、表现自然类型:皇家、私家、北方、江南等。
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支奇葩,它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与西方园林艺术相比,古典园林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
其中,江南园林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
一、园林简介中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美、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一)、起源与发展1、囿—中国园林的起始时期2、苑—中国园林的进一步发展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有了进一步的风景组合,有土山等,已经开始营构自然山水园林。
在园林中造亭筑桥,种植花木,园林的组成要素已经基本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了。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
3、园—中国园林的转变、成熟与精深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
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
私家园林逐渐增加。
自然山水园林形成。
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
唐宋写意山水园林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叠石、堆山、理水等,都有了一定的程式。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无论是江南的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建筑上,都达到了高峰。
现代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传统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三)、古代园林特色1、师法自然: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
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
山与水以及假山中的各种景象要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中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l皇家园林始终是园林史中重要的一支,无论中外,最初的园林都是起自相关的生产活动,如狩猎、种植果树等,加上祭祀天地的宗教活动,逐渐塑造了人们的环境审美观念。
l从人工成分较少的自然状态,渐渐形成高度人工化的景观,也只有帝王才有能力在较大的范围内实现这样的人工工程。
正因为园林的人工化,在园林的建设中就要融入符合自身理想的内容,塑造理想环境。
本讲概要l主要发展时期与代表作l秦汉雄风阿房宫、上林苑l唐宋精美大明宫、艮岳l明清集锦西苑三海、三山五园、避暑山庄l构建人间仙境——皇家园林的经典模式l神仙学说与皇家苑囿l一池三山模式形成l鼎盛时期的经典延续l造园手法分析l风水选址与山水格局l轴线、对称和中心布局l植物配置l园中园主要发展时期与代表作l秦汉苑囿——追求雄浑气魄的苑囿(阿房宫与上林苑)l秦汉两代(公元前221年~220年),皇家园林是当时造园活动的主流。
此时的皇家园林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即皇家的离宫别馆与自然山水环境结合起来,其范围大到方圆数百里。
关中平原自然地理特征“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秦阿房宫按天象来布局,“弥山跨谷,复道相属”,在终南山顶建阙,以樊川为宫内之水池,气势雄伟、壮观。
秦始皇曾数次派人去神话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蓬莱、方丈和瀛洲求取长生不老之药。
他在自己兰池宫的水池中筑起蓬莱山,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
汉上林苑汉武帝在秦代上林苑的基础上,大兴土木,扩建成规模宏伟、功能更多样的皇家园林――上林苑。
l东西横跨五县,长约100余公里,苑墙长达200余公里。
关中八水流经其中,建宫、苑数量不下三百余处。
l苑中有皇家住所、动物园、植物园、狩猎区,甚至还有跑马赛狗的场所。
但其规模宏大、粗犷。
“罗千乘于林莽,列万骑于山隅”l上林苑建章宫的太液池中建有蓬莱、方丈和瀛洲三仙山。
从此,中国皇家园林中“一池三山”的做法一直延续到了清代。
l秦汉时期在我国园林发展史上处于由囿向苑转变发展的阶段。
l古代的囿虽然已经初具园林艺术的某些特征,但它基本上是以自然环境为主,一般只是稍加人工的成分,造园的构思还是极为初级的。
皇家园林简介
皇家园林是一个以宫廷建筑为主的中式园林,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成熟发展于宋、元、明、清等朝代。
皇家园林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古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之一。
皇家园林分为南北两派,南派以江南园林为代表,北派则以北京故宫为代表。
南派园林注重自然景观,布局秀丽精致,以山水结合,草木相生,注重心灵与自然的沟通;而北派园林以宫殿建筑为主,景观繁荣,巍峨壮观,展现了中国皇家的权威和气度。
两派园林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价值。
皇家园林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是北京故宫。
作为中国最庞大、最完整、最具古代皇家气派的古建筑群,故宫以其千姿百态的殿宇和精巧细致的园林赢得了广泛声誉。
故宫园林中有着独特的“五大精品”-万寿山大观、九龙壁、琉璃瓦房、静安寺和养心殿,以及“三大主景”-南北花园、太和殿大成殿和百花园。
皇家园林始终是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灵魂,同时也是古代硕果仅存的文化遗产之一,它的存在和发展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走进皇家园林,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宫廷的典雅气息,也可以深刻体会到中国园林文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启迪和影响。
作为一种具有优美文化价值和建筑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皇家园林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是我们
传承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皇家园林,让其在未来的岁月中继续发扬光大。
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最早出现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上每个朝代几乎都有皇家园林的设置。
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尽管大多是利用自然山水加以改造而成,也要在营造如画的风景的同时显示皇家的气派。
皇帝能够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和经济上的雄厚财力,占据大片的土地营造园林供一己享用,其规模之大远非私家园林可比,一般少则几百公顷,大的幅员几百里,气势宏伟,包罗万象。
历史上最早的、有信史可证的皇家园林是公元前11世纪商朝末代帝王殷纣所建的“沙丘苑台”和周朝开国帝王周文王所建的“灵囿”、“灵台”、“灵沼”。
其后著名的宫苑有秦和汉的上林苑、汉的甘泉苑、魏晋时期的华林苑、隋的洛阳西苑、唐的长安禁苑、宋的艮岳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后,为求长生不老,派人到海上神山求仙药未果,便在上林苑中凿长池,引渭水,在水中堆蓬莱山,以求仙人降临。
继秦始皇之后,迷信神仙方术的汉武帝又在上林苑中的建章宫内开凿太液池,并在太液池内堆筑了三个岛屿,象征神话传说中东海的瀛洲、蓬莱、方丈三仙山,池中的三山使原本空旷的水面产生了深远而变化无穷的效果和丰富的景观层次,尤其在烟雨迷蒙或雾气弥漫的时候,更有仙山神岛虚无缥缈、超凡出世之感。
“一池三山”的造园艺术手法对皇家园林的布局产生了很大影响,从此成为皇家园林造景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艮岳的设计者就是以书画著称的宋徽宗赵佶(1101-1125年在位)。
为了经营此园,他甚至命专人广事搜求江浙一带的奇花异石进贡,这就是殚费民力的“花石纲”,北宋王朝的覆亡与此都不无关系。
中国现存皇家宫苑都是清代创建或改建的。
清代皇家园林在有山有水的总体布局中,非常注重由园林建筑起控制和主体作用,也注重景点的题名,形成山水园林与建筑宫苑相结合的明显特点。
有代表性的是承德避暑山庄和北京西郊的圆明园、颐和园。
避暑山庄——“移天缩地在君怀”清初,康熙皇帝为增强与蒙古地区的联系,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以及为了避暑的需要,在承德修建了行宫——避暑山庄,又称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它不仅是一座消夏的园林,也是塞外的一个政治中心。
四大皇家园林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属于园林方面的有四处,这四个园林因此而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那么你知道四大皇家园林有哪些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四大皇家园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四大皇家园林之一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
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四大皇家园林之二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市区北部。
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
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1994年12月,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热河行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四大皇家园林之三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距今(2014年)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1991年被国家计委、旅游局、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特殊游览参观点。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
四大皇家园林之四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
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
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